AI 導致用電量激增,研究顯示全美資料中心所需電力未來三年預計增長近三倍據路透社報導,根據一項由美國能源部支援的最新研究,美國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預計在未來三年內將增長近三倍,並可能佔到全美電力消耗的 12%,這一現象的起因,即是各行業向人工智慧的轉型。
該報告由美國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撰寫。根據預測,到 2028 年,資料中心的年用電量可能達到 74 至 132 百萬瓩,佔美國總電力消耗的 6.7% 到 12%。這一資料的範圍部分取決於人工智慧晶片(GPU)的供應和需求。目前,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已佔美國整體電力需求超過 4%。
美國能源部工業效率與去碳化辦公室主任 Avi Shultz 表示,這份報告突出了增長最快的領域 ——AI 資料中心,正是這一新興領域推動了美國電力需求的增長。
報告指出,自 2017 年起,GPU 加速伺服器的廣泛部署導致該行業的電力使用在六年內翻了一番以上。AI 對更強大的晶片和更高效冷卻系統的需求,是預計資料中心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在 2016 年,AI 伺服器在資料中心中的能源佔比僅為 2% 左右。報告還提出了進一步研究和開發適應美國飛速增長的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的能效策略的建議。目前,新的 AI 資料中心正以每個高達 1 百萬瓩的電力容量建設,這足以為費城的所有家庭提供電力。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I 模型越來越聰明,新測試也在努力追趕儘管 AI 開發者具有專業知識,但他們並不總是知道自己最先進的系統能做什麼——至少一開始不知道。為了弄清楚這些能力,系統會接受一系列測試,通常稱為「評估」(evaluations,簡稱 evals),以測試其極限。然而,由於該領域的快速進步,現在這些AI系統經常在許多熱門測試中獲得高分,包括 SAT 和美國律師資格考試,這使得判斷它們的進步速度變得更加困難。
因此,由公司、非營利組織和政府創造的一系列更具挑戰性的評估應運而生。然而,即使在最先進的評估中,AI 系統也取得了驚人的進展。11 月,非營利研究機構 Epoch AI 宣布了一套與頂尖數學家合作開發的極具挑戰性的數學問題,稱為 FrontierMath,目前可用的模型得分僅為 2%。僅僅一個月後,OpenAI 最新發布的 o3 模型就達到了 25.2% 的得分,Epoch 主任海梅‧塞維利亞(Jaime Sevilla)形容這「遠遠超出我們團隊預期」。
在這種快速進展中,這些新的評估可以幫助世界了解先進的 AI 系統可以做什麼,而且,由於許多專家擔心未來的系統可能會在網路安全和生物恐怖主義等領域構成嚴重風險,如果未來出現此類威脅性能力,這些評估可以作為早期預警信號。
比想像中更難
在 AI 發展的早期,能力是透過評估系統在特定任務中的表現來衡量的,例如圖像分類或是玩遊戲,從一個基準測試設立到 AI 匹敵或超越人類表現的時間通常以「年」為單位計算。例如,自 2010 年由李飛飛教授及其團隊設立的 ImageNet 大規模視覺辨識挑戰以來,AI 系統花了五年才超越人類。而直到 2017 年,Google DeepMind 的 AlphaGo 才擊敗了圍棋世界排名第一的選手,這距離第一個嘗試這項任務的程式誕生已經過去了近 50 年。
但是近年來,從基準測試設立到達到飽和的時間最近顯著...
