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宣布推出世界首款支援真實性內容驗證技術的專業級錄影機 PXW-Z300,並具備 AI 自動對焦、三感光元件系統和 17 倍光學變焦,適用於新聞和紀錄片製作。
Sony 宣布推出世界首款支援真實性內容驗證技術的專業級錄影機 PXW-Z300,並具備 AI 自動對焦、三感光元件系統和 17 倍光學變焦,適用於新聞和紀錄片製作。
AI 驅動自動對焦與三感測器系統
PXW-Z300 與去年的 Z200 有許多相似之處,包括 AI 驅動的主體偵測自動對焦功能。借助 AI 自動對焦技術,即使拍攝對象背對相機、面部不可見,或在畫面中顯得相對較小時,PXW-Z300 也能準確識別和追蹤人物主體。此外,它還能自動調整構圖,使人物主體保持在畫面中,並具有改進的自動追蹤白平衡設定,確保人物膚色自然。
在影像感測器方面,PXW-Z300 採用 Sony 令人印象深刻的三感測器設置。這款相機配備 1/2 型 Exmor R CMOS 影像感測器,可拍攝 Sony 描述為「極其細緻」和「栩栩如生」的 4K UHD (3840 x 2160) 影片。與僅使用單一感測器的錄影機不同,PXW-Z300 使用三個感測器分別記錄紅色、綠色和藍色資訊,然後由 Sony 頂級的 Bionz XR 晶片將這些資訊組合成單一影像。這種設計能提供更出色的色彩重現和更高的靈敏度。
從使用者體驗和設計的角度來看,Sony PXW-Z300 具有專業錄影機應有的所有控制和功能。鏡頭周圍有三個環,可以獨立控制對焦、變焦和光圈。對焦環也可以前後移動,以在手動和自動對焦之間快速切換。此外,該錄影機還具有大型、明亮的 LCD、側裝式 V 型安裝座,以及包括 SDI、時間碼、同步鎖相、HDMI、USB 等專業級連接選項。它還具有雙 CFexpress Type A 和 SDXC UHS-II 卡槽。
內容驗證功能與上市資訊
此外,PXW-Z300 也是世界上首款支援真實性內容驗證技術的錄影機,但 Sony 表示影片功能將在稍後提供,具體時間待定。此外,錄製驗證資訊需要單獨的升級許可證,並且僅支援 MP4 格式。儘管如此,PXW-Z300 還是世界上第一款支援 C2PA 錄製影片內容標準的錄影機,這對於特定使用者(包括記者和紀錄片製作人)來說意義重大。
國外有傳聞指出,Canon 正在研發全新相機 EOS R8 V,相較現行的 EOS R50 V,新相機將成為品牌首款全片幅 V 系列無反產品,預期提供更高規格的影片錄製功能並維持親民價格。
國外有傳聞指出,Canon 正在研發全新相機 EOS R8 V,相較現行的 EOS R50 V,新相機將成為品牌首款全片幅 V 系列無反產品,預期提供更高規格的影片錄製功能並維持親民價格。
EOS R8 V 傳聞規格
Canon 已在 2025 年 3 月推出 EOS R50 V 作為 V 系列的開山之作,定位為針對創作者的影片拍攝產品。或許是為了擴大產品線與提高用戶數,網路盛傳 正在研發全新相機 EOS R8 V,相較現行的 EOS R50 V,新相機將成為品牌首款全片幅 V 系列無反產品,預期提供更高規格的影片錄製功能並維持親民價格。
外觀方面,預計 EOS R8 V 將會採用與 EOS R50 V 相同的方型風格設計,同樣不會有 EVF,並會搭載 3 吋 162 萬畫點側翻式螢莫,重量據聞將近 500g 左右。規格上比較有爭議的是 IBIS 機身防手震功能,目前這方面的消息比較混亂,還不確定 EOS R8 V 是否會搭載該功能,希望之後能有較明確的訊息。
定價策略與發表時間
目前推論 EOS R8 V 可能以約 1,799 美元的單機身價格發表(約 NT$53,000),若搭配套裝鏡頭可能接近 1,999 美元水準,這對比 Sony FX3 等全片幅影片機而言頗具競爭力。發表時間預估可能落在 2025 年下半年到 2026 年初之間,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自 Sony 推出 SEL2870GM 以來,在與業界同好交流時發現,大家對這顆鏡頭的表現,無論是畫質、對焦速度還是實用性都給予高度肯定。對我來說,SEL2870GM 最吸引人之處,是它擁有比 SEL2470GM II 更大一級的光圈,從 F2.8 跨越到 F2,這在以自然光為主要光源的婚禮攝影中,帶來十分顯著的優勢。
