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疯子

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Battle Waves: Card Tactics

作者 FitGirl

#5161 Battle Waves: Card Tactics


Genres/Tags: Tower defense, Deck-building, Side, Top view, 3D
Company: CAGE Studios
Language: ENG
Original Size: 1.3 GB
Repack Size: 607 MB

Download Mirrors (Direct Links)

Download Mirrors (Torrent)

Discussion and (possible) future updates on CS.RIN.RU thread

Screenshots (Click to enlarge)



Repack Features

  • Based on Battle.Waves.Card.Tactics-TENOKE ISO release: tenoke-battle.waves.card.tactics.iso (1,385,766,912 bytes)
  • 100% Lossless & MD5 Perfect: all files are identical to originals after installation
  • NOTHING ripped, NOTHING re-encoded
  • Significantly smaller archive size (compressed from 1.3 GB to 607 MB)
  • Installation takes 1-4 minutes (depending on your system)
  • After-install integrity check so you could make sure that everything installed properly
  • HDD space after installation: 1.1 GB
  • Repack uses XTool library by Razor12911
  • At least 2 GB of free RAM (inc. virtual) required for installing this repack
Game Description
A fast-paced Card Battler with Tower Defense action! Claim victory in the Roguelite Deckbuilder campaign and Online Multiplayer. Collect all the factions to explore thousands of strategic combinations.

Game Features

  • Big Battles – Spawn minions in waves to destroy the enemy base!
  • Build Your Deck – Collect cards with unique mechanics to level up and deploy!
  • Ranked Multiplayer – Play online PvP to test your skills and climb the leaderboards!
  • Roguelite Campaign – Battle difficult villains across five acts. Do you have what it takes?
  • Unlock Factions – Explore thousands of synergies in the complex faction metagame.

The post Battle Waves: Card Tactics appeared first on FitGirl Repacks.

OpenAI 悄悄修改 AI 政策文件,刪除「無政治偏見」的說法

作者 KKJ
OpenAI 悄悄修改 AI 政策文件,刪除「無政治偏見」的說法476108e7b7dbadf17a0024e5bed9059a

OpenAI 悄悄刪除了其最近發布的一份政策文件中,認可「政治上無偏見」的人工智慧的敘述。在美國人工智慧產業「經濟藍圖」的初版草案中,OpenAI 表示人工智慧模型「應致力於在預設情況下做到政治無偏見」。週一公布的新草案卻被發現刪除了這一段文字。

OpenAI 發言人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次編輯是為了「精簡」文件,因為包括 OpenAI 的《模型規範》在內的其他 OpenAI 文件「都強調了客觀性」。《模型規範》是 OpenAI 於今年 5 月發布的,旨在闡明該公司各種人工智慧系統的行為。

但這一修訂也指出了「有偏見的人工智慧」言論的政治問題。前總統的許多盟友,包括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加密貨幣和人工智慧「沙皇」大衛·薩克斯(David Sacks)都指責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審查保守觀點。薩克斯特別指出 OpenAI 的 ChatGPT「被程式設計為帶有覺醒文化」,在政治敏感話題上不真實。

馬斯克既指責了人工智慧模型正在訓練的數據,也指責了舊金山灣區公司的「覺醒」哲學。

去年 10 月,馬斯克在沙烏地阿拉伯政府支持的一次活動上說:「舊金山灣區正在訓練的很多人工智慧,都在接受周圍人類的哲學,因此,在我看來,有一種覺醒的、虛無主義的哲學正在被植入這些人工智慧中。」

事實上,人工智慧中的偏見是一個難以解決的技術問題。馬斯克的人工智慧公司 xAI 就曾費盡心機創造出一個聊天機器人,它不會贊同某些政治觀點而不是其他觀點。

英國研究人員在 8 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ChatGPT 在移民、氣候變遷和同性婚姻等話題上存在自由主義傾向。OpenAI 已經聲明,ChatGPT 中出現的任何偏見「都是錯誤,而不是功能」。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黃仁勳稱 NVIDIA 仍是一家「較小公司」,暫無擴張計畫

