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疯子

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攝影大師林炳存、蘇益良偕 Sony α1 II 共創「動靜之間」

作者 August
在攝影圈享譽盛名的林炳存及蘇益良近期共同使用 Sony 最新發表的全能旗艦相機 α1 II 進行創作,雙方會擦出什麼樣的花火?兩位大師級人物又是如何評價 α1 II?我們透過深度專訪帶大家一探究竟。1d115d37738ec04c11e002974665be5a

頂尖攝影師搭配頂級器材才能發揮最大效益,相信不會有人否認這句話,而在攝影圈享譽盛名的林炳存及蘇益良,近期共同使用 Sony 最新發表的全能旗艦相機 α1 II 進行創作,雙方會擦出什麼樣的花火?兩位業界大師級人物又是如何評價 α1 II?我們透過深度專訪帶大家一探究竟。

尋覓一台全方位的旗艦相機

從事商業、時尚攝影已數十載的林炳存和蘇益良,是圈內擁有超高知名度的資深攝影師,合作過的明星藝人多不可數,經手拍攝過的作品橫跨雜誌、廣告、唱片、網路…等平台。然而除了工作之外,兩位大師對影像創作亦十分熱衷,像是林炳存的「中國古代仕女圖」、「時尚.原住民」、「鏡墨.流白」和「蒼藍小點」,以及蘇益良的「分身」、「24 孝」、「大人物」…等都是備受推崇且佳評如潮的代表作。

關於|林炳存 Joshua Lin

1962 年生。從事視覺創作 40 餘年,犀利的眼光與獨特的美感,使其作品多能兼顧藝術與商業,每每在時尚唯美的畫面中,賦予強烈深沉的人文意味。日、韓、中、港、臺等地巨星經常指名掌鏡,其事業橫跨商業行銷、流行娛樂、文化創意…多個領域,為台灣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廣告、音樂 MV 及平面視覺導演與攝影師。

目前經營Instagram / Facebook / Web

從底片暗房時代就開始接觸攝影的兩位老師,幾十年來用過的器材不計其數,完整走過底片轉數位、再從數位邁向如今 AI 時代這段歷程,對於現今影像科技的進步,林炳存和蘇益良都不約而同抱持著勇於接受、嘗試的心態去面對。林炳存甚至是台灣第一位將數位影像應用於工作的職業攝影師,相比那時候許多同行還固守在傳統底片拍攝,他對新科技的接受程度似乎超乎你我的想像。

有更方便、快速的新科技能讓拍攝工作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有什麼理由不去面對和接受呢? - 林炳存

從事視覺創作已 40 多年的林炳存,對新科技的接受度很高,只要是有助於拍攝的新事物,他都願意嘗試。

蘇益良則是在很早以前就與 Sony α 系統結緣。眾所皆知,自從進入無反時代,Sony 始終走在影像科技的最前沿,而他表示自己對新科技、新器材一直以來都非常好奇,所以當 Sony 推出 α7 時便開始關注。

關於|蘇益良 Liang Su

1970 年生。19 歲入行,1989 年開始攝影助理的工作,1995 年進入雜誌。從事攝影工作多年,作品散見於台灣、香港及中國各大國際中文版雜誌、華語流行樂壇唱片、演唱會海報及知名藝人代言廣告,近年來工作多以唱片封面及廣告為主,但仍積極從事視覺藝術創作展覽。

目前經營Instagram / Facebook

由於經常要拍攝商案,蘇益良在工作時使用的器材是以主打高畫素、高畫質的 α7R 系列為主,從 α7R II 用到 α7R V,可以說是一路見證 Sony 的成長。在訪談中他有感而發提到,這幾年密切與 Sony α 系統相處下來,發現它每一代的進化都是巨大的,每當熟悉手上的器材後,新一代 α 相機的黑科技又緊接而來,為拍攝帶來更出色的便利性與信賴感。

熱衷影像藝術創作的蘇益良,是一名資深 Sony α 系統用戶,作為攝影工作主力器材這麼多年,他十分讚賞 α 系統的穩定表現以及為工作者帶來的高度信賴感。

從事這行這麼久,也經歷過數次時代轉變浪潮,不免讓人好奇兩位老師如今心目中理想的全片幅無反相機是什麼模樣?又或者該具備哪些條件?對此,林炳存和蘇益良一致認為,以商業攝影來說,每個環節、步驟都必須進行全盤的考量與安排,如此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交出最棒的作品。

至於扮演工具的相機,方方面面若都能有最傑出的表現,以及有最頂尖的科技輔助那當然再好不過。像是畫質的細膩度絕對要經得起商業的考驗、自動對焦要快速、精準又聰明,而且可靠度也要足夠勝任。另外,連拍自然是越快越好,才能提高捕捉到關鍵瞬間的成功率,最後則是整體的重量和握持手感能減輕長時間拍攝的負擔。

在兩位大師眼中,Sony α1 II 正是一台集高速連拍、極緻畫質、AI 辨識對焦技術與高解析度影片拍攝於一身的全方位旗艦相機。

「動靜之間」創作靈感源自於全能的 Sony α1 II

以「能滿足動靜態各種拍攝需求和挑戰」為賣點的 Sony α1 II,不僅激發兩位大師此次的創作靈感,同時也為兩人的合作開啟新的篇章。林炳存表示,當初和蘇益良討論時,剛好聊到 α1 II 無論是拍攝或錄影,表現都堪稱頂尖,不如就利用這次機會兩人共同完成一個創作。

由林炳存、蘇益良共同創作的主題「動靜之間」,靈感來自於動、靜皆全能的 Sony α1 II。

林炳存表示,過去兩人雖有多次合作,但都是先各自完成自己的作品,然後再共同展出。然而這次卻是兩人首次在同一時間、場合,使用同一組燈光一起進行影像和影片的創作,這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同時對他們而言也是非常有趣且難得的經驗。

這個世界不會只有動、靜兩種狀態,只要觀察的時間夠久,就會發現眼前所見的不同;而創作有趣的地方就在於,如何透過圖像語言將心中所想完美的呈現出來。(Sony α1 II。攝影:林炳存、蘇益良)

當問及此次創作主題為何會命名為「動靜之間」時,蘇益良解釋,當「動」、「靜」分開時,它是兩個各自獨立的狀態,可是當結合起來後,又會變成不一樣的詞彙。「靜」不代表真的是完全靜止,「動」也不意味完全的動。你會覺得一個東西靜止,只是因為觀察的時間不夠久,舉例來說你怎麼知道石頭在那邊就是完全靜止不會改變?如果把觀察的時間拉長至成千上萬年,你還會覺得它是完全靜止的嗎?

作品「動靜之間」不僅極具藝術價值,影像組合之後產生的意涵也留給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Sony α1 II。攝影:林炳存、蘇益良)

AI 自動對焦讓拍攝幾乎萬無一失

決定好主題後,林炳存與蘇益良以絕佳的效率完成他們首次的共同創作,這當中包括平面與影片的拍攝,而如此高效率的背後,除了有賴兩位大師高超的攝影技術與天衣無縫的配合默契外,α1 II 出色的性能表現也絕對功不可沒。

之前從來沒有想過搭載 AI 處理單元的自動對焦可以如此精準。 - 林炳存

就拿平面拍攝來說,林炳存是使用慢速快門拍攝具動態感的影像,蘇益良則以捕捉瞬間畫面為主。由於過程中模特兒或相機都會不斷的移動,而且又是在室內攝影棚的昏暗環境中進行,這無疑相當考驗相機的自動對焦能力。關於這點,林炳存對 α1 II 的自動對焦性能給予高度肯定。 

拜 AI 處理單元所賜,α1 II 的自動對焦在速度、精準度及可靠度的優異表現讓林炳存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特別的是,對焦系統還會自動辨識多種主體,免去手動切換的麻煩,使拍攝得以更有效率。

α1 II 因為有 AI 處理單元的加持,可以利用人體姿態辨識技術精準辨識被攝者的動作,無論模特兒怎麼移動,對焦框始終能穩穩保持跟隨狀態,只要看到的畫面基本上都能輕鬆拍到,就連錄影時也有相同的表現,關於這點,林炳存直呼真的讓他非常驚訝!

「動靜之間」的拍攝過程需要不斷移動相機或請模特兒展示各種動作,而 α1 II 出色的自動對焦性能,可有效追蹤被攝目標,讓林炳存和蘇益良能高效率完成創作。(Sony α1 II。攝影:林炳存、蘇益良)

蘇益良也分享,他從事商業人像攝影這麼多年,自認最大的優勢就是擅於觀察被攝者的一舉一動。人像攝影的精髓之一就是要能精準掌握當下最完美的瞬間,而 α1 II 的自動對焦性能與可靠度讓他感到很放心,再搭配 30fps 高速連拍,使這次創作過程相當順利。

α1 II 帶來的信賴感,讓我能將更多心力放在構思影像與創作的意涵上。 - 蘇益良

Sony α 系統的耐用度與穩定性表現備受蘇益良推崇。

人像攝影最重要的就是將被攝者最完美的當下定格於永恆,唯有手中掌握值得信賴的器材,才能讓攝影師毫無後顧之憂地投入創作中。(Sony α1 II。攝影:林炳存、蘇益良)

5,010 萬畫素造就無與倫比的細膩畫質

身為資深商業攝影師,林炳存和蘇益良對影像畫質的要求無疑是非常嚴苛的,而從他們的高標準來審視 α1 II 的畫質,會給予什麼樣的評價呢?針對這個問題,兩位大師一致表示 α1 II 無論是搭配 G Master 或是 G 系列鏡頭,所呈現的影像品質都相當優異,完全可以滿足商業攝影的需求。

攝影大師林炳存、蘇益良偕 Sony α1 II 共創「動靜之間」

▲▼ α1 II 搭配 G Master 二代鏡等新一代鏡頭,可以完全解放 5,010 萬畫素 Exmor RS CMOS 感光元件的極致畫質,無論商業攝影或影像創作都能勝任。(Sony α1 II。攝影:林炳存、蘇益良)

攝影大師林炳存、蘇益良偕 Sony α1 II 共創「動靜之間」

訪談中,蘇益良對 α1 II 的畫質表現給予高度評價,RAW 檔在後製時非常好處理,很輕鬆就能把層次堆疊得很漂亮。

α1 II 的 5,010 萬畫素 Exmor RS CMOS 感光元件能捕捉到讓人驚艷不已的細節,搭配 30fps 高速連拍絕對是執行商業攝影的首選利器。(Sony α1 II。攝影:林炳存、蘇益良)

話題聊回創作本身。蘇益良認為創作就是不斷地跟自己對話與反省,並把對生活的感觸透過圖像語言表達出來,希望能帶給觀者以不同於過往的角度去理解事物的一個過程。

藉由拍攝過程與自己不斷對話,將生活的感觸以圖像呈現,是蘇益良創作影像的方式與動力。(Sony α1 II。攝影:林炳存、蘇益良)

林炳存則坦言,因為商案拍攝的壓力很大,工作的空檔必須找個東西來放鬆自己,而創作就是最好的解方。創作之所以能讓自己放鬆的最大原因,就是所有決定權都掌握在自己手上,想怎麼拍就怎麼拍,拍壞了也不用賠,能完全按照腦中的想法和感覺去執行,與作品的連結度自然也會更緊密。

創作是林炳存放鬆自我的重要管道,而他的創作靈感大多來自夢境,在必要的時候,便會將這些抽象的畫面透過影像具體表達出來。(Sony α1 II。攝影:林炳存、蘇益良)

強悍性能搭配優異的軟、硬體設計,為拍片帶來無限可能

當然,創作不僅限於平面影像,影片也是另一種表現手法,因此這次「動靜之間」的創作,兩位老師除了平面外,也一起執行影片拍攝,希望能藉由不同的形式更好地呈現這次的作品。

有「MV 教父」美譽的林炳存對 α1 II 的錄影性能給予高度肯定,不僅能輕鬆獲得高品質影片,S-Log3 的高動態範圍特性更有助於將影片調整至最理想的色彩和狀態。

談及 α1 II 的錄影性能,擁有豐富 MV 創作和導戲經驗的林炳存很是推崇,無論是 8K 30p、4K 60p、4K 120p 4:2:2 10bit、S-Log3…等,在這次創作皆有使用到,而獲得的高解析度和寬廣動態範圍,為後製帶來相當大的調整空間。此外,α1 II 的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和動態積極模式,對於臨時需要手持捕捉不同角度畫面確實很方便,不僅取景時更具彈性,抑制手震的效果也十分顯著。如此一來便能省去加裝、校正穩定器的時間,在凡事都講求效率的現今,能帶來不小的幫助。

實至名歸的動、靜皆宜

訪談過程中,林炳存、蘇益良兩位大師難掩對 Sony α1 II 黑科技的讚賞。5,010 萬畫素呈現出的細膩影像畫質,經得起商案的考驗;有 AI 處理單元加持的自動對焦系統,面對無論怎麼移動以及再複雜的場景,都能聰明且有效的追蹤被攝目標;高畫素結合 30fps 高連連拍,能更輕鬆捕捉到最精彩的高畫質瞬間;8K 30p / 4K 120p 4:2:2 10bit 格式,以及支援 S-Log3、S-Cinetone、Lut 輸入 / 監看等功能,要用 α1 II 執行高品質影片拍攝完全不成問題。甚至這一代新增的連拍加速和預拍功能,對於新聞、體育競技瞬間畫面的捕捉,抑或是拍攝飛羽起飛瞬間這類不可預期的畫面也都能帶來很大的幫助。

攝影大師林炳存、蘇益良偕 Sony α1 II 共創「動靜之間」

▲▼ Sony 持續聆聽使用者回饋並適時做出調整,為的就是提供用戶更優質的拍攝體驗。α1 II 相較前作更符合人體工學的握持和操控設計便是最好的證明!無論是直接握持或加裝 VG-C5 垂直手把,手感都很不錯;此外全機可以指派自訂功能的按鍵相當多,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將常用的功能設定在熟悉的位置,讓拍攝達到人機一體的感受。

攝影大師林炳存、蘇益良偕 Sony α1 II 共創「動靜之間」

總結來說,α1 II 帶給林炳存和蘇益良的感受可說是相當美好,規格頂尖、性能優異、系統可靠並值得信賴,無論是工作用途或個人創作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工具,如果還嫌不足,那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攝影大師林炳存、蘇益良偕 Sony α1 II 共創「動靜之間」

訪談尾聲,兩位大師特別強調除了器材,攝影師更應該著重在創意的發想和畫面意像的傳達,畢竟器材再厲害也只是幫助你更輕鬆拍到想要的畫面,而作品的水準與深度,則與攝影師的內涵緊密相關,若能將兩者結合為一,要拍出引人入勝的作品自然是手到擒來。

林炳存和蘇益良鼓勵所有攝影愛好者,雖然頂級器材可以讓拍攝獲得最大程度的便利性,但在享受科技的進步之餘,也要努力充實自我,才能提升作品的水準與深度。(Sony α1 II。攝影:林炳存、蘇益良)

探索更多 Sony α1 IIhttps://go.sony.tw/aq7v5kbu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Sony SEL2870GM 值得職業攝影師投資嗎?聽聽藝人御用攝影師-許世錦 Ag Hsu 怎麼說

作者 August
當一顆變焦鏡可以取代四顆定焦鏡時,能為拍攝帶來什麼樣的改變?Sony SEL2870GM 不僅擁有恆定 F2 開放光圈,還具備方便的焦段範圍以及犀利的畫質,透過資深商業攝影師許世錦的視角來一探究竟。A601e63620215e555fb8aa4d14129d65

當一顆變焦鏡可以取代四顆定焦鏡時,能為拍攝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別說不可能,Sony SEL2870GM 就是這樣的鏡頭,它不僅擁有恆定 F2 開放光圈,還具備方便的焦段範圍以及犀利的畫質,至於它的好,我們透過資深商業攝影師許世錦的視角來一探究竟。

關於|許世錦 Ag Hsu

入行 10 餘年的商業攝影師許世錦,平時大多為知名藝人進行商業拍攝,作品遍及宣傳照、唱片專輯、演唱會或 MV 側拍…等等。在拍攝工作中,經常需要配合藝人緊湊的工作時間,或面對煙霧、低光源等不可預料的艱困環境。

目前經營|InstagramWeb

Sony SEL2870GM 值得職業攝影師投資嗎?聽聽藝人御用攝影師-許世錦 Ag Hsu 怎麼說

從小便立志成為職業攝影師

我和攝影結緣的時間很早,可以說從高中時期就開始了。當初念的是美工相關科系,除了學習繪畫之外,學校也有開設攝影必修課程,因此開始對「拍照」這件事產生興趣,想當初每次交作業我都是最認真拍照的那個。

畢業後也給當時 18 歲的自己定下一個目標,就是將來想要成為一名職業攝影師。畢業之後到婚紗公司短暫做過攝影助理,接著輾轉加入一家當時頗有名氣的暗房公司,因工作需要看過不少知名攝影師的攝影作品,加上自身的繪畫基礎,因此逐漸培養出屬於自己的美感和風格。在那裡待了大約 7 年左右,因緣際會進入我師傅的攝影棚上班,開始學習與接觸商業人像攝影,如今算是繼承他的衣缽,繼續在這一行業努力。