挑戰與突破:AI 生成技術如何打造首部 AI 電影?到目前為止,你可能已經看過使用 AI 影片生成工具製作的短片,這些工具可以根據簡單的文字提示創造幾秒鐘的逼真影片片段。一家印度新創公司現在正將這項技術推向極限:它計劃在 2025 年底之前推出一部幾乎完全使用生成式 AI 工具製作的故事片。
Intelliflicks Studios 位於昌迪加爾,是由作家庫希旺特·辛格(Khushwant Singh)和 Qualtrics 的 AI 策略總裁古爾迪普·帕爾( Gurdeep Pall)共同創立的,古爾迪普·帕爾是前微軟 AI 孵化部門的企業副總裁。該工作室正在將 Singh 2014 年的小說《Maharaja in Denims》改編成電影,該小說講述了一位現代年輕人認為自己是19世紀錫克帝國創建者蘭吉特‧辛格(Maharaja Ranjit Singh)大帝轉世的故事。
辛格說,寶萊塢的電影公司老闆曾兩次購買這本書的電影版權,但因為故事涉及多個時代的複雜性和成本問題,電影始終未能實現。因此,當辛格的兒時好友帕爾告訴他 AI 影片生成器快速提升的能力時,兩人決定聯手創造他們所說的第一部生成式 AI 故事片。「我們正在嘗試採取突破性的步驟來展示這項技術的能力,」辛格說。
▲ 電影製作者使用 AI 圖像生成器來創造角色,然後將這些角色輸入到影片生成器中。 圖片來源:Intelliflicks Studios
他們使用了哪些生成式 AI 工具?
帕爾表示,該公司正在使用一套商業和開源的 AI 工具來製作這部電影,並且正在開發自己的軟體來管理新的工作流程。它使用圖像生成模型來生成角色設計、場景和物體,然後將這些內容輸入到影片生成模型中。其他 AI 工具則用於創造音頻、對話的唇形同步和銳化圖像。帕爾說,他的團隊也使用傳統的影片製作工具來完成更簡單的工作,例如匹配場景之間的照...
這些有毒化學物質可能會滲入你的皮膚。熱門品牌的智慧型手錶錶帶被發現含有高濃度的有毒永久化學物質,也稱為 PFAS(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質)。這些合成化學物質不易在環境中分解,並會隨著時間推移在我們體內累積,因此被稱為「永恆化學物質」。
PFAS 廣泛應用於各種消費產品,包括不沾鍋、防水服裝、地毯、床墊、食品包裝等等。接觸 PFAS 與嚴重的健康問題有關,包括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增加、荷爾蒙干擾、免疫系統減弱和兒童發育遲緩。這些化學物質會滲入水、土壤和食物中,使其成為全球日益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
智慧型手錶錶帶中驚人的 PFAS 含量
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通訊》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由含氟彈性體製成的智慧型手錶錶帶含有非常高濃度的永久化學物質,稱為全氟己酸 (PFHxA)。
研究人員能夠輕易地從分析的 22 款手錶錶帶表面提取出該化學物質,這些手錶錶帶來自不同品牌和價格層級。該化學物質可能會透過錶帶滲透到皮膚中。研究發現,大多數含有該化學物質的錶帶被宣傳為「運動和健身」款式,這意味著使用者可能在運動時佩戴,這樣會使得汗水與皮膚毛孔的接觸增加。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聖母大學的物理學家葛拉漢·F·皮斯利(Graham F. Peaslee)告訴《Salon》雜誌,研究人員本來並沒有要在手錶錶帶中尋找 PFAS,直到他們看到一則廣告,廣告中提到一款由含氟彈性體製成的錶帶的整頁廣告。進一步分析後,研究人員驚訝地發現了高濃度的永恆化學物質 PFHxA。
皮斯利表示:「這是第一次發現只有一種 PFAS,且其濃度遠高於我們通常在消費品中發現的濃度。」
解決方案是什麼?
包括 Apple、Huawei、Samsung 和 Google 在內的幾家主要的智慧型手錶和健身追蹤器製造商都推出了含氟彈性體錶帶,號稱耐用性高。雖然這些錶帶中的永久化學物質對健康的潛在風險的全部程度尚不清楚,但該研究的研...
