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HoYoverse 夏季嘉年華登台!原神、絕區零、星穹鐵道攜手 Apple 展示高畫質與 Vision Pro 沉浸體驗

作者 WL.
2025年7月25日 17:59
HoYoverse嘉年華亮點!體驗《崩壞:星穹鐵道》Vision Pro版,感受Apple裝置的極致性能。現場多款HoYoverse遊戲等你來玩!A938188cebf7ea9294c2f7bf841a08bf

HoYoverse 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HoYoverse!2025 夏季嘉年華」活動,期間為 7/25 ~ 7/27 ,現場結合 Apple 生態系多款裝置,包括 iPhone、iPad 與 Vision Pro,讓玩家親身體驗旗下熱門遊戲如《原神》、《絕區零》、《崩壞:星穹鐵道》等作品的高解析視覺表現與沉浸式互動內容。

HoYoverse 從獨立開發者開始,遊戲作品經常都是 Apple App Store Award 入圍與得獎名單。這次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舉辦「HoYoverse!2025 夏季嘉年華」活動中,Apple 也提供技術支援,讓玩家能透過行動裝置或 Vision Pro 感受遊戲的多元玩法。

HoYoverse 夏季嘉年華登台!原神、絕區零、星穹鐵道攜手 Apple 展示高畫質與 Vision Pro 沉浸體驗

Super Retina XDR 顯示強化畫質細節,支援高解析動畫渲染

由於 HoYoverse 多款遊戲皆針對 iPad 進行高解析度優化,特別強調動畫細節的真實呈現。配合 iPhone 與 iPad 搭載的 Super Retina 或 Liquid Retina XDR 顯示器,場景光影、水面反射與人物建模皆能展現高對比與飽和度,強化視覺沉浸感。

此外,遊戲內亦支援 MetalFX 功能,透過 GPU 渲染提升角色臉部表情與環境裝飾的精緻度,帶來接近主機水準的畫面品質。

HoYoverse 夏季嘉年華登台!原神、絕區零、星穹鐵道攜手 Apple 展示高畫質與 Vision Pro 沉浸體驗

Apple 裝置率先支援 120fps 遊玩體驗

在動作演出與即時戰鬥表現方面,HoYoverse 指出目前只有 Apple 裝置能實現完整 120fps 的高幀率遊戲體驗。例如,《絕區零》可在 iPhone 16 Pro、Pro Max 與 iPad Pro M4 上穩定運行 120fps,達到視覺流暢與操作即時性的雙重標準。

另外,HoYoverse 表示,其多款遊戲皆支援 Apple 裝置上的 PS、Xbox 等主流藍牙控制器,以及外接 4K 顯示器,適用於喜愛大螢幕或專業級操作的玩家族群。遊戲 UI 亦針對手把操作進行最佳化,強化戰鬥過程的操作直覺與回饋體驗。

HoYoverse 夏季嘉年華登台!原神、絕區零、星穹鐵道攜手 Apple 展示高畫質與 Vision Pro 沉浸體驗

Vision Pro 支援崩壞:星穹鐵道,現場開放體驗

自 2024 年 2 月起,《崩壞:星穹鐵道》已成為首批支援 Apple Vision Pro 的遊戲之一,提供相容模式讓玩家以空間場景瀏覽遊戲內容,並可搭配 PS、Xbox 等主流藍牙手把進行遊戲。本次嘉年華也特別展示 Vision Pro 實機,讓已預約登記的玩家,可以實地體驗銀河冒險與近期與《Fate/stay night》的聯動活動「美夢與聖杯」。

 HoYoverse 夏季嘉年華登台!原神、絕區零、星穹鐵道攜手 Apple 展示高畫質與 Vision Pro 沉浸體驗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微軟推出 Surface Laptop 5G 商務筆電,支援 5G 行動連線、9 月在台灣上市

作者 WL.
2025年7月24日 15:00
微軟Surface Laptop 5G登場,搭載Intel處理器與5G連線,行動辦公更高效。全新Surface Laptop 5G專為商務人士設計。3b97c82750edd1209e7b27533424ef4b

微軟宣布擴展 Surface Copilot+ PC 系列,正式推出搭載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具備 5G 功能的 Surface Laptop 5G,專為商務與行動工作需求設計,預計於 2025 年 9 月 2 日在台灣上市。同步登場的還包括新款 13 吋 Surface Laptop 與 12 吋 Surface Pro 商務版,已即日起開賣。

導入 5G 連線,滿足隨時隨地工作需求

全新的 Surface Laptop 5G 是針對企業對高速穩定連線需求的解決方案,搭載內建 NPU(神經處理單元)的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AI 運算效能可達 40 TOPS,支援 Copilot 工具加速工作流程。結合 5G 數據機設計,可在 Wi-Fi 不穩或移動環境中維持高速連網,對於商務差旅、外勤工作者或跨地協作的團隊,帶來更穩定的即時體驗。

Surface Laptop 5G 採用六支策略性配置的動態天線系統,可根據使用情境自動優化訊號傳輸,並支援 Wi-Fi / 5G 無縫切換。機身外殼導入微軟研發的多層堆疊材質,在維持輕薄與堅固的前提下,提升無線電波穿透能力,整體重量僅 1.36 公斤,適合高頻率移動的專業使用者。

Surface Laptop 5G 也提供 NanoSIM 與 eSIM 雙模式選擇,方便全球連線使用,且可作為安全熱點供其他裝置分享 5G 網路。

微軟推出 Surface Laptop 5G 商務筆電,支援 5G 行動連線、9 月在台灣上市

Copilot+ PC 系列再擴編,Surface 轉型 AI 行動時代

此次推出的 Surface Laptop 5G 是微軟推動端對端整合的代表作,從硬體設計、AI 能力到雲端服務皆一體化整合。隨著 Windows 10 支援將於 2025 年 10 月終止,微軟也鼓勵企業逐步升級至以 AI 與安全為核心的現代 Windows 裝置平台。

目前全新 13 吋 Surface Laptop、12 吋 Surface Pro 商務版已經在台上市,Surface Laptop 5G 將於 9 月正式出貨。有興趣的企業用戶可透過 Surface.com/Business 查詢授權經銷商或前往 Microsoft Store。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cer Day 2025 開跑:Copilot+ PC、Predator 電競筆電、Iconia 平板全面促銷,周周再抽 Switch 2

作者 WL.
2025年7月23日 14:43
宏碁AcerDay開跑,多款新品如Swift Edge 14 AI上市。全系列Copilot+ PC都有優惠,快閃體驗店更有多項AI體驗,感受AI科技的魅力。6fd4068c95bcaec674b1bf2feb3ba6d0

宏碁每年的 AcerDay 活動正式登場,除了有 Swift Edge 14 AI、Predator Triton 14 AI、Predator Helios 16S AI…等新品開賣外,全系列 Copilot+ PC、電競旗艦與超值平板電腦等產品,都有優惠活動。即日起至 8 月 17 日止,全台通路與線上同步推出促銷活動,更有限定快閃體驗與抽 Switch 2 獎品好禮,邀請全民一同感受 AI 科技的無限可能。

Acer Swift Edge 14 AI 售價 56,900 元

在 Comuptex 2025 期間發表的 Swift Edge 14 AI 及 Swift Go AI 系列,也正式開賣。Swift Edge 14 AI 是 Acer 目前最輕薄的 Copilot+ PC 機型,重量僅 990 公克。機身採用鎂鋁合金材質設計,兼具強度與輕盈感,外觀融入雙箭頭紋理提升整體質感。鍵盤表面經 UV 固化塗層處理,帶來絲絨般柔順觸感,且具抗污防刮的實用特性。連接埠方面配備兩組 Thunderbolt 4 與兩組 USB Type-A,支援多樣設備擴充,並通過 MIL-STD 810H 軍規測試,在日常通勤與戶外環境中展現優異的耐用度與穩定性。

Acer Day 2025 開跑:Copilot+ PC、Predator 電競筆電、Iconia 平板全面促銷,周周再抽 Switch 2

螢幕為 14 吋 3K OLED 無邊框玻璃螢幕支援 100% DCI-P3 廣色域,能提供專業級色彩準確度與細節層次,進一步最佳化影像處理與多媒體使用體驗。同時也是全球首款配備 Corning Gorilla Matte Pro 防眩光玻璃的筆電,有效減少 95% 的反光干擾,在戶外或明亮環境下依然保持清晰可視。 Acer Day 2025 開跑:Copilot+ PC、Predator 電競筆電、Iconia 平板全面促銷,周周再抽 Switch 2

Swift Go AI 系列包含 Swift Go 16 AI 與 Swift Go 14 AI 兩款尺寸選擇,皆配備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處理器與 Intel Arc 顯示晶片,提供流暢的多工處理能力與 AI 加速表現。記憶體支援最高 32GB LPDDR5X,儲存空間可擴充至 2TB PCIe Gen 4 SSD,無論是日常辦公、影像創作或影音娛樂都能應對自如。 Acer Day 2025 開跑:Copilot+ PC、Predator 電競筆電、Iconia 平板全面促銷,周周再抽 Switch 2

Acer Predator Helios Neo 16 AI 售價 54,900 元起

著重效能與性價比的 Predator Helios Neo 16 Al(PHN16-73),採用16 吋 WQXGA(2560x1600)霧面螢幕。外型採用簡約時尚設計,機蓋上點綴 RGB 發光標幟,並搭載四區 RGB 鍵盤動態燈光。核心規格搭最高載 Intel Core Ultra 9275HX處理器,搭配NVIDIA GeForce RTX 5060/5070/5070 Ti 筆記型電腦 GPU,透過 NVIDIA DLSS4 技術及光線追蹤技術,大幅提升遊戲幀數、降低延遲並呈現電影級畫面。

Acer Day 2025 開跑:Copilot+ PC、Predator 電競筆電、Iconia 平板全面促銷,周周再抽 Switch 2

另外,配置 Acer 第五代 AeroBlade 技術、液態金屬散熱膏以及向量散熱管,有效維持系統穩定。內建的 PredatorSense 遊戲控制中心 5.0 版 及 Al Experience Zone 則支援PurifiedVoice 2.0(透過三麥克風與AI 降噪)和 PurifiedView 2.0(Al網路攝影機),提供清晰的通訊與影像品質。輸出入埠包含 Thunderbolt 4 及多個USB 3.2 連接埠,並內建 DTS X Ultra 音效及 FHD 紅外線攝影機,為玩家帶來沉浸式體驗。依配置的規格不同,售價54,900 ~69,900元。

Acer Day 2025 開跑:Copilot+ PC、Predator 電競筆電、Iconia 平板全面促銷,周周再抽 Switch 2

Acer Predator Triton 14 AI 是一款具備極簡設計與高效能的 14.5 吋筆電,主打輕巧便攜與頂級創作效能,專為設計師、內容創作者與進階學生用戶打造。其機身採用鋁合金材質,重量僅 1.6 公斤,最薄處僅 17.31 公釐,螢幕與機身表面加入防指紋塗層,背軸採用拋光銀飾與鑽石切割工藝,增添視覺亮點。

Acer Day 2025 開跑:Copilot+ PC、Predator 電競筆電、Iconia 平板全面促銷,周周再抽 Switch 2

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88V處理器、NVIDIA GeForce RTX 5070 筆電 GPU,支援 DLSS 4 技術與 NVIDIA Studio 驅動,加速影片剪輯、3D 渲染與直播等工作流程。其為 Copilot+ PC,可支援即時翻譯與 Image Creator 等功能,最高配置 32GB LPDDR5x 記憶體與 2TB PCIe Gen4 SSD,兼顧效能與儲存彈性。產品售㑯預計為 6 萬元起,預計八月開賣。

 Acer Day 2025 開跑:Copilot+ PC、Predator 電競筆電、Iconia 平板全面促銷,周周再抽 Switch 2

Acer Iconia Tab A11 / P10 平板售價 6,000 元起

全新 Acer Iconia Tab A11(A11-11)不到 6,000的親民價格,搭載11吋 WUXGA IPS大螢幕(1920x1200解析度)與八核心處理器,帶來流暢影音與學習體驗。僅450g、8mm厚的輕薄機身內建6,000mAh電池,影片播放續航達9小時。支援Wi-Fi 6、藍牙5.4與USB PD 2.0快充,前後雙鏡頭(500萬+800萬畫素)及內建Google Kids Space與Family Link,適合家庭共享、學習娛樂兼具的全方位使用。

而 Acer Iconia Tab P10(P10-21Q)售價不到 7,000 元的,搭載10.4吋 2K QLED高畫質螢幕(2000x1200解析度)與聯發科八核心處理器,色彩飽滿,效能順暢。配備8,000mAh電池,續航達10小時,支援Wi-Fi雙頻、藍牙5.2、USB PD 2.0快充。鋁合金機身僅550g、8.1mm厚,搭載500萬畫素前鏡頭與1,300萬畫素後鏡頭。隨附專屬摺疊皮套,結合娛樂、學習與工作需求,是高CP值的平板首選。 Acer Day 2025 開跑:Copilot+ PC、Predator 電競筆電、Iconia 平板全面促銷,周周再抽 Switch 2

Acer Wave D7 USB無線網卡售價 3,499 元

Acer Wave D7 Wi-Fi 7 USB網卡採用最新Wi-Fi 7三頻技術,6GHz頻段最高可達2,880Mbps傳輸速度,有效避免網路壅塞,提供穩定流暢的連線體驗。內建USB Type-A與Type-C雙接頭設計,適配多種裝置,隨插即用。支援 BE6500 標準與多重連接模式(MLO+),智慧選擇最佳無線路徑,讓應用程式維持高效連線。建議售價 3,499 元,適合對高速連線有高需求的用戶。

Acer Day 2025 開跑:Copilot+ PC、Predator 電競筆電、Iconia 平板全面促銷,周周再抽 Switch 2

Acer PM161QJ、PG161Q P 可攜式螢幕售價 6,288 元

Acer PM161QJ 專為商務打造,採用15.6吋FHD IPS面板、夕霧金設計,重量僅0.65公斤,配備USB Type-C與Mini HDMI雙介面,並內建Acer VisionCare護眼技術,長時間使用也舒適。建議售價 6,288 元,適合行動工作者攜帶使用。

Acer PG161Q P為玩家打造的煙波藍機種,15.6吋FHD IPS螢幕支援165Hz刷新率與AMD FreeSync技術,帶來極致流暢遊戲體驗。支援HDR10,售價 7,288 元,為追求高畫質與高更新率的用戶量身打造。

Acer 哥本哈根系列行李箱售價 8,390 元起

Acer 哥本哈根行李箱系列以北歐城市美學為靈感,推出五款風格色彩,包括晨曦黃、人魚粉、杏仁奶白、棕櫚緣、暴雨鋒灰。而創新「2合1隔層設計」結合前開與對開優點,配備雙向拉鍊、可擴充空間、可捲起布料隔板,靈活收納不受限。加上多面把手設計,搬運輕鬆便利,兼具實用與美感,是時尚旅人的新選擇。

Acer Day 2025 開跑:Copilot+ PC、Predator 電競筆電、Iconia 平板全面促銷,周周再抽 Switch 2

Acer Day 周周抽 Switch 2、AI 體驗店限時登場再送限量好禮


2025 Acer Day 暑期活動即日起熱烈展開,至 8 月 17 日止,宏碁於全台同步推出促銷優惠及線上線下整合活動。購買 Acer 指定筆電、桌機、螢幕、投影機或平板電腦並於活動網站登錄,不僅有機會週週抽中 Switch 2(市價 NT$14,380)與 PV11a 行動投影機(市價 NT$4,990),購買限定款商品還可登錄獲得 100 至 1,000 點不等的 LINE POINTS 點數,活動詳情可參閱官網:https://acerland.acer.com.tw/activity/page/205。
此外,宏碁特別於 7 月 30 日至 8 月 4 日在南港 LaLaport 設立為期五天的 Acer Day 快閃體驗店,規劃多項豐富的 AI 體驗關卡,包括「自拍生成 AI 角色」、「裸視 3D 遊戲體驗」(透過 SpatialLabs 體驗《Hi-Fi Rush》)以及「AI 影音創作教學」,示範一鍵去背、AI 人物特效與音樂配樂等功能。現場更能實際操作 M365 Copilot 商務應用,例如快速生成 PowerPoint 簡報、體驗 PurifiedView / PurifiedVoice 等專屬技術。活動期間購買任何 Acer AI PC 並出示發票,還可享訊連科技威力導演軟體包超值優惠(原價1,980 元,特價 888 元)。
Acer Day 現場活動將邀請知名實況主「天神」、「瑞咪」以及來賓「JOJO」、「京野妮子」參與直播互動,7 月 30 日晚間 6 點半則由創作歌手吳昱廷擔任一日店長,凡 7 月 22 日至 30 日期間單筆消費滿 25,000 元的民眾,憑發票可於當日兌換與吳昱廷合照簽名資格(限量 15 名),現場也將有他的演出及拍立得互動,邀請大家一同感受 Acer AI 科技魅力與夏日熱潮。

Acer Day 2025 開跑:Copilot+ PC、Predator 電競筆電、Iconia 平板全面促銷,周周再抽 Switch 2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MSI 與 Mercedes-AMG 再度聯名!Prestige 16 AI+ Mercedes-AMG Motorsport 開放預購,售價 69,900 元

作者 WL.
2025年7月21日 15:00
MSI 與 Mercedes-AMG 聯名推出 Prestige 16 AI+ Mercedes-AMG Motorsport ,同步 Stealth 16 Mercedes-AMG 登場。701fce56246643fd9c4d562cb282edbc

MSI 在 Computex 2025 展出與 Mercedes-AMG 攜手打造的 Prestige 16 AI+ Mercedes-AMG Motorsport 限定版,已開始預購,同步開賣的還有升級 RTX 5070 顯示卡的 Stealth 16 Mercedes-AMG Motorsport 新版,兩款聯名力作鎖定專業創作者、AI 工程師與效能玩家,兼具設計美學與頂級運算力。即日起預購並完成產品註冊與活動登錄者,還可獲得 MSI x Mercedes-AMG GT3 1:18 限量模型車。

MSI Prestige 16 AI+ Mercedes-AMG Motorsport 售價 69,900 元

Prestige 16 AI+ Mercedes-AMG Motorsport 採用 AMG 經典灰、銀、紅配色,搭配雷雕 Mercedes-AMG 標誌,機身以輕量鎂鋁合金打造,重量僅 1.5 公斤。內附專屬聯名配件組,包括筆電包、滑鼠、滑鼠墊與紀念明信片,全面展現賽車風格。

螢幕為 16 吋 UHD+(3840 x 2400)OLED,通過 VESA DisplayHDR 600 True Black 認證、100% DCI-P3 廣色域,適合攝影師、設計師與內容創作者從事色彩敏感度高的工作。

Prestige 16 AI+ Mercedes-AMG Motorsport 是一款完整支援 Microsoft Copilot+ PC 規範的 AI 筆電,內建 Intel Core Ultra 9 處理器與 NPU(神經處理單元),大幅加速生成式 AI、影片剪輯、圖像處理等 AI 工作流程。搭配 MSI 獨家「AI 智慧引擎」,能根據使用情境自動調整效能,不需手動操作,即可在簡報、編輯、創作之間自由切換。

 MSI 與 Mercedes-AMG 再度聯名!Prestige 16 AI+ Mercedes-AMG Motorsport 開放預購,售價 69,900 元

MSI Stealth 16 Mercedes-AMG Motorsport 售價 79,900 元

同步登場的還有 MSI Stealth 16 Mercedes-AMG Motorsport 新版本,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顯示晶片與 OLED 高階螢幕,展現細膩畫質與高幀率遊戲體驗。MSI 獨家 Cooler Boost 5 散熱技術可有效控制溫度,即使在多工或創作情境中也能流暢運行。另外,在機身上蓋重新設計 AMG 聯名 logo,結合跑車風格線條,傳遞高性能與品味兼具的風格。適合追求速度、效能與獨特風格的玩家與創作者。

  MSI 與 Mercedes-AMG 再度聯名!Prestige 16 AI+ Mercedes-AMG Motorsport 開放預購,售價 69,900 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評測:新 ThinkPad 設計、無小紅點、導入 AI 助理的商務旗艦筆電

作者 WL.
2025年7月21日 14:30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是 AI 時代的旗艦機型,搭載 AI Now 個人助理,外型全新設計外,也取消了經典的小紅點。0f2c8ddc6e9aec87e5d16212f85c3950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可說是品牌邁入 AI 世代的關鍵旗艦,在外型設計也不同於以往的「小黑」風格,首次取消經典小紅點設計,內裝機構也進行改變,採用全新的散熱設計,包括針對 CPU 進行散熱,改變出風口方向等,核心規格則搭載 Intel Core Ultra 7 268V 處理器,及內建 Intel Arc 140V 顯示晶片,整合 Lenovo 自家 AI Now 個人助理,同時也是符合 Copilot+ PC 規範的 AI 商務筆電。

型號上的 Aura Edition 是什麼?

由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的型號來看,除了代表是 ThinkPad 系列外,型號上的 Aura Edition,代表著是 Lenovo 與 Intel 深度合作多年的產品線。Aura Edition 是從使用者的需求及期望出發,藉由 AI 的輔助,轉換為最佳的使用者體驗,在 2024 年正式推出時,就有一系列的創新功能。在進入 2025 年持續進化,除了搭載最新的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將 AI 應用於生產力、內容創作、遊戲及娛樂領域外,Lenovo Aura Edition 系列還具備獨特的 AI 功能,包括 Smart Modes(智慧模式)、Smart Share(智慧分享)及 Smart Care(智慧支援),進一步提升使用體驗,同時還支援 Lenovo 最新的 Lenovo AI Now,即個人化 AI 助理。

更詳細的內容,可參考今年 Lenovo 在日本橫濱舉辦「Discover Lenovo Aura Edition AI PC」活動中的此篇文章「Lenovo 與 Intel 深度合作 Aura Edition 系列,擴大 ThinkPad、Yoga 旗下 AI PC 產品」。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評測:新 ThinkPad 設計、無小紅點、導入 AI 助理的商務旗艦筆電

外型設計:ThinkPad 商務風格新篇章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與過去被稱為「小黑」的 ThinkPad 很不一樣,配色採用低調高質感的「雷電灰」,抗指紋能力表現相當不錯。維持 ThinkPad 系列簡約俐落線條,機身採用 50% 回收鋁金屬製成, 機身總重 1.24 公斤,且 13mm 的機身厚度,通過 MIL-STD-810H 軍規測試,耐用性與穩定性仍是商務首選。

然而,雖說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的外型與小黑有著顯眼的不同,但還是有保留 ThinkPad 的設計語言,例如延續 Communication bar 的凸起設計,讓單指就能輕鬆掀蓋,還有 ThinkPad 標誌上的小紅點,另外,隱藏式的轉軸結構,也讓整體看起來更顯俐落。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的外型與過去被稱為「小黑」的 ThinkPad 很不一樣,配色採用低調高質感的「雷電灰」,且抗指紋能力表現相當不錯。

Lenovo旗下 ThinkPad 及 Yoga 系列會採用的 Communication bar 的凸起設計,可以看「X9 14」,即產品型號及尺寸。

在機身上蓋也可以看到「ThinkPad」標誌,以及上方的小紅點。

至於底蓋也採用了全新設計,邊角線條變得更加圓潤,上半部為凸起的深黑色的平台,採用網孔設計,下半部則以大片橫條蝕刻紋理點綴,這在過去的 ThinkPad 系列中相當少見。而在凸起的黑色平台下方配置雙風扇,Lenovo 特別在對應風扇的上下兩側開設氣孔,有效強化氣流循環;此外,黑色平台兩側延伸至 I/O 埠區域,讓整體設計更具整合感與實用性。

另外,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的內裝也進行改變,採用全新的散熱設計,包括針對 CPU 進行散熱,改變出風口方向,除了讓機身可以更迷你,散熱效果也更好,同時也具備更大的電池容量,提供更長的續航力表現。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的底部也不是過去 ThinkPad 的設計,上面 1/4 處是深黑色的平台,下半部則是大片橫條蝕刻紋理點綴。

上半部為凸起的深黑色平台下,透過網孔可見風扇位置。

黑色平台兩側延伸至 I/O 埠區域,由機身右側來看有 3.5mm 耳麥孔及 Thunderbolt 4 埠。

機身左側則有 HDMI 2.1 及 Thunderbolt 4 埠。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的內裝也進行改變,採用全新的散熱設計,採用 Flex Cooling Gen2 雙風扇架構,導熱板中央設有三角冷卻分流器,引導氣流集中至底部排出,這除了讓機身可以更迷你,散熱效果也更好。

螢幕規格:14 吋 OLED 螢幕,可展開 180 度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有 14 吋及 15 吋兩種尺寸選擇,此款為 14 吋、1920x1200 解析度、16:10 螢幕比例,具備 HDR True 500 Black、400 尼特峰值亮度和 100% DCI-P3 色域,同時支援 TUV 萊茵認證低藍光功能。螢幕也可以展開至 180 度,在小組會議時,可以更方便的分享螢幕內容。

在螢幕上方的 Communication bar,內建 800 萬畫素 FHD 鏡頭與紅外線 IR,並新增 TOF 感測器,能加速 Windows Hello 臉部辨識速度,並在「智慧模式」中支援隱私警示、低光增強等 AI 輔助功能。

