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T客邦-Techbang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作者 August
Sony SEL2870GM與SEL50150GM,憑藉F2恆定大光圈、實用焦段與優異畫質,成為許多專業婚禮攝影師眼中高效的拍攝組合。透過資深攝影師婚攝鯊魚的視角,與各位分享這兩顆鏡頭。22521a32e4f90d3f258ace27efef0e67

在婚禮這類講求即時反應、環境變化多端的拍攝現場,器材的選擇從來不是比誰規格高、數字漂亮,而是真正能撐得住長時間、多場次的考驗,才稱得上硬實力。Sony SEL2870GM 與 SEL50150GM 憑藉 F2 恆定大光圈、靈活實用的焦段與優異畫質,是眾多專業婚禮攝影師公認高效又可靠的拍攝搭檔。本著實測的精神,T 客邦近期特別邀請到資深攝影師-婚攝鯊魚,從他的第一線實戰經驗出發,深入探究這兩顆鏡頭在婚禮現場的應用策略、操作感受以及整體影像表現,為相關從業人員與攝影愛好者提供更具參考價值的器材選擇觀點。

關於|婚攝鯊魚

SJ Wedding 鯊魚影像團隊攝影總監、ISPWP 國際專業婚禮攝影師協會獲獎攝影師。 攝影在鯊魚心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他最為人所知的就是擅於透過故事性的描述方式來記錄婚禮,將美感與創意融入婚紗拍攝之中。熱愛記錄幸福時光的他,能敏銳側寫婚禮當天新人沒注意到的畫面,只要新人看到作品後能夠感動就是他最大的成就!

目前經營FacebookInstagramWeb

一場婚禮意外開啟攝影人生

我大學主修平面傳播,研究所則進一步攻讀圖文傳播,可以說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接觸攝影了。不過研究所畢業後,我並沒有直接投入職業攝影領域,而是選擇將在校所學延伸應用,進入半導體產業擔任影像工程師。真正讓我下定決心轉換跑道,有幾個關鍵因素,一方面當時任職的產業正遭受金融海嘯衝擊,前景不穩,另一方面我也正準備邁入人生下一個階段,有成家的規劃,開始思考未來能否兼顧家庭與工作。因此,在那個人生的十字路口,我選擇辭去原本的工作,轉而成為一名相對較自由、也更貼近興趣與初衷的職業攝影師。

理工科出身的鯊魚,十多年前因一次偶然的拍攝經驗,從新人那裡收到真誠而溫暖的回饋,讓他重新思考人生方向,決定為自己也為最愛的家人勇敢一搏,毅然轉行投入婚禮攝影領域。如今的他,已是口碑與實力兼具的知名婚攝。

至於為什麼會在眾多領域中選擇投入婚禮 / 婚紗拍攝,其實說來有些意外。記得還在半導體產業的時候,某次受一位好友所托,幫他的朋友拍攝婚禮,雖然那時的技術與經驗尚不成熟,但我始終記得新人事後充滿喜悅與感謝的表情,那一刻帶來的成就感,讓我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攝影不只是技術,而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也正是那次經驗,種下我對婚禮攝影的熱情與投入。

鯊魚表示,能夠參與新人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看到眾人流露出的幸福笑容,以及收到新人真誠的感謝與推薦信,這些都是他願意一直走在婚禮攝影這條路上的原因。(Sony α9 III + SEL50150GM,66mm、F2、1/5000、ISO 125)(看大圖)

鏡頭配置隨策略和經驗轉變

不可否認,鏡頭在婚禮與婚紗拍攝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不同焦段所帶來的視角差異,會直接影響畫面的呈現與整體敘事。因此,鏡頭的選擇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攝影師的經驗、風格與需求逐漸演進。剛踏入婚攝圈時,我主要以變焦鏡頭為主,對當時的我來說「可變焦」的方便性可以有效彌補經驗與反應上的不足,以便更自在地應對現場多變的狀況。

隨著時間與經驗累積、技巧逐漸成熟,我開始轉向使用幾個經典焦段的定焦鏡,如 24mm、35mm、50mm 和 85mm。這些鏡頭除了提供更出色的畫質,也因其視角直覺、光圈大,讓我在拍攝當下更專注於光線與情感的捕捉。到最近期,為了在保有畫面質感的同時提升現場拍攝的靈活度,我改採「雙機身配置」,一台接上 50mm 定焦鏡,另一台則視需求接上不同焦段的變焦鏡,這樣的配置,不僅能快速切換視角與構圖,也兼顧畫面的豐富度與效率。

鯊魚認為,每個階段對鏡頭的使用策略會隨著經驗與風格的改變而有所調整,擁有足夠的鏡頭選擇彈性,正是職業攝影師能持續優化創作流程的關鍵。他特別提到 Sony Alpha 系統擁目前業界最完整且多元的全片幅鏡頭群,無論是追求畫質、機動性,還是預算考量,都能依據個人拍攝需求,靈活搭配出最適合自己的鏡頭組合。

F2 大光圈與焦段優勢,全面提升拍攝效率

自 Sony 推出 SEL2870GM 以來,在與業界同好交流時發現,大家對這顆鏡頭的表現,無論是畫質、對焦速度還是實用性都給予高度肯定。對我來說,SEL2870GM 最吸引人之處,是它擁有比 SEL2470GM II 更大一級的光圈,從 F2.8 跨越到 F2,這在以自然光為主要光源的婚禮攝影中,帶來十分顯著的優勢。

例如在光線昏暗的室內場景,可以用更高的快門速度準確凝結那些轉瞬即逝的感動瞬間;在拍攝靜物或細節時,也能藉由降低 ISO 感光度,換取更乾淨細膩的影像品質。甚至在執行海外婚紗案時,SEL2870GM 一鏡在手就能取代多顆定焦鏡,不僅大幅減輕行李重量,也省去頻繁更換鏡頭的不便,對於提升拍攝效率與機動性都有很大的幫助。

相較於大三元鏡頭,SEL2870GM 與 SEL50150GM 最大的優勢之一是具備 F2 開放光圈。尤其是在依賴自然現場光的室內環境中,光圈大一級帶來的效益可說是立竿見影。(Sony α1 II + SEL2870GM,53mm、F2、1/1000、ISO 640)(看大圖)

之後 SEL50150GM 一推出,我幾乎是毫不猶豫直接下訂!因為相較 70-200mm,50-150mm 在室內婚禮拍攝時更加靈活,不僅焦段範圍在室內外環境都更容易發揮,廣角端的 50mm 更是我平時非常習慣使用的構圖視角。此外,SEL50150GM 同樣擁有 F2 的恆定大光圈,帶來比 F2.8 更強的進光優勢,無論是提升快門速度、避免手震模糊,或是在低光情境下降低 ISO、保留更多畫質細節,都能根據現場需求靈活運用。整體來說,它為平時的拍攝流程增添了更多彈性與效率,也讓我更加專注於情感與氛圍的捕捉。

訪談中鯊魚難掩對 SEL50150GM 的喜愛,因為這顆鏡頭不僅有 F2 最大光圈,焦段更是從他最常用、最習慣的 50mm 起跳,不管是在室內抓拍還是戶外進行遠距構圖,都很得心應手。(Sony α9 III + SEL50150GM,150mm、F2、1/500、ISO 125)(看大圖)

此外,我認為 SEL2870GM 和 SEL50150GM 之於婚禮 / 婚紗拍攝最大的優勢,除了 F2.0 的大光圈外,更同時涵蓋了 24mm、35mm、50mm、85mm、135mm 等多顆定焦鏡的視角。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能大幅提升拍攝效率。

以往使用 50mm 定焦鏡拍完標準視角照片後,若想改捕捉具壓縮感的畫面,通常得找空檔更換 135mm 鏡頭,過程中容易錯失關鍵畫面,而如今使用 SEL50150GM 只需順勢轉動變焦環,即可在 50mm 到 150mm 間自由切換,構圖和畫面氛圍都能即時應對、快速調整,至於 SEL2870GM 也是同樣的道理。可以說相較於定焦鏡,這兩顆變焦鏡頭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不用頻繁更換鏡頭」,在特別講求節奏掌控的婚禮現場,鏡頭間的無縫切換不只提升拍攝流暢度,也有助於維持整體情感敘事的連貫性,在我看來是很大的加分項。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 SEL2870GM 和 SEL50150GM 擁有比大三元鏡頭還要大一級的光圈、出色的影像畫質以及實用的焦段範圍,因此能為長時間、高強度的紀實類拍攝帶來絕佳的便利性。透過簡單轉動變焦環,就能迅速在廣角端捕捉「人帶景」的敘事畫面,或切換至長焦端,呈現壓縮感十足的人像特寫。(上:(Sony α9 III + SEL50150GM,55mm、F2、1/10000、ISO 125〔看大圖〕|下:Sony α9 III + SEL50150GM,108mm、F2、1/10000、ISO 125〔看大圖〕)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 SEL50150GM 採用內變焦設計,無論使用哪個焦段拍攝,鏡筒長度始終維持不變,不會向前伸長。鯊魚分享,在貼近新人拍攝時,鏡頭若頻繁前伸後縮,勢必影響新人情緒,而內變焦設計則能在不打擾當下氛圍的情況下自然融入,協助攝影師隱身於場景中。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 SEL2870GM 雖然不是採內變焦設計,但實際使用時從 28mm 變焦至 70mm,鏡筒延伸幅度有限,不會對整體配重或手持操作造成太多影響。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頂級鏡頭搭配旗艦機身,對焦完全值得信賴

婚禮不僅是一連串儀式的集合,對新人與家屬來說,更是人生中極具意義的時刻。身為攝影師,我始終相信,每個關鍵時刻都必須被確實記錄,才不會辜負客戶的委託和期許。然而,婚禮拍攝總是充滿變數,不僅流程緊湊,場地與光線條件也往往難以預測,相當考驗攝影器材的自動對焦性能。以我使用 SEL2870GM、SEL50150GM 搭配 α1 II 與 α9 III 拍攝多場婚禮下來的經驗,整體表現可說是讓人非常安心,對焦迅速、精準且穩定,幾乎能做到「想到哪、對到哪」的程度,讓我即使身處混亂場景中,也能全心專注在捕捉情感與故事本身。

鯊魚透露,無論 SEL2870GM 或 SEL50150GM,搭配 α1 II、α9 III 這種旗艦等級的機身,自動對焦真的是「最不需要擔心的部分」。優異的對焦速度與準確性,不論是在動態進場、情緒流動快速的互動橋段,或光線複雜、空間狹小的室內環境,都能即時精準地捕捉,讓他在拍攝過程中始終保有高度信賴感與穩定節奏。(Sony α9 III + SEL50150GM,67mm、F2、1/8000、ISO 125)(看大圖)

有一張照片讓我印象非常深刻。記得某場婚宴的流程即將進入尾聲、現場氣氛逐漸升溫時,我突然靈光一閃,想拍出類似演唱會的視覺氛圍,於是請工作人員將會場燈光暫時關閉,然後請賓客拿出手機開啟 LED 燈並圍繞著新人。在這幾乎全靠手機微光支撐的嚴苛環境下,原以為可能要多番嘗試才有機會成功,沒想到 SEL2870GM 搭配 α1 II 的組合居然迅速果斷地完成對焦,並準確鎖定新人的臉部,最終拍下的畫面不但銳利清晰,也極具感染力,重點是有拍到情感濃度高、猶如電影場景般的動人瞬間。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也是專業拍攝中最需要的:「器材反應快、性能穩」,才能讓攝影師全神貫注在現場與情緒上。

在僅有手機手電筒作為唯一補光的低光環境中,SEL2870GM 搭配 α1 II 居然能瞬間完成對焦,且過程中絲毫不拖泥帶水,這讓鯊魚未來更勇於挑戰、嘗試更多創意性的畫面安排。(Sony α1 II + SEL2870GM,52mm、F2、1/80、ISO 800)(看大圖)

媲美定焦鏡畫質,以實戰驗證 G Master 新鏡實力

從過去經驗看,Sony G Master 鏡頭在銳利度、散景或色彩風格始終維持頂尖的水準。而 SEL2870GM 與 SEL50150GM 作為 G Master 二代大三元之後問世的高階變焦鏡,延續 G Master 的光學基因,畫質肯定有過之而無不及,經長時間實戰測試,成果也印證了我的預期。

無論對焦點本身,還是整個焦平面延伸至影像邊緣,畫面都展現出極高的銳利度,幾乎具備媲美高階定焦鏡的光學表現。同時,散景過渡柔順自然,景深層次平滑,讓畫面看起來更具立體感與情緒張力。 色彩方面,G Master 系列一貫的自然調性在這兩顆鏡頭上依舊發揮得淋漓盡致,特別是在人像拍攝中,膚色細膩、討喜,色調真實卻富有層次,幾乎都不需過多後製調整,就能達到可直接交件的水準,效率、品質都很令人滿意。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 無論是 SEL2870GM 或 SEL50150GM,在使用 F2 最大光圈拍攝時,從影像中央(對焦處),延伸至畫面邊緣(同一焦平面),其解像力與銳利度都有出色的表現。(Sony α1 II + SEL2870GM,43mm、F2、1/320、ISO 400)(看大圖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 同一焦平面影像邊緣處的 100% 裁切。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 SEL50150GM 即使以 F2 最大光圈拍攝,無論是對焦處(眼睛)或同一焦平面上的腰間白紗,甚至是位於畫面邊緣的裙擺,其細節、紋理與層次皆清晰可辨,一點都不鬆散,足見其光學實力之強悍。(Sony α1 II + SEL50150GM,53mm、F2、1/400、ISO 80)(看大圖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 腰間白紗和影像邊緣裙擺處的 100% 裁切。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雙機雙鏡配置,滿足婚攝現場多變需求

目前我最常使用、也最符合拍攝需求的組合,是 SEL2870GM 搭配 α1 II,以及 SEL50150GM 搭配 α9 III 的雙機雙鏡配置。這樣的組合能讓我根據婚禮現場的光線條件與拍攝節奏,即時切換拍攝策略,不論使用現場光或閃燈補光都能靈活應對。以新人在舞台上互動的場景為例,通常會有 Spotlight 聚光打在新人身上,這時我會使用 SEL2870GM + α1 II 接近舞台、透過 28mm 廣角捕捉視覺張力夠強的畫面,也可以快速後退,利用 70mm 壓縮畫面、以賓客為前景,再透過現場光製造出聚焦效果,讓畫面主題更集中,使得作品更有層次感。

以鯊魚現階段的拍攝習慣來說,SEL2870GM + α1 II 主要是用來捕捉室內現場光氛圍的組合。(Sony α1 II + SEL2870GM,62mm、F2、1/400、ISO 500)(看大圖)

