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疯子

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T客邦-Techbang

大疆正式發表 DJI Mavic 4 Pro!360 度旋轉雲台加持,空拍影像進入全新境界

作者 August
DJI 於日前正式發表 Mavic 4 Pro,此機型搭載高畫質三鏡頭系統、並有創新 360° 無限雲台、最高可錄製 6K 影片,以及長達 51 分鐘的飛行時間,重新定義了空拍攝影的標準。71a8508ef285ffc8e388fbaa3c00a6d7

DJI 於日前正式發表 Mavic 4 Pro,此機型搭載高畫質三鏡頭系統、並有創新 360° 無限雲台、最高可錄製 6K 影片,以及長達 51 分鐘的飛行時間,重新定義了空拍攝影的標準。

三鏡頭系統與無限雲台

Mavic 4 Pro 配備三顆鏡頭,分別為 28mm 廣角、70mm 中望遠及 168mm 長焦,滿足從廣闊景觀到細節特寫的多樣化拍攝需求。主鏡頭為 4/3 吋 CMOS 哈蘇相機,具備 1億畫素,並支援 F2.0 至 F11 的可變光圈,提供最高 6K 60p HDR 及 4K 120p 影片錄製能力,並具備 15.5 級動態範圍與雙原生 ISO,確保在各種光線條件下皆能捕捉細膩影像。

70mm 中望遠相機採用 1/1.3 吋大底的 4,800 萬畫素 CMOS,168mm 長焦相機則採用 1/1.5 吋大底的 5,000 萬畫素 CMOS,兩者均具備 F2.8大光圈,以及可錄製 4K 60p HDR 影片的能力。不過前者支援 14.5 級動態範圍,後者則為 13.5 級。此外,三鏡頭皆支援 10-bit D-Log、D-Log M 及 HLG 等色彩模式,且可匯出色彩表現一致的畫面。創作者套裝中的 Mavic 4 Pro 512GB 版本更支援透過 ALL-I 編碼拍攝 10-bit 4:2:2 影片,可記錄更豐富的色彩資訊,帶來更好的後期編輯體驗。

大疆正式發表 DJI Mavic 4 Pro!360 度旋轉雲台加持,空拍影像進入全新境界

Mavic 4 Pro 最大特色就是搭載創新的「無限雲台」設計,允許相機進行 360° 旋轉與 70° 的高仰角拍攝,並支援垂直拍攝模式,特別適合社群媒體內容創作者。

大疆正式發表 DJI Mavic 4 Pro!360 度旋轉雲台加持,空拍影像進入全新境界

飛行性能與智能功能

Mavic 4 Pro 搭載 6654mAh 電池,提供最長 51 分鐘的飛行時間、90 公里 / 小時的飛行速度以及 41 公里的續航里程。其升級的 O4+ 傳輸系統可實現最遠 30 公里、10-bit HDR 的低延遲影像傳輸。

大疆正式發表 DJI Mavic 4 Pro!360 度旋轉雲台加持,空拍影像進入全新境界

全方位避障系統在低光環境下亦能運作,提升飛行安全性。Mavic 4 Pro 配備六個高性能低光魚眼感測器及雙處理器,可在白天以超高解析度細緻感應周圍情況,即使在亮度僅為 0.1 lux 的夜晚,也能在 18 公尺 / 秒的速度下實現全向避障,新增的衛星獨立返航功能,即使在 GPS 訊號微弱的環境中,也能確保無人機安全返航。

大疆正式發表 DJI Mavic 4 Pro!360 度旋轉雲台加持,空拍影像進入全新境界

DJI RC Pro 2 控制器

隨 Mavic 4 Pro 一同推出的 DJI RC Pro 2 控制器,配備 7 吋可傾斜觸控螢幕,採用先進的 Mini LED 面板,亮度達 2000 尼特,即使在強光下也能清晰顯示,並且支援 10-bit 色彩,覆蓋 98% DCI-P3 色域,不僅能即時顯示 Mavic 4 Pro 所拍攝的 HDR 畫面,還可透過輔助顯示功能準確還原 D-Log / D-Log M / HLG 等影片,助你在創作時更精準地把控畫面。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Mavic 4 Pro 系列共有 3 個套裝版本發售:

  • DJI Mavic 4 Pro(DJI RC 2):售價 NT$62,000,包含飛行器、自帶 5.5 吋 1080p 700 尼特高亮度螢幕的 DJI RC 2 遙控器、1 塊智慧飛行電池等組件。
  • Mavic 4 Pro 暢飛套裝(DJI RC 2):售價 NT$76,000,進一步配備共 3 塊智慧飛行電池、充電管家、DJI Mavic 單肩等組件。
  • DJI Mavic 4 Pro 512GB 創作者套裝(DJI RC Pro 2):售價 NT$99,500,則配備自帶 7 吋高亮度 Mini-LED 螢幕的 DJI RC Pro 2 遙控器、240W 桌上型充電器、DJI Mavic 單肩包等組件,一步到位,讓航拍更盡興。

即日起,DJI Store 官方和授權線上商店、授權體驗店以及授權零售商即日起正式發售。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Panasonic 正式發表 LUMIX S1II / S1IIE 與 S 24-60mm F2.8 鏡頭

作者 August
Panasonic 於昨晚正式發表兩款新一代全片幅無反相機 LUMIX S1II 及 S1IIE,並同步推出一顆全新設計的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 LUMIX S 24-60mm F2.8。568df1444f089e9daa020d2898c093b6

Panasonic 於昨晚正式發表兩款新一代全片幅無反相機 LUMIX S1II 及 S1IIE,並同步推出一顆全新設計的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 LUMIX S 24-60mm F2.8。

LUMIX S1II / S1IIE 主要差異

此次發表的 LUMIX S1II / S1IIE 皆為主打攝、錄兩用的旗艦機種,兩者皆擁有大部份相同的規格和性能,主要差別在於 S1II 具備更高讀寫速度的感光元件,故擁有更快的連拍速度,和更優異的錄影性能。

其中 S1 II 搭載了 2,410 萬畫素的全片幅部分堆疊式 CMOS,可實現最高 70fps 的電子快門連拍及預拍功能,並支援 5.8K 60p 和 4K 120p 的高格率錄製,同時提供動態範圍提升模式,在 V-Log 下可達 15 檔動態範圍。此外,Open Gate 模式下,S1II 可錄製 6K 30p(3:2) 和 5.1K 60p(3:2) 的高畫質影片。

作為該系列的更入門版本的 S1IIE ,主要搭載同 S5II 的 2,420 萬畫素全片幅 CMOS,連拍速度最高僅支援 30fps 電子快門連拍。錄影方面,除了沒有支援高格率錄製之外,Open Gate 模式亦只可錄製 6K 30p(3:2);同時在 V-Log 下可達 14 檔動態範圍。

先進的自動對焦與主體追蹤功能

S1II 與 S1IIE 均搭載相位混合自動對焦(PDAF)系統,結合 AI 主體識別技術,提升對焦速度與準確性。新增的「Urban Sports(城市運動)」模式,專為動態主體如街舞、滑板等設計,能更精準地追蹤快速移動的對象。

穩定的影像與影片錄製能力

兩款相機皆配備 8 檔機身防震(IBIS)與無裁切電子影像穩定(E.I.S.)功能,確保在手持拍攝時也能獲得穩定的影像。此外,支援 5.8K 30p 與 C4K 60p 的 Apple ProRes RAW HQ / ProRes RAW 內錄,提供高品質的影片錄製選項。

多樣化的影片格式與錄製選項

S1II 與 S1IIE 引入 Cinemascope(2.4:1)影片格式,支援多種幀率錄製,滿足不同創作需求。此外,兩款相機均配備 576 萬畫點電子觀景窗與 184 萬畫點可翻轉 LCD 螢幕,提升拍攝時的靈活性與便利性。

強化的機身設計與配件支援

兩款相機的快門機構經過強化,壽命達 40 萬次,並在取下鏡頭時提供碳纖維保護罩,防止感光元件受損。此外,支援 DMW-BG2 電池手把與 DMW-XLR2 XLR 音訊介面,擴充性更佳。此外,S1II 與 S1IIE 可與 Lumix Lab、Capture One、Frame.io 等應用程式整合,簡化影像傳輸、編輯與色彩管理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LUMIX S 24-60mm F2.8

此次同步推出的 LUMIX S 24-60mm F2.8 鏡頭,是一顆全新設計的全片幅標準變焦鏡,這顆鏡頭提供廣角至標準焦段的涵蓋,對應風景、人像、紀實與影片拍攝皆相當實用。此鏡採用恆定 F2.8 大光圈設計,卻保有相對輕巧的體積與重量。與 LUMIX S Pro 24-70mm F2.8 的 935g 相比,LUMIX S 24-60mm F2.8  的重量僅約 544g,無疑更適合長時間手持拍攝。

LUMIX S 24-60mm F2.8 採用 12 群 14 枚的光學結構設計,其中包含 1 枚 UED 超低色散鏡片、2 枚 ED 低色散鏡片和 3 枚 非球面鏡片。據官方說明,此鏡頭擁有出色的邊緣解析力與低色散表現,同時針對影片拍攝進行呼吸效應抑制處理,預期將成為 L-mount 系統中相當實用的一顆日常鏡頭。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LUMIX S1II / S1IIE 預計將在 6 月底上市發售,海外建議售價分別為 3,197 美元和 2,497 美元,約 NT$97,000 和 NT$76,000。LUMIX S 24-60mm F2.8 同樣預計將在 6 月底上市發售,海外建議售價為 898 美元,約 NT$ 27,000。至於台灣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還有待台灣松下公布。

Panasonic 正式發表 LUMIX S1II / S1IIE 與 S 24-60mm F2.8 鏡頭

Panasonic 正式發表 LUMIX S1II / S1IIE 與 S 24-60mm F2.8 鏡頭

Panasonic 正式發表 LUMIX S1II / S1IIE 與 S 24-60mm F2.8 鏡頭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富士 X-Half 更多間諜照曝光!會採用 1 吋 的 “堆疊式” 或 “背照式” CMOS?

作者 August
隨著發表日期接近,也有更多富士數位半格相機 X-Half 的間諜照曝光。除此之外,該相機究竟會採用 1 吋 2,000 萬畫素的  “堆疊式” 或 “背照式” CMOS?也是許多攝影玩家討論的焦點。E77be4b38b500468a1ddfd1eea4eeea0

隨著發表日期接近,也有更多富士數位半格相機 X-Half 的間諜照曝光。除此之外,該相機究竟會採用 1 吋 2,000 萬畫素的  “堆疊式” 或 “背照式” CMOS?也是許多攝影玩家討論的焦點。

背照式?堆疊式?

根籒國外媒體所掌握的最新消息聲稱,富士數位半格相機 X-Half 將會搭載 1 吋大小的 2,000 萬畫素感光元件,不過目前尚不清楚該感光元件會是採用強調讀取速度的 “堆疊式”?還是比較早期的 “背照式”?不過考量到 X-Half 的產品定位應該是偏向文青、街頭或生活速寫,而不是強調需要速度至上的運動攝影,推測採用 “背照式” 1 吋 2,000 萬畫素感光元件的機率會更高一些。

富士 X-Half 更多間諜照曝光!會採用 1 吋 的 “堆疊式” 或 “背照式” CMOS?

手動操控依然是重點?

而從最新洩露的間諜照來看,可以清楚看見機頂上方草寫的 “X Half ” 字樣,因此幾乎可以確定富士數位半格相機的正式命名就是 X-Half 無誤了。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地方則是機頂右側的曝光補償轉盤,這裡設計比較奇特的地方在於,快門鍵似乎位於曝光補償轉盤的正中央,這是 X 相機不曾有過的設計。快門鍵中間並設有凹槽,就像 X-T 單位數字系列的快門鍵一樣,可以安裝快門增高鈕或機械式快門線。至於曝光補償轉盤前方還有一個小撥桿,旁邊有個白字的 “ON” 字樣,推測應該是電源開關才是。

富士 X-Half 更多間諜照曝光!會採用 1 吋 的 “堆疊式” 或 “背照式” CMOS?

另外,從這張間諜照也可以看出 X-Half 所搭載的鏡頭為 10.8mm F2.8,換算等效焦距約為 29mm,同時鏡頭也保留了 X 系統常見的光圈環,可提供 F2.8、F4、F5.6、F8、F11 和 Auto 等級距調整,至於能不能透過指令轉盤進行 1/3 級距調整目前則不得而知。

富士將在台北時間 5 月 22 日下午一點正式發表這台備受矚目的新相機,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via:FUJI RUMORSFUJI RUMORS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DJI 預告 5 月 13 日發表全新無人機:哈蘇三鏡頭旋轉拍攝,是 Mavic 4 Pro 要現身了?

