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re Storage 平台發表多項業界首創的創新產品,包含 Universal Credits 以及讓 VMware 資源最佳化的最新虛擬機評估功能。Pure Storage 發表平台多項創新,包含 Real-time Enterprise File 動態檔案服務,可即時變更、適應、重新設定組態以滿足現代化應用程式快速演變的需求;以及虛擬機評估與業界首創的 Universal Credits 等創新。
傳統的檔案儲存受制於過時而僵化的架構、多層協定以及管理複雜性,難以進行更新和修改,無法滿足如 AI、數據分析和 VDI 等現代化的工作負載以及不斷演變的需求。Pure Storage 平台供應的 Real-time Enterprise File 專為打破傳統檔案儲存限制而生,能讓客戶更快回應並即時管理應用程式的需求。Pure Storage 新推出的創新產品包含:
即時靈活性:由於舊式檔案儲存缺乏彈性,企業被迫進入預先配置的孤島,無法最大化地利用容量,也無法隨應用程式需求而動態調整。Pure Storage 藉由以下幾項特點讓客戶可即時調整,以應付動態的業務需求:
涵蓋所有儲存資源的靈活性:Real-time Enterprise File 利用全域儲存池為企業帶來靈活性,讓企業能最大限度地運用儲存資源並免除複雜性,無須為每一台陣列預先規劃、保留或配置容量。此外,透過 Pure Fusion 將機群層次的作業自動化,包括工作負載調配,以及企業所有的 Pure Storage 資料儲存資產中,任何陣列組合的重新平衡。
零搬遷儲存分級:在舊式的檔案服務中,企業若要存取具有不同效能表現的資料,IT 就必須花費時間將資料移動到符合效能要求的陣列上。Real-time Enterprise File 提供業界首創的零搬遷儲存分級,使 IT 無須實際在不同層級的儲存設備間...
HBO紀錄片稱其揭開了比特幣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真實身份
HBO 的一部新紀錄片聲稱揭開了比特幣神秘創造者中本聰的真實身份。 該紀錄片可能對全球金融甚至美國總統大選產生重大影響。曾獲艾美獎提名的電影製片人庫倫-霍巴克(Cullen Hoback)過去因揭露匿名者Q陰謀論的作者而聞名,他是這次最新調查的幕後推手。 這部紀錄片將於美國東部時間週二晚 9 點播出。
自 2009 年誕生以來,比特幣已成為一種金融現象。 對傳統貨幣持謹慎態度的人將其視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 它也是販毒和網路欺詐等非法活動的常用工具。
在馬斯克等有影響力的人士的支援下,比特幣已發展成為價值兆美元的資產類別。 現在,就連各國央行也將比特幣視為其體系的潛在挑戰者。
披露創造者的身份可能會引發嚴重的問題。 它可能會使中本聰捲入涉及比特幣的犯罪活動。 這也可能使他們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估計他們擁有 110 萬個比特幣,價值約 660 億美元。
有趣的是,隨著紀錄片播出日期的臨近,一些舊的比特幣錢包開始活躍起來。 據《比特幣雜誌》報導,自 2009 年以來,已有價值約 1500 萬美元的比特幣從休眠帳戶中轉移出來。 這些錢包的建立者很可能就是中本聰最早的合作者。
中本聰的真實身份多年來一直是個謎。 他們在 2008 年發表了比特幣白皮書,並在 2010 年失蹤前幫助開發了比特幣系統。
許多人試圖揭開中本聰的身份。 2014年,一名記者指出日裔美國人多里安-中本聰,但他予以否認。 2016 年,澳洲Craig Steven Wright聲稱自己是中本聰,但未能提供證據。 英國一家法院最近裁定他不是中本聰。
其他嫌疑人包括已故軟體工程師哈爾-芬尼(Hal Finney)、系統工程師多里安-中本聰(Dorian Nakamoto)、電腦科學家尼克-薩博(Nick Szabo)和雜湊...
