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疯子

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昨天以前首页

土砲掌上型電腦Interrupt,內裝Raspberry 2 Zero W功能也能DIY

2025年5月15日 09:00
Interrupt是款以Raspberry 2 Zero W開發板為基礎的掌上型電腦,它採用Linux作業系統,使用者也能夠自行開發軟體以擴充更多功能。8f72fcce5246460be321640edb39be3a

Interrupt是款以Raspberry 2 Zero W開發板為基礎的掌上型電腦,它採用Linux作業系統,使用者也能夠自行開發軟體以擴充更多功能。

有如黑莓機的樹莓板

Interrupt是款為科技宅宅設計的多功能裝備,整合多項趣味十足的功能與小工具,提供簡潔、多功能的開發平台,能夠滿足多種物聯網裝置的原型設計、硬體研發、滲透測試(Penetration Test)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B8%97%E9%80%8F%E6%B5%8B%E8%AF%95的使用需求。

延伸閱讀:
LILYGO T-Deck Pro土砲電子紙傳呼機,透過LoRa網路傳送文字訊息
Pi Tin套件把Raspberry Pi Zero 2 W打造掌上型遊戲機,還可用糖果罐做機殼

Interrupt使用Raspberry 2 Zero W開發板作為硬體核心,機身正面具有1組尺寸與解析度分別為3.5吋、480 x 320的IPS面板電容觸控液晶螢幕,以及QWERTY實體鍵盤,提供GPIO、microSD讀卡機、Wi-Fi 5、藍牙等功能,並內建容量達2000mAh的3.7 V鋰聚合物電池,

Interrupt也整合CC1101無線射頻晶片,能夠接收與發送頻頻介300~928 MHz的數位訊號,此外它也具有RFID / NCF功能,可以拷貝多種門禁卡、會員卡等RFID與NCF裝置。至於家中的電器,則透過紅外線收發器操作,使用者可以讓Interrupt學習電器遙控器的訊號,並當作萬用遙控器使用。

Interrupt是款以Raspberry 2 Zero W開發板為基礎,並搭載實體鍵盤的土砲迷你電腦。

它具有GPIO、無線射頻、RFID、NCF、Wi-Fi 5、藍牙、紅外線等多種通訊功能。

舉例來說,Interrupt可以透過無線射頻當作遙控器打開鐵捲門。

也可以透過RFID / NCF功能拷貝門禁卡。

Interrupt可以學習電器遙控器的訊號,並當作萬用遙控器使用。

Interrupt規格簡表。

Interrupt的預定上市日期為2025年8月,預定售價為美金199元(約合新台幣6,10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路由器的WPS按鈕功能解析:一鍵連Wi-Fi背後潛在的風險

2025年5月11日 14:30
路由器WPS按鈕提供快速連網的便利,但也存在PIN碼洩露的安全風險。了解WPS功能,保護您的網路安全至關重要。7100c28d5754c24ce998b41702035be2

在許多家用無線路由器(Wi-Fi 分享器)的背後或側面,通常都有一個小小的按鈕,標示著「WPS」。你可能看過它,但從未真正使用過,甚至不知道它的用途。這個按鈕代表著 Wi-Fi Protected Setup(Wi-Fi 安全防護設定),它旨在簡化裝置連接到無線網路的步驟。然而,這個為了方便而生的功能,卻也伴隨著不容忽視的資安風險。

WPS按鈕是什麼?

WPS是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於2006年推出的一項無線網路安全標準,旨在幫助不熟悉網路設置的用戶輕鬆將設備連接到Wi-Fi網路。WPS的主要功能是簡化連線流程,無需輸入複雜的Wi-Fi密碼。透過WPS,用戶只需按下路由器上的WPS按鈕或輸入特定的PIN碼,就能讓設備快速連接到網路。這種設計特別適用於連線智慧電視、印表機、遊戲主機等不方便輸入密碼的設備。

WPS提供兩種主要的連線方式:

  1. 按鈕配置(Push-Button Configuration, PBC):用戶按下路由器上的WPS按鈕,隨後在設備上啟動WPS功能,兩者在短時間內(通常為2分鐘)自動完成配對與連線。