例如在光線昏暗的室內場景,可以用更高的快門速度準確凝結那些轉瞬即逝的感動瞬間;在拍攝靜物或細節時,也能藉由降低 ISO 感光度,換取更乾淨細膩的影像品質。甚至在執行海外婚紗案時,SEL2870GM 一鏡在手就能取代多顆定焦鏡,不僅大幅減輕行李重量,也省去頻繁更換鏡頭的不便,對於提升拍攝效率與機動性都有很大的幫助。
婚禮不僅是一連串儀式的集合,對新人與家屬來說,更是人生中極具意義的時刻。身為攝影師,我始終相信,每個關鍵時刻都必須被確實記錄,才不會辜負客戶的委託和期許。然而,婚禮拍攝總是充滿變數,不僅流程緊湊,場地與光線條件也往往難以預測,相當考驗攝影器材的自動對焦性能。以我使用 SEL2870GM、SEL50150GM 搭配 α1 II 與 α9 III 拍攝多場婚禮下來的經驗,整體表現可說是讓人非常安心,對焦迅速、精準且穩定,幾乎能做到「想到哪、對到哪」的程度,讓我即使身處混亂場景中,也能全心專注在捕捉情感與故事本身。
有一張照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記得某場婚宴的流程即將進入尾聲、現場氣氛逐漸升溫時,我突然靈光一閃,想拍出類似演唱會的視覺氛圍,於是請工作人員將會場燈光暫時關閉,然後請賓客拿出手機開啟 LED 燈並圍繞著新人。在這幾乎全靠手機微光支撐的嚴苛環境下,原以為可能要多番嘗試才有機會成功,沒想到 SEL2870GM 搭配 α1 II 的組合居然迅速果斷地完成對焦,並準確鎖定新人的臉部,最終拍下的畫面不但銳利清晰,也極具感染力,重點是有拍到情感濃度高、猶如電影場景般的動人瞬間。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也是專業拍攝中最需要的:「器材反應快、性能穩」,才能讓攝影師全神貫注在現場與情緒上。
媲美定焦鏡畫質,以實戰驗證 G Master 新鏡實力
從過去經驗看,Sony G Master 鏡頭在銳利度、散景或色彩風格始終維持頂尖的水準。而 SEL2870GM 與 SEL50150GM 作為 G Master 二代大三元之後問世的高階變焦鏡,延續 G Master 的光學基因,畫質肯定有過之而無不及,經長時間實戰測試,成果也印證了我的預期。
這波浪潮與南韓當紅的「Newtro」文化密切相關。將「New(新)」與「Retro(復古)」合而為一的「新復古」風潮,不僅帶動底片熱,也推升像 Kodak 這類懷舊品牌的吸引力。韓國年輕人喜愛穿著復刻老 Logo 的T恤、帽子、手提袋等產品,認同其賦予的情感價值與風格象徵。
多元授權策略助營收增長
Kodak Apparel 不只推出服飾,還涵蓋箱包、太陽眼鏡、塗料、太陽能產品與行動電源等。公司全球授權副總裁 Clara Fort 表示,品牌授權雖以影像和攝影為核心,定位卻更廣泛。南韓市場的成功,讓 Kodak 開始探討授權領域的延伸,例如遊戲、健康照護等產業 。但有學者認為,這樣的轉型也代表品牌「跌落谷底後的不得已」,呼籲應保持與攝影核心的連結 。
一般而言,提到曲線線條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 S 形線條,因為它是公認最具美感的線條,源來自側看女性背部的優美曲線。然而正確來說,曲線是指有規律變化且帶有圓弧彎曲的線條,例如常見的 S 形和 C 形曲線,由於這些曲線有著上述的特性,故能在畫面中營造出引導視線的韻律感,讓觀者的視線能夠隨著曲線線條移動,增加影像的可看性。除此之外在情緒上,無論是 S 形或 C 形曲線也都會帶給人們生動活潑、律動且美麗的情緒感受,它常出現在風景或建築攝影當中,無論是蜿蜒的山路、河流,或是彎曲的幾何人工建築等都可常見曲線元素存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當我們在拍攝小件商品(例如紅口、唇膏)或美食攝影(例如飲品、水果)時,也可以利用 S 形曲線或 C 形曲線來進行物件擺放的安排,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讓畫面整體看起來更具有典雅、優美的視覺感受,也能夠有效增加畫面的豐富性與律動感。