至於 SEL50150GM 搭配 α9 III 則主要用來拍新人進場、逐桌敬酒…等需要機動拍攝且以閃燈補光為主的橋段。這類場景通常現場光線偏複雜、混亂,因此我會選擇用閃燈壓掉背景光,再透過補光來還原主體的立體感與細節。而 α9 III 搭載的全域快門設計,在這樣的情境中提供極大彈性,我可以放心使用較高的 ISO、較快的快門速度,再結合 SEL50150GM 的 F2 大光圈降低閃燈的出力。這樣的設定能有效縮短閃燈的回電時間,避免因閃燈頻率不足而錯失捕捉新人與賓客互動瞬間的機會。

整體而言,這套雙機雙鏡配置不僅操作順手,配重也很平衡,我認為無論是長時間拍攝或移動中使用,都不會有頭重腳輕的不適感,重量控制也在我可以輕鬆負荷的範圍內,確實是一組兼顧效率與品質的工作拍攝組合。

SEL50150GM + α9 III 則是鯊魚專門用來搭配閃燈拍攝的組合。目的是藉由 α9 III 全域快門的特性,以高 ISO、高快門速度和 F2 大光圈來降低閃燈出力,透過高速連拍精準捕捉新人每一個神情與情緒變化的最佳瞬間。(Sony α9 III + SEL50150GM,52mm、F2、1/2000、ISO 2000)(看大圖)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 鯊魚認為,SEL2870GM + α1 II 和 SEL50150GM + α9 II 的雙機組合,實際拍攝時不僅配重平衡良好,不會出現頭重腳輕的情況,整體握持感也相當穩定。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自訂鍵和 IRIS LOCK,強化對焦和光圈操控

說到操控性,這兩顆鏡頭的自訂鍵與 IRIS LOCK 開關對我來說都蠻實用。以自訂鍵為例,我習慣將「AF ON」功能指派給鏡身上的 2 到 3 個自訂鍵,無論採取橫拍或直拍,都能迅速依照當下情況啟動自動對焦,這讓我能在確認畫面瞬間對焦準確後,立刻按下快門捕捉。

將「AF ON」與快門釋放分開操作的好處是可以提升對焦控制的靈活度,這也是我長期以來慣用的拍攝方式。至於 IRIS LOCK,因為我習慣用機身轉盤來調整光圈,所以會把鏡頭的光圈環固定在 Auto 位置,再用這個鎖定開關避免拍攝時不小心誤觸光圈環(導致設定改動)而不自知。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 SEL2870GM 與 SEL50150GM 配備的自訂鍵與 IRIS LOCK 功能,是鯊魚相當仰賴的設計。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畫質、焦段和拍攝彈性兼具的變焦鏡組合

身為長期投入婚禮與婚紗拍攝工作的攝影師,我真心認為 SEL2870GM 和 SEL50150GM 是極具推薦價值的兩顆鏡頭。它們不僅突破了傳統變焦鏡在焦段與光圈上的限制,更在實務拍攝工事中展現出卓越的靈活性與工作效率。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對於口袋預算無法一次負擔多顆定焦鏡、但又追求接近定焦畫質的專業攝影師而言,這兩顆鏡頭就是一勞永逸的解方。涵蓋婚禮與婚紗攝影中最常見的關鍵焦段,加上恆定 F2 大光圈,不僅能在低光環境下有效降低 ISO、減少噪點,還能以更高快門速度凝結瞬間,重點是對焦速度與精準度依舊穩定可靠。

若曾使用過 SEL2470GM2,應該能立即感受到 F2 光圈帶來的優勢,無論是在光線微弱的室內、舞台互動,或是需要高速連拍捕捉人與人互動的時刻,都能顯著提升成功率與畫面品質。至於 SEL50150GM,可視為是 SEL70200GM2 的有力補強,在室內空間受限的情況下,50-150mm 的焦段更具實用性,同時也保留了壓縮感與柔順散景效果,是大光圈望遠變焦鏡中相當有競爭力的選擇。

雙鏡出擊!Sony SEL2870GM & SEL50150GM 在婚禮現場的表現到底有多強?

事實上,除了婚禮與婚紗之外,這兩顆鏡頭同樣適用於室內活動紀實、商業活動紀錄,甚至是低光源條件下的室內運動賽事…等應用場景。這些拍攝情境多半無法補光,全仰賴現場光源,F2 恆定大光圈搭配 28mm 到 150mm 的實用焦段,往往成為影像成功與否的關鍵,而這兩顆鏡頭,正好提供了解答。

探索更多SEL50150GMSEL2870GM 

更多實拍作品

Sony α1 II + SEL50150GM,85mm、F2、1/2500、ISO 100(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50150GM,70mm、F2、1/1250、ISO 160(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50150GM,75mm、F2、1/5000、ISO 125(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50150GM,61mm、F2、1/1000、ISO 250(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50150GM,150mm、F2、1/500、ISO 125(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28mm、F4、1/320、ISO 64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42mm、F2、1/1000、ISO 4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28mm、F2、1/200、ISO 16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54mm、F2、1/320、ISO 4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37mm、F2.8、1/250、ISO 64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50150GM,52mm、F2、1/4000、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50150GM,92mm、F2、1/1600、ISO 125(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28mm、F2、1/2500、ISO 5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50150GM,74mm、F2、1/1250、ISO 5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28mm、F2.5、1/5000、ISO 5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50150GM,74mm、F2、1/1600、ISO 8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28mm、F2、1/3200、ISO 200(看大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Kodak 柯達重新引領韓國復古時尚熱潮,這股復古風會吹向台灣嗎?

作者 August
在現今南韓街頭,曾以拍立得相機與底片聞名一時的 Kodak 品牌,正以全新面貌席捲時尚圈。這回不談攝影配件,而是透過服飾、生活雜貨,重新觸動年輕世代的懷舊情懷。6b98ad0a3a5080ea088e150e024fa2fe

在現今南韓街頭,曾以拍立得相機與底片聞名一時的 Kodak 品牌,正以全新面貌席捲時尚圈。這回不談攝影配件,而是透過服飾、生活雜貨,重新觸動年輕世代的懷舊情懷。

從破產邊緣到品牌再造

自 2012 年申請破產之後,Kodak 重整旗鼓,憑藉底片重燃業務,近年更跨足品牌授權領域。目前在南韓已有逾 120 家實體「Kodak Apparel」門市,但有趣的是,該品牌發源地「美國」則尚未出現類似的據點 。這條品牌授權線雖只佔當前營收的 2%,但在去年度卻創下 2,000 萬美元的營收(約 5.8 億新台幣),年增 35% 的亮眼成績 。

這波浪潮與南韓當紅的「Newtro」文化密切相關。將「New(新)」與「Retro(復古)」合而為一的「新復古」風潮,不僅帶動底片熱,也推升像 Kodak 這類懷舊品牌的吸引力。韓國年輕人喜愛穿著復刻老 Logo 的T恤、帽子、手提袋等產品,認同其賦予的情感價值與風格象徵。

圖片來源:kodakstyle_kr

多元授權策略助營收增長

Kodak Apparel 不只推出服飾,還涵蓋箱包、太陽眼鏡、塗料、太陽能產品與行動電源等。公司全球授權副總裁 Clara Fort 表示,品牌授權雖以影像和攝影為核心,定位卻更廣泛。南韓市場的成功,讓 Kodak 開始探討授權領域的延伸,例如遊戲、健康照護等產業 。但有學者認為,這樣的轉型也代表品牌「跌落谷底後的不得已」,呼籲應保持與攝影核心的連結 。

圖片來源:kodakstyle_kr

台灣會迎來相同熱潮?

若觀察台灣近年底片、復古風格的回歸趨勢,類似攝影品牌展會、底片專賣店與攝影市集也充滿活力,再加上年輕族群對懷舊風的追求,例如擅長以復古造型相機和富豐底片模擬,而深受年輕世代喜歡的 FUJIFILM 韋品,Kodak Apparel 若進駐台灣有相當條件發光。不過這仍須考量授權策略成熟度、品牌曝光度與通路規模。若能強化與攝影社群的深度聯結,並搭配話題性活動支持,例如限定展覽或跨界合作,十分有機會在台掀起一波「復古風尚回潮」。

via:PetaPixel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Sony 推出 Camera Verify 驗證工具,對抗生成式 AI 虛假影像

作者 August
隨著生成式 AI 技術日漸成熟,新聞影像真實性面臨嚴峻挑戰。Sony 針對新聞機構推出最新的 Camera Verify 驗證工具,旨在幫助新聞從業人員與大眾快速確認照片是否來自真實相機拍攝。F5ef568a76824d7b54b2083b8933ca1c

隨著生成式 AI 技術日漸成熟,新聞影像真實性面臨嚴峻挑戰。Sony 針對新聞機構推出最新的 Camera Verify 驗證工具,旨在幫助新聞從業人員與大眾快速確認照片是否來自真實相機拍攝。

即時嵌入簽章與深度資料

Sony 透過與 C2PA(內容來源與真實性聯盟)合作,在拍攝瞬間於 JPEG 或 RAW 檔案內嵌入加密簽章與 Sony 專有的 3D 景深資訊,可驗證影像是否源於實體拍攝,而非螢幕截圖或 AI 合成的偽像 。

此次 Beta 版本中,新聞機構可透過 Sony Image Validation 網站取得一組專屬網址,任何人點擊即可檢視該照片的拍攝時間、是否使用真實相機、後製是否在 C2PA 授權流程內進行,以及深度資訊紀錄等。這提供一種公開透明的方式,讓編輯與受眾共同確認照片的真實性 。

Sony 推出 Camera Verify 驗證工具,對抗生成式 AI 虛假影像

支援機型與授權方式

該功具目前支援 α1 II(韌體 2.00 起)、α1(3.00 起)、α9 III(3.00 起)、α7S III(4.00 起)及 α7 IV(5.00 起)等 Sony Alpha 機型。使用者須額外購買數位簽章授權(Digital Signature Upgrade License),並透過 Sony Creator’s Cloud 啟用功能。

Sony 表示,影像驗證技術將於 2025 年秋後擴展至影片內容,屆時可讓影片製作者生成短片的驗證連結,證明素材未被 AI 或後製篡改,對新聞與紀錄影片領域具高度意義。

Sony 推出 Camera Verify 驗證工具,對抗生成式 AI 虛假影像

重建受眾信任

對新聞媒體與社會大眾而言,Camera Verify 提供了一套可公開檢查的影像真實性機制。編輯可在發佈時附上驗證網址,讓讀者自行確認,增加資訊透明度與編輯責任感。此工具四大驗證層面包括:相機真偽、3D 景深、伺服器同步時間戳,以及後製流程紀錄 。

Sony 推出 Camera Verify 驗證工具,對抗生成式 AI 虛假影像

此項功能是 Sony 與 C2PA 共同努力的一環,旨在建立跨品牌、跨平台的數位內容真實性驗證標準,並透過 Creator’s Cloud 擴散授權方式,降低驗證門檻,鼓勵更多專業人士使用。

Sony 推出 Camera Verify 驗證工具,對抗生成式 AI 虛假影像

Sony 推出的「Camera Verify」提供了一種將真實拍攝資訊公開透明的方法,能幫助新聞機構抵禦生成式 AI 時代的影像造假問題。它不僅驗證圖像是否由真機拍攝,還能追蹤拍攝與編輯歷程,對新聞攝影的可信度與讀者信任具有深遠影響。隨著影片支援進一步導入,這一機制有望在視覺內容領域發揮更廣泛作用。

via:SonyDPRivew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VSCO 推出 iPhone 專用拍攝應用程式:VSCO Capture,重返行動拍攝市場

作者 August
VSCO 在時隔十年後,宣布推出全新獨立 iPhone 相機應用程式:VSCO Capture,此次佈局明顯瞄準專業用戶市場,強化拍攝與濾鏡體驗,以穩固其在數位影像領域的地位。03f6327267566678094d9ea588308065

VSCO 在時隔十年後,宣布推出全新獨立 iPhone 相機應用程式:VSCO Capture,此次佈局明顯瞄準專業用戶市場,強化拍攝與濾鏡體驗,以穩固其在數位影像領域的地位。

Capture 重新定義 VSCO

VSCO 原本以底片濾鏡與社群受歡迎,但多年以來未推出全新拍攝應用。此番 VSCO 推出 Capture 應用程式訴求「回歸核心」,專注影像拍攝本質,提供即時濾鏡、快速操作流程,並加入專業手動控制功能,強調影像質感與用戶控制。這反映了 VSCO 從內容社群轉向影像生產層面的策略。Capture 的定位並非單純的相機應用程式,而是旨在提供攝影師更直觀、更具風格化的拍攝體驗。

VSCO 推出 iPhone 專用拍攝應用程式:VSCO Capture,重返行動拍攝市場

Capture 的功能特色與技術亮點

根據 VSCO 官方描述,Capture 具備 50 多種即時底片濾鏡和手動控制功能。使用者可以在拍攝時即時預覽並調整風格,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拍攝體驗。此外,Capture 還提供精確的手動控制、RAW 檔格式,以及多種創意功能,例如長時間曝光、不同的閃光模式和可自訂的底片效果。這些功能的加入,旨在滿足專業攝影師對於影像品質和創作自由度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Capture 的設計理念與當前 iPhone 相機應用程式領域的趨勢相符,即減少過度處理,追求更自然、更真實的影像效果。

VSCO 推出 iPhone 專用拍攝應用程式:VSCO Capture,重返行動拍攝市場

市場競爭與 Capture 的挑戰

iPhone 相機應用程式市場競爭激烈,除了內建的相機應用程式外,還有 Halide、ProCamera 等眾多第三方應用程式可供選擇。Capture 的獨特之處在於其傳奇般的底片濾鏡,以及 VSCO 在攝影社群中的品牌影響力。然而,Capture 的成功與否,仍取決於其在實際使用中的表現,以及能否持續滿足使用者對於功能、易用性和穩定性的需求。此外,Capture 採取免費下載模式,但使用者需要擁有 VSCO 帳戶才能使用該應用程式,這也可能成為其推廣的潛在阻礙。

VSCO 推出 iPhone 專用拍攝應用程式:VSCO Capture,重返行動拍攝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VSCO Capture 的推出,也與 Adobe 日前發布的 Project Indigo 形成潛在的競爭關係。Project Indigo 同樣強調捕捉更自然的照片,避免過度處理,兩者都反映了使用者對於更真實影像風格的追求。然而,Capture 擁有 VSCO 龐大的預設庫和社群基礎,而 Project Indigo 則背靠 Adobe 強大的 AI 技術實力。這場競賽不僅將推動 iPhone 相機應用程式的技術創新,也將影響使用者對於行動攝影的認知和選擇。

via:VSCOPetaPixel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徠卡對焦百年榮光!以傳奇相機為靈感的限量系列:Leica M11‑D、D‑Lux 8 與 Sofort 2

作者 August
今年適逢 Leica I 型相機問世滿 100 周年,徠卡宣布推出多款致敬經典的限量版本,包括:M11-D、D‑Lux 8、Sofort 2 以及 Trinovid 10×40 雙筒望遠鏡。43507dc090b68fbe4bfd8a27bf5f44e0

