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推播通知出現的時間很短,重要的事很容易就不小心錯過或忽略,該如何讓通知持續顯示在螢幕上,直到手動滑掉,就再也不用擔心會漏看。現在手機上 App 越來越多,時不時就會有各式各樣的通知跳出來,先前已經教過如何關閉單一 App 的通知,以減少接收到一些不重要的訊息。不過推播通知出現的時間很短,要是有重要的事也有可能很容易就不小心錯過或忽略,因此這次就要來示範,如何讓通知持續顯示在螢幕上,直到手動滑掉,就再也不用擔心會漏看。
步驟 1:首先開啟設定並找到「通知」的選項。
步驟 2:接著往下滑到「通知樣式」,找到欲設定的 App 後點進去。
步驟 3:然後點選「橫幅樣式」。
步驟 4:把「暫時」改成「持續」,通知就會持續顯示在螢幕上,直到手動把它滑掉。
步驟 5:或是在設定的最底部會出現裝置中的所有 App,找到並點選欲設定的 App。
步驟 6:再來點選「通知」,就可以用上述相同的方式進行設定。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延伸閱讀:蘋果 Safari 18 瀏覽器 AI 功能曝光:將可以用AI摘要網頁資訊、網頁橡皮擦可刪除廣告橫幅
延伸閱讀:如果你在Win7/8.1平台上執行Chrome,現在它會在置頂橫幅通知你盡快升級到Windows 10
延伸閱讀:如何在 iPhone 上關閉單一 App 通知,讓討厭的促銷通知不要再來煩?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OpenAI宣佈轉型為營利性公司的計畫 將繼續同時擁有非營利組織和營利組織
OpenAI表示公司董事會正在評估其組織架構,以便為確保人工通用智慧(AGI)的使命提供最佳支援以造福全人類。OpenAI 董事會的目標是正在選擇最有利於任務長期成功的非營利/營利結構、使非營利組織可持續發展以及讓每個部門各司其職。全文如下:
現今我們擁有非營利組織和營利組織,並將繼續同時擁有這兩個組織,營利組織的成功使非營利組織能夠獲得充足的資金、更好的支援,並在完成使命方面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我們認為這項使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挑戰。它需要同時提高人工智慧的能力、安全性和對世界的積極影響。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分享了我們當前結構的歷史、我們認為有必要進行變革的原因以及我們正在考慮的具體變革。
過去
2015 年,我們成立了研究實驗室,當時的願景是 AGI 可能真的實現,我們希望儘可能地幫助它順利發展。在早期,我們認為進步依賴於頂級研究人員提出的關鍵想法,而超級計算叢集則不那麼重要。
我們進行了各種實驗,從遊戲 AI 工具包到機器人研究和發表論文。我們沒有產品,沒有業務,也沒有商業收入。
我們的目標是“以最有可能造福全人類的方式推進數字智慧,不受產生財務回報需求的限制。”非營利結構似乎很合適,我們以各種形式籌集捐款,包括現金(1.37 億美元,其中不到三分之一來自 Elon)和計算積分和折扣(來自亞馬遜的 180 萬美元,來自 Azure 和 Google Cloud 的 5000 萬美元或更多)。
最終,很明顯,最先進的人工智慧將不斷使用越來越多的計算,而擴展大型語言模型是一條通往根植於對人類理解的 AGI 的有希望的道路。為了完成我們的使命,我們需要比捐贈所能獲得的更多的計算,因此也需要更多的資本。
現在
2019 年,我們不僅僅是一個實驗室——我們也成為了一家初創公司。我們估計,我們必須籌集大...