許世錦不僅是二姐江蕙的御用攝影師,更曾為數不清的知名藝人掌鏡過,在業界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總是走在最前面的 Sony Alpha 系統

談到接觸 Sony Alpha 系統的契機,我印象中是有一次在 TVC 拍攝現場進行側拍記錄,由於不能干擾收音所以需要找一台能完全靜音拍攝的相機,於是便用到堪稱那時候當紅炸子雞的 Sony α7 III。我發現不用像 DSLR 必須裝上又重又貴的滅音箱,只要切換到電子快門就能實現完全靜音拍攝,甚至對焦性能在當時也是同級產品中的佼佼者,用過之後驚為天人,於是就和 Sony Alpha 結下不解之緣。

使用 Alpha 系統至今最讓我滿意的地方是,Sony 會持續不斷地收集使用者的回饋,並努力進行修正與改善,再加上每回新產品推出時都會釋出令眾人驚嘆不已的黑科技,重點是都能對拍攝提供相當正面的幫助,不得不說,我真心覺得這個世代的攝影師是非常幸福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是老生常談,但我一直都很認同這句話的重要性,無論做什麼工作,你都必須使用最合適的器材才能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畫家不可能只用一支筆就完成所有不同種類的畫作,攝影也是同樣的道理,每一種題材都有最適合使用的鏡頭。

許世錦相當欣賞 Sony 的一點,就是他們十分重視用戶的感受與回饋,且很積極地做出修正,讓專業攝影師即便面對高壓的工作也能輕鬆完成任務。

就像你不可能只帶一顆 50mm 標準鏡就去拍飛羽;又或是在執行分秒必爭的活動或婚禮記錄時,使用變焦鏡通常比定焦鏡更方便,因為光是換鏡頭的時間就不知道錯過多少寶貴畫面了。除此之外,重量也是我選購器材非常在意的重點,畢竟每次出機拍攝的時間都不短,手上的器材若能更輕盈,長時間下來對手腕、肩膀的負擔的減輕也確實相當有感。

「輕量」與「配重平衡」是對 SEL2870GM 的初步印象

當初得知 Sony 要推出 SEL2870GM 時,我腦中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以前底片時代出勤率最高的鏡頭焦段正是 28-70mm!那時市場上還沒有 24-70mm F2.8,而 28-70mm 對我們人像攝影師來說是很實用的焦段範圍,廣角端 28mm 變形不會太嚴重、70mm 又有一定的壓縮感,而中間還有常用的 35mm 和 50mm,因此第一眼看到 SEL2870GM 時,久違的親切感便油然而生。

許世錦十分滿意 SEL2870GM 銜接 Sony α7 R 系列相機後的配重手感,除了鏡頭本身比想像中更輕之外,從 28mm 轉到 70mm 後鏡筒突出的距離也比預期中短很多,這對配重與重心的轉移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與 α7R V 銜接後發現配重竟然十分平衡,並不會有頭重腳輕的情況發生,而且重量也比想像中還要輕。要知道,畢竟它可是一顆恆定 F2 的大光圈變焦鏡,但重量卻不到 1 Kg(約 918g),以男生來說,就算一機一鏡拍攝一整天也還在可以負擔的範圍內。

開放光圈 F2 就有相當優異的畫質表現

說到畫質,這也是 SEL2870GM 另一個讓我驚豔之處。雖然它是一顆恆定 F2 大光圈標準變焦鏡,但實際使用後卻發現它擁有絲毫不遜於定焦鏡的光學表現。尤其在 F2 光圈全開下,不僅畫面對焦處十分鋭利,就連同一焦平面的影像邊緣也有紮實、清晰的成像,無論是用於棚拍或外拍記錄都很實用。也因為 F2 就是工作光圈,因此可以帶來以下幾個好處:

  • 閃光燈的出力可以少一檔,換來的是更快的回電速度,閃燈的電池續航力也更持久。
  • 與 24-70mm F2.8 相比,SEL2870GM 的 F2 最大光圈比前者大了整整一級,代表 ISO 感光度可以降低一檔,對畫素高達 60MP 的 α7R V 來說,可以換來更乾淨的成像品質。
  • 同上,在必要的時候雖然使用相同 ISO 值,但卻可以提升一檔的快門速度,對於身處自然光環境下需要使用更高的快門速度凝結被攝目標時,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SEL2870GM 在 α7R V 的 6,100 萬畫素高解析度下,就算使用 F2 最大光圈拍攝仍有出色的畫質表現,同一焦平面的影像對焦處和邊緣,均保有同等優異的銳利度。(Sony α7R V + SEL2870GM,47mm、F2、1/160s,ISO 80)(看大圖)

Sony SEL2870GM 值得職業攝影師投資嗎?聽聽藝人御用攝影師-許世錦 Ag Hsu 怎麼說

▲▼ 從前一張作品裡兩個紅框處 100% 的裁切影像,能清楚看到畫面對焦處(模特兒的眼睛)和邊緣(椅背)都有一致的銳利度表現,包括眼睛與周圍的膚質紋理,以及椅面上的繡花和細節都很清晰,這點真的相當厲害。

Sony SEL2870GM 值得職業攝影師投資嗎?聽聽藝人御用攝影師-許世錦 Ag Hsu 怎麼說

另外,SEL2870GM 對紫邊和色散的抑制能力也相當出色,從作品可以清楚看到,影像高光或金屬物件邊緣幾乎不見擾人的紫邊與色散,就算偶爾出現也相當輕微,只要稍加後製就能完美剔除。最後,散景也是我很欣賞 SEL2870GM 的一點,不僅過渡平滑、柔順,就連焦外的光點散景也沒有出現洋蔥圈現象,算是間接為影像品質起到不少加分的效果。

Sony SEL2870GM 值得職業攝影師投資嗎?聽聽藝人御用攝影師-許世錦 Ag Hsu 怎麼說

▲▼ SEL2870GM 的光學鏡片用料可說是下了重本,在 14 群 20 枚的鏡組結構中,就有多達 10 枚特殊鏡片,再加上二代奈米抗反射鍍膜的輔助,對抑制色差和耀光皆有明顯成效。例如這張作品除了汽機車大燈等強烈直射光源不會在畫面形成耀光和鬼影外,就連容易在金屬邊緣產生的紫邊也不見蹤影。(上:Sony α7R V + SEL2870GM,43mm、F2、1/200s,ISO 800(看大圖) | 下:上圖對焦處 100% 裁切)

Sony SEL2870GM 值得職業攝影師投資嗎?聽聽藝人御用攝影師-許世錦 Ag Hsu 怎麼說

「自動對焦」迅速、精準且穩定性高

我們普遍對這類大光圈變焦鏡的印象就是又大又重,鏡組結構多且複雜,同時鏡片用料也不俗,對焦速度自然快不到哪裡去。

不過 SEL2870GM 的對焦速度卻顛覆我們以往的認知,不僅快,而且比預期中快上很多!像我們這種經常需要拍攝藝人唱片封面、形象照或宣傳照…這類有高度時間壓力的攝影師來說,SEL2870GM 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畢竟藝人的行程都規劃得相當緊湊,老實說沒時間讓你換鏡頭慢慢拍。

Sony SEL2870GM 值得職業攝影師投資嗎?聽聽藝人御用攝影師-許世錦 Ag Hsu 怎麼說

▲▼ 採訪過程中許世錦不只一次提到對 SEL2870GM 對焦表現的肯定,他表示 SEL2870GM 除了相當迅速外,還十分精準。加上全焦段皆具備 0.38m 的最近對焦距離,讓他能在快速的拍攝節奏中,隨心所欲地執行想要的對焦,讓工作能在更有效率的狀態下完成。(上 / 下:Sony α7R V + SEL2870GM,65mm、F4、1/160s,ISO 100)(看大圖)(看大圖)

Sony SEL2870GM 值得職業攝影師投資嗎?聽聽藝人御用攝影師-許世錦 Ag Hsu 怎麼說

SEL2870GM 幾乎涵蓋了人像題材最常用的四個焦段,可依拍攝需求快速切換焦距視角,如此一來除了能省去不少更換鏡頭的時間,也讓拍攝工事得以一氣呵成,不會中斷模特兒已經醞釀好的情緒和氛圍,拍攝流程絕對是更順暢。同時與 α7R V 搭配時的自動對焦快速、準確且穩定,期間幾乎沒有發生 miss 或跑焦的狀況,就算突然要拍攝特寫畫面,也能快速完成對焦,不得不說這種紮實的信賴感真的很棒。

許世錦非常讚賞 SEL2870GM 搭配 α7R V 的自動對焦表現,就算拍攝跳躍或移動中的模特兒,AI 處理元件的物件偵測自動追蹤搭配 SEL2870GM 的對焦速度,讓他能很輕鬆捕捉到心中預期的完美畫面(Sony α7R V + SEL2870GM,45mm、F5.6、1/160s,ISO 100)(看大圖)。

F2 大光圈」、「彈性焦段」為微光拍攝提供更多便利性

另外,SEL2870GM 在面對低光源環境時也很好用。像電影工作者或劇照師,通常需要在極低光源下拍攝,而且能取景的範圍也十分有限,以往為了克服低光環境必須使用大光圈定焦鏡頭,但缺點就是受限於固定焦距,構圖的變化性不會太大,同時又擔心影響收音而不能隨時更換鏡頭,但現在一顆 SEL2870GM 便能解決上述這些問題!F2 最大光圈 + 彈性的焦段運用 + 快速精準的對焦速度 + 優異的畫質表現,讓攝影師即便身處光線和場地皆受限的環境也能拍得輕鬆自在。

SEL2870GM 是目前 α 系統中擁有最大恆定光圈的變焦鏡,特別適合在只能吃現場光的低光環境下拍攝,即使光線微弱,但搭配 α7R V 時自動對焦仍舊飛快,且過程中也不曾出現假合焦的現象。(Sony α7R V + SEL2870GM,47mm、F2、1/125s,ISO 3200)(看大圖)。

像我們經常需要在夜晚的戶外工作,因畫面考量只會利用現場光進行拍攝,這時便是 SEL2870GM 展現其優勢的舞台!就算工作之餘,α7R V + SEL2870GM也很適合一機一鏡背出門記錄生活點滴,同樣是利用它彈性的焦段 + F2 大光圈 + 犀利畫質 + 優異對焦速度,在任何時候都能順利捕捉到心中預期的畫面。

SEL2870GM 延續 GM2 的設計語彙,除了具備光圈環和變焦順暢度開關外,也配備兩顆自定義鍵,讓攝影師無論採橫 / 直幅拍攝都能快速啟閉常用功能。

每位職業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SEL2870GM 的核心價值就是「一顆鏡頭可抵好幾顆定焦鏡」。因為它採用恆定 F2 的變焦鏡設計,在任何焦段都擁有 F2 的最大光圈,包含了 28mm、35mm、50mm、70mm 四個不同運用的焦段,雖然與 F1.4 的定焦鏡相比,光圈略小一級,但換來的是顯著的輕量化,以及更低的成本,重點是畫質一點也不輸定焦鏡頭。

Sony SEL2870GM 值得職業攝影師投資嗎?聽聽藝人御用攝影師-許世錦 Ag Hsu 怎麼說

▲▼ SEL2870GM 堪稱全能的表現,除了工作用途,也適合日常隨手記錄。許世錦舉例有天下班騎著單車背著 α7R V + SEL2870GM 外出閒晃,在夜晚的街頭和自家房間隨手就快速切換焦段捕捉到想要的畫面,就算在微光下對焦仍十分迅速,而且 F2 光圈全開的畫質也很紮實,用過之後真的回不去。(上:Sony α7R V + SEL2870GM,28mm、F2、1/125s,ISO 1600(看大圖) | 下:Sony α7R V + SEL2870GM,43mm、F2、1/125s,ISO 6400)(看大圖

Sony SEL2870GM 值得職業攝影師投資嗎?聽聽藝人御用攝影師-許世錦 Ag Hsu 怎麼說

SEL2870GM 可說是集 Sony 頂尖技術大成的產品,適合拍攝的層面相當廣泛,舉凡商業人像、婚禮、婚紗、寫真、商品、劇照、活動側拍…等都能派上用場,整體而言,絕對是一顆值得職業攝影師投資的鏡頭。

探索更多 SEL2870GMhttps://go.sony.tw/ilqx5n6p

更多 SEL2870GM 實拍作品

Sony α7R V + SEL2870GM,70mm、F4、1/160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45mm、F2、1/160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46mm、F2、1/160s,ISO 8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66mm、F8、1/160s,ISO 125(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70mm、F2、1/160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53mm、F2、1/80s,ISO 50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65mm、F5.6、1/160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52mm、F2、1/160s,ISO 8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50mm、F2、1/160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70mm、F4、1/160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68mm、F8、1/160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42mm、F8、1/160s,ISO 125(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62mm、F2、1/160s,ISO 8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31mm、F2、1/80s,ISO 50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28mm、F2、1/125s,ISO 16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28mm、F2、1/250s,ISO 16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2870GM,43mm、F2、1/60s,ISO 1250(看大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Sony α7C R 為何是女性攝影玩家的最佳旅伴?feat. 風景攝影師 Vivian 米米恩

作者 August
獨家專訪攝影師米米恩,暢談 Sony α7C R 為何是風景、旅遊攝影師的最佳伙伴?D0d928879ad21bf53d3aaad50c831161

對多數熱愛風景 / 旅遊的攝影人來說,「畫質」通常是選購相機時的首要考量,另外,「重量」也是他們相當重視的一環,畢竟有些景點並不是開車就能抵達,途中甚至還得跋山涉水,因此器材輕巧與否確實得審慎評估。而本次報導聚焦的 Sony α7C R 正是一款主打畫質和輕巧兼具的相機,究竟利用它來拍攝創作能獲得哪些好處?就讓風景旅遊攝影達人米米恩來告訴大家。

關於|米米恩 Vivian

喜歡到處追逐自己眼裡的美好風景,透過拍照製作出專屬於自己的地圖,並深信每個當下都將是未來的美好回憶。希望到老時還能帶著相機獨自去旅行,繼續拍下自己眼中最美好的畫面。

目前經營InstagramFacebook

立志拍遍世界各地美景

當初會接觸攝影是因為家裡有一台單眼相機,出於好奇就拿來把玩一番,試著拍拍花卉、小品之類的題材,沒想到拍著拍著就對攝影產生莫大興趣。而後來會將重心擺在風景/旅遊題材的原因,是自己本來就很熱衷於觀察大自然與天氣的變化,像是清晨日出、黃昏日落和各地的美景都讓我著迷不已,因此就興起把攝影和風景 / 旅遊題材結合的念頭,讓自己有動力帶著相機到世界各地收集美好的景緻。

自從接觸攝影後,米米恩就喜歡帶著相機到世界各地捕捉美景,無論是晨昏、風景或旅途中的所見所聞,都化為記憶卡中的一幅幅美好景緻。(Sony α7C R + SEL70200GM2,165mm、F7.1、1/400s、ISO 200)(看大圖)

挑相機首重「畫質」和「重量」

相信大多數喜歡拍風景、旅遊的人,都很在意器材重量,尤其是女性和較年長的攝影人更是如此。畢竟每次出門要帶的東西不會只有攝影器材,若安排的是登山拍攝,還會有食物、飲水、禦寒衣物…等額外行囊,一旦背負的重量超出自己所能負荷,除了體能是一大考驗,坦白說也真的沒辦法好好享受當下的風景,更別提要好好構思怎麼拍照了!因此攝影器材輕不輕巧,真的是至關重要。

此外我也非常注重相機的畫質表現。因為唯有畫質好,作品才能完整呈現景色涵蓋的諸多細節。再加上由於我習慣在拍風景時適當以人、車、動物等元素作點綴,讓照片富有人文氣息和生命力,而具備優異對焦性能的相機,當面對突然出現在畫面中的移動物體時,才能讓我迅速對焦完成拍攝,成功捕捉到心中所想的影像作品。

輕巧便攜是 α7C R 最吸引我的點

必須說我真的有被 α7C R 的重量給驚豔到,它除了輕巧,還是輕巧!這個亮點太太太大了!由於我平時使用的是 α7R III,而同樣是主打高畫素的 α7C R,重量卻只有 α7R III 的七成左右,加上外觀部分 α7C R 採沒有軍艦部的設計,體積也明顯比 α7R III 還小,攜帶上無疑更輕鬆方便。我相信光是這點就對不少攝影玩家極具吸引力,畢竟在同樣都擁有高畫素、高畫質和優異對焦性能的情況下,體積及重量若更有優勢,絕對會優先獲得青睞。

以輕巧著稱的 Sony α7C 系列,來到第二代一共有 α7C II 和 α7C R 兩款,其中搭載高畫素感光元件的 α7C R,是米米恩眼中的「女性攝影師首選機種」。

6,100 萬畫素的細節描繪能力無與倫比

正因為我非常重視影像畫質表現,所以當初才會購入 α7R III 作為記錄旅行的主要工具。而在深度體驗 α7C R 後發現,它不僅更輕巧,感光元件畫素也比 α7R III 更高來到 6,100 萬,再搭配 Sony 最新發表的 G Master 和 G 鏡,絕對能輕鬆拍到無比銳利且充滿細節的影像。