vivo 日前和蔡司共同在德國上科亨蔡司總部舉辦行動影像研討會,除了採訪之外,這次我們也帶了 vivo 前陣子在台灣推出的 vivo V40 Pro 到德國慕尼黑拍攝,一起來看看實拍體驗吧!vivo 日前和蔡司共同在德國上科亨蔡司總部舉辦行動影像研討會,關於 vivo 和蔡司在影像方面的合作我們已經陸續寫了幾篇報導:
延伸閱讀:vivo 手機如何拍出「蔡味」?蔡司行動影像負責人揭露合作秘辛
延伸閱讀:vivo與蔡司的行動攝影合作解密:蔡司鏡頭組合是誰設計的?聯手挑戰手機攝影極限,同時普及於日常
延伸閱讀:德國蔡司光學博物館開箱:上千件蔡司光學藏品陳列,從1969年登月相機到近代眼鏡鏡片、 vivo 手機
除了採訪之外,這次我們也帶了 vivo 前陣子在台灣推出的 vivo V40 Pro 到德國慕尼黑拍攝,一起來看看 vivo V40 Pro 的實拍體驗吧!
vivo V40 Pro 慕尼黑實拍
在分享實拍心得之前先整理 vivo V40 Pro 的相機規格供讀者參考,vivo V40 Pro 給出的鏡頭規格還滿好的,主鏡頭為 5000 萬畫素 f/1.88 OIS 主鏡頭(感光元件 1/1.56 吋),搭配 5000 萬畫素 f/1.85 OIS 二倍長焦鏡頭和 5000 萬畫素 f/2.0 超廣角鏡頭,最遠可以拍攝 50 倍的數位變焦。
整個相機模組經過蔡司認證,拍攝品質筆者覺得幾乎可以和部分旗艦機一比,三顆鏡頭的成像表現都非常出色,照片的色彩延續 vivo 比較偏鮮豔的風格,就算沒修圖也很適合上傳社群平台,該有的對比度、銳利度、對焦速度等等表現在同級機種中算是非常好的,特別是長焦鏡頭,可用率非常高,兩倍光學變焦鏡頭拍攝品質還滿好的,甚至變焦到四倍也頗可用,不過雖然可以變焦到 50 倍,但超過四倍之後畫質會比較明顯受到影響,使用 2x 或 4x 拍攝是最好的...
蘋果將於11月1日發佈新款M4 Mac和iPad Mini 7
根據彭博社記者古爾曼在他最新的Power On 新聞通訊中寫道,蘋果將推出新的 M4 版本的 14 英吋 MacBook Pro,以及採用 M4 Pro 和 M4 Max 晶片的更高階 14 英吋和 16 英吋 MacBook Pro 機型。預計將在 10 月底左右宣佈幾款新的 M4 Mac 機型,該公司計畫至少在 11 月 1 日(星期五)推出其中的幾款機型。
桌上型 Mac 也沒有被排除在更新計畫之外,據 Gurman 報導,蘋果計畫推出重新設計的 Mac mini,並提供 M4 和 M4 Pro 兩種晶片選擇。 此外,iMac 也將迎來更新,蘋果的一體式桌機最終將過渡到 M4 晶片。
據報導,新款 iPad mini 也即將面世,發佈日期可能在 11 月初。 這將是蘋果公司自 2021 年重新設計最小的平板電腦以來的首次更新。
此外,古爾曼也概述了蘋果公司 2025 年上半年的硬體計畫。 預計該公司將推出搭載 M4 處理器的 13 英吋和 15 英吋 MacBook Air 機型、配備Apple Intelligence技術的新款iPhone SE、配備新款 Magic Keyboard 的 11 英吋和 13 英吋 iPad Air 更新機型,以及全新的 AirTag。
Mac 的高階使用者可能需要等待更長時間才能獲得桌機系列的更新。 雖然配備 M4 晶片的新 Mac Studio 和 Mac Pro 型號正在開發中,但 Gurman 說它們將在更晚些才會發佈。 Mac Studio 預計在 2025 年年中左右推出,Mac Pro 將在年底推出。
延伸閱讀:蘋果新款M4 Mac機型測試紀錄分析,全新的 MacBook Pro 可能於10月發佈
延伸閱讀:何時能升級到 M4 核心?Mac 全系列預...
