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8月4日Computer

中國業者拆 RTX 5090 魔改成 AI 伺服器算力卡,還拍成影片標榜輕鬆取代H100

作者 janus
2025年8月3日 16:30
中國業者拆解 RTX 5090 顯卡,改裝成 AI 訓練伺服器,規避出口管制。大量 RTX 5090 變身 AI 加速卡,展現中國業者突破技術封鎖的決心。1535a4cf690d68c6d523209b99d1877a

為了突破美國對 AI 晶片的出口管制,中國業者又動起腦筋。最近網路流出影片,顯示中國工廠大量拆解 NVIDIA 消費級旗艦顯卡 RTX 5090,改裝成 AI 訓練專用伺服器 GPU,還打出「Ready For AI」的行銷標語。

RTX 5090 拆晶片、換散熱,搖身一變 AI 加速卡

這段影片最早由中國 Bilibili 網友上傳,可見工廠內堆滿 Palit 和 INNO3D 品牌的 RTX 5090 顯卡,技術人員一張張拆下 GPU 核心,植入自製的伺服器用主機板,並加裝新散熱模組與金屬外殼。

中國業者拆 RTX 5090 魔改成 AI 伺服器算力卡,還拍成影片標榜輕鬆取代H100

中國業者拆 RTX 5090 魔改成 AI 伺服器算力卡,還拍成影片標榜輕鬆取代H100

最終產品外型接近 NVIDIA 的資料中心 GPU,支援橫向並排部署,明顯是針對 AI 模型訓練用途打造,與遊戲玩家完全無關。

中國業者拆 RTX 5090 魔改成 AI 伺服器算力卡,還拍成影片標榜輕鬆取代H100

規避禁令?RTX 5090 本身沒被列管,改裝後變相取代 H100

目前 RTX 5090 並不在美國商務部的出口限制清單中,因此還能正常流入中國。中國業者便趁這波漏洞「大量掃貨、集中改裝」,試圖取代無法取得的 NVIDIA H100、A100 等專業 AI 晶片。

雖然 RTX 5090 的 AI 計算效能無法與真正的資料中心 GPU 相比,但在高價晶片難買的情況下,這類改裝品已成為中國企業自建算力的現成替代方案。

中國業者拆 RTX 5090 魔改成 AI 伺服器算力卡,還拍成影片標榜輕鬆取代H100

影片中出現的並非中國市場專用的 RTX 5090 D(被降規限制的版本),而是完整版本的 RTX 5090,令人懷疑是否透過第三方轉運、灰色貿易等方式流入中國。

過去也曾有 RTX 4090 被魔改為伺服器卡的案例,如今 RTX 5090 也步上後塵,且改裝流程似乎已經產業化,甚至出現完整生產線。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防火牆也沒用!駭客靠「4G 樹莓派」實體入侵,差點成功讓 ATM 吐鈔

作者 IFENG
2025年8月3日 16:00
駭客組織利用4G 樹莓派 滲透銀行網路,繞過安全防禦。本次攻擊凸顯了 樹莓派 在高階混合式攻擊中的應用,值得警惕。9a824b31ff1818d75ab0e7c470193c5a

一個名為 UNC2891(也稱 LightBasin)的駭客組織,在一場新近發現的攻擊中,使用了一台藏在銀行網路內、配備 4G 功能的樹莓派(Raspberry Pi)來繞過安全防禦。

這台單板電腦被實體連接到 ATM 網路交換器,從而建立了一條進入銀行內部網路的隱形通道,讓攻擊者得以進行橫向移動並部署後門程式。

根據資安公司 Group-IB 的說法,他們在調查網路上的可疑活動時發現了這次入侵。攻擊的目標是偽造 ATM 授權,以便進行詐騙性的現金提領。

儘管 LightBasin 的計畫最終失敗,但這次事件是一個罕見的案例,展示了一種結合了實體與遠端存取的高階混合式攻擊,並採用多種反鑑識技術來維持高度的隱密性。

惡名昭彰的銀行攻擊者

這個駭客組織以攻擊銀行系統而惡名昭彰,資安公司 Mandiant 在 2022 年的一份報告中就曾強調過。該報告揭露了一款當時最新的 Unix 核心 Rootkit「Caketap」,它被設計在金融業廣泛使用的 Oracle Solaris 系統上執行。

Caketap 能操縱支付硬體安全模組(HSM)的回應——特別是針對卡片驗證的訊息——從而授權那些原本會被銀行系統阻擋的詐騙交易。

LightBasin 自 2016 年以來就相當活躍,多年來也成功攻擊了電信系統,他們利用開源後門程式「TinyShell」在不同網路間轉移流量,並透過特定的行動基地台進行路由。

攻擊手法分析:樹莓派的妙用

在最新的這起案件中,LightBasin 成員透過自行潛入或賄賂內鬼員工的方式,取得了進入銀行分行的實體權限,並將一台配備 4G 數據機的樹莓派安裝在與 ATM 相同的網路交換器上。

這台裝置的對外連網能力,讓攻擊者得以繞過邊界防火牆,持續地從遠端存取銀行內部網路。樹莓派上執行了 TinyShell 後門程式,攻擊者利用它透過行動數據建立了一個對外的指揮與控制(C2)通道。

在攻擊的後續階段,威脅行為者橫向移動到網路監控伺服器,該伺服器與銀行的資料中心有著廣泛的連線。接著,攻擊者還將陣地轉移到具備直接對外連網能力的郵件伺服器,即使樹莓派被發現並移除,也能確保其存取權限的持續性。

高明的隱匿與偽裝技術

用於橫向移動的後門程式被命名為「lightdm」,以模仿 Linux 系統上合法的 LightDM 顯示管理器,藉此偽裝得毫無危害。

另一個促成這次攻擊高度隱密性的因素,是 LightBasin 將 tmpfsext4 這類替代檔案系統,掛載於惡意程序的 /proc/[pid] 路徑之上,這項手法實質上遮蔽了相關的元資料(metadata),使其無法被鑑識工具偵測。

根據 Group-IB 的調查,銀行網路內部的網路監控伺服器被發現每 600 秒就會透過 929 連接埠向樹莓派發出一次信標訊號,這表明該裝置被當作一個中樞跳板主機(pivot host)使用。

研究人員表示,攻擊者的最終目標是部署 Caketap rootkit,但這個計畫在實現之前就已經被成功阻止。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微軟也不挺UWP了?Microsoft 365商店版將停更,當年一統平台的夢如今回歸傳統架構

作者 cnBeta
2025年8月3日 15:30
微軟Microsoft 365將停止UWP版本更新,宣告UWP時代落幕。想持續獲得Microsoft 365更新,請改用Click-to-Run版本。Cc0a194e989e49b7e50216a61ef3fca5

這下微軟也「不挺自己人」了?微軟日前公告,2025年10月起,透過Microsoft Store(Windows商店)安裝的Microsoft 365應用程式將停止提供功能更新,安全更新也只會維持到2026年年底。這等於正式宣告:UWP(通用Windows平台)這條路,連微軟自家都不想走了。

Microsoft 365目前有兩種安裝形式,一種是Windows Store的Appx格式,另一種是微軟主推的Click-to-Run(C2R)可執行檔。雖然兩者在使用體驗上幾乎沒什麼差異,但底層架構、更新策略、企業支援度都完全不同。微軟明確指出,未來若想持續獲得更新,用戶必須改用Click-to-Run安裝版本,且安裝程式會自動卸載原本的商店版Office,改以Click-to-Run方式重新安裝。