作者 KKJ
黃仁勳稱 NVIDIA 仍是一家「較小公司」 暫無擴張計畫4f347dd891bedf8ad3cf95d577f1c9e0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顯示卡應用場景已實現質的飛躍。如今,它們在影片編輯、圖形設計、以及人工智慧 (AI) 等多個領域均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全球領先的晶片製造商,NVIDIA 憑藉對這些新興需求的敏銳洞察,成功實現了財富的迅猛增長,其當前市值已高達 3.33 兆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超過 170% 的驚人增幅。

然而,儘管擁有如此龐大的市值,NVIDIA CEO 黃仁勳卻謙遜地表示,他們依然將自己視為一家「較小公司」。

近日黃仁勳接受採訪,被問及 NVIDIA 是否會考慮涉足電力基礎設施建設等全新領域時,他表現出審慎的態度。黃仁勳強調,NVIDIA 始終堅守著一條核心原則,即專注於「那些尚未有人嘗試過的領域,或者 NVIDIA 能夠超越其他企業、做出卓越貢獻的領域」。

黃仁勳進一步闡述道:「NVIDIA 只會涉足那些尚未有人涉足,或者我們能夠顯著超越其他企業的領域。因此,我們啟動新專案的門檻非常高。我們並不將自己視為傳統意義上的大型企業。儘管 NVIDIA 已經擁有了 32,000 名員工,但與 Google、蘋果等業界巨頭相比,我們依然保持著相對較小的規模。因此,我們必須確保將資源高度聚焦於那些我們能夠做出獨特貢獻的領域。」

雖然黃仁勳謙稱 NVIDIA 是一家「較小公司」,但那是指與Google、蘋果相比。而事實上無論從市值、員工規模、業務範圍還是影響力來看,NVIDIA 都已經是一家不容忽視的科技巨頭。尤其是現在NVIDIA 的業務範圍涵蓋了多個領域,包括:

  • 繪圖處理器(GPU): NVIDIA 以其 GeForce 系列 GPU 聞名,在遊戲市場擁有領導地位。
  • 專業視覺化: NVIDIA 的 Quadro 系列 GPU 應用於專業的圖形設計、影片編輯和科學模擬等領域。
  • 資料中心: NVIDIA 的 Tesla 和 HGX 平台為人工智慧、深度學習和高效能運算提供強大的運算能力。
  • 汽車: NVIDIA 的 DRIVE 平台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解決方案。

NVIDIA 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影響力尤其巨大。其 GPU 成為了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研究的重要工具,推動了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產品和技術不僅應用於消費性電子產品,也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醫療保健、金融服務等各個產業,對全球科技產業和經濟發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任天堂Switch 2 Joy-Con 手把大革新:磁吸設計、新按鈕搶先看

作者 NetEase
探索任天堂 Switch 2 Joy-Con 控制器細節:磁吸設計 + 新按鈕Dc9e0868907ed16386e66eae154a8572

任天堂正式放出了備受期待的 Switch 2預告片,其全新的 Joy-Con 手把在設計上進行了多項改進。根據官方發佈的預告影片,新款 Joy-Con 在連接方式、外觀設計以及功能佈局上均有顯著變化。

任天堂Switch 2 Joy-Con 手把大革新:磁吸設計、新按鈕搶先看

此前,關於新款 Joy-Con 的傳聞非常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透過磁力與主機連接的機制。在官方預告影片中,這一傳聞得到了證實。

任天堂Switch 2 Joy-Con 手把大革新:磁吸設計、新按鈕搶先看

影片顯示,Joy-Con 似乎透過磁力吸附在主機表面,而非像前代產品那樣透過滑軌連接。具體而言,Joy-Con 底部有一個凸起部分,可以插入主機上的橢圓形凹槽,並伴隨著經典的「喀嗒」聲完成連接。