此款為 14 吋 OLED 螢幕、1920x1200 解析度、16:10 螢幕比例,具備 100% DCI-P3 色域、400 尼特峰值亮度。

螢幕上方的 Communication bar,內建 800 萬畫素 FHD 鏡頭與紅外線 IR,並新增 TOF 感測器,能加速 Windows Hello 臉部辨識速度。

螢幕也可以展開至 180 度,在小組會議時,可以更方便的分享螢幕內容。

鍵盤設計:取消小紅點,加大觸控板

要說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外型之外的大改變,就是鍵盤了。取消小紅點 TrackPoint,轉而搭載大尺寸玻璃觸控板(130 x 80mm),並以觸覺回饋模擬實體按鍵,這絕對是經典 ThinkPad 的最大改變。Lenovo 此舉是經過市調發現,隨著大面積觸控板越發普及,小紅點不再是必要配置,但不表示小紅點會從此取消,只是提供不同的選擇及機型供消費者採購。

而鍵盤則是採用標準筆電鍵盤設計,鍵帽具斜切造型、鍵程為 1.35mm,手感紮實緊緻。方向鍵不再下凹,與鍵盤齊平設計,具備 500ml 防潑濺能力,功能鍵列整合指紋電源鍵與 Copilot 鍵,支援快速呼叫 AI 助理。另外,還有 F8 鍵啟動「智慧模式」、F12 鍵啟動 Now AI 功能。

標準的全尺寸鍵盤,取消經典小紅點 TrackPoint,維持 LED 背光設計。

配置大尺寸玻璃觸控板,面積為 130 x 80(mm),手感回饋順暢,操作直覺

獨立於鍵盤右上角的電源鍵,具備指紋辨功能。

針對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內建的 AI 功能,可透過 F8 鍵啟動「智慧模式」、F12 鍵啟動 Now AI 功能。另外,F9 鍵可以快速關閉視訊鏡頭。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也是 Copilot+ PC,也具備獨立的 Copilot 鍵。

AI 應用整合:Lenovo AI Now × Commercial Vantage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另一個特色就是整合「Lenovo AI Now」本地 AI 助理,搭載基於 Meta 的 Llama 3 構建的本地大型語言模型(LLM),可與個人知識庫(PKB)實時互動,確保所有資料保存在本地,保障隱私。使用者能以自然語言完成任務,例如文件管理、會議轉錄、裝置控制及內容生成。同時支援快速搜尋文件、圖片,並生成文字摘要。用戶也可透過語音提示調整裝置設定,如只需向Lenovo AI Now發出提示,即可調整顯示亮度等設定或啟用生產力工具,如護眼模式。而知識助理可幫助組織資料,快速檢索資訊,提升工作效率。

內建「Lenovo AI Now」是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一大特色,按下 Fn+F12 即可開啟。

Lenovo AI Now 可以在不連網下,根據上傳的文件進行分析,並回應相關的問答。

當然,要也可連網對話,在 Cloud Chat 中是使用 ChatGPT 4o-mini 模型。

在 PC Assistant 下則可以快速進行電腦的設定,只要下達指令,即可完成相關設計。

此外,Lenovo 將 AI 助理與內建的「Commercial Vantage」程式結合,使用者可透過 Fn+F8 快捷鍵啟動浮動選單,開啟四種智慧模式,包括防護、注意力、協作、健康,依使用場景自動調整系統設定。智慧分享則內建 Intel Unison 並支援 AI Tap & Share 技術,手機靠近筆電即可快速傳檔。

按下 Fn+F8 快捷鍵啟動浮動選單,有防護、注意力、協作、健康模式可以選擇。

在「防護模式」啟用時,系統會提供隱私警示、隱私保護與自動啟動 VPN 等功能。當偵測到有人從後方窺視螢幕時,隱私警示機制會跳出提醒,或自動將畫面模糊。

在「注意力模式」中可自訂計時器與分心網站清單,當進入專注時段時,系統會自動封鎖指定網域,幫助提升工作效率。

在「協作模式」僅具備低光源增強的功能,如在視訊會議中。

在「健康模式」提供常見的護眼提醒與姿勢警告功能,使用者可依需求調整提醒距離與偵測敏感度,協助維持良好的使用姿勢與視覺健康。

規格效能:配置 Copilot+ PC 規格,20 小時續航力表現佳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是 Lenovo 與 Intel 深度合作的產品線,此款核心規格是搭載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2.20GHz 處理器,內建 Intel Arc Xe2 140V 顯示晶片,再配上 32GB LPDDR5x 記憶體與 M.2 PCIe 4.0×4 1TB SSD 為儲存裝置,規格算是當前中高階文書筆電的配置,並符合 Copilot+ PC 規格條件。另外,也可以依需求及預算升級記憶體及 SSD 容量。

 

由系統資訊來看,此款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是搭載 Intel Core Ultra 7 258V 2.2GHz 處理器,以及 32GB 記憶體,作業系統為 Windows 11 家用版 24H2 版本。

螢幕解析度為 1920×1200,更新率最高為 60Hz。

利用 CPU-Z 來檢視核心規格,處理器為 Intel Core Ultra 7 258V,代號 Lunar Lake、3nm 製程為 4 個效能核心加 4 個效率核心、功耗為 17W;記憶體 32GB LPDDR 5。

在效能測試中,利用 Geekbench 6 進行測試,單核心部分獲得 2,759 分,多核心獲得 11,047 分,而內建 Intel Arc Xe2 140V 顯示晶片於 OpenCL 測試獲得的分數為 29,362 分。而在綜合效能測試上,以  PCMark 10 Extended 較完整的測試模式下,也以遊戲測試 GPU 和CPU 性能,在此獲得約 7,014 分;而在 CrossMark 測試中,總分獲得 1,714 分,當中於影音編輯的表現較為突出,分數來到 1,973 分。分數較市售同級幾種的表現略好一些,推測 Lenovo 在散熱及效能的調校下有關。

另外,續航力表現也相當不錯,在 PCMark 10 Office模式下,是模擬一般 Office 模式下使用情境,於螢幕亮度約 50%、開啟 Wi-Fi、關閉鍵盤背光,續航力測得  25 小時 53 分鐘,表現相當不錯。實際在使用時,於充滿電下進行一天的內勤工作,包括收發 e-mail、LINE 傳訊息、Office 文書工作、小畫家編修圖片、上網查詢…等,完全不用再外接電源。

於 CINEBENCH R23 測試中,CPU 多核心為 9,096 pts,單核心為 1,920pts,多、單核心的效能差距倍數為 4.74x。

於 CINEBENCH 2024 測試中,CPU 多核心為 537pts,單核心為 121pts,多、單核心的效能差距倍數為 4.43x。

利用 Geekbench 6 進行測試,在單核心部分,單核獲得約 2,759 分,多核獲得約 11,047 分;內建 Intel Arc Xe2 140V 顯示晶片於 OpenCL 測試獲得的分數為 29,362 分。

利用 Novabench 進行綜合效能測試,總分獲得 2,702 分。

在 CrossMark 測試中,總分獲得 1,714 分,當中於影音編輯的表現較為突出,分數來到 1,973 分。

PCMark 10 Extended 是較完整的測試模式下,也以遊戲測試 GPU 和 CPU 性能,在此總分獲得 7,014分,已可滿足專業工作使用需求,其細項成績為一般電腦工作 10,593 分、生產力 8,852 分、數位內容創作 9,536 分、遊戲 7,315 分。

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下,是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的測試條件,獲得約 4,034 分、40+FPS 的表現。

以 3DMark Steel Nomad Light 測試,獲得 3,249 分,高於 40+fps 的表現。

利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一條 1TB NVMe PCIe M.2 Gen 4 SSD,於循序讀取測得約 6,624.24MB/s,寫入約為 5,844.85MB/s。

以 3DMark 測試存儲基準,約獲得 2,417 分。

在 PCMark 10 Office模式下,是模擬一般 Office 模式下使用情境,於僅使用單螢幕且亮度約 50%下,續航力測得 20 小時 53 分鐘。

 

針對 AI 算力的測試部分,透過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來進行測試,此模式是針對多款神經網路模型進行測試,並可選擇 Integer、Float16 / 32 等不同測試精準度。在 Windows ML 框架測試 CPU、iGPU 的 AI 推論能力,選擇 float32 精度下,分別獲得 58 分及 249 分。在 Intel OpenVINO 框架測試 CPU 的 AI 推論能力,並選擇 float16 精度下,獲得 65 分,而 NPU 也是選擇 float16 精度下,獲得分 953 分。至於 iGPU 則選擇 Float 32 測試精準度下,獲得 301 分。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評測:新 ThinkPad 設計、無小紅點、導入 AI 助理的商務旗艦筆電

針對 AI 算力的測試部分,透過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來進行測試,在 Windows ML 框架測試 CPU、iGPU 的 AI 推論能力,選擇 float32 精度下,分別獲得 58 分及 249 分。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評測:新 ThinkPad 設計、無小紅點、導入 AI 助理的商務旗艦筆電

在 Intel OpenVINO 框架測試 CPU 的 AI 推論能力,並選擇 float16 精度下,獲得 65 分,而 NPU 也是選擇 float16 精度下,獲得分 953 分

在 Intel OpenVINO 框架測試 CPU 的 AI 推論能力,於 iGPU 選擇 Float 32 測試精準度下,獲得 301 分。

優缺點總結:AI 世代的 ThinkPad 新篇章

整體來看,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是一款為 AI 時代而生的轉型代表作,從外觀、鍵盤配置到內建應用體驗,都能看出 Lenovo 對於現代商務使用情境的重新定義。Aura Edition 版本採用全鋁合金機身,雷電灰配色抗指紋且質感出色,維持 ThinkPad 一貫的堅固印象,同時通過 MIL-STD-810H 軍規認證,實用性與耐用性兼具。

最引人注意的是取消傳統小紅點 TrackPoint,改為更符合現代操作習慣的大面積觸控板,搭配具觸覺回饋的設計,雖然可能讓部分老用戶感到不捨,但對於尚未接觸過 ThinkPad 的新商務用戶來說,反而更容易上手。鍵盤打感維持 1.35mm 鍵程與防潑水設計,並新增獨立 Copilot 鍵與智慧功能快捷鍵,整合性更高。

效能方面,搭載 Intel Core Ultra 7 處理器與 Arc GPU,配合雙風扇與全新散熱結構,提供穩定表現。實測續航可達 20 小時以上,音效部分也因四喇叭與 Fiber Lock 設計獲得明顯提升。內建 Lenovo AI Now 為裝置端執行的 LLM 個人化助理,整合智慧模式與 Commercial Vantage,強化隱私保護與使用效率。不過,I/O 埠配置略為精簡,若能加入弓 USB Type-A 或 SD 讀卡機會更完美。

總結來說,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成功為經典 ThinkPad 注入現代設計語彙與 AI 智能優勢,跳脫過去的設計包袱,展現更輕巧、智慧化的進化方向,無論是企業 IT 佈署或個人商務應用,都是值得關注的一款高階機型。

 Lenovo ThinkPad X9 Aura Edition 評測:新 ThinkPad 設計、無小紅點、導入 AI 助理的商務旗艦筆電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Dell Pro Max 高效能筆電登場:搭載 RTX Blackwell GPU,打造行動 AI 工作站

作者 WL.
2025年7月19日 11:00
Dell Pro Max 筆電系列正式發表,配備 RTX PRO 5000 GPU、最高 256GB CAMM2 記憶體與 16TB 儲存空間,提供 AI 模型訓練、大數據分析、3D 渲染的極致效能。32ea4becac6d9178fe011694d9b35186

Dell 推出全新 Pro Max 高效能筆記型電腦系列,針對 AI 開發、設計創作、工程運算等工作流程進行全面升級,導入最新 NVIDIA RTX PRO Blackwell GPU 與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機身涵蓋 14 吋至 18 吋多,提供更便利的行動工作站立。

Dell Pro Max 14 / 16 Premium:輕薄機身搭載 4K OLED

全新 Dell Pro Max 14 與 16 Premium 系列主打便攜與設計美學,搭載最高  Intel Core Ultra 9 285H 處理器與 NVIDIA RTX PRO 3000 Blackwell GPU,圖形效能較前代分別提升 19% 與 23%。

其中 16 吋機型配備 4K Tandem OLED 顯示器,通過 VESA DisplayHDR True Black 1000 認證,可呈現極致黑階與細膩色彩,適合影像創作者、設計師進行精準色彩工作。無論是剪輯影片、進行圖像渲染,皆能即開即用、隨時創作。

 Dell Pro Max 高效能筆電登場:搭載 RTX Blackwell GPU,打造行動 AI 工作站

Dell Pro Max 16/18 Plus:桌機級效能、應對 AI 大型模型訓練

Dell Pro Max Plus 16 與 18 系列針對需要極高效能的 AI 與資料科學工作負載打造,配備 NVIDIA RTX PRO 5000 Blackwell GPU 與最高 Intel Core Ultra 9 285HX 處理器,支援最高 16TB 儲存空間。圖形處理效能相較前代分別提升 53% 與 44%。

此外,Pro Max Plus 採用先進散熱架構,搭配今年引進的 CAMM2 記憶體模組,支援最高 256GB 容量,整體效能提升最高可達 36%,無論是 AI 模型訓練、大數據分析還是 CAD 模擬設計都能輕鬆應對。

  Dell Pro Max 高效能筆電登場:搭載 RTX Blackwell GPU,打造行動 AI 工作站 

Dell Pro Max 14/16:效能升級的日常工作利器

標準版的 Pro Max 14 與 16 筆電同樣提供強大日常效能,適合設計師、商業分析師、金融業者等中重度使用者。搭載 AMD Ryzen AI 或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NPU 效能可達 50+ TOPS,並可選配 NVIDIA RTX PRO 2000 Blackwell GPU,AI TOPS 達 572,整體性能提升 36%。另外,14 吋機型重量約 1.8 公斤、續航最長達 18 小時,16 吋則可達 20 小時,兼顧長效續航與行動便利性。 

Dell Pro Max 高效能筆電登場:搭載 RTX Blackwell GPU,打造行動 AI 工作站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cer Predator Orion 3000 電競桌機上市:搭載 RTX 5070 顯示卡、Wi-Fi 7,售價 57,900 元起

作者 WL.
2025年7月15日 15:30
Acer Predator Orion 3000 電競桌機,搭載 Intel Core Ultra 5 處理器與 RTX 5070 顯示卡,為學生與新手玩家打造高效能入門選擇。67e828fa0170ac491fba0f47c1097bd2

Acer Predator Orion 3000(PO3-660)是針對學生與新手玩家市場的電競桌機,高性價比與強大規格為主打,內建 Intel Core Ultra 5-225F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顯示卡,支援最新 Wi-Fi 7 無線連線技術,並整合獨家 PredatorSense 應用程式與 RGB 燈效管理系統,是一款為學習與遊戲雙需求所量身打造的桌上型電腦。

核心規格搭載 Intel Core Ultra 5-225F 處理器,擁有 10 核心(6 效能核心+4 效率核心),基礎時脈 2.7GHz,最高可達 4.9GHz。搭配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顯示卡(12GB GDDR7 記憶體),再配上 32GB DDR5(兩條 16GB)高速記憶體,最高可升級至 64GB,及搭配 1TB M.2 PCIe SSD,不僅可提供高畫質、穩定幀率的 AAA 遊戲體驗,開機與載入遊戲更快速,也大幅提升資料存取效率。同時也支援最新一代 Wi-Fi 7 無線網路技術,若偏好有線網路,也提供 Killer E2600 2.5G 有線乙太網卡,確保競技過程不中斷。

Acer Predator Orion 3000 電競桌機上市:搭載 RTX 5070 顯示卡、Wi-Fi 7,售價 57,900 元起

Predator Orion 3000 配備充足的連接埠,前置 I/O 有 USB 3.2 Gen2 Type-A x2、USB 3.2 Gen2 Type-C x1、音源孔 x1;後置 I/O 有 USB 2.0 x2、USB 3.2 Gen1 x2、USB 3.2 Gen2 Type-C x1、音源孔 x1、RJ-45 乙太網路埠 x1。透過 HDMI 與 3 個 DisplayPort 輸出,方便打造多螢幕工作與遊戲環境,對於需要影音創作、遠距報告與分割視窗操作的學生來說,同樣得心應手。而隨機附贈 USB_Predator_RGB 鍵鼠組合,開箱即可上手開戰,無需另購外設。

Acer Predator Orion 3000(PO3-660)建議售價為 57,900 元,提供高效能規格與完整配件,特別適合學生、初階創作者與想要升級電腦效能的玩家族群。即日起可於 Acer 官方商城 Acer Store、宏碁旗艦專售店 以及全台 3C 通路與網購平台購買。登錄 Predator VIP 網站再享延長一年保固服務,輕鬆入手更安心。

 Acer Predator Orion 3000 電競桌機上市:搭載 RTX 5070 顯示卡、Wi-Fi 7,售價 57,900 元起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評測:56g 超輕量、150 小時續航、新光學微動加持,右手玩家首選電競滑鼠

作者 WL.
2025年7月15日 14:30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搭載 Razer 最新一代 HyperSpeed Wireless Gen 2 無線技術、Focus Pro 45K 感測器與全新光學滾輪。C2c229de19cadc80bfaadb9a01a80846

Razer 推出全新的 DeathAdder V4 Pro 電競滑鼠,距離上一代 DeathAdder V3 Pro 相隔快要兩年了。新款 DeathAdder V4 Pro 可說「外型小改款,內裝大升級」,除了帶來更好握的人體工學設計外,鼠身重量又更輕,僅 56 公克,並首次導入 Razer Optical Scroll Wheel(光學滾輪),及採用 Razer 第四代光學滑鼠按鍵軸、Razer Focus Pro 45K 光學感測器、HyperSpeed Wireless Gen 2 無線技術、具備 8,000 Hz 無線輪詢率,以及 150 小時的超長續航力,為玩家帶來更高穩定、高靈敏與極耐用的操作體驗。另外,全新設計的半圓形無線接收器,更深受小編喜愛。

外型小改款:56 克輕量、兩顆側鍵、材質更環保

今年推出的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重量只有 56 克(白色 57 克),比前一代 Razer DeathAdder V3 Pro 的 63 克還要輕,這讓小編自然對比使用中的 Viper V3 Pro,因為輕讓我愛不釋手,而這次 DeathAdder V4 Pro 也來到 56 克的輕盈設計。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的產品組合中,除了滑鼠本體之外,還有全新的半圓形無線接收器,以及 USB Type-A 轉 USB Type-C 線。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推出黑白兩色,結構進行重新設計,比前代更輕,黑色為 56 克,此款白色則為 57 克。

DeathAdder V4 Pro 與前一代 DeathAdder V3 Pro 相比,於結構進行重新設計,以殼體與內部骨架分離的設計,成為史上最輕的全尺寸 DeathAdder 滑鼠。同時,考量永續理念,整體結構有超過 67% 採用生質材料與消費後回收塑料製成。另外,鼠身的材質為類皮革漆塗層,觸感光滑溫潤,但不會滑手,與 Viper V3 Pro 使用的塗層相似,特別是白色的抗污耐髒效果意外的好,拿 Viper V3 Pro 使用一年來看,沒有太明顯的歲月痕跡,且手汗流下的污漬,也很容易擦拭乾淨。

白色的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私心覺得比黑色耐看,鼠身的材質為類皮革漆塗層,觸感光滑溫潤,但不會滑手,且抗污耐髒效果意外的好。

DeathAdder V4 Pro 與前一代 DeathAdder V3 Pro 相比,於結構進行重新設計,這也是可以重量更輕的原因之一,此為產品的爆炸圖。

至於 DeathAdder V4 Pro 的外型與前代差異極小,經典的右手人體工學設計,讓習慣抓握或掌握的玩家都能輕鬆上手。但側鍵由兩個相連的按鍵,改為二個分離式側鍵設計可有效降低激烈遊戲時的誤觸機率,而底部更大尺寸的 PTFE 滑鼠腳,則帶來更順暢的滑動體驗。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的外型與前代差異不大,最顯著的不同該是側鍵改為分離式設計,可有效降低激烈遊戲時的誤觸機率。

採用第二代 Razer Focus Pro 45K 光學感測器,最高可以提供 45000DPI 解析度的感測能力,移動偵測能力為 900IPS、還有 85G 的加速度偵測。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的底部改為更大尺寸的 PTFE 滑鼠腳,則帶來更順暢的滑動體驗。

DeathAdder V4 Pro(下)與前一代 DeathAdder V3 Pro(上)相比,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

DeathAdder V4 Pro(左)側鍵為分離式側鍵設計,前代 DeathAdder V3 Pro(右)則是相連的設計。

DeathAdder V4 Pro(下) 底部配置更大尺寸的 PTFE 滑鼠腳,前代 DeathAdder V3 Pro(上)則像是微笑的設計,其實還蠻可愛。

手感再升級:光學滾輪解決回滾問題,第四代光學微動觸發更快

DeathAdder V4 Pro 也首次導入 Razer Optical Scroll Wheel(光學滾輪),提升滾動解析精度與段落一致性,壽命較傳統機械式滾輪提升三倍,並用來解決部分用戶反應滾輪會回滾的問題,在這段時間的體驗上,會感受到滾動時的段落感更為明顯。

另外在按鍵部分,是採用 Razer 第四代光學滑鼠按鍵軸,也就是第四代光學微動開關(Optical Switch),採用全新的設計架構,利用光束感應來觸發每一次點擊,完全取消傳統金屬接點的設計,因此能帶來幾乎零延遲的觸發速度。實際使用時可以感受到點擊的反應極快,無論是在遊戲中進行連點、單點,還是快速補槍動作,幾乎能在瞬間反應,不會出現脫拍的狀況。

耐用性也是這次光學微動的一大亮點。由於不再依賴物理接點,這種結構天生就比較不容易磨損,官方數據表示壽命可達一億次點擊,遠超傳統機械式微動的耐用度。這也意味著使用一兩年後仍能維持穩定手感,不會出現雙擊、按鍵失靈等常見問題,這點就讓我們一年後再來證實。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導入 Razer Optical Scroll Wheel(光學滾輪),提升滾動解析精度與段落一致性,解決部分用戶反應滾輪會回滾的問題。

主按鍵採用 Razer 第四代光學微動開關(Optical Switch),點擊的反應極快,無論是在遊戲中進行連點、單點,還是快速補槍動作,幾乎能在瞬間反應,不會出現脫拍的狀況。

無線更穩定:第 2 代 Razer HyperSpeed Wireless 搭配半球形傳輸器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也是 Razer 首款搭載第 2 代 Razer HyperSpeed Wireless 無線技術的電競滑鼠,可提供更穩定連線,延遲更較前代更低,要讓無線滑鼠的點擊感幾乎與有線滑鼠相同。同時支援最高 8,000Hz 輪詢率,適用於專業電競場景中對即時反應的極高要求。另外,也因為新一代晶片設計更節能,可以達到更長的續航力,根據 Razer 官布的資料顯示,在 1,000Hz 輪詢率模式下續航可達 150 小時;而 8,000Hz 輪詢率自然會更為耗電,但也約有 22 小時的續航表現。實際使用一周,在開啟智慧輪詢率切換器下,平時為 1,000Hz,遊戲時會自動切為 8,000Hz,一周期間完全不用充電,續航力確實不錯。

這一次配件隨附全新設計的半球形無線接收器,圓潤的線條再加上合宜的配重,讓質感相當好,同時,這也解決部分 Pro 級玩家反應滑鼠放置時接收器不穩的問題,現在的設計更穩固、能更好地貼合桌面。這個半圓形的無線傳輸器,更強化天線架構,可提供更佳的訊號接收角度與抗干擾表現,有效提升連線穩定性與速度,特別適用於高密度無線裝置環境。

同時接收器前方還有三顆 LED 指示燈,可依照不同顏色顯示滑鼠目前的狀況,包括電池電量、連線品質、輪詢率…等,使用者也可以在 Razer Synapse 裡面進行自訂調整。透過 LED 的提示,可以更直接的了解現在滑鼠的狀態,在遊戲中出現狀況時,可以即時發現問題,且 Razer 還提供智慧輪詢率切換,不管是遊戲前或遊戲中,都可以一眼掌握滑鼠的設定。

這一次配件隨附全新設計的半球形無線接收器,圓潤的線條再加上合宜的配重,讓質感相當好。

在接收器前方還有三顆 LED 指示燈,可依照不同顏色顯示滑鼠目前的狀況,包括電池電量、連線品質、輪詢率…等。

接收器上的三顆 LED 指示燈表示些什麼?透過 Razer 官網上的介紹可以快速了解。

使用者也可以在 Razer Synapse 裡,自訂設定接收器前方還有三顆 LED 指示燈的功能。

在開啟智慧輪詢率切換器下,可設定平時為 1,000Hz,遊戲時會自動切為 8,000Hz,可有效延長續航力表現。

另外,在校準設定頁面中提供滑鼠墊表面校準的功能,想要有更高的精準度,可設定追蹤距離,並使用非對稱中斷,在各種平面上動態調整抬起和放下的距離。

在進階設定頁面中,有動態靈敏度與滑鼠旋轉角度的設定,動態靈敏度有經典、自然、跳躍、自訂等四種曲線配置,會根據使用者手掌的移動速度與所選的曲線設定檔,自動進行靈敏度的調整。而旋轉則是調整滑鼠的使用角度,來配合使用者的抓握習慣。