微軟也不挺UWP了?Microsoft 365商店版將停更,當年一統平台的夢如今回歸傳統架構

回顧:UWP曾被寄予厚望,一度是Windows統一平台的核心

UWP(Universal Windows Platform)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Windows 10問世時,是微軟推動「一套程式碼,橫跨所有裝置」戰略的核心。當時微軟希望藉由UWP,一次開發即可跑在桌機、平板、Xbox、甚至HoloLens等平台上。配合推出的還有Microsoft Store,用以打造與iOS App Store、Google Play對抗的應用生態。

微軟當時信誓旦旦表示,未來所有應用程式都將轉型為UWP,包括Office、Photoshop等桌面級軟體也都會迎來「現代化」。甚至Windows 10初期,連《小畫家3D》這樣的內建工具,也被硬轉為UWP版本。

然而,UWP注定是一場「理念很美、實作太難」的改革。它採用沙盒設計、限制系統權限,讓許多傳統軟體無法完全移植;開發門檻高、效能差異、限制繁瑣,也讓第三方開發者興趣缺缺。最終,UWP成為微軟自己都不願全力投入的架構——連旗艦產品Office都從UWP「回頭」投入Win32懷抱。

Click-to-Run才是真主流?開發、部署、管理都更靈活

事實上,Click-to-Run早就是企業用戶首選。它不但更新頻道彈性(可設定月更、半年更),還能與Windows原生系統更深度整合,像是支援群組原則、集中部署、遙測控管等企業級需求。對IT管理者來說,Click-to-Run才是真正可控、可維護的部署工具。

如今連Microsoft 365商店版都將被淘汰,等於是微軟正式承認UWP不適合當今的複雜使用情境。

微軟這幾年陸續調整策略,從Windows 11重返Win32設計語言、強化桌面功能、放寬Microsoft Store格式限制(現在連.exe都能上架),其實已經在默默告別UWP。現在乾脆就明說了,也讓使用者與開發者不再被「統一平台」的空頭支票綁住。

UWP的確推動過一波改革,但也讓太多應用半路卡死、開發者失望。如今回歸熟悉又穩定的架構,對用戶來說反而是利多。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I 模仿聲音算侵權嗎?紐約兩配音員提告失敗,法院:沒直接複製不算

作者 janus
2025年8月3日 14:30
AI 聲音模仿爭議不斷,紐約配音員提告 AI 公司聲音侵權,法院判決AI 生成聲音並非直接複製,聲音著作權保護仍有灰色地帶,AI 聲音議題值得關注。6a74679e2831c52f50d1f785bc14ff28

在 AI 聲音越來越擬真的現在,聲優和演員擔心聲音被模仿也不是沒道理。日前就有兩位住在紐約的配音員向法院提告,認為自己的聲音被開發商拿去訓練 AI 工具,構成侵權。不過,美國法院最後判他們敗訴,理由是「AI 生成的聲音不是直接複製,不構成侵權」。

AI 模仿聲音算侵權嗎?紐約兩配音員提告失敗,法院:沒直接複製不算

紐約兩配音員認為聲音被 AI 模仿

這起案件由配音員 Paul Lehrman 和 Linnea Sage 提起,他們控告 AI 公司 Lovo,表示對方開發的 GenneyAI 聲音模擬工具,未經授權模仿了他們的聲音風格。

案件在 7 月 10 日於紐約州南區地方法院審理,法院最後認定,雖然 GenneyAI 有模仿人聲的功能,但沒有直接複製原告的錄音,也沒拿原音去販售或剪接再利用,因此不構成侵權。

根據美國現行著作權法,只有「錄音內容」(sound recordings)才會被認定有著作權,像是正式錄音、唱片等。如果是直播、自然對話,或是被 AI 模仿聲音風格,並沒有直接用到原始錄音,則不在法律保護範圍內。

法院在判決中指出,GenneyAI 是透過演算法「生成一個新聲音」,並不是把原本的聲音 copy paste 過來,所以這樣的使用不算侵犯聲音的著作權。

史嘉蕾·喬韓森事件也曾引起爭議

事實上,這類「聲音肖像權」爭議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去年(2024),好萊塢女星 Scarlett Johansson 也曾控訴 OpenAI 推出的語音模型「Sky」過於神似她的聲音。雖然她從未為該公司錄過音,卻被許多用戶誤以為是她配的。

AI 模仿聲音算侵權嗎?紐約兩配音員提告失敗,法院:沒直接複製不算

Johansson 當時發出律師函要求說明來源,OpenAI 隨後也將 Sky 聲音下架處理。不過她並沒有正式提告,事件最終以對方停用該聲音收場。

隨著生成式 AI 能力越來越強,未來類似聲音侵權、肖像模仿等糾紛恐怕只會更多。目前無論是美國或其他地區的著作權法,對「聲音風格」這種抽象特徵還沒有明確規範,也讓創作者們權益保障陷入灰色地帶。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Minecraft》獨行俠玩家分享自己花十年,一人打造絕美島嶼城市

作者 IFENG
2025年8月3日 14:00
《Minecraft》玩家十年建築,獨自一人打造數位烏托邦,展現驚人建築技藝與毅力,其作品是對創造精神的完美詮釋,引發社群廣大迴響。244fe4df1f4f3d728c2a0fbf76ded5ca

在數位時代,人們習慣了快速的刺激與立即的回饋,但總有一些人,願意用最樸實的堅持,去完成一場令人驚嘆的壯舉。在《Minecraft》這個由方塊構成的無限世界裡,一名玩家用整整十年的光陰,向我們展示了熱情與毅力能構築出何等壯麗的風景。他就是 @TsukiyumiArt,一位獨自雕琢著數位烏托邦的孤獨建築師。

《Minecraft》獨行俠玩家分享自己花十年,一人打造絕美島嶼城市

一個人的創世史詩

故事始於 2015 年。當時的 @TsukiyumiArt 只是一位剛接觸《Minecraft》的普通玩家,他被這款遊戲無窮的可能性深深吸引,並萌生了一個簡單卻宏大的念頭:「我要在這裡,獨自一人,蓋出我心中的理想家園。」

這在當時是一個相當罕見的決定。在《Minecraft》的社群中,大型專案通常意味著團隊合作。無論是知名的伺服器團隊,還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眾人分工合作,有人負責收集資源、有人負責規劃藍圖、有人負責建築施工,透過集體的力量實現夢想。但 @TsukiyumiArt 選擇了一條更為孤獨,也更為艱辛的道路。他沒有團隊,沒有分工,有的只是一份不願妥協的執著。

這十年,不僅僅是遊戲時數的累積。隨著《Minecraft》版本的不斷更新,新的方塊、新的生態域、新的物理機制層出不窮。@TsukiyumiArt 的旅程,也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學習。他從一個只會蓋「火柴盒」的新手,一步步摸索建築的黃金比例、學習光影的巧妙運用、研究真實世界的建築風格,並將這些知識融入到他的一磚一瓦中。

從荒蕪地塊到繁華島都

從 @TsukiyumiArt 分享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座島嶼驚人的演變。最初,那裡只是一片平凡無奇的草地,而今,它已經蛻變為一座充滿生命力的繁華都市。島嶼的地貌經過精心雕琢,有著起伏的山巒、蜿蜒的河流與寧靜的湖泊。