新登場的 iOS 18,加入了一系列無障礙新功能,語音捷徑就歸類在輔助控制中的新功能,讓 iPhone 用戶透過自訂語音指令,讓操作更直覺簡單,對於需要輔助功能的使用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隨著 iOS 18 正式登場,蘋果也為這代作業系統加入一系列無障礙新功能,包括眼動追蹤、音樂觸覺、語音捷徑和 CarPlay 語音控制等功能,其中,語音捷徑是歸類在輔助控制中的新功能,讓 iPhone 用戶透過自訂語音指令,免說 Siri 或嘿 Siri 就能操作 iPhone 的各種捷徑,像是直接執行截圖、開啟相機、手電筒、解壓縮等多達幾十種功能,讓操作更直覺簡單,對於需要輔助功能的使用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步驟 1:首先,進入 iPhone 設定,下滑找到「輔助使用」選項。
步驟 2:下一步點擊「語音捷徑」。
步驟 3:點選「設定語音捷徑」。
步驟 4:再來,畫面會出現語音捷徑說明視窗,這裡直接點選「繼續」。
步驟 5:完成後,便能選擇要用語音執行的動作,這裡筆者以「截圖」功能做示範。
步驟 6:自訂簡短的詞句做為指令,像是「螢幕截圖」,接著點擊鍵盤中的「前往」。
步驟 7:對著 iPhone 說出剛才設定的詞句,完成三次語音識別訓練。
步驟 8:再來點擊「繼續」。
步驟 9:若是第一次啟用語音捷徑功能,這邊會跳出是否要與 Apple 分享你方才錄製的音訊。
步驟 10:日後只需要對著 iPhone 說出「螢幕截圖」關鍵字,就能立即觸發相應的操作。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延伸閱讀:iOS 18.1為iPhone 15 Pro系列帶來空間照片拍攝功能
延伸閱讀:iOS 18.1將解禁開放iPhone NFC API封印,馬上就可以把iPhone當悠遊卡用了!
延伸閱讀:iOS 18.1開發者測試...
微軟稱Edge瀏覽器睡眠標籤頁一年省下7兆MB流量
適逢年底,各種年度盤點紛至沓來,2024 年對於微軟 Edge瀏覽器而言,是成果豐碩的一年。在這一年裡,Edge 憑藉其不斷創新和優化的功能,吸引了廣泛的用戶群體,為他們帶來了更優質的瀏覽體驗。
從用戶的年齡分佈來看,微軟 Edge 瀏覽器擁有各個年齡段的用戶,但其中年輕用戶群體佔據了較大比例。這些年輕用戶通常對新鮮事物接受度高,追求個性化體驗,他們喜愛 Edge 流覽器豐富的功能和美觀的介面,能夠滿足他們在學習、娛樂、社交等多方面的需求。
微軟Edge瀏覽器也列舉了一組相當輝煌的資料。首先是安全方面,按照微軟的統計,2024年,Edge瀏覽器基於內建的安全功能,幫助使用者阻止了超過14億次網路釣魚、惡意軟體和詐騙攻擊。
而今年因為微軟將Edge 瀏覽器與 Copilot結合,微軟統計已經在這上面進行了超過 100 億次人工智慧驅動的對話,充分挖掘了 AI 的強大力量。
Edge行動版更是立下大功,幫助使用者阻止了超過1.8兆次攻擊。
Edge還通過密碼監控功能,每個月幫助用戶保護了超過73億個密碼。
實用功能方面,Edge的「睡眠索引標籤」 (Sleeping tabs)功能,累計節省了7兆MB的緩衝記憶體容量,也就是7EB。翻譯功能則翻譯了超過38兆個字元。
微軟於2020年推出「睡眠索引標籤」 的測試功能,然後在2021年正式推出,變成內建功能。透過這項設定,Edge 瀏覽器中未使用的索引標籤,將會在指定的時間內進入睡眠模式,以釋放系統記憶體與CPU的資源,根據官方內部測試的數據,這個功能可以幫助 Edge 節省26%的記憶體,另外,使用者也可自行決定進入休眠的時間,或指定哪些網站毋須休眠。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三星Galaxy S25傳聞總整理:外觀、顏色、規格、上市時間與價格距離三星下一款重量級手機 ——Galaxy S25 的發佈越來越近,各種爆料和傳聞也紛至遝來。這款手機將在 2025 年上半年亮相,有望成為三星在智慧手機領域的又一力作。接下來,讓我們一同深入探尋 Galaxy S25 的諸多亮點與可能的突破。