對於喜愛使用無反相機在同一套設備中拍攝照片與影片的創作者來說,Manfrotto ONE 是首款真正意識到混合拍攝需求的三腳架系統,將以往必須攜帶兩組三腳架的困擾一併解決。
對於喜愛使用無反相機在同一套設備中拍攝照片與影片的創作者來說,Manfrotto ONE 是首款真正意識到混合拍攝需求的三腳架系統,將以往必須攜帶兩組三腳架的困擾一併解決。
多功能設計 滿足多元拍攝需求
Manfrotto ONE 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多功能性。它巧妙地結合了三腳架、單腳架和桌面三腳架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的拍攝需求快速切換模式。無論是在開闊的風景區需要穩定的支撐,還是在狹窄的空間需要靈活的單腳架,甚至是需要低角度拍攝的桌面三腳架,Manfrotto ONE 都能輕鬆應對,真正實現了一腳多用。
▲▼ SEL400800G 搭配 α1 II 或 α9 III 優異的連拍功能,都能輕鬆捕捉鳥類起飛的精彩瞬間。這不僅歸功於相機的預拍功能與強大的追焦性能,鏡頭本身優異的自動對焦表現同樣功不可沒。(上:Sony α9 III + SEL400800G,400mm、F6.3、1/500、ISO 400,小白鷺〔看大圖〕|下:Sony α9 III + SEL400800G,659mm、F8、1/3200、ISO 3200,煤山雀〔看大圖〕)
▲▼ SEL400800G 搭配 α1 II 和 α9 III 等高階機身時的對焦表現,讓蘇亮宇印象深刻。他表示,有好幾次在背景相當複雜的環境中拍攝飛行中的鳥類時,對焦框竟絲毫不受干擾,始終穩穩鎖定被攝目標,讓他對這組合的對焦能力感到十分驚豔。(上:Sony α9 III + SEL400800G,445mm、F8、1/4000、ISO 8000,東方毛腳燕〔看大圖〕|下: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3200、ISO 1000,紅尾伯勞〔看大圖〕)
OM SYSTEM 全新發表的 OM-5 Mark II,在延續前代機身輕巧便攜基礎上,針對實際拍攝需求全面升級,並加入全新「沙漠色」塗裝,成為自然系風格攝影師的新選擇。
OM SYSTEM 全新發表的 OM-5 Mark II,在延續前代機身輕巧便攜基礎上,針對實際拍攝需求全面升級,並加入全新「沙漠色」塗裝,成為自然系風格攝影師的新選擇。
專為冒險者打造的機動性相機
OM-5 Mark II 依舊維持 OM SYSTEM 在 M4/3 架構上對輕便與堅固的追求,機身僅 418 克,即使搭配標準變焦鏡頭 M.ZUIKO DIGITAL ED 12-45mm F4.0 PRO,也能將總重控制在 672 克。對於長時間攜行與登山攝影愛好者而言,這意味著更高的行動自由與即時反應能力。此外,其領先業界的五軸防震系統,無論是靜態拍攝還是影片創作,都能提供穩定、銳利的畫面品質。
畫質進化,性能無懼極限
OM-5 Mark II 搭載 2,037 萬畫素 Live MOS 感光元件與 TruePic IX 影像處理器,即使在高感光情況下仍能保有低噪點與細膩層次。121 點全十字相位檢測自動對焦系統則帶來更快速、可靠的對焦表現。新加入的 USB-C 接口支援行動電源供電,讓戶外創作能持續進行不中斷,拍攝節奏更加流暢。
融入自然風格,全新沙漠色亮眼登場