微軟將刪除10億使用者的帳戶密碼 即後續只允許使用MFA或Passkey登錄
全球用戶超過 10 億的微軟,目前已經在制定計畫,該計畫將徹底結束微軟帳戶的密碼時代,即全面轉向由 MFA 或通行金鑰 (Passkey) 的無密碼時代。
當前,微軟安全系統每秒會攔截超過 7000 次密碼攻擊,這幾乎是 2023 年的 2 倍,而中間人網路釣魚攻擊同比增長高達 146%。鑑於目前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夠徹底應對普遍存在的密碼攻擊,微軟決定在未來全部進入無密碼時代,即使用者只能通過 MFA 多因素認證或通行金鑰登錄。
微軟在兩年前提出了通行金鑰(passkeys)這一解決方案,以使用 Windows Hello 建立和登入。 一旦使用 Windows Hello 建立並儲存通行密鑰之後,就可以使用裝置的生物特徵辨識(臉部、指紋辨識)或 PIN 來登入。 或者,可以使用隨附裝置 (手機或平板電腦) 來登入。
透過這種方式不會像密碼那樣容易遭受相同類型的攻擊,還消除了忘記密碼和一次性驗證碼的問題。用通行金鑰登錄比傳統密碼快三倍,比密碼加傳統多因素認證(MFA)快八倍;使用者使用通行金鑰登錄的成功率是密碼的三倍(98% 對比 32%);99% 開啟通行金鑰註冊流程的使用者都能完成註冊。
由於通行金鑰通常也不支援下載和匯出,因此通行金鑰本身洩露的機率極低,攻擊者要麼遠端登錄到使用者系統並且能夠通過 Windows Hello 認證才有可能呼叫 Windows 11 中儲存的通行金鑰。
不過,儘管通行金鑰有諸多優勢,但也並非完美。如果使用者的電腦既有設定通行金鑰,又有設定密碼,那麼帳戶仍面臨釣魚攻擊風險。因此,微軟的最終目標是完全取消密碼,早在 2022 年微軟就提供了密碼刪除服務,已有數百萬使用者刪除了密碼。
目前當然還是有很多用戶依然使用傳統密碼,主要原因就是在某些情境之下,還是只能...
Pavé微型揚聲器通過新穎的音訊技巧實現虛擬環繞音效
傳統上想要達成立體聲體驗的關鍵,是將喇叭分開,左右聲道距離越遠,音場就越寬。
不過,如果是現在流行的小巧可攜式喇叭,這就變成一個問題。因為你就算將多個喇叭塞進一個小巧的外殼中,也沒有空間可以進行適當的間隔來讓耳朵可以區別聲道。不過,日本音響公司 Cear 相信,它的創新產品 Pavé 無線喇叭已經破解了這一難題。
今年早些時候,Pavé 在綠色籌資網站上成功進行了一次眾籌活動。 乍一看它與其他高級無線喇叭很相似,都是小巧的立方體,每邊的尺寸都只有 3.5 英吋多一點。 然而,Pavé 的與眾不同之處卻在於其內部。 它採用獨特的音訊技術,幾乎可以重現大型 2.1 聲道立體聲裝置的體驗--儘管它只配備了一對 15W 驅動單元。
其中的奧秘,在於這組喇叭內建有陀螺儀可以跟蹤喇叭的方向,還有一個高通 S5 Gen 2 晶片。
高通晶片可以處理陀螺儀傳來的資料,可以對聲音進行數位處理。 從本質上講,該晶片可以計算出立體聲錄音在更大的揚聲器設定下播放時的音效。 然後通過 Pavé 的雙 15W 喇叭重建「虛擬」寬闊音場。
根據該公司提交的專利檔案,聲音處理裝置包括一個等化器,用於調整頻率特性,使在第二環境中收聽的聲波的頻率特性與在第一環境中收聽的聲波的頻率特性相同。
但這還不是全部--Pavé 還內建了大量其他先進技術。 它是首批通過高通公司低延遲Snapdragon 音效認證的藍牙 5.4 可攜式喇叭之一。 您將獲得延遲小於 50 毫秒的無卡頓無線資料流。 音訊編解碼器支援也很強大,包括 SBC、AAC、aptX 和 24 位/96kHz aptX Adaptive。
此外,該組喇叭還支援用於 Auracast 音訊共享的藍牙 LE 和更高品質的 LC3 編解碼器。
如果您喜歡有線連接,USB-C 和輔助輸入可滿足您的需求。 ...