將我分享的作品進行 100% 裁切就能清楚看到 α7C R 搭載的那片 6,100 萬畫素全片幅 Exmor R CMOS 驚人的畫質表現,不只能重現旅行當下看見的每一幅美景,事後回放作品時心中仍舊是感動不已,它的細節描繪力用無與倫比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Sony α7C R 為何是女性攝影玩家的最佳旅伴?feat. 風景攝影師 Vivian 米米恩

▲▼ 拜 6,100 萬畫素 Exmor R 背照式感光元件所賜,α7C R 的畫質表現無庸置疑,如這張在九份拍攝的阿妹茶樓夜景,經過 100% 裁切放大檢視,依然能清楚看到建築物屋簷、牆面以及燈籠上的紋理,甚至連牌樓上的雕花和匾額文字都清晰可辨。(上:Sony α7C R + SEL1625G,25mm、F2.8、1/80s、ISO 400(看大圖) | 下:上圖 100% 裁切)

Sony α7C R 為何是女性攝影玩家的最佳旅伴?feat. 風景攝影師 Vivian 米米恩

高畫素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讓你更有餘裕去進行二次裁切。說實話大部分女性攝影師的體力有限,每次出去拍照不會帶太多鏡頭,所以如果遇到像遠方山景、燈塔、動物或飛羽…這類的畫面,當鏡頭焦距不足,通常會透過二次裁切來獲得更理想的構圖。而 α7C R 的畫素高達 6,100 萬,比之前使用的 α7R III 還多了將近 2,000 萬畫素,除了畫質表現更細膩外,二次裁切的調整空間也更有彈性。

擁有 6,100 萬高畫素的另一個好處是有利於二次裁切。米米恩回憶有天在海邊拍攝時,捕捉到一隻東方環頸鴴,但因鏡頭焦段不夠望遠,所以她先開啟 α7C R 的 APS-C S35 模式拍攝(圖左 / 看大圖),回去後再進行二次裁切(圖右 / 看大圖),不僅讓影像能更聚焦在主體上,還保有一定的畫質。(Sony α7C R + SEL70200GM2,185mm、F9、1/250s、ISO 320)

AI 自動對焦的輔助,讓風景作品更具生命力

為了讓作品能散發生命力與溫度,我經常在照片中加入一些元素,如路人、動物、來往車輛。不過除非是花時間刻意等待,否則很多時候這些元素都是突然出現在畫面中的,而 α7C R 因為有 AI 自動對焦這個功能,在面對突然其來的狀況時,讓我不僅能從容進行拍攝,藉由 AI 自動對焦出色的辨識和追蹤性能,我甚至只需要做好專心構圖這件事,剩下的一切就放心交給 α7C R,然後在最適當的時機按下快門即可。另外我個人覺得 α7C R 的暗部對焦能力也有所提升,拍夜景或在較昏暗的環境下拍攝時,能感受到 α7C R 的對焦成功率明顯高出許多。

訪談中,米米恩多次表達她對 AI 自動對焦功能的讚賞。與 α7R III 相比,α7C R 拍攝某些特定題材更加輕鬆寫意,只要主體出現在畫面中,相機就會自動鎖定並保持追蹤,讓她能更專注於構圖與掌握按快門的時機。(Sony α7C R + SEL70200GM2,200mm、F4、1/6400s、ISO 1600)(看大圖)

就算不拍 RAW,「風格外觀」也能協助呈現絕佳色彩

我認為風格外觀對於不是那麼擅長後製的攝影玩家而言是個非常方便的功能。說實話不是每個人都會拍 RAW 格式進 Photoshop 或 Lightroom 修圖,這時直接套用風格外觀確實能省下大把時間及麻煩。α7C R 內建的風格外觀多達 10 種,加上每一種風格外觀都還可以依需求進一步調整對比、明暗、飽和及銳利度…等細項,我想無論如何都能找到至少一種符合自己審美的色彩才是。

以我自己來說,「VV2」和「IN」是我很愛的兩種風格外觀。VV2 的整體色彩比較鮮豔、明亮,暗部能呈現較多的細節,我通常會應用在拍風景類的照片時,使亮暗部和色彩能夠更清晰;至於 IN 按照手冊上的解說,是透過抑制對比度和飽和度來建構帶有磨砂紋理的影像,不過就我實際拍攝的感受,簡單說就是清新淡雅的日系風格,我比較常用來捕捉人像或寵物的題材,整體色調讓人感到很舒服。

Sony 新推出的機種都有內建風格外觀功能。米米恩拍風景習慣套用 VV2,整體色彩較鮮豔且明亮,很適合呈現風光明媚的氛圍。(Sony α7C R + SEL1625G,16mm、F11、1/125s、ISO 160)(看大圖)

風格外觀中的 IN 主要是透過抑制對比度和飽和度,呈現日系清新的風格影像,米米恩習慣在拍攝人像或寵物題材時套用。(Sony α7C R + SEL70200GM2,185mm、F2.8、1/250s、ISO 250)(看大圖)

「五軸 7 級防手震」、「翻轉螢幕」大幅提升便利性

據過往的經驗,並非所有拍攝地點都適合或允許使用三腳架,尤其在空間有限的室內或遊客眾多的熱門景點,就只能完全靠手持拍攝,這時候,相機的防手震功能可不可靠就顯得異常重要。α7C R 具備最高五軸 7 級的防手震效果,相較 α7R III 的最高五軸 5.5 級進步不少,就實際使用的感受來說,α7C R 的防手震不只夠力而且相當實用,舉例來說,有天傍晚我和朋友登上象山六巨石旁的木棧平台捕捉台北 101 夜景,其中一張是使用 200mm 端並以 1/20 秒的快門速度手持拍攝,事後檢視照片發現在 6,100 萬如此高的畫素下,竟然連一點點的微震都沒有出現,影像非常銳利且紮實,讓我及友人共同見證 α7C R 機身防手震的威力。

Sony α7C R 為何是女性攝影玩家的最佳旅伴?feat. 風景攝影師 Vivian 米米恩

▲▼ 在一些不方便使用三腳架的場景,α7C R 的五軸 7 級機身防手震能有效提升手持拍攝的成功率。如這張在象山六巨石旁平台拍攝的 101 夜景,因現場地面為木棧道,就算使用三腳架也容易產生晃動,於是乾脆直接手持拍攝,即使畫素高達 6,100 萬,仍舊能拍出極清楚的影像。(上:Sony α7C R + SEL70200GM2,200mm、F2.8、1/20s、ISO 2000(看大圖) | 下:上圖 100% 裁切)

Sony α7C R 為何是女性攝影玩家的最佳旅伴?feat. 風景攝影師 Vivian 米米恩

此外,我也很喜歡 α7C R 的翻轉螢幕,它主要是採側翻式設計,相較 α7R III 的螢幕只能上/下掀,α7C R 螢幕可翻轉的角度使用起來明顯更有彈性,要拍攝直幅低角度照片時特別好用,否則以前只能選擇直接趴在地上或蹲得很低並彎著腰用很克難的姿勢拍攝,方便性不可同日而語。

Sony α7C R 為何是女性攝影玩家的最佳旅伴?feat. 風景攝影師 Vivian 米米恩

▲▼ 側翻式觸控螢幕是風景攝影師的一大福音。米米恩提到無論是要進行橫、直幅的低角度構圖都比以往方便許多,像這張在落羽松大道路邊拍攝帶有前景的低角度照片,就是善用 α7C R 翻轉螢幕拍出的絕佳範例。(Sony α7C R + SEL70200GM2,200mm、F4.5、1/125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7C R 為何是女性攝影玩家的最佳旅伴?feat. 風景攝影師 Vivian 米米恩

Creators' app 簡單連線,輕鬆分享與交流作品

最後,我也想分享使用 α7C R 時,另一個大推的功能 Creators' app。因為旅途中難免會拍到想要馬上與親友分享的照片,這時可以透過手機裡安裝的 Creators' app,簡單幾個步驟就能快速與 α7C R 建立連線,接著便能輕鬆將照片上傳至手機快速分享,或取代快門線進行遙控拍攝,相當方便!

Creators' app 與相機建立連線的過程十分友善,只需幾個步驟即可連線完成,無論是要將照片分享至社群平台,或上傳至 Creators' Cloud 備份都不是問題!而且 Sony 相機用戶註冊後即可獲得 25GB 免費雲端空間,這麼便利又划算的服務真的不能錯過。

此外,Sony 相機用戶註冊之後還能免費獲得 25GB Creators' Cloud 雲端空間,能用來備份珍貴的影像檔案,甚至與全世界的 Sony 創作者進行交流,讓作品被更多人看見,或透過欣賞全球各地攝影師利用 Sony α 創作的影像,來激發自己的創意與靈感。

α7C R 搭配 G Master 和 G 系列鏡頭,輕巧、畫質兼具的保證

這次我帶著 α7C R 跑了不少地方,包括大溪落羽松大道、月眉人工濕地、桃園新總圖、南寮漁港、竹圍漁港、象山六巨石和九份等地,搭配的鏡頭主要是 SEL1625G 和 SEL70200GM2 這兩顆。我喜歡用超廣角捕捉壯麗的風光,也喜愛透過望遠鏡頭的壓縮感來營造視覺美感,而 SEL1625G 和 SEL70200GM2 都同時具備輕巧和畫質出色的優勢,我認為和 α7C R 搭配起來非常恰當,尤其對女性攝影者來說很是友善,背出門一整天也不會感覺是沉重的負擔。而且不只輕巧,對焦也相當快速,搭配 6,100 萬畫素的 α7C R 能呈現極細膩的畫質,這樣的組合是每次出遊拍攝的絕佳伙伴。

α7C R 搭配 Sony 最新推出的 G Master 二代鏡或 G 鏡,能組合成輕巧便攜的拍攝利器,尤其對女性攝影玩家來說很是友善。

α7C R 的輕巧讓我走得更遠,捕捉更多風景

人們常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而我認為:「拍照,是為了看更遠的風景」。

因為對風景/旅遊攝影有超乎想像的熱情,所以無論目的地路程多遠都還是想帶著相機、鏡頭前往拍攝,而當器材輕巧到讓你願意隨時背著它們出門、走更多的路,才能親眼見證更遙遠的美景。Sony α7C R 就是一台這樣的相機,在輕巧之餘還具備高畫素、高畫質以及優異的 AI 自動對焦性能,可以說簡直是專為女性、年長者族群量身訂做的相機。

除此之外,它也很適合作為專業影像工作者的第二台相機,因為通常職業攝影師對畫質都毫不妥協,但假日又不想背太重的器材出門,而 α7C R 則能讓這群人以最輕鬆的心情記錄生活中的美好點滴。 

探索更多 ILCE-7CR|https://go.sony.tw/pls0p101

欣賞更多利用 α7C R 實拍的作品

Sony α7C R + SEL1625G,16mm、F16、1/4s、ISO 160(看大圖)

Sony α7C R + SEL1625G,19mm、F7.1、1.3s、ISO 500(看大圖)

Sony α7C R + SEL1625G,25mm、F11、1/25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7C R + SEL1625G,16mm、F2.8、1/30s、ISO 1600(看大圖)

Sony α7C R + SEL1625G,25mm、F2.8、1/50s、ISO 1600(看大圖)

Sony α7C R + SEL70200GM2,200mm、F5、1/3200s、ISO 250(看大圖)

Sony α7C R + SEL70200GM2,70mm、F6.3、1/4000s、ISO 1600(看大圖)

Sony α7C R + SEL70200GM2,111mm、F8、1/200s、ISO 125(看大圖)

Sony α7C R + SEL70200GM2,105mm、F2.8、1/64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7C R + SEL70200GM2,200mm、F2.8、1/4000s、ISO 1600(看大圖)

Sony α7C R + SEL70200GM2,200mm、F4.5、1/125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7C R + SEL1625G,16mm、F16、1/160s、ISO 1000(看大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行動,才有可能性!專訪 YouTuber 徐海莉:深入解析影音創作的挑戰與未來發展~Toshiba 儲存解決方案助力創作之路!

作者 Axiang Chin
近幾年徐海莉也遇到 YouTube 演算法的影響,同時又有大量短影音內容分食了觀眾注意力,在本篇文章將為大家帶來徐海莉面對這些困難的因應策略,同時分享影音創作者在面對大量內容儲存備份、管理應用的難題。Eb575bf85af2888d3a0db5e53667a2da

在四年前毅然投入影音創作的徐海莉,不僅擁有高挑的身材與亮麗的外貌,自然不做作的個人特質與具創意的各類影音題材,吸引了不少忠實粉絲,也讓她的訂閱數至今累積至 38 萬。除了一般女性影音創作者常見的生活美食、旅遊心得…等題材,徐海莉也是少數擁有專業實力的女性車評,甚至也同時涉獵 3C 科技領域,以自己獨特的觀點來分享對於相關產品的見解,甚至能夠看到其他車評媒體所未發現的細節。

雖說成為網紅,是許多年輕族群心中所想望的夢幻職業,但對於徐海莉來說,當初其實壓根兒沒有想過會朝向影音創作之路發展,在大學時就讀社會學系的他,其實對於畢業之後的發展有些迷茫,自認為不擅長讀書的她,並沒有往相關行業發展的打算,因此只想著先找個適合的工作,邊做邊思考未來的發展,因此進入了媒體行業成為幕後人員,反倒從中發現了自己對於影音相關製作還蠻有興趣,為未來朝向 YouTube 經營發展埋下了種子。

外型亮麗的徐海莉,是女性 YouTuber 中少數擁有專業車評實力的媒體,同時目前頻道的發展題材也更全方位。自 2020 年 11 月開創頻道以來,徐海莉在短時間內就在 YouTube 圈站穩了腳步,堅持不斷創作的她,也讓大家從影音作品中看到她的進步,內容題材也總能抓住觀眾的胃口。當然,近幾年徐海莉也遇到了 YouTube 演算法的影響,同時又有大量短影音內容分食了觀眾注意力的挑戰,在本篇文章我們也將為大家帶來徐海莉面對這些困難的因應策略,同時也要和大家分享影音創作者在面對大量內容儲存備份、管理應用的難題,以及實際使用 Toshiba N300 硬碟及 Asustor AS5404T NAS 建置影音素材庫的心得。

且戰且走,短期工作經驗意外成為指引未來方向之路

在大學畢業之後,徐海莉並不打算朝向所學科系的相關產業發展,因為擁有不錯的外貌,再加上外語能力不俗,讓她起心動念想要報考空姐,但剛好當年心儀的航空公司並未開放招考名額,為了不讓自己原地空轉,於是就前往知名 3C 媒體擔任幕後的業務窗口,這一年間也讓他學到了不少洽談業務、商業合作的經驗;後來因為這個 3C 媒體有意發展汽車頻道,因緣際會之下加入這個新頻道的製作,也慢慢從幕後走向幕前成為主持人,雖說對於汽車相關的專業知識不甚熟悉,但卻能用自己女性的觀點來解說汽車的駕駛體驗,反而讓人覺得耳目一新。

走向 YouTuber 之路,對於徐海莉來說真的是「誤打誤撞」。

後來徐海莉也轉投另一間知名汽車媒體,讓她對於汽車相關技術、駕駛技巧有更多的認識,也學習到比擬傳統電視媒體的影音製作流程,包括腳本的規劃,以及如何應對鏡頭演出,同時也累積更多業務相關知識。同樣經歷一年多的累積,也讓徐海莉有更多自信可以獨立做好影音創作,也萌生了想要以影音創作為志向的念頭。

目前徐海莉的頻道一共累積 38.4 萬的訂閱數(圖片來源:徐海莉頻道)。

但在 2020 年正是 YouTube 「百花齊放」的繁盛時刻,自認為起步比較晚的她,也因此苦惱於想要做的內容已經十分飽和的狀況,為了要能「一出手就吸睛」,她也為自己頻道的處女作規劃了一個「恥力十足」的主題-騎著三輪紅牌重機介紹自己一整天的生活,包括去菜市場買花生、去麥當勞得來速排隊買餐、去泡溫泉、吃高檔牛排…等,集結了眾多觀眾感興趣的話題,而這樣的策略也讓她成功打響名號,短短十天訂閱數就突破萬人大關。

將 YouTube 頻道當成業務在經營的徐海莉,對於觀眾們的留言極為重視,至今仍舊是每一則留言都會觀看、給予回覆!