  2. PIN碼方式:路由器或設備上提供一個8位數的PIN碼,用戶在設備或路由器設置頁面輸入此碼以完成連線。

根據Wi-Fi聯盟的數據,WPS的推出顯著提高了家庭Wi-Fi網路的安全性,在其問世之前,超過70%的家庭網路未使用任何加密保護。然而,隨著網路安全威脅的演進,WPS的設計缺陷也逐漸暴露。

WPS的便利性與應用場景

WPS按鈕的最大優勢在於其簡單與快速。對於不熟悉網路設置的用戶來說,手動輸入由字母、數字和符號組成的長密碼可能是一項挑戰。WPS讓這一過程變得輕鬆,特別是在以下場景中:

  • 快速連線新設備:例如,將新購買的智慧電視或無線印表機連接到Wi-Fi網路,只需按下WPS按鈕即可完成設置。

  • 訪客網路存取:當朋友或訪客需要使用Wi-Fi時,WPS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方式,讓他們無需知道主網路密碼。

  • 多設備管理:在需要同時連線多個設備時,WPS可以大幅縮短設置時間。

根據2022年Vanson Bourne的一項調查,平均每個家庭有超過10個設備連接到Wi-Fi網路,WPS的快速配對功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顯得尤為實用。

隱藏的風險:WPS的安全漏洞

儘管WPS提供了便利,但其安全問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早在2011年,安全研究人員Stefan Viehböck和Craig Heffner獨立發現了WPS的重大漏洞,這些漏洞使得WPS成為駭客攻擊的潛在目標。以下是WPS的主要安全風險:

  1. PIN碼的暴力破解風險: WPS的PIN碼方式使用8位數字,表面上看似有100,000,000(10^8)種組合,但實際上PIN碼被分成兩個4位數部分進行驗證,第一部分有10,000種可能,第二部分有1,000種可能,總共僅需11,000次嘗試即可破解。駭客使用如「Reaver」等工具,能在數小時內透過暴力破解取得WPS PIN碼,進而獲取網路的WPA/WPA2密碼。

  2. 按鈕模式的物理存取風險: 雖然按鈕模式(PBC)相對安全,因為它要求實體存取路由器並在短時間內完成連線,但這也意味著任何能接觸到路由器的人(如訪客或未經授權的人員)都可以輕鬆連接到網路。對於家庭或小型辦公室來說,這可能導致未授權設備存取網路。

  3. 路由器實作的缺陷: 許多路由器製造商在WPS的實作上存在問題。例如,某些路由器即使在設置中顯示已停用WPS,實際上仍可能保持啟用狀態。此外,部分路由器在多次PIN碼輸入錯誤後不會自動鎖定,給予駭客無限次嘗試的機會。

  4. 不支援現代設備: 由於安全問題,部分現代設備和作業系統已放棄WPS支援。例如,Google自Android 9起移除WPS功能,Apple的macOS和iOS設備也從未支援WPS,認為其安全性不足。

根據2022年Ekran System對滲透測試人員的調查,47%的測試者在12小時內成功破解了WPS安全設置,顯示其脆弱性不容忽視。

如何安全使用WPS?

為了平衡WPS的便利性與安全性,用戶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 在不使用時停用WPS:完成設備連線後,立即透過路由器管理介面(通常在192.168.1.1或192.168.0.1)關閉WPS功能。步驟通常為:登入路由器管理頁面,前往「無線設置」或「WPS」選項,選擇「關閉」或「停用」。

  • 優先使用按鈕模式:按鈕模式比PIN碼方式更安全,因為它要求實體存取路由器,且連線窗口僅持續2分鐘。

  • 更新路由器韌體:定期檢查並更新路由器韌體,以修補已知的WPS漏洞。許多製造商已透過韌體更新新增錯誤嘗試鎖定功能,限制暴力破解的可能性。

  • 限制路由器實體存取:將路由器放置在安全的物理位置,防止未授權人員觸碰WPS按鈕。

  • 考慮禁用WPS的路由器:如果安全性是首要考量,可選擇不支援WPS的路由器,或使用Wi-Fi Easy Connect等更安全的替代方案(如掃描QR碼進行連線)。

結論

WPS按鈕是一個便利的工具,旨在簡化Wi-Fi網路的連線過程,尤其對技術門檻較高的用戶來說是一大福音。然而,其設計上的安全漏洞和潛在的攻擊風險使得用戶必須謹慎使用。透過停用WPS、更新韌體和限制物理存取等措施,用戶可以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風險。