今年適逢 Leica I 型相機問世滿 100 周年,徠卡宣布推出多款致敬經典的限量版本,包括:M11-D、D‑Lux 8、Sofort 2 以及 Trinovid 10×40 雙筒望遠鏡。

Leica M11‑D 典藏套裝

徠卡推出的 M11‑D 100 Years of Leica 限量套組內含 M11‑D 機身及兩支鏡頭,作為品牌旗下第一百萬台 M 系列相機之一。該特別版在保有經典設計的同時,並加入百年紀念的元素,包括快門環周圍環設有白色「Ernst Leitz Wetzlar」字樣,以及熱靴亦印有「100」紀念標誌 。兩支鏡頭包括重新設計的 Leitz Anastigmat‑M 50 f/3.5,以及 Summilux‑M 50 f/1.4 ASPH,都以歷史細節為靈感,附有著如鏡圈紋理及陽極鎳色外觀,十分典雅吸睛。

徠卡對焦百年榮光!以傳奇相機為靈感的限量系列:Leica M11‑D、D‑Lux 8 與 Sofort 2

復刻情懷的 D‑Lux 8 與 Sofort 2

除了 M11-D,徠卡也為 D‑Lux 8 和 Sofort 2 推出限量版,以復古美學致敬 Leica I 型相機。兩款機型均採黑色元素設計,並省略紅色可樂標,同時以十字紋刻花的轉盤與圓錐形快門環呼應 1925 年經典細節 。其中 D‑Lux 8 100 Years of Leica 保有 21MP 4/3 吋感光元件與 24–75mm 等效 f/1.7–2.8 鏡頭;Sofort 2 100 Years of Leica 則搭載 Type 1/5″ CMOS 與 28 mm 等效鏡頭,具隨拍隨印功能。

徠卡對焦百年榮光!以傳奇相機為靈感的限量系列:Leica M11‑D、D‑Lux 8 與 Sofort 2

Trinovid 10×40 百年限量望遠鏡與故事圖書

除了相機之外,徠卡亦同時推出全球限量 100 組的 Trinovid 10×40 百年版雙筒望遠鏡,採用手工拋光的黑色陽極氧化外殼、高品質耐用人造皮革覆面以及帶有十字滾花的鎳色裝飾細節,與「百年徠卡」的設計理念完美契合。此外,徠卡還推出《100個徠卡故事》紀念圖書以文學形式呈現,向 Leica I 型相機百年誕辰致敬。本書透過彙集了 100 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記錄了個人瞬間、標誌性影像、技術里程碑以及鮮為人知的幕後片段,交織出呈現了一個世紀以來徠卡所見證和書寫的傳奇歷史。

徠卡對焦百年榮光!以傳奇相機為靈感的限量系列:Leica M11‑D、D‑Lux 8 與 Sofort 2

上市資訊與售價

搭載 Anastigmat-M 50 f/3.5 和 Summilux-M 50 f/1.4 ASPH. 鏡頭的徠卡 M11-D Years of Leica 限量套組將於 2026 年春季起在指定徠卡專賣店發售。其餘產品現已於全球徠卡專賣店、徠卡線上商店和授權經銷商處正式發售。其中 D‑Lux 8 100 Years of Leic 建議售價 NT$68,888,Sofort 2 100 Years of Leica 建議售價 NT$17,888。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首次進軍音訊領域!Insta360 發表 Mic Air 無線麥克風:輕巧便攜,提升音訊品質

作者 August
Insta360 首次進軍音頻領域,推出體積輕巧、價格親民的 Mic Air 無線麥克風,可即插即用搭配 X5 系列 360 度相機使用,並支援多平台錄音需求,整合聲音與影像製作流程。Fe3fc143a364f15681c41b89e365b5da

Insta360 首次進軍音頻領域,推出體積輕巧、價格親民的 Mic Air 無線麥克風,可即插即用搭配 X5 系列 360 度相機使用,並支援多平台錄音需求,整合聲音與影像製作流程。

設計輕巧、操作便利

Mic Air 為 Insta360 首款無線麥克風,重量僅 7.9 公克,以輕便實用為設計核心 。配有磁性夾具,可直接夾於衣物上攜帶,並內建 48kHz / 24-bit 音訊錄製,以及附有可拆式防風罩與降噪功能,使用上更為簡化與方便。

首次進軍音訊領域!Insta360 發表 Mic Air 無線麥克風:輕巧便攜,提升音訊品質

即插即用,擴充相容性

Mic Air 可與最新發布的 Insta360 X5 8K 360 度相機無需轉接器即時連接使用。此外,Insta360 表示它也可與 Ace Pro 2 運動相機及 Flow 系列產品搭配;如需與非 Insta360 相機配合,則可購買標配發射器(TX)與接收器(RX)的套裝,擴大相容性 。

首次進軍音訊領域!Insta360 發表 Mic Air 無線麥克風:輕巧便攜,提升音訊品質

直播與 vlogging 的利器

官方指出 Mic Air 適合日常直播與隨手錄製 vlog,提供「流暢且高品質的移動音訊錄製解決方案」 。透過與 Insta360 應用程式整合,使用者可藉由 FlashCut、Shot Lab 等功能,將 360 度素材快速剪輯成社交平台分享格式。

首次進軍音訊領域!Insta360 發表 Mic Air 無線麥克風:輕巧便攜,提升音訊品質

上市資訊與售價

Insta360 同步推出針對創作者的「Ultimate Creator Bundle」,內含 X5 相機、Mic Air、Bullet Time Selfie Stick 2.0 及 Quick Reader,供內容創作者快速傳檔。若單買 Mic Air 價格為 49 美元(約 NT$1,500);若購買 TX+RX 套裝,則為 69 美元(約 NT$2,100) 。此外,完整套裝價格為 669 美元(約 NT$20,000) 。

 首次進軍音訊領域!Insta360 發表 Mic Air 無線麥克風:輕巧便攜,提升音訊品質

via:PetaPixel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福倫達發表全新廣角鏡頭 Voigtlander APO-LANTHAR 28mm F2 Aspherical

作者 August
福倫達日前推出史上最高性能的廣角鏡頭 APO-LANTHAR 28mm F2 Aspherical,專為全片幅 M 接環感光元件化設計,具備極為卓越的光學性能,在解析力與對比方面有著極致表現。59ded3325f747556789716bc88f97755

福倫達日前推出史上最高性能的廣角鏡頭 APO-LANTHAR 28mm F2 Aspherical,專為全片幅 M 接環感光元件化設計,具備極為卓越的光學性能,在解析力與對比方面有著極致表現。

高性能頂級光學結構

APO-LANTHAR 28mm F2 Aspherical 採用福倫達以引為傲,能將構成光的三原色 RGB 軸上色差盡可能壓低至趨近為零的複消色差光學設計,能氏有效徹底抑制各類像差,在追求極致解析力與對比再現性的同時,實現卓越的光學表現。

同時,APO-LANTHAR 28mm F2 Aspherical 採用 8 群 12 枚的光學結構設計,其中包含 6 枚超低色散玻璃鏡片與 2 枚雙面非球面鏡片,並搭載浮動對焦機構,大幅提升各距離範圍內的成像品質。而內建的 12 片光圈葉片形成近似圓形的光圈,即便是點光源也能呈現自然、柔順的散景效果。

此外,雖然 APO-LANTHAR 28mm F2 Aspherical 搭載聯動測距式相機的最近對焦距離為 0.7m,但透過數位相機的 Live View 功能,能進一步將對焦距離縮短至 0.5m,能更貼近主體拍攝以獲得更具視覺效果的影像。

精準可靠的手動對焦操作

APO-LANTHAR 28mm F2 Aspherical 在做工上維持福倫達一貫的高水準。除了鏡身採用金屬材質製成之外,全金屬螺旋對焦機構亦經過高精度加工與調校,搭配高品質潤滑脂,能夠實現滑順且具適度阻尼的操作手感,使得手動微調對焦更加精準可控。該鏡頭亦搭載高精度聯動測距系統,即使在光圈全開的狀態下,也能實現細膩精確的對焦操作。

此外,隨附專屬設計的金屬製卡口式遮光罩,不僅具備優異的遮光效果,同時考量與觀景窗匹配,採用了防止遮擋的花形造型。亦可倒裝以方便收納。

上市資訊與售價

APO-LANTHAR 28mm F2 Aspherical 目前推出與 Leica M接環相容的 VM 卡口版本,預計 2025 年 7 月發售,建議售價為 148,500 日圓,約 NT$30,000。至於台灣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還有待代理商義文國際公布。

福倫達發表全新廣角鏡頭 Voigtlander APO-LANTHAR 28mm F2 Aspherical

重點規格

  • 鏡組結構:8 群 12 枚(6 枚超低色散鏡片、2 枚非球面鏡片)
  • 光圈範圍:F2 - F16
  • 光圈葉片:12
  • 最近對焦距離:0.5m
  • 最高放大倍率:–
  • 濾鏡口徑:49mm
  • 尺寸:55.6 x 50mm
  • 重量:265g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Adobe 以計算攝影重塑 iPhone 拍照新體驗:Project Indigo 給你更自然的高品質影像

作者 August
Adobe 近日推出一款全新的相機 App:Project Indigo,由前 Google Pixel 團隊核心成員共同開發,為使用者免費提供強大且自然效果的 HDR 與專業模式等功能。Dd59b8b0b473e7e19fc41ce7237236f8

Adobe 近日推出一款全新的相機 App:Project Indigo,由前 Google Pixel 團隊核心成員共同開發,為使用者免費提供強大且自然效果的 HDR 與專業模式等功能。

Project Indigo 開發背景

Adobe Lab 研究人員,同時也是前 Google Pixel 團隊核心成員:Marc Levoy 和 Florian Kainz 指出,儘管智慧型手機的感光元件和光學技術不斷進步,許多攝影愛好者仍然覺得使用手機拍攝的照片無法與專業相機相比擬。手機照片往往過度處理,缺乏手動控制,難以滿足專業攝影師的需求,而 Project Indigo 的目標正是彌補這些差距,為使用者提供更自然、更接近單眼相機的拍攝體驗。

Adobe 以計算攝影重塑 iPhone 拍照新體驗:Project Indigo 給你更自然的高品質影像

打開 Project Indigo App,拍攝介面除了呈現即時曝光外,更內建直方圖、水平儀等。其中可以發現該相機 App 支援「拍照模式(Photo Mode)」和「夜景模式(Night Mode)」,其中拍照模式可以達零快門延遲;而夜景模式則依環境自動計算出曝光時間與多幀的合併張數。

Adobe 以計算攝影重塑 iPhone 拍照新體驗:Project Indigo 給你更自然的高品質影像

多幀合併呈現自然色彩與純淨畫質

Project Indigo 採用「計算攝影」概念,按下快門時會持續抓取多達 32 張影像,將曝光略微下抑以保留高光細節,再透過疊圖技術合成最終畫面,達成低噪與高動態範圍表現 。這模式特別適合夜拍或暗部細節保留,拍攝過程或需稍候,但成果顯著提升影像整體品質。

Adobe 以計算攝影重塑 iPhone 拍照新體驗:Project Indigo 給你更自然的高品質影像

與市面上追求「更銳、更鮮」、「HDR 愈強」的手機照片不同,Project Indigo 聚焦於「自然風格」,結合 Adobe Adaptive Color AI 調色,以較溫和的邊緣增強與色彩表現,讓畫面看起來更貼近真實而非厚重的數位感。

Adobe 以計算攝影重塑 iPhone 拍照新體驗:Project Indigo 給你更自然的高品質影像

支援 RAW 與專業模式

Project Indigo 可輸出 DNG RAW 和 JPEG 檔,RAW 檔內含原始多幀合成資料與預設樣式標記,便於後續在 Lightroom 或 Photoshop 後製編修。此外,Project Indigo 還提供對焦、快門、ISO、白平衡、曝光補償等手動控制功能,甚至可選擇夜景模式的照片合併幀數與支援長時間曝光; 其中,合併幀數越多,成像的雜訊就會越少,而長時間曝光則可以捕捉到類似「涓涓流水」的影像效果,是一款具備專業相機感受的應用程式 。

Adobe 以計算攝影重塑 iPhone 拍照新體驗:Project Indigo 給你更自然的高品質影像

多幀超解像縮放

Project Indigo 在啟用縮放(如 2× 以上,或 iPhone 16 Pro Max 為縮放至 10×)時,會自動觸發「多幀超解像」合成。藉由多幀僅因輕微手震的微位移,重建出細節比單幀放大更精細的照片,有效避免數位放大常見的不真實感,提供更銳利且自然的影像效果。

Adobe 以計算攝影重塑 iPhone 拍照新體驗:Project Indigo 給你更自然的高品質影像

上市資訊與售價

Project Indigo 已於 iPhone 12 Pro 以上及 iPhone 14 以上(非 Pro 機型)免費開放下載,目前不需要登入 Adobe 帳號即可直接使用。至於 Android 版本目前正在開發中,而且該應用程式未來還會不繼更新,以持續優化並加入更多實用的功能 。

via:Adobe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徠卡推出首款自製 35mm 黑白底片 Monopan 50,向 35mm 攝影百年歷史致敬

作者 August
徠卡日前發表了 Monopan 50 黑白底片,這不僅是徠卡首款自有品牌的 35mm 底片,更是一款具備高解析度和增強光譜靈敏度的產品,旨在向 35mm 攝影的百年歷史致敬。0953c3e4f65e4682b12c72ec4501c3f2

徠卡日前發表了 Monopan 50 黑白底片,這不僅是徠卡首款自有品牌的 35mm 底片,更是一款具備高解析度和增強光譜靈敏度的產品,旨在向 35mm 攝影的百年歷史致敬。

紀念 35mm 攝影百年歷史

徠卡表示,Monopan 50 的推出是為了慶祝 1925 年徠卡 I 的誕生,這款相機是首批量產的 35mm 相機。儘管當時攝影師將 35mm 底片稱為「徠卡底片」,但實際上,徠卡 I 型相機使用的底片是由柯達(Kodak)、阿克發(Agfa)和佩爾茨(Perutz)等其他製造商生產的。

為了紀念這個重要的里程碑,徠卡相機公司推出了首款自有品牌底片:Monopan 50,這款黑白底片每捲共有 36 張,象徵著徠卡正式進入底片製造領域。

徠卡推出首款自製 35mm 黑白底片 Monopan 50,向 35mm 攝影百年歷史致敬

Monopan 50 的特性

Monopan 50 這個名稱源自其組件特性:單色(Mono)和感光度 50。這款膠片具有全色感光能力,對高達 780 奈米的波長敏感。徠卡指出,「Mono」也呼應了該公司於 2012 年推出的 Monochrom 系列數位相機。徠卡 Monopan 50 提供超細顆粒、高達每毫米 280 線對的解析度以及卓越的色調範圍。徠卡補充說,這款新底片體現了奧斯卡·巴納克(Oskar Barnack)的「小底片,大畫面」的願景,這正是最初徠卡誕生的原則。