在開啟影音創作之路後,徐海莉也維持著每週二更的節奏持續至今,後續也成功在頻道成立一年內達成 10 萬訂閱大關,也因為他將 YouTube 當成創業,因此也十分重視頻道的「客服」,每一則影片下面的留言她都會全部瀏覽,並親自回覆,影片首播時也會在線上與大家互動,可說是極為重視粉絲的 YouTuber。

YouTuber 是個新興職業,方方面面都靠自行摸索

回憶起當初毅然投入 YouTube 的經營,徐海莉雖然初期沒有什麼資金,但因為自己的個性就屬於「行動派」,因此若是當下沒有決定試一試,未來肯定會讓自己後悔。而徐海莉也自認為是一個很「好強」的人,既然決定要創業,就要盡全力做到最好,向其他人證明自己能夠成功。

徐海莉也製作了相當豐富多元的週邊產品,迎合粉絲們的喜好。

在被問到成為 YouTuber 的道路上,最大的挑戰有哪些?徐海莉認為,比起其他的工作,YouTuber 這個「職業」實在「太新了」,對於新加入的人來說,沒有太多經驗可以參考學習,雖說已經有許多國內外成功經營的頻道可以參考,但 YouTuber 的個人特色鮮明,其他人的做法無法「完全複製」到自己身上,只能夠親身嘗試,從一再的錯誤之中找到正確的方向,有種在山林間開拓奚徑的感覺。

對於徐海莉來說,他認為自己的影音創作需要有獨特的個人風格,才能讓觀眾記住自己。

像他一開始希望將自己的頻道打造成 Joeman 的風格,希望題材能更多元一些,以她過去曾經營過 3C、汽車類型頻道的業務來說,她深知題材過於狹窄,不利於日後有商業配合的機會。同時她也渴望自己的影音創作除了具娛樂性,能夠活潑有趣,但也希望觀眾們不要只是看完笑一笑就結束了,而是能夠讓大家有更多獲得,也因此她的影片也都會融入自己的觀點,甚至幫大家整理出實用的攻略資訊。

除此之外,身為女性 YouTuber 的她,當然很了解自己的觀眾男生居多,但她並不想要因此而框限了自己的題材內容,而是以更生活化的方式,拓展自己的受眾族群,無論男生女生都能喜歡自己的影片內容。

短影音浪潮來襲,2024 年面臨 YouTube 「景氣寒冬」

相較於過往 YouTube 發展的「黃金時期」,近一兩年許多 YouTuber 都遇到了大環境的變化而受到挑戰,甚至有不少經營十多年的資深 YouTuber 頻道都宣佈要停更,對於仍在成長中的徐海莉來說,自然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以許多人都遇到「演算法」的問題來說,過往只要固定更新,都會有穩定的推薦流量,但現今會發現到這些流量紅利不見了~像是過往很多受觀注的主流話題,例如:好市多新品開箱主題,有眾多頻道都會做,但現今的 YouTube 演算法會更仰向推薦較新的 YouTube 頻道的影片,也讓已經有一定訂閱數的頻道沒有更多曝光。

針對所謂「演算法」的影響,徐海莉認為應對的方式只有「不斷嘗試、持續更新」,像是有些系列節目明明前三集迴響不錯,但第二集就突然變差沒人看,對於創作者來說,就需要有能承受挫折的抗壓力,才有機會從失敗中找到可能改進的方向。在題材選擇方面,徐海莉認為創作者需要做的是「觀眾好奇的事情」,因此她很積極進行「田野調查」,除了直接詢問觀眾,在坐 Uber 時和司機聊天,或是身旁的親友也都是諮詢的好對象。

近期徐海莉的「北漂族a北部買房記」系列主題因為切合時事,內容滿足觀眾的好奇心,因而獲得不錯的好評(圖片來源:徐海莉頻道北漂族a北部買房記ep.5)。也因此今年她也找到許多與時事相關的新主題,像是針對熱議的「新青安房貸」政策,她就訪問到許多來台北發展的「北飄族」,來探尋他們如何努力購入自己的第一間房子;另外也有對比知名餐廳美食的「平替系列」也融入了精打細算的省錢元素,而引起觀眾的強烈好奇;而這些新節目也都讓她收穫穩定的收看成長,甚至上片後 2 至 3 個月後還有後續的長尾效應,也成功地讓觀眾留下深刻記憶。

面對近幾年「短影音」如同「海嘯」一般的影響力,徐海莉自然也是審慎以對,不過與自己擅長的長影音不同,短影音需要在開頭前 3 秒就成功抓住觀眾的吸引力,甚至要「倒果為因」,將影片的結局就放在開頭,才能成功留住觀眾,而非長影音可以有「起、承、轉、合」,先有舖陳,才說故事,最後出現轉折與結局,創作的思維完全不同,也因此目前她也只能過邊做邊嘗試的方式,進行滾動式修正,目前短影音主題會侷限在生活化、跟風主題或是簡單開箱…等類型。

面對短影音風潮,徐海莉也十分積極尋找適合的創作主題與切入點(圖片來源:徐海莉頻道)。徐海莉也認為,雖說短影音是目前影音內容發展的一個趨勢,對於創作者來說一定得要跟上腳步,但她自己的觀察認為,短影音內容過於碎片化,能夠呈現的內容深度仍舊不若長影音,未來長期她還是看好長影音的發展,而短影音比較適合放一些無法成為長影音主題,但有趣味性、新奇感的內容,對於創作者來說能作為「主題分流」的經營形式。

堅持影音品質,拍攝器材選用有堅持

對於徐海莉來說,創立 YouTube 頻道的當下就等同於創業,因此後續的商業模式與合作也都有事先考量過,首支影片是採用 GoPro 為主要拍攝設備,但有發現到畫質表現不如預期,尤其是夜間低光環境下的噪點特別多,因此後來立刻就去採買了全片幅的單眼相機作為影音創作的主要設備,這也讓她頻道的影音內容有一定的品質,也確實讓徐海莉在獲得業配機會提高許多,尤其是她有許多長期配合的品牌,看中的就是她影片的質感呈現。

徐海莉對於影音呈現出來的質感十分重視,因此在頻道創立初期就大手筆投資了高階的全片幅單眼相機與其他設備作為拍攝。

目前徐海莉的拍攝大多採用雙機配置,一般移動時的口述講解會採用 Full HD 60fps 的規格來拍攝,搭配插入的細節特寫畫面則會使用更高規格的 4K 120 fps 的格式來錄製,以一部 10 分鐘的短影片來說,拍攝素材就會拍攝到 1.5 小時左右,若是長篇影片甚至會多達 3 至 4 個小時以上。

也因為拍攝內容豐富,因此每集影片製作的檔案大小都動輒 50GB 至 100GB 的超大規模,因此十分考量檔案的儲存與歸檔,再加上除了公司內的剪輯師,與徐海莉配合的外部攝影師也採用遠端方式協作,因此讓他選擇使用雲端儲存的方式來儲存與協作。

雲端協作足夠便利,但實務面難以避免諸多漏洞

一開始徐海莉的工作室是使用 Google 雲端儲存的 100GB 訂閱方案,但隨著儲存量愈來愈多,現在也已經買到 10TB 的進階方案,每個月的訂閱費用也高達 1650 元之多,雖說容量已經大到一定程度,但對於頻道的需求還是不夠用,往往需要一段時間就進行儲存空間的整理,對於頻道經營來說造成額外管理上的負擔。

此外,Google 雲端儲存也十分耗費網路頻寬,同時也經常會發生檔案上傳、下載時「漏檔」的情況發生,成為工作室與外部剪輯師配合、與客戶溝通時的額外成本。此外,也因為去年看到好友 YouTuber 頻道「瘋男 Crazy man」的頻道無預警遭刪除,但影片完全沒有備份的慘劇,讓她意識到影片備份的重要性,而現有雲端儲存的方式卻難以解決這樣的狀況,也讓徐海莉認真思考適合的解決方案。

Toshiba N300 搭配 ASUSTOR AS5404T 成就專業組合:一次滿足影音創作素材歸檔、作品備份與內容分享需求

也因為頻道經營遇到相當多檔案儲存的困擾,除了雲端儲存空間不足、成本過於高昂之外,更需要一套完整可靠的檔案備份解決方案,於是徐海莉決定選擇搭配大容量的硬碟建置 NAS 作為頻道檔案儲存與共享的核心,雖說在初期會需要花費一筆預算購買硬體設備,但就長期使用來說,相較於雲端儲存的訂閱費用會更為節省。

為了滿足更大儲存容量的需求,同時又希望能降低雲端訂閱的長期成本,徐海莉工作室採用了 Toshiba N300 搭配 ASUSTOR AS5404T 的儲存組合。也因為要儲存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影音創作的原始素材、剪輯影音成品與最終上傳頻道的影音內容,因此徐海莉格外重視存設備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也因此硬碟選擇了具品牌知名度與優異口碑的 Toshiba 所出品的 NAS 專用硬碟 N300 系列,並搭配國內知名品牌 ASUSTOR 華芸的 AS5404T 4 Bay NAS 來建置工作室的儲存中心。

ASUSTOR AS5404T 搭配了四顆 16TB 容量的 Toshiba N300 硬碟,建構出 RAID 5 的 48TB 超大儲存容量。

硬碟方面,徐海莉選擇了日系品牌 Toshiba 的 N300 16TB 容量,共採用四顆搭配 NAS、建立了 RAID 5 的儲存架構,不僅有高達 48TB 的超大容量,更提供 180TB 年工作負載及 120 萬小時的 MTTF/MTFB,能夠滿足目前影音儲存的全面需求。 N300 不僅提供 24 x7 持續運轉不停機的耐用性,並採用 CMR 紀錄技術搭配 7200 RPM 高轉速,當面臨頻繁存取負載,仍可提供高效穩定的傳輸表現。

此外,N300 具備 512MB 緩衝記憶體及 Toshiba 快取技術,能為對讀寫工作進行最佳配置,提供極為穩定快速的傳輸效能,並內建旋轉震動感測器、錯誤修復控制技術、Toshiba Stable Platter、Toshiba Ramp Load 等四項設計,能夠將硬碟密集安裝於 NAS 中可能產生的共振影響降至最低、提升穩定度,進一步保障硬碟內資料儲存的安全。

ASUSTOR AS5404T 擁有出色的效能表現,也有豐富的應用程式與簡單易上手的 ADM 作業系統,更能一次容量工作室所有的影音作品與重要的文件資料。此外,ASUSTOR AS5404T 本身也有極為出色的效能表現,圖像化的 ADM 使用者介面也十分簡單易懂,除了日常工作的檔案儲存、備份需求,也提供了各類型的便利 APP,提供包括手機照片備份、音樂庫建置與自動備份…等便利功能,內建的 ASUSTOR Share Link 功能也讓檔案協作分享更為容易,同時穩定的傳輸能力也不會發生雲端上傳下載漏檔的狀況,更棒的是容量足夠大,不需要再因為空間不足而得要常常整理不必要的檔案。

更靈活、擁有跨平台相容性的 Toshiba Canvio Flex 成為隨行儲存最佳夥伴

在過去,徐海莉經常需要出外拜訪客戶,有些時候客戶所在的位置網路品質不太理想時,過往以雲端儲存為主的檔案分享方式就會出現狀況,為求保險起見,還是會需要有實體攜帶檔案的解決方案,因此她也非常仰賴像是外接硬碟這樣的設備。

外型簡約時尚且小巧的 Toshiba Canvio Flex,是徐海莉外出攜帶檔案時的利器。

行動,才有可能性!專訪 YouTuber 徐海莉:深入解析影音創作的挑戰與未來發展~Toshiba 儲存解決方案助力創作之路!

而目前徐海莉工作室也採用 Toshiba Canvio Flex 作為檔案攜帶的主力,除了外型夠纖薄且小巧易攜,單一磁碟最大容量可達 4TB 也能滿足大部份影音資料儲存的需求,而且相較於一般常見的攜帶型硬碟僅支援 Windows 系統格式,若要用在 Mac 系統上還得重新格式化, Toshiba Canvio Flex 在出廠時就已經格式化成為支援雙系統的 exFAT 格式,能完美與不同系統相容,同時也支援 USB-A 與 USB-C 連結埠,甚至也能搭配 Android 系統的平板、或是 iPad 上存取檔案。

Toshiba Canvio Flex 即插即用,能支援不同系統的裝置,使用上更為便利。Toshiba Canvio Flex 即插即用,能支援不同系統的裝置,使用上更為便利。

對於徐海莉來說, Toshiba Canvio Flex 能夠滿足影音大檔的便利攜帶需求,除了與客戶開會時使用,出國拍攝、差旅或是遇到網路品質不佳的情況下,透過外接式硬碟支援檔案儲存就非常重要,尤其是有商案合作時,現場立即就能確認拍攝內容並妥善備份,更能避免檔案遺失的風險,畢竟有些畫面事後很難重新補拍。

Toshiba Canvio Flex 擁有最大 4TB 的超大 容量,即使是高品質的影音內容也能便利攜帶使用。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期待創新與穩定並重

在受訪時徐海莉也提到,許多人都認為 YouTube 在鏡頭前光鮮亮麗的生活很讓人嚮往,但實際上自己從事這一行之後才發現到,原本想像「一邊玩,一邊工作」的美好情境都是虛假不實的,即便真的是出門旅行休息,但實際上看到有趣的題材,YouTuber 還是會「職業化」地拿起相機,想要將這些內容記錄下來,成為下一部作品的一部份,過去她也曾經想過,下一次真的出去玩就不要帶相機、不要工作了,但實證發現真的是做不到,有好的題材可以拍卻不拍,對於 YouTuber 來說根本就是「Mission Imppossible」。

對於影音創作者來說,檔案儲存不僅重視效率,穩定性與可靠度更是一大關鍵,也正因如此 Toshiba 也成為徐海莉所青睞的選擇。此外,作為一位在鏡頭前面演出的 YouTuber,也讓徐海莉的生活沒有太多隱私,因為網紅並不像明星一樣讓人覺得有距離感,因此在鏡頭外她也是很樂於和粉絲互動,雖說 YouTuber 的身份讓她有不少包衭,但對她來說,成為 YouTuber 並不會讓她覺得後悔,目前團隊的合作與頻道的經營也讓他十分滿意-即便目前影音創作的大環境有許多不確定性,但她仍自信於自己能夠透過創新思維,打造出更多觀眾感興趣的內容,同時持續穩健發展、不斷成長。

對於徐海莉來說,YouTuber 是一個有苦有樂的職業,即使遇到了未來發展的不確定性,她依舊擁有滿滿的行動力去創作出更多讓人喜愛的內容。當然,Toshiba N300 搭配 ASUSTOR AS5404T 的組合也解決了她目前大量影音儲存、管理、備份與分享的多樣需求,更大的儲存容量也能滿足未來持續創作所需,不僅讓頻道維運的成本逐漸降低,也能有效提升影片製作過程的效率,而眾多檔案能夠自行保存與管理也讓他更為安心;此外,能夠滿足檔案攜帶需求,擁有極大容量且能輕鬆跨平台、跨裝置使用的 Toshiba Canvio Flex,也是她目前創作時的得力左右手,同時能與 NAS 雲端儲存交互搭配使用,因此她也十分推薦這樣的儲存組合給更多影音創作者。

行動,才有可能性!專訪 YouTuber 徐海莉:深入解析影音創作的挑戰與未來發展~Toshiba 儲存解決方案助力創作之路!

東芝購物節 1111 限時購|即日起至 11/14 AM 10 : 00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新創輔導業師神助攻,2024通訊大賽國際賽為團隊提供輔導培訓,優化商業模式並連結商業合作機會

作者 艾格
2024 通訊大賽為決賽9強團隊舉行Mentor Hours 輔導培訓活動,聚焦在輔導團隊「如何進入市場」。業師來自多個國家,為各團隊提供商業模式的指導與建議。C0b3812f4906d63b619cb9beda78724b

進入第23屆的2024通訊大賽推出全新升級的Mobileheroes Global國際賽,在評選出進入決賽的9強團隊後,主辦單位也為他們舉行「輔導培訓活動Mentor Hours」,聚焦在輔導團隊「如何進入市場」。業師來自台灣的工研院、服務範圍遍及德國、美國、台灣的Mosaic Venture Lab、加拿大的ventureLAB、南非的Zen consortium以及越南的Block71,由多國業師組成的輔導團,也呼應了今年國際賽的特色:參賽團隊的國家更多元化。

本文目錄:

這次的輔導活動分為2個場次,入圍決賽的團隊都有參加,他們帶來5G網路建置、5G網路管理、數位雙生、生成式AI、XR創作平台、晶片設計等等解決方案。每個團隊有7分鐘的簡報時間,並提出要跟業師討論的問題。這樣的深度交流,可以協助團隊重新思考自己的商業模式,他們為各團隊提供針對市場定位、技術優化、產品展示及投資價值等多方面的指導與建議。 

主辦單位找來了業界相當具有影響力的代表人物擔任導師,協助參賽團隊改善產品,並提升市場化的可能性。

8/21輔導培訓活動第一場:深化技術應用與市場拓展

在第一場輔導培訓活動中,四個團隊展示其解決方案,涵蓋了 5G、衛星通訊、環境風險監測、智慧製造 XR 平台和 AR 即時筆記系統等多元解決方案。每組團隊分享技術亮點並探討未來計劃,導師們則從市場應用及競爭力的角度,給出務實的建議。

團隊:Ranictek

Ranictek 團隊展示了其 O-RAN 基地台與衛星通訊技術,強調其「機器記憶模式」的節能特性,能支援 32 至 64 個天線,同時適用於 5G 及衛星通訊。他們目前已完成 FPGA 解決方案,計劃推出具體晶片,並正籌集 200 萬美元的資金以支持下一階段研發。

導師疑問與建議:

  1. 導師建議團隊應展示具體應用案例,以強化投資者信任。團隊應針對現有市場的競爭優勢,如 Qualcomm 及華為,明確自身的差異化策略。
  2. 團隊需積極考慮與系統整合商(SI)的合作方式,並建議設計一個即插即用的方案,以便快速進入新市場。

