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 公布《NBA 2K26》首支宣傳影片,展現 ProPLAY 技術進化與全新動態引擎,帶來更真實的第九世代 NBA 遊戲體驗。
2K 今日正式揭露《NBA 2K26》的首支遊戲體驗宣傳影片,並預告本作將於 PlayStation 5、Xbox Series X|S、PC(Steam)與 Nintendo Switch 2 等平台推出。此次新作以顯著升級的 ProPLAY 技術為核心,導入全新動態引擎與多項進攻、防守與操控改進,標誌著《NBA 2K》系列邁入第九世代主機平台後的一次重大飛躍。
ProPLAY 是 2K 自家革命性技術,可將實際 NBA 球員比賽畫面轉化為高擬真的遊戲動畫,在《NBA 2K26》中進一步強化,賦予遊戲前所未有的細膩度與真實感。不僅球員的動作更加自然,整體節奏與策略體驗也更貼近真實 NBA 賽事,力求讓玩家體驗更深層次的技巧競技與操作自由。
Amon 在週三的聲明中表示:「QCT 汽車和物聯網業務再次迎來強勁的成長季度,進一步驗證了我們的多元化策略,也讓我們對實現長期營收目標更有信心。」他強調,公司在 AI 處理、高效能與低功耗運算,以及先進的連線技術方面都處於領先地位,這讓高通能抓住 AI 在邊緣運算規模化發展的機會,成為業界的首選平台。
在 AI 技術日益普及的當下,遊戲產業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雖然 AI 能協助開發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但也引發了外界對於遊戲核心價值與創意本質的討論。麥可.道斯的這番言論,正巧反映了許多老玩家對於《Final Fantasy》系列近年來轉向即時戰鬥的觀點,認為這樣的轉變可能讓遊戲失去了一些原有的魅力。
然而,隨著遊戲技術的發展和市場趨勢的變化,**Square Enix(史克威爾艾尼克斯)**近年來嘗試讓《Final Fantasy》系列朝向更具動作性的即時戰鬥發展,例如最新的《Final Fantasy XVI》。雖然這能吸引到不同類型的玩家,但也讓部分長年支持的粉絲感到惋惜,認為遊戲的策略性與經典風味有所流失。
LINE 企業字型「LINE Seed」家族正式釋出繁體中文版本,提供四種不同粗細的字重可選擇,即日起用戶可於 LINE Seed 官網免費下載,可自由使用於個人或商業用途。
歷時近 3 年設計,LINE 企業字型「LINE Seed」家族正式釋出繁體中文版本,提供四種不同粗細的字重可選擇,即日起用戶可於 LINE Seed 官網免費下載,可自由使用於個人或商業用途。為歡慶「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字型上線,LINE 台灣設計團隊使用 LINE Seed 字型所製作的全新動態貼圖也熱騰騰上架,後續還將舉辦社群贈獎活動,關注 LINE 社群相關貼文就有機會獲得使用此字型所特別設計的玻璃啤酒杯。
專為台灣用戶設計,多語言同時呈現也和諧美觀
LINE Seed 是由 LINE 所開發的企業字型。Seed 這個名稱寓意種子發芽並結成果實,深植在 LINE 的服務中,象徵與使用者一同成長。伴隨著 LINE 在全球提供多元服務,LINE Seed 也推出了多種語言版本,包括日文、英文、韓文、泰文,現更正式推出繁體中文版。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共有 14,038 個字符,以日文版為基礎延伸開發,承襲英文版的圓角設計語言,並保留了 LINE 商標的幾何造型,在視覺上延續品牌識別風格。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由 LINE 台灣設計團隊與 LINE 總部及台灣在地夥伴協作,以「看起來舒服、讀起來親切,讓每一句話更有溫度」作為風格定義,精心調整每一個字符的筆畫與空間配置,在保持識別度的同時兼具應用彈性,無論是印刷、數位、多語言混合(如中英夾雜)等情境,都具有高度的可讀性、辨識性與便利性,展現出理性與親和並存的設計理念。