徠卡推出首款自製 35mm 黑白底片 Monopan 50,向 35mm 攝影百年歷史致敬

適用於多種攝影場景

德國生產的 Monopan 50 是徠卡相機和鏡頭的完美搭配,但它也可以用於任何 35mm 底片相機。由於其 ISO 50 的感光度較低,攝影師可能需要使用大光圈鏡頭,例如 Leica Noctilux 定焦鏡頭,或在非常明亮的條件下拍攝。此外,由於其增強的光譜靈敏度,這款黑白膠片也適用於紅外攝影,並且能與徠卡的各種彩色濾鏡搭配得很好,因此特別適合用於風景、建築、城市景觀和旅行攝影。該底片與所有黑白顯影劑兼容,保證了對黑白攝影的完全控制,確保了最高程度的細節。

徠卡推出首款自製 35mm 黑白底片 Monopan 50,向 35mm 攝影百年歷史致敬

上市資訊與售價

徠卡 Monopan 50 黑白底片將於 8 月 21 日起在全球所有徠卡商店和授權零售商處發售,每卷售價 10 美元,約 NT$300。該膠片將採用四種不同的復古風格包裝設計,徠卡表示這些設計喚起了 35mm 攝影的開創時代。

拍攝樣張

徠卡推出首款自製 35mm 黑白底片 Monopan 50,向 35mm 攝影百年歷史致敬

via:PetaPixel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攝影眼養成術!8招幾何線條構圖密技大公開

作者 August
幾何線條構圖是攝影眼的訓練關鍵。善用幾何線條能為影像加分,掌握構圖要訣,你也能拍出好照片。生活中充滿幾何線條,等待你去發掘。E8410a2d85a4256db21803dbf515c933

幾何和線條其實大量存在於生活周遭,是除了光影與色彩之外,能夠在畫面上帶給觀者一定視覺衝擊的元素,甚至會影響整張影像的調性和情緒。而如何善用這些元素為影像加分,是訓練攝影眼的常見的手法之一。本文將分享 8 個利用幾何線條構圖的關鍵要訣,讓各位都能快速掌握並拍攝好照片。

文章目錄

  

 

幾何線條基於構圖

若你有仔細留意觀察便會發現,生活周遭其實存在許許多多的幾何形狀和線條,像是蜿蜒曲折的山路、森林高大的樹木、天空萬變的雲彩、節比鱗次的建物、橋樑綿延的欄杆、教堂樓梯的形狀⋯⋯等等,只不過我們大多都太習以為常而導致習慣性忽略這些元素的存在,如果真的是這樣那就太可惜了!因為這些存在於你我身邊的幾何與線條,其實是用來訓練攝影眼的絕佳機會,在別人眼中看來很是稀鬆平常的元素,沒想到經過具有攝影眼玩家的鏡頭巧妙捕捉之下,竟然可以成為一幅幅吸引目光的影像作品,就好似變魔術般神奇。

在攝影學上常見幾種的構圖方法,均有幾何線條成份存在其中,只是大多數初學者在學習構圖時,都未曾留意各種線條對於畫面的影響與其所代表之含意。其實幾何線條與構圖息息相關,而且具有產生情緒與引導觀者視線的特性,隨著方向、形狀的不同,帶予觀看者的視覺感受與心理層面影響也會大相逕庭。因此在拍照時,我們除了要依主體、背景之間的關係進行構圖之外,也要考慮到畫面中線條的方向性或陳列、組合順序,會帶給觀者什麼樣的情緒與心理感受,才能為影像作品帶來加分的效果。粗略來說,幾何線條可分為「實體」和「無形」兩大類,前者顧名思義就是一眼就能看出形狀的線條,例如水平線條、垂直線條、斜線線條、三角線條、圓形線條、放射線條、曲線線條和不規則線條等;至於後者則是沒有明確的形狀,通常是由色彩、光影的漸層或反射等而形成,並且可以在構圖時多加利用的元素。以下我們將逐一說明常見的線條種類與形狀對於構圖的影響,無論你是使用相機或手機作為主要的創作工具,這些關鍵要訣都是可以善加學習與活用,進而幫助自己拍到理想的影像作品。

幾何線條無時無刻充斥在我們生活周遭,無論是都市建築的形狀或森林裡的小徑,都可看到線條元素存在其中。

天窗本身的線條和光影形成的幾何,加上藍天與一朵可愛白雲的點綴,是生活中捕捉到的一幅小確性作品。

1. 平穩遼闊的水平線條

水平線條大量存在於日常生活當中,大多用於橫幅構圖的拍攝,它會讓畫面呈現出平穩、寧靜、遼闊與舒展的氛圍,能夠帶給觀者放鬆的情緒,是風景攝影中最常出現的線條之一。而且只要配合常見的三分構圖法,將水平線條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則具有分割畫面及突顯影像中想要表達的主體效果。舉例來說,利用三分構圖法將畫面劃由上而下平均劃分成三等份,拍攝時若將水平線條放在畫面的上三分之一處,代表想要傳達或加強的影像重心,是下方佔滿畫面三分之二的地景或前景;反之,若將水平線條放在畫面的下三分之一處,則表示上方保留的大片面積是用來突顯精彩的主體。另外,若是將水平線條安排在畫面的正中央(二分之一處),則能為該幅作品呈現出平穩的視覺感受,換句話說,也因為構圖四平八穩,更需要非常有力的主體來加強影像的整體視覺張力。

能夠讓畫面呈現出平穩、寧靜和遼闊的氛圍,是水平線條的主要特色。

將水平線安排於畫面的下三分之一處,用上方較大的留白面積來強調天空戲劇化的雲彩。

2. 充滿力量的垂直線條

垂直線條具有上下延伸的特性,與水平線條並列攝影中兩種最常運用的元素。在拍攝上,可以善用靠近被攝主體與廣角鏡頭的透視感來營造出高聳、莊嚴、偉大與上升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少量或單一的垂直線條,搭配低角度或留白的構圖安排,又會令人感受到孤獨、憂鬱等帶有藍、灰色的情緒,由此可見線條與構圖之間奇特的微妙關係。至於垂直線條的構圖訣竅,也可結合前述的三分構圖法加以運用,不過這裡指的三分構圖法不同於水平線條的橫向劃分,而是採用豎向,也就是左、右的劃分。在拍攝時要如何選擇將主體放在畫面的左三分之一處或右三分之一處,並沒有一定的規定,完全端看現場情況或拍攝者想要藉由影像傳達的視覺或心理感受而定,畢竟如何妥善為畫面留白也是一門學問,若構圖安排得宜,則能為畫面營造出更多的想像空間。

大量的垂直線條可以讓畫面充滿安定的力量感。

單一垂直線條搭留白的構圖安排,會讓人產生孤獨感。

3. 深具縱深感的斜線線條

斜線是一種深具縱深感的線條,它剛好介於水平和垂直線條之間,若打開繪圖軟體,將一條水平線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九十度就變成垂直線條,而介於這兩者之間的角度廣義上來說通通可稱為斜線線條。就拍攝而言,斜線線條是個雙面刃,運用得好肯定能為畫面帶來加分的效果;反之,若用得不好則會拍出不知所云的作品,無法表達影像的重心所在,因此不可不慎。以心理層面來說,把單一的傾斜線條安排在畫面中央,有將之一分為二的效果,並且能散發出動態與對稱感。但若線條只要偏離畫面中央,則會讓人感到不安或無能為力,且會隨著偏離的程度而有所增減。敞若畫面中安排多個傾斜線條,則會比安排多個水平或垂直線條更顯得活潑而不呆板。另外,斜線線條也具有引導視覺方向的作用,透過適當的構圖安排讓斜線在畫面中形成“沒入點”,則有將觀者視線從前景順著線條走向引導至背景的力量,很是有趣,不妨可以多加嘗試。

將斜線安排在接近畫面的中央處,不僅能散發出對稱感,而且有著能將影像一分為二的魔力。

畫面中適當利用斜線線條安排沒入點,能夠有效引導視覺至影像深處的重點建築。

4. 令人安定的三角線條

三角線條常見於三角構圖法中,它帶給觀者的感受就如同小時候執筆作畫時,大多數人均會畫出三角形以代表「山」一樣,給人一種安定、穩重、平衡的力量。除此之外,三角線條也能使畫面呈現出深度的立體感,透過對稱或不對稱的構圖安排,都能讓觀者的視線隨著線條直達畫面的遠方,也就是說在構圖上,要記得將畫面重心安排在三角形的頂端(深處),是所有線條當中,最具有引導視線魔力的線條。一般而言會用到三角線條構圖的畫面,大多都是風景、街拍或小品題材居多,藉由對稱的構圖安排讓畫面營造出縱深的視覺感受。至於人像攝影當然也可以利用三角線條構圖,拍攝時除了可以將主角安排在三角形的頂端(深處)之外,也可以反向操作,把被攝者放在三角形的底部,以做為視覺延伸的起始,亦是另一種可行的構圖手法。

端正的三角線條能讓畫面呈現出縱深感,使得觀看者的視線會不由自主的往深處移動。

5. 充滿律動感的曲線線條

一般而言,提到曲線線條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 S 形線條,因為它是公認最具美感的線條,源來自側看女性背部的優美曲線。然而正確來說,曲線是指有規律變化且帶有圓弧彎曲的線條,例如常見的 S 形和 C 形曲線,由於這些曲線有著上述的特性,故能在畫面中營造出引導視線的韻律感,讓觀者的視線能夠隨著曲線線條移動,增加影像的可看性。除此之外在情緒上,無論是 S 形或 C 形曲線也都會帶給人們生動活潑、律動且美麗的情緒感受,它常出現在風景或建築攝影當中,無論是蜿蜒的山路、河流,或是彎曲的幾何人工建築等都可常見曲線元素存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當我們在拍攝小件商品(例如紅口、唇膏)或美食攝影(例如飲品、水果)時,也可以利用 S 形曲線或 C 形曲線來進行物件擺放的安排,如此一來不僅可以讓畫面整體看起來更具有典雅、優美的視覺感受,也能夠有效增加畫面的豐富性與律動感。

常見的蜿蜒山路、河流或人工建築的曲線,都是 S 形線條的代表,可帶來活潑、律動且美麗的視覺感受。

6. 圓形與放射線條

圓形線條可以說是戴著面具的魔術師,它具有多重的面貌與不同含義,隨著構圖手法的不同,帶給觀眾的感受也會有所差異。它可以代表圓滿或空洞,亦可代表深遂或延伸。此外,圓形線條也可以作為框景構圖的運用,將畫面重點安排在圓形之中,可以有效吸引觀者的目停留,達到聚焦的目的。圓形線條也常出現在旋轉的摩天輪,利用長曝手法來呈現出生生不息的動感,或看似永無止盡的樓梯,會帶給觀看者不確定性的未來感。至於放射線條則通常用來表示擴散或收縮的視覺效果,在放射線條的構圖當中,若有一個能集中視覺的趣味點,那麼觀眾的視線不是隨著放射線條向趣味點延伸過去,就是會以趣味點為中心,讓視線隨著放射線條向外擴散,讓整體畫面產生強烈的向(離)心力或爆炸的感覺,十分具有趣味性。

圓形線條具有多種面貌,而且還可以運用在框景構圖,鎖定視覺焦點或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地鐵或捷運地下道的手扶梯是放射線構圖的代表,可讓視線隨著線條方向朝內收縮。

7. 充滿挑戰性的不規則線條

不規則線條是最具有挑戰性的構圖線條。顧名思義,不規則線條就是畫面當中有著兩種(或以上)的線條元素,所以需要更膽大心細的觀察與構圖安排。這種由多樣線條所組合而成的構圖一定要力求亂中有序,若所有元素都處理得宜,則會讓整體畫面看來有令人耳目一新且驚豔的視覺效果;反之,若影像中的多種幾何線條雜亂無章,無疑會使觀看的人心生厭惡感,多注視一秒鐘也不願意,因此,當決定要利用不規格線條構圖時,一定要妥善安排畫面中的各種元素,盡量取得一種「視覺平衡」,才能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可看性。

常見的不規則線條的構圖運用,像是有輪胎與地平線或牆壁(圓形與水平或垂直線條)、建築屋頂的剪影與夕陽(垂直+水平與圓形)⋯⋯等,若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其實生活中存在許許多多的不規則條線條可以利用。不過換句話說,不規則線條也是所有線條當中最難構圖的元素,一不小心就會讓畫面顯得雜亂無章,淪為一幅沒有重點的影像畫面,因此要如何妥善運用不規則線條成功構圖,是多數攝影玩家都得面對的挑戰。

平常生活中只要細心留意,就能隨處發現由兩種以上線條所組成的不規則線條。

8. 無形的色彩與光影線條

除了上述介紹的實體線條,事實上還可以運用生活中所觀察到無形線條來為畫面加入有趣的構圖元素,使得整體影像有更加分的效果與印象。至於何謂無形線條呢?這其實需要多發揮點觀察力和想像力,例如色彩漸層、光線明暗方向和光影所形成的幾何,就是各為一種無形的線條。因為色彩漸層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人們的視線除了會隨著漸層的方向移動之外,發生在色彩上的漸層變化,也是極具吸睛的效果,這常見於晨昏攝影當中;又或者是光線由明到暗或由暗到明,也是線條的另一種延伸,無論延伸的方向為何,都能讓畫面充滿張力,讓人目不轉睛並且回味再三,以上這些無形線條都是可以在構圖上加利用的線條元素。

利用燈籠所構成的斜線線條,將畫面一分為二成兩個色調,左半邊是冷色、右半邊是暖色,很是有趣。

窗框與光影所形成的幾何和明暗,是實體和無形線條組合的最佳詮釋。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攝影眼養成術!8招幾何線條構圖密技大公開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Adobe 宣布將為 Lightroom 引進 AI 自動挑圖、消除反光和遮片同步等新功能

作者 August
Adobe 近日宣布將為旗下產品 Lightroom 與 Photoshop 引進多項重大更新,包括 AI 自動挑圖、消除反光與遮色片同步功能,預告未來的影像後製將更加快速直覺。2072033ed6e67b050f59eea4f276666b

Adobe 近日宣布將為旗下產品 Lightroom 與 Photoshop 引進多項重大更新,包括 AI 自動挑圖、消除反光與遮色片同步功能,預告未來的影像後製將更加快速直覺。

AI 自動挑圖,協助找出最佳畫面

Adobe 正在測試一項名為「自動挑選」(Auto Selection)的 AI 工具,能從多張類似照片中自動挑出構圖、表情、對焦等條件最理想的版本。這項功能將整合在 Lightroom 及 Lightroom Classic 中,並可配合自動堆疊相似影像使用,讓使用者更快過濾掉重複畫面,專注在具代表性的影像編修上。雖尚未公布正式上線時間,但 Adobe 表示此功能最終將提供自訂參數設定,滿足不同使用者的挑圖風格與需求。