總結:經典再進化,旗艦再升級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是一款在設計、功能與實戰體驗上都做足功課的電競滑鼠。延續經典的右手人體工學外型,同時在內部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包括更輕的 56 克機身、環保材質結構、分離式側鍵與放大面積的 PTFE 滑鼠腳,握感與操作都更上一層樓。

新加入的 Razer Optical Scroll Wheel 解決了過往機械滾輪常見的「回滾」問題,而第四代光學微動則讓點擊反應更快、手感更輕盈,同時耐用度也達按壓 1 億次點擊,但按壓聲也較為明顯。另外,搭載第二代 HyperSpeed Wireless 無線技術與 Focus Pro 45K 感測器,並支援最高 8,000Hz 輪詢率,且在 1,000Hz 擁有長達 150 小時的續航力,這些都提升 DeathAdder V4 Pro 的實用及操作性。

配件部分也誠意十足,全新設計的半圓形接收器不僅外型討喜有質感,也解決了玩家對穩定性與訊號品質的需求,可惜不能下放給前代使用。相信對於 DeathAdder 老用戶來說,新款 V4 Pro 絕對是一款熟悉卻實用性全面升級的旗艦級右手滑鼠;而對於追求輕量、高精度與穩定性的玩家來說,也同樣值得一試。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評測:56g 超輕量、150 小時續航、新光學微動加持,右手玩家首選電競滑鼠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重點規格

  • 最高靈敏度:45,000 DPI
  • 感測器: 第 2代 Focus Pro 45K光學感測器
  • 最大速度(IPS):900
  • 最快加速度(G):85
  • 無線模式:2.4GHz
  • 可編程按鍵:6 顆
  • 按鍵軸類型:第 4 代光學滑鼠按鍵軸
  • 按鍵壽命:可承受1 億次點擊
  • 內建記憶體設定檔:1 組
  • 纜線:USB Type-A 轉 USB Type-C
  • 續航力:150 小時(1000Hz)、22 小時(8000Hz)
  • 尺寸:128x68x44(mm)
  • 重量:白色 57 克、黑色 56 克
  • 建議售價:6,290 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2025 上半年平板銷售排行出爐:iPad 11 A16 奪冠、Galaxy Tab A9+ 為最熱銷 Android 平板

作者 WL.
2025年7月15日 12:30
傑昇通信公布 2025 上半年台灣平板銷售排行榜,Apple iPad 11 A16 奪下冠軍,Galaxy Tab A9+ 躍升最熱賣 Android 平板。84a4bc57a95b3002b98e449744c587f5

根據通訊連鎖品牌傑昇通信統計,2025 年上半年台灣平板市場呈現明顯成長動能,整體銷售量較去年同期成長約 6%。即便在整體消費信心保守、預算壓力升高的環境下,平板買氣仍逆勢回升,主因為新品上市刺激需求,加上各大通路促銷加持,帶動買氣升溫。

iPad 11 A16 奪下銷售冠軍

從傑昇通信公布的熱銷機型排行榜來看,Apple iPad 系列表現依舊強勢,在前十大熱銷平板中占據六席,成為榜單絕對主力。上半年上市的 iPad 11 A16 Wi-Fi(128GB) 搭載 A16 仿生晶片、改用 USB-C 接孔,不僅效能升級,售價仍落在萬元出頭,成功吸引大量消費者青睞,一舉登上銷售冠軍。

此外,雖然過往以「萬元有找」為招牌的入門 iPad 系列逐漸退場,但 iPad 10.9(十代)Wi-Fi 64GB 仍憑藉促銷價接近萬元門檻的價格,奪下排行榜第三名,對學生與入門族群仍具吸引力。不過,傑昇通信指出該機型目前通路庫存已見低點,已成為「有錢也難買」的搶手貨。

2025 上半年平板銷售排行出爐:iPad 11 A16 奪冠、Galaxy Tab A9+ 為最熱銷 Android 平板

Galaxy Tab A9+ 為 Android 系列最熱賣

在 Android 陣營中,三星 Galaxy Tab A9+ Wi-Fi(8GB/128GB) 表現亮眼,以 7,000 元內的超值價格與實用配置擊敗多款對手,擠下 iPad 十代,奪得榜單第二名。這款機型主打高性價比,適合家庭娛樂與學生學習,特別受到預算有限用戶的支持。

至於平價 Android 市場,小米旗下的 Redmi Pad SE(4GB/128GB) 也以不到 5,000 元的超親民售價打入排行榜第九名,展現小米品牌在入門平板市場的競爭力。

2025 上半年平板銷售排行出爐:iPad 11 A16 奪冠、Galaxy Tab A9+ 為最熱銷 Android 平板

中高階市場 iPad Air M3 仍占優勢

在中高階市場方面,Apple 新一代 iPad Air 11 M3 WiFi(128GB、256GB) 分別奪下第五與第十名。搭載 M3 晶片、支援 Apple Pencil 第二代、11 吋全平面高畫質螢幕與筆電級效能,成為專業學習與行動創作者的熱門選擇。

相較之下,Android 陣營在高階平板市場仍待突破,目前僅 Galaxy Tab S9 FE WiFi(128GB) 擠入排行榜,傑昇通信指出,多數消費者對安卓平板的預算仍偏向萬元以下,對旗艦規格接受度相對有限,顯示品牌在中高階市場尚有成長空間。

2025 上半年平板銷售排行出爐:iPad 11 A16 奪冠、Galaxy Tab A9+ 為最熱銷 Android 平板

台灣平板市場趨勢:品牌集中、產品結構兩極化

傑昇通信觀察,台灣平板市場逐漸呈現品牌集中化與產品價格帶兩極化趨勢。Apple、三星與小米(紅米)三大品牌囊括榜上所有席次,展現強大品牌信任度與產品力。消費者購機行為也逐漸轉向理性選擇,不再只看價格,而更加重視效能穩定性、售後服務與長期支援。

隨著下半年新品預期推出、搭配促銷延續,傑昇通信預估台灣平板市場將持續穩中有升。無論是追求旗艦體驗的專業用戶,或是需要預算友善選項的學生與家庭,市場都將提供更多元、彈性的選擇。

傑昇通信 2025 上半年平板電腦銷售排行榜

 1

Apple

iPad 11 A16 Wi-Fi(128GB)

$11,900 元

2

Samsung

Galaxy Tab A9+ Wi-Fi(8GB/128GB)

$8,490 元

3

Apple

iPad 10.9 10代 Wi-Fi(64GB)

$11,900 元

4

Apple

iPad Air 11 M2 Wi-Fi(128GB)

$19,990 元

5

Apple

iPad Air 11 M3 Wi-Fi(128GB)

$19,990 元

6

Apple

iPad mini A17 Pro Wi-Fi(128GB)

$16,900 元

7

Samsung

Galaxy Tab A9+ Wi-Fi(4GB/64GB)

$6,990 元

8

Samsung

Galaxy Tab S9 FE Wi-Fi(6GB/128GB)

$13,900 元

9

Xiaomi

Redmi Pad SE(4GB/128GB)

$5,999 元

10

Apple

iPad Air 11 M3 Wi-Fi(256GB)

$23,400 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MSI《龍魂城解鎖行動》搶先看!體驗 RTX 50 系列筆電及掌機,限時兩天實境解謎拿好禮

作者 WL.
2025年7月11日 17:12
微星於 2025 年 7 月 12 日至 13 日在三創舉辦《龍魂城解鎖行動》,結合實境互動與最新筆電、掌機展示,還有購機加碼禮。1bbe6974205c0a7219a0133c08acf459

MSI 於2025年7月12日至13日,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戶外廣場舉辦限時兩天的《MSI龍魂城解鎖行動》實境互動活動。此次活動融合沉浸式場景設計與闖關遊戲,以下也搶先看現場展出的多款最新筆電與電競掌機,讓玩家與消費者能親身體驗微星最新高效能裝置的實力與魅力。

四大主題場景解鎖任務,闖關還能拿展覽門票

微星舉辦的《龍魂城解鎖行動》,位在三創生活園區戶外廣場,以「龍魂城」為舞台,玩家將化身偵探,穿梭於博物館、實驗室、辦公室與機場四大主題場景中,透過互動任務蒐集線索。完成闖關即可獲得精美體驗禮,挑戰進階任務還可獲贈《會動的浮世繪》展覽門票,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MSI《龍魂城解鎖行動》搶先看!體驗 RTX 50 系列筆電及掌機,限時兩天實境解謎拿好禮

每個關卡都記得蓋章,完成後可至出口搖出神祕禮物。

【博物館場景】科技結合藝術,筆電變身展品主角

博物館區以藝術品展覽為主題,展示多款 MSI 與知名品牌或藝術家合作的聯名與特仕筆電,包括於 Computex 2025 期間發表的 Prestige 13 AI+ 浮世繪特仕版,以及 Stealth A16 AI+ Mercedes-AMG Motorsport 聯名版。只要拍下指定展品即可取得線索,讓玩家在賞機之餘也能感受美學魅力。

MSI Titan 18 HX 北歐神話典藏版,結合北歐神話圖騰與 270W 極致效能,搭載18 吋 4K Mini LED 螢幕,展現硬派風格。

MSI Prestige 13 AI+ 浮世繪特仕版,以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為設計靈感,展現傳統與創新的融合。

MSI Stealth A16 AI+ Mercedes-AMG Motorsport 聯名版,結合AMG豪華跑車設計語彙,配備高階硬體與聯名配件。

【實驗室】解鎖極致效能與 AI 應用任務

龍魂機密實驗室中,玩家將深入探索 MSI 最新高效能筆電的真實實力。這裡模擬了 MSI 內部研發中心的樣貌,部署多款搭載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的旗艦筆電,結合 AI 運算與遊戲任務挑戰,讓玩家能親身感受硬體效能的極限。而玩家需在指定時間內使用筆電完成 AI 生成、影像渲染或遊戲試玩等互動任務,過程中將可蒐集關鍵解鎖線索,成功者可前往下一關。

龍魂機密實驗室中,玩家將深入探索 MSI 最新高效能筆電的真實實力。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 MSI 筆電的內裝設計,包括讓筆電穩定運作的散熱系計。

玩家需在指定時間內使用筆電完成 AI 生成、影像渲染或遊戲試玩等互動任務,成功者可前往下一關。

【辦公室場景】AI 商務筆電打造行動生產力

在模擬現代辦公場景中,玩家可親手操作 MSI AI 商務筆電,透過智慧引擎自動調整效能,展現其在行動工作、創作與簡報上的應用價值。這區可看到的機型包括 Summit 13 AI+ Evo,可支援翻轉觸控與 MSI Pen 2 書寫功能,適合創意工作者與簡報場景。以及 Prestige 13 AI+ Evo 重量僅990g,結合 OLED 螢幕與一體成型金屬外殼,兼顧輕盈與質感。另外,還有Venture 14 AI:強化視訊鏡頭與音效體驗,連接埠齊全,為行動辦公提供高度靈活性。

在模擬現代辦公場景中,玩家可親手操作 MSI AI 商務筆電,透過智慧引擎自動調整效能,展現其在行動工作、創作與簡報上的應用價值。

 

【機場場景】掌上型 Claw 掌機實現隨地暢玩

最後一關來到「龍魂機場」,玩家將透過 MSI Claw 掌機進行遊戲挑戰。無論是在旅途中或閒暇時刻,都能享受流暢遊玩體驗。這裡可以體驗的機型有 Claw 8 AI+ 極地風暴限定版,將搭載 Intel Core Ultra 7,螢幕為 8 吋 120Hz 面板與 80Wh 電池,具備持久續航力與操控性。而 Claw A8 則搭載 AMD Ryzen Z2 Extreme 處理器加持,提供更多色彩與風格選擇,滿足不同遊玩偏好。

MSI Claw 8 AI+ 極地風暴限定版,螢幕為 8 吋、120Hz 更新率,並搭載 Intel Core Ultra 7 處理器與 80Wh 電池,具備持久續航力與操控性。

MSI Claw A8 則搭載 AMD Ryzen Z2 Extreme 處理器,提供更多色彩與風格選擇。

舞台活動熱鬧登場,購機送好禮寵粉回饋

活動現場由實況主 JOJO 啾啾主持,邀請人氣 YouTuber 丘涵與啦啦隊成員一粒擔任「一日城主」,與粉絲互動同樂,還有機會獲得限量贈品。

同時,活動期間凡至光華、八德指定門市購買 MSI 筆電或掌機,憑發票可兌換「質感盥洗收納包」+「龍魂擺飾」,購買 RTX 50 系列筆電加碼送「MSI超長滑鼠墊」,而完成產品登錄的 VIP 會員,可兌換「Lucky購物袋+造型杯蓋」限量寵粉禮。

 

MSI《龍魂城解鎖行動》搶先看!體驗 RTX 50 系列筆電及掌機,限時兩天實境解謎拿好禮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登場:56 克超輕量、8,000Hz 輪詢率,專為電競打造的無線滑鼠

作者 WL.
2025年7月11日 08:00
Razer DeathAdder V4 Pro搭載 Razer 最新一代 HyperSpeed Wireless Gen 2 無線技術、Focus Pro 45K 感測器與全新光學滾輪。5594c370f914c07dbbbb54495bbe0105

Razer 旗下 DeathAdder 系列電競滑鼠向來是玩家及職業選手愛用的經典款式,全球累積已銷售超過 2,000 萬支。今年迎來全新進化的 DeathAdder V4 Pro,不僅比前一代更輕盈,還加入多項旗艦級配置,包括 Razer Focus Pro 45K 光學感測器、HyperSpeed Wireless Gen 2 無線技術、最高 8,000Hz 無線輪詢率,以及最長可達 150 小時的續航時間,帶來更高穩定性與靈敏度,並強化整體操控體驗。此外,全新設計的半圓形無線接收器 也是亮點之一,不僅改善放置穩定性,還提升無線訊號接收效率。在產品正式上市之前,於東京發表會上搶先了解相關規格及資訊外,也透過與全球產品行銷經理 Pebble Choo 的訪談,更了解全新的 DeathAdder V4 Pro。

56 克超輕量設計,經典人體工學再升級

今年推出的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重量只有 56 克(白色 57 克),比前一代 Razer DeathAdder V3 Pro 的 63 克還要輕,這次 Razer 針對重量與結構進行重新設計,以殼體與內部骨架分離,與前代已是不同的結構,也成為史上最輕的全尺寸 DeathAdder 滑鼠。同時,考量永續理念,整體結構有超過 67% 採用生質材料與消費後回收塑料製成。

在外型上是延續深受玩家與職業選手信賴的經典右手人體工學設計,並在細節進一步最佳化,兼顧操作效能與長時間使用的舒適手感,即使鼠身僅有 56 克,大手也能有很好的握感。另外,更大尺寸的 PTFE 滑鼠腳帶來更順暢的滑動體驗,分離式側鍵設計可有效降低激烈遊戲時的誤觸機率。且滑鼠表面採用親膚防滑塗層,強化握感,同時提升整體質感。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推出黑白兩色,結構進行重新設計,比前代更輕,黑色為 56 克,白色則為 57 克。

  外型是延續深受玩家與職業選手信賴的經典右手人體工學設計,滾輪、側鍵和背部弧度最高點的位置都做了相應的提升,鼠身雖輕,但大手操作也很舒適。

在鼠身左側的拇指置放處,有兩組快捷鍵設計,由於鼠身背部弧度與按鍵的面積不小,讓觸覺辨識上相當明確。

在底部上下兩端採用大面積的 PTFE 滑鼠腳配置,還有電源/DPI 切換按鍵。

Razer HyperSpeed Wireless Gen-2,搭配半圓形無線接收器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為首款搭載 Razer HyperSpeed Wireless Gen-2 無線技術的電競滑鼠,較前一代頻寬提升 2 倍,並支援最高 8,000Hz 輪詢率,適用於專業電競場景中對即時反應的極高要求,且在 8,000Hz 下的平均延遲僅 0.291ms,因此可提供更穩定連線、提升 63% 能源效率,延遲更較前代降低 37%,全面升級操控體驗。另外,根據 Razer 官布的資料顯示,在 1,000Hz 輪詢率模式下續航可達 150 小時。
配件隨附全新設計的半圓形無線接收器,圓潤的線條再加上合宜的配重,讓質感相當好,同時,這也解決部分 Pro 玩家反應滑鼠放置時接收器不穩的問題,現在的設計更穩固、能更好地貼合桌面。Razer 全球產品行銷經理 Pebble Choo 表示,她十分喜歡這個設計,這也是初期設計的第一個版本,儘管中途嘗試了多種版本,最終仍回歸原始設計,並進一步最佳化化結構與訊號表現。

另外,這個半圓形的無線傳輸器,更強化天線架構,可提供更佳的訊號接收角度與抗干擾表現,有效提升連線穩定性與速度,特別適用於高密度無線裝置環境。同時也內建 LED 指示燈,可即時顯示連線與電量狀態,無需透過軟體查看,而這些指示燈也可透過 Synapse 軟體進行自訂設定。

配件隨附全新設計的半圓形無線接收器,圓潤的線條再加上合宜的配重,讓質感相當好,並強化天線架構,有效提升連線穩定性與速度,同時也具備 LED 指示燈,可即時顯示連線與電量狀態。

Pebble Choo 也分享到,針對 DeathAdder V4 Pro 全新設計的半圓形無線接收器,可以容納更大型的天線,提供更穩定的傳輸表現,且透過加重鐵片的設計,讓接收器擺在桌面上能更加穩定。

Razer Focus Pro 45K 光學感測器、光學滾輪、第四代按鍵軸

核心搭載 Razer Focus Pro 45K 第二代光學感測器,擁有高達 45,000 DPI 靈敏度、900 IPS 追蹤速度與 85G 加速度,具備 99.8% 的解析精度。不論是快速甩動還是微幅瞄準皆能精準反應。進階功能如 動態靈敏度調整、滑鼠角度校正與 靈敏度同步,則強化玩家在各類遊戲情境中的表現。

另外,DeathAdder V4 Pro 也首次導入 Razer Optical Scroll Wheel(光學滾輪),提升滾動解析精度與段落一致性,壽命較傳統機械式滾輪提升三倍。另外在按鍵部分,是採用 Razer 第四代光學滑鼠按鍵軸,觸發力道減輕 12%,提供俐落清脆的點擊手感與長達一億次點擊壽命,強化操作穩定性與耐用度。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採用 Razer 第四代光學滑鼠按鍵軸,觸發力道減輕 12%,提供俐落清脆的點擊手感與長達一億次點擊壽命。

為 Pro Gamer 專業玩家而生

針對時下熱門的 AI 的應用,DeathAdder V4 Pro 也有提供一些應用,例如滑鼠角度補償功能,當玩家習慣從某角度移動滑鼠時,滑鼠會自動偵測與補正角度偏差,保持準確瞄準;又或是動態靈敏度(Dynamic Sensitivity),當快速移動滑鼠時,DPI 會自動提高,幫助玩家快速轉身,而這些功能也都可以所有這些功能都可透過 Synapse 軟體微調。

不過,Pebble Choo 也分享到,儘管新增多項智慧功能,但 DeathAdder V4 Pro 的定位依然明確,是為「Pro Gamer 專業玩家」而生,通常 Pro Gamer 不需要過度的 AI,他們需要的是極致反應與精準操作,而這也是 DeathAdder V4 Pro 設計初衷,以「少即是多」,將功能調校為高效、穩定、準確的回饋體驗,並非強調炫技或多功能堆疊。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登場:56 克超輕量、8,000Hz 輪詢率,專為電競打造的無線滑鼠

Razer DeathAdder V4 Pro 售價 6,290 元

隨著 Razer 正式發表 DeathAdder V4 Pro,這款全新旗艦級電競滑鼠也即將在台灣開賣,建議售價為6,290 元。消費者可透過 Razer.com 官方網站、三創生活園區 Razer 旗艦店,以及 PChome 線上購物平台購買。至於更多詳細開箱與實測內容將於後續公開,敬請期待完整評測報導。

在東京的發表會中還展示 Erlkönig Prototype 測試樣品,半圓形無線接收器也是一樣的設計,不過這款並沒有銷售。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pple BTS 2025 開跑!指定 Mac 與 iPad,享 AirPods 或 Apple Pencil Pro 等配件自由選

作者 WL.
2025年7月10日 15:00
Apple 返校優惠活動中,不僅享有專屬折扣,還能搭配 AirPods 或 Apple Pencil Pro 等配件,打造最強學生學習工具組合。191961d9c513d00f7d1ee524b85ac170

隨著新學期將至, 一年一度的  Back to School(BTS)開始了。即日起至 9 月 30 日止,符合教育資格的大專院校學生、家長,以及所有教育工作者,皆可享有購買 Mac 或 iPad 的專屬優惠,並可搭配 AirPods 或 Apple Pencil Pro 等指定配件,享受更多折扣回饋。

M4 晶片的 Mac 系列

在 BTS 活動中,可購買的 Mac 類產品包括 M4 系列晶片的 MacBook Air 或 MacBook Pro、iMac,除了享有原本的教育優惠價之外,還能獲得一個價值最高 5,990 元的配件,如 AirPods 4 主動式降噪款、巧控滑鼠(USB-C)、 含 Touch ID 和數字鍵盤的巧控鍵(USB-C)等,不過,AirPods Pro 2  第二代則需要加價 1,500 元升級。

至於,Mac Pro、Mac Studio、Mac mini 則沒有在 BTS 2025 中。

 Apple BTS 2025 開跑!指定 Mac 與 iPad,享 AirPods 或 Apple Pencil Pro  等配件自由選

iPad Pro M4 及 iPad Air M3

而 iPad 產品則有 M4 版 iPad Pro、M3 版 iPad Air,除了教育優惠價之外,還能獲得一個價值最高 4,490 元的配件,可挑選的產品有 Apple Pencil 外,還有包括 AirPods 和 iPad 巧控鍵盤都能選。不過,除了  AirPods 4(無降噪版) 或  Apple Pencil Pro,其他配件則需要額外加價升級。當中,iPad、iPad mini 則沒有在 BTS 2025 活動中。

 Apple BTS 2025 開跑!指定 Mac 與 iPad,享 AirPods 或 Apple Pencil Pro  等配件自由選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azer BlackWidow V4 TKL HyperSpeed 無線電競鍵盤,支援軸體熱插拔、售價 5,690 元

作者 WL.
2025年7月10日 14:00
Razer BlackWidow V4 Tenkeyless HyperSpeed 電競鍵盤,主打無線低延遲、熱插拔機械軸、Chroma RGB 燈效與自訂化操作。6aa50f0804de1309fcb2ef039d97aed5

Razer 發表全新無線電競鍵盤 BlackWidow V4 Tenkeyless HyperSpeed,主打更精簡的無數字鍵設計(Tenkeyless),並強調高效能連線、靈活客製化與優異的打感體驗,於 7 月 11 日在Razer.com、三創旗艦店及授權通路開賣,售價 5,690 元。

BlackWidow V4 Tenkeyless HyperSpeed 採用玩家偏好的 TKL(Tenkeyless)設計,讓桌面更簡潔、操作空間更充裕,特別適合重視滑鼠活動區域的 FPS 與 MOBA 玩家。機身同時配置多功能滾輪與三顆可自訂控制鍵,支援媒體播放、音量調整與電量檢視功能,透過 Razer Synapse 軟體,可依個人操作習慣自訂映射,提升操作效率。

Razer BlackWidow V4 TKL HyperSpeed 無線電競鍵盤,支援軸體熱插拔、售價 5,690 元 

鍵盤預載第三代 Razer 橘軸(段落型機械軸),並支援 3-pin 與 5-pin 軸體熱插拔,玩家可根據需求更換其他軸體,調整手感回饋。內部採用 雙層吸音泡棉、潤滑穩定器與上鋼板結構,有效減少金屬共鳴與敲擊雜音,並預貼電路板背面緩衝膠帶,進一步降低高頻噪音,打造更靜音且穩定的打字體驗。另外,內建 Razer Chroma RGB 燈效系統,提供每鍵獨立發光、支援超過 300 款遊戲與應用程式同步效果,也能透過 Chroma Studio 自行設計燈光。白色鋼板結構進一步強化光線折射,使燈效層次更豐富。

Razer BlackWidow V4 TKL HyperSpeed 無線電競鍵盤,支援軸體熱插拔、售價 5,690 元

同時搭載 Razer 自家研發的 HyperSpeed Wireless 無線技術,提供媲美有線的低延遲穩定連線,深受職業電競選手採用。此外,支援藍牙多裝置配對(最多三組)與多裝置共用接收器,玩家可同時連接鍵盤與相容的 Razer 滑鼠,減少桌面雜亂與 USB 埠佔用。而在續航方面,開啟省電模式後,電池續航時間最長可達 980 小時。鍵盤設有專屬電量與狀態鍵,長按可啟用節能,輕按則透過數字列顯示剩餘電量,操作直覺便利。

Razer BlackWidow V4 TKL HyperSpeed 無線電競鍵盤,支援軸體熱插拔、售價 5,690 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Lenovo Legion 及 LOQ 系列電競筆電上市,搭載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售價 35,990 元起