城市建築的規劃更是巧奪天工。宏偉的哥德式教堂尖頂高聳入雲,現代風格的摩天大樓展現著都市的脈動,古色古香的東方閣樓靜靜佇立在湖邊,彷彿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連結這一切的,是複雜而有序的道路、橋樑與鐵路系統。每一個角落,從一盞路燈的擺設到一扇窗戶的雕花,都充滿了令人讚嘆的細節,證明了建造者無比的耐心與對美的追求。

《Minecraft》獨行俠玩家分享自己花十年,一人打造絕美島嶼城市

遊戲的真諦:創造本身的喜悅

這項工程曝光後,迅速在社群上引發了病毒式的傳播。玩家們除了讚嘆於作品的宏偉,更多的是被其背後的故事所感動。在這個追求效率與競爭的時代,@TsukiyumiArt 的故事提醒了我們一件事:有些喜悅,來自於過程本身,而非結果。

《Minecraft》獨行俠玩家分享自己花十年,一人打造絕美島嶼城市

許多網友留言表示:「這才是《Minecraft》真正的意義所在。」這款遊戲的核心,從來不是打敗終界龍或追求最強的裝備,而是給予玩家一塊畫布,讓他們自由地去創造、去表達,去享受從無到有的樂趣。@TsukiyumiArt 的作品,正是對這種「創造精神」最完美的詮釋。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I 靜悄悄掀起美國企業裁員潮,沒人承認,但很多人已經失業

作者 cnBeta
2025年8月3日 13:30
美國就業市場的穩定假象下,AI正推動裁員。企業以組織調整掩飾AI 影響,但種種跡象顯示AI正在重塑人力資源。擁抱AI轉型,加速適應是唯一出路。5209f620f40104784fc4d50f8511ebd1

美國就業市場表面穩定,AI 卻正在背後推動一場靜默的裁員革命。

儘管美國經濟仍展現韌性、股市表現強勁,但近期一連串的裁員浪潮正悄然蔓延。不少企業並未公開承認這與 AI 有關,而是以「組織調整」、「營運優化」等措辭掩飾真正原因。然而,越來越多跡象顯示,這些變動的背後,AI 正在重新定義人力資源的樣貌。

IBM、Klarna 明說:我們用 AI 取代人力

5 月,IBM 執行長坦言,已有 200 位人資員工被 AI 聊天機器人取代。雖然整體員工數未減,因為資源重新分配至其他部門,但這已是少數公開承認 AI 導致裁員的大型企業之一。

另一家金融科技公司 Klarna 更坦率表示,公司員工人數已從約 5000 人縮減至 3000 人。「你去 LinkedIn 看看我們的職缺變化,就知道我們在裁員了。」執行長西米亞托夫斯基直言不諱。

多數企業不願說出口的真相

哈佛大學講師克莉絲汀・英奇指出,實際上許多企業正透過 AI 重塑組織,但不願公開承認。「企業不會直接說是 AI 取代了誰,他們會說是重組、效率提升、成本結構調整,這樣比較不會引發恐慌。」

AtWork 人資集團總裁也表示,企業刻意淡化 AI 的影響,是策略性地避免來自內部員工、媒體與監管單位的壓力。

資安業者 Parsons 的主管則補充:「裁員時機與 AI 導入的時間點高度重疊,幾乎沒有例外。」

被取代的職位有哪些?最先是這些人

根據多位專家觀察,目前 AI 導入最密集的部門包括內容撰寫、客服、人資與行政支援等「白領作業」流程,這些工作正面臨「被自動化取代」的高風險。

銷售外包公司 Connext Global 指出,許多企業在導入 AI 後會發現只能自動化 70~90% 的流程,剩下的工作仍需人工處理,因此即使裁撤原有職位,也不一定代表會重新徵才,反而可能選擇外包給海外人力。

自由接案者首當其衝

英奇指出,最早被明確告知「你被 AI 取代了」的是自由工作者。像文案、設計與影片剪輯等職位,兩三年前就開始大量流失。而如今這樣的衝擊,正逐步擴大到全職員工。

語言學習平台 Duolingo 執行長就曾高調表示將以 AI 取代合約工,結果引發公關災難,最後不得不撤回言論。這也讓更多企業選擇保持沉默。

AI 帶來的轉型,只是剛開始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 2025 年未來就業報告》,全球約有 41% 的雇主計畫在未來五年內因 AI 自動化進行裁員。Anthropic 執行長更預測,像 Claude 這樣的大型語言模型,可能將淘汰高達一半的初階白領工作。

LucidWorks 執行長則表示,企業高層目前對 AI 的期待與現實仍有落差,很多人「一邊宣傳轉型願景,一邊又對實際成果感到不安」。

「等到大家都不得不承認 AI 是裁員主因的那一天,坦白與否就不再重要了。」「屆時,唯一能做的,就是加速適應這個世界。」

 

新聞來源:

https://www.entrepreneur.com/business-news/ibm-ceo-ai-replaced-hundreds-of-human-resources-staff/491341

https://www.aseonline.org/News-Events/ASE-News/EverythingPeople-This-Week/hr-transformed-ibm-cuts-hr-jobs-as-ai-takes-over-routine-tasks?utm_source=chatgpt.com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G Challenge 全球巡迴挑戰賽啟動,冠軍全額贊助麥拉倫總部之旅,Logitech G 電競耳機節同步展開

作者 小治
2025年8月3日 12:30
Logitech G 今夏舉辦玩家行動活動,冼迪琦出任一日店長,G Challenge 賽車挑戰與電競耳機節同步展開,打造夏日電玩盛典。5cfbb38729d6aa2f298ce8b42f165b1b

Logitech G 持續與英國超跑品牌 McLaren 合作,連續第八年舉辦「Logitech G x McLaren G Challenge 全球巡迴挑戰賽」,邀請玩家在《極限競速 Forza Motorsport》的 Maple Valley 賽道駕駛經典 McLaren MP4/4 車款展開競速對決。賽事自即日起至 8 月 3 日開放參賽,玩家只需在 Logitech G 台灣官方 Facebook 貼文下留言成績,即有機會贏得 Uber Eats 抵用券,表現優異者更能角逐冠軍寶座,贏得專屬訂製獎盃與麥拉倫英國總部參訪機會。

8 月 2 日至 3 日,Logitech G 更於光華商場設置實體挑戰場,活動大使 YouTuber 超認真少年也將親臨現場進行表演賽,與交大賽車隊及玩家同場競速。活動亦設有樂高體驗區,歡迎親子共遊。

G Challenge 全球巡迴挑戰賽啟動,冠軍全額贊助麥拉倫總部之旅,Logitech G 電競耳機節同步展開

電競耳機節開跑

配合夏季活動熱潮,Logitech G 宣布自 7 月 28 日起至 8 月 24 日展開「電競耳機節」,於全台  Logi Store 旗艦館巡迴舉辦共 11 場體驗活動。玩家可試聽各式電競耳機、拍照打卡參加抽獎,獎品包含 G733 耳機與麥拉倫樂高等人氣商品。活動也同步推出線上「音浪風格心理測驗遊戲」,鼓勵玩家探索自己屬於哪一類型的電競耳機風格,無論偏好音質、造型或實戰表現,皆可找到符合個人需求的產品體驗。