設計上,OM-5 Mark II 握把新增人體工學凹槽,長時間握持依然穩固。配色方面,除經典黑與銀外,更推出靈感來自岩石與沙丘的大地色「沙漠色(Sand Beige)」,不僅在外觀上融入戶外環境,也象徵攝影師與自然相伴的冒險精神。
從容應對天候考驗,抗環境性能再提升
OM-5 Mark II維持 IP53 等級防塵防滴設計,並能在零下 10 度環境下正常運作,與旗艦 OM-1 Mark II 同等級。其超音波除塵系統(SSWF)每秒震動超過 30,000 次,有效去除感光元件上的細塵,大幅降低戶外更換鏡頭時影像污染的風險。
一鍵創意,計算攝影讓靈感即時實現
OM-5 Mark II 導入專屬 CP(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按鍵,讓創作者能快速啟用如高解析拍攝、深度合成、Live ND 與 HDR 等功能。無需仰賴電腦後製,即可拍出流動光軌、虛化水面與多重曝光等畫面,延展更多創作自由。全新夜視顯示與星空對焦模式,更進一步簡化星景拍攝流程,即使無腳架也能輕鬆駕馭星空攝影。
上市資訊與售價
OM-5 Mark II 預計 7 月下旬上市發售,建議售價為 1,199 美元,約 NT$35,000,至於台灣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還有待代理商元佑實業公佈。
攝影師韋琪分享 Sony SEL400800G 如何成為風景、旅遊攝影的得力助手。對於風景和旅遊攝影愛好者來說,SEL400800G 鏡頭絕對是不可錯過的選擇。
在風景與旅遊攝影領域中,焦距與畫質往往決定能否捕捉那些稍縱即逝、壯麗且難得一見的瞬間。一顆兼具遠距拍攝能力、靈活變焦與高畫質表現的鏡頭,始終是創作者夢寐以求的理想夥伴。Sony 最新推出的 FE 400-800mm F6.3-8 G OSS,不僅具備實用的 400-800mm 焦段與輕量化設計,更重新定義了「一鏡多用」的可能性。無論是遼闊的自然風光,或旅途中難得的生態畫面,都能透過它精準捕捉,呈現出不同於常人的獨特視角。
長久以來,我始終仰賴 Sony Alpha 系列的高畫素相機捕捉世界各地風景中最細膩精緻的細節。從 α7R III、α7R V、α1 到 α7C R,每一款機身在畫質細膩度與色彩還原上的表現,都讓我印象深刻。而 α1 II 更讓我對 Sony 的影像科技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它不只擁有 5,010 萬畫素,還搭載了 AI 自動對焦、預拍、連拍加速、無黑屏 30fps 高速連拍,以及最高 8.5 級的五軸防手震…等功能,幾乎集結了 Sony 現階段所有的黑科技於一身,簡直就像是為我這樣的攝影師量身打造的得力助手。
雖然飛羽攝影並不是我平常主要接觸的攝影題材,但在 Sony 的 AI 辨識、預拍和連拍加速等功能幫助下,讓我也能輕鬆在詩情畫意的北國捕捉到這些精彩的生態畫面。
▲▼ 面對可預期的重要時刻,韋琪建議善用連拍加速功能捕捉關鍵影像,如此一來不僅能節省記憶卡空間,也可降低事後挑圖的負擔。(上:Sony α1 II + SEL700200GM2 + SEL20TC,140mm、F5.6、1/1600s、ISO 2000〔看大圖〕|下:Sony α1 II + SEL700200GM2 + SEL20TC,394mm、F5.6、1/2500s、ISO 640〔看大圖〕)
AI 自動對焦大幅提升拍攝效率
α1 II 的「AI 自動對焦」具備極快的辨識速度與高度精準度,即使在背景複雜、或畫面中有多個主體的情況下,也能迅速且準確地鎖定目標。這對旅行攝影來說,既可提升效率,又能大幅提升拍攝的成功率與照片品質。
像我在日本岩手縣北上的展勝地就有一次印象深刻的拍攝經驗,記得當時一場春雨剛停,一輛馬車緩緩駛入畫面,α1 II 的 AI 自動對焦立刻辨識出動物 (馬匹) 與人物兩個主體,讓我能依拍攝需求自由選擇對焦目標。無論是聚焦在馬匹,強調牠奔馳時的動作與速度感;還是轉而對準人物,突顯人與自然間細膩的互動都能輕鬆掌握,不必擔心因對焦錯誤而錯過這短暫、動人的寶貴瞬間。