文章目錄
1. Galaxy S25發佈日期與價格
2. Galaxy S25外觀設計與螢幕規格
全新外觀設計以及顏色
螢幕規格亮點
3. Galaxy S25性能:處理器與儲存規格的全方位升級
強大 Snapdragon 8 Elite晶片加持
儲存規格與遊戲優化
衛星連接新時代
4. Galaxy S25相機規格:影像實力能否重回巔峰?
Ultra 版相機大升級
S25 與 S25 Plus 相機升級
5. Galaxy S25電池與充電:續航、快充的雙重突破
電池續航潛力
充電速度升級
6. Galaxy S25軟體與 AI 特性:智慧化的持續演進
Galaxy AI 再進化
基於 Android 15 的 One UI 7
7. 三星發展戰略
Galaxy S25發佈日期與價格
三星已確認 Galaxy S25 系列將於 2025 年上半年登場,而近期的洩密事件讓我們對其發佈日期有了更為具體的猜測。有爆料稱,三星可能會在 1 月 22 日舉辦 Galaxy Unpacked 活動來推出該系列手機,不過也有消息指向 1 月 23 日。知名爆料人 Evan Blass 分享的一張疑似義大利版活動預告海報顯示的日期為 1 月 22 日,這使得該日期的可信度有所增加。若三星遵循慣例,正式發佈時間可能在兩周後的 2 月 5 日或 6 日。此外,還有傳聞稱更輕薄的 Galaxy S25 Slim 可能會在春季末推出,為產...
一轉眼就到2024年年底了,再過不到幾天,就即將迎來新的一年。而對不少攝影人來說,新年第一道曙光是值得拍攝的題材,而台北天文館的「2025年元旦曙光地圖」將能幫助你快速算出任一地點的第一道曙光時間。一轉眼就到2024年年底了,再過不到幾天,就即將迎來新的一年。而對不少攝影人來說,新年第一道曙光是值得拍攝的題材,而台北天文館的「2025年元旦曙光地圖」將能幫助你快速算出任一地點的第一道曙光時間。
三種曙光定義
「迎曙光、賞日出」是國人跨年的熱門行程之一。為了讓民眾能掌握元旦各地第一道曙光與日出的精確時刻,臺北天文館特別製作了「2025年元旦曙光地圖」,只需在互動地圖上點擊觀賞地點,即可得到該處元旦當日的曙光與日出時刻,準確迎接新年第一道光芒。
在天文計算上,日出是指太陽上緣接觸地平面的時刻,而曙光時刻則依應用範圍不同而分為天文、航海及民用曙光等三種定義。
分類
定義
現象
天文曙光
太陽在地平線下18度
最暗的6等星被曙光影響而消失
航海曙光
太陽在地平線下12度
天空與海洋分界逐漸清晰
民用曙光
太陽在地平線下6度
地平線與地面景物可明顯辨識
在生活經驗中,最常用於「追曙光」的是民用曙光時間,因為此時天空明亮,景物可見,非常適合拍照與欣賞;若想體驗星光消失與天空漸亮的過程,則可參考天文曙光時間,提早開始欣賞。
以臺灣來說,地理位置越偏東南方,曙光及日出時刻也會略早,但除了經緯度外,海拔高度也是重要因素,每高出海平面100公尺提早約1分半鐘,海拔1,000公尺提早約6分半鐘,到了海拔4,000公尺的高山則提早約11分半鐘。
2025年第一道曙光
由臺北天文館曙光地圖的精算推測,2025年全國第一道民用曙光將於花蓮縣柏南山(海拔3,443公尺)清晨6時3分47秒出現,而最早日出也在柏南山,為6時28分14秒...