「場景增強」功能升級,AI 助畫面更亮眼

Adobe 也同步更新 Lightroom 行動版和網頁版中的「場景增強」(Scene Enhance)功能,使其不再只是簡單的 AI 自動調整工具。新版功能可辨識影像中的具體元素,如天空、植被、人像或建築,並依據不同場景類型進行專屬優化,例如加強天空的層次、提升草地的綠意或還原膚色細節。這種基於語意理解的調整方式,讓使用者不必再從零開始手動調整各項參數,而是從一個已具備視覺邏輯的起點出發,進行個性化微調。對於希望快速取得穩定風格的攝影師而言,這無疑是一項高效率的加分工具。

Adobe 宣布將為 Lightroom 引進 AI 自動挑圖、消除反光和遮片同步等新功能

「消除反光」工具,讓玻璃後的影像更清晰

Adobe 全新推出的「消除反光」(Reflection Removal)工具,運用生成式 AI 技術,專為解決透過玻璃拍攝時常見的反光問題。無論是櫥窗內的人像、車窗外的街景,或室內透過窗戶拍攝的風光畫面,這項功能都能自動偵測反射並智慧抹除,還原畫面背後應有的清晰視覺。對旅拍與建築攝影師來說,這代表許多原本難以避免的反射干擾,將不再是畫面取捨的障礙。這項新工具已更新至所有 Lightroom 版本,包括 Lightroom、Lightroom Classic、Lightroom 行動版(iOS 和 Android)、Lightroom 網頁版以及 Adob​​e Camera Raw。

Adobe 宣布將為 Lightroom 引進 AI 自動挑圖、消除反光和遮片同步等新功能

遮色片同步功能登場,後製流程更一致

另外,Adobe 全新推出的「遮色片同步」(Mask Syncing)功能,讓 Lightroom 使用者可以將一張照片上的遮色片設定,套用到其他相似構圖的照片上,節省每張重複手動調整的時間。此功能對於批次編修人像或系列作品尤為實用,預計會成為職業攝影師常用的高效率工具之一。

Photoshop AI 選取更進化

在 Photoshop 部分,Adobe 加強了選取主體與選取頭髮的 AI 精準度。新版「選取主體」(Select Subject)工具現在能更準確辨識人物邊緣與頭髮區域,減少後續細部修補的工作量。此外,Adobe 也優化圖層操作反應速度與介面互動性,讓整體編修流程更即時,創作思路不被卡頓中斷。

 via:Adobe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Manfrotto 推出全新 ONE 多功能混合型三腳架系統,攝影愛好者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作者 August
對於喜愛使用無反相機在同一套設備中拍攝照片與影片的創作者來說,Manfrotto ONE 是首款真正意識到混合拍攝需求的三腳架系統,將以往必須攜帶兩組三腳架的困擾一併解決。6da7e6f464fe8d225b9856aa2fa2b4ac

對於喜愛使用無反相機在同一套設備中拍攝照片與影片的創作者來說,Manfrotto ONE 是首款真正意識到混合拍攝需求的三腳架系統,將以往必須攜帶兩組三腳架的困擾一併解決。

多功能設計 滿足多元拍攝需求

Manfrotto ONE 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多功能性。它巧妙地結合了三腳架、單腳架和桌面三腳架的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根據不同的拍攝需求快速切換模式。無論是在開闊的風景區需要穩定的支撐,還是在狹窄的空間需要靈活的單腳架,甚至是需要低角度拍攝的桌面三腳架,Manfrotto ONE 都能輕鬆應對,真正實現了一腳多用。

Manfrotto 推出全新 ONE 多功能混合型三腳架系統,攝影愛好者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卓越的操空性與耐用性

作為 Manfrotto 的產品,ONE 在穩定性和耐用性方面自然有著卓越的表現。採用非圓形腳管設計,以提升抗扭曲剛性,使影片平移過程更順暢,卻又保有靜態照常見的穩固性;加上 XTEND 機構讓三節腳同步展開,快速安裝的便利對於現場拍攝節奏至關 。這樣的設計極大縮短架設時間,也代表攝影師能用更少步驟完成佈置。

Manfrotto 推出全新 ONE 多功能混合型三腳架系統,攝影愛好者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中軸配置有 Q90 機構,可橫向變形供平視或俯拍素材使用;水平調平功能則能在地形不平時快速調整構圖;若拆下中軸,更可實現超低角度拍攝;安裝延伸件還能作高位拍攝。這樣靈活的中軸系統,讓創作者無論從空間高度切換,都不需重新調整三腳架腳管 。

此外,XCHANGE 系統提供零工具快速換裝功能,隨時切換腳架頭、滑軌或其他創作配件。無論想從球型頭轉到影片用的 500X 液壓雲台,都僅需一次單手鎖定即可高效完成轉換,極適合頻繁切換拍攝模式的使用場景。

Manfrotto 推出全新 ONE 多功能混合型三腳架系統,攝影愛好者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其中,500X 液壓雲台具備可調平衡、與傾斜及橫掃阻力控制功能,並具有約 2.4 公斤的負重能力,再增加可快速從橫構圖轉為直構圖的雲台底座,使用者便能輕鬆完成高畫質影片與靜態攝影的轉換,與Manfrotto ONE 搭配可涵蓋完整創作流程 。

Manfrotto 推出全新 ONE 多功能混合型三腳架系統,攝影愛好者的全方位解決方案 

上市與售價資訊

Manfrotto ONE 共有鋁合金和碳纖維兩種版本,皆推出搭載 500X 液壓雲台的組合,目前已開始接受預訂,其建議售價如下:

  • Manfrotto ONE 鋁合金版:499 美元,約 NT$ 15,000
  • Manfrotto ONE 碳纖維版:719 美元,約 NT$ 21,000
  • Manfrotto ONE 鋁合金版 + 500X 液壓雲台:679 美元,約 NT$ 20,000
  • Manfrotto ONE 碳纖維版 + 500X 液壓雲台:879 美元,約 NT$ 26,000

via:PetaPixel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作者 August
想拍出清晰飛羽?鏡頭是關鍵!Sony SEL300F28GM 和 SEL400800G,看飛羽攝影師如何精準捕捉飛羽瞬間!De2b457674bd6171380cc4a214f6b4cf

飛羽被視為攝影領域中最具挑戰性的題材之一,想成功捕捉鳥類各式各樣的瞬間,不僅需要攝影師敏銳的觀察力和快速反應能力,還有賴高效的對焦系統、廣泛的焦段範圍及卓越的畫質表現…等多方面的支援。

有鑑於 Sony 近年來持續擴充超望遠鏡頭系列,為攝影師提供更靈活、高效的拍攝選擇,本文將從資深飛羽攝影師蘇亮宇的視角,深入探討 SEL300F28GM 和 SEL400800G 這兩組鏡頭實際拍攝的表現與搭配使用的感受,並分析它們如何協助攝影師在野外環境精確捕捉飛羽瞬間。

關於|蘇亮宇

現職為展場空間設計師,熱愛攝影,小學四年級跟著父親去賞鳥便開始對生態攝影產生興趣,每逢假日都會出門看鳥拍鳥,攝影資歷約 19 年,賞鳥資歷約 31 年。

目前經營|Instagram / Facebook

挑選飛羽攝影鏡頭,學問頗深!

面對飛羽攝影這塊挑戰性極高的領域,鏡頭扮演十分關鍵的角色。野生鳥類常與人類保持距離,因此焦段當然是越長越好,才能在不干擾鳥類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拍攝,同時讓主體從背景中突顯出來。有些攝影師偏好運用變焦鏡提升構圖靈活度;高階攝影師則傾向使用大光圈定焦鏡,追求卓越畫質與優異的低光表現。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 要拍出優質的飛羽作品,除了相機性能不可或缺外,鏡頭同樣扮演重要角色,自動對焦的可靠度、焦段範圍以及防手震功能缺一不可。通常變焦鏡能提供更靈活的構圖空間,而定焦鏡頭則普遍具備大光圈設計,使其在昏暗環境下拍攝時更具優勢。(上: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5000、ISO 3200,紅頭山雀〔看大圖〕|下: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F2.8、1/125、ISO 12800,藍腹鷴〔看大圖〕)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飛羽攝影對鏡頭的自動對焦性能要求極高。由於鳥類飛行速度迅捷且路徑變化多端,鏡頭必須具備快速且精準的對焦能力,才能有效追蹤主體並保持畫面清晰。雖然這與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密切相關,但鏡頭內部的馬達驅動效率與對焦演算法同樣會直接影響整體表現。

飛羽題材所使用的超望遠鏡頭各具優勢與特色。蘇亮宇表示,攝影者可根據自身預算與拍攝需求,選擇最適合的鏡頭,甚至可搭配不同類型的鏡頭使用,以達到最佳的拍攝效果。

此外,焦距越長的鏡頭越容易受到手震影響,因此具備防手震功能對提升拍攝成功率能夠起到不小幫助!尤其在手持拍攝時,即便使用高速快門來凍結鳥類動作,防手震依然能提升畫面穩定性,使作品更加清晰。雖然大家普遍認為拍攝飛羽所需的鏡頭往往又大又重,但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我們仍期望這類鏡頭能越來越輕巧。這不僅能減輕攜帶負擔,也有助於提升拍攝時的機動性。

蘇亮宇相當重視鏡頭的輕巧度,以便讓他恣意四處尋找、捕捉想拍的鳥類畫面。

輕巧與大光圈的完美結合

採用 Sony Alpha 系統後,我入手的第一組超望遠鏡頭是SEL200600G,隨後接觸到 SEL300F28GM,更對它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組鏡頭最大的優勢在於,重量不到 1.5 公斤,卻擁有 F2.8 大光圈,非常適合在低光源環境拍攝,光圈全開就有非常犀利的畫質表現。此外,它的輕巧設計減輕了手持負擔,即使在昏暗環境中必須放慢快門速度,也較不易產生晃動,加上防手震功能的輔助,大幅提升拍攝成功率。

遇到拍攝距離較遠的情況時,可為 SEL300F28GM 加上 1.4 倍或 2 倍增距鏡,將焦段延伸至 600mm F5.6,雖然最大光圈較 SEL600F40GM 小一級,但從重量、價格及焦段靈活度來看,SEL300F28GM 無疑擁有更高的性價比。

蘇亮宇透露,他非常喜愛 SEL300F28GM 這組鏡頭,因為它不僅輕巧便攜,還具備 F2.8 大光圈,非常適合在昏暗環境下捕捉飛羽的瞬間動態。即使遇到焦距不足的情況,搭配增距鏡後依然能維持出色的對焦速度和畫質表現。

焦段延伸與整體表現的雙重進化

近期因緣際會接觸到 Sony 最新推出的 SEL400800G,讓我看見了拍攝飛羽的另一種可能性。由於是採變焦設計,且具備鳥類拍攝中最常用的 400-800mm 焦段,加上變焦行程極短,使用起來比定焦鏡的構圖彈性大上甚多。這種彈性讓我能迅速根據鳥與攝影者之間的距離變化調整焦段,避免目標過近爆框或過遠導致主體過小的問題。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 SEL400800G 最大的優勢在於涵蓋了拍飛羽最常用的 400-800mm 焦段,而且變焦行程相當短,又是內變焦設計,無論是切換拍攝目標或調整構圖,都能迅速、順暢地完成。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從拍攝飛羽的角度來看,與 SEL200600G 相比,SEL400800G 在焦段上明顯更具優勢。它讓我體驗到前所未有的 800mm 原生拍攝視角,無需加裝增距鏡就能拍得更遠。而且對於那些體型小、警覺性高、距離又很遠的鳥類,例如柳鶯、黃胸藪眉或紅胸啄花…等,SEL400800G 能更有效率地捕捉到精彩畫面。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 焦段彈性是 SEL400800G 的最大特色之一,相較定焦鏡,它可輕鬆以 400mm 近拍不怕人的鳥類,或以 800mm 捕捉害羞與人類保持一定距離的飛羽。焦段彈性是 SEL400800G 最大的特色之一。相較於定焦鏡,它能輕鬆以 400mm 近距離拍攝不怕人的「E 鳥」,或以 800mm 捕捉較害羞、喜歡跟人保持距離的「I 鳥」。(上:Sony α9 III + SEL400800G,400mm、F6.3、1/1000、ISO 3200,黑冠麻鷺〔看大圖〕|下: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2500、ISO 6400,紅胸啄花〔看大圖〕)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大光圈與彈性焦段的互補應用

過去以 SEL300F28GM 作為拍攝主力時,雖然有大光圈優勢,但焦距對拍鳥來說稍顯不足,因此經常需要拆裝增距鏡,使用上真的挺不便。如今有了 SEL400800G,我認為這兩組鏡頭在實際應用上能形成良好的互補。

SEL300F28GM 具備大光圈特性,當面對低光源環境時很適合派它上場,可藉由 F2.8 大光圈換取更高的快門速度,有效凝結鳥的姿態動作。此外,遇到背景較雜亂的場景,我也偏好使用這組鏡頭,利用大光圈與長焦的雙重優勢大幅虛化背景,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 SEL300F28GM 與 SEL400800G 兩者的特色剛好形成互補,前者擁有大光圈、頂級的性能和銳利畫質,適合用在較嚴苛的拍攝環境;後者涵蓋飛羽拍攝最常用的 400-800mm 焦段,可滿足該題材大多數的拍攝需求。(上: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F2.8、1/200、ISO 8000,藍腹鷴〔看大圖〕|下: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500、ISO 1250,小白鷺〔看大圖〕)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如果沒有特殊需求,我通常會優先選擇 SEL400800G。畢竟拍鳥,焦段真的太重要,不能總是因焦段不足一直把鳥拍得小小的再來大幅裁切,這不僅增加後製的時間成本,也難以展現鳥類豐富的姿態與細節。而 SEL400800G 的焦段靈活,進可攻、退可守,不只提供寬裕的取景空間,400mm 端更具備 0.17 公尺的最近對焦距離與 0.23 倍的最高放大倍率,讓我在近距離捕捉不怕人的鳥類時,也能獲得更細膩的影像細節。

對飛羽攝影來說,焦段真的至關重要!能夠拍出清晰且畫面佔比足夠的影像,是絕大多數玩家的目標,而 SEL400800G 則能輕鬆幫助大家實現這一點,拍出令人滿意的作品。

出乎意料的追焦性能

同樣都是搭配 α1 II 和 α9 III 這兩台旗艦相機,我認為 SEL300F28GM 和 SEL400800G 都擁有不錯的追焦性能,尤其 SEL400800G 的表現大大超乎我的預期。以 SEL300F28GM 的產品定位,擁有出色表現是理所當然,但沒想到 SEL400800G 在拍攝飛行中的鳥類時,也能展現同樣出色的追蹤能力。無論是中大型鳥類如白鷺、黃頭鷺,還是小型鳥類如紅尾伯勞、煤山雀的起飛與飛行瞬間,甚至是兩隻水雉為爭奪地盤或配偶而激烈打鬥的畫面,SEL400800G 都能迅速且穩定地追蹤,讓我會不錯過任何精彩瞬間。