透過一系列活動,Logitech G 今夏積極串聯品牌形象、產品體驗與玩家參與,從個人風格展現、遊戲競速挑戰到粉絲見面互動,全面深化與玩家的連結。無論是電競新手或資深玩家,皆可在這場電玩盛典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夏日熱血時刻。更多活動詳情與參賽資訊可參閱 Logitech G 台灣官方社群平台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Pixel 10 系列價格曝光:起跳仍為 799 美元,Pro Fold 衝上近台幣 7 萬元

作者 KKJ
2025年8月3日 11:00
Google Pixel 10 系列價格曝光:起跳仍為 799 美元,Pro Fold 衝上近 7 萬元0870612759243d1acf03c4d433591e46

Google 新一代 Pixel 10 系列售價提前曝光,根據 Android Headlines 報導,Pixel 10 的定價相較前一代變化不大,僅有 Pixel 10 Pro XL 因取消 128GB 款式,使入門價格略為提高。

Pixel 10 標準版價格(預估台灣未稅參考價)

  • 128GB:799 美元(約 NT$25,900)

  • 256GB:899 美元(約 NT$29,150)

購買 Pixel 10 可獲贈六個月 Google AI Pro 訂閱、六個月 Fitbit Premium,以及三個月 YouTube Premium,贈品與 Pixel 9 系列相當。

Pixel 10 Pro 系列價格

  • 128GB:999 美元(約 NT$32,400)

  • 256GB:1099 美元(約 NT$35,650)

  • 512GB:1219 美元(約 NT$39,500)

  • 1TB:1449 美元(約 NT$46,900)

Pixel 10 Pro 定價維持與前代相同,並提供最高 1TB 容量版本。全機型附送一年 Google AI Pro(含 Gemini Advanced + 2TB Google One)、三個月 YouTube Premium 與六個月 Fitbit Premium。

Pixel 10 Pro XL:取消入門款,起跳就是 256GB

  • 256GB:1199 美元(約 NT$38,900)

  • 512GB:1319 美元(約 NT$42,800)

  • 1TB:1549 美元(約 NT$50,300)

相較其他款式,Pixel 10 Pro XL 取消 128GB 型號,使入門價格拉高。

Pixel 10 Pro Fold:頂規售價高達近 NT$70,000

  • 256GB:1799 美元(約 NT$58,400)

  • 512GB:1919 美元(約 NT$62,300)

  • 1TB:2149 美元(約 NT$69,700)

折疊機 Pixel 10 Pro Fold 的售價與 Pixel Fold 持平,但 1TB 的超大容量版本突破新高,價格直逼台幣 7 萬元,是目前 Pixel 系列最昂貴的機種。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祖克柏拚 AI 超級算力,Meta 計劃 2025 年投入高達 720 億美元打造基礎設施

作者 KKJ
2025年8月3日 10:30
祖克柏拚 AI 超級算力 Meta 計劃 2025 年投入高達 720 億美元打造基礎設施961cffbf315759dc0289892746121eb8

Meta 在最新公布的第二季財報中表示,為了落實其「個人超級智慧」(Personal Superintelligence)願景,預計今年將投入高達 720 億美元(約新台幣 2.33 兆元)於 AI 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公司歷來最大筆的資本支出之一。

要錢也要人 資料中心+頂尖 AI 工程師雙管齊下

根據財報說法,Meta 今年的資本支出將落在 660 億至 720 億美元之間,與去年相比增加了約 300 億美元。這筆預算主要用於建置資料中心、伺服器、AI 超級電腦等硬體設施,同時也大舉挖角 AI 工程師與研究人員。

Meta 財務長蘇珊・李強調:「開發頂尖 AI 模型和產品體驗,關鍵在於掌握 AI 計算能力,因此我們打算在 2026 年進一步加碼投資。」

目前 Meta 內部已成立專責單位 Superintelligence Labs,為 AI 長期發展計畫招兵買馬。

AI 超級集群「普羅米修斯」與「海伯利昂」正擴建中

Meta 目前已公開兩座大型 AI 計算基地:

  • 「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位於美國俄亥俄州,預計 2026 年啟用,峰值算力達 1 吉瓦

  • 「海伯利昂」Hyperion:位於路易斯安那州,占地將達整個曼哈頓規模,最終算力預估可達 5 吉瓦

祖克柏稱這些 AI 集群將成為 Meta 未來 AI 模型的核心運行基礎,且會配合智慧眼鏡、VR 裝置發展「個人 AI 助理」應用。

除了自建設施,Meta 也透露已著手與外部金融夥伴洽談合作,共同開發資料中心專案,藉此分攤成本並提升彈性。不過目前尚未有具體案子定案。

財報亮點:營收穩健,Reality Labs 仍虧 45 億美元

Meta 第二季營收達 475 億美元(年增 16%),主力仍來自廣告業務;不過旗下「Reality Labs」虛擬實境部門虧損依舊擴大,本季虧損金額為 45 億美元。

受整體表現與展望利多影響,Meta 股價在財報公布後盤後大漲 10%。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台積電擴張封裝版圖!亞利桑那將建先進 CoWoS 與 SoIC 封裝廠,目標服務 NVIDIA、AMD 等高階晶片需求

作者 KKJ
2025年8月3日 09:30
台積電擴張封裝版圖!亞利桑那將建先進 CoWoS 與 SoIC 封裝廠,目標服務 NVIDIA、AMD 等高階晶片需求8ba08660fe2f60af0b0bd4107695fc5b

晶片生產之外,先進封裝也成了 AI 時代的關鍵戰場。台積電正準備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全新封裝工廠,導入 CoWoS、SoIC、CoW 等尖端技術,進一步補上美國半導體供應鏈的最後一塊拼圖。

CoWoS、SoIC 封裝技術將進駐美國,明年動工

根據《工商時報》報導,台積電計劃於 2026 年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新封裝廠,預計最快明年(2026)啟動建設。目前已開始針對 CoWoS 設備招募工程師,顯示相關部署正在加速。

這座新廠預期將導入台積電的幾項旗艦級先進封裝技術,包括:

  • CoWoS(Chip-on-Wafer-on-Substrate):針對高頻寬記憶體(如 HBM)整合,廣泛應用在 AI 加速器與伺服器晶片

  • SoIC(System on Integrated Chip):台積電開發的 3D 晶片堆疊技術,可將不同功能晶片無縫整合

  • CoW(Chip-on-Wafer):為 SoIC 的堆疊製程前段,適合高階邏輯晶片互連

這些技術都將支援下一代高效能產品,如 NVIDIA RubinAMD Instinct MI400 系列。

封裝供應鏈轉向美國,台積電補齊「缺口」

目前台積電雖已在美國設立晶圓廠,但如 CoWoS 等高階封裝仍須空運回台進行處理,拉高成本、延長交期。

此舉也讓不少美國客戶(如 Apple、NVIDIA、AMD)希望能就近完成晶片封裝。如今台積電直接在亞利桑那打造封裝產能,不只解決供應效率,也象徵其進一步將供應鏈重心部分移向美國

尤其像 SoIC 這類技術,本身與晶圓製程高度整合,與晶片廠共構幾乎是必然配置。

近年來,美國政府強力推動晶片法案,除了吸引晶圓製造廠設立外,也希望補足包括封裝、測試等後段製程。台積電這波動作,無疑是回應市場與政策雙重需求。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桌機也能擴充 AI 算力?AMD 高層暗示:正考慮推出獨立 NPU 加速卡