作者 August
DJI 日前釋出預告片,透露即將推出搭載哈蘇三鏡頭系統的全新無人機,這款備受矚目的無人機預計將於 5 月 13 日正式亮相,勢必引領一場空拍攝影的革新。D23cc466db83fd29007ec2ecd6545f67

DJI 日前釋出預告片,透露即將推出搭載哈蘇三鏡頭系統的全新無人機,這款備受矚目的無人機預計將於 5 月 13 日正式亮相,勢必引領一場空拍攝影的革新。

哈蘇專業級影像系統

DJI 於近日發布了一段預告片,預示著其下一代無人機即將問世。預告片雖未透露過多細節,但可以確定的是,這款無人機將搭載哈蘇(Hasselblad)品牌的三鏡頭相機系統,並預計在下週全面亮相,所有謎團屆時都將揭曉。

旋轉雲台:突破傳統視角

在這段僅有七秒的預告片中,DJI 展示了冬季崎嶇環境的壯麗航拍畫面,隨後鏡頭旋轉,露出一個帶有五葉片光圈的鏡頭,該鏡頭巧妙地配置在哈蘇品牌的三鏡頭陣列之中。同時,預告片中的無人機展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旋轉功能,影片標語更以「Spin Your World」為主題,暗示這款新無人機將具備在空中旋轉成像系統的能力,不僅能夠錄製適合社群媒體的垂直影片,還能拍攝傳統的橫向格式圖像。這種獨特的旋轉雲台設計,讓攝影師能夠更靈活地調整拍攝角度,捕捉更多元的影像。

Mavic 4 Pro?高端市場再添力作

根籒 DroneDJ 網站推測,這款備受期待的無人機很可能是傳聞已久的 Mavic 4 Pro。據悉,Mavic 4 Pro 將配備卓越的成像系統,承諾提供高端的照片和影片功能,滿足專業用戶的需求。如果正如業內專家所預期的那樣,這款預告的產品確實是全新的 DJI Mavic 無人機,Mavic 系列的推出,無疑滿足對影像品質有更高要求的專業用戶。

外觀設計理念一脈相承

從外觀設計來看,這款預告的無人機與 Mavic 系列極為相似。2023 年發布的 Mavic 3 Pro 便配備了與這款預告的新無人機非常相似的哈蘇三鏡頭系統。儘管鏡頭方向和整體形狀略有不同,新無人機的邊緣設計更為平滑、圓潤,但整體設計理念一脈相承。

5 月 13 日揭曉所有謎團

無人機愛好者無需等待太久,即可一睹 DJI 全新無人機的風采。預告片顯示,這款新無人機將於 5 月 13 日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中午 12 點(台北時間晚上 8 點)正式揭幕,屆時所有謎團都將揭曉!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via:PetaPixel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徠卡 M11-P Safari 特別版正式發布:經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作者 August
徠卡日前正式宣布推出備受期待的 Leica M11-P Safari 特別版相機,將經典設計與現代技術融為一體。這款相機不僅是攝影愛好者的夢寐以求的收藏品,更是展現個人風格的獨特工具。Cff0c3eda7f9e6d446b1e5081e93e15d

徠卡日前正式宣布推出備受期待的 Leica M11-P Safari 限量版相機,將經典設計與現代技術融為一體。這款相機不僅是攝影愛好者的夢寐以求的收藏品,更是展現個人風格的獨特工具。

經典 Safari 配色,軍事風格再現

M11-P Safari 最引人注目的特色莫過於其經典的橄欖綠色外觀。這種配色最早出現在軍用徠卡相機上,如今被運用於 M11-P,更顯其獨特魅力。機身頂部採用黃銅材質製成,並塗以耐刮的橄欖綠啞光漆面,搭配銀色控制按鈕,整體設計簡約而精緻。同時在設計上刻意省略了紅色的徠卡標誌,並採用經典的雕刻圖案,營造出一種含蓄而又引人注目的美感。

卓越性能,專業攝影之選

除了獨特的外觀,M11-P Safari 在性能上也毫不妥協。它搭載了與 M11-P 相同的 6,000 萬像素全片幅背照式感光元件和高性能 Maestro III 處理器,提供出色的影像品質和細節表現。此外,還可藉由高畫素優勢,可拍攝 60MP、36MP、18MP 三種尺寸 DNG 和 JPEG 格式的功能,讓用戶可以視需求靈活選用。

同時,M11-P 也是首款採用內容認證技術的相機,能夠為照片添加數位簽名,可隨時通過免費的 CAI 開源工具對這些證明的真實性進行查驗。利用這些工具,可查看影像是原始版本還是編輯後的版本,若為編輯後的版本,還可查看內容變更歷史。確保影像的真實性和來源可靠性,這對於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師來說至關重要。而 M11-P Safari 毫無意外的也繼承這個功能。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徠卡 M 系列相機一直以來都是攝影界的經典代表,以其卓越的光學品質、精湛的工藝和獨特的設計風格而聞名。M11-P Safari 的推出,不僅是對經典的致敬,更是對 M 系統的創新。它將傳統的軍事風格與現代的數位技術相結合,為攝影師帶來了全新的拍攝體驗。

M11-P Safari 現已在全球專賣店、官方網站和授權經銷商發售,建議售價為 10,495 美元,約 NT$ 318,000。

徠卡 M11-P Safari 特別版正式發布:經典與現代的完美結合!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作者 August
作為 Sony 技術與影像性能的巔峰代表,α1 II 不僅在速度、畫質與對焦上全面升級,更帶來近乎人機一體的直覺操控體驗。以下透過專業婚禮攝影師良大的實戰體驗,一探 α1 II 的強大之處。908258a03b23a98f08afdce3227458ea

什麼樣的相機,才能讓職業攝影師展現百分百的實力、不錯過任何精采瞬間?對婚攝良大而言,Sony α1 II 正是一台能將創作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旗艦機種。作為 Sony 現階段技術與影像性能的巔峰代表,α1 II 不僅在速度、畫質與對焦上全面升級,更帶來近乎「人機一體」的直覺操控體驗。究竟它是如何成為專業婚禮攝影師的得力助手?以下就透過良大的實戰體驗,帶大家一探 α1 II 的強大之處。

關於|良大

透過鏡頭觀察世界的節奏,以攝影為墨、以素人為畫紙,淡淡的描繪出屬於每個人的樣貌。良大擅長以細膩的構圖與自然的情緒捕捉,將每一刻真摯的眼神與悸動,化作恆久的影像記憶。在他的作品裡,看見的不只是畫面,更是兩個人走進人生新章節的溫柔見證。

目前經營Facebook / Instagram / Web

意外開啟的攝影之路

當初會接觸攝影其實是因為高中畢業後在等當兵的空檔,應徵很多工作都沒有下文,沒想到後來去一家婚紗公司應聘攝影助理竟意外錄取。在當攝助前我就是個攝影門外漢,非相關科系出身,但也是因為接觸這個行業之後,才發現原來攝影這麼好玩,因此退伍後就下定決心繼續從事這行至今。

當兵前在婚紗公司當攝助的經歷,意外讓良大萌生對攝影的熱愛,進而從事婚禮 / 婚紗接案工作至今。

Sony Alpha,為專業攝影需求而生

我剛進入業界的時候還是底片時代,隨著數位崛起,攝影師當然也要順應潮流將吃飯工具轉換成數位單眼系統。記得當時 Sony 率先推出全片幅無反相機,讓我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新的突破!深入研究後發現 Sony 的無反光鏡相機用起來很直覺,拍照時所見即所得,能直接掌握畫面的明暗和色溫變化,再加上有翻轉螢幕的設計,需要特殊角度取景時可以避免以往只能盲拍的問題。此外 Sony 的追焦技術也很強大,特別是在拍攝婚禮這種不可控的場景時,Sony α 系統讓我更容易獲得精準的畫面,不會因為對焦慢或對不準而錯失關鍵的瞬間。

從技術突破這點能感覺到,Sony 是真的用心在經營專業攝影師這個市場。

α9 II 一問世,良大便決定將工作器材全部換成 Sony α 系統。他表示除了穩定、可靠,也能深刻感受到 Sony 是認真在經營專業攝影師市場,持續收集用戶反饋並在新一代產品上馬上做出改進,這點讓身為職業攝影師的他相當感動。

將器材都更換成 Sony α 系統後,我陸續使用過 α9 II、α7R IV 和 α1。在 α1 發表前,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把 α7R IV 設定為拍婚禮 / 婚紗的主力器材,雖然我很喜歡它的高畫素和高畫質表現,但連拍速度和追焦能力相較旗艦機還是稍微慢一些。而且我發現 α1 集結了 α7R IV 的高畫質和 α9 II 的高速性能,能同時滿足婚禮與婚紗的拍攝需求。

從握感、預拍到連拍加速,全方位有感升級

身為 α1 的長期使用者,一拿到 α1 II,首先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握感上的進步。其實 α1 的握感已經算不錯了,然而 α1 II 的表現真的又更上一層!實際比較這兩台相機的握把可以發現,α1 II 的設計更符合人體工學,不僅加深而且加厚,讓每次抓取相機時的手指和手掌都能更服貼在握把上,不需要出太多力就能輕鬆握持。不得不說這點對職業攝影師來說很重要,因為舒適的握感能有效減輕長時間握持的疲勞,進而大幅提升拍攝效率。

良大對 α1 II 改良後的握把和快門鍵角度設計讚譽有加。

「預拍」和「連拍加速」這兩個 α1 沒有的新功能也讓我印象深刻。無論婚禮或婚紗都是很考驗攝影師反應速度的題材,或許憑經驗你會知道接下來這個環節可能會發生什麼畫面,但十對新人高機率就會有十種不同的動作或反應,而且發生的時間和節奏有快有慢,面對這種比較不能預期的瞬間時,「預拍」就是很好用的功能,因為它可以捕捉按下快門前 0.03 秒至 1 秒的畫面,就算當你看到新人動作時才按下快門,也不用擔心錯過那個重要的瞬間。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α1 II 多了前作沒有的「預拍」功能,對有經驗的攝影師簡直如虎添翼!例如可以在與新人互動的過程中,透過「預拍」捕捉到預期之外的瞬間神情和自然氛圍,讓作品更有故事感。(Sony α1 II + SEL2870GM,44mm、F2.0、1/125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連拍加速的使用時機則是「可預期的瞬間畫面」,比方說如果你想捕捉新人快速通過預定位置的快樂神情,就適合透過連拍加速功能將畫面分解的更細,再從中挑選出最好(滿意)的作品。好處是平常可以使用較低的連拍速度(Mid:15fps),當需要時只要靠著肌肉記憶按下快捷鍵(C5),就能開啟連拍加速功能(Hi+:30fps),省去轉動過片模式轉盤的時間,並有效節省記憶卡容量,同時提升後製挑片流程。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與預拍相反的是「連拍加速」,主要用來捕捉可預期的瞬間影像。在必要時透過 C5 快捷鍵開啟該功能以提升連拍速度,能將關鍵畫面片段分解的更細,從而挑出最精彩的作品。(Sony α1 II + SEL2870GM,50mm、F2.0、1/10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AI 自動對焦進化帶來絕對的安心

α1 II 在自動對焦上的提升讓人非常有感。其實 α1 作為旗艦機,自動對焦性能已經很優秀了,但改款後的 α1 II 我認為更可靠,畢竟我主要是拍攝人像,而兩者一對比無論是人眼辨識速度抑或是成功率,α1 II 的表現都略勝一籌。再加上 α1 II 因為有 AI 處理單元的加持,還能透過人體姿態辨識技術針對軀幹、四肢達到更精確的辨識結果,這意味當拍攝時,即便新人沒有面對鏡頭,α1 II 仍能順利追蹤、捕捉,不只方便還很可靠。

α1 II 給人的信賴感遠大於過去的機種,拍攝時我可以完全放心把一切交給它。

你對一台好相機產生的信賴感是很難用言語形容的!拍攝過程中需要確認的,只剩新人的表情有沒有到位?光線是不是我要的?而不再是重覆確認有沒有準焦,攝影師可以全心專注在想拍攝的畫面上,這種感覺真的超棒。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α1 II 的自動對焦性能為良大帶來莫大的信心,不管現場前景或背景有多少干擾元素,甚至是新人完全沒看向鏡頭,都不妨礙 α1 II 辨識出人物並牢牢的鎖定和追蹤,拍攝過程只需確認新人表情是否到位、光線是否理想即可。(上:Sony α1 II + SEL2870GM,70mm、F2.0、1/200s、ISO 400(看大圖) | 下:Sony α1 II + SEL2870GM,69mm、F2.0、1/500s、ISO 4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1/400 閃燈同步是拍出乾淨膚色的關鍵

除了採用全域快門的 α9 III 之外,α1 II 和 α1 應該是目前擁有最快閃燈同步速度的機種,對婚禮拍攝能帶來極大的好處。畢竟相較婚紗攝影,拍攝婚禮的過程中有更多不可控的情況,尤其是面對光源複雜的場景,新人的膚色絕對會被嚴重干擾,而這時有經驗的攝影師,就會利用閃光燈去壓現場的光線。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良大十分肯定 α1 II 的 1/400 閃燈同步功能,在面對不討喜的人造光源環境時,可以透過 1/400 秒的閃燈同步速度壓掉現場複雜的光線色溫,順利獲得膚色乾淨的作品。(Sony α1 II + SEL2870GM,43mm、F5.0、1/400s、ISO 10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但如果閃燈同步速度不夠快的話,畫面多少還是會吃到現場複雜的光源,對膚色的後製會比較麻煩。而 α1 II 支援 1/400 秒閃燈同步速度為婚禮拍攝帶來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加機頂閃燈去壓掉現場多種色溫的複雜光線,以確保獲得膚色乾淨的影像。