使用這個金鑰啟動Windows 10/11會導致系統循環崩潰只能重裝
Windows、Office以及其它商用軟體很多都需要透過金鑰來啟動,因此也有很多網友總會在網路上「求金鑰」,甚至會整理了一份可以啟用的金鑰大全。不過,其實廠商是可以從伺服器端直接把那些有問題的金鑰遮蔽掉,因此這些流傳的金鑰往往不一定有用。
不過,以往不合格的金鑰頂多就是無法啟用軟體,並不會傷害你的系統。但是,最近有一則報導,則透露了一組奇怪的金鑰,可能會導致系統無限崩潰。
Windows 上有奇怪的Bug導致當機並不稀奇,不過,透過金鑰觸發系統崩潰的狀況則很罕見。在 X上有網友就分享了這個啟動金鑰的內容,表示該啟動金鑰與一般的金鑰看起來雖然沒有太大區別,但如果嘗試使用這個金鑰去啟動系統,則會引發系統崩潰並且只能重灌系統。
在這裡也提醒各位從網上尋找金鑰時還是要謹慎些,如果不慎碰到這類金鑰那就有可能中招並導致系統崩潰,到時候轉移資料並重灌系統又要浪費很多時間。
BFXT4-MY2GY-MBCRK-PBN7B-HT963 https://t.co/gwBMiujNPI
— Matt (@ThinkWiselyMatt) October 4, 2024
以下僅供學習研究請勿惡意利用:
啟動金鑰:BFXT4-MY2GY-MBCRK-PBN7B-HT963
測試環境:建議在虛擬機器中安裝 Windows 10/11 家庭版或專業版進行測試,如在物理機上測試請務必提前備份資料。
測試方法:正常啟動 Windows 10/11 並轉到啟動,輸入此金鑰按照提示進行操作即可,輸入金鑰後系統會自動進行驗證並提示重啟完成啟動步驟。
操作結果:系統重啟後會反覆崩潰,藍色畫面當機錯誤程式碼為 MUI_NO_VALID_SYSTEM_LANGUAGE 看這個錯誤程式碼似乎與語言包有關,但這應該是個 BUG,畢竟語...
美商海盜船宣布其 K70 CORE 系列新增兩款產品:K70 CORE TKL 和 K70 CORE TKL WIRELESS。美商海盜船宣布其 K70 CORE 系列新增兩款產品:K70 CORE TKL 和 K70 CORE TKL WIRELESS。全新的 Tenkeyless 外型與原版 K70 CORE 的流暢打字感和卓越性能相結合,適合多功能遊戲,不會耗盡桌面空間。
CORSAIR MLX Red v2 紅軸因為多一道潤滑製程,手感順滑,按鍵支援高達 8,000 萬次點擊,並能發出令人滿足的聲響。K70 CORE TKL 內有兩層優質消音海棉,可減少不必要的叮噹聲和咔嗒聲,從而實現精緻的打字聲學效果。
憑藉速度超快的 SLIPSTREAM WIRELESS,K70 CORE TKL WIRELESS 賦予有線連接的可靠性和速度感,以及無線桌面的便利性。使用者透過 SLIPSTREAM WIRELESS 可以玩長達 890 小時,或透過藍牙 可以玩長達 2,400 小時,等於充電一次的續航力,就可以長達幾個月。或者,也可以切換到 USB,一邊玩一邊充電。
此外,K70 CORE TKL 系列含有 FlashTap 選用功能,成為全新的 SOCD 系統,具有優先處理按下的第一個或最後一個按鍵的模式。FlashTap 為競技遊戲玩家提供例如快速掃射和鏡像等熟練動作的優勢,讓每個動作更快、更容易掌握。
只需輕鬆點擊一個按鈕,K70 CORE TKL WIRELESS 即可進入遊戲模式,啟動針對遊戲優化的設定,並減少干擾。可鎖定容易誤觸的按鍵,以專注於遊戲。RGB 燈光保持靜態顏色,減少延遲和視覺雜訊,讓遊戲玩家及其鍵盤能夠合而為一。借助舒適的磁性氣墊掌托,玩家可以輕鬆地維持連續幾個小時的維持力。鍵盤還附有多功能觸感旋轉撥盤,可進行更多方便的設定調整,例如音量、縮放...