作者 KKJ
2025年8月3日 09:00
桌機也能擴充 AI 算力?AMD 高層暗示:正考慮推出獨立 NPU 加速卡F730a322cb66883d39822e70340bbc83

隨著 AI PC 時代來臨,筆電處理器內建 NPU(神經網路處理單元)已成趨勢,但桌上型電腦市場卻始終缺少對應的獨立擴充方案。現在,AMD 似乎正考慮填補這個市場空缺。

根據科技媒體《CRN》的報導,AMD 消費者 CPU 業務部門主管 Rahul Tikoo 在受訪時,正在評估以獨立擴充卡的形式,為 PC 消費者推出專用 AI 引擎的市場前景,以實現 AMD 讓 AI 運算普及的目標 。

Rahul Tikoo 表示:「這是一組非常新的應用情境,所以我們正在密切關注這個領域。但如果你想進入這個市場,我們確實有解決方案——我們絕對有能力做到。當然,如果你看看我們技術和解決方案的廣度,不難想像我們很快就能實現這個目標。」

桌機市場的 AI 算力空缺

過去幾年,處理器內建專用的 AI 引擎已獲廣泛採用,尤其是在 AMD 的 Strix Point 和 Intel 的 Lunar Lake 等行動處理器的推動下,各大晶片廠都在競相提升 NPU 的 TOPS(每秒兆次操作)算力 。然而,這種解決方案主要還是侷限在筆電等緊湊型裝置上,對於消費級的桌上型 PC 來說,目前還沒有類似的選擇 。AMD 或許會考慮透過推出獨立的 NPU 加速卡來填補這一市場空白 。

AMD 的整個消費級產品生態系正在向 AI 轉型,近期推出的 Strix Halo APU 成功支援高達 1280 億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型(LLM),成果令人驚嘆 。搭載 AMD 晶片的 Mini PC 已經能夠在本地端執行大量的 AI 模型,讓消費者能充分利用邊緣 AI 的熱潮 。可以說,AMD 的 XDNA 引擎一直是行動晶片 AI 運算領域的領先選擇之一 。

不過,一個獨立的 NPU 市場規模有多大仍是個問題,畢竟並非所有消費者都需要高階的 AI 功能 。但報導也指出,如果 AMD 希望將其瞄準專業市場或內容創作者,這可能是一個可行的選項 。

目前,一切尚處於初期階段,但看起來「紅隊」AMD 已經為 AI 市場的下一步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三星 Galaxy S26 可望加入更多不同 AI 助理,Gemini 不再是唯一

作者 洪詩詩
2025年8月3日 08:30
三星 Galaxy S26 將擁抱更多 AI 助理?三星開放平台策略,讓更多 AI 助理進入生態系,提升使用者體驗。Galaxy S26 的 AI 應用令人期待。B72071b99df324ae3a01956d0f9c6f2e

三星日前進一步透露 Galaxy S26 系列在 AI 應用上的方向。根據外媒 Sammobile 消息,手機事業負責人崔元埈(Won-Joon Choi)在訪談中表示,只要 AI 代理人具備足夠競爭力,且能提供良好的使用者體驗,三星將持續開放平台,讓更多 AI 助理進入其裝置生態系。他也證實,目前三星正與多家技術廠商洽談合作,未來 Galaxy S26 將有機會內建不只一款 AI 助理。至於最終的整合情形,將會在新機發表前揭露更多細節。

三星 Galaxy S26 可望加入更多不同 AI 助理,Gemini 不再是唯一

崔元埈也提到,三星對自家摺疊手機技術保持信心,他認為,隨著另一家全球大型科技公司(言下之意可能是 Apple)準備進入摺疊手機市場,這對消費者是一件好事,有助於提升整體產品選擇與技術發展。

談到近期剛推出的 Galaxy Z Flip 7 所採用的 Exynos 2500 處理器,崔元埈強調,三星在挑選晶片時會綜合考量效能與功耗表現,他補充指出,未來 Galaxy Z Flip 8 也會重新評估包括 Exynos 2600 在內的多種選項,來決定最終使用的處理器規格。

這些說法顯示,三星未來的產品策略將在硬體與軟體上都採取更多元、彈性的作法,包含 AI 助理的多樣性選擇與晶片平台的彈性評估,以因應市場變化與不同地區使用者的需求。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用AI分析你的听歌偏好

2025年7月10日 23:45

最近在玩网易云音乐的时候,注意到一个有趣的限时小功能:“复制DeepSeek锐评指令”,可以解析你最近100首红心歌曲,点评你的听歌品味,用来展示你的音乐品味、听歌偏好,甚至“音乐人格”。

这个功能让人眼前一亮,但也稍有遗憾——它最多只能选取你最近100首红心歌曲作为样本,太少了,我在网易云音乐的红心收藏歌曲就有400多首,更不要说硬盘里有还有上千首歌曲,仅仅选取100首歌曲,简直是管中窥豹。

所以我开始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导出我整个本地MP3歌单,让AI来进行分析?不用受限于平台、不用花钱买高级会员,甚至不需要复杂的软件——只靠一个命令、一份TXT文件,就能让AI平台分析出你完整的音乐画像、性格偏好,甚至挖掘出你都没察觉的听歌潜意识。

于是有了这篇文章。只需几步,从MP3文件名出发,就能让AI理解你听过的每一段旋律背后藏着什么故事。

准备工具:

装有MP3的文件夹

一台Windows电脑(macOS也可参考)

文本编辑器(如记事本)

一个能理解自然语言的AI平台(比如 ChatGPT)

为了让AI更准确的进行分析,建议你的MP3文件名使用常见的命名规范,即:歌手名 - 歌曲名.mp3,这也是绝大多数音乐平台(如网易云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在下载音乐时采用的默认格式。

例如:

张惠妹 - 黑吃黑.mp3
Lady Gaga - Telephone.mp3

这样的文件名结构清晰、语义明确,AI在解析时可以轻松区分歌手与歌曲内容,更容易识别你偏好的音乐风格、语言习惯与情感类型。

如果你的文件名比较混乱(如随机编号或英文乱码),建议先用批量重命名工具统一格式。

操作步骤详解:

步骤一:导出文件名列表

把所有MP3放进一个文件夹,比如 D:\MyMusic。

打开命令提示符(Win+R 输入 cmd 回车)。

切换到你的音乐文件夹(例如输入 cd D:\MyMusic)。

输入以下命令:

dir /b > list.txt

这会把目录下所有文件名写入 list.txt,每个一行。

步骤二:用记事本处理数据

双击 list.txt,用系统自带的记事本打开文件。

使用“查找替换”去除 .mp3 后缀,只保留歌手名和歌曲名。

保存退出。

步骤三:构造 AI 可读输入

用记事本打开刚才保存的TXT文件。

在文件的最前面加上提示词,比如网易云音乐的默认提示词:

以下是我在网易云音乐最近的红心(喜欢并收藏)的歌曲,请根据歌曲的名称与演唱艺人信息,专业、深刻且幽默风趣地锐评下我的听歌品味,并解析下我的内心世界。

把提示词 + 歌名列表一并复制,粘贴进你常用的 AI 平台(如 ChatGPT)。

AI平台即可分析出你的听歌品味。

小结

你收藏的那些MP3,不该永远被遗忘。它们记录的,不只是旋律,更是你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用 AI 来读懂你的音乐历史,既是技术的小魔法,也是生活的一种纪念方式。