LINE Seed 全語系字型全面開放個人與商業使用,不僅適用於貼圖設計、簡報製作、社群圖卡、品牌內容、海報印刷等多元場景,更鼓勵使用者將字型作為日常溝通與創作的一環。歡慶 LINE Seed 繁中版正式上線,LINE 台灣設計團隊也特別上架了用字型設計的動態貼圖,讓這套字型設計從靜態文本延伸至用戶日常聊天場景,融合台灣感性與示範字型多元應用。關注 LINE 台灣官方社群的 LINE Seed 繁體中文版相關貼文,還有機會獲得使用此字型所特別設計的玻璃啤酒杯(限量非賣品)。
Google Veo 3模型現已開放!企業可利用 Vertex AI 上的 Veo 3 快速生成高品質影片,大幅提升影片製作效率。
自今年五月發表以來,Google 的影片生成模型 Veo 已經累積了超過 7,000 萬部使用者創作影片,顯示市場對於此類工具的高度興趣。特別是在企業應用方面,自六月在 Vertex AI 推出預覽版後,企業客戶已利用 Veo 3 製作了超過 600 萬部影片,這反映出企業對專業級 AI 影片創作工具的實際需求。
為了進一步提升企業在影片內容創作上的效率,Google 近期宣布,先進的影片生成模型 Veo 3 已在 Vertex AI 上向所有使用者開放,同時為滿足快速迭代的需求,專為速度設計的 Veo 3 Fast 也同步在 Vertex AI 上推出,Veo 3 Fast 能協助使用者更迅速地將文字轉換為影片,適合製作旁白式的產品示範或短影片。
此外,Google 預計在八月於 Vertex AI 推出 Veo 3 與 Veo 3 Fast 的「以圖生成影片」功能公開預覽版,這項功能讓使用者能夠將靜態圖片轉換為動態影片,只需提供來源圖片並輸入描述影片內容的文字指令,即可生成動態影像。
全球的 Google Cloud 客戶已開始運用 Vertex AI 上的 Veo 3 與 Veo 3 Fast,以提升影片製作效率,例如設計平台 Canva 便運用 Veo 技術,協助其使用者輕鬆創作行銷與社群媒體影片。Canva 共同創辦人暨產品長 Cameron Adams 表示,透過在 Canva AI 中整合 Google Veo 3,使用者可以在既有的 Canva 訂閱服務中,以影片形式呈現創意。
Veo 3 Fast 尤其適合需要快速反覆測試與高效率的影片製作情境。它能在處理速度與高品質視覺輸出之間取得平衡,適用於快速生成廣告概念以回應市場趨勢、運用靜態圖片製作全系列產品的影片示範,或在短時間內開發動畫解說影片及訓練教材。
Vertex AI 上的 Veo 3 與 Veo 3 Fast 提供了多項功能,旨在協助創作者提升影片品質。這些功能包含:Veo 3 能夠同步生成影片與音訊,例如創造角色對話時口型與聲音同步的場景,並搭配符合情境的音效。Veo 3 可生成高畫質 1080p 影片,適用於專業行銷、產品展示和內部溝通等用途,有助於企業創作符合品牌標準的內容,同時節省傳統影片製作的時間與成本。Veo 3 的原生對白生成功能,讓企業只需製作一次影片,便能輕鬆將對白內容在地化為數十種語言。
至於企業級的安全性與保障,Vertex AI 上的 Veo 3 與 Veo 3 Fast 在每個畫面中嵌入數位浮水印,協助防範不實資訊與錯誤歸因。這些服務也適用於 Google 的生成式 AI 服務保障條款。
日本 Yahoo 強制導入 AI,期望透過 AI 工具 SeekAI 處理瑣碎事務,目標三年內生產力翻倍。然而,AI 是否真能提升生產力,仍待觀察。
又一家公司不再只是「建議」員工使用生成式人工智慧,而是直接「強制」導入!日本 Yahoo 對這項技術充滿信心,深信 AI 能有效提升效率並處理日常瑣碎事務,甚至預估在三年內將公司生產力翻倍。
日本 Yahoo 要求萬名員工擁抱 AI,鎖定常見任務
根據《PC Watch》的報導,日本知名通訊軟體 LINE 的營運商 日本 Yahoo,正式加入要求員工使用 AI 的企業行列。這家擁有 1.1 萬名員工的公司,未來必須在研究、搜尋、文件建立和會議等常見工作中運用生成式 AI。據了解,這些任務目前佔用了員工高達 30% 的工作時間。