日前國外網站流出幾張關於富士X-M5、XF 16-55mm F2.8 R LM WR II的間諜照,讓我們可以一窺這幾個即將發表新產品的盧山真面目。X-M5 = X-S20和X-T50的混合體?
從流出的間諜照來看,X-M5的正面依然有X-M1的設計語彙,包括採用類旁軸造型的外觀,而且在機頂右側也有做出斜肩的設計。不過根據另一張間諜照的線索來看,可以發現X-M5一如先前傳聞所說的,在左肩處設有如同X-T50那樣的軟片模擬轉盤,但右側並不是快門速度轉盤,而是和X-S20一樣的PASM轉盤。另外也可以清楚看見X-M5取消了彈出式的內置閃燈,並且在刪除鍵右側多了一顆黑色的圓形按鈕,目前不知是什麼功用。
根據該消息指出,X-M5和前代相比,在機身設計上有明顯的變化如下:
配有前指令轉盤
沒有後指令轉盤
沒有內建彈出式閃光燈
機頂共有3個轉盤(軟片模擬轉盤、拍攝模式轉盤、多功能轉盤)
配有小搖桿
沒有實體方向鍵
側翻式觸控螢幕
三個收音麥克風(前2後1)
XF 16-55mm F2.8 R LM WR II更輕小,還有無段光圈環?
再來就是XF 16-55mm F2.8 R LM WR II的間諜照,相較於一代,從照片上可以明顯看到新鏡頭設有光圈鎖定開關,以及無段光圈切換鍵,而這也讓XF 16-55mm F2.8 R LM WR II成為富士X系統中,第一支具備無段光圈設計的鏡頭,將非常有益於影片的拍攝,避免收錄到不該有的噪音。
而且該消息還指出,XF 16-55mm F2.8 R LM WR II相較前代,體積和重量都分別減少約30%,若按此推算,其尺寸和重量應該與現有的XF 16-80mm F4 R OIS WR接近,如果真的是這樣,相信對想要畫質和便攜性兼具的用戶來說,是最好不過的消息。也因為如此,讓人懷擬新鏡頁是否還是沿用77mm的濾鏡口徑設計?還是會改成72mm呢...
核能推進可能在幾個方面比化學推進更具優勢。美國太空總署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派遣載人任務前往火星——但往返紅色星球這段長達1.4億英里(2.25億公里)的旅程可能需要數月到數年的時間。
這相對較長的運輸時間是因為使用了傳統的化學火箭燃料。現在該機構正在開發的一種替代技術稱為稱為核熱推進 (NTP),它使用核分裂,未來有望將火箭的往返時間縮短一半。
核分裂是指利用中子分裂原子時釋放的巨大能量。這種反應被稱為裂變反應。裂變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發電和核動力潛艇,而將其應用於驅動或為火箭提供動力,未來有望為 NASA 提供一種比化學驅動火箭更快、更強大的替代方案。
NASA 和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 (DARPA) 正在聯合開發 NTP 技術。他們計劃在 2027 年於太空部署並展示原型系統的能力,這可能使其成為美國首批建造和運營的此類系統之一。
核熱推進未來也可能為機動太空平台提供動力,以保護美國在地球軌道內外的衛星。但這項技術仍在發展中。
核能與化學推進的比較
傳統的化學推進系統利用涉及輕質推進劑(如氫)和氧化劑的化學反應。當兩者混合在一起時,它們會點燃,導致推進劑以非常快的速度從噴嘴噴出,進而推動火箭。
這些系統不需要任何點火系統,因此很可靠。但這些火箭必須攜帶氧氣進入太空,這會增加重量。與化學推進系統不同,核熱推進系統依賴核分裂反應來加熱推進劑,然後從噴嘴排出以產生驅動力或推力。
在許多裂變反應中,研究人員將中子發射到較輕的鈾同位素鈾-235 上。鈾吸收中子,產生鈾-236。然後鈾-236分裂成兩個碎片(裂變產物),反應會釋放一些粒子。
目前全球有超過 400 座核電廠使用核裂變技術。這些運轉中的核電廠大多數是輕水反應爐。這些裂變反應爐使用水來減緩中子的速度,並吸收和傳遞熱量。水可以直接在堆芯或蒸汽發生器中產生蒸汽,進而驅動渦輪機發電。
核熱推進系統的運作方式類似,但它們使用的是含有...