任天堂Switch 2 Joy-Con 手把大革新:磁吸設計、新按鈕搶先看

此外,每個 Joy-Con 頂部都配備了一個按鈕,據推測用於控制手把的拆卸。雖然影片中未展示其具體操作,但根據此前傳聞,按下該按鈕會觸發一個銷釘,將 Joy-Con 從主機上彈出。影片中可以看到,手把內側軌道頂部有一個小圓圈,疑似為彈出裝置。

任天堂Switch 2 Joy-Con 手把大革新:磁吸設計、新按鈕搶先看

在外觀上,新款 Joy-Con 比前代更大,主體為黑色,部分位置點綴了紅色和藍色。

任天堂Switch 2 Joy-Con 手把大革新:磁吸設計、新按鈕搶先看

此外,前代 Joy-Con 的標誌性設計元素得以保留,例如指示燈、單獨使用 Joy-Con 時可見的 SL / SR 按鈕,以及用於連接腕帶的孔洞。左 Joy-Con 依然配備了方形截圖按鈕,右 Joy-Con 則保留了 Home 鍵,但在其下方新增了一個功能不清楚的方形按鈕。

任天堂Switch 2 Joy-Con 手把大革新:磁吸設計、新按鈕搶先看

值得一提的是,前代 Switch Joy-Con 飽受「搖桿漂移」問題的困擾,即玩家未操作時搖桿仍會檢測到移動信號,類似於電腦游標在未移動滑鼠時自行移動的現象。然而,任天堂尚未透露新款 Joy-Con 是否解決了這一問題。

任天堂計劃於 4 月 2 日舉行 Switch 2 專場發佈會,屆時將公佈更多關於 Joy-Con、主機效能以及遊戲陣容的詳細資訊。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CES 2025 - NVIDIA編輯日(下):RTX 50系列顯示卡獨有DLSS 4多重畫格生成超級效能禁藥與Reflex低延遲技術

NVIDIA推出DLSS 4升頻與Reflex低延遲等強化遊戲體驗的技術,其中還包括RTX 50系列顯示卡獨享、能夠讓遊戲FPS效能衝到8倍的多畫格補幀效能禁藥。1c3c4823c4063e6d6ed71d54c8c108d7

NVIDIA推出DLSS 4升頻與Reflex低延遲等強化遊戲體驗的技術,其中還包括RTX 50系列顯示卡獨享、能夠讓遊戲FPS效能衝到8倍的多畫格補幀效能禁藥。

DLSS 4節省15/16繪圖負載

NVIDIA應用深度學習研究副總裁(VP of Applied Deep Learning Research)Bryan Catanzaro分析遊戲體驗受3大即時繪圖因素影響,分別為影像畫質、流暢度、靈敏度,若將這3個因素轉換為量化數據,就是解析度、FPS、操作延遲。然而需要改善這3種因素都會導致運算負載增加,在不提高系統效能的前提下,只能在3者間互相取捨,或是升級更高階或更大量的顯示卡,以滿足運算需求。

而NVIDIA也提供另類的解決方案,就是透過DLSS、Relfex等技術,以AI協助改善遊戲體驗。

延伸閱讀:
CES2025:黃仁勳手持「矽盾」演講,發表Blackwell家族顯示卡、顯示晶片,RTX 5090 71990元月底上市
CES2025:NVIDIA GeForce RTX 5090 效能怪獸!雙穿透散熱設計、電路板解密
CES 2025 - NVIDIA編輯日(上):RTX 50系列顯示卡與Blackwell架構特色解說
CES 2025 - NVIDIA編輯日(下):RTX 50系列顯示卡獨有DLSS 4多重畫格生成功能與Reflex低延遲技術(本文)

NVIDIA推出的DLSS主要可以分為3大類功能,分別為降低遊戲繪製解析度並透過AI升頻的超解析度(Super Resolution)、透過AI強化光線追蹤繪圖的光線重建(Ray Reconstruction),以及透過AI產生額外畫格的畫格生成(Frame Generation)。前2者皆能降低繪圖的實際運算需求,具有降低延遲與提高FPS效能的雙重功效,畫格生成不會降低繪圖運算量且需等待短暫AI運算的間格,所以會造成延遲微幅提高,但仍可提升FPS效能。