「細節」和「二次構圖」是高畫素的真正價值

我對影像細節十分要求,這也是為什麼我曾經有段時間會以 α7R IV 作為工作主要器材,後來 α1 推出,因為有 5,010 萬畫素和更優異的性能表現,我二話不說決定升級至 α1。α1 II 具備和 α1 相同的畫素,雖然比 α7R IV 少了 1,000 萬,但畫質表現已經符合我內心設定的標準了。將畫面放大檢視可以發現,不管是新人的眼睛、白紗的細節都相當銳利、清晰,當然,前提是要搭配 Sony 原廠鏡頭,才能相得益彰,達到最佳的畫質。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α1 II 的 5,010 萬畫素全片幅背照疊堆式感光元件擁有出色的畫質表現,搭配 Sony 自家 G Master 鏡頭更能 100% 呈現解像力的優勢。(Sony α1 II + SEL2870GM,70mm、F2.0、1/8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此外,高畫素對婚禮或婚紗攝影帶來的另一大好處是「二次構圖」,尤其是分秒必爭的婚禮攝影流程,不可能每一次的構圖都能抓得很精準,而 α1 II 的 5,010 萬畫素則為攝影師提供更多的裁切餘裕,甚至還能因應不同社群平台的照片比例重新裁切,而且裁切後還能保有一定的畫素與解析度,就算要放大輸出也沒有問題。

5,010 萬高畫素的優勢,就是讓攝影師在面對緊急情況時不必太在意構圖是否精準,事後再利用裁切進行二次構圖依舊能有好的作品。(Sony α1 II + SEL2870GM,59mm、F2.0、1/400s、ISO 200)(左圖 / 右圖)

防手震讓紀實和創作都能獲得穩定畫面

談到機身防手震,α1 II 也有長足的進步,從五軸 5.5 級進化到五軸 8.5 級,邊角也有 7 級的防手震效果補償,這對婚禮攝影絕對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婚禮拍攝過程總會面臨到光線不夠明亮的場景,但有時又想拍一些保有現場氛圍的照片,這時會選擇吃現場光直接拍攝,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防手震的協助,感光度就不用拉太高,一來可以有效控制雜訊,二來也能提升影像畫質。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良大表示在拍攝這組照片時其實正在下著大雨,為了保留當下氛圍故選擇以較慢快門速度硬吃現場光。再加上由於跟時間賽跑,在按下快門的剎那因為自己的著急而導致相機輕微晃了一下,沒想到事後檢視放大照片卻發現影像依然十分銳利沒有產生模糊,才讓他意識到 α1 II 的中央 8.5 級防手震果然沒有誇大。(上:Sony α1 II + SEL2870GM,45mm、F2.0、1/60s、ISO 1250(看大圖) | 下:Sony α1 II + SEL2870GM,31mm、F2.0、1/80s、ISO 1250)(看大圖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另外,有時候除了紀實的拍攝手法外,也會想要在婚禮上採取比較創作性質的拍法,例如以較慢的快門速度捕捉坐在化妝台前的新娘、親友則在旁走動的畫面,以動、靜同框的敘事讓作品散發出跟一般照片不太一樣的視覺感受。通常這樣的畫面大多會採用 1/60 秒或 1/30 秒拍攝,而 α1 II 升級後的防手震,能讓這類拍攝的成功機率提升甚多。當然,如果是拍攝婚紗,在確保新人不會亂動的前提下,α1II 的防手震甚至能以更慢的快門速度捕捉具震撼感的動靜並存畫面。

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實現拍攝無死角

必須說,α1 II 的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是很貼心的設計,之前用 α1 只能上下掀翻,當碰到需要直幅構圖的低角度取景就只能盲拍碰運氣。而 α1 II 螢幕我覺得很棒的一點就是它結合了上下掀翻和側翻的設計,因此無論是要採橫幅或直幅的高低角度取景,都能從容不迫、輕鬆完成。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從 α1 到 α1 II 另一個讓良大相當有感的進化就是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它克服了 α1 只能上下掀翻的問題,無論是要橫、直幅的高、低角度取景通通難不倒它。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無後顧之憂的拍攝自由度

對職業婚禮 / 婚紗攝影師來說,新人的一抹笑容、彼此深情的相擁親吻、父母的不捨眼神…等任何感動或唯美瞬間都是不容錯過的珍貴畫面,除了是對自己負責之外,也是對客戶的託付有所交代。

當你手握 α1 II 時,從頭到尾你完全不必擔心任何跟器材有關的問題,無論畫質、自動對焦、連拍,它都會給你堪稱頂級的拍攝感受,你要做的就是沉浸在拍攝的樂趣中,沒錯!就是這麼享受。

探索更多 ILCE-1M2https://go.sony.tw/vlutqu37

更多 Sony α1 II 實拍作品

Sony α1 II + SEL2870GM,70mm、F2.0、1/125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70mm、F2.0、1/8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50F12GM,F1.2、1/200s、ISO 8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38mm、F2.0、1/16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39mm、F5.0、1/400s、ISO 10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65mm、F2.0、1/125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58mm、F2.0、1/16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31mm、F2.0、1/10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50mm、F2.0、1/10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37mm、F5.6、1/400s、ISO 1000(看大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DJI Osmo 360 全景相機首張照片洩露:Insta360 X5 的強勁對手即將現身?

作者 August
近日,網路上流傳出一張據稱是 DJI 全新 Osmo 360 相機的照片,引起了廣泛關注。雖然 DJI 官方尚未正式公布任何相關資訊,但這張洩露的照片已經足以讓攝影愛好者們對這款新產品充滿期待。0a9d8ce3bfb0d785b5c0ed302e8af4f5

近日,網路上流傳出一張據稱是 DJI 全新 Osmo 360 相機的照片,引起了廣泛關注。雖然 DJI 官方尚未正式公布任何相關資訊,但這張洩露的照片已經足以讓攝影愛好者們對這款新產品充滿期待。

首曝諜照:Osmo 360 的驚鴻一瞥

從洩露的間諜照來看,DJI 這款 Osmo 360 相機採用了緊湊型設計,機身小巧輕便,易於攜帶。相機配備了兩個鏡頭,這很可能意味著它能夠捕捉完整的 360 度全景影像。此外,機身上還設有按鈕和螢幕,方便使用者進行操作和設定。雖然照片的解析度有限,但我們仍然可以推測,這款相機將具備出色的影像品質和穩定的拍攝性能,這也是 DJI 產品一貫的優勢。

DJI Osmo 360 全景相機首張照片洩露:Insta360 X5 的強勁對手即將現身?

全景攝影的未來趨勢

隨著科技的發展,全景攝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它可以讓使用者以全新的視角記錄生活,分享精彩瞬間。DJI 作為無人機和影像技術領域的領導者,一直致力於推動攝影技術的創新。如果 DJI 推出 Osmo 360 相機,無疑將進一步推動全景攝影的普及和發展。這款相機不僅可以應用於個人創作,還可以廣泛應用於旅遊、新聞報導等領域,為各行各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DJI Osmo 360 全景相機首張照片洩露:Insta360 X5 的強勁對手即將現身?

DJI 的全景攝影布局

Insta360 在全景相機市場深耕多年,其 X 系列產品以功能豐富、易於使用而廣受歡迎。如果 DJI Osmo 360 正式推出,勢必將與 Insta360 最新的相關產品 X5 形成直接競爭。不過,DJI 在全景攝影領域早有布局,此前,DJI 的無人機產品已經具備拍攝全景照片和影片的功能。而 Osmo 系列產品則以其便攜性和易用性而著稱。如果 DJI 將兩者結合,推出 Osmo 360 相機,將會極大地豐富其產品線,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總體而言,DJI Osmo 360 的出現,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也將推動全景相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而我們期待 DJI 能盡快公布 Osmo 360 的詳細規格和售價,共同見證全景影像的新篇章。

via:PetaPixel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Panasonic 預告 5 月 13 日發表兩款新相機與一支鏡頭:LUMIX S 系列再進化?

作者 August
Panasonic 預計於 2025 年 5 月 13 日舉行一場重要發表會,預計推出兩款新相機與一支新鏡頭。這次的發表可能包括 LUMIX S1 的繼任機型,並可能搭配一支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34cedbea961e694e393d7e3a65929c64

Panasonic 預計於 2025 年 5 月 13 日舉行一場重要發表會,預計推出兩款新相機與一支新鏡頭。根據 L-Rumors 的報導,這次的發表可能包括 LUMIX S1 的繼任機型,並可能搭配一支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

LUMIX S1 繼任機型

根據傳聞指出,Panasonic 將推出 LUMIX S1 的繼任機型,可能命名為 S1 II。該相機預計搭載 2,400 萬像素的部分堆疊式感光元件,支援 50fps 連拍與無裁切的 4K 60p 錄影功能。此外,另一款變體可能專注於影片拍攝,類似於 S1 IIx,預計可以提供比 S1 II更強大的影片處理能力。

Panasonic 預告 5 月 13 日發表兩款新相機與一支鏡頭:LUMIX S 系列再進化?

F2.8 新款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

此外,根據該消息指出,Panasonic 也可能同步發表一支新的標準變焦鏡頭,焦段可能涵蓋 24-60mm 或 28-60mm,最大光圈可能為 F2.8,甚至有可能達到 F2.0。這支鏡頭將補強 LUMIX S 系統在標準變焦範圍的表現,特別適合需要高光圈與高畫質的專業攝影師。

L-Mount 系統持續擴展

Panasonic 與 Leica 的合作關係持續深化,雙方共同開發的 L² Technology(L squared Technology)將整合 Leica 的光學技術與 Panasonic 的數位影像處理能力,為 L-Mount 系統帶來更多創新產品。此次預計發表的新相機與鏡頭,可能正是這項合作的最新成果。

期待 5 月 13 日的正式發表

雖然目前的資訊尚未獲得官方確認,但 Panasonic 預計於 5 月 13 日的發表會將帶來令人期待的新產品。無論是相機本體的性能提升,還是鏡頭系統的擴展,都將為專業攝影師與影像創作者提供更多選擇。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 Panasonic 為影像創作帶來的新突破。

via:L-rumors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五月星空攝影指南:捕捉火星穿越鬼宿星團、流星雨與金星合月的奇幻時刻

作者 August
五月夜空將上演一連串精彩的天文現象,為攝影愛好者提供絕佳的拍攝機會。從火星穿越鬼宿星團、寶瓶座 η 流星雨的極大期,到金星與月亮的近距離相會,每一幕都是不可多得的攝影題材。153015f6f349ed08506f91ea1f029513

五月夜空將上演一連串精彩的天文現象,為攝影愛好者提供絕佳的拍攝機會。從火星穿越鬼宿星團、寶瓶座 η 流星雨的極大期,到金星與月亮的近距離相會,每一幕都是不可多得的攝影題材。

火星穿越鬼宿星團

5 月 3 日至 6 日,火星將穿越位於巨蟹座的鬼宿星團(M44),其中以 5 日最為接近。​鬼宿星團是一個肉眼可見的疏散星團,呈現朦朧的霧狀光斑。​在光害較少的地區,使用雙筒望遠鏡觀察,能清晰看到火星與星團交會的美麗畫面。​建議在天黑後,朝西方天空尋找明亮的紅色火星,即可定位鬼宿星團的位置。​

五月星空攝影指南:捕捉火星穿越鬼宿星團、流星雨與金星合月的奇幻時刻

寶瓶座 η 流星雨

5 月 6 日凌晨,寶瓶座 η 流星雨將達到極大期,預估每小時可見 20 至 30 顆流星。​這場流星雨以速度快、亮度高著稱,常伴隨持續數秒的流星痕。​最佳觀賞時間為凌晨 1 時 30 分後至天亮前,選擇視野開闊且無光害的地點,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可捕捉到流星劃過夜空的壯麗景象。​

五月星空攝影指南:捕捉火星穿越鬼宿星團、流星雨與金星合月的奇幻時刻

金星合月與土星秋分

5 月 24 日清晨,金星與月亮將上演「合月」現象,兩者相距不到 3 度。​此時的金星亮度達 -4.7 等,與月亮相映成趣,猶如「大月亮」旁的「小月亮」。​使用 20 倍以上的小型望遠鏡,能觀察到金星的盈虧狀態。​

五月星空攝影指南:捕捉火星穿越鬼宿星團、流星雨與金星合月的奇幻時刻

此外,5 月 6 日為土星的「秋分日」,土星環因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而呈現黑暗,形成難得一見的景象。​這些天象適合在破曉前的東方天空觀察與拍攝,建議提前勘察地點,選擇無遮蔽的觀測點,以捕捉這些罕見的天文畫面。

五月星空攝影指南:捕捉火星穿越鬼宿星團、流星雨與金星合月的奇幻時刻

拍攝建議

  • 火星穿越鬼宿星團:建議使用天文望遠鏡搭配追星儀拍攝,同時考慮到火星亮度高,鬼宿星團較暗,建議使用疊圖處理,以呈現星團細節並保留火星的飽和色彩。
  • 寶瓶座 η 流星雨:使用超廣角鏡頭並搭配間隔拍攝功能,以提高捕捉流星機率;構圖時可結合地景讓畫面不會太單調;最後再以疊圖合成多顆流星軌跡增加可看性。
  • 金星合月:只要在清晨 3:00 至日出前,選擇東方地平線無遮蔽處即可看見。建議使用中焦至望遠鏡頭(如 100mm–400mm),可突顯星月的距離感。
  • 土星秋分:拍攝難度高,建議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測與拍攝。另外還需搭配追星儀與攝影疊圖技術(如 Lucky Imaging),才能捕捉細部結構與光影變化。