蘋果似乎很少與NVIDIA直接接觸,根據The Information的報導,其實蘋果與NVIDIA背後的恩怨可以追溯到賈伯斯時代。得益于亞馬遜、微軟和Google等大型科技公司對其人工智慧(AI)伺服器晶片的強勁需求,NVIDIA已成為全球最有價值的公司之一。然而,在眾多搶著要NVIDIA晶片的科技大廠中,蘋果卻並非其中之一。
當然,蘋果也並非可以完全不靠NVIDIA,只是他們並不直接購買NVIDIA的晶片。而是透過購買亞馬遜和微軟提供的雲端服務來租用這些晶片的使用權。而最近又傳出,蘋果似乎準備與博通合作開發自己的AI伺服器晶片,進一步增強其獨立性。
蘋果似乎很少與NVIDIA直接接觸,根據The Information的報導,其實蘋果與NVIDIA背後的恩怨可以追溯到賈伯斯時代。
蘋果與NVIDIA之間的緊張歷史
蘋果與NVIDIA的關係可以回顧到2000年代初,NVIDIA最著名的GeForce繪圖處理器產品線於1999年首次亮相。除了在PC端,他們也尋求與蘋果的合作,2001年一月發表的Power Macintosh G4(Digital Audio)就是首款搭載 Nvidia GPU 的 Mac。
然而,根據報導,這一合作關係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緊張。在與一位NVIDIA高層的會議中,已故的賈伯斯指控NVIDIA使用了從皮克斯竊取的技術,儘管NVIDIA高層對此表示反駁,但賈伯斯在接下來的討論中顯然無視了他。
NVIDIA方面也對與蘋果的合作表示不滿,認為蘋果是一個過於苛刻的合作夥伴,尤其考慮到蘋果並未始終位列NVIDIA的前十名客戶。
前員工指出,蘋果發現與NVIDIA的合作頗具挑戰,尤其是因為NVIDIA的晶片以能耗效率低和產生過多熱量而聞名——這些特性對於筆記型電腦來說並不理想。當蘋果向NVIDIA提出為MacBook設計特製晶片時,NVIDIA拒絕了這一提議...
會打籃球的豐田仿人機器人投中破紀錄的80英呎遠投
在我們希望機器人幫助我們完成的一長串任務中,投籃可能排在最末尾。 但是,豐田公司的CUE機器人最近創造了第二項金氏世界紀錄,即仿人機器人投籃最遠紀錄。
《金氏世界紀錄》官方說明寫道:「這個機器人剛剛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籃球投籃,而且看起來似乎毫不費力。」
在過去的幾年內,這個計畫的工程師一直在磨練一個名為 CUE 的籃球機器人的技能並提高其能力。 它的早期版本已經在 2019 年創下了連續投籃次數最多的世界紀錄。 現在,Cue6人形機器人又完成了最遠投籃--從 24.55 公尺遠的地方將球發射出去,在日本長久手球場上空劃出一道弧線,然後上籃得分。
2017 年 4 月,幾名豐田工程師開始研究一個瘋狂的想法。 儘管豐田工程協會的九名成員都沒有機器人開發或人工智慧技術方面的經驗,但他們希望建造一個「可以通過類人智慧展示機器學習」的機器人。
一位團隊成員引用了熱門漫畫《灌籃高手》中的主人公的話:「練習兩萬次投籃夠嗎?」(湘北籃球隊第一次打入全國大賽時,安西教練讓櫻木花道集訓投了兩萬球,這個特訓讓櫻木花道成了湘北的祕密武器。)這句話點燃了這個計畫的火花,那就是創造一個仿人機器人,利用人工智慧來判斷籃球場上罰球的距離,然後成功地連續投中多個球。 CUE計畫由此誕生。
經過反覆試驗,第一台原型機在 2018 年豐田工程學會的一次活動上首次公開亮相,成功投中了 10 個球中的 9 個,給與會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隨後,CUE 機器人與豐田贊助的 Alvark 東京隊的職業(人類)球員進行了一場投籃比賽。
它的投籃能力吸引了公司高層的注意,該計畫後來被轉為全職開發,並獲得了兩年的資金支援。
▲ 豐田的 CUE 人形機器人計畫始於 2017 年,僅僅兩年後,第三代機器人就創下了紀錄
六個月後,第二代 CUE 機器人就準備好了...