在北海道拍攝野生動物或鳥類時,α1 II 的 AI 自動對焦更是發揮了關鍵作用。不管是體型嬌小的北長尾山雀、松鼠,或是擅長飛行的虎頭海鵰、低頭緩步的赤狐,甚至是生性害羞偶爾才探頭的飛鼠,我都能藉由 AI 自動對焦順利拍到牠們可愛的身影。畢竟拍攝野生動物時,經常會遇到前景、背景的干擾,以往使用沒有 AI 自動對焦的相機,總容易對錯焦,讓焦點落在不該落的位置,但有了 AI 自動對焦後,這些困擾便迎刃而解,讓我能更專注在觀察與捕捉動物的自然神態。
▲▼ 野生動物通常警覺性高,不會輕易接近人類。但當你有了 AI 自動對焦的輔助,就不必擔心對焦點落在錯誤的位置。即使你遇到的是神出鬼沒或受前景遮擋的動物,仍能拍到準焦的照片。(上:Sony α1 II + SEL400F28GM,F2.8、1/2000s、ISO 100〔看大圖〕|下:Sony α1 II + SEL400F28GM,F2.8、1/1250s、ISO 100〔看大圖〕)
高畫素帶來的雙重優勢:極緻細節與構圖自由
我一直以來都堅持使用高畫素相機,不單單只是在意影像細節,也希望為後續的修圖爭取更多的調整空間與彈性。以我的標準來看,α1 II 搭載的 5,010 萬畫素全片幅堆疊式背照感光元件,不僅擁有極高的解像力,更具備一種能忠實保留大自然脈動與光影細節的能力。
像前陣子帶著 α1 II 造訪北海道,有一張在十勝地區拍攝的雪地日出照,就將 α1 II 高畫質的實力展現得淋漓盡致。當太陽躍出地平線的那一刻,現場的明暗反差非常大,然而 α1 II 仍以超高的動態範圍,真實還原當下我肉眼所見的美與細膩,讓我深感驚艷。
另外,α1 II 的高 ISO 表現也讓我印象深刻。還記得那是在日本宮城縣的白石川堤拍攝「一目千本櫻」,當時我一直待到傍晚,天色逐漸轉暗,忽然間飄起細雨。就在這時,一列火車從遠方緩緩駛來,車頭燈筆直地穿透雨霧,照亮整排鐵道。這樣的場景,對相機的動態範圍和高感光度畫質絕對是極大考驗。為了在低光源環境中盡量凝結火車動態,我將感光度拉高到 ISO 6400,讓人驚喜的是,即便在這樣的設定下,照片依舊保有很棒的細節與豐富的色彩層次。畫面中既有雨中柔和的光線,也保留了火車行進中的速度感與氛圍,但又不至於使火車太模糊而失去焦點,效果令人滿意。
▲▼ 儘管 α1 II 擁有高達 5,010 萬畫素的解析度,但高感光度下的畫質表現依然可圈可點。就算在微光環境使用 ISO 6400 拍攝,經過適度除噪後,影像仍保有豐富的細節,讓韋琪讚賞不已。(Sony α1 II + SEL400F28GM,F2.8、1/2000s、ISO 100)(看大圖)
而這時,α1 II 的五軸防手震就顯得格外關鍵!它在影像中央提供高達 8.5 級、邊緣達 7 級的快門補償效果,讓我即使在低光環境中使用 SEL2870GM 以 0.5 秒快門速度手持拍攝,也能穩定捕捉到清晰的畫面。因此無論是拍攝日落後的夜櫻,還是在搖晃的船上追拍虎頭海鵰 與白尾海鵰,α1 II 出色的防手震表現,成功讓每一張作品都能保持銳利、絲毫不模糊。
▲▼ 許多國內外旅遊勝地其實並不適合使用腳架,但 α1 II 搭載最高可達 8.5 級的五軸防手震補償,讓韋琪即使身處微光環境或在顛簸的船上,也能放心手持拍出清晰的作品。(上:Sony α1 II + SEL2870GM,70mm、F2.8、1/60s、ISO 2000〔看大圖〕|下:Sony α1 II + SEL70200GM2 + SEL20TC,258mm、F5.6、1/3200s、ISO 800〔看大圖〕)
四軸翻轉螢幕有利於挑戰極限構圖角度
在機身設計方面,我特別喜歡 α1 II 配備的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像我經常要進行全景接圖或挑戰一些刁鑽的拍攝角度,有了這樣靈活的螢幕設計,不管是高角度還是低角度,橫拍或豎拍,都能輕鬆構圖。而且這些特殊角度要手持拍攝通常都較難以維持平衡,所幸有了多角度翻轉螢幕 + 防手震的雙重加持,讓拍攝過程可以更加順暢且有效率。此外,α1 II 的握把與快門角度也更符合人體工學,大幅提升握持的穩定度與操作手感,對我這種每次出門都是從早拍到晚的創作者來說,長時間使用也不易感到疲勞。