此外,使用 SEL400800G 拍攝飛羽還有一個好處,由於這類鏡頭視角較窄,加上鳥類飛行速度極快,尤其當牠們距離較近時,極易出框。SEL400800G 作為變焦鏡,能靈活調整焦距,根據鳥類距離遠近即時變換鏡頭焦段,大幅提升拍攝成功率。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 SEL400800G 搭配 α1 II 或 α9 III 優異的連拍功能,都能輕鬆捕捉鳥類起飛的精彩瞬間。這不僅歸功於相機的預拍功能與強大的追焦性能,鏡頭本身優異的自動對焦表現同樣功不可沒。(上:Sony α9 III + SEL400800G,400mm、F6.3、1/500、ISO 400,小白鷺〔看大圖〕|下:Sony α9 III + SEL400800G,659mm、F8、1/3200、ISO 3200,煤山雀〔看大圖〕)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 SEL400800G 搭配 α1 II 和 α9 III 等高階機身時的對焦表現,讓蘇亮宇印象深刻。他表示,有好幾次在背景相當複雜的環境中拍攝飛行中的鳥類時,對焦框竟絲毫不受干擾,始終穩穩鎖定被攝目標,讓他對這組合的對焦能力感到十分驚豔。(上:Sony α9 III + SEL400800G,445mm、F8、1/4000、ISO 8000,東方毛腳燕〔看大圖〕|下: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3200、ISO 1000,紅尾伯勞〔看大圖〕)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雖是變焦鏡,卻擁有高階鏡頭的解像實力

說到這兩組鏡頭的畫質,不管是 SEL300F28GM 還是 SEL400800G,都讓我相當滿意。SEL300F28GM 的表現自不待言;而 SEL400800G 則帶來了意想不到的驚喜。原以為變焦鏡在畫質方面會有所妥協,沒想到無論是在 400mm、600mm 或 800mm 的焦段下,即使使用最大光圈拍攝,依然能呈現豐富細節,不僅鳥類的眼神銳利清晰,就連羽毛紋理也根根分明。

此外,在主體與背景距離足夠的情況下,SEL400800G 的散景虛化效果也十分自然,具備不錯的主體突顯能力。整體而言,儘管 SEL400800G 是一顆變焦鏡,但在解析力表現上已接近高階定焦鏡的水準,讓人對 Sony 在變焦鏡光學技術上的實力深感佩服。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 採變焦鏡設計的 SEL400800G,卻展現媲美高階鏡頭的光學素質,其影像銳利度大大超乎蘇亮宇的預期。即使在使用最大光圈拍攝的情況下,搭配 α1 II 的 5,010 萬畫素解析度,依然能清晰呈現鳥類身上豐富的細節與羽毛紋理。(Sony α1 II + SEL400800G,597mm、F8、1/800、ISO 1250,五色鳥)(看大圖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 SEL400800G 在 400mm 端擁有 0.17 公尺的最近對焦距離與 0.23 倍的最高放大倍率,能夠將不怕人的鳥類幾乎拍滿整個畫面,同時保持出色的解像力,細節表現相當令人滿意。(Sony α9 III + SEL400800G,400mm、F6.3、1/400、ISO 5000,臺灣噪眉)(看大圖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SEL400800G、SEL300F28GM:入門與進階的絕佳組合

飛羽攝影可說是所有攝影題材中入門門檻最高的一種,對相機與鏡頭性能的要求都極為嚴苛。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讓作品有一定的可看性,鏡頭的選擇絕不能馬虎。

相較動輒六位數售價的高階大光圈定焦鏡,Sony 也推出了幾款相對親民的超望遠變焦鏡頭,包括 SEL100400GM、SEL200600G 以及最新的 SEL400800G。綜合推出時間與焦段實用性來看,SEL400800G 無疑是目前飛羽題材最具代表性的入門選擇之一。

從低光到長焦全滿足,Sony SEL300F28GM + SEL400800G 打造全能飛羽攝影組合!

SEL400800G 不僅涵蓋目前鳥類攝影中最常見的 400–800mm 焦段,還兼顧了畫質、性能與操作彈性。在細節表現、背景虛化以及對焦反應等方面皆有穩定且出色的表現。對於希望以合理預算切入飛羽領域的族群而言,這是一組兼具學習成長空間與實戰可靠性的鏡頭。

日後如果有多餘預算,建議可再添購 SEL300F28GM,與 SEL400800G 搭配使用,藉由兩者在光圈與焦段上的互補優勢,進一步提升拍攝靈活性與效率,應對各種飛羽拍攝場景勢必更得心應手。

前往了解更多 ▶ SEL400800GSEL300F28GM

更多 SEL300F28GM、SEL400800G 的實拍作品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5000、ISO 1600,水雉與紅冠水雞(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400mm、F6.3、1/640、ISO 4000,紅胸啄花(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644mm、F8、1/3200、ISO 3200,煤山雀(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600mm、F8、1/500、ISO 800,黃頭鷺(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2500、ISO 3200,紅胸啄花(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6400、ISO 3200,黃胸藪眉(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500、ISO 12800,綠繡眼(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2500、ISO 3200,紅胸啄花(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6890mm、F8、1/4000、ISO 1600,水雉(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765mm、F8、1/3200、ISO 8000,東方毛腳燕(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400mm、F6.3、1/250、ISO 6400,臺灣藍鵲(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1600、ISO 3200,煤山雀(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575mm、F7.18、1/4000、ISO 5000,黃頭鷺(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300F28GM,F2.8、1/5000、ISO 1600,深山鶯(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 + SEL20TC,F6.3、1/30、ISO 12800,藍腹鷴(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 + SEL20TC,1600mm、F16、1/1000、ISO 2000,彩鷸(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2500、ISO 3200,褐頭花翼(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678mm、F8、1/1000、ISO 8000,綠鳩(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400mm、F6.3、1/2000、ISO 6400,臺灣藍鵲(看大圖)

Sony α9 III + SEL400800G,800mm、F8、1/1600、ISO 3200,水雉(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800mm、F8、1/2500、ISO 2500,褐頭鷦鶯(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 + SEL20TC,1600mm、F16、1/800、ISO 2000,高蹺鴴(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 + SEL20TC,1600mm、F16、1/1600、ISO 2500,彩鷸(看大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OM SYSTEM OM-5 Mark II 正式登場!性能全面進化,全新沙漠色吸睛亮相

作者 August
OM SYSTEM 全新發表的 OM-5 Mark II,在延續前代機身輕巧便攜基礎上,針對實際拍攝需求全面升級,並加入全新「沙漠色」塗裝,成為自然系風格攝影師的新選擇。43b128774f61e20d50167ee39b5abb85

OM SYSTEM 全新發表的 OM-5 Mark II,在延續前代機身輕巧便攜基礎上,針對實際拍攝需求全面升級,並加入全新「沙漠色」塗裝,成為自然系風格攝影師的新選擇。

專為冒險者打造的機動性相機

OM-5 Mark II 依舊維持 OM SYSTEM 在 M4/3 架構上對輕便與堅固的追求,機身僅 418 克,即使搭配標準變焦鏡頭 M.ZUIKO DIGITAL ED 12-45mm F4.0 PRO,也能將總重控制在 672 克。對於長時間攜行與登山攝影愛好者而言,這意味著更高的行動自由與即時反應能力。此外,其領先業界的五軸防震系統,無論是靜態拍攝還是影片創作,都能提供穩定、銳利的畫面品質。

畫質進化,性能無懼極限

OM-5 Mark II 搭載 2,037 萬畫素 Live MOS 感光元件與 TruePic IX 影像處理器,即使在高感光情況下仍能保有低噪點與細膩層次。121 點全十字相位檢測自動對焦系統則帶來更快速、可靠的對焦表現。新加入的 USB-C 接口支援行動電源供電,讓戶外創作能持續進行不中斷,拍攝節奏更加流暢。

融入自然風格,全新沙漠色亮眼登場

設計上,OM-5 Mark II 握把新增人體工學凹槽,長時間握持依然穩固。配色方面,除經典黑與銀外,更推出靈感來自岩石與沙丘的大地色「沙漠色(Sand Beige)」,不僅在外觀上融入戶外環境,也象徵攝影師與自然相伴的冒險精神。

從容應對天候考驗,抗環境性能再提升

OM-5 Mark II維持 IP53 等級防塵防滴設計,並能在零下 10 度環境下正常運作,與旗艦 OM-1 Mark II 同等級。其超音波除塵系統(SSWF)每秒震動超過 30,000 次,有效去除感光元件上的細塵,大幅降低戶外更換鏡頭時影像污染的風險。

一鍵創意,計算攝影讓靈感即時實現

OM-5 Mark II 導入專屬 CP(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按鍵,讓創作者能快速啟用如高解析拍攝、深度合成、Live ND 與 HDR 等功能。無需仰賴電腦後製,即可拍出流動光軌、虛化水面與多重曝光等畫面,延展更多創作自由。全新夜視顯示與星空對焦模式,更進一步簡化星景拍攝流程,即使無腳架也能輕鬆駕馭星空攝影。

上市資訊與售價

OM-5 Mark II 預計 7 月下旬上市發售,建議售價為 1,199 美元,約 NT$35,000,至於台灣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還有待代理商元佑實業公佈。

OM SYSTEM OM-5 Mark II 正式登場!性能全面進化,全新沙漠色吸睛亮相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Sigma 正式推出 17-40mm F1.8 DC | Art :傳奇鏡頭的最新繼承者

作者 August
Sigma 今日正式發表 17-40mm F1.8 DC,這款鏡頭被譽為傳奇鏡頭 18-35mm F1.8 DC HSM 的後繼產品,不僅繼承了前代的大光圈優勢,更在多個方面進行了顯著的升級與改進。19082030df307b6d098e37b64afb531f

 

經典的延續與進化

自 2013 年 Sigma 推出 18-35mm F1.8 DC HSM 以來,這款專為單眼相機設計的鏡頭便以其在快速影片拍攝方面的出色表現而廣受歡迎。時隔十年,Sigma 終於推出了全新的 17-40mm F1.8 DC ,這也是自 2016 年以來首款專為 APS-C 相機設計的 Art 系列鏡頭。新款鏡頭採用了更新的光學設計,力求在變焦鏡頭的便利性基礎上,提供媲美定焦鏡頭的影像品質和亮度。

專為攝影師打造的全新設計

Sigma 深知攝影師對 18-35mm F1.8 的喜愛,因此在新款 17-40mm F1.8 的設計上,充分考慮了用戶的需求。該款鏡頭採用了內變焦設計,配備高速且靜音的線性自動對焦馬達,並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呼吸效應。此外,鏡頭還具備防塵和防潑濺功能,使其在各種拍攝環境下都能穩定可靠地工作。

輕量化設計與卓越的光學性能

相較於單眼時代的 18-35mm F1.8,新款 17-40mm F1.8 在重量上進行了大幅優化,僅重 535 克,更加輕便易攜。在光學結構上,該鏡頭採用 17 片鏡片,分為 11 組,其中包括四片 SLD 和四片非球面玻璃鏡片,有效控制各種像差,確保影像的清晰度和銳利度。鏡頭的光圈範圍為 F1.8 至 F16,並配備 11 片光圈葉片,可營造出柔美的散景效果。

同時,通過使用先進的模擬技術和 Sigma 的超多層鍍膜,新款鏡頭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耀斑和鬼影,確保在各種條件下都能呈現豐富、高對比度的影像效果。此外,高響應線性驅動器 (HLA) 馬達的應用,使得自動對焦更加安靜、高速且精確,非常適合攝影和使用雲台的單人操作者。

便捷的操作與自定義功能

17-40mm F1.8 在操作上也進行了改進,光圈可通過外部轉盤進行調整,並可根據用戶的喜好設置為有段或無段。鏡頭外部還設有兩個可自定義的功能按鈕和一個手動/自動對焦選擇開關,方便用戶根據不同的拍攝需求進行快速調整。

上市資訊

Sigma 17-40mm F1.8 DC 將於 7 月中旬先發售 Fujifilm X、Sony E 和 Leica L 接環。至於 Canon RF 接環則將於 8 月開始發售。所有版本的建議售價 NT$28,980。

Sigma 正式推出 17-40mm F1.8 DC | Art :傳奇鏡頭的最新繼承者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Snapseed 3.0 重磅重新:經典底片濾鏡重現,手機攝影愛好者必備!

作者 August
知名修圖應用程式 Snapseed 迎來重大更新,最新的 Ver.3.0 不僅帶來了重新設計的編輯流程,更加入了令人驚豔的底片濾鏡,為你的手機攝影作品注入獨特的復古靈魂。8b6a067b88cde5ee6d4c525c2140109b

知名修圖應用程式 Snapseed 迎來重大更新,最新的 Ver.3.0 不僅帶來了重新設計的編輯流程,更加入了令人驚豔的底片濾鏡,為你的手機攝影作品注入獨特的復古靈魂。

Snapseed 3.0 大改版:介面更直覺

睽違多年,Snapseed 終於迎來 3.0 版本更新,這次改版不僅修正了錯誤、提升了應用程式的流暢度,更著重於改善編輯流程,讓使用者能更直覺、更快速地完成照片編輯。簡潔易用的 iOS 介面,讓單手操作也變得輕鬆自如,所有主要的編輯工具都集中在螢幕底部,方便快速取用。

經典底片風格濾鏡,一鍵還原

本次更新的最大亮點,莫過於新增的底片濾鏡。這些濾鏡並非只是簡單地模擬底片效果,而是精準還原了 Kodak Portra、Fujifilm Superia 等經典底片乳劑的獨特風格。無論是 Kodak Gold 的溫暖色調,還是 Fujifilm Superia 的鮮豔色彩,都能在 Snapseed 中輕鬆重現,讓你的手機照片也能擁有底片般的質感。

Snapseed 3.0 重磅重新:經典底片濾鏡重現,手機攝影愛好者必備!