團隊回應:已在台灣、日本等地進行初步合作,並計劃在未來展示中加入具體的用戶案例,以增強對產品價值的說明。 

Ranictek 團隊代表強調提供的是一站式解決方案,因此整合很簡單,不必自己開發 FPGA,可以節省大量的研發成本和資源。

團隊:WeavInsight

WeavInsight 團隊展示了一套「數位雙生」環境風險監測平台,整合衛星、無人機和地面感測器數據,協助企業減少碳排放,提升氣候風險評估精度。他們目前已與多個東南亞政府機構合作,正在積極拓展台灣市場。

導師疑問與建議:

  1. 導師指出團隊在案例展示方面的不足,建議強調具體成效以提高產品吸引力。
  2. 此外,導師建議團隊拓展政府合作,以強化政策推動效應,並增加產品在公共部門的應用潛力。

團隊回應:團隊表示正計劃增強案例展示,並正與新加坡及菲律賓的政府機構探討更深入的合作模式。 

WeavInsight 展示了如何結合物聯網感測器網路、衛星地球觀測技術與預測性 AI 模型和決策支援系統,提供碳排放與氣候風險評估。

團隊:GenMerlin

GenMerlin 團隊展示了 XR 和生成式 AI 整合的智慧製造平台,用於提升生產線的維護及人員培訓效率,目標是降低人力成本並提升操作效能。

導師疑問與建議:

  1. 導師指出團隊展示過於技術化,建議精簡展示內容並聚焦於具體應用場景。
  2. 此外,應著重投資回報率並考量特定行業的需求,以迅速獲得早期用戶。團隊應考慮與當地 SI 合作,以減少進入壁壘並加強本地化能力。

團隊回應:團隊表示將集中展示客戶案例,以強調其平台的投資回報,並積極拓展與台灣本地企業的合作。 

GenMerlin 的生成式 XR 應用平台,可以幫助製造業提高終端用戶、經銷商和代工廠商之間的資訊交換效率,並簡化缺乏經驗的售後服務人員的培訓過程。

團隊:GazeNoter

GazeNoter 團隊展示了專為 AR 眼鏡設計的即時筆記系統,目標是減少使用者的分心,並透過智慧戒指操作,讓使用者能快速記錄重點。

導師疑問與建議:

  1. 導師建議該系統應更清晰地定位市場需求,並展示其獨特的競爭優勢。
  2. 在技術面,導師建議團隊應提升系統的操作直觀性,以加強使用體驗並增加用戶接受度。

團隊回應:團隊表示將持續優化操作流程,並計劃在未來針對社會接受度進行調查,確保系統在真實使用情境中的直觀性。 

GazeNoter 團隊展示了透過 AR 眼鏡搭配戒指,幫助使用者在視線不離開講者、活動的情況下,直接在 AR 眼鏡上做筆記。從而降低低頭看手機或是抄筆記的需求。

8/28輔導培訓活動第二場:提升產品競爭力與訂定跨國市場策略

在第二場輔導活動中,五支團隊展示其技術與解決方案的全球應用潛力,包括私有5G網路管理平台、數位雙生技術、網路低延遲分析及 XR 應用。各團隊說明產品與其價值主張後,導師圍繞市場定位、客戶需求及產品優化等方面提供建議。 

團隊:Pegasphere

Pegasphere 團隊展示了其私有 5G 網路管理平台 Pegatron OSS,提供 IT 人員即時控制網路的能力,特別適用於智慧製造和物流管理。

導師疑問與建議:

  1. 導師建議團隊強調現有客戶群及用戶回饋,以強化產品的投資價值。
  2. 在市場策略上,導師建議團隊明確競爭優勢及合作模式,並考慮多語介面以便進入新市場。

團隊回應:團隊表示 Pegatron OSS 已在台灣教育和醫療領域有客戶群,未來會加強案例展示,以增加投資人對產品價值的理解。 

Pegasphere 推出的 Pegatron OSS,建構雲端原生架構,具有可擴展性和彈性,並加入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採用預測分析進行主動網路管理。

團隊:Enline

Enline 的無感測器數位雙生系統專注於能源基礎設施監控,具備即時監控和成本優化的優勢,特別適用於電力傳輸和儲能系統。

導師疑問與建議:

  1. 導師建議團隊應展示具體的應用成效,以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
  2. 導師亦建議拓展南非等新興市場,並考慮能源設備的網路安全需求。
  3. 在產品優勢方面,團隊應強調「無感測器技術」的獨特性,並結合市場需求進行針對性展示。

團隊回應:團隊表示將加強案例展示並探討更多合作機會,以便進一步拓展市場。 

Enline 團隊介紹他們的成果,鎖定的是需要先進工具來監控、維護和優化能源基礎設施的電力設備管理者。

團隊:LatenceTech

LatenceTech 團隊的 5G 分析平台使用多個通訊協定監控技術,支援 5G 網路的即時監控、診斷和預測,適用於工業、自駕車等高要求連接穩定性的應用場景。

導師疑問與建議:

  1. 導師建議團隊展示過往合作夥伴的具體效益案例,以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2. 建議團隊拓展南非市場,並深入挖掘電動車充電及高需求連接場景的市場機會。

團隊回應:團隊表示將在未來展示中強調具體的應用成效,並計畫與更多電信及製造業者合作,提升產品競爭力。 

LatenceTech 專注於網路延遲問題,為 5G 和 IP 網路開發了基於人工智慧的即時服務保障解決方案,降低延遲、提升效率。

團隊:Ataya

Ataya 的產品 Chorus 是一款私有 5G 混合雲端解決方案,減少了 5G 私有網路的部署成本,並解決了大量資料延遲問題,也能提升網路連接的安全性。

導師疑問與建議:

  1. 導師建議 Ataya 考慮以小規模試點方式進行市場驗證,以減少對現有營運的干擾。
  2. 團隊應強調其私有網路擴展能力,並展示具體的擴展方案,以增強市場信任。

團隊回應:Ataya 表示正計畫推出輕量化試用版本,並已在其技術中加入數據局部化處理,以便企業逐步驗證其 5G 方案的實用性。 

Ataya 整合雲端管理系統與雲端5G核心網服務,並將部分核心網功能內建於gNB,打造隨插即用的Chorus AP。

團隊:OVA

OVA 展示了其沉浸式 XR 開發工具 StellarX,允許用戶在不需程式編寫的情況下創建XR場景(例如可用於救災訓練),並能透過 5G 串流技術支援混合現實協作。

導師疑問與建議:

  1. 導師建議團隊應展示具體的成功案例,以增加市場對產品的信任。
  2. 團隊需解決連接延遲和暈動症問題,提升用戶體驗,並確保 XR 應用的即時性。

團隊回應:OVA 表示正與 Nvidia 合作,透過 5G 串流技術減少延遲問題,以增強使用者的沉浸體驗。 

OVA 開發的 StellarX 為非程式設計師設計,提供了一個用戶友好的沙盒,使用者可以透過簡單的拖放介面,構建和自訂虛擬世界。平易近人的設計可讓教育工作者、培訓師、企業和創意專業人士體驗到空間運算的效益。

總結來說,業師針對團隊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與建議,像是可以更符合ESG的潮流與需求。同時,業師也叮嚀團隊要留意自家的技術是否只停留在技術層面,而沒有考量到市場需求,或是與同業的競爭關係;此外,業師也就產品對使用者是否足夠友善提出質疑,並建議團隊多多思考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有業師也針對團隊的簡報提出建議,像是控制字數,把資訊圖像化,尤其要說出動聽的故事,不僅對參加通訊大賽有幫助,未來向投資者做簡報也是如此。

團隊參訪多家企業,進行深度交流,尋求潛在的商業合作機會

在通訊大賽的參訪週中,參賽團隊除了激烈的最終決賽對決和隆重的頒獎典禮外,主辦單位還安排了豐富的產業參訪行程,讓團隊成員有機會深入了解台灣在資通訊技術領域的領導廠商及其技術的各種應用層面。

首先,團隊前往 HTC 以及旗下 G Reigns 和 Viverse 的體驗中心,親身感受台灣5G技術的先進應用。他們在5G環境中體驗了專為警方設計的多人沉浸式遊戲,該系統旨在模擬實戰情境,提供警務人員培訓時的沉浸式體驗。這項技術展示了5G在多人互動和高頻寬應用中的潛力,並讓參賽者對5G技術的未來應用有了更具體的認識。

新創輔導業師神助攻,2024通訊大賽國際賽為團隊提供輔導培訓,優化商業模式並連結商業合作機會

接著,參賽團隊參訪了亞旭電腦的5G測試實驗室。在這裡,他們深入了解5G產品的研發流程與技術標準,並獲得了關於亞旭在5G解決方案方面的專業介紹。透過此次參訪,團隊對5G產品的測試和應用場景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體驗到了台灣在5G技術推動上的領導地位。

新創輔導業師神助攻,2024通訊大賽國際賽為團隊提供輔導培訓,優化商業模式並連結商業合作機會

最後,參訪活動來到華電聯網,並與多個不同部門進行深度交流。參賽團隊與5G網管部門、桃園機場專案小組、車聯網部門等進行了細緻的介紹與討論。華電聯網展示了其在智慧城市、物聯網及交通系統方面的技術實力,尤其是車聯網及機場專案的應用,更讓團隊成員見識到5G技術在公共基礎設施中的深度應用,拓展了他們對5G技術商業化應用的視野。

新創輔導業師神助攻,2024通訊大賽國際賽為團隊提供輔導培訓,優化商業模式並連結商業合作機會

這一系列的參訪行程讓參賽團隊不僅增廣見聞,還深化了他們對台灣資通訊產業的理解,並對未來可能的商業合作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訊大賽的配套活動也在告訴大家,參加通訊大賽除了競賽本身,更重要的是國際新創團隊與台灣資通訊產業的連結。今年入圍決賽的9個團隊,大部份團隊的產品都已商業化,有興趣進一步了解的讀者可閱讀以下文章: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作者 August
因為能讓人物突顯又或大光圈的夢幻散景,85mm是不少攝影師愛用的定焦鏡之一。近期我們特別邀請SOSi FOTO創辦人小樂,分享他自己與團隊成員使用Sony FE 85mm F1.4 GM II的心得!Ad9bd7b31097c6395f6c012167662a30

85mm 是不少婚紗 / 婚禮攝影師愛用的定焦鏡之一,主因是能輕易將背景分離,讓新人在畫面中更加突顯,又或是透過大光圈來為單調的畫面加入夢幻散景,使作品的美感升級。適逢近期 Sony 推出最新鏡頭 FE 85mm F1.4 GM II,T 客邦特別邀請 SOSi FOTO 創辦人小樂,從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討這顆鏡頭究竟值不值得婚紗 / 婚禮、人像攝影師入手,一起看下去吧!

關於|小樂 & SOSi FOTO

SOSi FOTO 成立於 2010 年,帶著突破商業框架的初心,為婚禮攝影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作為品牌創辦人,小樂與團隊成員相信每個人都值得擁有專屬於自己的婚禮,因此將「選擇」視為最重要的事情,並將「回歸自主」設定為品牌最主要的目標。

目前經營

Instagram / Facebook / YouTube / Web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把選擇權交給新人,從旁協助打造專屬婚紗照

在從事這一行之前,我擺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地攤,後來因為網拍開始盛行,我意識到將來商機一定會從實體轉移到網路上,而為了要拍好自己的商品,我毅然決然去婚紗公司學習攝影。學成之後離開婚紗公司便開始一邊經營網拍一邊接攝影案,主要是以拍攝女裝和商品為主。幾年後陸續有合作過的模特兒到了適婚年齡,由於她們不喜歡傳統婚紗公司偏制式化的流程與風格,於是就找我協助拍攝婚紗,作品在市場上都獲得不錯的迴響,因為這個契機讓我覺得可以在這一行認真闖闖看,於是在 2010 年成立 SOSi FOTO 至今。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SOSi FOTO 的優勢在於不僅有美式、韓風、浪漫、濃烈…等多元化的拍攝風格可供新人挑選,而且也有別於傳統婚紗公司的經營手法,將「選擇權」交給新人,我們從旁協助他們打造專屬的婚紗照。現階段 SOSi FOTO 的服務項目聚焦在婚紗,然後再往前 (個人形象照及閨蜜寫真) 、往後 (包含婚禮紀錄、孕婦寫真到全家福寫真) 延伸。

由小樂領軍的 SoSi FOTO 是國內知名度超高的婚紗 / 婚禮攝影團隊,經營手法不同於傳統婚紗公司,強調以新人的選擇為出發點,從旁協助拍攝符合他們內心期望的婚紗照。(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4000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 系統具備「輕量化」、「低教育成本」兩大優勢

當初之所以會將團隊的主力器材轉換到 Sony α 系統,首要考量就是輕量化和教育成本。我是個勇於嘗試新科技的人,只要是對拍攝工作有幫助而且符合需求,都會毫不猶豫更換成最新器材。當年各品牌重心都還在單眼系統的時候,Sony 是第一家推出全片幅無反相機系統的品牌,後來 α9 問世,在體驗過後發現機身性能已經可以滿足婚紗 / 婚禮拍攝的需求,於是決定將公司所有器材全部轉換成 Sony α 系統。

小樂表示,Sony α 系統因具備輕巧及高性能優勢,加上機身和鏡頭配置相當多自訂鍵,當全公司的 Sony α 系統設定達到一致化,便可有效降低溝通和教育成本。

光是從單眼相機到無反相機重量上的減輕,對我們這種經常需要長時間拍攝的工作者來說,換來的機動性和肩上負擔的減輕就有相當明顯的感受;而且 G Master 鏡頭一直都是畫質的保證,尤其發展到二代鏡,體積和重量又更縮減。再者,Sony α 系統的自定義鍵和可指派功能相當多,好處是可以將全公司的 Sony α 系統設定一致化,再加上具備單眼相機沒有的「所見即所得」優勢,不用再去猜想拍出來的結果,在內訓或團隊互相討論時能有效降低溝通和教育成本,大家一起獲得成長。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 SEL85F14GM2 較前代多了一顆自定鍵,無論是橫 / 直幅拍攝都能十分順手的使用。小樂團隊將那兩顆自定鍵指派為眼睛 / 臉部對焦,可以隨時隨地視拍攝題材切換開啟或關閉,相當方便。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85mm,婚紗、婚禮攝影必備的鏡頭

其實每個鏡頭焦段都有它適合發揮的時機和場景,就以 85mm 來說,它擁有比 50mm 標準焦段還要更窄的視角,但又不像 135mm 這麼望遠,以人像特寫而言是個很舒服的拍攝距離。

再加上 85mm 定焦鏡通常都有大光圈,因此很適合用在像光源比較昏暗,或場景凌亂的環境,前者可以藉由大光圈增加進光量,吃現場光而不使用閃燈補光破壞畫面的溫暖感;後者則可利用鏡頭的光學特性來模糊背景,讓觀者更容易將視線聚焦在畫面的主體上。另一方面,我們有時候也會藉由 85mm 的鏡頭壓縮感,來營造出獨特的畫面視覺,凸顯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等等,以上這些都是拍攝婚紗 / 婚禮時很常使用 85mm 鏡頭的時機。

85mm 定焦鏡一直都是婚紗 / 婚禮這類人像題材拍攝的主要鏡頭之一,除了大光圈可有效虛化前景與背景讓畫面更唯美之外,光學所形成的壓縮感特性也能強調主角和場景之間的關聯,讓影像更具故事性。(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250s、ISO 400)(看大圖)

更輕巧且重心後移,拍攝手感更平衡

對 SEL85F14GM2 的初步印象當然就是重量減輕,這是所有 G Master 二代鏡帶給用戶最大的驚喜之一。因為我們團隊攝影師都是一代鏡的長期使用者,所以當大家一把 SEL85F14GM2 拿在手上,都不約而同表示:「欸,真的變輕了耶!」而且體積也有再縮小一點。

雖然尺寸及重量都有所進步,但 SEL85F14GM2 對我們團隊最大的幫助反倒是重心的改善。之前一代鏡與 α 相機銜接後,重心大約會落在鏡頭的前半段,長時間拍攝下來,手部肌肉負擔會比較大。而使用 SEL85F14GM2 後發現重心轉移到後 1/3 處,握持手感變得更加平衡,對緩解手部疲勞起到明顯的效果。

小樂與團隊成員都對 SEL85F14GM2 的瘦身效果十分有感,而更讓他們驚豔的是與 α 相機銜接後的重心明顯更加平衡,意味長時間拍攝所導致的手部疲勞感能夠減輕許多。

另外我特別想聊一下,SEL85F14GM2 相較一代鏡,鏡筒尾端改成階梯式設計這點讓團隊攝影師們讚不絕口。因為我們很常在拍攝空檔用單手握住鏡尾與機身接環處進行短暫的交流或者休息。一代鏡因為鏡筒尾端較胖的關係,除了男生的手指比較會卡住,女性攝影師握起來也比較吃力。而二代鏡的階梯式設計改良無論是男、女攝影師都能比以往更輕鬆握穩相機與鏡頭,不得不說,從這種細微處的改善就能感受到 Sony 的細心以及對用戶反饋的重視。