作者 WL.
2025年7月9日 16:15
Lenovo Legion 及 LOQ 電競筆電,搭載RTX 50系列顯示晶片,並整合 Legion Space 軟體平台,採用AI Engine+技術,提升遊戲效能。5aaaa919d74cd1161155784dabc2e5a0

Lenovo 正式在台推出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的新世代 Legion 電競筆電,包括 Legion Pro 5i、Legion 7i、Legion 5 系列,以及入門級的 LOQ 系列有 LOQ 17、LOQ 15、LOQ 15 AMD,全面整合 Legion Space 軟體平台,玩家可在單一介面中存取所有遊戲庫、檢視硬體效能、調整系統設定與燈效風格。搭配 Lenovo AI Engine+ 技術,透過情境辨識自動切換效能模式,提升遊戲影格與多工處理效能。另外,全系列皆支援最新 Wi-Fi 7 無線連線、Thunderbolt 4、HDMI 2.1 等多種高速 I/O 埠,為玩家提供全方位的擴充彈性。

Lenovo Legion Pro 5i:售價 66,900 元起

Legion Pro 5i(16 吋)定位為進階電競玩家打造,最高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HX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Ti 顯示晶片,支援 DisplayHDR True Black 1000、Dolby Vision 與 G-SYNC 技術。16 吋 OLED 螢幕高達 240Hz 更新率、500 尼特亮度,搭配 0.5 毫秒極速反應時間,呈現細緻震撼的視覺體驗。

另外,新一代 Legion Pro 5i 採用 Coldfront Hyper 散熱系統,搭配 200W TDP 散熱效率與 3D 銅管導熱,確保在高負載運行下依舊穩定冷靜。搭配 Legion Space 軟體整合遊戲庫與 AI Engine+ 技術,智慧分配 CPU/GPU 功率,全面提升遊戲表現。產品建議售價為 66,990 元起。

 Lenovo Legion 及 LOQ 系列電競筆電上市,搭載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售價 35,990 元起

Lenovo Legion 7i:售價 74,990 元起

Legion 7i(16 吋)是定位在效能與行動力兼具的高階輕薄筆電,以全金屬機身打造,提供極具質感的冰川白配色,重量僅 2 公斤,厚度較前代減少 10%。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顯示晶片,具備創作者與 STEM 學習所需的高效處理能力。

16 吋 WQXGA OLED PureSight 螢幕,支援 240Hz 更新率與 100% DCI-P3 色域,視覺表現出色。整合 AI Engine+ 與 Legion Space,支援自動偵測模式切換,並能快速掌握系統效能與燈效設定。產品建議售價為 74,990 元起。

 Lenovo Legion 及 LOQ 系列電競筆電上市,搭載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售價 35,990 元起

Lenovo Legion 5i / Legion 5:售價 54,990 元起

Lenovo Legion 5 系列(15吋)專為大學生與多工創作者設計,具備更輕薄的機身(相較前代輕 13%),外型採用日蝕黑鋁合金設計,提升攜帶便利性與抗壓性。提供 Intel Core Ultra 與 AMD Ryzen AI 處理器版本,搭配 RTX 5070 顯示晶片,以及最大 64GB DDR5 記憶體、2TB PCIe Gen 4 SSD 為儲存裝置。

而螢幕為 15.1 吋 OLED WQXGA 顯示器,配備 165Hz 更新率與 Dolby Vision 技術,支援 X-Rite Pantone 認證,色彩精準度與護眼功能兼具。搭載 80Whr 大容量電池,續航與效能表現全面升級。產品建議售價為 54,990 元起。

 Lenovo Legion 及 LOQ 系列電競筆電上市,搭載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售價 35,990 元起

LOQ 系列:售價 35,990 元起

Lenovo LOQ 系列為首次接觸電競或追求高 CP 值的玩家量身打造,分別有 LOQ 17、LOQ 15、LOQ 15 AMD 三款,提供 17 吋與 15 吋多款機型選擇,最高搭載 Intel Core i7-14700HX 或 AMD Ryzen 7 處理器,顯示晶片則支援最高 NVIDIA RTX 5070,提供順暢的 3A 遊戲與創作體驗。

螢幕支援最高 165Hz 更新率,結合 Hyper Chamber 散熱系統與 AI Engine+ 效能管理,確保穩定運行與智慧散熱。LOQ 系列通過 MIL-STD-810H 軍規測試,具備 24 區 RGB 背光鍵盤與 5M 視訊鏡頭,實用性與沉浸感兼具。產品建議售價為 35,990 元起。

 Lenovo Legion 及 LOQ 系列電競筆電上市,搭載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售價 35,990 元起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MSI《龍魂城解鎖行動》限時登場!三創打造實境互動體驗,搶先體驗 RTX 50 系列電競筆電與電競掌機

作者 WL.
2025年7月8日 12:30
MSI 於 2025 年 7 月 12 日至 13 日在三創舉辦《龍魂城解鎖行動》,結合實境互動與最新筆電掌機展示,還有購機加碼禮。2a657662d1ee3cf113473f55927ced6b

微星科技將於 2025 年 7 月 12 日(六)至 13 日(日),在台北三創生活園區戶外廣場舉辦《MSI龍魂城解鎖行動》實境互動體驗活動。這場活動不僅結合互動式闖關遊戲與沉浸式場景設計,也同步展出旗下最新高效能筆電、AI 創作機種與電競掌機,提供玩家與消費者近距離體驗產品的機會。

打造四大場景及解鎖任務

本次活動以「龍魂城」為主題,玩家將扮演偵探角色,在模擬的博物館、實驗室、辦公室與機場等四大主題場景中,蒐集線索解鎖任務,例如進入 MSI 龍魂城,首先將抵達博物館的場景,館中珍藏多款聯名與特仕版筆電,玩家只要拍下科技與藝術結合之作,就能取得解謎線索。而在完成指定挑戰後,除了可獲得體驗禮品,還有機會獲得《會動的浮世繪》展覽門票。

MSI《龍魂城解鎖行動》限時登場!三創打造實境互動體驗,搶先體驗 RTX 50 系列電競筆電與電競掌機

多款 RTX 50系列筆電及掌機亮相

在活動中,MSI 也同步展出眾多最新筆電,不僅有搭載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的各系列機型,還可以看到於 Computex 2025 期間發表的 Prestige 13 AI+浮世繪特仕版,以及 Stealth A16 AI+ Mercedes-AMG Motorsport 聯名版。

  • Titan 18 HX北歐神話典藏版:擁有270W效能輸出與18吋4K Mini LED 螢幕。
  • Prestige 13 AI+浮世繪特仕版:融合葛飾北齋經典畫作與輕薄設計。
  • Stealth A16 AI+ Mercedes-AMG Motorsport 聯名版:強調精品美學與效能結合。
  • Claw 8 AI+ 極地風暴限定版掌機:支援觸控與高續航,適合行動遊玩。

另外,還有多款搭載 RTX 5070/5060 顯示卡的 Katana 與 Crosshair 系列電競筆電也開放體驗。

MSI《龍魂城解鎖行動》限時登場!三創打造實境互動體驗,搶先體驗 RTX 50 系列電競筆電與電競掌機

AI 商務筆電升級行動辦公室

龍魂城中的辦公室主題區將聚焦 MSI 的 AI 商務筆電系列。活動現場展出多款輕薄機種,結合高續航、智慧效能與創作應用,全面升級行動工作者的生產力體驗。這些筆電不僅具備創作與文書效能,更導入AI智慧調校功能,適合設計師、創作者與商務人士進行遠距或多工操作。

  • Summit 13 AI+ Evo:支援翻轉觸控與 MSI Pen 2 智慧手寫筆,搭載 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與強大AI加速能力,能智慧調校硬體效能、降低負載。
  • Prestige 13 AI+ Evo:僅 990 克超輕機身,採用半固態射出成型工藝打造一體成型金屬外殼,搭配 OLED 面板,實現高品質視覺與優異攜帶性。
  • Venture 14 AI:定位為全方位商務筆電,具備 AI 強化攝影鏡頭與音效系統,並提供多樣連接埠,提升行動辦公的靈活性。

MSI《龍魂城解鎖行動》限時登場!三創打造實境互動體驗,搶先體驗 RTX 50 系列電競筆電與電競掌機

加碼贈品、VIP 寵粉禮同步開跑

活動舞台將由實況主 JOJO 啾啾主持,並邀請 YouTuber 丘涵與啦啦隊女神一粒擔任「一日龍魂城主」,與現場玩家進行遊戲互動,贈送限量小禮。

另外,活動期間至光華、八德MSI授權門市購買指定產品,憑發票即可兌換「盥洗收納包」、「龍魂擺飾」等好禮;購買RTX 50系列機種,再送MSI超長滑鼠墊。曾註冊MSI筆電或掌機產品的VIP會員,還能憑序號兌換限量VIP禮包「Lucky購物袋+造型杯蓋」。

MSI《龍魂城解鎖行動》限時登場!三創打造實境互動體驗,搶先體驗 RTX 50 系列電競筆電與電競掌機

活動資訊

  • 活動時間:2025年7月12日(六)至7月13日(日) 14:00 - 20:00
  • 活動地點:三創生活園區戶外廣場(台北市中正區市民大道三段2號)
  • 官方網站:MSI微星科技官網
  • 寵粉節活動頁:前往查看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一鍵查詢航班資訊!iPhone 實用技巧:iMessage、快速搜尋

作者 WL.
2025年7月7日 13:30
隨著出國旅遊的機會愈來愈多,快速查詢航班資訊,已成為必要技能,如果平時就經常使用 iMessage,在與親朋好友的對話視窗中,若有出現飛機航班,就可以直接查詢相關資訊,相當方便。D47eabb6b76b33c8e9673417fa4e6c11

隨著出國旅遊的機會愈來愈多,快速查詢航班資訊,已成為必要技能,在 iPhone 上其實有三個方法可以快速查詢航班資訊,第一是在桌面開啟快速搜尋功能,第二是在備忘錄搜尋,第三可在  iMessage 進行查詢。如果平時就經常使用 iMessage,在與親朋好友的對話視窗中,若有出現飛機航班,就可以直接查詢相關資訊,相當方便。

步驟 1:在 iMessage 的聊天視窗中,若有出現飛機航班,長按航班號碼。

一鍵查詢航班資訊!iPhone 實用技巧:iMessage、快速搜尋

步驟 2:接著在出現的視窗中,按下「預覽航班」。

一鍵查詢航班資訊!iPhone 實用技巧:iMessage、快速搜尋

步驟 3:此時除了會看到即時飛行地圖外,還有起飛地、目的地、航班狀態⋯等相關資訊。

一鍵查詢航班資訊!iPhone 實用技巧:iMessage、快速搜尋

步驟 4:當然,最重要的是查詢班機是否已抵達,在第二個分頁中會標示出來。

一鍵查詢航班資訊!iPhone 實用技巧:iMessage、快速搜尋

步驟 5:沒有用 iMessage 也沒關係,在 iPhone 桌面叫出快速搜尋功能,直接輸入飛機航班。

一鍵查詢航班資訊!iPhone 實用技巧:iMessage、快速搜尋

步驟 6:上步驟點選搜尋到的航班後,就可以即時顯示相關的資訊。

一鍵查詢航班資訊!iPhone 實用技巧:iMessage、快速搜尋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一鍵查詢航班資訊!iPhone 實用技巧:iMessage、快速搜尋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作者 WL.
2025年7月4日 15:30
LINE AI 整合 OpenAI 模型,提供 AI 繪圖、翻譯等功能,無需額外下載 App。雖然台灣尚未支援,搶先體驗 LINE AI 也沒問題,LINE AI 讓 AI 服務更貼近用戶。2416eb5d970f7c065395ebee7d6379c2

擁有龐大用戶的 LINE,也推出「LINE AI」!雖然目前為測試版,但已整合 OpenAI 模型,提供對話生成、AI 繪圖、翻譯、圖片辨識與影片摘要等多項功能。無需額外下載 App、也不用重新註冊帳號,僅透過 LINE 對話視窗即可操作,是最貼近一般用戶的 AI 解決方案。不過台灣版 LINE 目前尚未支援,但要搶先使用也沒問題,尤其還支援繁體中文,使用上更無隔閡!

 

 

 

LINE AI 是什麼?

LINE AI 是由日本 LINE Yahoo 公司推出的全新生成式 AI 服務,於今年五月正式上線,目前還是一項免費的服務,要讓用戶可以像與朋友聊天一樣提問、搜集資訊並產生圖像。

LINE AI 要讓用戶可以像與朋友聊天一樣提問、搜集資訊並產生圖像。

是 AI 小幫手嗎?

許多人第一次聽到「LINE AI」時,或許會以為它只是另一個會回訊息的 AI 小幫手,例如國語小幫手、美玉姨、待辦小精靈⋯等,這些 AI 小幫手是將 ChatGPT 與 LINE 串接,只要有 LINE 帳號,並且將 LINE ChatGPT 加入好友,就能開始對話。

但 LINE AI 並不是單一角色或聊天機器人。它是 LINE 生態系中的生成式 AI 功能組合,包含文字對話、翻譯、圖片辨識、摘要整理、繪圖等,目標是讓用戶在不離開 LINE 的情況下就能使用各種 AI 服務。也就是說它不具備固定人設,也不是單一 chatbot,而是一個整合於 LINE 內部的 AI 工具集。用戶不需額外下載 App,就能在 LINE 聊天介面中使用這些 AI 功能。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使用什麼 AI 模型?

LINE AI 並不是由 LINE 自家訓練 AI 模型,而是直接採用 OpenAI 的 GPT-4.1 語言模型作為基礎。也就是說,它背後的運作邏輯與 ChatGPT 極為相似,但由於整合進 LINE 的操作邏輯與介面不同,使用體驗也有所區隔。至於圖像生成功能,則採用 OpenAI 的 DALL•E 3 技術。這意味著能在 LINE 裡享受到高品質語言理解與圖片創作的能力,但在操作方式與功能層面上有些限制,例如不能切換多角色、圖片無法改風格等。

LINE AI 與 LINE ChatGPT 不同,LINE AI 是官方推出的生成式 AI 功能,LINE ChatGPT 是由第三方透過 ChatGPT 串接的聊天服務,如 AI 小幫手。

LINE AI 能做什麼?

至於 LINE AI 目前能做什麼呢?包括「AI Text」文字生成功能,可用自然語言聊天,可直接在 LINE 聊天框輸入問題,像「今天台北天氣如何?」、「幫我寫一段道歉訊息」,LINE AI 就能即時回覆,還有協助撰寫簡訊、e-mail、社群貼文標題等,讓表達更專業自然,以及將照片傳給 LINE AI,即可辨認內容、翻譯其中文字或提供描述。另外,還有「AI Canvs」圖像生成功能,只要輸入描述詞,LINE AI 就能繪出相對應的圖像,生成的圖片也可下載或分享。

如何啟用 LINE AI?

想體驗 LINE AI 不必下載新 App,也不需修改設定,只要打開 LINE App 就能開始使用。不過,台灣版本的 LINE 目前尚未支援 LINE AI 功能,因此在 LINE App 中未提供功能選單,需透過 LINE AI 官網連結來啟用體驗版,又或是掃描官方提供的 QR Code 就可以使用 LINE AI。且雖然目前為日文介面,但輸入中文對話,也沒有問題。當然,目前 LINE AI 屬於測試版本,生成內容可能有誤或限制,請務必依需求判斷是否適合日常使用。

LINE AI 網址:https://tinyurl.com/2yp8uo8f

步驟 1:使用手機開啟 LINE AI 官方網站,點選下方出現的「Try LINE AI now」。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2:首次使用時, 會顯示服務條款及使用說明, 點選「Agree」即可開始體驗。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3:進入首頁就是可愛的熊大,雖然是日文介面,但也可使用中文對話。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4:在視窗下方輸入中文,LINE AI 就會用中文回覆,繁體中文也沒問題。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5:另外,掃描官方提供的 QRCode, 也會自動跳轉至 LINE App 並開啟LINE AI 服務。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生成旅遊規畫還能一鍵分享

LINE AI 的 AI Text 簡單來說就像內建的 AI 聊天機器人,能讓使用者和 AI 自然對話、即問即答。只要直接輸入問題,LINE AI 就會即時回覆,讓搜集資料變得更輕鬆。舉例來說,你可以問「推薦五天四夜的首爾自由行程」,甚至問歷史事件、天文常識、科學原理或生活小知識,LINE AI 都能給出清楚易懂的答案。整體體驗就像把一位懂天文地理的朋友放進了對話框裡,既實用又有趣,讓學習與資訊取得變得更即時、更自然。另外,還可以一鍵把資訊即分享給LINE好友,相當方便。

步驟 1:如果是想要與 LINE AI 聊天對話,通常在首頁上方選擇「AI Text」。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2:接著於下方的對話框中,輸入想要詢問的內容,如首爾七月的天氣。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3:對話內容是有記憶的,例如可以接著詢問五天四夜首爾自由行程的推薦。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4:想要將這內容分享給朋友,在對話最後還可以看到「Share」。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5:接著會出現近期 LINE 連絡人的選單, 又或是按下「⋯」,從清單中選擇分享對象。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生成專業文字並可持續修改

LINE AI 不僅能幫你生成內容,還能協助潤飾語句,讓文字表達更清晰、更貼近情境。無論是撰寫 e-mail、簡訊、社群文案,或是幫文章取一個吸睛標題,只要輸入你的原始想法,就能給出更專業或更有溫度的版本。舉例來說,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寫求職信,只要輸入「請幫我寫爭取社群小編的求職信」這類簡單指令,就會整理成語氣恰當、結構完整的求職信。這項功能特別適合忙碌的上班族、學生或創作者,快速完成各類文字工作。

步驟 1:在對話框中輸入「請幫我寫爭取社群小編的求職信」,很快就會完成正式口吻的求職信。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2:針對生成的內容,也可以進一步進行修改,如將語氣改成活潑又不失專業。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支援翻譯多國語言並活用

LINE AI 也提供多國語言翻譯功能,支援繁體中文、英文、日文、韓文等多種語言,只需在對話中輸入「翻譯+語言+內容」,就會立即將文字翻譯成指定的語言。不需要另外開啟翻譯 App,就能在 LINE 裡快速完成跨語言溝通,特別適合處理外語訊息或與國外朋友交流。舉例來說,輸入「翻譯英文 謝謝你的大力協助」,LINE AI 就會回覆對應的英文翻譯,操作簡單、效率高,讓日常對話更便利,也能成為學習語言的好幫手。

步驟 1:支援多國語言翻譯,如輸入「翻譯英文 謝謝你的大力協助」,即可翻成英文。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2:當然也可以繼續要求翻成其他國家語言,如日文或韓文等等。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撰寫程式碼及解數學難題

對於需要處理程式或數據的使用者,LINE AI 也具備基本的程式設計輔助能力。無論是 HTML、CSS、JavaScript 或 Python,只要輸入需求,它就能協助撰寫或修正簡單的程式碼。舉例來說,當你需要建立一段網頁結構、設計樣式或撰寫基本互動功能時,LINE AI 都能快速提供對應的程式碼片段。此外,它也能執行數學解題,例如數學證明題:甲乙競選市長,甲得 n 票,乙得 m 票,而 n>m。求 m=2 時,求開票中甲一路領先的機率。

步驟 1:輸入需求就能提供程式碼,如用 Python 寫一個能輸入三科分數並自動計算總分的表單,顯示結果在頁面上。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2:進行數學證明題,如甲乙競選市長,甲得 n 票,乙得 m 票,而 n>m。求 m=2 時,開票中甲一路領先機率。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摘要 YouTube 影片重點

LINE AI 也具備 YouTube 影片摘要功能,只要影片有開啟字幕(CC),就能請 AI 協助整理重點內容。這項功能對於時間有限、想快速了解影片主旨的使用者特別實用。無論是長篇訪談、教學影片,或是新聞報導,只要輸入影片連結並請求摘要,就能快速提供條列式重點或簡短敘述,讓你在幾秒內掌握重點資訊,也可以再進一步詢問有興趣的內容。不過要留意,有時候會摘要成錯誤的影片內容,此時可以提供標題,讓 LINE AI 重新進行重點摘要。

步驟 1:在對話框中輸入有 CC 字幕的 YouTube 影片網址,並要求摘要重點,過程中若出現錯誤,給標題也可以。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2:對於摘要的內容中,特別有興趣的地方,可以再要求提供更多內容。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辨識圖片內容並可持續對話

LINE AI 也具備圖片辨識功能,只要將圖片傳給 AI,它就能快速分析內容並提供詳細說明。無論是商品、建築、植物還是動物,AI 都能辨識出類型、品牌或用途。此外,若圖片中含有外文文字,AI 也能協助翻譯,免去手動輸入的麻煩。這項功能特別適合常逛網購平台、需要研究商品資訊,或對自然與建築有興趣的使用者。舉例來說,看到一張國外商品包裝圖,只要傳給 LINE AI,就能立刻了解內容與翻譯資訊,非常方便實用。

步驟 1:在對話框中點選前方的「+」,選擇由圖片庫、拍照、檔案處上傳圖檔。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2:此例是由圖片載上傳圖片,選定上傳的圖片後,按下完成。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3:在同個對話框中,輸入想要詢問的問題, 例如這是什麼?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4:接著就會辨識圖片內容,並標示出相關重點,對於經常忘了國外買回來的保養品是什麼東西時,就相當實用。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5:另外,也可以進一步在提出疑問,例如成份是什麼?就會立即標示出結果。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AI Canvas 提供文字生圖功能

AI Canvas 是 LINE AI 內建的圖像生成工具,只要輸入描述、關鍵字或想像的畫面內容,就能快速生成符合條件的圖片。操作過程直覺又簡單,無需額外學習繪圖技巧,也不必安裝其他 App。完成後的圖片可以選擇下載或一鍵分享給好友。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完的圖片無法再進行修改,若要變更只能重新生成新的圖片,因此建議若看到喜歡的成果,記得立即儲存或分享,以免遺失。另外,與免費使用 ChatGPT 的生圖功能一樣,會有次數限制,不過可使用的次數較多,且超過次數後,不用等待 24 小時,又可以使用了。

步驟 1:在 LINE AI 首頁上方選擇「AI Canvas」,即切換為圖像生成功能。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2:在對話視窗中輸入指令,如請生成一張有三隻可愛柴犬在綠色草地玩耍,背景是富士山,天空有藍天白雲。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3:靜待一會即會出現成品,也可以選擇「Share」一鍵分享給 LINE 好友。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4:當然,也可選擇儲存到照片或其他地方,如 iPhone 上長按此圖即會出現選單。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5:最終生成的圖片預設是 1024 × 1024 解析度,大約 2MB 左右。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生成貼圖、簡報圖示或社群素材

LINE AI 提供的文字生圖功能是採用 OpenAI 的 DALL•E 3 模型,如上述所示範,只需輸入簡單的描述,例如「在沙灘上喝椰子汁的狗狗」,就能迅速產出對應的圖像。整體生成表現穩定,但目前版本在細節刻畫與寫實度方面仍有進步空間,風格偏向插畫或漫畫感,較不適合用於高度擬真的應用。不過這樣的特性也讓它非常適合製作 LINE 貼圖、簡報小圖示、部落格首圖或社群圖卡素材,操作簡單、效率高,更強調便利性。

步驟 1:以 LINE AI 生圖的插畫特性,很適合用來製作社群圖卡素材,如八大行星的示意圖。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2:可用來生成 LINE 貼圖,只不過生成的圖片比例無法變更,因此設定 4 張 LINE 貼圖更適合。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可指定風格圖片,不支援擬真人像

LINE AI 的生圖功能本身並沒有固定的預設風格,因此使用者在輸入提示詞時,可根據需求自行加入具體風格說明,例如 Q 版角色、未來感機器人、動漫風格⋯等,只要描述清楚,通常都能產出符合期待的圖像。不過也必須注意,目前無法產出擬真人像,也不支援模擬真實人物的外觀或照片,這是出於對隱私與倫理的重視所做出的限制。因此,這項功能較適合用於創作虛構角色或具藝術風格的圖像,而非逼真肖像畫的應用場景。

步驟 1:在輸入提示詞時,可根據需求自行加入具體風格說明,如生成《集合啦!動物森友會》風格。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步驟 2:目前無法產出擬真人像,所以就算指定生成真實人像,也有滿滿的 AI感。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LINE AI 優缺點分析

自 LINE 正式推出 LINE AI 服務以來,許多用戶都好奇這項 AI 工具到底實用與否?它不僅整合多種常見生成式 AI 功能,還能在不切換 App 的情況下完成翻譯、摘要、圖片辨識與生成圖片等任務。對於正在觀望生成式 AI 工具的初階用戶來說,LINE AI 看似是一個「輕巧但實用」的入門選擇。

日常應用最輕鬆

LINE AI 最大的優勢在於「整合性高」。不需額外下載 App,用戶只要擁有 LINE 帳號,就能直接在聊天介面中啟用 AI 功能,包含智慧對話、圖片分析、圖像生成、翻譯、摘要等,由於門檻低、操作簡單,AI 初學者都能輕鬆上手,只是尚未在台灣 LINE 上推出。

支援繁體中文是另一大亮點,對台灣用戶相當友善。即便主介面為日文或英文,LINE AI 依然能理解繁體問題並正確回覆。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所有功能皆免費開放使用,對於想節省 ChatGPT 額度的用戶來說尤其實用。

此外,圖片分析功能相當好用,能快速辨識內容與翻譯圖片中的外文,而 AI Canvas 只要輸入文字就能產出插圖式作品,速度快、使用體驗直覺順暢。

在 LINE AI 中生成的文字或圖片,都可以透過「Share」鍵,快速分享給 LINE 好友。

試用階段功能有限

不過,LINE AI 並非沒有缺點。首先,它目前仍處於「試用階段」,部分功能尚未成熟。圖像生成品質、風格變化與真實感方面仍待加強;生成結果無法保留或覆蓋前張圖片也讓創作連貫性不足。

文字聊天方面,雖然能回答多數知識問題與提供潤飾建議,但回覆較為制式,無法像 ChatGPT 那樣進行多輪互動或追問;資料庫更新也不如 OpenAI 及 Google Gemini 等平台即時,多數內容僅止於 2023 年底至 2024 年中。

對台灣使用者而言,另一挑戰是 LINE App 尚未新增 LINE AI 的選項,需先掃QR Code 或透過 LINE AI 官方網站手動啟用。

目前在 AI Text 中,只能保留一個對話視窗,想要重啟新話題,可以按下左上方的圖示,再選擇「Start over」。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LINE AI 搶先體驗:文字生成、AI繪圖、翻譯等功能一次擁有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如何在 iPhone 中開啟通話錄音功能?