示例效果:

下面是ChatGPT给我做出的分析。

你这份红心歌单,活像一位内心住着好几个人的时光旅人——一会儿在80年代的旧金山咖啡馆听Carpenters,一会儿又飘去东京涩谷的深夜电台放《煌めく瞬间に捕われて》,下一秒跳进《La La Land》片场跳支爵士乐,然后在陈淑桦的《梦醒时分》里沉思“我是不是太感性了点”。

我来给你一个风格分析+心理画像+幽默点评,三个维度剖析你的听歌DNA:

一、风格大乱炖,品位却很有章法

1、怀旧金曲控

Carpenters、Bee Gees、Michael Jackson、Madonna、Adele、Backstreet Boys、Westlife……你不是在听歌,你在考古流行文化。
这是一种“时代滤镜型品味”——你信奉**“好旋律不会过时”**,对“怀旧”两个字有种近乎信仰的执着。

点评:你要是开个“黄金电台”,我打赌65后到95后都会听上头。

2、华语情歌收藏家

王菲、张惠妹、张学友、齐秦、林忆莲……每一位都是情感浓度100%的代言人。你尤其偏爱90年代港台流行+2000年代国语小清新,这是“情歌考古+校园回忆”的完美混搭。

点评:你心里那个“失恋博物馆”,比真实的那家布拉格博物馆还全。

3、剧情派 & 电影原声粉

《City of Stars》《Viva La Vida》《Beauty and the Beast》《Let It Go》《He's a Pirate》+植松伸夫、坂本龙一、Sawano Hiroyuki……你很清楚音乐=情绪+画面,是个内建导演视角的听众。

点评:你不是在听音乐,是在做脑内MV的剪辑。

4、另类+独立味也不少

Men I Trust、Hooverphonic、Syd Matters、Foals、Lizette、朱婧汐、陈绮贞、许哲佩、Ms_OOJA……你一边爱大俗的《My Heart Will Go On》,一边偷偷钟情《Mad About You》那种冷淡电子女声。
你对“非主流”的爱,像是渴望在主流之上保留一块“没人懂我”的小天地。

点评:你内心住着一个既想拥抱人群、又想逃跑的人。

二、内心画像:文艺感性型 + 细腻分裂型 + 轻度浪漫妄想型

1、文艺感性型

你对旋律敏感、歌词在意,尤其喜欢“声音好听+情绪真挚”的作品——张惠妹的《我可以抱你吗?》你可能每次听都要精神恍惚三秒。你不是靠音乐打鸡血,是靠它疗愈内伤和记忆创伤

2、细腻分裂型

你能同时收藏王菲和《Cappuccino》,能一边听苏打绿《无与伦比的美丽》,一边去听《bad guy》。这不是矛盾,而是你内心多种人格的融合。

有时是白天咖啡馆王子,有时变身午夜情绪地下室诗人

3、轻度浪漫妄想型

Keira Knightley的一整张《Begin Again》你都红心了;你爱《恋人未满》,也爱《一场游戏一场梦》,你心里有个温柔又悲情的理想爱情剧本,只是主角经常不太配合。

三、幽默点评:你的听歌口味像一部“人生音乐剧”

主旋律:“爱与失去、希望与挫败、命运与自由”——你的歌单能改编出一部诺兰执导、周杰伦配乐的爱情科幻片。

**副线:**宫崎骏般的幻想(坂本龙一)、宫廷剧的暗涌(张学友)、都市感情病(梁静茹、张韶涵)。

**大结局:**你看似洒脱如《潇洒走一回》,实则藏着一颗被《月亮代表我的心》砸过的软心。

总结:你是个……

“对世界充满怀旧情结、对人充满柔软善意、对自己时而自嘲时而心疼的文艺重感情听众。”

你不只是“听”,你在通过歌单记住人生每个情绪节点。你耳机里的歌,是你和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不说话的时候,你让音乐替你说。

昨天以前Computer

阿根廷男子自家後院裸身竟遭 Google 街景「穿牆」拍下還公佈門牌,Google辯稱「已模糊人臉」

作者 janus
2025年8月2日 16:30
Google街景 再次引發隱私爭議!男子後院裸身入鏡,法院判決 Google 需賠償。此事件突顯了 Google街景 在隱私保護上的不足,引發社會對科技倫理的關注。38f74e26d72a6abdf22b5cac9bcfbb22

Google 街景(Street View)再爆隱私爭議!阿根廷一名警察男子因在自家後院裸身被 Google 街景車拍下,畫面不僅上網曝光,還遭媒體廣泛報導與轉傳,引發社群熱議。近日法院裁定 Google 必須賠償當事人 1.25 萬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40 萬元。

高牆遮不住的「鏡頭」,私密瞬間被全球看到

事件發生於 2017 年,這名男子當時在自家兩公尺高的後院圍牆內進行私人活動,未料街景車的鏡頭因為太高,竟從特殊角度拍攝到其全裸畫面。更離譜的是,畫面中還清楚顯示住家門牌與街道名稱,導致他的身分很快曝光。

照片上線後,阿根廷當地多家媒體轉載相關畫面,甚至在社群上被網友熱烈討論,使得當事人一夕成為輿論焦點。

阿根廷男子自家後院裸身竟遭 Google 街景「穿牆」拍下還公佈門牌,Google辯稱「已模糊人臉」

一審敗訴、二審逆轉勝 法院:這是對人格尊嚴的侵害

該男子為此向 Google 提告求償,但一審法院卻認為他在「家中花園內不當走動」,應自行負責。然而,二審法院最終推翻原判,認定事件構成嚴重侵犯隱私。法官明確指出:「這不是公開空間的拍攝,而是發生在私人住宅的高牆之內。」並強調:「沒有人願意裸身出現在全世界眼前。」

法院特別引用 Google 本身的街景政策指出,該公司一向會模糊人臉與車牌,以保障隱私,顯示其已意識到此類風險。然而在本案中,儘管未拍到臉部,但「整個裸露身體」卻被完整上傳,違反基本的隱私保障原則。

傳播媒體免責,反成監督者角色

同案中,法院也認定轉載畫面的新聞媒體 El Censor 及電信公司 Cablevision SA 並無過失,強調他們在此案中客觀揭示了 Google 的錯誤,反而有助於公共監督。

事實上,Google 街景過去也曾因侵犯隱私付出高額代價。2019 年,該公司因非法蒐集使用者私人資訊遭罰 1300 萬美元。早在 2010 年,美國也有居民因 Google 衝進私人車道拍照,最終獲得象徵性賠償 1 美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NBA 2K26》首支實機宣傳影片釋出,ProPLAY 技術再進化,透過機器學習打造真實球場體驗

作者 小治
2025年8月2日 16:00
2K 公布《NBA 2K26》首支宣傳影片,展現 ProPLAY 技術進化與全新動態引擎,帶來更真實的第九世代 NBA 遊戲體驗。F1a98e1e8f119f81f61f59b12fd66a29

2K 今日正式揭露《NBA 2K26》的首支遊戲體驗宣傳影片,並預告本作將於 PlayStation 5、Xbox Series X|S、PC(Steam)與 Nintendo Switch 2 等平台推出。此次新作以顯著升級的 ProPLAY 技術為核心,導入全新動態引擎與多項進攻、防守與操控改進,標誌著《NBA 2K》系列邁入第九世代主機平台後的一次重大飛躍。