階梯式的 SEL85F14GM2鏡筒尾端,即便是女性攝影師都能輕鬆掌握機身與鏡頭,提供更優質的拍攝體驗。

從影像中央到邊緣,無懈可擊的銳利度

Sony G Master 鏡頭一向都是畫質保證,其實我們過去經常使用的一代鏡已經表現的很好了,因此團隊攝影師們都非常期待 SEL85F14GM2 還能展現什麼樣的進步幅度。而在歷經一段時間的深度、徹底體驗後,我們發現二代鏡的光學性能確實優於前代,而且還挺顯著的。

SEL85F14GM2 使用 F1.4 最大光圈拍攝不只銳利度很棒,更讓人驚訝的是,無論畫面中央或邊緣的紮實度竟然都能夠保持一致,這代表當你使用 F1.4 最大光圈拍攝時,同一焦平面的影像都能有一致的銳利與清晰,使得影像能呈現更好的畫質與立體感,間接也為作品起到加分的作用。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 SEL85F14GM2 繼承了 G Master 系列鏡頭一貫的高畫質優勢,而且與前代相比,同一焦平面的影像邊緣處無疑更加銳利、紮實,這是二代鏡最明顯的進化之一!可以看到包括新郎西裝外套的袖子,以及新娘衣裙表面的針織,紋理和細節都十分清晰。(上: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200s、ISO 200(看大圖)| 下:上圖紅框處 100% 裁切)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另外,逆光下使用 SEL85F14GM2 拍攝的影像,也讓我們驚呼連連。受惠於其搭載的特殊鏡片及二代奈米鍍膜,SEL85F14GM2 即便面對大逆光環境,拍出的影像仍舊相當紮實且銳利,更厲害的是畫面中幾乎看不到紫邊、色散現象,如此一來不只大大提高影像品質,也能有效縮短後製修圖的時間,讓整個工作流程更有效率。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 SEL85F14GM2 即使在逆光下拍攝,影像合焦處還是非常銳利紮實,就連物體邊緣也幾乎沒有出現紫邊與色散。(上: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400s、ISO 250(看大圖)| 下:上圖紅框處 100% 裁切)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柔美的散景,是畫面最佳的調味料

散景之於婚紗 / 婚禮攝影,就像是為畫面加上調味料,它可以讓原本就已經很漂亮的畫面好上加好。例如有的場景雖然光線好、氣氛佳,但因為是全素色使得畫面視覺過於單薄,這時候就可以適時加入一些前景的散景讓畫面視覺感更豐富一些。又或者像前面提到的,當在背景較雜亂的環境拍攝時,也可以利用大光圈讓背景虛化藉此突顯主體。

小樂認為 SEL85F14GM2 的散景表現具有相當高的水準,藉由 11 片光圈葉片讓焦內到焦外的過渡十分自然、柔和、唯美,幾乎不見二線性現象,使得影像更立體、耐看(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640s、ISO 1250)(看大圖)

SEL85F14GM2 的散景表現,我認為可以分別從過渡和散景效果來談。首先,SEL85F14GM2 的散景過渡更平滑、更柔順,也就是說從對焦處到邊緣的過渡是很滑順的,讓畫面呈現出一種迷人的自然感,看上去非常舒服;散景效果我們也一致認為比一代鏡更進步,散景本身非常乾淨,並不會出現干擾視覺的二線性和洋蔥圈現象。而當這兩個特點結合在一起之後,可以發現用 SEL85F14GM2 拍攝的影像,其美感因為有夢幻散景的加持有顯著提升。

升級後的對焦速度,精準度更值得信賴

說到自動對焦,這大概是一、二代 85mm GM 鏡頭差異最大的地方。以同樣都是搭配 α7R V 來說,SEL85F14GM2 在被攝者一出現在畫面時,對焦框瞬間就已經鎖定在他的眼睛、面孔上了,可以說是非常迅速且果斷,與前代相比進步幅度之高,我與團隊成員都很驚喜!

此外 SEL85F14GM2 的對焦精準度也提升不少,除了能帶來更順暢的拍攝節奏外,拍攝過程中的信心也隨之增加。因為可以省去對焦的等待時間,排除不確定準焦與否的焦慮感,讓攝影師能將更多心力放在構圖與引導新人上,作品自然會有更好的呈現。

小樂十分推崇 SEL85F14GM2 的自動對焦性能,二代鏡除了對焦速度的進步相當有感,就連對焦精準度也大幅度提升,搭配新世代 α 相機拍攝幾乎不會再錯過任何重要的瞬間畫面。(Sony α9 III + SEL85F14GM2,F1.4、1/1000s、ISO 800)(看大圖)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 由於內建兩顆 XD 線性馬達,讓 SEL85F14GM2 不僅對焦速度和精準度都大幅進步,就連暗部對焦能力也讓人相當滿意。小樂表示,就算在昏暗 + 逆光環境下拍攝,SEL85F14GM2 還是能迅速且準確合焦在新人的眼睛。(上: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200s、ISO 100(看大圖)| 下:上圖紅框處 100% 裁切)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SEL85F14GM2 值得每個人像攝影師擁有

站在婚紗 / 婚禮攝影工作者的角度,我們絕對是非常推薦 SEL85F14GM2,畢竟 85mm 是人像題材鏡頭的經典焦段之一,若你本就是一代鏡的使用者,那更推薦絕對要升級到 SEL85F14GM2,因為光是對焦速度、精準度的進化所帶來的信賴感,就值得職業攝影工作者擁有!更何況它還具備更輕更小的體積重量,且鏡頭與相機銜接後的重心也獲得明顯改善,更有利於長時間握持與拍攝。如果是 SEL85F18 的用戶,我也很推薦一定要試試 SEL85F14GM2,只要想辦法解決預算這個關卡,換來的會是以下這些…

  • 大一級的光圈,能獲得更多的進光量與更虛化、柔順的散景。
  • 更優異的影像畫質,尤其畫面中央至邊緣都能有一致的銳利度表現。
  • 更出色的對焦速度和精準度,為攝影師帶來更大的信賴感。
  • 更好的操作性,內建 2 顆自訂鍵無論是橫 / 直幅構圖都讓拍攝更有彈性。
  • 搭配同樣具有防滴防塵功能的機身,即使在天氣不佳的環境拍攝,也能確保一定的可靠性。

最後,我們想分享的是,當工作用的鏡頭全都是 G Master 系列時,可以為你帶來一致的發色、一致的手感和一致的配重…這些優勢,無形之中讓拍攝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心覺得每位人像攝影工作者都該擁有 Sony G Master 鏡頭,二代鏡尤其值得!

SOSi FOTO 團隊眼中的 Sony SEL85F14GM2:每個婚紗、人像攝影師都該擁有的鏡頭!

了解更多 SEL85F14GM2|https://go.sony.tw/otu5c7zr

看更多 SEL85F14GM2 的實拍作品

Sony α9 III + SEL85F14GM2,F1.4、1/200s、ISO 4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400s、ISO 10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640s、ISO 16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125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85F14GM2,F2、1/320s、ISO 8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1250s、ISO 4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1000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800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85F14GM2,F1.4、1/1000s、ISO 8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4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125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7R V + SEL85F14GM2,F1.4、1/250s、ISO 100(看大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摺疊手機選購指南:從外觀到功能,一次搞懂所有細節!

作者 T客播
我們今天要聊折疊手機。現在折疊手機愈來愈多,這種創新的設計,不僅改變了我們對手機外觀的想像,更拓展了手機的功能和使用體驗。B9fa680adb0adb329daf374ea4ed69a3

我們今天要聊折疊手機。現在摺疊手機愈來愈多,這種創新的設計,不僅改變了我們對手機外觀的想像,更拓展了手機的功能和使用體驗。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摺疊手機的技術突破、品牌發展、未來趨勢,以及選購建議,讓你掌握摺疊手機的最新資訊。

摺疊手機選購指南:從外觀到功能,一次搞懂所有細節!

 

Q:摺疊手機的概念第一次出現是什麼時候的事? 

A:摺疊手機的概念第一次出現,如果指的是功能型手機的摺疊手機,大約是在二三十年前。如果是指現在智慧型手機的可撓式玻璃摺疊手機,則大約是六年前。

 

Q:摺疊手機有哪些摺疊的方式?

A:左右開摺疊 (大摺):像書本一樣左右打開,展開後螢幕面積大,近似小平板,適合商務人士看報表、做簡報等;上下開摺疊 (小摺):像女生的粉餅盒一樣上下打開,摺疊後體積小巧,方便攜帶,適合時尚族群或需要放在小包包裡的人。 

 

Q:早期的摺疊手機設計很容易壞,現在有改善嗎?

A:早期的摺疊手機確實存在容易損壞的問題,但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進步:

  1. 轉軸設計的改良:從以前的直接對摺,發展到現在的水滴型摺疊,讓螢幕在摺疊時形成圓弧,減少了摺痕,也降低了螢幕損壞的風險。
  2. 玻璃技術的進步:早期使用的玻璃面板較薄,容易留下摺痕或破裂。現在的玻璃厚度增加,變得更耐用,摺痕也相對不明顯。。

 

Q:摺疊手機的螢幕和普通手機螢幕有什麼不同?

A:摺疊手機的螢幕和普通手機螢幕主要有以下不同:

  1. 材質不同:摺疊手機使用可撓式玻璃,而普通手機使用一般玻璃(例如康寧大猩猩玻璃)。
  2. 硬度和耐刮性:可撓式玻璃為了實現彎曲特性,硬度和耐刮性不如一般玻璃,因此摺疊手機螢幕通常會額外貼上一層保護膜。
  3. 厚度:可撓式玻璃比早期更厚,有助於減少摺痕和提高耐用性。
  4. 其他特性:除了硬度和耐刮性,螢幕材質本身在顯示效果等方面沒有太大差別。

 

Q:除了螢幕可摺外,其他的硬體規格會有不同嗎?拍照功能表現如何?

A:除了螢幕可摺疊之外,摺疊手機與一般手機在其他硬體規格上也可能存在差異:

  • 處理器 (CPU) 和記憶體 (RAM)
    • 大部分品牌的旗艦摺疊手機都會搭載旗艦級處理器,與同品牌旗艦手機的規格相當。
    • 但部分品牌可能會推出不同處理器版本,例如 Motorola 就有高階和中階處理器的摺疊手機。
  • 相機鏡頭
    • 摺疊手機受限於空間限制,相機鏡頭配置通常不如一般旗艦手機,尤其在長焦鏡頭方面。
    • 因此,摺疊手機的拍照功能普遍較弱。
  • 電池
    • 摺疊手機螢幕較大,耗電量也較大,但機身空間有限,電池容量可能受到影響。
    • 目前電池技術尚未有重大突破,這也是限制摺疊手機發展的一個因素。

總結來說,摺疊手機在處理器和記憶體方面可以達到旗艦級水準,但在相機和電池方面可能存在妥協。

 

Q:摺疊手機最大的優點是什麼?展開時,最大螢幕尺寸是幾吋?

A:摺疊手機最大的優點是:

  • 整合小尺寸好攜帶和大螢幕可視面積:摺疊後體積小巧,方便攜帶;展開後螢幕變大,提供更佳的視覺體驗。
  • 摺疊機構帶來更多應用:例如可作為視訊會議的支架、自拍時的穩定平台等。

展開時,最大螢幕尺寸可達到7吋到8吋左右,接近小平板的大小。

 

Q:目前有哪些品牌推出摺疊手機?

A:目前在台灣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摺疊手機品牌有:

  • 三星 Samsung:推出大摺(Galaxy Z Fold 系列)和小摺(Galaxy Z Flip 系列)
  • 小米 Xiaomi:在台灣目前只有推出小摺(MIX Flip 系列)
  • Motorola:推出小摺(Razr 系列)
  • Google:推出大摺(Pixel Fold)
  • OPPO:大摺(Find N)和小摺(Find N Flip)

另外,雖然沒有在台灣上市,但華為和 vivo 也都有推出摺疊手機,其中華為甚至推出了三摺疊手機。

 

Q:iPhone 會推出摺疊手機嗎?

A:就目前市場資訊來看,iPhone 是否會推出摺疊手機仍未有定論。一直有傳聞說蘋果要推出摺疊手機,但直到今年都還沒有看到實際產品。蘋果可能會等到有殺手級應用時才會推出。雖然目前還沒有確切消息,但考慮到摺疊手機市場的發展和蘋果公司的創新能力,未來 iPhone 推出摺疊手機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如果蘋果真的推出摺疊手機,很可能會為整個摺疊手機市場帶來新的變革,甚至成為市場主流。

 

Q:摺疊手機的未來發展趨勢是什麼?

A:目前市場資訊,摺疊手機未來的發展趨勢可能包括:

  1. 更多元的摺疊方式:除了現有的左右摺疊和大摺疊,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摺疊方式,例如華為已經展示的三摺疊手機,甚至可能出現捲軸式手機。
  2. 外螢幕功能更強大:廠商們正在努力讓外螢幕更大、功能更完整,使其更接近一般手機的使用體驗,甚至可以在外螢幕完成大部分操作。
  3. 機身更輕薄:摺疊手機的厚度和重量一直是使用者關注的重點,未來廠商們會持續努力讓摺疊手機變得更輕薄,提高攜帶便利性。
  4. 相機鏡頭技術突破:由於空間限制,摺疊手機的相機鏡頭配置一直不如一般旗艦手機。未來可能會出現新的鏡頭技術或設計,讓摺疊手機也能擁有出色的拍照功能。
  5. 電池技術的提升:摺疊手機螢幕較大,耗電量也較高,因此電池續航力是一大挑戰。未來若電池技術能有突破性進展,將有助於提升摺疊手機的整體使用體驗。
  6. 更多應用場景的開發:目前摺疊手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摺疊機構本身,未來可能會出現更多針對摺疊螢幕特性開發的創新應用,例如多工處理、遊戲體驗等。
  7. 價格更親民:隨著技術成熟和市場競爭加劇,摺疊手機的價格有望逐漸降低,讓更多消費者能夠體驗到這種創新產品。
  8. 蘋果加入戰局:雖然目前 iPhone 尚未推出摺疊手機,但若蘋果加入,可能會為整個市場帶來新的標準和刺激,加速摺疊手機的普及。

總結來說,摺疊手機的未來發展充滿可能性,技術的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擴展將使其成為智慧型手機市場的重要一環。

 

Q:對於想要購買摺疊手機的人有什麼建議?

A:建議大致上如下:

小摺疊手機:

  • 三星、小米、Motorola 在今年都有不錯的表現,各自發展出獨特的小摺概念。
  • 三星:功能最完整齊全,但外螢幕較小,需安裝外掛才能解鎖所有APP操作。
  • Motorola:外螢幕操作功能多,可在上面完整打字,拍照表現也有很大進步。
  • 小米:外螢幕操作邏輯較特殊,實際操作面積稍小,但有一個額外的小工具列可看即時訊息。
  • 價格方面,小摺疊手機的價格約在兩萬到三萬之間,Motorola 也有推出較平價的款式。

大摺疊手機:

  • 三星目前仍是唯一選擇,功能完整,使用體驗與 S 系列旗艦手機相近。
  • Google Pixel Fold 雖然不錯,但受限於處理器效能,容易發燙,且相機鏡頭配置有待改進。

總結:

  • 今年的小摺疊手機表現都不錯,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喜好選擇。
  • 大摺疊手機目前三星仍是首選,但如果預算充足且能接受一些小缺點,也可以考慮 Google Pixel Fold。
  • 選擇摺疊手機時,除了品牌和功能,也要考慮價格、外螢幕大小、相機功能等因素。
  • 如果不確定哪款適合自己,可以到實體店面體驗,或是參考網路上的評測和使用者心得。。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科技也能如此生機盎然!皮革藝術家 Huan 以 MSI PROJECT ZERO 背插系列主板、PANO 海景房機殼打造《借物少女愛莉緹》奇想世界

作者 Axiang Chin
本文從皮革藝術家 Huan 的視角,來看看她是如何利用 MSI PANO 系列特殊的全景房機殼空間創作出《借物少女艾莉緹》這件獨一無二的作品。9efd7915bed6e346a4373f289bbe2a4a

生活中有不少利用皮革打造的物品,但你應該不曾想過,以實用性為主要訴求的皮革竟然也能被巧手打造成一株株幾可亂真的觀葉植裁,若非親眼所見,實在是很難想像!而這些「以假亂真」的作品,都來自本次專訪的主角:皮革植物設計師吳雨歡 Huan 之手。

曾是專業珠寶設計師,且擁有長達十年設計經驗的 Huan,有感於工作內容的一成不變、以及無法完全開展個人創意思維,毅然決然選擇跳脫這樣處處受限的人生,但因創作熱情不滅,故轉而走上自己一直熱愛的「手作」之路,開始了皮件設計與製作的嶄新人生。偶然間發現皮革創作能與自己鍾情的各類觀葉植物相結合,於是便創作一系列「皮革植物」作品並深獲市場好評,更在宜蘭創立了名為「緩室」的工作室,用緩慢但精緻的步調,全心投入皮革植物的創作。

Huan 將位於宜蘭的工作室取名為「緩室」,以緩慢的步調悠閒地創作著。

究竟皮革這樣一種人文氣息濃厚的素材,與展現無窮生命力的植物,能和印象中冷冰冰的科技產品碰撞出什麼新意呢?以下我們從 Huan 的視角,來看看她是如何利用 MSI PANO 系列特殊的全景房機殼空間創作出《借物少女艾莉緹》這件獨一無二的作品。