作者 WL.
2025年6月29日 13:30
在iOS 18 後新增「iPhone 電話錄音」功能後,不管是接聽電話、FaceTime通話時,都可直接錄製通話內容。Af1497768a6604bf9df671db2a761958

過去iPhone要使用通話錄音功能得選擇第三方應用程式,但在iOS 18 後新增「iPhone 電話錄音」功能後,不管是接聽電話、FaceTime通話時,都可直接錄製通話內容。而在啟用錄音時,對方會收到通知提醒,保障雙方知情權。此外,錄音內容會自動儲存到備忘錄的「通話錄音」資料夾裡,不僅有錄音檔,還自動轉成逐字稿。

步驟1:在iOS 18 後,不管是接聽電話、FaceTime通話時,都可按左上角的錄音符號。

如何在 iPhone 中開啟通話錄音功能?

步驟2:接著會告知錄音內容會儲存在備忘錄,確定要錄音按下「繼續」。

如何在 iPhone 中開啟通話錄音功能?

步驟3:回到通話頁面,在啟用錄音時,對方會收到通知提醒,保障雙方知情權。

如何在 iPhone 中開啟通話錄音功能?

步驟4:進入錄音時,除了有錄音的記錄會,也會告知正儲存在備忘錄。

 如何在 iPhone 中開啟通話錄音功能?

步驟5:當掛掉電話時,也會跳出對話已儲存至備忘錄,直接點選可檢視。

如何在 iPhone 中開啟通話錄音功能?

步驟6:此時在備忘錄不僅有錄音檔,還有轉成逐字稿的文字可使用。

 如何在 iPhone 中開啟通話錄音功能?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如何在 iPhone 中開啟通話錄音功能?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一卡通 iPass Money 活用術:iPhone 桌面小工具設定,輕鬆付款、搭車

作者 WL.
2025年6月27日 16:00
iPass Money 不只提供基本的儲值、提領、付款及轉帳,還能使用乘車碼乘車、生活繳費等。如果 iPhone 用戶經常會使用 iPass Money 掃碼支付,不妨可將這些功能放置在桌面上。Dbe5a77c004bd5ce4d77182d0df3a09e

由一卡通票證公司所推出的電子支付服務 iPass Money,前身是 LINE Pay 一卡通,在 2021 年改為一卡通 iPass Money,並推出自己的 App。iPass Money 不只提供基本的儲值、提領、付款及轉帳,還能使用乘車碼乘車、生活繳費等。如果 iPhone 用戶經常會使用 iPass Money 掃碼支付,以及搭高雄捷運、台中捷運、桃園機捷、淡海輕軌⋯等,不妨可將這些功能放置在桌面,以利於平時快速啟動。

步驟 1:想要在 iPhone 桌面建立小工具,首先要至 App Store 下載「一卡通 iPass Money」。

一卡通 iPass Money 活用術:iPhone 桌面小工具設定,輕鬆付款、搭車

步驟 2:在 LINE 的「錢包」分頁中,點選「轉帳、繳費、乘車碼」處,完成 iPass Money 帳戶連動設定。

一卡通 iPass Money 活用術:iPhone 桌面小工具設定,輕鬆付款、搭車

步驟 3:回到 iPhone 桌面,長按桌面叫出編輯選單,點選「加入小工具」。

一卡通 iPass Money 活用術:iPhone 桌面小工具設定,輕鬆付款、搭車

步驟 4:於出現的視窗中, 快速搜尋「iPass Money」。

一卡通 iPass Money 活用術:iPhone 桌面小工具設定,輕鬆付款、搭車

步驟 5:選擇要在桌面出現的功能,如「付款碼、掃碼支付、乘車碼」,再按下「加入小工具」。

一卡通 iPass Money 活用術:iPhone 桌面小工具設定,輕鬆付款、搭車

步驟 6:回到 iPhone 桌面,就可以看到「付款碼、掃碼支付、乘車碼」,按下完成即可。

 一卡通 iPass Money 活用術:iPhone 桌面小工具設定,輕鬆付款、搭車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一卡通 iPass Money 活用術:iPhone 桌面小工具設定,輕鬆付款、搭車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微星與迪士尼聯名電腦登場!推出《玩具總動員》30 週年限量主機

作者 WL.
2025年6月24日 07:30
msi 攜手迪士尼推出《玩具總動員》30週年紀念限量電腦,將胡迪、巴斯光年等經典角色化為高效能電競主機。4f9efcd709fe8167bf3bd62f5860fb00

微星科技(MSI)與迪士尼攜手合作,推出《玩具總動員》30 週年限量紀念 PC 系列,將動畫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化作桌機五大核心硬體,分別為主機板、顯示卡、水冷、電源與機殼,讓這些「大人的玩具」不只擁有超高辨識度,更具備不容忽視的電競效能。

五大經典角色設計亮點一次看

  • 胡迪主機板:牛仔黃+乳牛花紋裝甲,開機瞬間彷彿聽到那句:「You’ve got a friend in me」。
  • 巴斯光年顯示卡:銀紫科技感配色+飛行姿態角色圖,帶你飛向宇宙:「To infinity… and beyond!」
  • 三眼怪水冷散熱器:Pizza Planet 太空風格設計,風扇轉動間彷彿聽到三眼怪喊:「The Claw~」。
  • 札克天王電源供應器:紫黑配色搭配 Z 字徽章,帥氣反派風格滿點,供電也要有型!
  • 夾娃娃機殼:復刻動畫經典場景,三眼怪望著鉤爪的玻璃側板+磁吸配件,收藏價值破表!

微星與迪士尼聯名電腦登場!推出《玩具總動員》30 週年限量主機

限量包裝設計也藏有驚喜!

除了五大經典角色代表五大核心硬體外,外盒包裝都致敬《玩具總動員3》中陽光托兒所的紙箱設計,不只是裝機殼,更裝載一整段童年記憶與成長故事。打開這台電腦,就像打開童年那個相信奇蹟的自己。

此外,為回饋粉絲支持,微星同步推出限量抽獎活動!只要參與台灣官方社群任務,就有機會獲得全球限量的紀念桌機。詳情請密切關注 微星官方網站 與社群平台,更多互動驚喜即將登場!

 微星與迪士尼聯名電腦登場!推出《玩具總動員》30 週年限量主機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LINE 雙開 iPhone 及 Android 手機有解,如何讓 LINE 帳號同時登入二支手機?

作者 WL.
2025年6月21日 13:30
近期 LINE 針對 Android 版本推出新功能,可同時登入多台裝置,也就是一個 LINE 帳號可同時登入 iPhone 或 Android 手機或平板。857fbb41dc958fcaff1a8d3d68dc58ae

過去,LINE 帳號只能在手機上登入使用,後來推出「追加裝置」功能,讓手機上的 LINE 帳號可於電腦登入,或 iPhone 使用的 LINE 帳號可以在 iPad 上登入,但 Android 用戶一直無法同時登入手機或平板。然而,近期針對 Android 版本推出新功能,可同時登入多台裝置,也就是一個 LINE  帳號可同時登入 iPhone 或 Android 手機或平板。

步驟 1:在 Android 手機升級 Android 9、LINE 15.3.0 版以上後,開啟 LINE 直接選擇「登入」。

LINE 雙開 iPhone 及 Android 手機有解,如何讓 LINE 帳號同時登入二支手機?

步驟 2:由於要將 LINE 帳號登入第二台手機,於出現的此視窗中,選擇「追加裝置」。

LINE 雙開 iPhone 及 Android 手機有解,如何讓 LINE 帳號同時登入二支手機?

步驟 3:接著會出現 QR Code,於 30 秒內讓主要裝置掃描,也就是讓已登入 LINE 帳號的手機掃描。

LINE 雙開 iPhone 及 Android 手機有解,如何讓 LINE 帳號同時登入二支手機?

步驟 4:在主要裝置完成一些設定後,新手機上會出現認證碼,再次於主要裝置輸入。

LINE 雙開 iPhone 及 Android 手機有解,如何讓 LINE 帳號同時登入二支手機?

步驟 5:接著新手機就算完成 LINE 帳號登入,再按下「前往設定」。

LINE 雙開 iPhone 及 Android 手機有解,如何讓 LINE 帳號同時登入二支手機?

步驟 6:打開 LINE 的頁面,聯絡人及對話內容都保留,但追加裝置上不能管理 LINE 帳號內的設定資訊。

LINE 雙開 iPhone 及 Android 手機有解,如何讓 LINE 帳號同時登入二支手機?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LINE 雙開 iPhone 及 Android 手機有解,如何讓 LINE 帳號同時登入二支手機?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Huawei 穿戴式裝置 2025 Q1市調出貨冠軍,全新 Watch Fit 4 系列推出限時優惠

作者 WL.
2025年6月21日 12:30
華為穿戴裝置 2025 年第一季全球出貨量第一!HUAWEI WATCH FIT 4 系列限時優惠,購買即贈好禮。25f01de825f798757cd9f2eee1e4ea7d

根據市調機構 IDC 最新 2025 年第一季報告指出,華為穿戴裝置全球出貨量突破 2 億台,並於該季度正式躍升為全球穿戴市場第一名,HUAWEI 也同步推出限時優惠,全新 HUAWEI WATCH FIT 4 系列買就送 FreeBuds 耳機或 Band 運動手環,其他還有全系列優惠,最高可省 6,000 元。

最新上市的 HUAWEI WATCH FIT 4系列,即買即贈,包括購買 WATCH FIT 4 Pro(售價 9,990元),即贈送FreeBuds SE 3無線藍牙耳機(價值 1,990元);購買WATCH FIT 4(售價 5,990元),就送Band 9智慧手環(價值1,490元),即日起至6月30日,可至華為全通路購買。

至於HUAWEI WATCH GT 5系列中,WATCH GT 5 Pro 原售價 13,990元起,限時優惠價 10,490元起,最高可省 4,000元;經典智慧腕錶WATCH GT 5 建議售價 8,990元起,限時優惠價 7,490元,最高省 2,000元,即日起至6月30日,可至華為全通路購買。

Huawei 穿戴式裝置 2025 Q1市調出貨冠軍,全新 Watch Fit 4 系列推出限時優惠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微軟推出全新移轉工具,讓 Windows 10 用戶無痛升級至 Windows 11

作者 WL.
2025年6月18日 14:30
微軟將推出免費 Windows 移轉工具,方便使用者將檔案與設定轉移至新電腦。這項Windows 移轉功能讓升級 Windows 11 更輕鬆。Eb3283283707677757b980e3fd5a98e1

對於手上仍使用無法支援 Windows 11 硬體的用戶,微軟正逐步提供兩種解方:一是透過付費的 OneDrive 雲端備份功能,將資料儲存後再於新電腦還原;另一是即將登場的免費「Windows 移轉」工具,提供 PC 對 PC 的資料轉移方式。

Windows 10 開始測試內建「移轉功能」

在 Windows 10 最新測試版本 KB5061087 中,微軟悄悄更新了內建的 Windows Backup 工具,加入「傳送資訊至新電腦」的選項。雖然這個功能目前尚未對一般用戶開放,僅在 Build 19045.6029 中隱藏測試,但已顯示出微軟準備重啟類似 Windows 7 時期 Easy Transfer 的資料轉移流程。

這項 Windows 移轉功能在使用時,兩台電腦需要處於同一網路環境中,無論是無線或有線連接皆可能受支援。用戶在新電腦上啟動移轉時,系統會要求確認來源電腦的名稱,並透過顯示配對碼進行安全驗證。完成配對後,即可選擇性地將舊電腦的檔案與設定轉移到新電腦上。

微軟推出全新移轉工具,讓 Windows 10 用戶無痛升級至 Windows 11

微軟確認新資料移轉功能將推向 Windows 11

微軟已在 2025 年 5 月的官方部落格中,證實這個 Windows 移轉功能將正式成為 Windows 11 的一部分。雖未明確提及 Windows 10,但目前測試進展顯示,這項工具也將支援協助 Windows 10 用戶進行轉移。

對於無法升級的舊裝置使用者,微軟顯然希望引導他們購買支援 Windows 11 的新設備,再透過移轉工具完成過渡。值得注意的是,微軟的 PC Health Check 工具在檢測升級資格時,也會啟動 Windows Backup,提醒用戶先完成備份。

微軟推出全新移轉工具,讓 Windows 10 用戶無痛升級至 Windows 11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Pixel 暗諷 iOS 26 落後 4 年?Google 推最新廣告對比功能差距

作者 WL.
2025年6月18日 14:00
Google 最新 #BestPhonesForever 廣告影片再開酸,直指 iOS 26 的即時翻譯、來電篩選等功能早在 Pixel 手機上推出多年。C18b6f8e7ef379f22f0b5253fb2f2a1a

Google 再度發揮創意火力,透過最新一支「#BestPhonesForever」系列廣告,反諷 Apple 剛在 iOS 26 推出的三大功能,包括即時翻譯、Hold Assist 與 Call Screening,這些功能 Pixel 手機早在數年前就已實現。在影片中,iPhone 和 Pixel 9 Pro 化身成聊天主持人,以擬人化 Podcast 對話方式,點出兩大平台在 AI 應用功能上的時程差異。

Pixel 早就支援即時翻譯

在廣告劇情中,當 iPhone 高調宣布支援「即時訊息翻譯」時,Pixel 輕鬆反擊:「我四年前就會了。」這正是指 Pixel 6 於 2021 年率先推出的 Live Translate 功能,可即時翻譯文字簡訊與語音通話。相較之下,Apple 剛在 iOS 26 才導入類似功能,無疑讓 Google 抓到機會反諷。

Pixel 暗諷 iOS 26 落後 4 年?Google 推最新廣告對比功能差距

Hold Assist 和 Call Screening 功能早已登場?

除了翻譯,影片也提及 Apple 新增的 Hold Assist(客服代接)與 Call Screening(來電篩選)功能。然而,Google 強調 Pixel 早在 2020 年便推出 Hold for Me 功能,幫使用者在等待客服接通時自動排隊。而 Call Screening 更可回溯至 2018 年的 Pixel 3,透過 AI 審核過濾陌生或騷擾電話。

 Pixel 暗諷 iOS 26 落後 4 年?Google 推最新廣告對比功能差距

Google 再炒 Android 功能領先話題

延續「#BestPhonesForever」系列風格,這支影片以輕鬆幽默的方式讓裝置對話互動,不僅提升觀賞趣味,也再度將 Android 與 iOS 功能差異推上檯面。雖然內容是否幽默見仁見智,但影片成功引發關注,讓市場再次聚焦在 Google Pixel 所代表的 Android 功能創新路線。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超實用!iPhone行事曆設定密技:輕鬆更改一周起始日,告別時間管理混亂

作者 WL.
2025年6月18日 12:30
iPhone 內建的行事曆,預設是以周日為第一天,如果覺得很不習慣,可以手動設定將周一設定為第一天,如此就像 Google 日曆一樣。632b2c97e5811d4ed056128603ca83ab

由於台灣許多工作都是周休二日,很自然會把周一視為一周的開始,但多數美洲國家,會將周日做為一周的開始日,這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不同的宗教和文化習慣,對一周的起始日會有不同的解釋。而 iPhone 內建的行事曆,預設是以周日為第一天,如果覺得很不習慣,其實可以手動設定將周一設定為第一天,如此就像 Google 日曆一樣,若兩個行事曆都有使用,也比較不會錯亂。

步驟 1:在 iPhone 內建的行事曆中,預設是以周日為一周的第一天。

超實用!iPhone行事曆設定密技:輕鬆更改一周起始日,告別時間管理混亂

步驟 2:要變更行事曆第一天的顯示日期, 進入設定選單, 找到「App」選項。

超實用!iPhone行事曆設定密技:輕鬆更改一周起始日,告別時間管理混亂

步驟 3:在 App 的選單中,找到「行事曆」項目。

超實用!iPhone行事曆設定密技:輕鬆更改一周起始日,告別時間管理混亂

步驟 4:接著點選「每週開始日」。

超實用!iPhone行事曆設定密技:輕鬆更改一周起始日,告別時間管理混亂

步驟 5:預設是星期日為第一天,在此改選為「星期一」。

超實用!iPhone行事曆設定密技:輕鬆更改一周起始日,告別時間管理混亂

步驟 6:重新開啟行事曆 App,就可以發現一周的第一天已為星期一。

超實用!iPhone行事曆設定密技:輕鬆更改一周起始日,告別時間管理混亂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超實用!iPhone行事曆設定密技:輕鬆更改一周起始日,告別時間管理混亂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pple Pay 支援秀泰 App 購票!《F1 電影》限時第二張半價,iPhone 獨享觸覺預告片

作者 WL.
2025年6月14日 11:00
Apple Pay 支援秀泰影城 App 購買,同時推出《F1 電影》觸覺回饋預告片,感受賽車的震撼。D542efec0c61b0f3d17b67fa33555148

Apple 宣布,即日起 Apple Pay 正式支援秀泰影城 App 購票服務,並同步推出一系列結合 Apple 技術與娛樂體驗的限定活動,為即將上映的《F1 電影》造勢。除了限量購票優惠,Apple 也為 iPhone 用戶帶來全球首波「觸覺回饋預告片」體驗,提供更具沉浸感的觀影預覽方式。

Apple Pay 支援秀泰 App 購票,享《F1 電影》限量好康

由 Apple Original Film 出品,布萊德彼特主演、喬瑟夫柯辛斯基執導的《F1 電影》,將於 6 月 25 日在全台同步上映。該片同時支援 2D、IMAX、4DX、MX4D、Atmos、Dolby Cinema 與 ScreenX 格式。

為了提供更便捷與私密的購票流程,Apple Pay 現已整合進秀泰影城 App 及官網(www.showtimes.com.tw),讓觀眾能快速完成付款,並享有下列《F1 電影》專屬優惠(即日起至 7 月 7 日止):

  • 使用 Apple Pay 購買《F1 電影》2D 票券,第二張半價(限量 10,000 組)
  • 購買雙人爆米花套票,加贈吉拿棒乙份(限量 3,866 組)
  • 支援一鍵加入 Apple Wallet,方便快速驗票入場
  • App 同步支援 iPhone 鎖定畫面與動態島顯示「即時動態」,輕鬆查詢座位與開演時間

Apple Pay 支援秀泰 App 購票!《F1 電影》限時第二張半價,iPhone 獨享觸覺預告片

iPhone 搶先體驗全球首支「觸覺預告片」,感受賽車張力

Apple 也針對《F1 電影》推出全球首支專為 iPhone 打造的「觸覺回饋預告片」,透過 Taptic Engine 技術讓觀眾不只看見,更能感受賽車引擎轟鳴與高速過彎的震動感。這支預告片已可透過 Apple TV App(需 iOS 18.4 以上版本)或 App Store 體驗,無須額外下載。而在預告片中,每一段震動皆對應畫面節奏與劇情張力,呈現如音效與色彩校調般的「觸覺敘事」,提供更具臨場感的觀影預覽。

Apple Pay 支援秀泰 App 購票!《F1 電影》限時第二張半價,iPhone 獨享觸覺預告片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Mac 告別 Intel 倒數!macOS Tahoe 26 將是最後一個支援 Intel 機型的系統

作者 WL.
2025年6月10日 15:45
Apple 發表的 macOS Tahoe 26,將會是最後一個支援 Intel 機型的系統。B6eb585916ac162abea12a17f4bcd83f

Apple 在 WWDC25 發表全新 macOS Tahoe 26,帶來半透明的 Liquid Glass 介面外,還有將 iPhone 上的電話 App 正式移植到 Mac 電腦上、Spotlight 帶來全新的接續操作方式,以及 Apple Intelligence  應用等新功能,讓 Mac 發揮最大實用性。但同時 macOS Tahoe 26 也將會是最後一個支援 Intel 架構的 macOS 系統版本,為 Apple 晶片時代劃下明確的技術分野。

可升級 macOS Tahoe 26 的 Intel 機型

在  WWDC Platforms State of the Union Keynote 中得知,支援升級 macOS Tahoe 26 的機型中,只剩四款是採用 Intel 處理器,但也都能使用全新設計、Spotlight 更新、Continuity 功能等眾多新功能,且相容的 Intel-based Mac 機種將持續獲得為期三年的安全性更新,其四款機型如下:

  • MacBook Pro(16吋,2019)
  • MacBook Pro(13吋,2020,配備四個Thunderbolt 3埠)
  • iMac(27 吋,2020)
  • Mac Pro(2019)

對開發者而言,現在是完成 App 架構轉移的關鍵時機,以充分發揮 Apple 晶片的效能優勢。macOS 持續內建 Rosetta 技術,協助 Intel 架構的應用程式在 Apple 晶片裝置上順利運行。另外,Rosetta 的支援預計將延續至 macOS 27,為開發者保留必要的過渡時間。在那之後,Rosetta 的部分功能仍會保留,用以支援特定需依賴 Intel 架構的舊款遊戲作品。

Mac 告別 Intel 倒數!macOS Tahoe 26 將是最後一個支援 Intel 機型的系統

Intel 版 Mac 正式進入倒數階段

隨著 macOS Tahoe 26 成為 Intel Mac 最後一個主版本系統,象徵 Apple 晶片生態已全面接手 macOS 發展主軸。未來的新功能、效能優化與 AI 應用,將專為 Apple Silicon 打造,Intel Mac 將逐步淡出主線支援。對於仍持有 Intel 裝置的使用者與開發者而言,此時正是加速轉向 Apple 晶片平台片與原生架構的時機。

 Mac 告別 Intel 倒數!macOS Tahoe 26 將是最後一個支援 Intel 機型的系統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pple Intelligence 將支援繁體中文!新功能擴展至各裝置,即時翻譯、螢幕智慧識別、連結 ChatGPT 生圖

作者 WL.
2025年6月10日 09:05
Apple 將 Apple Intelligence 擴展至 iPhone、iPad、Mac、Apple Watch 和 Vision Pro,並開放開發者存取基礎模型。Fca12b8abda53701d0e6fbc741cf8739

Apple 宣布推出全新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進一步提升多項裝置的使用體驗,包括 iPhone、iPad、Mac、Apple Watch 與 Apple Vision Pro。新版 Apple Intelligence 將支援即時翻譯、螢幕智慧識別、圖像生成等功能。此外,證實今年將進一步支援更多語言,其中就包含繁體中文。

目前 Apple Intelligence 雖然已經開放台灣使用,但僅限簡體中文、英文等特定語言,如今蘋果證實會在今年度釋出繁體中文版,但具體時間仍待官方公告。此外,開發者現已可存取核心裝置端大型語言模型,在不依賴雲端的情況下,打造兼具隱私與效能的智慧應用。

即時翻譯功能整合多項應用

Apple 推出「Live Translation」即時翻譯功能,整合至 Messages、FaceTime 和 Phone 應用中,協助使用者進行跨語言溝通。透過完全在地端執行的模型,使用者的私人對話資料將不會上傳雲端,有效保障隱私。而使用者可在輸入訊息時即時翻譯為對方語言,也可於通話過程中即時顯示字幕或語音翻譯。 Apple Intelligence 將支援繁體中文!新功能擴展至各裝置,即時翻譯、螢幕智慧識別、連結 ChatGPT 生圖

Genmoji 與 Image Playground 創意升級

Genmoji 現支援將多個 emoji 與文字描述混合創作,讓表達更有趣、更具個人風格。使用者還可調整 Genmoji 外觀、髮型或表情,使其更貼近家人朋友的真實樣貌。

Image Playground 則加入全新風格選項,如油畫風、向量藝術風,並整合 ChatGPT 提供「Any Style」自訂創作功能,所有圖像皆在取得使用者同意後才會與 ChatGPT 分享資訊。