(強烈建議讀者點擊上方3項技術之超連結,複習一下它們的原理。)

新推出的DLSS 4具有2大改變,首先它將超解析度、光線重建、畫格生成等3種AI功能使用的模型架構,由原先的卷積神經網路模型(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改為Transformer模型,有助於提升時域穩定性(Temporal Stability),發揮降低鬼影、提高動態細節等效果。

所有的GeForce RTX系列顯示卡(包含RTX 20 / 30 / 40 / 50)都可以透過更新驅動程式的方式取得DLSS 4的Transformer模型功能。而NVIDIA也表示,如同過去6年間CNN模型能夠透過升級模型改善DLSS的圖像品質,Transformer模型也具有相當的發展潛力,並且同樣可以藉由軟體升級的方式提升品質。

DLSS 4的另一個重大更新是支援多重畫格生成(Multi Frame Generation),最多可以參考單一繪製畫格以產生3個生成畫格。然而這個功能需要在系統繪製1個畫格之後,執行5組AI推論運算以產生額外的3個生成畫格,AI運算的負載較先前的3組推論高出許多,因此限定只能在RTX 50系列顯示卡使用。

NVIDIA App中提供DLSS覆寫設定功能(DLSS Overrides),如果原本遊戲支援DLSS的超解析度、光線重建、畫格生成等功能,則可透過覆寫設定強制切換至Transformer模型,以獲得更細緻的升頻效果,或是將超解析度功能強制切換為DLAA反鋸齒功能或超高效能模式(Ultra Performance)。此外如果原本遊戲支援DLSS畫格生成功能,還強制開啟多重畫格生成功能(仍只支援RTX 50系列顯示卡)。

遊戲體驗受影像畫質、流暢度、靈敏度等因素影響,若只有單一顯示卡就需要在不同因素之間取捨。

如果使用10張顯示卡或許能滿足3個因素,但卻不切實際。NVIDIA則提出以AI達成相近效果的解決方案。

DLSS 4的2大改變為改用Transformer模型與新增多重畫格生成功能。其中Transformer模型具有降低鬼影、提高動態細節等效果。

NVIDIA官方提供的CNN與Transformer超解析度模型對照影片。

影片中的主角會晃動身體,而使用Transformer模型具有較佳的圖像品質,背包的紋理仍清晰可見。

光線重建功能改用Transformer模型後有具有較佳畫質。

CNN模型的鐵絲網充滿鋸齒,後方物件比較模糊。Transformer模型則沒有此為問題。

過去使用DLSS 3的會執行超解析度與光線重建、畫格生成、光學流加速器等3套AI推論運算。

DLSS 4的多重畫格生成則會執行超解析度與光線重建、畫格生成、3組AI光學流,總共5套AI推論運算。

但是DLSS 4只需執行圖中灰色的實際繪圖,透過升頻方式放大至4倍解析度,並透過多重畫格生成產生3個額外畫格。等於將實際繪圖負載降低只1/16,其於15/16的畫面資訊都是由AI生成。

NVIDIA官方提供的DLSS 4效能增益圖表,最高可帶來8.2倍的增益。

4種不同情況的FPS與延遲對照。左起為關閉DLSS,開啟DLSS 2(超解析度)因降低實際繪圖負載,對FPS與延遲都有幫助。DLSS 3.5加入畫格生成,可以提升FPS,但延遲持平。DLSS 4則透過多重畫格生成進一步提升FPS。

DLSS 4功能相容一覽。畫格生成需使用RTX 40 / 50系列顯示卡,而多重畫格生成需RTX 50。

AI協助降低遊戲延遲

NVIDIA先前推出的Reflex低延遲技術透過取消繪圖佇列的方式降低遊戲的操作延遲,進而提升玩家的競技優勢。

Reflex 2則是進一步使用AI圖像生成的局部重繪(Inpaint)方式產生2個畫格之間的差異,以降低繪製時間(Frame Time),有助於更快將玩家操作後的畫面送至螢幕,降低延遲並提高遊戲操作的靈敏度。