傳聞iPhone 18 Pro將帶來可變光圈 原理更靠近數位單反/無反相機
雖然 iPhone 18 Pro 和 iPhone 18 Pro Max 還有近兩年的時間才能上市,但已有傳聞稱這兩款裝置將具備一項新功能。蘋果供應鏈分析師郭明錤發文,預估兩款 iPhone 18 Pro 的後置主鏡頭將提供可變光圈,這將是 iPhone 的首創。 主鏡頭指的是 4800 萬像素 Fusion 鏡頭,在舊款 iPhone 上也被稱為主鏡頭或廣角鏡頭。
有了可變光圈,使用者就可以控制穿過相機鏡頭到達感測器的光量。 iPhone 14 Pro、iPhone 15 Pro 和 iPhone 16 Pro 機型的主鏡頭固定光圈為 ƒ/1.78,鏡頭始終完全打開,並以這個最大光圈進行拍攝。 根據這一傳言,在 iPhone 18 Pro 機型上,使用者將可以手動改變光圈。
可變光圈是索尼和佳能等專業數位單反相機/無反相機的典型功能。
郭明錤上個月首次提出了這一說法。 今天,他補充說,荷蘭製造商 BE Semiconductor 將為光圈葉片提供組裝裝置,光圈葉片是控制光線通過鏡頭多少的機械部件。
iPhone 18 Pro 機型上的可變光圈應能讓使用者更好地控制景深,景深是指前景與背景相比,主體的銳利程度。 不過,由於智慧型手機的物理尺寸限制,其圖像感測器較小,因此目前還不清楚這種改進的意義到底有多大。
這一傳言很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 郭明錤沒有透露 iPhone 18 Pro 機型是否會採用更大的感測器,但這種升級將為景深的有效改善鋪平道路。 蘋果公司已經提供了"人像模式",它可以人為地使照片中人物或其他主體後面的背景看起來更模糊。 在 iPhone 18 Pro 機型上,更大的圖像感測器可以更自然地實現"虛化"效果。
可變光圈此前曾傳言至少會在一款 iPhone 17 機型上使用,但...
NVIDIA先前推出AI運算效能大幅提升的Jetson Orin Nano Super開發套件,強調能將AI應用程式導入邊緣運算的能力,我們就來動手架設AI聊天機器人。NVIDIA先前推出AI運算效能大幅提升的Jetson Orin Nano Super開發套件,強調能將AI應用程式導入邊緣運算的能力,我們就來動手架設AI聊天機器人。
升級Super版解放20 W TDP
NVIDIA在2024年聖誕節前夕推出Jetson Orin Nano Super開發套件,除了將價格砍半之外,規格部分將原本TDP上限的15 W提高至20 W,處理器(CPU)、繪圖處理器(GPU)的時脈分別由1.5 GHz、625 MHz提高至1.7 GHz、1020 MHz,記憶體頻寬也由68 GB/s提高至102 GB/s,讓系統最高AI運算能力由原本的40 TOPS提高至67 TOPS,成長幅度超過50%。
延伸閱讀:NVIDIA推出加強版的Jetson Orin Nano Super:性能達 67 TOPS,價格約台幣8200元Jetson Orin Nano開發套件動手玩(一):規格介紹與開箱Jetson Orin Nano開發套件動手玩(二):效能實測
根據NVIDIA官方提供的資料,「Super版」Jetson Orin Nano Super開發套件在多款AI模型推論運算的效能表現,比原始版本高出28% ~ 104%不等,雖然TDP有所提升,但20 W的功耗仍相當低,適合應用於小型邊緣運算裝置,並在這些裝置本機執行AI應用程式,能夠賦予智慧音箱、機器人、自走車等裝置更多元的AI功能。
如果讀者手上有原始版本Jetson Orin Nano開發套件,則可參考NVIDIA官方網站的說明,安裝JetPack 6.1作業系統並透過指令開啟「MAXN電源模式」,解放20 W TDP並獲得更高的...