NVIDIA新核彈RTX 5090、5080售價洩露玩家集體破產?
NVIDIA新一代旗艦顯示卡RTX 5090、5080即將於1月份的CES 2025大展期間官宣。大家最期待的,莫過於新卡的定價了。最新wccftech報導,最新爆料顯示GeForce RTX 5090 售價可能在 2500 - 3000 美元區間,約台幣75000元到90000元的區間。
這並無不妥。因為預計NVIDIA將通過集成 GDDR7 記憶體模組等功能,大幅提升產品性能。同樣,GeForce RTX 5080 的建議零售價也很可能會上漲。鑒於此前有澳大利亞零售商透露該 GPU 的定價資訊,我們預計這款產品的售價區間在 1000 - 1500 美元。
wccftech表示,NVIDIA在高階消費顯示卡市場有壟斷優勢,漲價也在清理之中,尤其是高階型號,AMD都表明了「不跟你打」、完全沒對手。至於50系列的中低階型號,由於要和AMD直面競爭,預計定價會與對手不相上下。
NVIDIA顯示卡發佈活動將於1月6日進行。據可靠消息,RTX 5080會配備16GB GDDR7顯卡記憶體,等效頻率高達32GHz,一枝獨秀,將在1月中旬首發上市。
RTX 5090則會晚幾個星期,它會和RTX 5090D同時推出,時間預計最早1月底,最晚則要到2月中旬。
規格方面,RTX 5090/5090D預計配備21760個CUDA核心、32GB GDDR7視訊記憶體,等效頻率28GHz,功耗不超過600W。
RTX 5080則是改用GB203晶片,10752個CUDA核心,功耗400W。
延伸閱讀:RTX 5080配備最強30GHz GDDR7顯卡記憶體!竟比RTX 5090還快
延伸閱讀:NVIDIA RTX 5090 PCB 洩露:超短電路板揭示新一代 GPU 的強大性能
延伸閱讀:NVIDIA RTX 50系列顯示卡...
只需要在手腕上戴一個腕帶,就能夠實現隔空打字。Meta近期推出的開源表面肌電圖(sEMG)資料集,可進行姿態估計和表面類型識別,推動神經運動介面發展。每一個新的運算平台都帶來了我們與裝置互動方式的範式轉變。 滑鼠的發明為今天主導PC世界的圖形使用者介面(GUIs)鋪平了道路,而智慧型手機直到觸控式螢幕的出現才開始真正獲得影響力。
同樣的規則也適用於可穿戴裝置和AR,想像一下,在晨跑時只需輕輕一觸指尖就能拍照,或者用幾乎察覺不到的手部動作來導航選單。
AR時代革新人機互動
在先前Connect 2024大會上,Meta展示了EMG腕帶與Orion增強現實眼鏡的產品原型。這兩大神器疊加在一起,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隔空打字」場景或許即將實現。
Orion AR眼鏡
meta推出的肌電圖腕帶
戴上這樣一個腕帶,你讓雙手舒適地放在身側,同時進行滑鼠的滑動、點選和滾動等操作,無縫控制數字內容。
未來還將有許多其他應用場景,包括在增強現實中操縱物體,或者像在鍵盤上打字一樣——甚至更快,快速輸入完整資訊,幾乎無需費力。
其實兩年前Meta就初步公開過這款原型產品,現在可以看出來產品更成熟了。
在近日的NeurIPS 2024 的「資料集和基」子會場中,Meta發佈了兩個資料集——emg2qwerty 和 emg2pose,展示在硬體層面僅僅依靠腕帶的情況下,如何產生比細微手勢更豐富的輸入資料集。
原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10.20081
原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412.02725v1
用於隔空打字的資料集emg2qwerty
表面肌電圖(sEMG)是在皮膚表面測量由肌肉產生的電勢,它能夠檢測到由單個運動神經元引起的活動,同時是非侵入性的。
具體來說,對於單個的脊髓運動神經元,其細胞體位於脊髓中,向肌纖維中投射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