拍攝前,均建議先利用手機 APP(如 Stellarium、PhotoPills)模擬星象與構圖,規劃最佳拍攝位置與角度。並且記得預先查詢氣象預報,注雲量與能見度,避免天候影響觀測和拍攝。拍攝時記得採用 RAW 格式,以保留更多細節以利後製調整。

via:台北天文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復古潮流新指標:Viltrox 唯卓仕推出全新復古閃光燈 Z1,口袋裡的攝影棚

作者 August
唯卓仕 Viltrox Z1 復古閃光燈,以其精巧的設計和強大的功能,重新定義了便攜式閃光燈的可能性。它不僅僅是一個補光工具,更是攝影師口袋裡的創意攝影棚,隨時捕捉靈感,點亮每一個精彩瞬間。C92d4cde7110c5b7b2482d8c98dcff9b

唯卓仕 Viltrox Z1 復古閃光燈,以其精巧的設計和強大的功能,重新定義了便攜式閃光燈的可能性。它不僅僅是一個補光工具,更是攝影師口袋裡的創意攝影棚,隨時捕捉靈感,點亮每一個精彩瞬間。

小身材,大能量:專業級閃光性能

別看唯卓仕 Z1 閃光燈體積小巧,它的閃光性能卻毫不遜色。它擁有七級可調亮度,範圍從 1/1 到 1/64,回電時間為 0.2 到 3.5 秒,閃光持續時間為 1/5000 秒到 1/50000 秒。憑藉其 23W/s 的 1/1 光輸出和 6,500±200K 的色溫範圍,Z1 閃光燈適用於從愛好者到專業人士的攝影師。

它還擁有 28mm 的廣角覆蓋範圍,能夠滿足各種拍攝場景的需求。無論是人像攝影、街頭紀實還是夜景拍攝,Z1 都能提供充足的光線,營造出理想的氛圍,讓照片更具質感和表現力。

柔光罩加持,光線更自然

為了讓光線更加柔和自然,唯卓仕 Z1 閃光燈還配備了專用的柔光罩。柔光罩可以有效地擴散光線,減少陰影,使照片的光線更加均勻柔和,呈現出更自然、更舒適的視覺效果。無論是拍攝人像還是靜物,柔光罩都能為照片增添一份柔美和溫馨。

廣泛兼容,即插即用

唯卓仕 Z1 閃光燈採用標準熱靴接口,兼容市面上主流的單反相機、無反相機甚至膠片相機。無論您使用的是哪種相機,都可以輕鬆地將 Z1 閃光燈連接到相機上,即插即用,無需複雜的設置,讓您能夠快速投入到拍攝中。

無線同步,創意無限

唯卓仕 Z1 閃光燈支持無線同步功能,可以實現離機閃光,讓攝影師在布光方面擁有更大的自由度。通過無線同步,攝影師可以將 Z1 閃光燈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照亮拍攝對象,創造出更具創意和個性的光影效果。

持久續航,快速充電

在電源方面,Z1 採用內置 3.7V / 1,100mAh 電池,支持 USB-C 快速充電,充滿電後可閃光多達 10,000 次,充電時間為 50 分鐘,並具有有用的 15 分鐘自動睡眠模式,可在長時間使用期間提高效率。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唯卓仕 Z1 現已上市販售,建議售價為 50 美元,約 NT$ 1,700。

復古潮流新指標:Viltrox 唯卓仕推出全新復古閃光燈 Z1,口袋裡的攝影棚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FUJIFILM X-M5:輕巧入門復古相機評測,規格、性能全面提升

作者 August
經過 11 年的等待,FUJIFILM X-M1 系列終於迎來最新成員 X-M5。相較前作,X-M5 無論是體積、規格和性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評測過後發現它絕對是一台值得擁有的輕巧入門復古相機。C972eaf6168b8b0ae3bb251326295ca4

自從 FUJIFILM X-M1 停產後,搭載自家招牌 X-Trans CMOS 的入門定位無反相機就被按下暫停鍵,然而經過 11 年的等待,該系列終於迎來最新成員 X-M5。相較前作,X-M5 無論是體積、規格和性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評測過後發現它絕對是一台值得擁有的輕巧入門復古相機。

廠商資訊

■ 恆昶實業 ■ 02-2791-1188 ■ www.fujifilm.com.tw

產品規格

■ 感光元件:APS-C 片幅 X-Trans CMOS 4

■ 處理器:X-Processor 5

■ 像素:2,610 萬

■ 感光度:ISO 160-12800(可擴展至 ISO 80、51200)

■ 機械快門:1/4000-30s、支援 B 快門

■ 電子快門:1/32000-30s

■ 連拍:20fps(機械快門)、30fps(電子快門)

■ 螢幕:3 吋 104 萬畫點側翻觸控式

■ 觀景窗:無

■ 記憶卡:SD、SDHC、SDXC(支援 UHS-I)

■ 電池:NP-W126S

■ 尺寸:111.9 x 66.6 x 38mm

■ 重量:355g(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26,300 元(單機身)

還記得當初在網路上第一次看到有關 X-M5 的傳聞流出時,有種「熟悉的陌生感」,記憶中上次看到富士推出 X-M 系列相機已經是很久遠的 2013 年了。該系列的第一台相機 X-M1,當年是繼 X-Pro1、X-E1 之後富士所推出的第三台 X 系統相機,這三台的定位依序為旗艦、中階、入門,由此可見 X-M 系列是專為攝影初學者所打造。

該系列當初開發的訴求主要有輕巧、易用、高畫質這幾點,加上相對便宜的售價,推出後的反應果然還不錯!只可惜富士在 X-M1 問世後的兩個月又馬上推出採用相同外型,但感光元件改為拜爾陣列的 X-A1,以更高的 CP 值著稱,此後便由 X-A 系列肩負入門市場的重任。

X-Trans CMOS 入門機回歸

富士 X 相機賣點之一就是獨家的 X-Trans CMOS,與採用傳統排列的 Bayer filter CMOS 不同,X-Trans CMOS 的特色就是隨意分佈色彩濾鏡陣列,大大減低了摩爾紋和偽色的形成,因此可以不必使用低通濾鏡,也能夠有效抑制雜色的產生,並提供更高的色彩與畫質表現!因此,在筆者心中 X-M 系列才是「名符其實」的 X 系統入門相機。然而隨著 X-A 系列停產,X-M 系列又一直沒有新品推出的情況下,該品牌的入門級產品其實已經空窗好多年。雖然富士這幾年中、高階機種的銷量越來越好,但所幸並沒有忘記入門定位產品,在暫停 11 年後,隨著 X-M5 的問世,該系列也終於再度被按下啟動鍵。

超乎想像的小巧

將 X-M5 拿在手上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真的好「小」,印象中可交換鏡頭的 X相機,筆者還沒有看過如此迷你的機身。查了一下發現果其不然,雖然 X-M5 的重量並非最輕,但其體積說是目前最小可謂當之無愧,包括 X-M1 和歷代 X-A 系列,都還要比 X-M5 略寬、略厚。當銜接富士目前最輕巧的餅乾鏡 XF 27mmF2.8 R WR 時,乍看之下猶如一台十分便攜的隨身相機,可以輕鬆放入夾克口袋,擁有十分接近人眼視角的等效 40mm 焦距和 F2.8 大光圈,用來進行旅行或生活隨拍都相當適合,是筆者非常推薦的搭配組合。

外觀介紹

復古旁軸造型X-M5 延續該系列的復古旁軸造型設計,不過由於定位關係,並沒有內建電子觀景窗,大太陽下拍照稍嫌不便。

感光元件X-M5 搭載 X-Trans CMOS 4 和 X-Processor 5,畫質性能兼具。

麥克風X-M5 是富士首款配置三顆麥克風的機種,可提供高品質的收音效果。

介面端子介面端子都集中在機身左側,包括耳機連接孔、USB-C 和 HDMI-D。

電池續航受限於體積關係,X-M5 僅能搭載容量較小的 NP-W126S 電池。

操作介面直覺易上手

對比 X-M1 螢幕右方還保留包括方向鍵在內的眾多按鍵,X-M5 則簡化成一個小搖桿和 MENU 以及 DISP BACK 兩顆按鍵,其中 DISP BACK 還肩負開啟藍牙的功能,方便與手機等行動裝置進行連線,用於遙控拍攝或快速分享影像檔案,搭配 3 吋 104 萬畫點側翻觸控式螢幕,幾乎可以完成絕大多數的操作和功能設定。機頂同樣維持大多數玩家較熟悉的 PASM 模式轉盤,但卻和 X-T50 一樣內建了廣受好評的軟片模擬轉盤,雖然是入門機定位,但卻擁有目前最多的 20 種軟片模擬色彩,對於不擅長修圖或喜歡 JPEG 直出的玩家而言,相信是一大吸引力。

AI 加持對焦性能超乎預期

通常入門機給人的印象就是性能堪用,但是在 X-M5 上卻不成立。由於搭載富士目前最新的 X-Processor 5 影像處理器,X-M5 在拍攝快速移動目標帶給筆者的體驗還算不錯,評測期間的假日空檔帶小女前往中信園區體驗冰刀滑冰,X-M5 搭配 XC 15-45mm F3.5-5.6 OIS PZ,並開啟人眼 / 人臉對焦追蹤,成功率約有 6 成,比筆者預期還高。此外,AI 自動對焦還可偵測多達 10 種主體,使拍攝者能更專注於構圖,方便性不可同日而語。不過或許感光元件不是搭載最新第五代的關係,穩定度還有提升的空間,在場景較複雜的場合較容易受到干擾而誤判,希望日後能透過更新韌體獲得改善。

操作介紹

操作介面大幅簡化X-M5 的操作介面設計與自家近代機種相當,透過觸控螢幕和小搖桿就能完成絕大部份的操作。

模式轉盤配置新手較熟悉的 PASM 模式轉盤,搭配前後指令轉盤操作更順手。

軟片模擬轉盤同 X-T50 一樣內建軟片模擬轉盤,玩轉色彩無疑更加方便、直覺。

麥克風端子雖然機身小巧,卻內建 3.5mm 耳機和麥克風埠,省去轉接頭的麻煩。

翻轉螢幕3 吋 104 萬畫點側翻式並支援觸控對焦、操作,特殊角度構圖更方便。

影片創作也難不倒它

X-M5 另一個打破入門機規格界限的創舉,就是錄影功能。相較其他品牌的APS-C 片幅入門級相機,富士 X-M5 應該是目前唯一可以錄製超過 4K 解析度的機種。受惠於 X-Processor 5 影像處理器,X-M5 最高支援 6.2K 30p 4:2:2 10bit 內錄,與自家中、高階機相當。此外,還支援 4K 60p 和 FHD 240p 的高格率錄製,並且新增對 F-Log2 與 LP 模式的支援,前者可記錄 13 檔以上的動態範圍;後者則能較以較低流量錄製以延長拍攝時間或方便透過行動裝置分享。

X-M5 更是富士 X 系統中首款配置三顆麥克風,以及內建 9:16 模式的機種,因此 X-M5 具備全方位、前方、後方、前後方共四種指向收音,讓玩家可靈活設定提高收音品質;至於 9:16 模式則無須將相機豎直,即可直接拍攝 9:16 畫面比例的直幅影片,易於分享到各種社群平台。最後,X-M5 也內建 Vlog 模式,透過簡單又明瞭的觸控介面,玩家可輕易選擇「產品優先模式」、「背景散景模式」等功能,隨手就能拍出滿意的創意短片。

實拍表現

夜景實拍光圈 F4, 快門 1/75 秒, ISO 400, P 程式先決, CLASSIC Neg.。

街頭實拍光圈 F2.8, 快門 1/240 秒, ISO 160, A 光圈先決, CLASSIC Neg.。

總評結語:以入門機預算,享受中高階機性能

規格 ★★★★

搭載 X-Trans CMOS 4 和 X-Processor 5 影像處理器,核心元件規格與拍攝性能直逼中高階機種。

操作 ★★★

受限於緊湊尺寸,握感和操作對手大的玩家來說較不友善,但是體積與重量卻非常方便攜帶。

畫質與高感度 ★★★★

2,610 萬畫素搭配最新影像處理器,畫質具有一定的水準,高度部份堪用值約ISO 3200。

拍攝及功能 ★★★★☆

支援 AI 自動對焦,最多可辨識十種被攝主體;雖是入門定位,卻內建 20 種軟片模擬。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FUJIFILM X-M5:輕巧入門復古相機評測,規格、性能全面提升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Sony 正式發表 FE 50-150mm F2 GM!突破變焦極限,重新定義專業影像新標準

作者 August
Sony FE 50-150mm F2 GM 正式登場!以領先業界的恆定 F2.0 光圈變焦能力,更集結最新光學技術與設計理念,打造一顆重新定義變焦鏡頭性能標竿的產品。933fdf29e73670fe3a34df497d26a3cc

Sony FE 50-150mm F2 GM 正式登場!以領先業界的恆定 F2.0 光圈變焦能力,更集結最新光學技術與設計理念,打造一顆重新定義變焦鏡頭性能標竿的產品。