專業編輯工具,免費使用

除了新增底片濾鏡外,Snapseed 本身就是一個功能強大的編輯平台,支援 JPEG 和 RAW 檔案,提供超過 25 種專業編輯工具,並允許使用者創建自己的風格並應用於照片。更棒的是,這次更新以及所有新功能都是完全免費的,讓所有 iPhone 攝影愛好者都能輕鬆享受專業級的編輯體驗。

Snapseed 3.0 版本已在 iOS 和 iPadOS 平台上推出,Android 版本也即將更新。無論你是想要追求復古風格,還是需要更強大的編輯功能,Snapseed 都能滿足你的需求。趕快更新 Snapseed,讓你的手機攝影作品更上一層樓!

via:PatePixel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作者 August
攝影師韋琪分享 Sony SEL400800G 如何成為風景、旅遊攝影的得力助手。對於風景和旅遊攝影愛好者來說,SEL400800G 鏡頭絕對是不可錯過的選擇。2880a725b5167aace5e627e15c3a4305

在風景與旅遊攝影領域中,焦距與畫質往往決定能否捕捉那些稍縱即逝、壯麗且難得一見的瞬間。一顆兼具遠距拍攝能力、靈活變焦與高畫質表現的鏡頭,始終是創作者夢寐以求的理想夥伴。Sony 最新推出的 FE 400-800mm F6.3-8 G OSS,不僅具備實用的 400-800mm 焦段與輕量化設計,更重新定義了「一鏡多用」的可能性。無論是遼闊的自然風光,或旅途中難得的生態畫面,都能透過它精準捕捉,呈現出不同於常人的獨特視角。

關於|韋琪

哪裡有美麗的風景,哪裡就有韋琪的蹤影。身為一位熱愛旅行與攝影的創作者,韋琪帶著相機走遍世界,用鏡頭捕捉最動人的自然景致。以風景攝影見長的她,擅長在光影交錯之間,定格每一個令人屏息的瞬間。對她而言,攝影不僅是視覺美學的展現,也是一面映照內心的鏡子,一種溫度的流動,更是一段段關於人與景、情感與記憶交織而成的故事。透過她的作品,我們彷彿也能踏上一段動人的旅程,感受當下那份無聲卻深刻的感動。

➤ 目前經營|FacebookInstagram

利用超望遠鏡頭將想像化為現實

風景攝影中,不同鏡頭焦段對影像的構圖與氛圍表現有著關鍵影響。廣角鏡頭具有寬廣視角,適合展現壯麗景緻,並透過誇張的透視強調前景與空間深度。望遠鏡頭則具有視覺壓縮特性,除了可以拉近主體與背景的距離,亦能排除雜亂背景,強化畫面的視覺焦點。因此在接觸 SEL400800G 之前,我就一直希望能利用超望遠鏡頭捕捉與眾不同的視角。例如飛機掠過太陽的瞬間、日出時山巒的壓縮感與細節、月亮與建築(如台北 101)重疊…等構圖。這類題材需要兼具超長焦距與高畫質的鏡頭才能實現。因此,當我拿到 SEL400800G 時,便迫不及待地去實現這些過去尚未嘗試過的拍攝構想。

此外,旅遊途中難免也有機會遇到當地限定的生態或動物,以往受限鏡頭焦距或重量導致錯過不少精彩的畫面,甚為可惜,因此也曾思考過,若有機會使用焦段更長的鏡頭(如 SEL400800G),應該就能夠更從容拍到當地生態的美麗瞬間。

韋琪一直希望能用超望遠鏡頭拍出特殊的畫面,SEL400800G 讓她如願以償,例如這張就是她期待已久的「飛機與太陽交疊」的畫面。(Sony α1 II + SEL400800G,460mm、F8、1/6400s、ISO 100)(看大圖)

機動性高、焦段更彈性:SEL400800G 的雙重魅力

以前去像北海道這種地形遼闊、生態豐富的地方旅行時,我習慣帶著 SEL400F28GM 搭配增距鏡出門。雖然這組鏡頭的畫質真的沒話說,但重量不輕,再加上是定焦鏡,拍攝難免比較受限。

所以一收到 SEL400800G 上市相關的消息時,我就對它產生濃厚的興趣。主因是 400-800mm 這段超實用的變焦範圍,帶來的彈性是定焦鏡頭沒法比的,而且它的體積和重量也更出色,如果是像我這樣習慣手持拍攝的攝影師來說,特別是女性,用起來真的更順手、負擔更小。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 以一顆焦段長達 800mm 的全片幅鏡頭來說,SEL400800G 的重量可謂相當輕巧,女性攝影師也能輕鬆手持拍攝。就算需要搭配機身的翻轉螢幕進行低角度取景也完全不費力,靈活度相當高。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之前我用過最遠的焦段正好就是 800mm,但那是透過加裝 2 倍增距鏡才達到的。而現在手上的 SEL400800G,原生就具備 800mm 的焦段,操作起來直覺且方便,完全不用再另組器材。

而且 400-800mm 提供的強烈壓縮感,真的很適合創造獨特的視覺效果,像是拍攝「木棉花隧道、苦楝花道搭配人物」這種類型的構圖,不但能凸顯場景的延伸感,還能巧妙避開雜亂背景和人群。又或是拍攝飛機飛越太陽的瞬間,也更能展現出那種張力十足、充滿戲劇感的氛圍。

韋琪最喜歡 SEL400800G 的一點,就是它原生就有 800mm 焦段,不用再加增距鏡。而且 400-800mm 的變焦範圍,不只可以利用強烈的壓縮感創造獨特畫面,超窄的視角也很有幫助,能輕鬆避開雜亂背景和人群,拍出讓人滿意的作品。(Sony α1 II + SEL400800G,400mm、F6.3、1/160s、ISO 100)(看大圖)

「內變焦」和「高操作性」讓拍攝更順手

我對 SEL400800G 的第一印象就是它採用的內變焦設計,而且變焦行程非常短。超望遠鏡頭本來就是又長又重,如果是外變焦的話,手持時肯定更難達到穩定性,鏡筒伸縮也會影響平衡感。

SEL400800G 不但用了內變焦,400-800mm 兩端之間的切換僅約 1/4 圈即可完成,變焦速度超快方便妳快速進行調整。同時對焦環的阻尼適中,調焦時非常順手,就算拍攝的是迎面而來的飛機、火車或飛羽,都能輕鬆做到絲滑般的焦距切換,讓我隨時掌握最佳的構圖和視角。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 SEL400800G 的變焦行程非常短,從 400mm 拉到 800mm 只需轉動約 1/4 圈的變焦環就能輕鬆切換,要拍迎面而來的飛機或車輛,也能快速從容地調整焦距,達到理想的構圖。(Sony α1 II + SEL400800G,800mm、F8、1/1250s、ISO 100)(看大圖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超乎預期的畫質表現

我一向很注重拍攝器材的畫質表現,無論是機身還是鏡頭。在使用 SEL400800G 拍攝期間,它的畫質真的讓我驚喜不斷!要知道,這顆全片幅超望遠鏡頭價格不到新台幣 9 萬,卻能在 400mm 拍貓咪、800mm 捕捉蝴蝶時,裁切放大後依然能清楚看見羽毛和絨毛的細節,解像力超乎我的預期。

更不用說它的散景表現也很出色,不但能輕鬆拍出奶油般柔滑的散景,二線性也很輕微,即使在逆光環境下拍攝也極少出現色散,抗耀光和鬼影的控制讓我拍起來十分安心。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 將 SEL400800G 實拍的作品放大裁切來看,不管是貓咪臉上的毛髮,還是蝴蝶翅膀上的紋理細節,都清晰可見。不到 9 萬元的售價,卻能展現這樣的解像力,韋琪直言相當驚艷,完全超出她對一顆平價超望遠鏡頭的期待。(Sony α1 II + SEL400800G,402mm、F8、1/60s、ISO 1250)(看大圖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 Sony α1 II + SEL400800G,800mm、F8、1/1000s、ISO 6400,翠鳳蝶)(看大圖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SEL400800G 搭配 α1 II,動態拍攝的黃金組合

使用 SEL400800G 的過程,我主要是搭配 α1 II 進行各種題材的拍攝。這個組合的自動對焦表現讓我印象深刻。身為 Sony 當家旗艦機種,α1 II 的對焦性能自然不必多說,但要順利捕捉那些移動速度快、飛行路徑不規則甚至無法預測的主體,光靠機身還不夠,鏡頭的對焦反應也要跟得上才行。

α1 II 搭載的 AI 自動對焦技術,結合預拍功能與高速連拍,搭配 SEL400800G 兩個精密線性馬達驅動的對焦模組,對焦反應又快又準,無論是拍翠鳥跳出水面的瞬間,還是蝴蝶飛舞的動態畫面,都能快速識別目標並保持穩定追蹤,整個拍攝過程非常順暢。我也特別試著加上 1.4 倍增距鏡,把焦距推到 1120mm 來拍更遠的鳥類。即使是在遠距離拍攝不斷跳躍移動的綠繡眼,整體對焦速度與穩定性依舊表現亮眼,拍起來非常安心。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 SEL400800G 本身就擁有不俗的自動對焦性能,搭配旗艦機種 α1 II 後拍攝動態目標更是如虎添翼!無論是快速移動的翠鳥或不規則飛舞的蝴蝶,這個黃金組合都能輕鬆捕捉到牠們的倩影。(上:Sony α1 II + SEL400800G,400mm、F6.3、1/5000s、ISO 1250,翠鳥〔看大圖〕|下:Sony α1 II + SEL400800G,544mm、F8、1/1000s、ISO 6400,大鳳蝶〔看大圖〕)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SEL400800G 搭配 α1 II 要拍攝飆速的卡丁車當然是小菜一碟,甚至還可以透過鏡頭本身的防手震功能(MODE 1 或 MODE 2),以慢速快門拍出帶有速度感的影像作品。(Sony α1 II + SEL400800G,490mm、F7.1、1/50s、ISO 100)(看大圖)

「全時 DMF」保有靈活的對焦應變

在使用超望遠鏡頭拍攝時,我通常會搭配對焦範圍限制器,根據被攝物的距離選擇適當的對焦範圍,藉此減少因對焦行程較長所導致的失焦機率。

然而,拍攝野生動物或飛羽時,主體出現的距離往往難以預測,若目標出現在預期範圍之外,再切換對焦限制器就已經來不及。這時,全時 DMF 手動對焦就能發揮關鍵作用。你只需依經驗判斷與被攝體的大致距離,同步轉動對焦環,即可迅速取得焦點,是應對突發情況時既實用又高效率的功能。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 韋琪提到,在使用 SEL400800G 拍攝時,對焦範圍限制器和全時 DMF 是她常用的兩個功能。根據不同情況靈活搭配,能大幅提升拍攝效率。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機動性與畫質的全新平衡

我認為 SEL400800G 適合用於風景攝影,甚至是帶出國拍攝生態的理想選擇。以風景題材來說,許多攝影愛好者會直覺認為只有超廣角鏡頭才能拍出具張力的畫面,但事實上使用 SEL400800G 拍攝風景能帶來截然不同的創作體驗。它強烈的壓縮效果可呈現平時不易察覺的畫面層次,為作品注入獨特的視覺張力與表現手法。

若拍攝生態題材,無論是前往北海道捕捉雪國物種,或赴非洲大草原拍攝野生動物,SEL400800G 的輕巧設計與靈活焦段,無疑提供了極高的實用性。特別是在我過去與不少從事海外生態拍攝的攝影玩家交流過程中,發現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退休族群,他們在選擇器材時普遍會將重量列為優先考量,而這正是 SEL400800G 的一大優勢。

一鏡多用的遠距拍攝利器!帶著 Sony SEL400800G 踏上風景與生態攝影之旅

根據我的觀察,這類攝影愛好者往往會直接選擇最頂級的機身,例如 α1 II,但焦距超過 400mm 的定焦鏡頭動輒超過 3 公斤,對體力是一大考驗。相較之下,Sony 新推出的 SEL400800G 結合了輕巧設計、優異畫質、靈活焦段與高機動性,從裡到外確實是很優質的選擇。如果再搭配 SEL70200GM2 或 SEL70200G,無論是拍攝遠距的野生動物,還是近距的生態題材,都能輕而易舉地收入記憶卡中。

未來我也期待能帶著 SEL400800G 造訪北海道、肯亞等地,進一步探索不同地貌與生態環境。誠摯推薦給所有熱愛風景、生態與旅遊攝影的同好們,相信它會是旅途中值得倚靠的好夥伴。

探索更多 SEL400800G|https://go.sony.tw/8ma60nac

更多 SEL400800G 的實拍作品

Sony α1 II + SEL400800G,522mm、F7.1、1/32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800mm、F8、1/2000s、ISO 5000,琉璃翠鳳蝶(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800mm、F8、1/125s、ISO 4000,黑枕藍鶲(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591mm、F8、1/1600s、ISO 8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 + SEL14TC,1120mm、F11、1/2000s、ISO 2500,綠繡眼(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648mm、F8、1/2000s、ISO 1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400mm、F6.3、1/25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400mm、F6.3、1/4000s、ISO 1000,翠鳥(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405mm、F6.3、1/1000s、ISO 6400,枯葉蝶(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400mm、F6.3、1/640s、ISO 8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400800G,400mm、F6.3、1/160s、ISO 100(看大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老蛙推出 Laowa 8-15mm F2.8 FF 變焦魚眼鏡頭!全周魚眼、對焦魚眼兩者兼具

作者 August
老蛙日前宣布推出 Laowa 8-15mm F2.8 FF 變焦魚眼鏡頭,可拍攝出全周魚眼與對角魚眼兩種效果,適合用於風景、天文攝影及電影製作,價格具競爭力。Bfb81509dbc7528bcb22d1dc38124b92

老蛙日前宣布推出 Laowa 8-15mm F2.8 FF 變焦魚眼鏡頭,可拍攝出全周魚眼與對角魚眼兩種效果,適合用於風景、天文攝影及電影製作,價格具競爭力。

獨特的變焦魚眼設計

老蛙近日發布了一款極具創意的鏡頭產品:Laowa 8-15mm F2.8 FF 變焦魚眼鏡頭,以及其電影版本 Laowa 8-15mm T2.9 FF 變焦魚眼電影鏡頭。這款鏡頭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其獨特的變焦範圍。在 8mm 焦距下,Laowa 8-15mm F2.8 能夠捕捉到 180 度的超廣視野,呈現出經典的全周魚眼效果,畫面充滿張力和戲劇性。而當焦距變焦至 15mm 時,則能拍出對角魚眼效果,提供廣闊且略帶扭曲的視角,非常適合用於拍攝沉浸式的風景照片或壯麗的天文攝影作品。這種一鏡多用的設計,讓攝影師無需頻繁更換鏡頭,即可輕鬆實現多種不同的魚眼效果。

卓越的光學性能

Laowa 8-15mm F2.8 FF 變焦魚眼鏡頭採用了精密的鏡片結構,光學結構採用 9 群 13 枚設計,這樣的設計旨在確保在整個變焦範圍內都能提供出色的成像品質。此外,這款鏡頭還具備手動對焦功能,最近對焦距離可達 16 公分,最大放大倍率為 0.23 倍。對於廣角鏡頭,尤其是魚眼鏡頭而言,這樣的近攝能力實屬難得,為攝影師提供了更多的創作可能性。

兩種版本,滿足不同需求

老蛙此次推出了一般版和電影版兩種 8-15mm 變焦魚眼鏡頭。雖然兩者在物理設計上有所不同(電影版採用了 0.8M 齒距),但都承諾提供同樣出色的動態魚眼視角。一般版的重量為 650 克,長為 94.5mm,體積適中,方便攜帶。不過,由於前鏡片非常凸出,因此該鏡頭不支援安裝前置濾鏡。

市場定位與價格

在全片幅無反相機市場上,魚眼變焦鏡頭的選擇相對較少。Laowa 8-15mm F2.8 FF 不僅擁有更大的光圈,而且價格更具競爭力。Laowa 8-15mm F2.8 FF 變焦魚眼鏡頭的售價為 699 美元,約 NT$21,000,適用於 Sony E、Nikon Z、Canon RF 和 L 接環。而專為電影製作設計的 Laowa 8-15mm T2.9 FF 變焦魚眼電影鏡頭,價格則為 1,399 美元,約 NT$42,000。

老蛙推出 Laowa 8-15mm F2.8 FF 變焦魚眼鏡頭!全周魚眼、對焦魚眼兩者兼具

via:PetaPixel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Leica Q3 43 開箱評測:標準視角下的攝影樂趣

作者 August
Leica Q3 43 機身設計和影像核心都基於 Leica Q3,最讓人感到驚豔的不外乎是那顆 APO-Summicron 43mm f / 2 ASPH. 鏡頭。B72d77fa079448e7f9513ba502e5fdea

Leica Q3 43 是徠卡自 2023 年的 Leica Q3 之後又一大力作,雖然機身設計和影像核心都是基於後者,但最讓人感到驚豔的不外乎是那顆 APO-Summicron 43mm f / 2 ASPH. 鏡頭,搭配有口皆碑的 6,030 萬畫素全片幅感光元件,究竟能帶給我們什麼拍攝上的驚喜呢?一起來看看。

廠商資訊

■ 徠卡 ■ 02-2391-2593 ■ leica-camera.com/zh-Hant

產品規格

■ 感光元件:全片幅CMOS

■ 處理器:Maestro IV

■ 像素:6,030萬

■ 感光度:ISO 50-100000

■ 鏡頭:APO-Summicron 43mm f / 2 ASPH.