雖然強制員工使用 AI 可能會引發一些疑慮,但至少目前來看,員工並不會因此被 AI 取代,這在近期 AI 發展趨勢下是個比較令人欣慰的消息。不過,日本 Yahoo 提到要在 2028 年前將員工生產力提高一倍的目標,倒是讓外界有些擔心,如果這些目標沒有達成,又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內部工具 SeekAI 啟用,期望 AI 處理重複性工作
日本 Yahoo 已經將一款名為 SeekAI 的商用 AI 工具導入內部營運,像是處理費用報銷和建立提示模板等。公司表示,AI 也將應用在文件校對、溝通、議程安排以及製作會議記錄等工作上。
理論上,運用 AI 來執行那些冗長、枯燥又耗時的任務,讓員工可以專注於更重要、更具創造性的領域,這聽起來確實很吸引人。
AI 提升生產力?正反意見持續交鋒
然而,我們也看到不少研究指出,人工智慧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會降低生產力,而非提升。
舉例來說,最近一份研究顯示,經驗豐富的開發人員在使用 AI 工具完成任務時,反而會花費更長的時間,增加了 19%。去年也有研究表明,AI 會降低生產力。當這項技術被用來縮減團隊規模、提高產出時,一些員工(以 Amazon 為例)曾抱怨,AI 變成了一條永不停歇的生產線,不斷產出程式碼,卻犧牲了創造力和員工的幸福感。甚至有客服中心的員工抱怨,本應提高速度的 AI 助理,製造的問題比解決的問題還要多。
其他企業借鏡:Shopify 執行長早有 AI 應用策略
其實,類似的要求在其他公司也曾出現。今年稍早,Shopify 執行長 Tobi Lütke 曾發送一份內部備忘錄給員工,明確指出 AI 的應用如今已成為公司的基本期望。他甚至表示,各團隊在要求增加員工人數和資源之前,必須先證明為何他們無法透過 AI 來達成目標。
這次的訴訟之所以引起這麼多關注,原因不只是遊戲內容相似這麼簡單。首先,這可不是哪家小型開發商偷偷「借鏡」,而是全球兩大遊戲巨頭的正面交鋒。索尼作為《地平線》系列的版權擁有者,顯然不打算坐視旗下熱門 IP 被「山寨」;而騰訊則是擁有龐大資源與開發團隊的中國科技龍頭,一旦敗訴不只是遊戲下架那麼簡單,可能還會對其全球發展戰略產生重大影響。
更重要的是,《地平線》系列不只是普通的遊戲,它是 PlayStation 品牌形象的重要代表作之一,銷量已突破千萬套。對索尼來說,這不只是一款遊戲被模仿的問題,而是整個品牌價值與創意成果的保護戰。這場官司的結果,可能會進一步界定未來遊戲業界在角色設計、美術風格與世界觀設定上,究竟什麼程度才算合理借鑑、什麼又是赤裸裸的抄襲。
NotebookLM 繼先前可以將筆記轉為 AI Podcast 的語音摘要(Audio Overview)後,今再度宣布升級推出「影片摘要 Video Overviews」功能。只要點選影片摘要,便能將上傳至 NotebookLM 的資料轉換為配有旁白的投影片,以視覺化的方式吸收資訊。目前,NotebookLM 影片摘要功能已向所有英語使用者推出,Google 也表示很快將會支援更多語言。
影片摘要功能首次發表是在今年的 Google I/O 開發者大會上,是 Studio 功能中的一個全新類別。可以將其想像為語音摘要的視覺替代方案,使用方式一樣是先在筆記本中上傳所有相關資料,接著點擊一旁的「影片摘要」按鈕,接著就會自動生成出一個帶有旁白的投影片。AI 主持人不只會建立新的視覺呈現來輔助說明重點,同時也會從使用者上傳的文件中擷取圖片、圖表、引文和數據等。
同樣的,使用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量身打造影片摘要,像是指定要聚焦的主題、說明學習目標、描述目標受眾等等。比方說,你可以提出像「我對這個主題一無所知,請幫我理解論文中的圖表」這樣的通用問題,也可以提出更具體的問題,例如「我已經是 X 領域的專家,我的團隊正在研究 Y,請聚焦在 Z 上。」
而目前最先推出的形式,是帶有旁白的投影片,Google 表示,這僅是第一個格式,未來也將會推出更多格式。影片摘要功能已向所有英語使用者推出,根據我們的測試,目前台灣看起來還無法使用,不過 Google 也說 NotebookLM 的影片摘要功能很快就會支援更多語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