以射擊遊戲為例,當遊戲的FPS已經很高的時候,玩家移動滑鼠並移動視角時,每個畫格的差異就會很小,這時候與其重新繪製整張圖片,還不如參考前一張畫格與視角變動等資訊,然後以局部重繪方式產生下一張畫格,如此一來就能省去很多運算時間,發揮進一步降低延遲的效果。

這是什麼諾貝爾獎等級的創意!

目前已有120款遊戲支援Reflex低延遲技術。

傳統繪圖機制會在CPU(處理器)完成運算並產生繪圖需求後,將需求送進佇列,等待GPU(繪圖處理器)進行繪製。

Reflex則是捨棄繪圖佇列,繪圖需求一旦產生就就直接送進GPU。

Reflex 2維持這樣的基本機制,並新增透過AI圖像生成的方式縮短部分畫格的繪製時間,以降低遊戲延遲。請注意GPU欄的3張圖,中間圖的右半部為滑鼠移動後需要重新繪製的區域,下方圖則是透過AI圖像生成補上空缺,有助於縮短繪圖時間,並降低操作與新圖像傳送至螢幕的延遲。

在遊戲FPS很高的情況,每個畫面的差異就會相對比較小。圖中左側白色標示的部分(畫面左上與左下,槍枝右上部)則為需要透過AI圖像生成「填空」的部分。

關於Blackwell 架構與RTX 50系列的初步特色功能介紹先到此告一段落,筆者也會在近期持續製作,GeForce RTX 5090效能測試與更多技術解說的專題報導,請讀者保持關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DJI大疆澄清其允許無人機在美國危險區域飛行的決定並無政治意圖

作者 janus
有人認為這一決定時機蹊蹺,具有政治意圖,因為此事發生在當選總統川普就職典禮前幾天、紐澤西州無人機恐慌事件發生幾週後。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中國針對美國策劃封禁 TikTok 的回擊。E8ee4e2cbc0e1fc4529fa69c805ab20c

DJI(大疆創新)在前幾天宣布,將不再在其於美國販售的無人機產品中強制執行地理圍欄功能。這表示 DJI 無人機將不再自動阻止使用者在某些特定區域飛行,例如機場、發電廠、野火區域、軍事基地以及白宮等政府建築上空。取而代之的是,無人機在接近這些區域時,僅會發出警告,提醒使用者注意相關法規與安全風險。

不過,有人認為這一決定時機蹊蹺,具有政治意圖,因為此事發生在當選總統川普就職典禮前幾天、紐澤西州無人機恐慌事件發生幾週後。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中國針對美國策劃封禁 TikTok 的回擊。

不管怎樣,大疆針對外界的種種猜測,在官方部落格上發文回應,稱時間上的巧合並無關聯。

「數月前我們就計畫在美國推出這一更新,但為確保更新正常運行而延後了實施時間。」該公司這篇文章還用粗體字強調「大疆的安全決策並非受政治因素驅動」。

「聲稱此次更新與美國當前的政治環境有關,不僅是錯誤的,而且很危險。」

儘管這篇文章詳細說明了該公司地理圍欄系統的各項變動,但並未否認大疆取消了預設阻止絕大多數美國無人機飛手在機場、發電廠、活躍野火區域、軍事基地以及白宮等政府建築上空飛行的功能,且似乎沒有例外情況。

如果不是政治因素驅動這一決定,那是什麼原因呢?部落格文章只是提及大疆已與航空監管機構在「操作者責任原則」上達成一致,此外還順帶指出其禁飛區給無人機的飛手造成了「錯失機會、延誤作業或不必要的等待時間」。

「這對商業飛手、無人機企業,尤其是執行救生任務的公共安全機構來說,挑戰尤為巨大,因為延誤是絕對無法接受的。」大疆寫道。

的確,大疆的地理圍欄系統是其自願設立的,並非美國監管機構強制要求。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發言人表示:「FAA 並未要求無人機製造商設置地理圍欄。」

地理圍欄是什麼?