■ 對焦系統:自動對焦

■ 機械快門:1 / 2000-120s

■ 電子快門:1 / 16000-1s

■ 閃燈同步:1 / 2000s

■ 連拍:15fps

■ 影像大小:L(60MP)、M(36MP)、S(18MP)

■ 錄影:C8K 30p、C4K 60p、FHD 120p

■ 錄影格式:MP4、H.265、ProRes

■ 螢幕:3 吋 184 萬畫點觸控式上下掀翻

■ 觀景窗:576 萬畫點

■ 記憶卡:SD、SDHC、SDXC(支援UHS-II)

■ 電池:BP-SCL6

■ 尺寸:130 x 80.3 x 97.6mm

■ 重量:772g(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240,000 元起

筆者曾經有幸向友人商借 Leica Q 短暫把玩後,就對 28mm 視角和大光圈所帶來的魅力愛不釋手,故一直持續關注這個系列的發展。而之後 Q2 和 Q3 的問世,都讓我們看到 Leica Q 系列的大躍進。

但卻不曾想在大家都還沉浸於 Leica Q3 所帶來的美好時,徠卡卻無預警推出了Q3 43!這個被視為標準定焦鏡版本的 Leica Q3,最大特色就是搭載全新開發的 APOSummicron 43mm f / 2 ASPH. 鏡頭。不僅是 Leica Q 系列首見,同時也更令攝影玩家甚至是徠卡迷好奇,這顆鏡頭是否能夠延續 APO 之名,帶來無與倫比的影像畫質?以及用它拍照又是什麼感受?

APO-Summicron 43mm f / 2 ASPH. 的妙用之處

筆者當年還在使用 DSLR 時,為了減輕器材重量,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只攜帶掛著 40mm 餅乾鏡的相機出門,而這個視角對於長時間使用50mm定焦鏡頭的筆者來說很是親切。兩者都是屬於標準焦段的範圍,但前者視角又比 50mm 略寬一點,很多時候用 50mm 在退無可退的場合時,40mm 則能有更從容的應對彈性。

說回 Leica Q3 43,其搭載的鏡頭也是擁有同樣的優勢。43mm 的視角範圍比50mm 鏡頭還要有更多的容錯空間;而且與 35mm 鏡頭相比,則容易剔除掉較多的元素,使畫面更易於聚焦在主體上,但又不像 50mm 那般侷限。

新鏡頭與 6,030 萬畫素擦出的火花

Leica Q3 43 的核心元件同 Q3,都是搭載 6,030 萬全片幅 BSI CMOS,經過實拍得知,新開發的 APO-Summicron 43mm f / 2 ASPH. 鏡頭在該感光元件上可以呈現相當優異的畫質表現。光圈全開就已經非常銳利且紮實,就連影像邊緣也幾乎維持在相同水準,散景也十分平滑自然;再加上該鏡內建 7 枚 APO 特殊低色散非球面鏡片,即使使用開放光圈拍攝,對於紫邊等色散現象的抑制亦十分出色。另外,受惠於高高畫素的關係,Leica Q3 43 還提供 43mm、60mm、75mm、90mm、120mm、150mm 六種變焦拍攝,使得構圖有更彈性的運用空間。

介面檢視

延續 Q 系列一貫風格Leica Q3 43 外型依然維持該系列一貫的風格設計,與 Q3 有著高度的相似,唯二能分別兩者的地方是機身蒙皮顏色和機頂熱靴上的字樣。

機身蒙皮與 Q3 的黑色蒙皮不同,Q3 43 的蒙皮是帶有灰藍的色彩,其實很好辨識。

機頂熱靴辨別 Q3 43 和 Q3 的另一種方式就是直接透過機頂熱靴上的字樣。

翻轉螢幕Q3 43 螢幕採用上下掀翻設計,能夠為高、低角度取景帶來更多方便性。

連接埠Q3 43 全機僅具備 USB-C 和 Micro HDMI 兩種連接端子,位於機身右側。

可靠的自動對焦拍攝更方便

Leica Q3 43 的自動對焦系統也延續自 Q3,採用混合自動對焦並結合 AI 自動辨識技術,能夠偵測人眼和動物眼睛。筆者利用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帶著家人前往擎天崗踏青順便測試 Q3 43 的對焦性能,經過實拍發現 Leica Q3 43 的人眼 / 動物辨識相當靈敏,只要一偵測到家人或水牛的身體、面孔或眼睛,就會保持鎖定並持續追蹤,過程中無論目標怎麼移動都不太會丟失,就算人物背對鏡頭一樣也可以順利辨識和對焦。另外,當畫面中有多位人物出現時,Q3 43 的自動對焦系統依然可以順利一一識別並且框住目標,而且還能透過方向鍵左右切換想要捕捉的被攝人物,拍攝方便性和對焦的精準度表現超乎預期。

錄影規格豐富創作更自由

最後分享 Leica Q3 43 的錄影心得。由於搭載相同的核心元件,因此 Leica Q3 43 同 Q3 一樣具備 C8K / 8K 30p、C4K / 4K 60p、FHD 120p 的錄影能力。若是錄製包含 C4K 60p 以下的影片時,都可以使用 4:2:2 10bit ALL-I 的格式,而且最高流量達 600Mbps;若是想要內錄 C8K 30p 的影片,則會以 4:2:0 10bit 的色彩取樣和位元深度錄製。此外,Leica Q3 43 也同樣支援 H.265 和 422HQ ProRes 等格式,對於有後製需求的使用者來說,無疑擁有更彈性的調整空間。值得一提的是,Leica Q3 43 在錄影時同樣支援人眼 / 動物眼對焦追蹤和變焦拍攝,如此一來對於影片拍攝的實用性無疑大大提升。

操作檢視

操作依然頗具水準Leica Q3 43 無論是機頂或機背的按鍵布局與 Q3 以及舊機種如出一轍,對於現有的 Q 系列用戶來說,幾乎可以無痛使用。

機背佈局按鍵全部位於機背右側,搭配四向鍵和觸控螢幕,囊括大部份的操作。

快捷鍵螢幕上方設有兩顆快捷鍵,可將常用功能長駐於此,加快拍攝流程。

鏡頭設計鏡頭具備對焦尺表、景深尺表、光圈環以及 Marco 微距功能的切換環。

對焦鎖定鈕鏡頭下方具備有對焦環鎖定鈕,按下後可在手動和自動對焦之間切換。

28mm 外的另一選擇

就當大家都以為 Leica Q 系列就會一直這麼發展下去時,卻沒想到 Leica Q3 43竟然橫空出世,著實讓許多徠卡迷又驚又喜!主要是搭載全新開發的 APO-Summicron 43mm f / 2 ASPH. 擁有接近 50mm 標準焦距的視角,在 28mm 之外又多了另一種選擇;同時也由於視角範圍與人眼看出去非常相似,因此構圖時可以相當直覺的完成,適合拍攝的題材十分多元化,凡舉人像、街拍、旅遊、家庭和生活記錄都是 Q3 43 適合發揮的舞台。

如果你不知道 Leica Q3 和 Q3 43 要如何選擇?筆者認為就依自身喜好的拍攝題材而定吧!如果你喜歡的是拍攝風景多一點,擁有 28mm 焦距的 Q3 無疑是優先之選,;當有更望遠的拍攝需求,還可以透過數位裁切可能最遠獲得 90mm 的拍攝視角。若你享受所見即所得的直覺拍攝感受,那麼擁有 43mm 標準焦距的 Q3 43,則是最佳的入手目標。此外,延續自 Q3 出色的規格和性能,再加上徠卡深厚的光學底蘊,都讓人在使用 Q3 43 拍攝時可以相當地放心,盡情享受百年德國工藝所帶來的攝影樂趣。

實拍範例

街景實拍焦距 150mm, 光圈 F2.0, 快門 1 / 8000 秒, ISO 100, A 光圈先決。

風景實拍焦距 43mm, 光圈 F2.0, 快門 1 / 2500 秒, ISO 100, A 光圈先決。

總評結語:記錄生活與掃街的好伙伴

規格 ★★★★★

無論是拍照、錄影、自動對焦性能在 Leica 相機中都是首屈一指之選,而且機身輕巧適合隨身攜帶紀錄創作。

操作 ★★★★

與 Leica Q3 相同的設計與按鍵布局,操作邏輯人性化,而且觸控反應靈敏好操作;唯獨拿久手會酸,建議加上背帶使用尤佳。

畫質與高感度 ★★★★★

APO 43mm F2 鏡頭搭配 6,030 萬畫素感光元件,造就前所未有的影像細節;變焦拍攝也帶來更多方便性。

拍攝及功能 ★★★★☆

設計和功能配置與 Q3 相同,內建 USB Type-C 和 Micro HDMI 埠,無論要充電或輸出都更為方便。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Leica Q3 43 開箱評測:標準視角下的攝影樂趣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Simga 17-40mm F1.8 DC|Art 鏡頭規格與間諜照曝光!值得期待的大光圈變焦鏡?

作者 August
Sigma 即將推出的 APS-C 片幅專用鏡 17-40mm F1.8 DC|Art,於日前已有相關的間諜照和規格曝光,從流出的資料來看,它絕對是一顆值得期待的大光圈變焦鏡頭。3e330802e0e3167c5dd20b0f2b40b21f

Sigma 即將推出的 APS-C 片幅專用鏡 17-40mm F1.8 DC|Art,於日前已有相關的間諜照和規格曝光,從流出的資料來看,它絕對是一顆值得期待的大光圈變焦鏡頭。

實機曝光與預計發表時程

日前 Sigma 17-40mm F1.8 DC|Art 鏡頭的實機照片已經在多個可靠消息來源上曝光,包括 L-Rumors、SonyAlphaRumors 與 Fuji Rumors,據了解,Sigma 計劃將在 6 月 17 日正式發布這支鏡頭,並預計於 7 月起陸續出貨。從間諜照可見,鏡身延續 Art 系列一貫的質感設計,按鍵佈局與鏡身比例看似經過重新優化,預示其操作性將更為精緻。

恆定 F1.8 大光圈

這支 17-40mm F1.8 DC|Art 被認為是 2013 年廣受好評的 18-35mm F1.8 DC Art 的技術延伸,最大亮點在於其從 17mm 到 40mm 端,都能保持 F1.8 的大光圈表現,對於控制景深與低光源拍攝相當有利。考慮到 APS-C 片幅的等效焦段約為 25.5-60mm,這支鏡頭涵蓋了人像、街拍、風景等多樣題材的拍攝範圍,具備極高的實用性與靈活度。

根據目前流出的資料,Sigma 17-40mm F1.8 DC|Art 採用 11 群 17 枚鏡片的結構設計,其中包含多枚非球面鏡片與 SLD(超低色散)鏡片,能有效抑制色差與像差,並控制整體畫面變形與眩光問題。配合 Sigma 的 Super Multi-Layer Coating 多層鍍膜技術,預期在逆光或高反差環境下也能維持良好表現。雖尚未釋出實拍樣張,但從設計方向來看,該鏡頭全焦段的成像品質應具備相當競爭力。

Simga 17-40mm F1.8 DC|Art 鏡頭規格與間諜照曝光!值得期待的大光圈變焦鏡?

輕量化與內變焦設計

在體積與重量方面,Sigma 成功將此鏡頭的重量控制在僅約 535 克,相較於早期 18-35mm F1.8 的 810 克,重量減輕約 30%,明顯更為輕盈,對於長時間手持拍攝或搭配輕量雲台系統非常友善。尺寸方面為 72.9 × 115.9 mm,濾鏡口徑也是較小的 67mm,鏡身採內變焦設計,變焦時鏡筒不會伸縮,有助於提升穩定性,對於錄影創作者來說尤其重要。

對焦性能與操作功能同步進化

對焦系統方面,這支鏡頭搭載 Sigma 自家開發的 HLA 線性馬達,具備高精準、低噪音的自動對焦能力,並強化了對焦呼吸效應的抑制,尤其適合用於影片錄製。同時,鏡頭支援防塵防滴構造,前玉鏡片也具撥水撥油鍍膜,應對戶外拍攝更加從容。在操作設計上,配有自訂功能按鈕、光圈環鎖定(A-Lock)與點擊式光圈環,RF 卡口版本則改為電子控制環設計,提供更貼合各系統的使用體驗。

附屬配件與售價預估

Sigma 17-40mm F1.8 DC|Art 預計將隨附 LH728-02 型圓形遮光罩與前後鏡蓋,濾鏡口徑為 67mm,並支援 Sigma USB Dock 進行韌體升級與參數微調。雖官方尚未公布正式售價,但根據目前情報來源推估,可能會落在 999 美元左右,約 NT$30,000。若以同類型 APS-C 鏡頭比較,該價位在畫質、光圈與變焦範圍之間的性價比仍具明顯優勢。一切就等 6 月 17 日發表會的到來吧!

via:asobinet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