隨著網路安全威脅的不斷演進,Wi-Fi聯盟和設備製造商正在推廣更安全的連線方式,例如Wi-Fi Easy Connect。對於現代用戶來說,了解WPS的優缺點,並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是否使用這項功能,是保護家庭網路安全的重要一步。在這個數位時代,便利與安全之間的平衡,永遠是我們需要深思的課題。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光線追蹤反射、全域照明搶先看,還會透過更新追加路徑追蹤技術

2025年5月9日 22:00
由id Software開發的《毀滅戰士:黑暗時代》是經典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最新作,它採用最新id Tech 8遊戲引擎,支援多項先進光線追蹤技術。Ce9152994caaa79d66480b5a9bfe01b8

由id Software開發的《毀滅戰士:黑暗時代》是經典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最新作,它採用最新id Tech 8遊戲引擎,支援多項先進光線追蹤技術。

(本文使用之《毀滅戰士:黑暗時代》遊戲序號由NVIDIA贊助提供)

全新遊戲引擎帶來逼真光照

id Software於1992年利用id Tech 0遊戲引擎製作《德軍總部3D》(Wolfenstein 3D),而1993年推出的id Tech1引擎則應用於初代《毀滅戰士》(Doom)。過了32個年頭後,id Tech 8引擎將隨著《毀滅戰士:黑暗時代》(Doom: The Dark Ages)於2025年5月15日推出。

延伸閱讀:《毀滅戰士:永恆》超狂1,000FPS設定選項,化身毀滅戰士虐殺惡魔

毀滅戰士系列起源於1993年,最初以DOS作業系統為平台,並以2.5D點陣圖方式描繪立體的遊戲畫面。在2016年「重開機」之後,推出《毀滅戰士》(Doom)及《毀滅戰士:永恆》等作品,而《毀滅戰士:黑暗時代》為上述2款遊戲的前傳,玩家將化身眾神及諸王的人間兵器,從惡魔橫行的戰場中殺出一條血路。

在id Tech 8引擎的加持下,《毀滅戰士:黑暗時代》支援多項先進光線追蹤技術。其中光線追蹤反射(Ray-Traced Reflections)會將「光線」從遊戲引擎的攝影機投射出去,經過多次反射和折射後達到畫面上每個像素,並計算光線在不同物質表面的反射狀況,能夠精確模擬光澤反射、漫反射和鏡面強光(Specular Highlight)等複雜現象。

光線追蹤全域照明(Ray-Traced Global Illumination)會將場景中直接照射以及透過反射、折射和散射產生的間接光射納入考慮,透過追蹤光線路徑來模擬真實的光照,能夠產生柔和陰影(Soft Shadow)、滲色(Color Bleeding)以及細膩的陰影變化,尤其能夠達成與真實世界的光照效果高度相似的戶外場景。

路徑追蹤(Path Tracing)即為俗稱的「全光線追蹤」,會考慮整個場景中所有可能的光線路徑,並精確模擬場景中的所有光線,達到更逼真的光影效果。不過因為這項技術的運算量非常龐大,因此NVIDIA表示需要透過GeForce RTX系列的RT Core(AI核心)進行運算,搭配DLSS 4升頻技術,才能達成在遊戲中即時運算的需求。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在上市時並不會實裝路徑追蹤功能,將會在日後的遊戲更新中提供。

▲參考方宣傳影片,《毀滅戰士:黑暗時代》遊戲畫面的光影效果相當逼真。

從實際遊戲畫面中可以看出環境光在盔甲上的照明效果。

觀察主角手上的槍械,離光源較遠的時候槍管的反光較不明顯。

走近一點就可以看到光源照射所產生的金屬質感。

當環境光源比較複雜時,光線追蹤繪圖技術能繪製更逼真的環境光照效果。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效能實測

由於《毀滅戰士:黑暗時代》遊戲並沒有內建效能測試工具,因此筆者在特定場景手動操作,進行完整戰鬥後讀取存檔重覆進行2次,並使用NVIDIA FrameView測量FPS數據,確定沒有極端值後取平均作為成績。