ASML CEO:美國造半導體光有錢不夠
在當今全球科技產業的版圖中,半導體行業無疑佔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全球曝光機巨頭 ASML 的 CEO Christophe Fouquet 在接受荷蘭媒體訪問時,為我們揭示了這個行業背後不為人知的複雜性和發展脈絡。
半導體技術的發展絕非一蹴而就,Fouquet 明確指出,無論是美國還是其他國家和地區,都大大低估了打造成功半導體廠所需要的要素。金錢固然是重要的支撐,但僅僅依靠資金的堆砌是遠遠不夠的。研發投入才是關鍵所在,只有持續不斷地投入資源進行研究與開發,在一次次的嘗試中積累經驗,才有可能在這個競爭激烈的領域站穩腳跟。
「需要的不光是金錢,還必須投資研發,持續學習與嘗試,即使初期屢屢失敗,因此需要長年的努力。」這一觀點深刻地反映了半導體產業的本質特徵,它是一個技術密集型、創新驅動型的產業,沒有深厚的技術底蘊和持續的創新精神,根本無法在其中立足。
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舞臺上,來自臺灣的台積電被 Fouquet 譽為全球最成功的企業之一。台積電憑藉其卓越的技術實力、高效的生產能力和精准的市場定位,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份額,使得全球眾多企業都對其晶片產生了高度依賴。
對於這種產業格局,Fouquet 有著獨特的見解,他認為當產業內僅剩下少數幾家大型企業時,反而能夠為創新提供強大的動力。這是因為大型企業擁有更為豐富的資源和更強大的技術研發能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下,它們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創新,以保持自身的競爭優勢,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創新發展。
三星、英特爾將走出困境
談及三星電子和英特爾這兩家半導體行業的巨頭,Fouquet 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三星電子將會逐漸好轉,儘管目前可能面臨一些挑戰,但憑藉其深厚的技術積累和龐大的產業佈局,未來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而對於英特爾,業界滿懷期待其能夠重振往日的雄風。英特爾...
海底光纖電纜每天用於超過 10 兆美元的金融交易,以及加密的國防通信和其他數位通信。如果一艘沉船可以意外切斷一部分全球數據傳輸,那麼一個有組織的攻擊會對全球通信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2024 年 2 月 18 日,葉門胡塞武裝分子在紅海發動飛彈襲擊,擊中貨船 Rubymar 號。在船員撤離後,這艘失能的船隻花了數週時間才最終沉沒,在此過程中成為全球網路安全的象徵。在沉沒之前,這艘船拖著錨在紅海海底拖曳了約70公里,這條蜿蜒的錨最終切斷了三條跨越紅海底部的光纖電纜,這些電纜承載著大約四分之一的歐洲與亞洲之間的網絡流量。隨著電纜損壞,系統工程師意識到必須重新導向數據傳輸。因此,今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NATO) 將開始測試一項計畫,以解決 Rubymar 號沉沒所清楚顯示的這一安全漏洞。。
全球海底光纖線路承載著 95% 以上的洲際網路通信。這些細小、拉長的玻璃纖維線環繞地球約 120 萬公里,每條線路都可能成為自身脆弱的阻塞點。全球大約有500到600條電纜穿越海底。
「當它們穿越大洋時,並不是被埋在海底的,」電信諮詢公司 TeleGeography 的研究副總裁 提姆·史特朗(Tim Stronge)說。「它們直接放置在海床上,在深海的深度下,大約這麼粗——」他用手指做了個圓形的動作——「比花園水管還細。它們很脆弱。」
據估計,海底光纖電纜每天用於超過 10 兆美元的金融交易,以及加密的國防通信和其他數位通信。如果一艘沉船可以意外切斷一部分全球數據傳輸,那麼一個有組織的攻擊會對全球通信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呢?
因此,北約啟動了HEIST計畫,以找出保護全球網路流量並在出現問題時重新導向的最佳方法。該計畫名為 HEIST,意為混合空間-海底架構確保電信資訊安全(Hybrid Space-Submarine Architecture Ensuring Infosec of Tel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