變焦鏡頭的新境界

Sony FE 50-150mm F2 GM 鏡頭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其在整個變焦範圍內皆能維持恆定 F2.0 大光圈。這意味著攝影師無論在 50mm 或 150mm 端,都能夠捕捉到極致的淺景深效果,並在低光源環境下獲得更佳的進光量。相較於市面上其他變焦鏡頭,Sony 這款新鏡頭在光圈上的優勢無疑更勝一籌,為人像、婚禮、活動等攝影題材帶來更多可能性。

兼顧性能與操控

在規格方面,Sony FE 50-150mm F2 GM 鏡頭採用了複雜的光學結構,包含多達 19 個元件,並運用了 ED、Super ED、非球面和 XA 等特殊鏡片,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色差和像差,確保影像的清晰度和銳利度。鏡頭還配備了 11 片葉片的圓形光圈,營造出柔美自然的散景效果。此外,鏡頭具備防塵防滴結構,即使在惡劣的拍攝環境下也能穩定可靠地工作。

高速精準對焦 捕捉每個瞬間

為了實現快速精準的自動對焦,Sony FE 50-150mm F2 GM 鏡頭搭載了四個 XD 線性馬達,提供強大的驅動力和靈敏的反應速度。Sony 聲稱,這款鏡頭是對焦速度最快的鏡頭之一,即使在搭配 Sony α9 III 等高速連拍相機時,也能夠輕鬆捕捉到清晰銳利的影像。此外,鏡頭還具備出色的近距離對焦性能,最近對焦距離分別為 0.4 米(50mm 端)和 0.74 米(150mm 端),最大放大倍率約為 0.2 倍。

專業級的影片拍攝效果

除了靜態攝影外,Sony FE 50-150mm F2 GM 鏡頭也充分考慮到了影片拍攝的需求。鏡頭具備最小的呼吸效應、線性響應 MF 和平衡良好的內部變焦設計,確保在錄製過程中畫面穩定流暢。可取消點擊的光圈控制環,讓攝影師能夠平滑地調整光圈值,實現更具創意的影像效果。快速而靜音的 XD 線性馬達,則確保在錄製過程中不會產生不必要的噪音。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Sony FE 50-150mm F2 G Master 鏡頭預計將於 5 月底上市,建議售價為 3,899美元(約 NT$126,900)。至於台灣的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還有待台灣索尼公布。

Sony 正式發表 FE 50-150mm F2 GM!突破變焦極限,重新定義專業影像新標準

重點規格

  • 鏡組結構:17 群 19 枚(3 枚 ED、2 枚 SuperED、2 枚 XA、2 枚非球面鏡片)
  • 光圈範圍:F2-F22
  • 光圈葉片:11(圓形光圈)
  • 最近對焦距離:0.4m(W)、0.74m(T)
  • 最高放大倍率:0.2x
  • 濾鏡口徑:95mm
  • 尺寸:102.8 x 200mm
  • 重量:約 1,340g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Insta360 X5 正式在台推出!突破全景運動相機新境界,標準套裝19,490 元

作者 August
Insta360 隆重推出最新旗艦 X5,搭載更大尺寸感光元件與高速三核心 AI 晶片,實現 8K 影像品質與先進 AI 低光模式,即使在嚴苛光線條件下,也能捕捉清晰細膩且富有電影感的畫面。Ad3575ab1a130a15609f275b14b90ea8

Insta360 隆重推出最新旗艦 X5,搭載更大尺寸感光元件與高速三核心 AI 晶片,實現 8K 影像品質與先進 AI 低光模式,即使在嚴苛光線條件下,也能捕捉清晰細膩且富有電影感的畫面。

晝夜皆清晰,影像品質再進化

Insta360 X5 以卓越的 8K 30p 全景影片畫質,採用 11K 超取樣至 8K 技術,即使在高解析度下,也能將影像品質的損耗降至最低,呈現極致逼真且低損耗的影像。相較前代而言,Insta360 X5 搭載面積大幅提升 144% 的 1/1.28 英吋感光元件與強大的三核心 AI 晶片系統(含 5nm AI 晶片與雙專業影像晶片),能捕捉更充足光線並有效抑制雜訊,確保在任何拍攝環境下呈現純淨無壓縮的影像。

此外,Insta360 X5 配有 PureVideo 模式,運用先進 AI 影像降噪技術與動態範圍優化演算法,即使在低光源條件下,亦能呈現清晰生動的影像,完美記錄深夜城市探索、摩托車騎行等精彩時刻。運動 HDR 功能亦升級至 5.7K 60p,即使在低光源及高對比度場景中,亦能呈現清晰生動且流暢銳利的影像。

Insta360 史上最堅固的全景運動相機

多數全景相機往往在使用過程中一旦鏡頭受損就無法繼續使用,而 Insta360 X5 獨家的「拆卸式鏡頭設計」,讓使用者能夠以輕巧易攜的鏡頭更換套組隨時更換受損鏡頭,就算在艱困且分秒必爭的戶外環境,也能快速完成鏡頭置換、讓拍攝作業能夠持續進行。

同時,Insta360 X5 的鏡頭,充分考量多元創作者的使用情境,採用全新高強度抗刮玻璃材質,不論是操作不慎、熱衷於懸崖跳水等極限運動,或是經常發生器材掉落的情況,都能有效減少意外損壞的機率。

Insta360 X5在硬體配備上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能滿足運動相機使用者的進階需求:

  • 優化音訊系統:內建多層鋼網防風罩,有效抑制風噪干擾。以及升級的音訊演算法,提供更清晰且具臨場感的收音效果。
  • 強化電池效能:配備 2400mAh 高容量電池,於 5.7K 解析度下搭配強化續航模式,可連續錄影長達 185 分鐘。同時支援快速充電技術,僅需 20 分鐘即可將電量從 0% 充至 80%。
  • 提升防水性能:具備 IP68 防水等級,無需額外潛水殼即可於水下 15 公尺進行拍攝。
  • 磁吸快拆設計:採用磁吸式設計,實現配件快速更換,協助使用者即時應對不同拍攝需求,精準捕捉關鍵畫面。
  • 頂級防震技術與水平校正功能:搭載領先業界的 FlowState 防震科技與 360° 水平校正功能,確保畫面穩定流暢。
  • 多元啟動錄影方式:全新「一扭即拍」功能,透過簡單旋轉自拍桿即可快速啟動錄影。另支援語音控制 2.0、手勢控制與無線遙控器配對,靈活適應各類拍攝情境,全面提升操作效率與使用體驗。

軟體功能再升級,輕鬆打造專業級全景內容

Insta360 X5 持續精進其全景拍攝體驗,賦予使用者隨時隨地完整捕捉細膩影像的能力。使用者無需再憂慮取景是否精確,亦無需擔心錯失精彩瞬間,只需先進行拍攝,即可於後續選擇最佳視角。同時,Insta360 X5 導入 InstaFrame 全新模式,能夠同步輸出可即時分享的平面影片與完整的全景影片,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平面影片的拍攝視角,讓畫面始終聚焦使用者在意的重點,同時記錄完整的全景影片,確保不錯過任何生活中的驚喜時刻。

Insta360 App 一直以來以精緻且直覺化的操作介面,穩居全景內容編輯工具的領先地位。隨著 Insta360 X5 上市,Insta360 App 亦全面革新,採用更簡潔俐落的介面並整合多項創新的編輯工具,大幅提升編輯效率與使用者體驗。

全新一鍵「消除畸變」功能,可迅速消除魚眼鏡頭造成的畫面變形,呈現更為自然真實的視覺效果。同時新增「一鍵輸出」功能,使用者無需進行任何編輯或後續取景,即可快速完成影片輸出與分享。此外,Insta360 X5 與 Insta360+ 雲端服務完美整合,提供自動備份、素材即時分享、雲端編輯等多元功能,讓使用者能以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向全球分享其精彩的冒險旅程。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Insta360 X5 於 2025 年 4 月 22 日起,在 Insta360 官方商城及全台各大經銷商門市上市,建議售價為標準套裝新台幣 19,490 元,萬能套裝新台幣 22,990 元。

Insta360 X5 正式在台推出!突破全景運動相機新境界,標準套裝19,490 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台灣攝影新星閃耀倫敦!吳典積榮獲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青年賽年度攝影師

作者 August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得獎總名單於日前揭曉,年僅 16 歲的台灣參賽者吳典積以傑出作品《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獲得評審青睞,贏得青年賽年度攝影師大獎,獲獎可謂實至名歸。E1ae5243bfbe2f9c8f1c5aff3ff434f3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得獎總名單於日前揭曉,年僅 16 歲的台灣參賽者吳典積以傑出作品《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獲得評審青睞,贏得青年賽年度攝影師大獎,獲獎可謂實至名歸。

2025索尼世界攝影大獎揭曉

作為國際攝影界年度盛事,「索尼世界攝影大獎」(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SWPA)於 2025 年 4 月 16 日於倫敦盛大舉行頒獎典禮。今年競賽吸引來自全球逾 200 個國家地區、近 42 萬件攝影作品角逐榮耀,最終脫穎而出的得主們,將獲頒 Sony 頂級攝影器材,並於 4 月 17 日至 5 月 5 日在倫敦薩默塞特宮(Somerset House)展出其作品,進一步向全球展示攝影的力量與美感。

台灣之光吳典積榮登青年賽最高榮譽

來自台灣、年僅 16 歲的高中生吳典積,以作品《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奪得青年賽年度攝影師獎項。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國際突破,更是台灣攝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成為首位奪下此獎的台灣攝影師。青年賽專為 19 歲以下的年輕創作者設立,鼓勵下一代攝影人才發聲。評審團對吳典積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兼具視覺張力與情感深度,展現出不容忽視的藝術潛力。

來自台灣、年僅 16 歲的高中生吳典積,以作品《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奪得青年賽年度攝影師獎項。

作品《躍動日蝕》的創作理念

《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拍攝於美國洛杉磯的威尼斯海灘滑板公園,吳典積以 Sony α7 IV 相機捕捉滑板運動者躍起的瞬間,並巧妙利用夕陽光影交織,呈現自由、活力與自然的完美結合。畫面構圖充滿動感與詩意,也映照出南加州海岸線獨有的光影氛圍,展現他對視覺敘事的敏銳觸覺。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_青年賽年度攝影師得獎作品 © 吳典積_台灣

從美術班走向國際舞台

吳典積自小於美術班接受美學訓練,對影像構成、色彩與光影有深厚理解與興趣。在多次公開展覽中累積經驗,逐步建立個人風格。他表示,這次獲獎是對多年努力的肯定,也是未來創作的最大動力。他也特別提及,Sony α7 IV 的卓越性能幫助他在動靜皆宜的拍攝環境中,精準捕捉每個細節,是不可或缺的創作夥伴。

台灣參賽者吳典積以傑出作品《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獲得評審青睞,贏得青年賽年度攝影師大獎,為首位於索尼世界攝影大獎獲得年度攝影師殊榮的台灣攝影師。

其他主要獎項回顧

除了青年賽外,英國攝影師 Zed Nelson 憑藉紀實系列《The Anthropocene Illusion》奪得專業賽年度攝影師,展現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張力議題;法國攝影師 Olivier Unia 的《Tbourida La Chute》則以震撼瞬間奪下公開賽桂冠;學生賽則由智利 ARCOS 專業學院學生獲得,以《The Last Day We Saw the Mountains and the Sea》紀錄女性監獄生活,彰顯攝影作為社會觀察與人文關懷的強大工具。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_專業賽年度攝影師得獎作品 © Zed Nelson_英國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_專業賽年度攝影師得獎作品 © Zed Nelson_英國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_公開賽年度攝影師得獎作品 © Olivier Unia_法國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_學生賽年度攝影師得獎作品 © Micaela Valdivia Medina_祕魯 (ARCOS Professional Institute)

所有得獎作品皆已上線,攝影愛好者與業界人士可透過官方網站深入欣賞本屆優秀創作。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Sony FE 50-150mm F2.0 GM 首張間諜照流出!有金屬銘牌,但似乎沒有內建防手震?

作者 August
這幾天討論話題居高不下的 Sony FE 50-150mm F2.0 GM,如今已有首張間諜照流出了。看起來外型設計與佈局向 GM 二代鏡看齊,鏡身上有像徵定位的金屬銘牌,但似乎沒有防手震功能。8de04f22cbd886c32d4c20fc9a5813bf

這幾天討論話題居高不下的 Sony FE 50-150mm F2.0 GM,如今已有首張間諜照流出了。看起來外型設計與佈局向 GM 二代鏡看齊,鏡身上有像徵定位的金屬銘牌,但似乎沒有防手震功能。

FE 50-150mm F2 GM 首張間諜照

藉由首張間諜照的流出,我們得以一窺 Sony FE 50-150mm F2.0 GM 的盧山真面目。一如先前傳聞,Sony FE 50-150mm F2.0 GM 採用和自家其他望遠鏡頭一樣的白色塗裝,而且還可以從鏡身上看到身徵產品身份的金屬銘牌,這是在 FE 300mm F2.8 GM、FE 400mm F2.8 GM 和 FE 600mm F4.0 GM 才有的設計,由此可以看到 FE 50-150mm F2.0 GM 在 Sony 產品中的定位。

Sony FE 50-150mm F2.0 GM 首張間諜照流出!有金屬銘牌,但似乎沒有內建防手震?