Apple Intelligence 將支援繁體中文!新功能擴展至各裝置,即時翻譯、螢幕智慧識別、連結 ChatGPT 生圖 

螢幕智慧識別功能

全新「視覺智慧」功能支援使用者針對螢幕上的內容進行搜尋或進一步操作。例如,使用者可以針對自己在螢幕上所看見的內容向 ChatGPT 提問探究,也能透過《Google》、《Etsy》和其他支援的 App 搜尋類似的圖片。若對特定物件有興趣,例如一盞檯燈,使用者可以重點標示,以在網路上精準搜尋該項或類似物件。另外,視覺智慧也能偵測到使用者正在瀏覽一項活動,並提出加入至行事曆的建議。接著,Apple Intelligence 會擷取該活動日期、時間和地點,並且預先填入這些重點資訊。

Apple Intelligence 將支援繁體中文!新功能擴展至各裝置,即時翻譯、螢幕智慧識別、連結 ChatGPT 生圖

Apple Watch 新增 Workout Buddy

Apple Watch 全新 Workout Buddy 功能,結合 Apple Intelligence 分析使用者健身歷史與當前數據,提供個人化鼓勵與建議。該功能採用 Fitness+ 教練語音資料訓練語音模型,生成更具動感與情緒的語音回饋。Workout Buddy 支援英文語系、需配對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 的 iPhone,並適用多種常見運動類型。

Apple Intelligence 將支援繁體中文!新功能擴展至各裝置,即時翻譯、螢幕智慧識別、連結 ChatGPT 生圖 

Apple Intelligence 裝置端模型開放開發者使用

Apple 推出 Foundation Models Framework,讓開發者得以整合 Apple Intelligence 模型,開發能在裝置端執行、離線可用、保護隱私的智慧應用。

該框架原生支援 Swift 程式語言,僅需三行程式碼即可存取模型,並支援引導生成、工具調用等功能。例如教育 App 可自動從筆記生成測驗題目,戶外 App 則可新增自然語言搜尋功能,無需額外雲端 API 成本。

Apple Intelligence 將支援繁體中文!新功能擴展至各裝置,即時翻譯、螢幕智慧識別、連結 ChatGPT 生圖 

Shortcuts 工作流程導入 AI 模型

Shortcuts 現支援整合 Apple Intelligence 模型,可用於總結文字、生成圖片等操作。使用者可串聯模型輸出結果至後續動作中,維持資料私密性。此外,Shortcuts 也支援選擇使用 ChatGPT 作為回應來源,提升自動化流程的彈性與效能。

Apple Intelligence 擴展多語言支援與隱私保護

Apple 表示,Apple Intelligence 這些功能即日起開放測試,並將於秋季隨支援裝置與語言版本正式上線。並將於年底前支援包括繁體中文在內的 8 種新語言,包含丹麥語、荷蘭語、挪威語、葡萄牙語(歐洲)、瑞典語、土耳其語與越南語。

另外,所有模型皆優先採用裝置端執行。若需使用雲端資源,則透過「Private Cloud Compute」實現隱私導向處理,確保使用者資料不會儲存或傳送至 Apple。該技術也開放第三方專家審核,強化 AI 隱私透明度。 Apple Intelligence 將支援繁體中文!新功能擴展至各裝置,即時翻譯、螢幕智慧識別、連結 ChatGPT 生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macOS Tahoe 26 登場:整合 iPhone 通話、Spotlight 大改版、Apple Intelligence 強化生產力

作者 WL.
2025年6月10日 03:15
macOS Tahoe 26 帶來重新設計的介面、整合 iPhone 通話、Spotlight 大升級與 AI 強化工具,進一步提升 Mac 使用體驗。E0726acc233e7601c2d90dfbdae9a43e

Apple 發表的 macOS 26 仍保持過去的傳統,命名仍沿襲使用加州地名,在 macOS 26 則加上 Tahoe,代表來自北加州著名度假勝地太浩湖(Lake Tahoe)。太浩湖以倒映周遭風景的湛藍湖水聞名,命名 Tahoe 也呼應新一代 macOS 全新「Liquid Glass 」材質的設計介面,採半透明的視窗、按鍵和圖示視覺元素。

全新 Liquid Glass 設計介面

macOS Tahoe 26 採用名為 Liquid Glass 的新材質,提供更具透明感與光影效果的操作介面。Dock、側邊欄與工具列重新設計,聚焦使用者內容,選單列也變得全透明,讓螢幕看起來更寬敞。

使用者可自由調整控制中心與選單列項目,App 圖示則新增亮色與暗色模式、色彩樣式與透明風格。資料夾圖示也可更換顏色與圖示,搭配個人化桌布與主題色,打造專屬 Mac 風格。

macOS Tahoe 26 登場:整合 iPhone 通話、Spotlight 大改版、Apple Intelligence 強化生產力

接續互通延伸至通話應用,Live Activities 實時資訊整合桌面

iPhone 的「電話」App 首次整合至 Mac,支援查看通話記錄、語音信箱與最愛聯絡人,更提供來電篩選(Call Screening)與等待協助(Hold Assist)功能。前者可替使用者接聽未知來電並詢問目的,後者則代替使用者保留客服排隊位置。

此外,iPhone 的 Live Activities 實時資訊現在也可出現在 Mac 選單列,讓使用者掌握行程、叫車與賽事狀態;點擊後還能透過 iPhone Mirroring 查看更多細節與操作。

macOS Tahoe 26 登場:整合 iPhone 通話、Spotlight 大改版、Apple Intelligence 強化生產力

Spotlight 搜尋迎來史上最大升級

全新 Spotlight 將搜尋結果整合排序,包含檔案、App、訊息與雲端資料,並支援條件篩選與預覽介面。用戶不再僅限查找,現在可透過 Spotlight 執行數百種操作,例如寄信、建立筆記或撥放 Podcast。

開發者可透過 App Intents API 提供更多操作整合。Spotlight 也會根據使用者習慣推薦動作,並支援快速指令(Quick Keys)以加快常用操作流程。

macOS Tahoe 26 登場:整合 iPhone 通話、Spotlight 大改版、Apple Intelligence 強化生產力

Apple Intelligence導入即時翻譯與智慧捷徑

Apple Intelligence 在 macOS Tahoe 中功能再升級,重視隱私下提升智慧生產力:

  • 即時翻譯功能:訊息、FaceTime 或電話通話時可即時翻譯語音或文字,翻譯模型全程在地端執行,保障用戶隱私。
  • 智慧捷徑升級:可整合 AI 模型來自動摘要、比對筆記內容、產生圖片等,並支援條件觸發與 ChatGPT 結合使用。
  • Genmoji 與 Image Playground 強化:用戶可自訂表情風格、個人屬性與創作風格,如油畫風或向量藝術,並支援以文字描述創建圖像。
  • 提醒事項強化:AI 可自動整理提醒清單並辨識重點待辦項目,提高任務效率。

macOS Tahoe 26 登場:整合 iPhone 通話、Spotlight 大改版、Apple Intelligence 強化生產力

專屬遊戲應用 Apple Games 登場

macOS Tahoe 新增 Apple Games 應用程式,整合所有遊戲項目,提供快速存取、好友互動與遊戲發現體驗。新 Game Overlay 功能讓玩家可調整系統設定、開啟聊天或邀請好友,不需離開遊戲畫面。

開發者也可使用新版 Metal 4 引擎,支援 MetalFX Frame Interpolation 與 Denoising 技術,強化畫質與效能。未來將登場的遊戲包含《Cyberpunk 2077》、《Crimson Desert》、《Lies of P: Overture》等。

macOS Tahoe 26 登場:整合 iPhone 通話、Spotlight 大改版、Apple Intelligence 強化生產力

Safari、訊息、照片、筆記多項系統應用全面更新

macOS Tahoe 26 還有多項內建應用程式帶來功能升級:

  • Safari:速度較 Chrome 快 50%,視覺設計更新,並強化隱私追蹤防護。
  • 訊息:支援背景佈景、投票功能、新的群組動態與自然語言搜尋。
  • Journal 首度登陸 Mac:可分類記錄生活事件,並在地圖中檢視條目。
  • 照片 App:設計更新,支援自訂收藏圖磚大小與一致的側邊欄結構。
  • FaceTime:新增來電聯絡海報、浮動控制面板與即時翻譯功能。
  • Notes 筆記:支援匯入/匯出 Markdown 檔案,可記錄通話錄音與轉錄內容。
  • 輔助功能強化:包含放大鏡視角切換、系統閱讀器、點字顯示器支援等。
  • 密碼功能:可檢視密碼修改歷史,追蹤帳號安全變動。

macOS Tahoe 26 登場:整合 iPhone 通話、Spotlight 大改版、Apple Intelligence 強化生產力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WWDC25 宣布 iOS 26、iPadOS 26、watchOS 26 等年份命名原則,但 macOS Tahoe 26 不一樣

作者 WL.
2025年6月10日 02:43
Apple 六大系統以年份為命名原則,分別為 iOS 26、iPadOS 26、watchOS 26、tvOS 26、visionOS 26,但 macOS Tahoe 26 不一樣。C894b52132b83b0722fd9944b1804d1f

Apple 在 WWDC25 正式宣布,未來六大作業系統將以年份取代版號,分別為 iOS 26、iPadOS 26、watchOS 26、tvOS 26、visionOS 26,但 macOS 不一樣。

雖然也是 macOS 26,但仍保持過去的傳統,命名仍沿襲使用加州地名,在 macOS 26 則加上 Tahoe,代表來自北加州著名度假勝地太浩湖(Lake Tahoe)。太浩湖以倒映周遭風景的湛藍湖水聞名,命名 Tahoe 也呼應新一代 macOS 全新「Liquid Glass 」材質的設計介面,採半透明的視窗、按鍵和圖示視覺元素。

回顧從 macOS 10 開始,Apple 分別使用過 Yosemite、El Capitan、Sierra、High Sierra、Mojave、Catalina、Big Sur、Monterey、Ventura、Sonoma 和 Sequoia 等,知名的加州地名。在今年宣布統一六大作業系統命名原則下,仍保留 macOS 以地名為代號的命名原則, 定為緯 macOS Tahoe 26 。

WWDC25 宣布 iOS 26、iPadOS 26、watchOS 26 等年份命名原則,但 macOS Tahoe 26 不一樣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M4 版 MacBook Air 評測:實測 M4 晶片有多強?天藍色推薦嗎?選 13 吋還是 15 吋?

作者 WL.
2025年6月9日 14:30
2025 年推出的 MacBook Air,升級至 M4 晶片,支援三螢幕顯示,且推出全新的天藍色。Eb699372b1c39080dfda789b8f79aa15

Apple 今年 3 月推出全新 MacBook Air,最大的升級就是 M4 晶片,以及提供全新的天藍色可選擇,其他還有外接兩個 Studio Display 螢幕時,MacBook Air 也可同時開啟使用,達到三螢幕輸出的效果,另外,雖然 Apple 沒有特別強調鍵盤的升級,但鍵盤的打字手感也比過去更好,鍵帽採用不易沾指紋的霧面設計,這些小地方的改變,倒像是 M4 版 MacBook Air 的小彩蛋。當然,比過去 M3 版 MacBook Air 推出時更便宜 1,000 元的售價,更是規格升級外的優勢。

文章目錄

全新天藍色的外型

要說 M4 版 MacBook Air 外型上的最大特色,莫過於新增「天藍色」配色。這次 Apple 繼續維持四種顏色選擇,包括銀色、星光色與午夜色,而原本深受歡迎的太空灰則悄悄退出配色行列,讓「天藍色」成為最受矚目的新選擇。這個新色其實早已在近年的 iPhone 與 iPad 系列中登場,如今首度應用在 MacBook Air 上,讓整體視覺感受更為清新、年輕,且抗指紋的效果相當好,很適合手指較易出汗及出油的用戶選購。

M4 版 MacBook Air 外型上的最大特色,就是新增「天藍色」配色,也能說是全系列中最抗指紋的一款。

雖然名為天藍色,但實際上這款藍色帶有細緻的金屬質感,呈現一種低調而優雅的光澤。與今年稍早推出的 iPad Air M3 藍色類似,不過 MacBook Air 的天藍色略深,光線下則會根據角度顯現出銀、藍交錯的效果,有時甚至會讓人誤以為是銀色。這樣的色彩變化也讓天藍色在實機上看起來更具層次感,無論是日常使用或搭配穿搭都相當百搭。

M4 版 MacBook Air 的天藍色與 iPad Air M3 藍色類似,但視覺上又略深一些,不過在不同光線及角度下,都會呈現出銀、藍交錯的效果。

更貼心的是,Apple 為了配合這款新色,隨附的 MagSafe 充電線也特別選用同樣的天藍色系,從主機到配件都展現一致的設計語言。這樣細膩的配色搭配不僅提升整體質感,也讓追求美學細節的用戶更加滿意。對於喜歡個性化設計的用戶來說,M4 MacBook Air 的天藍色絕對是值得入手的新選擇。

天藍色 MacBook Air 隨附的 MagSafe 充電線,也特別選用同樣的天藍色系,從主機到配件都展現一致的設計語言。 

M4 晶片有別,並有 13 及 15 吋可選

目前在 Apple 的官網上,MacBook Air 只有 M4 晶片版本可以選擇,並分別有 13 吋及 15 吋兩種尺寸。

M4 晶片是 Apple 在 2024 年推出時,採用第二代 3 奈米技術打造而成,CPU最高有 10 核心,包括 4 個效能核心及 6 個而節能核心,GPU 最高則有 10 核心,當時首款搭載的機型為 iPad Pro M4 版本。但 Apple 向來會在基本款中,鎖住 CPU 或 GPU 核心,以提供相對經濟的價格,因此,iPad Pro M4 的 256GB 及 512GB 版本的 M4 晶片是「9 核心CPU 加 10核心 GPU」的組合,而 1TB 及 2TB 版本的機型,才是「10 核心 CPU 加 10 核心 GPU」的組合。

在 M4 版 MacBook Air 同樣也是,不過鎖住的是 GPU 核心,因此在 13 吋的最基本款中,M4 晶片是採用「10 核心 CPU 加 8 核心 GPU」的組合,售價 34,900 元,而 M4 晶片「10 核心 CPU 加 10 核心 GPU」版本的售價是 38,400 元,兩者的價差為 3,500 元。

只能說 M4 晶片針對不同產品,有不同的 CPU 與 GPU 組合,這些規格上的小細節,很容易被忽略。至於記憶體體則由過去的 8GB  起跳改為 16GB 起跳,以因應 Apple Intelligence 的運作,並可依預算及需求最大擴充至 32GB。

M4 版 MacBook Air 重點規格

 

MacBook Air 13吋

MacBook Air 15吋

晶片

Apple M4

Apple M3

  -CPU核心數

10

10

  -GPU核心數

8/10

10

  -神經網路引擎

16

16

記憶體

16GB/24GB/32GB

16GB/24GB/32GB

儲存空間

256GB/512GB/1TB/2TB

256GB/512GB/1TB/2TB

螢幕尺寸

13.6吋

15.3吋

螢幕解析度

2560x1664

2880x1864

螢幕亮度

500尼特

500尼特

視訊攝影機

12MP Center Stage

12MP Center Stage

揚聲器

四揚聲器音響系統

六揚聲器音響系統

輸出入埠

兩個 Thunderbolt / USB 4埠

兩個 Thunderbolt / USB 4埠

無線網路

Wi-Fi 6E、藍牙 5.3

Wi-Fi 6E、藍牙 5.3

電池續航力

18 小時

18 小時

尺寸

304.1x215 x11.3(mm)

304.4x237.6 x11.5(mm)

重量

1.24公斤

1.51公斤

售價

34,900元起

41,900元起

另外,MacBook Air 13 吋及 15 吋最大差異除了螢幕尺寸外,15 吋 MacBook Air 也提供更突出的音效表現,不過,因為在產品外觀看不到揚聲器的配置,所以大部份的人也不會特別注意。但 15 吋配置六揚聲器音響系統,除了配置兩個高音揚聲器外,還有兩對採用振動抵消技術的低音揚聲器組合,打出造出六揚聲器音效系統,並支援空間音訊及杜比全景聲功能。

M4 版 MacBook Air 13 及 15 吋都採用 Liquid Retina 顯示器、P3 廣色域,但 15 吋的螢幕解析度為 2880x1864。另外,15 吋 MacBook Air 配置六揚聲器音響系統,在播放影片或影音娛樂時,於視覺享有大螢幕,聽覺也能夠帶來更好的音效。

M4 晶片效能實測

M4 晶片是 MacBook Air 最大的升級處,因此效能表現自然被受關注。在 M4 版 MacBook Air 發表時,就強調會比 M1 速度最快 2 倍,相較於最快速的 Intel 機型的 MacBook Air,又更快達 23 倍。這裡我們就以 15 吋 MacBook Air 為測試,其M4 晶片為 10 核心 CPU 加 10 核心 GPU 版本,並具備 16GB記憶體、512GB SSD 為儲存裝置。

相較於 2021 年推出的 M1 版 MacBook Air,當時採用的 Geekbench 5 測試中,單核成績為 1,687、多核為 7,433;與如今搭載 M4 晶片的表現相比,確實已有超過 2 倍的成長。不過,由於目前的測試工具已更新為 Geekbench 6,基準不同,因此這樣的對比僅供參考,不能完全等量比較。

但在與 M2 及 M3 晶片相比,M4 較 M2 晶片的提升幅度更大,特別是 GPU 部分,這是因為從 M3 晶片開始,採用全新的架構,除了效能的提升外,更帶來動態快取、硬體加速網格著色和光線追蹤技術,在光線、反射和陰影的呈現都更精準,帶來極具真實感的遊戲體驗。至於 M4 晶片及 M3 晶片的差異,就相對小了些,以 Cinebench 2024 的 GPU 效能看到,大約提升 20%,但 M4 晶片與 M2 晶片的差異,就來到約 109%。

MacBook Air 15吋(M4)、MacBook Air 15吋(M3)、MacBook Air 15吋(M2)效能比較

 

MacBook Air 15吋(M4)

MacBook Air 15吋(M3)

MacBook Air 15吋(M2)

M4 較 M3
提升 (%)

M4 較 M2
 提升 (%)

Geekbench 6

Single-Core

3,737

3,148

2,675

18.71%

39.70%

Multi-Core

14,938

12,090

9,634

23.56%

55.06%

Metal 

55,167

47,612

40,131

15.87%

37.47%

OpenCL

36,465

30,513

24,171

19.51%

50.86%

Cinebench 2024

GPU

3,887pts

3,236pts

1,863pts

20.12%

108.64%

CPU-Multi-Core

794pts

581pts

549pts

36.66%

44.63%

CPU-Single-Core

173pts

141pts

121pts

22.70%

42.98%

MP Ratio

4.6x

4.12x

4.32x

11.65%

6.48%

Cinebench R23

CPU-Multi-Core

11,639pts

9,318pts

8,208pts

24.91%

41.80%

CPU-Single-Core

2,158pts

1,897pts

1,579pts

13.76%

36.67%

MP Ratio

5.39x

4.91x

5.2x

9.78%

3.65%

Blackmagicdesign Disk Speed Test

Write

3,450.4MB/s

3,369.5MB/s

1,715.6MB/s

2.40%

101.12%

Read

3,038.2MB/s

3,035.1MB/s

1,540.7MB/s

0.10%

97.20%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

Overall Score

8,741

8,724

5,713

0.19%

53.00%

Average frame rate

52.3fps

49.5fps

34.2fps

5.66%

52.92%

■註:M4 版為 10 核心 CPU 與 10 核心 GPU / 16GB記憶體 / 512GB SSD;M3 版為 8 核心 CPU 與 10 核心 GPU / 16GB記憶體 / 512GB SSD;M2 版為 8 核心 CPU 與 10 核心 GPU / 8GB記憶體 / 256GB SSD。

實際在遊戲的效能測試中,以「惡靈古堡 4 重製版」為例,將遊戲設定在 2800×1800 解析度,於 MetalFX 關閉時約有 20~30fps 表現,設為高畫質有 35~45fps,設為效能優化則有 50~60fps 表現,與前一代 M3 晶片相比,沒有有太顯著的差異。而 MetalFX 是類似 NVIDIA 的 DLSS 技術,可以使用 AI 來最佳化一些畫面內的特效及細節,將節省的資源用在提升 fps,因此在一些畫面可能會出鋸齒,不過將遊戲解析度調整為遊戲預載的 1920×1080 解析度下,MetalFX 關閉時有約 40~50fps 表現,開啟高畫質則可有 50~60fps 表現。

開啟「惡靈古堡 4 重製版」來看,將遊戲設定在 1920×1080 解析度下,MetalFX 關閉時有約 40~50fps 表現,開啟高畫質幾乎都可維持在 60fps 表現。

再於「惡靈古堡 4 重製版」下,將遊戲調高為 2800×1800 解析度,在 MetalFX 關閉時有 20~30fps 表現,設為高畫質有 35~45fps,設為效能優化則有 50~60fps 表現。

支援三螢幕輸出、前置頭人物居中

全新的 MacBook Air 除了上述的 M4 晶片及天藍色的外型外,其他還有些細微的升級,都是讓 M4 版 MacBook Air 即使沒有重大更新及改變,卻又更趨成熟的地方。

首先,從 M3 版 MacBook Air 開始,透過機身上的兩個 Thunderbolt 埠,可以外接一台 6K、60Hz 及一台 5K、60Hz 的螢幕,打造多螢幕輸出的工作環境,但在二台外接螢幕同時使用下,MacBook Air 的螢幕就得闔上,並再外接鍵盤滑鼠來操作。但在 M4 版 MacBook Air 上,已經不用再將MacBook Air 的螢幕闔上,可以打造三螢幕輸出的工作環境。

另外,螢幕上方的前置相機也升級為 1,200 萬像素 Center Stage 相機,支援人物居中及桌上視角功能,在視訊通話時可以更有彈性。而雖然鍵盤沒有強調更新,但打字的回饋感也比過去更好,甚至鍵帽更抗油漬,比較不易出現指紋及油漬的使用痕跡,再搭配全新天藍色也不易顯指紋的特性,要維持輕身的乾淨變得容易。

M4 版 MacBook Air 除了可以外接雙螢幕外,MacBook Air 螢幕也不用闔上,可以打造三螢幕輸出的工作環境。

M4 版 MacBook Air 除了 MagSafe 充電埠外,維持兩個 Thunderbolt 4(USB-C 埠)。

螢幕上方的 1,200 萬像素 Center Stage 相機,支援人物居中及桌上視角功能,在視訊時可以更有彈性。

雖然鍵盤沒有強調更新,但打字的回饋感也比過去更好,甚至鍵帽更抗油漬,比較不易出現指紋及油漬的使用痕跡。

該買 M4 還是 M2、M3 版 MacBook Air?

由 M2 到 M3 版 MacBook Air,主要升級 M3 晶片、支援 Wi-Fi 6E、雙螢幕顯示;而由 M3 到 M4 版 MacBook Air,主要升級 M4 晶片、新增天藍色系、三螢幕顯示、1,200 萬像素 Center Stage 相機,這二代的升級幅度都不算大,那麼該買 M3 還是 M4 版 MacBook Air,又或是市價約 27,000 元的 M2 版本呢?

其實目前 Apple 官網也只有 M4 版 MacBook Air 可以選購,且最基本款的 13 吋機型,M4 晶片為 10 核心 CPU 加上 8 核心 GPU,再配上 16GB 統一記憶體和 256GB SSD 為儲存空間,售價為 34,900 元,除了比 2024 年推出的 M3 版更便宜 1,000 元外,記憶體也來到 16GB,建議就直接選購 M4 版 MacBook Air。另外,如果糾結基本款只有 8 核心 GPU,擔心效能較不足,其實只要選擇升一階記憶體或 SSD 儲存空間,M4 就會配置滿版本的規格,然而,不管是升級多一倍的記憶體或 SSD 儲存空間,都要加價 7,000 元。

  • 13 吋 / 16GB 記憶體 / 256GB SSD:34,900 元
  • 13 吋 / 16GB 記憶體 / 512GB SSD:41,900 元
  • 13 吋 / 24GB 記憶體 / 512GB SSD:48,900 元
  • 15 吋 / 16GB 記憶體 / 256GB SSD:41,900 元
  • 15 吋 / 16GB 記憶體 / 512GB SSD:48,900 元
  • 15 吋 / 24GB 記憶體 / 512GB SSD:55,900 元

至於要不要考慮市價約 27,000 元的 M2 版本呢?如果預算還有空間,建議還是直接購買 M4 版本,畢竟從 M3 版本開始,採用全新的架構,除了 CPU 效能的提升外,GPU 更帶來動態快取、硬體加速網格著色和光線追蹤技術,在光線、反射和陰影的呈現都更優異。

從 M3 版本開始,採用全新的架構,除了 CPU 效能的提升外,GPU 更帶來動態快取、硬體加速網格著色和光線追蹤技術,在光線、反射和陰影的呈現都更優異。

該買 13 吋還是 15 吋的 MacBook Air?