而 Sony α1 II 就是這樣的存在。它的高畫素、智慧對焦、靈活操作與穩定性,全面提升拍攝自由度,妳需要做的就是放心將腦中所有的創意交由它來實現。特別是在旅途中,它讓拍照變得直覺、輕鬆,當心中浮現一個畫面,下一秒 α1 II 馬上準確地協助捕捉。就這樣,一段段旅程中的精彩與獨特,也都被好好地留存下來了。
雖然 OM-5 Mark II 的消息來源被描述為「非常可靠」,但仍屬未經證實的傳聞。當然也有另一種可能,就是 OM-5 Mark II 的升級可能僅限於將連接埠換成符合歐盟法規的 USB-C 與選單介面等小幅改進。不過相信大多數玩家應該都是比較期待第一種傳聞,也就是希望 OM-5 Mark II 能如同 OM-5 基於 OM-1,也可以繼承 OM-1 Mark II 的先進規格,就是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囉!
這些鏡頭專為滿足電影製作的需求而設計,提供一致的影像風格,包括 46.3mm 的成像圈足以滿足全片幅感光元件的拍攝需求,同時具備緊湊的鏡身設計,方便創作者在各種拍攝環境中靈活運用。此外,Aizu Prime 系列支援 ZEISS eXtended Data 技術,提供鏡頭數據以供後期製作使用,提升工作流程效率。
上市資訊
上述這些電影鏡頭中,28-45mm T2 FF 預計於 2025 年 11 月推出,而 28-105mm T3 FF 則會在更晚的 2026 年春季推出,兩者皆會有 L 卡口和 Sony E 卡口版本。至於八支 Aizu Prime 定焦鏡頭則預計將在 2025 年 8 月發售,建議售價 1,650,000 日圓,約新台幣 345,500 元。
Sony FE 400-800mm F6.3-8 G OSS憑藉卓越的焦段彈性、輕巧的設計、出色的畫質以及精準的對焦性能,深受飛羽攝影師陳承光肯定。透過獨家專訪,帶大家深度探索這顆鏡頭的表現與優勢。
飛羽攝影對不少人來說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題材,除了有賴豐富的拍攝經驗外,選擇一顆合適的鏡頭更是關鍵。Sony FE 400-800mm F6.3-8 G OSS(SEL400800G)憑藉卓越的焦段彈性、輕巧的設計、出色的畫質以及精準的對焦性能,深受知名飛羽攝影師陳承光的肯定,是他在拍攝野鳥時的得力助手。本次我們就透過獨家專訪,讓陳承光帶大家深度探索這顆鏡頭的表現與優勢。
關於|陳承光
擁有長達 28 年的飛羽攝影資歷。現任 Sony Alpha 官方合作攝影師、「攝影家手札」網站鳥類版版主、台灣「數字視野」網站評議委員。曾出版《台灣飛羽:台灣野鳥生態之美》、《台灣賞鳥鳥景 22 點》…等攝影著作。2019 年在國際級攝影大賽杜拜「哈姆丹國際攝影獎」(HIPA)一般類組(GENERAL)的彩色類別奪下首獎。
現在這個年代喜歡拍鳥的人很幸運,受惠於科技的日新月異,新推出的器材不僅越來越輕,性能也越來越出色,而 Sony 顯然是當中的佼佼者。對於初接觸飛羽攝影的新手來說,除了購買一台性能不錯的相機,鏡頭往往讓大多數人難以抉擇。一來是拍鳥經驗有限,不知道該優先入手什麼鏡頭才恰當;二來是拍鳥用的超望遠鏡頭通常要價不菲,很少人會願意一次拿出這麼多預算。
FX2 配備五軸光學影像穩定系統,支援 Dynamic Active 與 Active Mode,提供手持拍攝穩定性。Auto Framing 自動構圖功能能模擬專業攝影師操作,透過 AI 判斷主體位置自動裁切構圖。Framing Stabilizer 則進一步維持主體於畫面中央,提升流暢性與視覺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