若是將 FE 50-150mm F2.0 GM 和 FE 70-200mm F2.8 GM II 放在一起比較,可以發現兩者的外觀設計和佈局有高度的相似,但也可以看得出 FE 50-150mm F2.0 GM 的塊頭的確不小。在重量和尺寸上會略大於頗受歡迎的 TAMRON 35-150mm F2.0-2.8 Di III VXD,重量約有 1,340g,至於 200mm 的鏡身長度則和自家 FE 70-200mm F2.8 GM II 相仿。

Sony FE 50-150mm F2.0 GM 首張間諜照流出!有金屬銘牌,但似乎沒有內建防手震?

據聞 FE 50-150mm F2.0 GM 會有防塵防滴設計、AF / MF 切換開關、至少兩顆自定義鍵、三腳架環、支援 DMF 和 呼吸效應抑制功能。而且從金屬銘牌上的型號也可以合理推測,FE 50-150mm F2.0 GM 幾乎不會有 OIS 防手震功能。

最後,有消息傳出 FE 50-150mm F2.0 GM 預計會在 4 月 23 日發表,並於 6 月正式發售,建議售價為 4,000 歐元(約 NT$148,000),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via:Sony Alpha Rumors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Canon RF 200-500mm F4L 仍不見蹤影,可能會被 RF 300-600mm F5.6L 取而代之?

作者 August
根據國外最新消息聲稱,Canon 可能會放棄發表 RF 200-500mm F4L IS USM,取而代之的是即將推出的 RF 300-600mm F5.6L,理由主要是考量到「售價」還有「重量」。6f7a5f95d456514bf77ca8b9bb9083c5

根據國外最新消息聲稱,Canon 可能會放棄發表 RF 200-500mm F4L IS USM,取而代之的是即將推出的 RF 300-600mm F5.6L,理由主要是考量到「售價」還有「重量」。

改發表 RF 300-600mm F5.6L?

距離最早有 Canon RF 200-500mm F4L IS USM 傳聞出現的時間點,至今已經有三年之久,甚至曾經一度傳出該顆新鏡會在 2024 年年底發表,不過至今仍沒有相關的跡象,實在讓人等到望穿秋了。然而最近又有關於該鏡頭的傳傳聞現踨。

根據國外媒體收到的最新消息聲稱,Canon 可能會放棄發表 RF 200-500mm F4L IS USM,取而代之的是即將推出的 RF 300-600mm F5.6L IS USM,理由主要是考量到「售價」還有「重量」。

Canon RF 200-500mm F4L 仍不見蹤影,可能會被 RF 300-600mm F5.6L 取而代之?

從光學造鏡的角度來看,雖然 RF 300-600mm F5.6L IS USM 的焦距比 RF 200-500mm F4L IS USM 還要多出 100mm,但是由於最大光圈從 F4 縮小了一級至 F5.6,因此無論是尺寸或重量方面都會有所縮減,更重要的是,售價也會更為「親民」。

與 SIGMA 300-600mm F4 之間的競爭

若從規格來看,Canon RF 300-600mm F5.6L IS USM 無疑會讓人聯想到 SIGMA 才剛在今年 CP+ 推出的 300-600mm F4 DG OS,兩者焦段一樣,最大光圈則是 SIGMA 大上一級。不過接近 4kg 的重量也是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的最大致命傷。Canon RF 300-600mm F5.6L IS USM 在重量方面肯定會有優勢,且其售價應該也會和 SIGMA 300-600mm F4 DG OS 相仿(5,999 美元)。

via:Canon Rumors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傳聞 Canon 在不久的將來會推出 RF 14-28mm F2.8L IS USM Z?

作者 August
今年對於新產品發表十分積極的 Canon,似乎還不願停下腳步!有消息指出 Canon 在不久的將來會推出 RF 14-28mm F2.8L IS USM Z。Eb27430d576614698b68c906b6397426

今年對於新產品發表十分積極的 Canon,似乎還不願停下腳步!有消息指出 Canon 在不久的將來會推出 RF 14-28mm F2.8L IS USM Z。

Canon 今年積極發表新產品

今年才剛進入四月,Canon 先後已經發表了 PowerShot V1、EOS R50 V、RF-S 14-30mm F4-6.3 IS STM PZ 和 RF 20mm F1.4L VCM,其積極度可見一般。但 Canon 似乎還不願停下腳步暫時歇一會,因為有消息傳出,Canon 在不久的將來會推出 RF 14-28mm F2.8L IS USM Z。不僅於此,據聞 Canon 即將在本週於美國拉斯維加斯開展的 NAB Show 上,展示包括 Cinema EOS C400 和 C80 兩款新機,看來今年的 Canon 真的是火力全開了。

傳聞 Canon 在不久的將來會推出 RF 14-28mm F2.8L IS USM Z?

RF 14-28mm F2.8L IS USM Z 問世有望?

該消息指出,雖然有傳聞聲稱 Canon 會在不久的將來發表 RF 14-28mm F2.8L IS USM Z,但所謂「不久的將來」是一個相對的用語,實際上會等多久?目前並不得而知,不過對鑑於旗下產品已經有 RF 24-105mm F2,8L IS USM Z 和 RF 70-200mm F2.8L IS USM Z,RF 14-28mm F2.8L IS USM Z 傳聞的出現似乎也站得住腳,待問世後可以組成電動變焦版的大三元?!

傳聞 Canon 在不久的將來會推出 RF 14-28mm F2.8L IS USM Z?

至於未來 Canon 是否還會推出更多電動變焦鏡頭?目前還真不好說,但至少可以比較確定的是,由於該產品的設計初衷之一是可以讓攝影師手持拍攝,因此合理推斷不會有超望遠焦段的變焦變焦鏡問世才對。

via:Canon Rumors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Sony 推出新款 HVL-F46RMA 和 HVL-F28RMA 機頂閃光燈

作者 August
Sony 日前宣布推出 HVL-F46RMA 和 HVL-F28RMA 兩款機頂閃光燈,具備無線電控制、高閃光指數和輕巧便攜等特性,滿足專業攝影和日常拍攝需求。4fac8c1d5f8b21ab5ec089ffa825bcb7

Sony 日前宣布推出 HVL-F46RMA 和 HVL-F28RMA 兩款機頂閃光燈,具備無線電控制、高閃光指數和輕巧便攜等特性,滿足專業攝影和日常拍攝需求。

HVL-F46RMA:專業級閃光燈

HVL-F46RMA 是一款高性能閃光燈,專為需要高輸出和快速回電時間的專業攝影師設計。其主要特點包括:

  • 高閃光指數: 閃光指數達到 46(在ISO 100下),確保在各種拍攝環境中都能提供充足的光線。
  • 快速回電時間: 縮短了拍攝間隔,讓攝影師能夠捕捉更多精彩瞬間。
  • 無線電控制: 支援無線電控制功能,可與其他 Sony 閃光燈和觸發器協同工作,實現更複雜的光線設置。
  • 耐用性: 具備防塵防滴設計,適合在戶外等嚴苛環境中使用。
  • 操作介面: 採用直觀的操作介面,方便攝影師快速調整設定。

Sony 推出新款 HVL-F46RMA 和 HVL-F28RMA 機頂閃光燈

HVL-F28RMA 則是一款更輕巧、更便攜的閃光燈,適合需要隨身攜帶閃光燈的攝影愛好者和專業人士。其主要特點包括:

  • 輕量化設計: 相較於其他閃光燈,HVL-F28RMA 更輕巧,方便攜帶。
  • 無線電控制: 同樣支援無線電控制功能,可與其他 Sony 閃光燈和觸發器協同工作。
  • 多功能性: 雖然體積小巧,但功能齊全,適用於多種拍攝場景。
  • 操作簡單: 操作介面簡潔易懂,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快速上手。

Sony 推出新款 HVL-F46RMA 和 HVL-F28RMA 機頂閃光燈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HVL-F46RMA 和 HVL-F28RMA 的海外建議售價分別為 448 美元(約 NT$15,000)和248 美元(約 NT$8,200);其中 HVL-F46RMA 預計將在 4 月中旬上市,而 HVL-F28RMA 則預計將在 5 月中旬上市。至於台灣的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還有待台灣索尼公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作者 August
相機市場在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寒冬之後,近一、兩年開始出現復甦的趨勢,在手機攝影當道的今日,為什麼隨身相機又開始流行起來?如果想購買應該如何挑選?C7b916e021469caf61335d64b00fff5a

相機市場在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寒冬之後,近一、兩年開始出現復甦的趨勢,不僅各大品牌無反相機的鎖售量逐漸加溫,就連隨身相機,尤其是帶有「復古」味的隨身機更是屢屢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在手機攝影當道的今日,為什麼隨身相機又開始流行起來?如果想購買應該如何挑選?本文將整理出分析與推薦,讓有意購買的玩家能有明確的參考依據。

文章目錄

 

 

隨身相機的定義

相機大致上可以分為「可交換鏡頭」和「不可交換鏡頭」兩大類。前者顧名思義是可以更換不同種類、焦段的鏡頭,目前以無反相機為主要產品,優點是使用者能夠依拍攝需求或用途銜接相對應的鏡頭,但缺點則是整體較佔空間,而且重量也會隨著攜帶的鏡頭數量、種類和等級有所增加。不可交換鏡頭相機最大特色就是廠商在研發相機時,直接將鏡頭設計在機身上,因此通常可以針對該相機進行最佳化調整,光學表現和體積重量能夠取得不錯的平衡,而且也較容易攜帶。

至於隨身相機的定義,廣義上是指方便隨身攜帶的相機。這類相機包括以下幾個特點:一、體積不會太大,頂多就是男生一個手掌的大小;二、重量亦不會太重,通常約介於 200g ~ 600g 之間,對大多數人來說,就算是進行連續數天的旅遊行程,也不會造成攜行上的負擔。而以目前市面上有在販售的相機來說,這類產品幾乎都是屬於「不可交換鏡頭相機」的範疇,原因就如前面所述。

與手機攝影之間的差異

或許會有人納悶,在手機攝影當道的今日,購買隨身相機的意義在哪裡?畢竟這一、兩年新推出的手機,尤其是旗艦級或主打攝影功能的手機,所拍出來的影像品質早已不可同日而語。不過對於一些更注重畫質的玩家來說,手機攝影即使已非吳下阿蒙,但因受限於某些原因,影質還是無法達到心中所認定的水準。一般而言,手機因為體積設計等考量,無法搭載如相機所採用的大尺寸感光元件(如:APS-C、4 / 3 片幅)以及光學性能優異的鏡頭,先天條件自然無法與相機匹敵,因此發展成藉由計算攝影來彌補畫質上的差異。

不過即便如此,依靠運算模擬出來的影像還是與真正光學特性有所差距,這也是隨身相機之所以銷量回春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者,手機畢竟是一款多用途的工具,並非完全針對拍照所設計;相機則不同,廠商當初在開發時就已經設定好使用的族群及產品定位,包括握感和按鍵布局皆有考慮進去,再加上部份機種更採用近年深受歡迎的復古外觀造型,讓真正喜愛攝影的玩家,拿著相機能更沉侵在拍照的喜悅當中。

 

隨身相機通常有著約男生手掌大小的體積,重量介於 200~600g 之間。

隨身相機與大多數可交換鏡頭的無反相機相比,其最大優勢就是方便攜帶。

現今隨身相機所搭載的感光元件,其尺寸都遠大於手機,硬體上有先天優勢。

手機功能全面,並非完全針對攝影所設計,對注重手感的玩家來說並非首選。

CMOS vs. CCD

說到隨身相機,相信應該也有不少人聯想到最近又開始重新炒熱的 CCD 相機。自從偶像藝人開始帶起這股風潮後,讓不少粉絲也跟風相競購買,連帶拉高二手 CCD 相機的售價。至於 CCD 和 CMOS 究竟有什麼不同?簡單來說,無論是 CCD 或是 CMOS,皆是相機所搭載的感光元件,兩者都是用來記錄光線變化的半導體,相當於傳統底片的功能。CCD 和 CMOS 最大差別在於結構和設計原理的不同。CCD 是將每個像素的類比訊號依序傳送到放大器,經過放大後再轉換成數位訊號;而 CMOS 則是每個像素都有自己的放大器,可各別將類比訊號放大再轉成數位訊號,因此造就這兩種感光元件有各自的優缺點。

CCD 的優點是雜訊較少、畫質較好,但缺點是比較耗電、讀取速度較慢,而且成本較高。CMOS 則剛好相反,擁有較快的讀取速度,同時也比較省電,而且成本較低;不過缺點則是雜訊較高。然而隨著半導體製程的進步,以及考量到相機性能的發展,例如連拍速度、高畫質錄影⋯等,如今 CMOS 的性能幾乎比 CCD 更加優秀。例如採用背照式設計的 CMOS,高 ISO 也擁有出色的低雜訊表現,若是再加上堆疊式設計,則會有更快的讀取速度。