Intel Lunar Lake測試成績:CPU單執行緒、GPU及能效表現均優於Ryzen AI 9 HX 370
近日 ThinkView 在 YouTube 上曝光了英特爾最新的Lunar Lake平台的中階產品Core Ultra 7 268V 與 AMD的Ryzen AI系列的旗艦晶片進行了基準測試成績對比。
測試的軟體是Cinebench R23 和 3DMark TimeSpy,其中Cinebench 結果分為單核和多核結果,多核結果在四個不同的功率目標(15W、20W、28W 和 38W)下進行基準測試,以測試每個晶片的多核效率。
從對比結果來看,Core Ultra 7 268V 在所有四個功率等級的多核結果中完全被AMD的產品所超越。
其中AMD Ryzen AI 9 HX 370 在 15W 功率目標下比Core Ultra 7 268V 大約快了 57%,在 66W 時快了 20%,在 60W 時快了 28%,在 54W 時快了 38%;AMD Z1 extreme 在 15W 時比Core Ultra 7 268V 快 14%,在 20W 時快 46%,在 28W 時快 35%,在 38W 時快 45%。
這裡需要強調的是,Ryzen AI 9 HX 370是AMD該系列處理器當中的旗艦產品,而Core Ultra 7 268V則屬於英特爾Lunar Lake平台Core Ultra 200系列當中的中端產品,其旗艦級的應該是Core Ultra 9 2xx系列,而且AMD Ryzen AI 9 HX 370 的CPU核心數量(4個 Zen 5核心+ 8個Zen 5C核心)也是大於Core Ultra 7 268V (4個P核+4個E核)的,因此直接將這兩者進行直接對比並不公平,尤其是比較多核性能。
那麼單執行緒性能對比如何呢?英特爾Lun...
育碧今年遊戲接連翻車遭遇「中年危機」,市值跌破20億美元傳有多家公司打算收購
擁有近40年歷史的法國3A遊戲大廠育碧(Ubisoft)正在遭遇「中年危機」,公司近期急於探索多種途徑重振資本市場信心。由於投資者對該公司遊戲產品線和財務前景的預期慘淡,上個月,育碧股價跌至十年來的最低點,過去一年市值蒸發超過一半,目前僅不到20億美元。
相比之下,在美國,遊戲大廠EA和Take-Two市值約為260億美元。
激進投資者推動育碧出售
有消息稱育碧創始家族吉利莫特(Guillemot)兄弟有限公司與股東騰訊正在考慮多種方案,包括尋求向騰訊出售這家法國遊戲開發商。該消息提振育碧當天股價收盤暴漲超過30%,創下史上單日最大漲幅。
持有育碧約1%股權的激進投資者AJ Investment近期在一封公開信中表示,正在與其他育碧股東合作,推動育碧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或中國遊戲巨頭騰訊。
一位接近育碧的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這些談判仍然處於早期階段,還無法確定最終會達成什麼樣的交易,但育碧對於穩定公司股價、提升其價值的追求是不會改變的。」
根據育碧最新的年度報告,截至今年4月底,騰訊持有育碧9.2%的淨投票權,Guillemot家族持有育碧約20.5%的投票權。
2022年,騰訊注資3億歐元收購Guillemot兄弟有限公司49.9%的股權,成為育碧最大的外部單一股東,當時這筆交易對育碧的估值達到100億美元。
騰訊入股育碧後,育碧的股價就開始一路狂瀉。儘管Guillemot家族反覆強調將保持獨立,騰訊8年內不得增持股份超過9.99%,且不擁有任何業務否決權。但資本市場認為,騰訊的增持極大地削弱育碧對投機性資本的吸引力。因為騰訊的入股加深了Guillemot家族對育碧的控制權,使得其他外部資本難以進入。
AJ Investments表示,育碧因此錯過了靠收購來重組變革的寶貴機會,造成股價暴跌讓股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