測試過程使用GeForce RTX 5090顯示卡,搭配4K解析度、最高畫質的「超狂惡夢」範本,並開、關DLSS 4測試遊戲FPS表現,開啟DLSS 4時搭配「平衡」超解析度以及「4X」畫格生成。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在關閉DLSS 4的情況下,平均FPS只有48.887幀,在開啟DLSS 4搭配4X畫格生成後,平均FPS達到307.771幀,而1% Low FPS也達到263.178幀,且肉眼目視與操作感受階相當流暢,也感受不到操作延遲,能夠確保舒適的遊玩體驗。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7 9800X3D
散熱器:MSI MEG Coreliquid S360
主機板:ASRock X870E Taichi(UEFI版號:3.17.TS03 – AMD AGESA ComboAm5PI 1.2.0.3)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16GBx2(@DDR5-60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5090 Founders Edition
儲存裝置:Solidigm P44 Pro 1TB(系統碟)、Solidigm P41 Plus 1TB(遊戲碟)
電源供應器:MSI MEG Ai1300P PCIE5
軟體環境:Windows 11專業版24H2(Build 26100.3775),GeForce Game Ready 576.40

測試過程使用5090,搭配576.40預覽版驅動程式。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遊戲畫質設定為最高的「超狂惡夢」範本。

測試過程分別選擇TAA(即關閉DLSS),以及選擇DLSS 4搭配「平衡」超解析度以及「4X」畫格生成。

▲測試過程在固定場景手動操作,記錄戰鬥全程的FPS數據。

在開啟DLSS 4的情況下,4K解析度、最高畫質的平均FPS超過300幀,DLSS提升效能的效果相當顯著。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將於2025年5月15日上市,在上市時並不會實裝路徑追蹤,也尚未宣佈更新日期,期待更新後能夠帶來更逼真的光照效果。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GIGABYTE推出BIRX GB-BRU7-255H迷你電腦,0.46公升小尺寸搭載Core Ultra 7 255H

2025年5月8日 09:00
GIGABYTE BIRX GB-BRU7-255H迷你電腦體積僅有0.46公升,最高搭載Intel Core Ultra 7 255H處理器,並可安裝2組固態硬碟。2f5aa878336fa4061f655ee47cfec551

GIGABYTE BIRX GB-BRU7-255H迷你電腦體積僅有0.46公升,最高搭載Intel Core Ultra 7 255H處理器,並可安裝2組固態硬碟。

雙RAM加雙SSD

GIGABYTE推出GB-BRU7-255H與GB-BRU5-225H等BIRX迷你電腦,尺寸為11.26 x 3.44 x 11.94 cm,體積約為0.46公升。2個型號分別搭載Intel Core Ultra 7 255H與Core Ultra 5 225H等處理器,前者為6P+8E+2LPE核心配置,共16條執行緒,後者則少了2組P-Core核心,共有14條執行緒,2者TPD皆為28W。

延伸閱讀:CWWK推出X86-P6 Pocket NAS迷你電腦,搭載Intel Core 3 N355處理器與4組M.2插槽

在內部擴充性部分,這2款電腦具有2組SO-DIMM插槽(支援CSO-DIMM模組),最高支援雙通道96GB DDR5-6400記憶體,並具有2組M.2 2280 M Key插槽,第1組支援PCIe Gen 5x4,第2組則支援PCIe Gen 4x4或SATA,此外還有用於安裝無線通訊模組的M.2 2230 E Key插槽(已預先安裝Realtek RTL8922AE)。

I/O端子部分,機身前方具有2組USB 3.2 Gen2,以及USB 3.2 Gen2 Type-C、耳機麥克風複合端子各1組,後方則有2組HDMI 2.1,以及USB 3.2 Gen2、USB 3.2 Gen2 Type-C(支援Alternate Mode)、USB 2.0、2.5 GbE RJ-45、USB Type-C電力輸入(100W Power Delivery)等端子各1組。

GIGABYTE GB-BRU7-255H與GB-BRU5-225H是BIRX系列迷你電腦,體積約為0.46公升。

最高搭載6P+8E+2LPE核心、共16條執行緒的Intel Core Ultra 7 255H處理器,並搭配具有8組Xe-core的Arc 140T內建顯示晶片。

機身內部可以安裝SO-DIMM記憶體、M.2 2280固態硬碟各2組,並可安裝M.2 2230無線通訊模組。

機身前方具有2組USB 3.2 Gen2,以及USB 3.2 Gen2 Type-C、耳機麥克風複合端子各1組。

機身後方則有2組HDMI 2.1,以及USB 3.2 Gen2、USB 3.2 Gen2 Type-C、USB 2.0、2.5 GbE RJ-45、USB Type-C電力輸入(100W Power Delivery)等端子各1組。需要注意的是,官方圖片中USB 3.2 Gen2 Type-C應誤植為Thunderbolt 4端子。