地理圍欄是一種虛擬的界線,透過 GPS 或其他定位技術設定在特定的地理區域周圍。在無人機應用中,地理圍欄通常用於限制無人機在敏感或危險區域的飛行,以確保安全和遵守法規。

過去,DJI 的無人機內建了嚴格的地理圍欄系統,會自動阻止無人機進入禁飛區。這項功能在過去多年來,對於提升飛航安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事實上,DJI 從 2015 年開始將地理圍欄廣泛普及,其契機便是當時因政府僱員操作失誤引發的一次白宮「炸機」事件。

DJI 取消地理圍欄的原因

DJI 在官方聲明中表示,取消地理圍欄的主要目的是「將控制權交還給無人機操作員」,並認為新的遠端 ID 技術(Remote ID)能為執法部門提供足夠的監管工具。遠端 ID 技術能在無人機飛行時將裝置及操作者的位置向外傳播,有助於執法單位監控無人機的飛行活動。

然而,外界對於 DJI 此舉的動機有諸多揣測:

  • 配合 FAA 的規範: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FAA)並未強制要求無人機製造商設置地理圍欄,DJI 此舉可能是為了配合 FAA 的規範。
  • 回應美國政府的壓力: 美國政府近年來對中國無人機製造商的態度趨於嚴厲,將 DJI 列為「中國軍事公司」,並開始限制產品進口。在此背景下,DJI 取消地理圍欄功能可能被視為一種策略考量,試圖降低其產品在美國面臨的監管風險。
  • 避免使用者錯失商機或延誤作業: DJI 在聲明中也提到,其禁飛區有時會給商業飛手、無人機企業,尤其是執行救生任務的公共安全機構造成「錯失機會、延誤作業或不必要的等待時間」。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蘋果加入 UALink 聯盟,對抗NVIDIA專有的 NVLink 技術、開發新一代人工智慧資料中心技術

作者 KKJ
蘋果加入 UALink 聯盟 協助開發新一代人工智慧資料中心技術1770e304fee9055314487b422f49e3e1

蘋果公司已經加入了一個旨在打造新一代技術的聯盟,以連接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的晶片。這個名為 Ultra Accelerator Link Consortium 的聯盟正在開發一種名為 UALink 的標準,它可以連接越來越多伺服器叢集中的 AI 加速器晶片。截至本週二,蘋果與阿里巴巴和半導體公司 Synopsys 都是該聯盟的董事會成員。

蘋果公司平台架構總監貝琪·盧普(Becky Loop)在一份聲明中表示,UALink 在應對連接挑戰、為擴大人工智慧能力和需求創造新機遇方面「大有可為」。

「蘋果公司在推動產業發展的創新方面擁有悠久的開拓與合作歷史,」Loop 補充道,「我們很高興能加入 UALink 董事會。」

UALink 旨在連接從 GPU 到客製化解決方案的各種晶片,以加速人工智慧模型的訓練、微調和執行。基於包含 AMD 的 Infinity Fabric 在內的開放標準,首批 UALink 產品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推出。

英特爾、AMD、Google、AWS、微軟和 Meta 都是 UALink 聯盟的成員。而迄今為止最大的人工智慧加速器生產商 NVIDIA 卻不在其中。這是因為 NVIDIA 提供了自己的專有互連技術 NVLink,用於連接資料中心叢集內的晶片。

蘋果參與 UALink 的同時,該公司還增加了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以支援其人工智慧產品功能套件 Apple Intelligence。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蘋果據稱正在開發一款新的伺服器晶片,以提高其人工智慧資料中心的效率。

對於 Apple Intelligence 公司的某些能力,外界評價褒貶不一。上週,蘋果表示將更新其中一項功能,即人工智慧摘要新聞提醒,因為使用者回報稱看到了不準確的新聞標題。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