因為 13 吋及 15 吋 MacBook Air 都是採用 M4 晶片,因此於規格及效能的表現上,除了最基本款外,其實並沒有顯著的差異。那麼選擇 13 吋還是 15 吋MacBook Air,取決於使用需求對應的螢幕大小、重量、預算,以及使用情境。

如果是隨時都得攜帶 MacBook Air 出門使用,13 吋還是具有高度的機動性,若是覺得增加的 270 克,並不會造成攜帶的負擔,那選擇 15 吋可以帶來更舒適的大畫面,甚至平時沒有外接螢幕或桌機的用戶,15 吋更適合長時間使用,且 15 吋還配置六揚聲器音響系統,能夠帶來更好的音效,以及更長的續航力表現。

再由預算來考量,相同的 M4 晶片(10 核心 CPU 加 10 核心 GPU)規格下,13 吋為 38,400元,15 吋為 41,900元,兩款相差 3,500元;若是 13 吋基本款則為 34,900 元,價差就來到 7,000 元,這就看預算的限制來決定了。

15 吋 MacBook Air 即使螢幕來到 15.3 吋,但機身還是相機薄,且機身配重相當好,拿在手上時會感受到機身紮實、配重平均,即使少了貼身攜帶的機動性,但仍保有方便的移動性。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解析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筆電,Blackwell 架構、DLSS 4 帶來哪些升級?破 10 萬的售價值得嗎?

作者 WL.
2025年6月6日 14:30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筆電強勢來襲!搭載 Blackwell 架構與 DLSS 4 技術,為電競、創作和 AI 應用帶來革命性效能提升。想了解 RTX 50 系列的突破嗎?B622cc982792e59300909229f34e88b3

隨著新一代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強勢登場,2025 年正式開啟高效能筆電新世代!不論是重視極致效能的電競玩家、追求創作流暢度的內容創作者,還是著眼未來的 AI 筆電用戶,都可以全面進入 GeForce RTX 50 世代。那麼,這一代 GeForce RTX 50 系列究竟有何突破?以下就從由核心的 Blackwell 架構、DLSS 4 技術、Max-Q 技術⋯等,一同來認識 GeForce RTX 50 系列筆電的實力。

 

 

Blackwell 架構的 RTX 50 系列行動版

Blackwell 是 NVIDIA 在 2024 年底正式發表的新一代 GPU架構,命名源自美國數學家 David Blackwell,接替前一代 Ada Lovelace 架構(GeForce RTX 40 系列),成為 GeForce RTX 50 系列的核心。對一般使用者來說,「架構」可能聽起來很抽象,但可以把它想成是 GPU「設計骨幹」,就像大樓的鋼筋結構決定了建築的高度與穩定,架構則決定了顯示卡的效能上限與技術潛力。

3 個關鍵特色

Blackwell 架構有 3 個重要的特色,包括採用第 5 代 Tensor Core、新一代的RT Core、具備更好的電力效率。當中,第 5 代 Tensor Core,這是專門負責 AI 運算的單元。無論是 NVIDIA 推出的 DLSS 4 畫面補幀技術,還是影音處理與 AI 應用,第 5 代 Tensor Core 都能提供更快速、更精準的處理能力。其次,新一代的 RT Core(光追加速核心)也帶來革新,能更有效率地運算光線追蹤畫面。對玩家來說,這意味著在開啟光追特效的遊戲中,畫面會更自然、幀率更穩定。

最後,在電力效率方面,相較於上一代架構,在相同功耗下,RTX 50 系列的處理速度與效能明顯提升,也讓 Max-Q 技術能發揮得更極致。總結一句話,Blackwell 架構讓顯示晶片變得「更聰明、更快、更節能」。

在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發表時,以 RTX 5080 與前一代 RTX 4080 於遊戲效能的表現來看,透過 DLSS 4 技術,大都能獲得大幅度的成長。

5 個型號可選擇

目前 GeForce RTX 50 系列行動版已推出多款型號,涵蓋不同市場定位。高階包括 RTX 5090 和 RTX 5080,提供頂尖的遊戲和創作效能;中高階有 RTX 5070 Ti 和 RTX 5070,平衡效能與價格;而 RTX 5060 則定位於主流市場,提供更易入手的 RTX 50 系列體驗。

解析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筆電,Blackwell 架構、DLSS 4 帶來哪些升級?破 10 萬的售價值得嗎?

DLSS 4 以 AI 驅動的效能與畫質

NVIDIA 在 RTX 50 系列發表會上同步推出 DLSS 4(第四代深度學習超取樣技術),強調以硬體與軟體的雙重創新,大幅提升 RTX 50 系列的遊戲效能和畫質,相較於僅使用單幀生成的 DLSS 3,DLSS 4 多畫格生成技術能使幀率再提升約 1.7 倍。

多畫格產生技術

而「多畫格產生」技術也是 RTX 50 系列最引人注目的新功能,運用人工智慧在傳統渲染的每一幀畫面之間,額外生成最多 3 張過渡畫面,顯著提升遊戲的幀率。在 RTX 5090 的測試中,多畫格產生技術相較於原生渲染,效能提升了近 8 倍,使得在 4K 解析度下,仍可能以 240 FPS 執行遊戲。例如在《電馭叛客 2077》中,RTX 5090 開啟 DLSS 4 多畫格產生後,效能提升 8 倍,遊戲延遲也得以減半。NVIDIA 強調,這項技術能讓高階筆電在 Full HD 或更高解析度下達到數百幀的畫面,同時維持完整的光線追蹤特效 。

NVIDIA 表示在《電馭叛客 2077》的場景中,與傳統渲染相比,具備多畫格生成功能的 GeForce RTX 5090 可將效能提升 8 倍以上,讓遊戲體驗更靈敏,影像畫質也進一步增強。

由 NVIDIA 釋出的效能指標來看,多數遊戲系啟動 DLSS 4 可較未開啟時,獲得 5 倍以上的每秒幀率,《黑神話:悟空》、《電馭叛客 2077》甚至可達 8 倍。

Transformer 架構的 AI 模型

另外 DLSS 4 也全面升級 AI 模型, 首次採用「Transformer」架構於 DLSS 的超解析度和光線重建功能。相較於先前的卷積神經網路(CNN)模型,Transformer 模型透過增加模型參數,實現更深入的影像理解,帶來更穩定的畫質、更少的鬼影、更高的細節以及更優異的抗鋸齒效果。由 NVIDIA 公布的資料顯示,新的 Transformer 模型在光影複雜的場景中效果更顯著,例如在《地平線 西域禁地》的展示中,織物紋理和邊緣清晰度都有明顯的提升。NVIDIA 指出,Transformer 模型使 DLSS 在光線追蹤場景下更穩定,即使鏡頭快速移動也不易出現畫面晃動。

DLSS 4 採用 Transformer 模型,擁有更好的自然語言處理和電腦視覺處理效果,能夠更理解遊戲場景內容,生成的像素穩定性更高,可減少重影,同時提高運動清晰度。

在《地平線 西域禁地》完全版中,全新測試版超解析度 DLSS Transformer 模型可提升亞蘿伊(Aloy)服裝與配件的紋理細節及整體清晰度。

Max-Q 技術兼顧效能與續航

NVIDIA 的 Max-Q 技術自 2017 年推出以來,讓高效能顯卡能夠被放入更輕薄的筆電之中。如今隨著 RTX 50 系列登場,Max-Q 不僅在節能與降噪上再升級,更整合 AI 驅動的系統協調技術,讓 CPU、GPU、記憶體、風扇、電池與螢幕等關鍵元件的功耗與性能,能夠更智慧的動態調度。

續航力提升 40%

在 Blackwell 架構下的 Max-Q 技術,使 RTX 50 系列筆電得以在功耗控制上更進一步。透過 AI 的協助,提供進階電源閘控技術,能夠快速關閉 GPU 未使用部分,來大幅降低功耗;低延遲睡眠模式使 GPU 更常進入休眠,即使在使用 GPU 時也能節省電力,這降低遊戲、小型語言模型以及其他創作者和 AI 工作負載的電池功耗。還有電壓最佳化的 GDDR 7 記憶體,與前一代 GDDR 6 記憶體相比,頻寬提升 30% 且能效比更佳,同步減少顯示晶片與記憶體的電力損耗,還有 Dynamic Boost 透過 AI 即時調整 GPU 和 CPU 功耗,實現最佳平衡。這些技術使 RTX 50 系列筆電在多種情境下,都能提供優異的效能和更長的電池續航力,NVIDIA 宣稱與前代相比提升高達 40%。

透過 Max-Q 技術的最佳化電源效率和散熱系統,使得高性能的 RTX 50 系列 GPU,能夠整合到約 1.49 公分的機身裡,如 Razer Blade 16(2025)。

電壓最佳化的 GDDR 7 記憶體,頻寬提升外,還能同步減少顯示晶片與記憶體的電力損耗。

薄型設計與散熱

在散熱方面,Max-Q 技術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透過最佳化電源效率和散熱系統,使得高性能的 RTX 50 系列 GPU,也能夠整合到約 1.49 公分的機身裡,如 Razer Blade 16(2025)。而這些筆電在機身內部設計更適合的散熱模組,包括大型均熱板、複數熱導管,以及能根據即時負載自動調節轉速的靜音風扇,讓高畫質遊戲運作 30 分鐘以上,機身表面溫度仍控制在 45 度以下,鍵盤區域則落在 38~40 度之間,觸感明顯比上一代 RTX 40 系列更舒適。此外,風扇聲音也變得更為低沉安靜,即使在安靜的室內環境中,也不易成為噪音來源。

總結來說,Max-Q 技術在 RTX 50 系列筆電上的進化,顯著提升電池續航力,並透過先進散熱設計確保高效能運作的穩定性和舒適性,以實現效能與續航的兼顧需求。

透過 NVIDIA 應用程式可進行最佳遊戲設定,在效能與影像畫質之間取得最佳平衡,以獲得最長續航力,還可再針對 GPU、CPU 和顯示器,自動進行個人化繪圖設定。

RTX 50 筆電強化散熱與供電

新一代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不只提升效能,對筆電內部設計也提出更高要求,各品牌筆電為了讓 RTX 50 系列發揮最大潛力,不僅重新設計散熱系統,更最佳化供電與控制邏輯,讓筆電能發揮最大及最穩定的效能表現。

全新散熱系統設計

為了有效對應 RTX 50 系列更高的運作功耗與熱輸出,各大品牌如 Acer、 ASUS、MSI、Lenovo 等,大都採用進階的「多層散熱設計」。這不只是簡單地在機身內多加幾顆風扇,而是透過一整套系統性的設計,包括高導熱熱管、均熱板、液態金屬導熱介質、雙渦輪風扇、大面積散熱鰭片,甚至加入智慧控溫演算法,以提供更穩定的降溫效率。以搭載 RTX 5090 的筆電為例,GPU 與 CPU 同時滿載時,其熱功耗可達 175W TGP 以上,若散熱不良,不僅效能無法完全發揮,系統還可能自動降頻保護。

要發揮 RTX 50 系列的最大效能,多數廠商都採用新的散熱設計,如 ROG Strix SCAR 18(G835)的 ROG Intelligent Cooling 以全覆蓋式均溫板、三層式散熱器設計、三風扇,及 CPU 與 GPU 上的液態金屬。

ROG Strix SCAR 18(G835)為推動 GeForce RTX 5090 的效能,配置 380W 的電源變壓器。

高瓦數變壓器推動效能

另外,要發揮 RTX 50 顯示晶片的完整效能,供電瓦數依舊是關鍵,以 RTX 5070 筆電為例,總功耗通常落在 120∼160W 左右,但多數 USB-C PD 充電器僅支援 65W 或 100W,無法支援滿載效能運行。這也是為什麼許多 RTX 50 筆電仍搭配 230W 或更高瓦數的專用變壓器。若使用 USB-C 充電,筆電會進入省電或平衡模式,限制 GPU 的功耗與時脈,以確保安全與續航,這同時也意味著執行 AAA 遊戲或進行大型渲染時,效能會打折扣。因此,若想讓 RTX 50 筆電火力全開,選擇配備高瓦數充電器的機型,並使用原廠變壓器供電才是關鍵。

多數 USB-C PD 充電器僅支援 65W 或 100W,無法支援滿載效能運行,這也是為什麼 RTX 50 筆電都會有自己的充電埠。

通常筆電上都會提供應用程式,用來管理及調整系統設定,如 Strix SCAR 18(G835)內建 Armoury Crate 程式,也能手動調整風扇速率。

RTX 50 系列筆電效能實測

隨著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的推出,Intel 針對行動平台打造的 Arrow Lake HX處理器也陸續上市,因此現在新款的電競筆電或效能筆電,常見會是 Intel Core Ultra HX 系列處理器、AMD Ryzen AI 300 系列處理器,搭載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上市,除了強調繪圖效能的升級外,AI 運算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環。以下就透過 MSI Titan 18 HX AI 實測效能表現,核心規格是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85HX 處理器,再加 GeForce RTX 5090 顯示晶片,以及 96GB DDR5 記憶體、6TB SSD 為儲存裝置,並設定在極致效能模式下進行測試。

3A 遊戲 FPS 翻倍

以遊戲進行測試中,選定《電馭叛客 2077》、《黑神話:悟空》、《魔物獵人 荒野》進行測試。在《電馭叛客 2077》進行測試時,關閉垂直同步並將 DLSS 品質設在「極致性能」,於 3840 × 2400 解析度下,在 DLSS 功能關閉下測得 63.12FPS,但在開啟並設定為 4 倍下,則測得 177.95FPS。而《黑神話:悟空》測試中,設定 3840 × 2400 解析度下,畫質為影視級,關閉 DLSS 下獲得 49FPS,但在開啟 DLSS 並設為 4X 下,則獲得約 149FPS 表現。

至於最近熱門的《魔物獵人 荒野》測試中,在設定 3840 × 2400 解析度下,且於「極高」圖形品質下,未啟用 DLSS 超解析度技術,測得約 23,498 分 68.93FPS 的表現,可非常順暢地遊玩;在開啟 DLSS 畫格生成下,則測得約 22,337 分、130.58FPS 表現,雖然同樣都是可非常順暢地遊玩,但 FPS 多出一倍。

在《電馭叛客 2077》測試中,於 3840 × 2400 解析度下,在 DLSS 功能關閉下測得 63.12FPS,開啟並設定為 4 倍下,則測 177.95FPS。

而《黑神話:悟空》測試中,設定 3840 × 2400 解析度下,畫質為影視級,關閉 DLSS 獲得 49FPS,但在開啟 DLSS 並設為 4X 下,則獲得約 149FPS 表現。

在《魔物獵人 荒野》的測試中,設定 3840 × 2400 解析度下,並於「極高」圖形品質下,未啟用 DLSS 已可非常順暢地遊玩,在開啟DLSS畫格生成下,測得約 22,337 分、130.58FPS 表現,FPS 多出一倍。

AI 算力測試

針對 AI 算力的測試部分,透過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來進行測試,此模式是針對多款神經網路模型進行測試,並可選擇 Integer、Float16、Float 32 等不同測試精準度,在選定「NVIDIA TensorRT」框架下,是針對 GPU 進行測試,於 float32 精準度設定下獲得分 1,544 分,在 float16 精準度設定下則獲得 3,520 分,在 Integer 精準下則獲得 4,159 分。

在 UL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測試中,針對多款神經網路模型進行測試,於「NVIDIA TensorRT」框架下針對 GPU 進行測試,於 float32 精準度下獲得分 1,544 分。

 

市售 RTX 50 系列筆電的選擇

雖然各大筆電廠商大都已發表搭載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的新筆電,但目前開賣的機種並不算多,且根據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發表的順序,市場先推出搭載 RTX 5090 或 RTX 5080 顯示晶片的機型,且大都定位在旗艦機,另外,還有定位在中高階機型會搭載 RTX 5070Ti 顯示晶片。至於 RTX 5070 及 RTX 5060 雖然已預告上市,但在截稿前市場尚未有機型可選擇。因此,現在要買搭載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的筆電,大都還是以中高階機為主,且旗艦機型的售價大都會破 10 萬元,以下也列舉幾台已開賣的機型。

ASUS ROG Strix SCAR 18(G835)

解析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筆電,Blackwell 架構、DLSS 4 帶來哪些升級?破 10 萬的售價值得嗎?

螢幕尺寸:18 吋 Mini LED、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2.7GHz、記憶體:64GB DDR5、硬碟:M.2 PCIe 4.0 × 4 1TB SSD、獨立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5090 GDDR7 24GB

售價:139,999 元

定位在旗艦級的 ROG Strix SCAR 18(G835),最高規格將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配上 GeForce RTX 5090 顯示晶片,並提供手動超頻的彈性,以及採用 Q-latch 免工具快拆底板設計,讓用戶可以自行升級 SSD。另外,18 吋的 Mini LED 螢幕支援 ROG Nebula HDR 技術,為使用者帶來極致的視覺體驗,而外觀設計靈感則來自賽車,搭載全環繞式 Aura RGB 燈效與 AniMe Vision,可自訂 LED 燈效與上蓋的顯示器,展現個人風格。

ASUS ROG Zephyrus G16(GU605)

解析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筆電,Blackwell 架構、DLSS 4 帶來哪些升級?破 10 萬的售價值得嗎?

螢幕尺寸:16 吋 OLED、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HX 2.9GHz、記憶體:64GB LPDDRR5X、硬碟:M.2 PCIe 4.0 × 4 1TB SSD、獨立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5090 GDDR7 24GB

售價:139,999 元

新款西風之神系列也搭載 GeForce RTX 50 系列顯示晶片推出,最高可選配 RTX 5090(120W),再搭配 Intel Core Ultra 9 285H 處理器與 64GB LPDDR5X 記憶體,能輕鬆應對高負載任務。且採用 Max-Q 技術,讓機身僅重 1.85 公斤,厚度 1.49 公分,搭配 90Wh 電池與 Wi-Fi 7,兼具效能與便攜性。至於螢幕則為 16 吋、2.5K OLED,並支援 240Hz 更新率與 G-Sync,呈現細膩流暢的畫面。以此規格無論是 AAA 遊戲或 AI 創作都能勝任,但售價也快 14 萬,預算有限也可選擇 RTX 5070Ti 規格,售價大約 9.6 萬元。

AORUS MASTER 16

 解析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筆電,Blackwell 架構、DLSS 4 帶來哪些升級?破 10 萬的售價值得嗎?

螢幕尺寸:16 吋 OLED、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2.7GHz、記憶體:32GB DDR5、硬碟:M.2 PCIe 4.0 × 4 1TB SSD、獨立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5070Ti GDDR7 12GB

售價:89,900 元

AORUS 今年全新的旗艦 MASTER 系列有 MASTER 18 及 MASTER 16 兩款機型,除了全面升級核心規格及散熱技術外,再加入 GIGABYTE 獨家研發的 GiMATE AI 助理應用程式,最佳化筆電效能、電力管理、音效體驗與隱私防護。MASTER 18 採用 Mini LED 螢幕,MASTER 16 為 OLED 螢幕,提供 240Hz 更新率,Pantone 色彩校正,同時也支援 NVIDIA G-Sync 與 Advanced Optimus 切換技術。而 MASTER 16 搭載 RTX 5090 的機型售價也破 10 萬元,至於 RTX 5070Ti 規格則約 9 萬元。

MSI Titan 18 HX AI

解析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筆電,Blackwell 架構、DLSS 4 帶來哪些升級?破 10 萬的售價值得嗎?

螢幕尺寸:18 吋Mini LED、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9 285HX 2.9GHz、記憶體:64GB LPDDRR5X、硬碟:M.2 PCIe 5.0 6TB SSD、獨立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5090 GDDR7 24GB

售價:174,900 元

18 吋 4K Mini LED 螢幕具備 120Hz 更新率,並搭載最新 GeForce RTX 5090 顯示晶片,支援 DLSS 4 技術,同時也配備 Intel Core Ultra 9 285HX 處理器,以及最高可擴充至 96GB DDR5 記憶體,滿足高效能需求,而 Super RAID 5 SSD 模組搭配獨立 VC 散熱片,有效提升 PCIe Gen5 SSD 的讀取速度。創新的均溫板散熱系統結合雙風扇、4 出風口與 3D 散熱結構,確保長時間運行下的穩定性。此外,配置 Cherry MX Ultra Low Profile 超薄機械式鍵盤,讓筆電也能享有機械鍵盤的手感。

MSI Stealth A16 AI+

解析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筆電,Blackwell 架構、DLSS 4 帶來哪些升級?破 10 萬的售價值得嗎?

螢幕尺寸:16 吋 OLED、處理器:AMD Ryzen AI 9 370 2.0GHz、記憶體:32GB LPDDRR5X、硬碟:M.2 PCIe 4.0×4 2TB SSD、獨立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5080 GDDR7 16GB

售價:99,900 元

機身採用鎂鋁合金設計, 厚度僅 19.95mm,重量約 2.1 公斤,核心規格搭載最新 AMD Ryzen AI 9 HX 370 處理器,具備高達 50 NPU TOPS 的 AI 運算能力,已符合 Copilot+ PC 規範,在 Max-Q 技術下可選配 GeForce RTX 5080,支援 DLSS 4 與 NVIDIA Studio 認證,提供更符合創作者的圖形與 AI 加速效能。16 吋 OLED 螢幕具備 240Hz 更新率、100% DCI-P3 色域,呈現細膩流暢的畫面,搭配 99.9Wh 電池與 Wi-Fi 7,兼具效能與便攜性。此外,配備 SteelSeries 單鍵 RGB 背光鍵盤與 Cooler Boost 5 散熱系統,確保長時間運行下的穩定性。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解析 NVIDIA GeForce RTX 50 系列筆電,Blackwell 架構、DLSS 4 帶來哪些升級?破 10 萬的售價值得嗎?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azer 發表全新 Phantom 系列:透明設計結合 Chroma RGB,四款電競周邊先發

作者 WL.
2025年6月6日 14:15
Razer 幻影系列來襲!半透明設計盡顯 Razer Chroma RGB 燈效,包含滑鼠、鍵盤、耳機和滑鼠墊。D783544f74e165dbdb8117cf4b6a2c2b

Razer 發表了全新的「Phantom 系列」電競周邊,主打半透明的機身設計,讓使用者能看見產品的內部結構,透過透明外殼強化 Chroma RGB 的燈光效果,呈現不同的視覺風格。初期共推出四款產品,包含 Razer Basilisk V3 Pro 35K滑鼠、Razer BlackWidow V4 75% 鍵盤、Razer Barracuda X Chroma 耳機及 Razer Firefly V2 Pro 滑鼠墊。

Razer Basilisk V3 Pro 35K Phantom Green Edition

以 Razer Basilisk V3 Pro 35K 為基礎,改採半透明外殼,可以看到內部的結構。燈光方面,具備 12 區可自訂的 Chroma RGB 燈效,包含環繞式底部發光,並能夠根據遊戲內容即時反應,提供生動且沉浸的遊戲體驗。

在規格上,維持了 Basilisk V3 Pro 的配置,搭載 Razer Focus Pro 35K 光學感測器、第三代 Razer 光學滑鼠按鍵軸、HyperScroll 傾斜滾輪,以及 13 個可自訂的控制按鍵。

Razer 發表全新 Phantom 系列:透明設計結合 Chroma RGB,四款電競周邊先發

Razer BlackWidow V4 75%  Phantom Green Edition

這款 75% 配置的機械鍵盤,其外殼與鍵帽均採用半透明設計,使內部結構和 RGB 燈效更為突顯。全新的透明 ABS 鍵帽設計,搭配 Razer Chroma RGB 燈效系統,支援單鍵獨立發光與雙側底光,燈光效果滿點。

至於鍵盤為熱插拔設計,支援 3-pin 或 5-pin 機械軸,預載的為 Razer 第三代橘軸,使用者可自行更換軸體,其結構包含墊片安裝的 FR4 鋼板、經膠帶強化的 PCB、雙層吸音泡棉搭配出廠潤滑的鋼板安裝穩定器,提供穩定平衡且令人滿意的打字體驗。

Razer 發表全新 Phantom 系列:透明設計結合 Chroma RGB,四款電競周邊先發

Razer Barracuda X Chroma Phantom Green Edition

此版本的 Barracuda X 無線耳機在耳罩上加入了六區可自訂的 Chroma RGB 燈效,使用者可透過 Razer Audio App 或 Razer Chroma Studio 進行設定,並與支援的遊戲燈效連動。耳機本體維持輕量化設計,配備可旋轉耳罩與記憶泡棉耳墊。音效方面,採用 Razer TriForce 40mm 驅動單體,並配有可拆卸的 HyperClear 心型指向麥克風。

Razer 發表全新 Phantom 系列:透明設計結合 Chroma RGB,四款電競周邊先發

Razer Firefly V2 Pro Phantom Green Edition

作為一款全平面發光的硬質滑鼠墊,Firefly V2 Pro 的 Phantom 版本採用了半透明表面,使其內部的印刷電路板(PCB)紋路可見。滑鼠墊表面為微紋理材質,確保滑鼠感測器的追蹤精準度。燈光效果可透過 Razer Synapse 進行多區域自訂。此外,它內建一個 USB 2.0 連接埠,可用於連接無線滑鼠的接收器,以減少桌面線材。

Razer 發表全新 Phantom 系列:透明設計結合 Chroma RGB,四款電競周邊先發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irPods 將新增快門、睡眠偵測、即時翻譯功能?WWDC25 前新功能預測!