ProPLAY 是 2K 自家革命性技術,可將實際 NBA 球員比賽畫面轉化為高擬真的遊戲動畫,在《NBA 2K26》中進一步強化,賦予遊戲前所未有的細膩度與真實感。不僅球員的動作更加自然,整體節奏與策略體驗也更貼近真實 NBA 賽事,力求讓玩家體驗更深層次的技巧競技與操作自由。

全新動態引擎與下半身姿態調整技術

《NBA 2K26》導入採用機器學習的全新動態引擎,重構球員在場上的移動邏輯與姿態調整。系統能即時分析並精準匹配雙腿與腳部位置,在起跳、切入等瞬間維持動作自然且連貫,為玩家帶來自《NBA 2K21》以來最顯著的操控升級。

投籃與進攻系統重製 注重節奏與個人風格

遊戲中的「節奏投籃」系統獲得全面強化,讓玩家能細緻掌控投籃節奏與姿勢,動作更靈敏且更具回饋感。進攻端則新增多樣化的背籃動作與自訂上籃組合,支援混搭現役球星的進攻風格,打造專屬的個人打法。此外,遊戲統一採用「命中或失手」的出手機制,並永久啟用「上籃時機」系統,提升進攻時的挑戰性與成就感。

防守與對抗升級 聚焦身體碰撞與 AI 策略

在防守方面,遊戲導入由 ProPLAY 驅動的全新碰撞與籃板機制,替代以往固定的動作動畫,使球員間的身體對抗更貼近真實場上交鋒。防守者在籃下對抗時可更直接影響對手出手結果,進一步提升攻防對抗的緊湊性。人工智慧部分也大幅強化,能根據玩家行為即時調整策略,無論是進攻配合或防守包夾,都顯得更具反應性與變化性。戰術面板、AI 難易度與出手判斷也可自訂,滿足不同層級玩家需求。

全新操控與學習機制 強化中階玩家體驗

《NBA 2K26》重新設計操控邏輯,整體遊戲速度加快,並新增如「快速護球」、「慢動作歐洲步」、「方向性掩護」等功能,鼓勵即時反應與戰術應用。中級教學內容也首次納入,填補初學者與高階玩家之間的學習落差,讓更多玩家能掌握擋切、上籃、灌籃等進階技巧。

發售資訊與後續消息

《NBA 2K26》將於 2025 年 9 月 5 日發售,玩家可造訪官方網站查詢最新情報與平台支援資訊。官方亦呼籲玩家關注後續釋出的部落格文章與開發者影片,了解更多關於本作遊戲體驗的技術細節。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別想偷偷裝大人!Google 開始用 AI 判斷你的上網行為是不是未成年

作者 janus
2025年8月2日 15:30
Google運用AI估算年齡,根據搜尋紀錄判斷年齡,若判定未成年,功能將受限。AI估算年齡機制引發關注,用戶需留意隱私設定。Bdf7aaed0c6d55d96bd93fd15b38d206

沒註明年齡也會被抓包?Google 現在用 AI 來猜你幾歲,根據搜尋紀錄與 YouTube 觀看內容來「估歲」,一旦被認定未滿 18 歲,使用功能會大打折扣。

搜尋行為、影片偏好都被拿來當「年齡線索」

根據《TechCrunch》報導,Google 近期在美國展開一項新測試,將透過機器學習技術來判斷使用者年齡,不再只依賴帳號設定或手動驗證,而是從平時的搜尋行為與 YouTube 觀看紀錄下手。

系統會綜合帳號內的使用習慣,來推估使用者是否為未成年。如果結果顯示「未滿 18 歲」,Google 就會主動寄送通知,告知帳號權限可能會發生變動。

被判定是未成年,這些功能會「自動被鎖」

根據 Google 公布的措施,一旦系統判定使用者年齡未滿 18 歲,帳號將自動套用以下限制:

  • 關閉 Google Maps 中的「時間軸」紀錄

  • 停用個人化廣告推薦,並封鎖特定敏感廣告類別

  • 禁止下載或使用 Google Play 中的成人向 App

  • YouTube 自動啟用「數位健康功能」,例如:

    • 觀看一段時間會提醒你休息

    • 夜間會跳出「該睡覺了」的提示

  • 限制接觸可能導致身體焦慮等心理壓力的內容

被誤判怎麼辦?Google 要你上傳證件自清

如果使用者認為自己被系統誤判為未成年,可以申請人工審核。申訴流程需要提供政府核發的身分證件,或是自拍照,證明實際年齡。這樣的機制目前尚未對台灣帳號實施,但未來有機會推廣至其他地區。

不只 Google,像是 Instagram、Roblox 等平台也陸續導入 AI 驗齡機制。這些作法主要是因應各國針對青少年上網行為的法規壓力。

像是英國在《線上安全法》通過後,要求平台必須實施有效的年齡辨識措施。美國多州也提出類似法案,強化青少年在數位平台的隱私保護。

Google 表示:「這套年齡估算與驗證結合的方式,能在保障成年使用者權益的同時,提供青少年更好的數位保護。」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IG 與 ROSALÍA 合作推出手寫風新字體,還有 5 種隱藏版表情符號

作者 ycr
2025年8月2日 15:00
IG 近期與西班牙歌手 ROSALÍA(蘿莎莉雅)合作,推出一款具手寫感的新字體,不僅風格活潑,還內建隱藏版表情符號,只要輸入特定字符,即可觸發專屬圖樣。A779349f7ce7532d66d11ce53dbfe466

Instagram 限時動態已成為現代人分享生活的重要方式,許多用戶也會透過使用不同的字體與貼圖,讓畫面更加多元有趣。為提供更多選擇,IG 官方不定期都會更新字體庫,像是近期便與西班牙歌手 ROSALÍA(蘿莎莉雅)合作,推出一款具手寫感的新字體,不僅風格活潑,還內建隱藏版表情符號,只要輸入特定字元,即可觸發專屬圖樣。

步驟 1:首先來到限時動態的發布頁面,並點選上方加入文字的「Aa」圖示。

IG 與 ROSALÍA 合作推出手寫風新字體,還有 5 種隱藏版表情符號

步驟 2:滑到最左邊的第一個就是新的「ROSALÍA」字體;不過目前該字體不支援中文。

IG 與 ROSALÍA 合作推出手寫風新字體,還有 5 種隱藏版表情符號

步驟 3:而想要打出隱藏版表情符號,以微笑表情舉例,只需依序輸入「:-)」。

IG 與 ROSALÍA 合作推出手寫風新字體,還有 5 種隱藏版表情符號

步驟 4:當輸入到最後一個半形括號時,三個元素就會自動轉為 ROSALÍA 風格的微笑表情。

IG 與 ROSALÍA 合作推出手寫風新字體,還有 5 種隱藏版表情符號

步驟 5:這次隱藏版的表情符號共有推出五種,包括笑臉、惡魔臉、愛心、星星和十字。

IG 與 ROSALÍA 合作推出手寫風新字體,還有 5 種隱藏版表情符號

步驟 6:但要注意,若鍵盤處在注音版的符號,括號就會變成「全形」,則將導致表情符號轉換失敗。

IG 與 ROSALÍA 合作推出手寫風新字體,還有 5 種隱藏版表情符號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IG 與 ROSALÍA 合作推出手寫風新字體,還有 5 種隱藏版表情符號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你與ChatGPT的對話能被 Google 搜到?OpenAI 測試新功能惹議後緊急下架