常見的底片種類

雖然底片早已式微,不過既然談到隨身相機,就不能不提「底片隨身機」,畢竟它也是隨身相機的一種,而且還可以享受有別於數位相機的拍攝樂趣。以常見的 135 底片來說,主要有負片和正片兩種,兩者皆可拍照,也都能正常顯像,但各自的特色有所不同。負片是較常見的底片,價格較便宜,底片通常呈咖啡色,當透過燈箱或光線所看到底片成像色彩,會和一般所見相反,需要經過藥水沖先並投影在相紙上,才會呈現出正常的顏色。正片則相反,它較少見,價格也較高,底片一般為黑色,當透過燈箱直接觀看,影像就已經是正常的顏色,也因為可以直接投影欣賞,因此正片也被稱為幻燈片。

負片的特色寬容度較高,能呈現較多的明暗細節,換句話說也是對曝光的容錯率較高,比較適合攝影新手使用,沖洗出來的影像色彩也較柔和。正片對於光線比負片敏感,寬容度較低,因此拍攝時需要更精準的控制曝光,不過沖洗出來的影像普遍比負片銳利,顏色也更鮮豔飽和。

感光元件分為 CMOS 和 CCD 兩種,各自有優缺點,玩家可以依需求選擇相機。

負片上的影像通常以與真實相反的色彩呈現,正片則是直接呈現出直實的顏色。

用負片拍出來的照片對低比較低,曝光容錯率較高;正片則是色彩較鮮豔且對比高。

推薦 1:想要時下最流行

說到時下最流行的隨身相機,當屬富士最新推出的 X-M5 和理光的 GR 系列。其中 FUJIFILM X-M5 有著非常小巧的體積尺寸,搭配 XF 27mm F2.8 餅乾鏡就能隨身相機的便攜優勢。雖然這兩款系列相機都是定焦鏡頭,不過誰說拍照時就只能使用變焦鏡呢?使用固定焦距鏡頭除了可以大幅簡化拍攝時間外,更可達到訓練攝影眼的目的,進而在過程中能快速記錄到想要的精彩回憶。

FUJIFILM X-M5:功能強悍的入門隨身機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感光元件:2,610 萬畫素 APS-C 片幅 CMOS

●對焦技術:混合式 AF(425 點)

●連拍速度:12fps(機械快門)、30fps(電子快門)

●最高錄影:6.2K 30p

●廠商資訊:恆昶實業、02-2791-1188、www.fujifilm.com.tw

●建議售價:26,300 元(單機身)

富士 X-M5 雖然搭載 2,610 萬畫素 X-Trans CMOS 4,但卻內建最新的 X-Processor 5 影像處理器,因此第五代X相機擁有的規格 X-M5 幾乎都具備!包括新增的物件偵測自動對焦,可辨識與追蹤更多主體。最高錄影規格也來到至 6.2K 30P,並支援 4:2:2 10bit 內錄與 F-Log2 錄製,以及機頂設有軟片模擬轉盤且內建 20 種軟片模擬效果。此外,X-M5 更是富士第一款內建三顆麥克風和 9:16 模式的相機,不僅提供了前 / 後 / 前後 / 全方向的指向收音能力,並且可以透過 9:16 模式直接拍攝低位元率的直幅影片,讓用戶可以更容易將影片傳輸至智慧型手機編輯和分享。除了功能強悍之外,X-M5 最吸引人之處就是擁有相當輕巧的體積,僅重約 355g 非常易於隨身攜帶;儘管尺寸小巧,但它仍具有 X 系列相機經典且廣受好評的外觀設計,類旁軸的造型加上包含 KIT 鏡卻不到 3 萬元的售價(KIT 鏡組 29,600),使它成為一款高顏值且備受歡迎的產品。

RICOH GR III 系列:經典不敗的文青機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感光元件:2,424 萬畫素 APS-C 片幅 CMOS

●對焦技術:混合式 AF

●連拍速度:4fps(機械快門)

●最高錄影:FHD 60p

●廠商資訊:富堃、02- 2381-6132、www.pentax.com.tw

●建議售價:30,900 元(GR III)/ 31,900 元(GR IIIx)/ 33,900 元(GR III HDF)/ 34,900 元(GR IIIx HDF)

數位化的 GR 最早可追朔至 2005 年推出的 GR Digital,當時是採用 1 / 1.8 吋CCD,經過一段時間的演化,爾後理光在 2013 年推出搭載 APS-C 片幅 CMOS 的 GR,便開啟了該系列的高光時刻。GR III 系列從問世至今,理光共推出一般版的 GR III / GR IIIx,以及搭載高光擴散濾鏡的 GR III HDF / GR IIIx HDF 兩種版本,其中 GR III / GR III HFD 的鏡頭為等效 28mm F2.8,而 GR IIIx / GR IIIx HDF 則為等效 40mm F2.8。撇開鏡頭和濾鏡的差異,其核心規格皆是一樣的。GR III 系列均採用 2,424 萬畫素 APS-C 片幅 CMOS 和 GR ENGINE 6 影像處理器,能夠拍攝 14 bit RAW 以及支援最高 ISO 102400 的感光度,和三軸 4 級的防手震效果,就算在微光下也能輕鬆捕捉影像。同時,GR III 系列均支援人臉 / 眼睛偵測對焦功能,捕捉人像將會更為輕鬆。而搭載高光擴散濾鏡的 HDF 版本,可以拍出高光區域擴散,且周圍區域產生模糊效果的影像,該功能可以自行開啟或關閉,能為創作帶來更彈性的運用。

推薦 2:以全片幅為優先

雖然理論上感光元件尺寸對於機身體積有著重要的影響,但相信有些攝影愛好者還是會想要全片幅和隨身體積兼具,或許在過去這個願望不可能實現,但感謝科技的進步,這個願望終於化為現實。Sony 在 2012 年推出的 RX1,便是全球第一台搭載全片幅感光元件的隨身型相機,可惜該系列到 RX1R II 之後就沒有再更新了,不過沒關係,現在確實有更多的選擇。

Leica Q3 / Q3 43:隨身機最佳典範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感光元件:6,030 萬畫素全片幅 CMOS

●對焦技術:混合式 AF(315 區)

●連拍速度:15fps(機械快門)

●最高錄影:C8K 30P(無裁切)

●廠商資訊:台灣徠卡、02-2391-2593、leica-camera.com/zh-Hant

●建議售價:215,000 元(Q3)/ 240,000 元(Q3 43)

目前全片幅隨身相機的選擇比以往更多,而 Leica Q 系列正是代表之一。自從2015 年第一代 Leica Q 推出之後,其經典又品味兼具的外型,加上 28mm 的實用焦段,人氣就一直居高不下。之後 2019 年的 Q2、2023 年的 Q3,再到最新的 Q3 43,徠卡每一次推出 Q 系列的新產品,無不吸引眾人目光。Leica Q3 和 Q3 43 均沿用和 M11 相同的 6,030 萬畫素全片幅背照式 CMOS,最大不同之處是後者搭載徠卡系列首款 APO-Summicron 43mm f / 2 ASPH. 鏡頭,與 Q3 的 Summilux 28 f/1.7 ASPH. 鏡頭相比擁有更接近人眼的視角,對於人像、自然風景抓拍或街頭速寫無疑更加直覺。除此之外兩者其它功能皆相同,包括可拍攝 60MP(L)、36MP(M)、18MP(S)三種尺寸 DNG 和 JPEG 格式影像,讓使用者可以依需求靈活選用;以及最高可錄製 C8K 30p(8192 x 4320)的無裁切短片,並支援 H.265 和 Apple ProRes 等高效率的壓縮格式,搭配先進的 AI 辨識自動對焦系統,讓用戶可以輕鬆拍出高品質的動人影片。

Panssonic LUMIX S9:超輕巧全片幅隨身機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感光元件:2,420 萬畫素全片幅 CMOS

●對焦技術:混合式 AF(779 點)

●連拍速度:30fps(電子快門)

●最高錄影:6K 30p(無裁切)

●廠商資訊:台灣松下、0800-098-800、www.panasonic.com/tw

●建議售價:54,900 元(單機身)

雖然 LUMIX S9 是本文中唯一可交換鏡頭的相機,但是它的輕巧絕對會讓你感到不可思議!僅 403g 的重量在目前市面上同級產品中可說是名列前茅,再搭配專為其設計的 26mm F8 輕薄餅乾鏡,總重竟然不到 500g,讓 LUMIX S9 成為目前最適合隨身攜帶的全片幅相機。它主要搭載了與 LUMIX S5 II 相同的 2,420 萬畫素全片幅背照式 CMOS,以及 PDAF 相位式自動對焦,並內建最高五軸 5 級的機身防手震系統,即使微光環境手持拍攝時,也能夠減少相機晃動而造成的影像模糊。錄影方面,LUMIX S9 最可可錄製 6K 30p 與 C4K / 4K 60p 4:2:2 10bit 的影片,而且具備雙原生 ISO,不過最大的賣點是內建新的影片格式 MP4 Lite,可拍攝流量僅有 50Mbps 的 4K Open Gate 短片,搭配 LUMIX Lab App 能夠快速將作品分享至社群平台。最後,獨立的 LUT 鍵更是 LUMIX 系列所首創,可直接為影像 / 影片即時預覽、套用一系列的 LUT 色彩風格,同樣透過 LUMIX Lab App 最多可儲存 39 個 LUT 至相機中。

推薦 3:焦段方便是王道

雖說現今隨身相機均以採用定焦鏡設計為大宗,不過相信還是有習慣使用變焦鏡相機的用戶存在,畢竟變焦鏡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就是擁有可以 zoom in 和 zoom out 的光學變焦,其方便性絕對大勝定焦鏡相機,尤其是在拍攝距離或場地受限的環境,更能體會變焦鏡所帶來的便利性;而且採用光學變焦設計的關係,畫質通常也會勝過只有數位變焦的相機。

Sony Cyber-shot RX100 VII:口袋裡的攝影小鋼砲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感光元件:2,010 萬畫素 1 吋 CMOS

●對焦技術:混合式 AF(357 點相位式 + 425 點對比式)

●連拍速度:20fps(電子快門)

●最高錄影:4K 30p(裁切)

●廠商資訊:台灣索尼、02-449-9111、www.sony.com.tw/zh

●建議售價:34,980 元

RX100 VII 是 Sony 在 2019 年推出的第七代口袋隨身機,該系列之所以如此成功,除了產品設計有抓到消費者想要的點之外,不斷進化的硬體規格也是吸引玩家入手的主要原因。RX100 VII 雖然推出至今已經 5 年有餘,但至今卻仍然有在販售,由此便可以看出它受歡迎的程度。至於 RX100 VII 之所以如此廣受喜愛,就是 Sony 將當時的 Alpha 系列旗艦相機 A9 規格和功能下放到 RX100 VII,讓它有著「口袋裡的 A9」之美名,加上只有男生手掌大的隨身設計,可以說是一台性能優越的攝影小鋼炮。RX100 VII 最大特色就是採用與 A9 相同的 BIONZ X 影像處理器,以及 20fps 無黑屏高速連拍,並擁有 Real-time Tracking 即時追蹤對焦能力(無論拍照或錄影都支援),再加上 24-200mm,F2.8-4.5 的鏡頭焦段範圍,讓 RX100 VII 雖然是小小一台相機,但是可以拍攝的題材卻相當多元,相信對於注重相機性能和拍攝方便性的玩家來說,RX100 VII 絕對是值得擁有的隨身攝影工具。

Leica D-Lux 8:正宗徠卡味的隨身機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感光元件:1,700 萬畫素 4 / 3 片幅 CMOS

●對焦技術:對比式 AF(49 區)

●連拍速度:11fps(機械快門)

●最高錄影:4K 30p

●廠商資訊:台灣徠卡、02-2391-2593、leica-camera.com/zh-Hant

●建議售價:58,500 元

說到擁有光學變焦的隨身相機,不得不提到 Panasonic LUMIX LX100 系列,其最大特色就是採用 4 / 3 片幅大小的感光元件,並內建 Leica DC Vario-Summilux ASPH. 變焦鏡頭,以隨身相機來說,規格名列前茅。不過可惜該系列停產已久,但是一直與該系列為雙生機種的 Leica D-lux 系列則有最新的產品可供選擇。徠卡在 2024 年 5 月無預警發表的 D-Lux 8,就是一台延用前代 D-Lux 7 核心元件的新相機,也就是說它搭載與 D-Lux 7 / LX100 II 相同的 1,700 萬畫素 4/3 吋感光元件,以及等效 24-75mm F1.7-2.8 變焦鏡頭,無論是記錄出遊或生活點滴都相當適合。D-Lux 8 和歷代 D-Lux 系列相機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完全去除了 LX100 系列的影子,包括正面、機頂、機背,尤其是機背的按鍵布局更是明顯往 LEICA Q3 靠攏,使得相機整體更有徠卡味;而且也支援徠卡 FOTOS App,與手機連線更方便。最後連接埠也改為 USB-C,相較前代的 Micro USB,實用性更高。

推薦4:重溫銀鹽的魅力

底片相機所帶來的拍攝魅力,不是現今數位相機或手機可以比擬的。由於底片相機無法在拍攝的當下即時看到成像,必須經過沖洗、放相等過程才能看到成品,再加上所使用的底片種類與沖印師傅技術的不同,讓人在等待拿到相片的過程中就有如期待開獎一樣。同時無形之中也能訓練攝影眼,期許每次都能在 36 張有限的底片中,提高自己滿意作品的數量。

PENTAX 17:享受半格機的拍攝樂趣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感光元件:135 底片