得不到成就感的職場經驗,成為轉念創作的契機

從小就喜歡繪畫的 Huan,大學就讀於輔大應用美術系,但在分組時,渴望接觸新事物的她,選擇專精於金工組,更從雕塑、寶石學…等不同課程中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創作媒材,而這段經歷也奠下她爾後朝手作領域發展的基礎。

Huan 在大學時期就透露對手作的喜愛,也接觸過不同類型的創作。 

畢業後,由於當年與金工相關的工作機會不多,Huan 嘗試朝珠寶設計領域發展,而這一投入就長達十年。不過 Huan 坦言這份工作並未讓她獲得太多成就感,主要原因是僅負責珠寶的設計圖繪製,實際成品製作是由專職的師傅操刀,因此經常出現她的設計概念,因種種理由無法完整呈現在最終成品的情況,對 Huan 而言,理想與現實的拉扯使她逐漸感到無力,萌生放棄這份工作的念頭。

Huan 進行皮革創作時使用的工具可說是琳瑯滿目。

Huan 回憶在某天工作結束後,心血來潮想重溫過去喜愛的手作,素材方面特別選擇自己較陌生的皮革,當時甚至還購買教學書籍,以自學方式實作、練習。之所以會選擇皮革手作,主因除了創作過程不會過於漫長、短時間內就有機會做出成品,且皮革不像是金工容易產生粉塵,很適合在家中創作,此外皮革也能打造出實用的物件,像是皮夾、包款…之類的皮件。越做越上手後,Huan 開始利用閒瑕時間少量接單做皮件代製,後來因成家、生子離開工作崗位,全心全意經營皮件手作的事業。

賦予皮革新生命!植物也能「恆久不變」

走入家庭成為全職主婦後,Huan 有了更多創作時間,加上前幾年受疫情影響,許多人因被迫待在家無法外出,意外興起一波在家養觀葉植物的風潮,而 Huan 也投入其中,在家擺放了不同類型的植物,並從觀賞這些植物的生長樣態得到啟發,她思索著「可塑性高、也能透過染色呈現更多變化的皮革,是否也能製作成擬真的植物呢?」

龜背芋搭配畫框也不失為一件精美的居家擺設品。

以小相框形式呈現的觀葉植物標本系列作品是緩室熱銷的商品之一。

有了想法之後,Huan 很有行動力地啟動皮革植物的創作計畫,以往她本就會將製作皮件過程切割下來的廢料另製成精緻的小型飾品,雖跳脫皮件製作的範疇,但卻意外認知到皮革素材極高的可塑性,一番試作後發現皮革果然很適合呈現觀葉植物的樣貌,而且除了葉紋的擬真,Huan 更進一步做出植物生長的「姿態」.作品也從一開始平面形式的觀葉相框,慢慢進階成盆栽形式的立體作品。

捲捲的鹿角蕨以壁掛形式呈現相當有真實感,完全看不出是用皮革製成。

與皮革工藝師 WÈI CRAFT 2024 聯名作品,盆裁形式的作品同樣栩栩如生。

越做越有心得的 Huan 嘗試進一步與蘭花園、觀葉植物培育業者合作,將真的植物帶回家「臨模」,慢慢發展出皮革版的鹿角蕨與蘭花,正因皮革植物就像「永生花」一樣不用澆水、不用照料就能維持完美的樣貌,受到許多觀葉植物收藏家的喜愛。喜歡挑戰自我極限的 Huan 自然不會輕易滿足,她善用皮革本身的特性 (如皮革表面自然的疤紋、染色不均產生的斑駁) 以更自然的方式呈現植物生長樣態,舉凡龜背芋、鹿角蕨、象牙宮、彩葉芋…等,都是 Huan 的拿手之作。

除了植物,Huan 也擅長製作袖珍皮革作品,就如微縮模型一般精緻。

MSI PROJECT ZERO 系列機殼,可塑性超高的創作空間

Huan 坦言當知道這次要以「MSI 背插系列主機」為基底來創作時,內心覺得挑戰性頗大,過去對機殼的刻板印象是黑黑、大大、硬梆梆的樣子,不過一拿到 MSI MAG PANO 100 系列機殼後,柔和純白的外型讓她眼睛一亮,獨特的「全景房」透明設計更讓她直覺聯想到溫室環境,一時間天馬行空的創作靈感在腦中不斷迸發。

本次 MSI feat. 緩室的創作主角:MSI MAG PANO 100 系列機殼是顏值超高的純白配色,搭配同為白色系的 MSI Z790 PROJECT ZERO 背插式主機板以及 MSI MAG CORELIQUID E360 WHITE 一體式水冷,整體視覺更加有層次感,瞬間有了收藏的衝動。

機殼內部能騰出如此寬廣的創作空間,全都歸功於 MSI Z790 PROJECT ZERO 背插式主機板將電源與一眾連接線材巧妙隱藏在其背面,從正面看去僅存水冷管。

MSI MAG PANO 100 系列機殼背面的空間採用可手動開闔的設計,只要將門輕輕一蓋,背面線材亂象即可瞬間變得有條不紊,整機美感倏然上升。

也因這個獨特外型的主機,Huan 最終決定以吉卜力工作室動畫《借物少女艾莉緹》為主題進行創作,她希望除了運用緩室最具代表性的皮革植物外,也能將她平時經常製作的袖珍物件加入其中,像是橫陳於植物叢中的吊床、森林裡的工作平台、隨意擺放的小背包…等等,營造出身形迷你的借物少女在機殼空間裡生活的氛圍。

為了打造具有生命力的作品,Huan 搭配類型眾多的皮革植物,一在桌面上字排開相當壯觀。

MSI Z790 PROJECT ZERO 背插式主機板外觀雖陽剛,但在銀白色散熱片上加上皮革植物及蝴蝶等袖珍物件後,讓主機板多了生命力與協調性。

為了營造繽紛豐富的視覺效果,Huan 挑選「彩葉芋」為主軸進行佈置。她提到,如何將植物固定在機殼內是一大挑戰,因為以往的作品多半是呈現在畫框或盆栽中,如果要在不使用輔助器具的情況下,做出植物彷彿自然地從機殼內生長延伸出來的感覺是個大問題,經過多次嘗試,Huan 發現使用較硬挺、尺寸不一的皮革作為支撐效果最佳,加上 MSI MAG PANO 100 系列機殼內部空間足夠,可以為作品打下堅固的底盤;同時她也以自然環境的樣貌為藍本,在地表 (機殼底部) 加入青苔,並讓它延伸至機殼外部,展現頑強生命力試圖從夾縫中求生存、欲破框而出的動態感。

彩葉芋很自然地從機殼內長到機殼外。

利用皮革延展拉伸、並經染色處理後的彩葉芋葉相當逼真,葉片上停留的蝴蝶也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生活感」是《借物少女艾莉緹》這件作品要表達的核心,在沒有艾莉緹出現在作品的情況下,如何讓觀眾感受到真的有人生活在機殼內是成敗關鍵,為此,Huan 首度嘗試利用皮革製作袖珍蔬果盤,另外枯葉造型的吊床與可愛的小背包也是 Huan 的得意之作。Huan 更在作品中加入不少「彩蛋」,像是在植物間加入蜘蛛網營造臨場感,水冷頭上也停著一隻被 RGB 燈效吸引來的蝴蝶,牠的翅膀甚至還能透過巧妙的機關開闔!

隱身於彩葉芋叢背後的區域,是 Huan 為少女艾莉緹量身打造的生活空間,上頭有各式袖珍皮件傢具、爬梯以及諸多生活用品。

MSI MAG CORELIQUID E360 WHITE 一體式水冷的水冷管成了藤蔓植物恣意生長攀爬的路徑,Huan 還特地在藤蔓最頂端為艾莉緹舖設了一張由枯葉製成的吊床。

駐足在 MSI MAG CORELIQUID E360 WHITE 一體式水冷日蝕水冷頭上的蝴蝶顯得維妙維肖。

「破框」是《借物少女艾莉緹》這件作品想強調的特色之一,Huan 在機殼外部鋪墊了青苔與蕨類植物,看起來就像是從機殼內長出來一樣。

Huan 表示這次創作著實為她帶來不少驚喜,除了她從未想過電腦機殼竟能有如此寬廣充裕的空間,全景透明的設計更讓整座機殼化身視野絕佳的作品展示舞台,皮革植物置於其中沒有一絲違和感,甚至在開機後,隨著風扇運轉,植物葉片隨風搖曳也為作品的真實感加了不少分。

移除透明側板後,皮件植物自然地從機殼中竄出,不得不說 MSI PROJECT ZERO 打造的空間優勢讓機殼就如同溫室般生機盎然。

除了全景透明那一側的精心佈置,Huan 也細心為機殼背面少許的空間點綴上青苔、植栽、植物標本以及掛飾。

當科技遇上創意,跳脫老舊思維開展新風貌

Huan 形容這次與微星的跨界合作是從未有過的奇幻體驗,全景房設計提供的寬廣空間,讓她能不設限地開展腦中創意,將過往累積的皮革手作技巧發揮到淋漓盡致,而這也是 Huan 首度將皮革植物「從盆栽之中抽離」,想不到成品的視覺效果會這麼好!

科技也能如此生機盎然!皮革藝術家 Huan 以 MSI PROJECT ZERO 背插系列主板、PANO 海景房機殼打造《借物少女愛莉緹》奇想世界

皮革不僅可塑性高,也是手作中相對較乾淨、對環境不會造成太大負擔的創作形式,不過對於初接觸皮革創作的人來說,光是要熟悉不同類型的皮革就是一大挑戰,也需要透過不斷實作來累積更多經驗,進一步了解哪些做法可行、哪些方式可能會失敗,Huan 說自己也是經歷超過十年,才真正從業餘走向專業,甚至能以此為生,只能說漫長的學習、成長過程相當需要毅力。

科技也能如此生機盎然!皮革藝術家 Huan 以 MSI PROJECT ZERO 背插系列主板、PANO 海景房機殼打造《借物少女愛莉緹》奇想世界

由於這次的創作空間:「機殼」配備完整電腦元件且能正常開機使用,Huan 特別提到風扇、水冷頭…等模組自帶的 RGB 燈效,開機點亮之後竟然能如此協調,不僅是台主機,更可以成為她的創意展示台,這是她先前沒料到的,讓她思考未來的作品是否也能適量搭配一些燈光元素,效果或許更佳!同時,讓她更驚喜的是,這台主機透側不用螺絲即可輕易打開,不管是調整內部擺設還是清潔都特別方便,真的非常適合當工作主機。而除了《借物少女愛莉緹》,Huan 說自己腦袋裡又生出許多新想法,像是庭園造景、生態池、山石瀑布的景觀…等等,看到這裡如果你有興趣,不妨也自己打造一款獨特的主機吧!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讓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都井然有序,仰築裝修設計如何在老屋重建案場善用 Epson 標籤機?

作者 Yibassu
仰築裝修設計專精老屋翻修,執行長廖棨弘 (Youtuber哇洗弘 A) 透過專訪分享他如何在日常辦公與裝修過程中妥善運用 Epson 標籤機 LW-K600 與 LW-600P 提升效率。B0b8e61202808cc13d4c5fdb70716ef6

根據政府統計,全台屋齡超過 30 年的老屋佔比達到 51.1%,相較於新成屋的室內規劃或裝修,老屋改造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經驗積累,畢竟在翻修老屋的過程中,遇到突發狀況的情形不算罕見,T 客邦這次很榮幸的邀請到在 YouTube 上擁有 9 萬訂閱的老屋翻修專家「哇洗弘 A×仰築裝修設計」暢談老屋翻修的經驗與心路歷程,有興趣的讀者千萬別錯過。

從建材業邁向老屋裝修之路

仰築裝修設計的負責人廖棨弘,在 YouTube 頻道上化身為「弘 A」,以分享老屋翻修和室內裝修相關知識著稱。弘 A 表示,自己原本從事建材相關工作,在結識了身為室內設計師的太太之後,轉而攜手一起經營仰築裝修設計,目前專職老屋改造和空間規劃,不論是舊屋翻修、工程安排或是室內設計都是仰築裝修設計的承攬範圍,平均每個月會有 9 至 10 件翻修案進行中,因此要妥善且有效率的安排不同案場的進度,掌握各個案場的狀況,就是仰築裝修設計團隊的專長所在。

仰築裝修設計的負責人廖棨弘,時常在 YouTube 頻道「哇洗弘 A×仰築裝修設計」中和網友分享室內裝潢或是翻修相關知識。

老屋翻修和新成屋的室內設計大為不同,新成屋由於建築物本身狀況好,只需要專注在室內空間規畫以及材質搭配,反觀老屋翻修可能會遇到的狀況非常多,不單純只是設計室內空間,還需要結合局部的營建,所以一般的室內設計公司不太願意承接老屋翻修案。

老屋翻修現場實況。(仰築裝修設計提供)

弘 A 分享,一般來說,在翻修老屋前,仰築團隊會先進行場勘,透過場勘過程就可以掌握屋況,了解業主遇到的問題以及希望達成的目標後,接下來就會進入到提案流程,從場勘、提案、設計、發包、施工一整個流程下來大概會需要八至十個月,過程中有許多眉角要注意。

翻修老屋前,弘 A 會透過場勘掌握屋況,並了解業主希望達成的目標。(仰築裝修設計提供)

比方說,有些老屋屋況真的太差,假如翻修金額估計出來會高於整戶重建的六成,那麼仰築團隊就會建議業主乾脆直接重建,但有些社區型的透天厝,土地和建築物共用一張使用執照,這樣就沒辦法單獨一棟打掉重蓋,這種情況就只能靠翻修進行,所以每件老屋翻修案靠的都是仰築裝修設計團隊長年累積下來的經驗、經審慎評估後所提出的客製化建議。

裝修設計中最困難的挑戰

在整個老屋翻修的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就是大大小小「不可預期」的問題,有些東西可能表面上看起來還可以,但拆開來之後才發現原始結構已經不紮實了,像是有許多老屋在興建時是使用木頭結構,包覆在天花板內的屋樑早已被蟲蛀到瀕臨危險的程度,這時候就要和業主討論施工方式,有些業主可能會擔心如果拆掉樑柱會不會有延伸的問題,仰築團隊就會提供多套的解決思路,並讓業主充分了解補強後結構會有哪些調整,以及使用年限可以多長。

裝修案場實況。(仰築裝修設計提供)

就台灣的裝修設計來說,其實跟營造有點類似,核心都在設計規劃以及工地的統籌管理,在工地方便的安排,台灣的執行方式主要以外包形式進行,例如木作發給木作廠商、水電發給水電公司,泥作發給泥作師傅,而設計公司本身得要了解這些工程會怎麼做、也負起監督整個施工過程的責任,確保施作內容符合原先規劃。

善用標籤分類不同資料,有助於幫助工作團隊快速找到檔案,工作更有效率。

由於每個個案都會有不同的工作項目,每個大項目裡又會分成諸多細項,因此仰築裝修設計團隊習慣會為不同項目分類,並製作成紙本文件,一方面紙本文件在案場溝通方便,二方面是保留紙本文件在未來檢閱時也算是有個依據,因此「分類標籤」便成了仰築裝修設計團隊少不了的好幫手。

管理分類資料必備良品:Epson 標籤機

近期仰築裝修設計採用 Epson LW-600P 智慧型藍牙手寫標籤機和 Epson LW-K600 手持式高速列印標籤機,對於本來就有使用標籤習慣的弘 A 來說,他直言簡直就像換上了神兵利器。

Epson 標籤機可和多達百種以上不同標籤搭配使用,應用在生活與工作上都能有感提升效率。

弘 A 說明,早期仰築裝修設計團隊會去書局買標籤,然後再用手寫的方式完成分類。因為怕標籤濕掉,他們習慣先將標籤護貝後再貼到需要標示的物品上,坦白說整個過程有點麻煩,但自從使用 Epson 標籤機後只要在手機上輸入文字,即可快速印出標籤貼紙,不用裁切、也省下繁瑣、耗時的程序,想貼哪裡就貼哪裡,確實能更機動地完成「分類」這個看似不起眼卻至關重要的任務。

能夠直接輸入並列印出標籤紙的 Epson LW-K600 是弘 A 在案場工作十分仰賴的分類高手。

井然有序的分類,交辦工作更有效率

現階段仰築裝修設計會將標籤應用在分類資料、電箱和電線標示以及材料整理上,這樣在找資料、或是在貨架上找備品時會比以往更有效率。

在將電線收進管線前,如果使用標籤紙做妥善標示,對未來的維護會方便很多。

談到選擇標籤機,弘 A 表示「防水超重要」,畢竟在施工案場難免會碰到水,以前用過沒有防水功能或防水性能欠佳的標籤,濕掉之後就得重做、重貼相當麻煩且浪費時間,但 Epson 標籤帶防水效果很棒,比過往用過的都好很多,就算不小心濺濕了擦乾就好,完全不影響功效,徹底排除時不時就得重新製作標籤的煩心事。

Epson 標籤帶擁有絕佳的防水特性,像施工案場遇到水的情況不少,這時就不必擔心會發生標籤上的文字糊掉無法辨識,或標籤整個脫落的狀況。

除此之外 Epson 標籤帶還具備無殘膠的優勢,這點讓弘 A 用起來非常滿意,有時候因應不同的案場會有不同的標註方式、或是有時候會將舊的標籤撕下來換新,如果撕下來還要想辦法清除殘膠那真的太耗時耗力了,然而 Epson 標籤機印出來的標籤不會有這樣的問題,讓你不用煩惱殘膠,只需專注在標籤怎麼製作就好。

Epson 標籤帶不留殘膠,在需要替換時直接撕下再換貼新的就可以囉!