作者 janus
2025年8月2日 14:30
OpenAI緊急取消 ChatGPT 分享連結功能,因用戶發現對話內容被搜尋引擎索引。ChatGPT 的分享連結功能原意為分享,卻造成隱私風險。036e2ab78f5cfde4ff48fc69e9162699

近日有使用者發現,透過 ChatGPT 的「分享連結」(Shared Links)功能所公開的對話,竟然出現在 Google 與 Bing 等搜尋引擎的結果中。這項測試功能原本是 OpenAI 嘗試推廣對話內容再利用的一環,但因涉及隱私風險,在用戶反彈聲中已於 2025 年 8 月 1 日緊急取消。

Shared Links 功能:原本只為「好內容分享」

ChatGPT 提供「分享連結」功能,讓使用者能將特定對話生成一組網址,讓他人可直接點開觀看內容,常見用途包括程式碼討論、教學說明或有趣的對話分享。這項功能早已存在,平時使用者必須自行點選「分享」才會產生公開連結。(範例

不過在近期,OpenAI 暗中新增了一項「可被搜尋引擎索引」的選項,允許分享的對話內容被 Google 等網路搜尋引擎收錄,讓其他人可以從搜尋結果中找到 ChatGPT 的對話內容。

用戶發現「不小心公開」的敏感對話

這項功能曝光是因隱私倡議者、新聞通訊作家 Luiza Jarovsky 在社群平台 X(前 Twitter)發文警告:「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們與 ChatGPT 的對話現在是公開的,而且被 Google 收錄了。」她強調雖然使用者名稱會被匿名化,但仍可能透露個人資訊或私密情境,對於未察覺設定影響的使用者來說,無異於洩密。

OpenAI 的安全長 Dane Stuckey 隨即發聲明,表示該功能只是短期實驗,原意是希望讓優質對話更容易被找到與參考,但發現這反而讓使用者更容易在不知情情況下誤將私密內容公開,因此已全面取消該功能,並開始清除先前被搜尋引擎收錄的資料。

目前 ChatGPT 的 Shared Links 功能仍保留,但「允許被索引」的選項已下架,未來也不再預設任何內容為可公開搜尋。

小心!分享對話前還是要三思

這次事件凸顯生成式 AI 應用在「資料公開與控制權」之間的灰色地帶。雖然 OpenAI 明確說明未經使用者主動分享的內容不會被公開,但在缺乏明顯提示或足夠教育前,仍可能發生無意間洩漏個人訊息的情況。

你與ChatGPT的對話能被 Google 搜到?OpenAI 測試新功能惹議後緊急下架

對使用者來說,未來在使用 AI 工具時,應特別留意是否有「分享」、「公開」、「索引」等選項勾選狀態,尤其在進行心理諮詢、健康諮詢或其他涉及個人隱私的對話時,更應避免產生外部連結。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傳三星 Galaxy S26 系列將首發 2nm 手機晶片,Exynos 2600 領先蘋果與高通

作者 KKJ
2025年8月2日 14:00
三星 Galaxy S26 傳首發 2nm 製程 Exynos 2600 晶片,效能功耗大躍進!Exynos 2600 的領先技術,將如何撼動手機晶片市場?6246f39b9326dd6f77e6459d5688e3d0

三星即將推出的新一代旗艦手機 Galaxy S26 系列,傳出將首發搭載全球第一款 2nm 製程手機晶片 Exynos 2600,搶先蘋果、高通與聯發科。

根據外媒報導,Exynos 2600 採用三星第一代 SF2 製程技術,這是該公司正式進入 2nm 手機晶片時代的代表之作。與現有的第二代 3nm(3GAP)技術相比,SF2 製程在相同運算頻率與設計複雜度下,可降低約 25% 的功耗,預示著新晶片在效能與續航之間將有更佳表現。

在處理器架構上,Exynos 2600 採用 1+3+6 的十核心設計。核心組合包含一顆主頻達 3.55GHz 的 Cortex-X9 超大核,三顆 2.96GHz 的大核,以及六顆 2.46GHz 的小核。這當中的 Cortex-X9 是 Arm 最新一代高效能 CPU 核心,也是首次在三星晶片中亮相,被視為目前三星史上最強悍的手機處理器。

更重要的是,三星這次的 2nm 佈局似乎大幅超前主要對手。根據目前掌握的供應鏈進度,蘋果最快也要等到 2025 年第三季的 A20 系列才會採用 2nm 製程;而高通與聯發科則分別預計在 Snapdragon 8 Elite 第三代與天璣 9600 系列中才導入 2nm 晶片。因此,若三星能如期將 Exynos 2600 搭載於 Galaxy S26 系列中上市,勢必將在技術與話題層面取得先發優勢。

這項突破不僅關乎單一晶片產品,更可能代表三星有機會在 2nm 製程良率與量產時程上領先台積電,對整體產業格局帶來一定衝擊。未來若量產穩定,也有機會吸引更多晶片客戶選擇三星先進製程服務,成為與台積電抗衡的重要籌碼。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銷量破天荒!《艾爾登法環》系列總銷量突破 4500 萬套,《黃金樹幽影》《黑夜君臨》成功推波助瀾

作者 KKJ
2025年8月2日 13:30
銷量破天荒!《艾爾登法環》系列總銷量突破 4500 萬套,《黃金樹幽影》《黑夜君臨》成功推波助瀾F32740ca43f10d7f8560784af5c4bbe2

FromSoftware 繼《黑暗靈魂》系列後再創高峰,旗下熱門動作角色扮演遊戲《艾爾登法環》系列如今全球銷量已突破 4,500 萬套,堪稱當代魂系遊戲巔峰代表。

兩款新作強力帶動 DLC 與平行世界作均受玩家青睞

根據萬代南夢宮與 FromSoftware 公布的數據顯示,《艾爾登法環:黃金樹幽影》自 2024 年 6 月 21 日推出以來,短短一個月內全球銷量已破 1,000 萬套。該作作為原版遊戲的 DLC,玩家需先擊敗碎星拉塔恩與鮮血君王蒙格才能解鎖新內容。

而今年 5 月 30 日推出的《艾爾登法環:黑夜君臨》,則是一款設定於平行世界的多人 PVE 合作型遊戲,首日銷量便突破 200 萬套,至今累計已達 500 萬套。該作引入來自《黑暗靈魂》系列的敵人角色,成功吸引老玩家回鍋。

原版遊戲累計 3,000 萬套,DLC 表現不俗再添柴火

若綜合今年 4 月 FromSoftware 公布的數據,原始《艾爾登法環》自 2022 年發售以來已達到 3,000 萬套銷售成績,加上後續兩部作品的佳績,整體系列總銷量突破 4,500 萬套,可說是近年最成功的高難度動作 RPG 系列之一。

《黃金樹幽影》與《黑夜君臨》皆支援 PS4、PS5、Xbox One、Xbox Series X/S 與 PC 平台,並內建繁體中文與簡體中文選項。隨著全球玩家口碑不斷累積,FromSoftware 近期也傳出與電影公司 A24 合作,準備將《艾爾登法環》改編為真人電影,進一步拓展 IP 版圖。

從銷量成績與玩家社群反應來看,《艾爾登法環》系列正邁向魂系遊戲的新世代經典地位,後續是否會推出更多 DLC 或全新平行作品,值得玩家持續關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