●對焦技術:手動對焦

●連拍速度:–

●最高錄影:–

●廠商資訊:富堃、02- 2381-6132、www.pentax.com.tw

●建議售價:17,800 元

在數位攝影當道的時代,還有品牌願意推出底片相機的確值得接受眾人的掌聲。PENTAX 17 的問世,對於喜愛銀鹽攝影的玩家來說,是底片相機幾乎絕跡的時代之一盞明燈。它採用傳統底片相機的經典設計,但卻又保有現代的時尚感,同時配置手動捲片桿與底片相機的相關機構,讓用戶可以盡情享受底片相機操作的樂趣。PENTAX 17 最大特色就是採用半幅格式設計,也就是每按一次快門可拍攝 35mm 底片的一半,故又稱半格相機。換句話說,就是一卷 36 張的 35mm 底片,共可獲得 72 張的作品,對於底片價格日漸昂貴的現今,對於節省拍攝成本多少可以帶來些許幫助。PENTAX 17 的另一項特色,就是採用垂直的觀景窗設計,雖說是為迎合半格底片的視角,但好處也是可以讓已經習慣使用手機拍照的年輕人,能夠更直覺的構圖取景。最後,PENTAX 17 內建 7 種拍攝模式,讓玩家可更容易拍到想要的題材畫面。

OLYMPUS mju II:經典底片隨身機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感光元件:135 底片

●對焦技術:自動對焦

●連拍速度:–

●最高錄影:–

●廠商資訊:元佑實業、02- 8751-5888、www.yuanyu.tw

●建議售價:約 5,000∼8,000 元(二手價)

說到 OLYMPUS mju II(喵兔),它幾乎是最受歡迎底片隨身相機的代名詞,或許你年輕的時候,家裡或者甚至是自己曾經擁有過 OLYMPUS mju II。在屬於底片相機時代末期 1997 年問世的 OLYMPUS mju II,短短三年竟然就創下 300 多萬台的銷售佳績,它之所以如此受歡迎的原因,最主要就是擁有輕巧的體積重量、快速的自動對焦鏡頭、實用的生活防水、便宜的售價四大特色。OLYMPUS mju II 是一款造型圓潤流線的底片隨身相機,只要將滑蓋向右拉開即可進入開機狀態,映入眼簾的是一顆等效 35mm F2.8 的大光圈定焦鏡頭以及上方的閃光燈,35mm 焦距非常適合生活隨拍或街頭速寫,而 F2.8 最大光圈就算在昏暗環境下拍攝也能提高成功機率。重點是,OLYMPUS mju II 的鏡頭對焦速度很快,而且成像清晰銳利,對於攝影新手或家庭成員來說非常容易上手,僅 135g 的重量和四級的防水能力,讓人可以無時無刻享受拍照樂趣。

推薦 5:想滿足特殊需求

說到隨身相機,除了前面推薦專門用來拍攝一般生活紀錄的產品之外,相信還是有特殊需求的玩家存在。例如習慣拍攝短影音生活紀錄與親友分享,又或者是戶外活動的愛好者,希望可以買台具有三防能力的輕巧隨身機,陪伴自己記錄每一趟出門的所見所聞等。為此,我們也有二台不同取向的隨身相機推薦給你,希望可以滿足這方面玩家的攝錄需求。

Canon PowerShot V10:掌上型 Vlog 相機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感光元件:1,310 萬畫 1 吋 CMOS

●對焦技術:對比式 AF(31 點)

●連拍速度:–

●最高錄影:4K 30p

●廠商資訊:台灣佳能、02-6630-6805、tw.canon/zh_tw

●建議售價:13,990 元

在 Vlog 和短影音盛行的今日,有不少人直接用手機拍攝影片素材,不過由於並不是專為長時間拍片而設計,無論是手感、功能或靈活性,怎麼看都不是最佳選擇,PowerShot V10 就是為此而生。為了讓用戶更容易上手,PowerShot V10 將僅有 211g 的機身設計成接近手機的尺寸,可以像直接握持操作,就算是單手也能夠穩定直幅或橫幅拍攝影片。此外,搭載的等效 19mm F2.8 超廣角鏡頭加上內建變形修正,不僅可多人入鏡也不用擔心兩旁的人會有明顯失真;而內建 5 級柔膚和 14 種濾鏡效果,可以讓影片更具色彩創意。在方便性方面,PowerShot V10 擁有最多 180° 的翻轉螢幕和可伸縮支架,免去額外攜帶三腳架的麻煩,可以直接在平面處進行拍攝,並有將近 60° 的角度可供調整,讓玩家都能以最滿意的視角進行拍攝。最後,PowerShot V10 搭配 Camera Connect App 還可以在社群平台直接進行高解析度的直播,讓玩家能有更彈性的創作運用。

OM SYSTEM Tough TG-7:戶外活動最佳夥伴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感光元件:1,200 萬畫素 1 / 2.3 吋 CMOS

●對焦技術:對比式 AF(25 點)

●連拍速度:20fps(機械快門)

●最高錄影:4K 30p

●廠商資訊:元佑實業、02- 8751-5888、www.yuanyu.tw

●建議售價:17,490 元

若是你正在尋找一台堅固耐用且擁有三防的隨身相機, 那麼 OM SYSTEM Tough TG-7 大概是目前市面上唯一的選擇了。該品牌的 Tough 系列一向都是以主打戶外嚴苛環境使用作為賣點,而且多年來亦深受該族群使用者的喜愛。TG-7 主要延續了前作 TG-6 的規格和性能,包括採用 1 / 2.33 吋 1,200 萬畫素背照式 CMOS 和 Truepic VIII 影像處理器,搭配等效等效 25-100mm F2-4.9 的大光圈鏡頭,有利於使用高速快門拍攝以減少主體模糊。此外,還擁有 1cm 的超近拍模式及最高 7x 的放大倍率,在戶外要捕捉肉眼難以清楚辨識的生態也不是問題。在拍攝功能之外,TG-7 最大賣點就是強悍的保護能力,包括 15m 的防水深度、-10°C 的耐寒能力、最高 2.1m 的防撞和 100kgf 的耐壓力,戶外拍攝完全無需擔心。除此之外,TG-7 還內建 GPS 和環境感應器、工程以及 Pro Capture 拍攝模式等,全方位的多元化功能,可以幫助玩家在任何嚴苛環境都能輕鬆拍到想要的畫面。

推薦 6:就是要玩 CCD

在數位相機剛興起的時候,市場幾乎都是 CCD 相機的天下,直到 2000 年Canon 推出第一台搭載 CMOS 的數位單眼相機開始,CMOS 相機才開始出現在世人的眼前,並隨著科技進步逐漸發展才現今的技術。不過對於 Z 世代或 Alpha 世代的年輕人來說,大多都沒有經歷過 CCD 相機,或許會好奇拍出來的影像究竟是什麼模樣?以下便是我們的推薦。

Sony Cyber-shot T77:超時尚美型卡片機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感光元件:1,010 萬畫素 1 / 2.3 吋 CCD

●對焦技術 :自動對焦(9 點)

●連拍速度:1.6fps(機械快門)

●最高錄影:640 x 480 30p

●廠商資訊:台灣索尼、02-449-9111、www.sony.com.tw/zh

●建議售價:約 6,000 ~ 8,000 元(二手價)

大約 2000 年前後數位相機興起,市場上隨身相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其中Sony Cyber-shot 系列絕對可在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結合領先的硬體科技與功能,以及時尚的外型設計,讓 Sony Cyber-shot 系列成為當時討論度和買氣都很高的產品。其中 Cyber-shot T 系列由於主打纖薄時尚外型,再加上不俗的拍攝性能,可以說深受女性玩家的喜愛,而 2008 年推出的 T77 便是其中代表作。它最大賣點就是繼承了 T 系列相當標誌性的卡片般造型和滑蓋開關機設計,同時在僅有 15mm 的機身中卻塞入 4x 光學變焦能力的 Carl Zeiss Vario-Tessar 鏡頭,並具備光學防手震功能,但卻僅有 151g 的輕巧體積並內建 4GB 記憶體,再加上提供黑 / 銀 / 綜 / 蘋果綠 / 粉紅等多種時尚顏色可供選擇,在當時的確攻陷不少女性玩家的荷包。功能方面,T77 內建 iSCN 智能場景模式,並具備最快達 1 / 1000 秒的快門速度,要捕捉移動速度較快的主體也沒有問題。

Nikon Coolpix S3500:2000 萬畫素的口袋相機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感光元件:2,005 萬畫素 1 / 2.3 吋 CCD

●對焦技術:自動對焦(99 區)

●連拍速度:11.fps(機械快門)

●最高錄影:1280 x 720 30p

●廠商資訊:國祥貿易、02-2778-9966、www.coolpix.com.tw

●建議售價:約 6,000 ~ 7,000 元(二手價)

S3500 也是以輕巧隨身為主打賣點,雖說 20.5mm 的機身厚度不 Sony Cyber-shot T77 纖薄,但是卻搭載了 2,005 萬畫素 CCD 以及 7x 光學變焦的鏡頭,擁有等效 26-182mm 的焦段範圍,並具備 VR 光學防手震功能,不僅影像解析度更高,同時鏡頭焦段與後者的 35-140mm 相比泛用性也更好,而且 VR 光學防手震也能有效抑制室內或昏暗環境下拍攝時,因相機晃動而產生的影像模糊,無論是要用來捕捉生活片刻影像或旅遊時的點點滴滴都非常推薦。除此之外,S3500 更直接在機身內建多元化的影像編輯功能,除了延續自前作的「柔化肌膚」、「縮小臉部」、「增大眼睛」三種後製功能之外,還新增了包括「亮白臉部膚色」、「亮白眼睛」、「亮白牙齒」、「消除眼袋」以及「使臉頰泛起紅暈」等五種效果,表示用戶在拍攝完成後,便可以直接透過 S3500 的八種編輯功能進行更細部的影像編修,創造出符合心中預期的人像作品。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口袋的攝影神器,隨身相機復興:6 大類型推薦,找到你的攝影風格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BCN Retail 調查:輕巧隨身相機市場回暖!2025 年銷售表現亮眼

作者 August
日本市場調查公司 BCN Retail 最新公布銷售數據顯示,相機市場風向悄然轉變。可換鏡相機的銷售成長趨緩,反之,輕巧、高畫質的隨身相機異軍突起,成為攝影愛好者的新寵。Cbeedae7eca18458737d776dd33cf4b7

日本市場調查公司 BCN Retail 最新公布銷售數據顯示,相機市場風向悄然轉變。可換鏡相機的銷售成長趨緩,反之,輕巧、高畫質的隨身相機異軍突起,成為攝影愛好者的新寵。

高價可交換鏡頭相機市場趨冷

可換鏡相機一直以來都是專業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的首選。其最大的優勢在於鏡頭的選擇性,透過更換不同焦段、光圈的鏡頭,攝影師可以靈活應對各種拍攝場景,創造出更具專業水準的作品。然而,可換鏡相機也存在著一些難以忽視的缺點,包括:連同鏡頭的售價較高、體積與重量不易攜帶、操作複雜度高,對新手而言學習曲線較長等現象,反映出市場需求的變化,自去年夏季以來,該類產品的銷售額呈現同比下降的趨勢。

平價輕巧隨身相機受青睞

與高價可交換鏡頭相機相反,平價輕巧隨身相機由於該類型相機具備輕巧便攜的特色,非常適合日常攜帶,隨時捕捉生活中的美好瞬間;並且有操作簡單的設計,即使是攝影新手也能輕鬆上手,享受攝影的樂趣;再加上擁有比手機更優勢的畫質表現,以及定價較為親民,故曾經一度於市場上消失的消費型隨身相機,其銷量反而有上揚的趨勢。甚至包括好幾年前推出的 CCD 隨身機如柯達 PIXPRO FZ55,便以輕便的外型和實惠的售價佔領今年日本本土輕便型相機市場 1、2 月的榜首。

 BCN Retail 調查:輕巧隨身相機市場回暖!2025 年銷售表現亮眼

智慧型手機的崛起與攝影需求的轉變

近年來,智慧型手機的攝影功能不斷提升,對相機市場造成了巨大的衝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使用手機來記錄生活,這使得入門級的可換鏡相機市場受到擠壓。另一方面,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人們對於照片和影片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這也推動了輕巧隨身相機的發展,以輕巧、高畫質的優勢,成功吸引了追求生活美學的消費者。

輕巧隨身相機的挑戰與可換鏡相機的轉型

雖然可交換鏡相機在專業攝影領域仍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但輕巧隨身相機的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包括一直處於缺貨狀態的 RICOH GR III 系列、FUJIFILM X100VI、PENTAX 17 之外,也可以看見越來越多品牌加大力道推出相關方面的產品,如 Canon 最新的 PowerShot V1,甚至即將要推出的 PowerShot V3 就是最好的例子。

BCN Retail 調查:輕巧隨身相機市場回暖!2025 年銷售表現亮眼

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輕巧隨身相機的性能將會不斷提升,不過其市場佔有率是否會進一步擴大還有待觀察。對於相機廠商來說,如何應對這種市場趨勢的轉變,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或許,開發更多具有創新性的相關類型相機,或者針對可換鏡相機進行輕量化、易用性的改良,將會是不錯的選擇。

via:Photo Rumors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