辦公室神隊友:Epson LW-600P 智慧藍牙手寫標籤機

針對辦公環境,仰築裝修設計團隊主要是採用 Epson LW-600P 智慧藍牙手寫標籤機,弘 A 說,能透過藍牙讓手機和標籤機直接配對、列印真的是太方便了,有時候只想列印少量的標籤就能這樣快速的在手機上輸入文字,並利用標籤機印出,而且印出來的標籤只要撕下底紙就能黏貼,讓文件上的標籤看起來既統一又好辨識。

Epson LW-600P 智慧藍牙手寫標籤機外型簡約俐落,可輕鬆融入各式辦公環境,完整豐富的功能可滿足辦公室資料分類標籤的需求。

如果想列印大量資料的話,也能透過電腦中的標籤編輯軟體快速製作,特別是能直接匯入 Excel 檔案來編輯列印這點特別方便,畢竟公司電腦裡本來就存放許多廠商的建檔資料,這時候只要從 Excel 匯入就能超有效率地批次列印,大幅降低作業流程的複雜度。

LW-600P 不只可透過電腦端的標籤編輯軟體輸入大量檔案,還能決定標籤的列印形式,對於想要一次列印多組標籤的人相當實用。

為了方便員工拿取資料或將資料歸檔,辦公室的櫃子上都有清楚標示,減少查找資料的時間。

以前弘 A 會去書局買傳統的貼紙式標籤來貼,不只花時間手寫效率不彰,標籤偏小也不好辨識。

如今利用 Epson 標籤機列印出來的標籤,不只看起來整齊、美觀具一致性,文字也更清晰好閱讀。

書局買來的標籤紙時間一長不只會泛黃,撕下來還會有一堆殘膠。

但自從使用 Epson 的標籤機,不只殘膠問題解決了,標籤辨識度也提升很多。

工地案場得力助手:Epson LW-K600 手持式高速列印標籤機

在工地案場裡,弘 A 則是會改用 Epson LW-K600 手持式標籤機,因為方便隨身攜帶,拎著就能趴趴走!加上機身上直接內建輸入鍵盤,操作起來就像打字機一樣,不用和手機配對就能隨時使用,更棒的是它內建多種字型以及能支援 100 組內容,分類管理資料更有效率,對比以往用手寫的標籤,有些師傅的字比較潦草難以辨識,或是有時候突然想不起某個字該怎麼寫,有了標籤機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Epson LW-K600 手持式標籤機專為行動工作量身打造,手把設計方便拿著走,體積也很適中不佔空間。

將 Epson LW-K600 帶到案場可以隨時幫自家資產如捲尺、安全帽做清楚的標示。

繁雜的電線最需要標籤來協助分類。

工具箱裡的大小器具種類繁多,善用標籤分類有助於快速找到所需的工具,團隊成員要使用的話也不用因為每個人收納習慣不同而找不到東西。

在裝修設計領域已耕耘十載的弘 A 坦言近幾年看到越來越多同業會使用標籤機這樣的工具,讓現場工作更井然有序。對仰築裝修設計團隊來說,標籤機已經是工作時不可或缺的工具,許多人常會想,到底標籤機這樣的產品能用在什麼地方?有必要嗎?然而透過弘 A 的實際應用與心得分享,相信不難明白,像過去手寫貼在冷氣上的標籤、貼在電箱裡的標籤、或是標註在不同電線上的標籤,現在全都可以用標籤機列印出來的標籤紙來統一標示,看起來確實更清楚美觀,保存期限也更長,未來一旦有更新標示的需求,處理起來絕對是輕鬆又快速的。

Epson 標籤機依照不同使用情境設計了不同的外型和功能,超過百種標籤帶選擇,可以滿足多數應用情境。

Epson 標籤機不只外型好看、攜帶方便,也有推出不同尺寸的機種型號以便滿足不同案場的用途,再加上防水、不殘膠、可搭配的標籤帶選擇多…等等特性,只能說非常適合裝修、設計這個行業使用,弘 A 在訪談尾聲也強調會推薦同業嘗試看看,用過之後那種方便性真的會讓人再也回不去。

讓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都井然有序,仰築裝修設計如何在老屋重建案場善用 Epson 標籤機?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聲音也能變商機!打造自己專屬AI聲音,個人化語音模型時代來臨!

作者 T客播
現在的TTS的技術,不僅更像真人講話,甚至每個人都可以訓練一個自己的聲音模型。1162748d06c2ac0171e8268d8a94ec98

TTS語音模型可以讓機器自然流暢的像人一樣的說話,最讓人可以理解的就是早期的GOOGLE小姐。但現在的TTS的技術,不僅更像真人講話,甚至每個人都可以訓練一個自己的聲音模型。今天我們就來談談TTS語音模型的訓練過程,讓大家更了解這項技術。

聲音也能變商機!打造自己專屬AI聲音,個人化語音模型時代來臨!

 

Q:什麼是TTS技術

A:TTS,全文為 Text to Speech,即文字轉語音技術,能將文字轉換為自然流暢的語音。。

 

Q:TTS主要的應用場景是什麼?

A:TTS 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隨著技術的發展,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多。

早期應用

  • 無障礙領域: 為視障或閱讀障礙人士提供協助,將電腦內容轉換為語音。
  • 公共場所廣播: 機場、捷運、博物館等地的資訊播報。
  • 電話語音總機: 提供自動化的語音服務。

隨著技術進步,應用擴展到

  • 教育領域: 語言學習、電子字典、翻譯教材等。
  • 數位內容: 教育訓練影片、電子書閱讀器、汽車導航等。
  • 娛樂產業: 遊戲 NPC 配音、有聲書製作、AI 配音工具等。
  • 商業應用: 客服機器人、電話語音系統等。

未來潛力

  • 個人化應用: 自媒體內容製作、個人語音助理等。
  • 更豐富的情感表達: 應用於戲劇、笑話等需要情感表現的場景。

只要有需要人聲的地方,TTS 都能派上用場,未來應用場景將更加多元化。

 

Q:語言模型是怎麼訓練出來的?訓練語言模型需要哪些資料?

A:

  1. 收集語音素材:
    • 可以在專業錄音室錄製
    • 也可以使用已有的聲音資料,如Podcast或YouTube影片的音訊
  2. 準備文字稿:
    • 需要與語音素材相對應的文字稿
    • 可能還需要標註注音、情緒等額外訊息
  3. 資料處理:
    • 將語音素材和文字稿進行對應
    • 可能需要標註情緒、語氣等訊息
  4. 模型訓練:
    • 使用準備好的資料來訓練AI模型
    • 訓練時間可能從一週到幾個月不等,取決於需求的複雜度
  5. 迭代最佳化:
    • 初步訓練後,會進行測試和評估
    • 根據需求可能會進行多次訓練和最佳化
  6. 特殊情境訓練:
    • 可能需要針對特定場景(如吵架、高興、悲傷等)進行額外的訓練
  7. 音色和語氣調整:
    • 確保模型可以模仿原始聲音的特點和說話方式

訓練的時長和複雜度取決於需求:

  • 簡單的音色複製可能只需要幾小時的語音資料
  • 完整的、能表達多種情緒的模型可能需要100小時以上的語音資料

最後,訓練好的模型通常需要在特定平台上使用,並且使用範圍會受到授權限制。整個過程涉及技術、法律和道德等多方面的考慮。

 

Q:目前的中文語言模型都是對岸訓練出來的嗎?

A:目前大部分的中文語音模型的確是由中國大陸那邊訓練出來的。這是因為中國大陸的相關廠商和研究人員較多,能取得的語音素材也較豐富,因此在中文語音模型的發展上相對領先。但台灣也開始投入中文語音模型的訓練,網際智慧就計畫在明年底前訓練出100個台灣本地的聲音模型,包含不同年齡層、性別、情境等,以滿足台灣在地的需求。

所以,雖然目前大部分中文語音模型來自對岸,但台灣也在積極發展自己的技術,未來可望有更多台灣在地的語音模型出現。。

 

Q:套用中國語言模型的優缺點是什麼?

A:優點

  • 現成可用: 中國大陸的語音模型發展較成熟,有許多現成的模型可供選擇,節省開發時間和成本。
  • 技術成熟: 由於市場需求大,中國大陸的語音模型在技術上相對成熟,生成語音的品質較高,接近真人。
  • 多樣性: 可選擇的模型較多,涵蓋不同聲音、口音、風格等,滿足不同應用場景的需求。

    缺點

  • 口音差異: 大部分模型以中國大陸口音為主,與台灣在地口音存在差異,可能影響使用者體驗。
  • 情感表達受限: 雖然技術已進步,但在情感表達上仍有改進空間,尤其在需要豐富情感的場景,如笑話、戲劇等。
  • 版權問題: 使用對岸模型可能涉及版權歸屬等法律問題,需注意授權範圍和使用規範。

 

Q:要建立一個TTS語言模型需要多久的時間?

A:

  • 聲音模型的複雜度和精緻程度:

    • 簡單的聲音複製或克隆,只需捕捉音色,可能只需幾分鐘到幾小時。
    • 完整、高品質的聲音模型,涵蓋各種情境、情緒和語調,可能需要3個月到半年甚至更久。
  • 錄音時長和資料量:

    • 較短的錄音時長(幾小時)適合簡單應用或特定情境。
    • 較長的錄音時長(數十小時甚至更多)能訓練出更豐富、多樣化的聲音模型,適用於各種場景。
  • 訓練過程中的調整和最佳化:

    • 訓練過程中可能需要多次調整和最佳化,以達到理想的聲音效果,這會增加所需時間。

結論

  • 若追求快速、簡單的聲音模型,可在短時間內完成。
  • 若追求高品質、多樣化的聲音模型,則需投入更多時間和資源。

 

Q:客製自己聲音的好處是什麼?

A:

  1. 提升自媒體內容產製效率:

    • YouTuber、Podcaster 等自媒體創作者,可將聲音模型用於製作大量短影音、音訊內容,節省錄音時間和精力。
    • 適用於需要頻繁發表內容、或有語言障礙但仍希望透過聲音傳遞訊息的創作者。
  2. 保護嗓音健康:

    • 演講者、教師、歌手等需要頻繁使用聲音的職業,可透過聲音模型降低嗓音負擔,避免過度使用。
    • 尤其在需要長時間錄製或大量發聲的情況下,能有效保護嗓音。
  3. 實現聲音的多樣化應用:

    • 將個人聲音應用於遊戲 NPC、客服機器人、電話語音系統等,創造獨特的使用者體驗。
    • 未來可能實現個人化 AI 助理,用自己的聲音提供服務和互動。
  4. 保存聲音,傳承情感:

    • 為親人留下獨特的聲音記憶,即使在他們離開後,也能透過聲音模型與他們「對話」,傳遞情感。
    • 可用於製作紀念影片、語音留言等,讓聲音成為珍貴的遺產。
  5. 開拓聲音變現的可能性:

    • 未來可能出現聲音交易平台,讓個人將自己的聲音模型授權給他人使用,獲得被動收入。
    • 尤其對於聲音獨特、有辨識度的配音員、演員等,具有商業價值。

    總結: 客製化聲音的好處不僅在於提升效率、保護嗓音,更拓展了聲音應用的可能性,讓聲音成為個人化的表達工具,甚至具有情感和商業價值。

 

Q:目前 TTS 有哪些技術難點需要克服?

A:雖然 TTS 技術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仍存在一些技術難點需要克服,以達到更自然、更具表現力的語音合成效果。

  1. 情感和韻律的表達
  • 挑戰: 目前 TTS 在情感和韻律的表達上仍有不足,生成的語音有時顯得平淡、機械,缺乏人類說話時自然的情感起伏和韻律變化。
  • 解決方向:
    • 蒐集更多帶有情感標註的語音資料,讓模型學習不同情感下的語音特徵。
    • 發展更先進的模型架構,能夠更好地捕捉和生成情感和韻律訊息。
    • 結合上下文理解和情感分析技術,使 TTS 能夠根據文本內容自動調整語音的情感和韻律。
  1. 多語言和方言的支持
  • 挑戰: 不同語言和方言之間存在發音、語法、語調等差異,使得 TTS 模型難以同時適應多種語言和方言。
  • 解決方向:
    • 建立多語言和方言的語音資料庫,涵蓋各種語言和方言的語音樣本。
    • 發展能夠處理多語言和方言的模型架構,例如利用遷移學習技術,將在某種語言上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其他語言。
    • 針對特定語言和方言進行模型微調,以提高在該語言上的表現。
  1. 個性化和風格化的語音合成
  • 挑戰: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聲音特點和說話風格,如何讓 TTS 模型生成具有個性化和風格化的語音是一個挑戰。
  • 解決方向:
    • 蒐集更多個性化語音資料,包括不同說話風格、語速、語調等。
    • 發展能夠捕捉和生成個性化特徵的模型架構。
    • 允許使用者對生成的語音進行個性化調整,例如調整語速、語調、情感等。
  1. 實時性和計算效率
  • 挑戰: 實現高品質、實時的語音合成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這對於在移動設備或嵌入式系統上的應用是一個挑戰。
  • 解決方向:
    • 發展更高效的模型架構和算法,降低計算複雜度。
    • 利用模型壓縮和量化技術,減小模型大小,提高運行效率。
    • 結合硬體加速技術,例如使用 GPU 或專用 AI 晶片,加快語音合成速度。
  1. 倫理和安全問題
  • 挑戰: TTS 技術可能被濫用於製作虛假音訊、詐騙等,引發倫理和安全問題。
  • 解決方向:
    •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規範 TTS 技術的使用。
    • 發展能夠檢測和辨識 AI 生成語音的技術。
    • 提高公眾對 AI 生成語音的認知,增強辨別能力。

雖然 TTS 技術已經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要實現真正自然、富有表現力、個性化的語音合成,仍有許多技術難點需要克服。透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跨學科合作,相信 TTS 技術將會不斷進步,為我們帶來更多驚喜和應用。

 

Q:以現在的技術,要訓練一個自己的的聲音難度高嗎?

A:以目前的技術來說,訓練一個自己的聲音模型的難度取決於您期望的品質和複雜度:

簡單的聲音複製或克隆

  • 難度:低
  • 技術:主要涉及聲音轉換技術,只需少量聲音樣本即可。
  • 應用:適用於簡單的語音應用,如變聲器、語音助手等。
  • 限制:只能模仿聲音的音色,無法捕捉更豐富的情感和表達。

完整、高品質的聲音模型

  • 難度:高
  • 技術:需要更複雜的深度學習模型和大量高質量的聲音資料。
  • 應用:適用於需要自然、情感豐富的語音合成場景,如虛擬主播、有聲書等。
  • 限制:需要專業錄音設備、長時間錄製、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資料處理和模型訓練,成本較高。

對於一般人來說

  • 若只想體驗簡單的聲音複製或克隆,目前已有不少線上工具可供使用,難度不高。
  • 若想訓練高品質、個性化的聲音模型,仍有一定難度,需要專業設備、時間和技術支援。

訪談中提到的解決方案

  • 自然書法公司提供客製化聲音模型服務,可協助一般人訓練自己的聲音。
  • 若您已有大量現成的聲音素材(如Podcast錄音),可節省錄音時間,降低訓練難度。

結論

  • 簡單的聲音複製或克隆技術已相對成熟,一般人可輕鬆嘗試。
  • 訓練高品質、個性化的聲音模型仍有一定門檻,但隨著技術發展和服務普及,未來可能會變得更容易。

 

Q:一般人也可以訓練自己語言的TTS模型嗎?

A:是的,一般人現在也可以訓練自己的TTS模型,但難易程度取決於你期望的模型品質和複雜度。

簡單的聲音複製或克隆

  • 這種模型主要捕捉你的音色特徵,技術門檻較低,市面上已有不少線上工具可供使用。
  • 你只需上傳一段自己的聲音樣本,通常幾分鐘內就能生成一個簡單的聲音模型。
  • 雖然操作簡單,但這種模型只能模仿你的音色,無法呈現豐富的情感和表達。

完整、高品質的聲音模型

  • 這種模型能更全面地模擬你的聲音,包括各種情境、情緒和語調,但訓練難度較高。
  • 你需要:
    • 專業錄音設備:確保錄音品質清晰,減少雜音干擾。
    • 長時間錄音:錄製數小時甚至數十小時的聲音素材,涵蓋各種情境和情感。
    • 專業技術支援:尋求專業團隊協助資料處理、模型訓練和調優。
  • 雖然難度較高,但自然書法等公司已提供客製化聲音模型服務,讓一般人也能擁有高品質的個人聲音模型。

結論

  • 如果你只想體驗簡單的聲音複製,現有線上工具已能滿足需求。
  • 如果你追求高品質、個性化的聲音模型,可考慮尋求專業團隊的協助。
  • 隨著技術發展,未來訓練個人聲音模型的門檻可能會降低,讓更多人能輕鬆擁有自己的TTS模型。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