作者 WL.
2025年6月6日 10:00
WWDC25 預計為 AirPods 帶來重大更新,包含頭部手勢、睡眠偵測等功能,其中即時翻譯功能備受矚目。AirPods 的即時翻譯功能將大幅提升跨語言溝通的便利性。B8854c8e7bb750099d564dbb23398751

在 WWDC25 即將登場之際,外媒 9to5Mac 揭露 Apple 正準備為 AirPods 推出多項全新功能,隨著 iOS 26 及 macOS 26 的更新,即使 AirPods 沒有推出新產品,但透過韌體更新方式,可在 AirPods 耳機裡加入多項實用功能,例如 新增快門、睡眠偵測、即時翻譯功能等,甚至可以透過頭部手勢調音量等等。

新增頭部手勢調整音量

Apple 蘋果在 2024 年時為 AirPods 加入點頭接聽來電與搖頭拒絕接聽電話後,傳言 AirPods Pro 2 與未來機種將可透過特定頭部動作終止「對話感知」音量調整,無須手動觸控耳機。而目前該功能僅能透過長按耳機柄或向上滑動來結束,未來若加入頭部手勢操作,將為免手控操作提供更便利的選擇。

睡眠自動暫停播放

許多用戶習慣戴著 AirPods 聆聽音樂或 Podcast 入睡,但現行僅能依賴部分應用提供的睡眠計時器。Apple 正在研發一項偵測使用者入睡狀態並自動暫停播放的功能,有望提升使用體驗。目前尚不清楚此功能是否會與 Apple Watch 睡眠偵測整合,或獨立於 AirPods 內建,但對夜間使用者而言,無疑是一項實用的新功能。

新增快門鍵可用來拍照

多年來用戶期盼的「耳機拍照控制」功能終於有望實現。未來 AirPods 使用者將能透過點擊耳機柄來遙控 iPhone 或 iPad 拍攝照片,類似早期 EarPods 的拍照按鈕。雖然在自拍或遠端拍攝時摸耳朵可能稍顯突兀,但這項功能若能順利推出,對喜歡拍照或錄影的用戶將是福音。

音訊混合技術以提升創作者錄音品質

Apple 去年在 iPhone 16 中推出混音功能,透過機器學習分離背景音與人聲,並提供多種語音風格選擇。傳言 Apple 正將類似的「錄音室級」麥克風模式導入 AirPods,讓其更接近專業無線領夾麥克風的效果。此舉意味著 AirPods 將不再只是日常通話配件,也將成為內容創作者的實用工具。

多用戶配對最佳化

Apple 也針對教育市場進行優化,改善多位學生共用一台 iPad 時,AirPods 的配對體驗。此功能將簡化連線流程,減少手動操作,提升課堂中快速切換設備的便利性。

即時語音翻譯功能

另外,還有傳聞已久的 AirPods 即時翻譯功能,預計將與 iOS 26 深度整合,為使用者帶來更便捷的跨語言溝通體驗。舉例來說,當一位說西班牙語的人與一位戴著 AirPods 的英語使用者交談時,iPhone 將會偵測到西班牙語,並將其翻譯成英語,透過 AirPods 播放給英語使用者。而當英語使用者回應時,他們的 iPhone 則會將其翻譯成西班牙語,並透過手機揚聲器播放。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中華電信憑證遭 Google Chrome 移除預設信任,官方回應未涉安全漏洞

作者 WL.
2025年6月3日 14:25
Google 宣布自 2025 年 8 月起,Chrome 將移除對中華電信與 Netlock 新憑證的預設信任。中華電信回應憑證合法合規,舊憑證與其他瀏覽器不受影響。Aee5f8e46ef340eb83e1a66c6511e659

Google 近日於官網發出聲明,從 2025 年 8 月起,將在 Chrome 瀏覽器中移除對中華電信(Chunghwa Telecom)與匈牙利憑證機構 Netlock 所簽發新憑證的預設信任。此舉將影響 Chrome 139 版以上,涵蓋 Windows、macOS、ChromeOS、Android 與 Linux 等平台。

Google: 憑證信任變更將自 2025 年 8 月起生效

Google 表示,此決策是基於使用者安全與憑證信任機制的整體考量,與特定國家或地區無關。憑證信任變更將自 2025 年 8 月起生效,根據 Google 公告,自 2025 年 7 月 31 日 23:59:59(UTC)起,由以下根憑證鏈結所簽發的新 TLS 憑證,將不再獲得 Chrome 預設信任:

  • Chunghwa Telecom ePKI Root Certification Authority
  • Chunghwa Telecom HiPKI Root CA – G1
  • NetLock Arany (Class Gold) Root Certificate

屆時新憑證將觸發瀏覽器警示,而 7 月底前簽發的舊憑證則不受影響,用戶仍可正常瀏覽相關網站。

Google 表示,移除信任的原因在於兩家機構在過去一年內多次違反合規要求,並未在期限內完成改善。儘管中華電信近日已修正問題,但仍無法保留預設信任資格。同時建議目前仍使用中華電信或 Netlock 憑證的網站營運商,應於憑證到期前儘速轉換至其他公開受信任的憑證機構,以確保瀏覽體驗與安全性不受干擾。若企業或機關已透過系統設定手動信任這些憑證,仍可正常使用,並不會受到影響。

Chrome 使用者亦可透過憑證檢視工具確認網站是否受到影響,只要簽發單位包含「Chunghwa Telecom」、「行政院」、「NETLOCK Ltd.」或「NETLOCK Kft.」,便建議採取替代措施。

中華電信憑證遭 Google Chrome 移除預設信任,官方回應未涉安全漏洞

中華電信:憑證無漏洞、未洩私鑰,服務不受影響

對此,中華電信發出聲明回應指出,其憑證業務完全遵守《電子簽章法》,並通過 WebTrust for CA 及 ISO 27001 等國際標準驗證。此次遭 Google 移除預設信任,因部分作業流程未在時限內完成調整,並非憑證本身存在安全風險。

中華電信也強調,其所有憑證具備法律效力,能正常應用於政府、金融、證券與數位簽章領域,不受影響。至於影響範圍僅限於 2025 年 7 月 31 日後簽發且使用於 Chrome 瀏覽器的憑證,其他如微軟 Edge、Apple Safari 等主流瀏覽器不受此變動影響。同時,也積極溝通爭取回信任,目前已完成所有調整改進,預期於 2026 年 3 月重新獲得 Chrome 預設信任。

 中華電信憑證遭 Google Chrome 移除預設信任,官方回應未涉安全漏洞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蘋果 WWDC25 大動作!iOS、macOS 等六大系統將改以年份命名,iOS 26 預備登場?

作者 WL.
2025年6月2日 15:30
Apple 傳將於 WWDC 大會上公布重大變革,捨棄版本號,以年份命名作業系統,如 iOS 26。此舉旨在解決版本混淆問題,並同步更新作業系統介面設計,提升使用者體驗。Ac547103f8a88722210335e109b51b49

根據《彭博社》報導,Apple 準備對旗下作業系統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命名變革,預計將在今年 6 月 9 日的 WWDC 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正式公布。從今年開始,Apple 將捨棄過去沿用多年的版本號系統,改為以「年份」作為命名依據,例如下一代作業系統將命名為 iOS 26,其餘系統也將同步更名為 iPadOS 26、macOS 26、watchOS 26、tvOS 26 和 visionOS 26。

這項變革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目前各系統版本號不一致所造成的混淆問題。由於 Apple 旗下各平台推出時間不同,導致當前的作業系統分別使用 iOS 18、macOS 15、watchOS 12 等不一版本編號,不僅讓一般使用者難以分辨,也影響開發者在跨平台應用上的整合與溝通。

改以年份命名不僅能讓使用者一眼就看出更新週期,也有助於整體品牌形象的一致性。Apple 將採用「即將到來」的年份作為命名基準,例如預計於 2025 年秋季推出的新系統,將稱為「2026 年版」,此策略與汽車產業的年度行銷模式類似。

這種命名方式並非 Apple 首創,微軟在 1995 年起便以 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2000 等方式建立以年為基準的作業系統命名慣例。且這也不是 Apple 第一次調整其作業系統名稱,例如 Ios 作業系統前身實際為iPhone OS,一直到 2010 年 6 月舉辦的 WWDC 期間才宣布將其更名為 iOS。

另外,Apple 此次調整更進一步納入設計語言變革,根據報導,其內部代號為「Solarium」的全新介面設計將同步套用至 tvOS、watchOS 與 visionOS 的部分功能,讓用戶在不同裝置之間切換時,享有更一致且現代化的使用體驗。

 蘋果 WWDC25 大動作!iOS、macOS 等六大系統將改以年份命名,iOS 26 預備登場?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azer Iskur V2 X 評測:別再說 Razer 貴!萬元有找人體工學電競椅,帶來高性價比之選

作者 WL.
2025年5月30日 15:30
Razer Iskur V2 X 人體工學電競椅,內建腰部支撐、椅背可 152 度傾斜、2D 扶手等特色,且包覆性及支援性都相當好。Cacb288ddf156078d95867a7870e8a8a

Razer 在 2021 年以 Iskur 人體工學電競椅成功打入電競市場後,陸續推出 Enki、Fujin Pro、 Iskur V2 等多款產品,滿足不同玩家的需求。今年 CES 展上,Razer 再度針對不同消費族群,推出了一款全新的 Iskur V2 X 人體工學電競椅,以不到萬元的親民售價,提供了一體化腰靠、高密度泡棉座墊、可調 2D 扶手以及椅背可調角度等核心機能,為預算有限的玩家帶來 Razer 電競風格與人體工學設計的入門新選擇。

Razer Iskur V2 X 採賽車椅風格

由 Razer Iskur V2 X 的型號及產品定位來看,便是 Razer Iskur V2 的入門款,兩者的價差快要一倍,Razer Iskur V2 X 以不到萬元的售價,提供 Razer Iskur V2 的核心設計及功能,帶來更高的性價比。

Razer Iskur V2 X 以不到萬元的售價,提供 Razer Iskur V2 的核心設計及功能,帶來更高的性價比。

而 Razer Iskur V2 X 也採用半成品的組裝寄送方式,打開外箱後,只要跟著說明書來組合,大約 10~15 分鐘即可完成,組裝過程比 Fujin Pro 更簡單,兩人合作組裝會更快,如果是力氣較小的女生,則需要找個力氣較大的幫手來輔助。

在組裝完成後可發現,Iskur V2 X 是維持桶型賽車椅外型,同樣採用 Razer 標誌性的黑綠配色,椅背上方的綠色 Razer Logo 與延伸至椅背和座墊的蛇鱗造型紋路,即便是採用黑為為主色調,但也有極高的品牌識別度。而椅面材質從原先 Iskur V2 的 EPU 級皮革,改為多層纖維面料材質包覆,這是 Razer 在電競椅中首次出現的材質。這種布料觸感舒服,久坐難免還是有積熱的問題,且在耐用性與抗污性方面可能與皮革有所不同,雖說 Razer 官方表示這材質具防磨損、防水、防油、防污的特性,但還是以防潑水來看待比較保險。

Razer Iskur V2 X 維持桶型賽車椅外型。

椅背上方代表 Razer 的綠色 Razer Logo。

在椅背和座墊上,還可見蛇鱗造型紋路,相當 Razer 的設計風格。

而在沒有調整椅背時,是完全直立,背面看起來相當直挺。

在 Razer Iskur V2 X 背面,還是有綠色 Razer,黑色加亮綠色的搭配,相當 Razer 的風格。

 

椅背 152 度傾斜、一體式腰靠、2D 扶手

由 Razer Iskur V2 X 的側面來看,可發現椅面邊緣縮減,沒有 Iskur V2 的厚實感,但也加寬了乘坐的寬度,不用怕椅子太小的問題,且座墊採用高密度泡棉軟墊,並特別針對後窄前寬進行設計,有助於乘坐時以臀部為重心,並透過前方加寬的座墊來平均分散壓力。而椅背的傾斜角度則提供最大 152 度的設計,使用者可以透過座墊右側的拉桿進行調整。座墊右下側則設有調整座椅高度的拉桿,同時具備鎖定功能。

另外,在 Iskur V2 系列的 6D 自適應腰靠,改為融合在椅背內的一體式設計,以厚實的軟墊來提供下背支撐,這也讓椅背提供突起的曲線,雖不及獨立式腰靠調節彈性強,但對於坐姿穩定、久坐不常變換姿勢的使用者仍具備不錯支撐效果。在考量到其入門級的產品定位,這樣的設計在保留電競風格之餘,也強化了基本的腰部支撐性及舒適性。

至於扶手部分,Iskur V2 X 配備的是 2D 扶手,可進行垂直高度調整與內外旋轉調整。雖然少了 4D 扶手的前後與左右平移功能,但對於日常使用影響不大,主要影響的是不同使用者乘坐時的可調彈性,而扶手的調整按鍵位於扶手外側下方,操作方式與系列產品相似。

由 Razer Iskur V2 X 的側面來看,可發現椅面邊緣縮減,沒有 Iskur V2 的厚實感,但也加寬了乘坐的寬度。

椅背的傾斜角度則提供最大 152 度的設計。

使用者可以透過座墊右側的拉桿,進行椅背角度的調整。

Iskur V2 X 配備的是 2D 扶手,可進行垂直高度調整與內外旋轉調整。

核心功能加入門價格,剛剛好的平衡

整體 Razer Iskur V2 X 的乘坐體驗上,包覆感沒有 Iskur 前幾代這麼厚度的感覺,但還是紮實、穩固,即便是萬元的入門款,也維持 Razer 的高質感。至於高密度泡棉軟墊搭配全新的多層纖維布料,雖然沒有皮革的精緻感,但久坐較不易出汗,且不能說完全不會積熱,只是透氣度有較好一些。然而,舒適與否較為個人感覺,若對布料悶熱敏感的使用者可至 Razer 門市實際體驗。

另外,此款適合身高為 160~190 公分,提供的最低高度也很適合女生,比起 Fujin Pro 標示適合身高 170~190 公分,Iskur V2 X 讓身高 158 公分的小編,有可以自由踩地的真實感。當然,在椅子的下方也有提供高度調整。而另一個可以手動調整的椅背傾斜角度,提供至 152 度,但在調整時回彈的力道有點大,在藉由身體施力或阻檔時,除了要有心理準備,也要注意安全。

以累積過去 Razer Iskur、Fujin Pro 的乘坐經驗,Iskur V2 X 算是一款定位精準、取捨得宜的產品。它或許不是功能最全面、可調整選項最多元的電競椅,但在核心的舒適度、穩定性、材質質感以及品牌體驗上,都具有不俗的表現。特別是喜愛 Razer 品牌的用戶,且對電競椅功能有著務實需求的玩家而言,Iskur V2 X 無疑提供一個極具吸引力的選擇。

Razer Iskur V2 X 適合身高為 160~190 公分,提供的最低高度也很適合女生,在椅子的下方也有提供高度調整。

在推動 Razer Iskur V2 X 時,可感受到輪子的阻尼感,不是輕輕一堆就滑動的設計。

Razer Iskur V2 X 或許不是功能最全面、可調整選項最多元的電競椅,但在核心的舒適度、穩定性、材質質感以及品牌體驗上,都具有不俗的表現。

Razer Iskur V2 X 重點規格

  • 建議體重:小於 136 公斤
  • 建議身高:160~190 公分
  • 椅面材質:多層布料
  • 可調式椅背角度:152 度
  • 機械構造:蝴蝶拖架
  • 扶手:2D
  • 腰部支撐:內置腰部支撐
  • 售價:9,990 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作者 WL.
2025年5月30日 13:30
想要在 iPhone 上輕鬆打造漫畫風格的人像,其實不需要 AI,也不必安裝任何第三方 App,就算 iPhone 沒有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一樣能夠做到!05be99450312e867b813c06cd5e47097

想要在 iPhone 上輕鬆打造漫畫風格的人像,其實不需要 AI,也不必安裝任何第三方 App,就算 iPhone 沒有支援 Apple Intelligence,一樣能夠做到!這個技巧運用的是 iPhone 內建的「貼圖」功能,可以快速從照片中擷取人物圖像,並轉換為貼圖,呈現獨特的漫畫風效果。這些貼圖不僅能用在 iMessage、備忘錄,還可以分享到社群媒體,讓對話與內容更具創意與個性。想要製作簡約線條及手繪感的漫畫風格人像,透過這個方法就可以輕鬆實現,以下就來示範如何使用 iPhone 內建工具,讓照片即刻變漫畫風格,最重要的是無需額外下載工具,就能享受簡單又有趣的影像創作。

步驟 1:開啟想要製作為漫畫風格的人像照片,長按人像於出現的選單中找到「加入貼圖」。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步驟 2:當人像去背完成,並加入貼圖選單後,點選人像並於出現的選單找到「加入效果」。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步驟 3:接著下方會出現幾個特效效果,這裡選擇「漫畫」,再按下「完成」。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步驟 4:回到照片的瀏覽畫面,再按下方的編輯圖示。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步驟 5:進入編輯的頁面後,點選右上方筆的圖示。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步驟 6:在出現的編輯工具中, 按下「+」,並於展開的選單中找到「加入貼圖」。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步驟 7:接著於出現的選單中,選擇剛才製作好的漫畫風貼圖。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步驟 8:在這裡可以透過藍色的外框,手動調整貼圖大小。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步驟 9:如果要更逼真的漫畫風格,就把貼圖大小調整成跟照片一樣大,再按下「完成」。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步驟 10:回到編輯的頁面再檢查一次,對效果滿意即可按下「完成」。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步驟 11:這個漫畫風貼圖, 也能用在 iMessage、備忘錄,如在 iMessage 按下「貼圖」。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步驟 12:在出現的選單中,就可以選擇已製作完成的漫畫人像貼圖。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如何不用第三方工具在 iPhone 建立漫畫風格的人像照?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pple 推出 Logic Pro 更新功能,全面升級 Mac 與 iPad 節奏製作能力

作者 WL.
2025年5月30日 10:30
Apple 推出 Logic Pro 更新功能,包括 Stem Splitter、 Flashback Capture,且 Learn MIDI 功能現已支援 iPad 版 Logic Pro。452f26d63656f5afcccc07b24eb42c39

Apple 宣布推出 Mac 和 iPad 版 Logic Pro 最新更新,主打強化節奏與電子音樂創作的全新功能,包括音訊分離更精準的 Stem Splitter、即時靈感回溯的 Flashback Capture,以及多款全新音色套件與工具,進一步滿足專業音樂人的創作需求。

Stem Splitter支援吉他與鋼琴音軌分離

最新版本的 Stem Splitter 功能 現在具備更高的音訊保真度,並新增支援分離吉他與鋼琴為獨立 stem 音軌,讓創作者能更靈活地操作錄音素材。使用者可透過內建設定匯出阿卡貝拉、純音樂等多種版本,並進行自訂混音處理,大幅提升編曲與混音效率。

Apple 推出 Logic Pro 更新功能,全面升級 Mac 與 iPad 節奏製作能力

Flashback Capture 錯過錄音也能找回靈感

至於 Flashback Capture 為創作者忘記錄音的痛點。即使沒按下錄音鍵,只要 Logic Pro 處於播放狀態,即可還原 MIDI 或音訊演出,支援快速匯入 take 資料夾並整理多段即興演奏,創作靈感不再流失。

全新 Sound Pack 登場,節奏設計更具創意

更新中加入多款 全新音色套件 (Sound Pack),提供豐富素材與風格,如:

  • Dancefloor Rush(Mac 與 iPad)提供超過 400 組循環樂段與 Live Loop 格線,專為節奏製作打造。
  • Magnetic Imperfections(Mac)重現類比錄音帶的粗糙聲音質地。
  • Tosin Abasi Pack(Mac)呈現金屬吉他音色,融合獨特撥弦技術與藝人風格片段。

 Apple 推出 Logic Pro 更新功能,全面升級 Mac 與 iPad 節奏製作能力

Learn MIDI 登上 iPad,控制操作更直覺

Learn MIDI 功能現已支援 iPad 版 Logic Pro,使用者可輕鬆指派 MIDI 裝置上常用的旋鈕、推桿和按鈕指派至控制外掛模組、樂器與其他可自動化參數,以便實作操控。透過 Learn MIDI 的直覺介面和即時視覺回饋,使用者可快速建立自訂指派項目、查看可用控制選項,並維持順暢的創作流程。

Apple 推出 Logic Pro 更新功能,全面升級 Mac 與 iPad 節奏製作能力

Mac 版新增 Apple Intelligence 協作歌詞工具

Mac 版 Notepad 現整合 Apple Intelligence 書寫工具,支援智慧改寫與協作歌詞撰寫,讓創作流程更加智慧與順暢。

Mac 版 Logic Pro 11.2 於 5 月 28 日透過免額外付費更新提供給現有使用者,新用戶也可以 6,990 元購買;iPad 版 Logic Pro 2.2 也於 5 月 28 日透過免額外付費更新提供給現有使用者,新用戶則可免額外付費試用一個月,之後可於 App Store 以每月 150 元 或每年  1,490 元 訂閱。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cer Helios Neo 16S 與 Helios 18 AI 正式開賣,搭載 RTX 50 系列晶片、售價 89,900 元起

作者 WL.
2025年5月29日 16:43
宏碁 Predator Helios AI電競筆電上市,搭載Intel Core Ultra 9與NVIDIA GeForce RTX 50 GPU,售價 89,900元起。0f3c2397d6c3578d8da8bd9e52ae3bd3

Acer正式推出全新 Predator Helios AI 電競筆電系列,包含極致輕薄的 Helios Neo 16S AI 與頂規桌機級效能的 Helios 18 AI,並全面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處理器與 NVIDIA 最新 GeForce RTX 50 系列筆電GPU,提供次世代 AI 遊戲與創作體驗。透過 NVIDIA DLSS 4 與 Blackwell 架構技術、OLED 與 Mini LED高階顯示方案、升級的散熱與控制系統,為高階玩家與創作者提供高效能與視覺表現。

Acer Predator Helios 18 AI:18吋桌機級效能旗艦,專為極致電競設計

Predator Helios 18 AI 是此次發表的頂級旗艦機種,搭載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80 16GB GDDR7 筆電 GPU,具備 32+32GB DDR5 5600MHz 記憶體與 1TB PCIe Gen4 SSD 儲存空間,展現媲美桌機的強悍性能。其 18 吋 WQXGA Mini LED 霧面螢幕支援 250Hz 更新率與 1,000 尼特亮度,帶來極致流暢、細膩的視覺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Helios 18 AI 採用 Acer 第六代 AeroBlade 3D風扇與液態金屬散熱膏,結合向量散熱導管設計,確保在高效運作下依然冷靜。鍵盤則搭載MagKey 4.0可更換機械軸,並於機身多處設有動態RGB燈效,提升操控性與視覺張力。

另外。Helios 系列在操控體驗上也進一步強化,採用MagKey 4.0鍵盤軸設計,WASD 與方向鍵具備獨立可替換結構,提供清晰反饋與耐用性。透過最新PredatorSense 軟體可自訂燈光、風扇與效能模式,同時整合多項 AI 應用工具,包括 Acer PurifiedView 2.0、PurifiedVoice 2.0 與 Acer ProCam,支援智慧錄影、降噪與 AI 鏡頭追蹤。而產品建議售價為 129,900 元。

Acer Helios Neo 16S 與 Helios 18 AI 正式開賣,搭載 RTX 50 系列晶片、售價 89,900 元起

Acer Predator Helios Neo 16S AI:輕薄與效能兼具的AI電競筆電

針對需要攜帶便利與高效能的玩家族群,Acer 同步推出 Predator Helios Neo 16S AI。這款 16 吋電競筆電同樣配備 Intel Core Ultra 9 275HX 處理器與 NVIDIA GeForce RTX 5070 Ti 顯示卡,記憶體為 16+16GB DDR5,搭配 1TB PCIe NVMe SSD,效能強悍卻保有輕薄機身設計。

Predator Helios Neo 16S 配備 OLED WQXGA 螢幕,具備 240Hz 超高刷新率與100% DCI-P 3色域,並支援 NVIDIA G-SYNC、MUX Switch 與 NVIDIA Advanced Optimus,無論是電競實戰還是影像剪輯都能獲得穩定輸出與絕佳色彩還原。產品的建議售價為 89,900 元,是高機動性與效能兼顧的最佳選擇。

 Acer Helios Neo 16S 與 Helios 18 AI 正式開賣,搭載 RTX 50 系列晶片、售價 89,900 元起

Helios AI 系列上市優惠活動

Acer 為慶祝 Helios AI 系列上市,將舉辦多場體驗活動與限量好禮回饋。6 月21 至 22 日將在高雄 SKMPark 舉辦開賣活動,並於 7 月 19~20 日在台北光華商圈舉辦最終站活動,現場可與網紅小熊、阿夫互動體驗。

此外,即日起至 6 月 30 日止購買 Predator 系列指定筆電與桌機,登錄即可獲得 Predator Aethon 300 電競鍵盤與 Cetus 310 滑鼠。若購買搭載 NVIDIA RTX 50 系列顯卡的新機,還可額外獲得 Predator 電競椅與遊戲把手等限定尊榮贈品。

現場活動還有三重好康,包括LINE好友禮(擦拭布)、社群打卡禮(清潔組)、購機加碼禮(限量水桶包),讓玩家一次入手裝備、體驗與周邊。

Acer Helios Neo 16S 與 Helios 18 AI 正式開賣,搭載 RTX 50 系列晶片、售價 89,900 元起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