其USB 3.2 Gen2 Type-C支援Alternate Mode顯示模式,搭配2組HDMI端子可達成4螢幕輸出功能。

GIGABYTE目前尚未公布這2款型號的上市日期與價格,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官方產品網頁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OKZOE A1X掌上型電腦搭載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遊戲續航力最長可達8小時

2025年5月5日 14:00
AOKZOE推出的A1X掌上型電腦搭載解析度為1920 x 1200的8吋觸控螢幕,以及AMD 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提供相對強悍的遊戲效能。Ede034461b2bd32939ccbf61b6bca15d

AOKZOE推出的A1X掌上型電腦搭載解析度為1920 x 1200的8吋觸控螢幕,以及AMD 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提供相對強悍的遊戲效能。

搭載120Hz高速更新螢幕

AOKZOE A1X搭載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可調整式TDP(cTDP)範圍為4~30W,具有4組Zen 5與8組Zen 5c處理器核心,總共為12核24緒配置,2種核心的最高Turbo時脈分別為5.1 GHz、3.3 GHz,並搭配RDNA 3.5架構的Radeon 890M內建顯示晶片,具有16組運算單元(CUs),最高時脈可達2900 MHz。內建顯示規格僅次於具有40組CUs的Ryzen AI Max + 395理器。

延伸閱讀:
AMD Tech Day 2024(二):Ryzen AI 300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架構解析,Zen 5、RDNA 3.5、XDNA 2完全體登場
CES2025:AMD Ryzen AI Max + 395、Ryzen Z2筆電、迷你電腦、掌上型電腦全線出擊

AOKZOE A1X搭載32 GB或64 GB雙通道LPDDR5x-7500記憶體,並具有1組PCIe Gen 4x4 M.2 2280固態硬碟插槽,提供1 TB或2 TB容量選擇,內建螢幕尺寸與解析度分別為8吋、1920 x 1200,並支援120Hz更新頻率以及VRR(Variable Refresh Rate,可變更新頻率)功能,提供更加流暢且無撕裂的視覺體驗)。

AOKZOE A1X是款搭載8吋螢幕的掌上型電腦。

AOKZOE A1X採用12核24緒的AMD 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具有Radeon 890M內建顯示晶片。

AOKZOE A1X搭載8吋、1920 x 1200支螢幕,並支援120Hz更新頻率以及VRR功能。

消費者可選擇32 GB或64 GB記憶體,以及1 TB或2 TB固態硬碟容量。

參考官方提供的數據,在1920 x 1200或1920 x 1080解析度能將《電馭叛客2077》、《黑神話:悟空》。

遊戲續航力最長可達8小時

在I/O端子部分,AOKZOE A1X據有2組全功能USB4,以及USB 3.2 Gen2、Oculink、microSD讀卡機、3.5mm音訊端子各1組,並在機身背面具有可以調整自由角度的腳架。

值得注意的是,Oculink(頻寬為64Gbps)與USB4(頻寬為40Gbps)都具有PCIe通道功能,能夠搭配外接式顯示卡或擴充底座,提升AOKZOE A1X的遊戲效能以及擴充連接、儲存功能。

在電池方面,AOKZOE A1X搭載容量高達72.7Wh(18880mAh)的電池,高於許多同類型掌上型電腦,官方數據顯示在影片播放與辦公室應用的續航力分別達10小時、8小時。至於遊戲方面,在4W的cTDP模式執行《黑帝斯II 》,能夠提供最長達8.3小時的遊戲續航力,而以18W cTDP模式執行《魔物獵人:荒野》,續航力也可達2.4小時。

此外也可以透過USB4或Oculink等端子連接外接顯示卡擴充遊戲效能。

機身背面具有可以調整自由角度的腳架,方便觀看影片或搭配鍵盤使用。

AOKZOE A1X的電池容量高達72.7Wh,比競爭對手40~55Wh的規格高出許多。

在以4W的cTDP模式執行《黑帝斯II 》續航力可達8.3小時,若以18W cTDP模式執行《魔物獵人:荒野》續航力則為2.4小時。

AOKZOE A1X規格一覽。

AOKZOE A1X的預定上市日期為2025年6月,預定售價為港幣6510元起(約合新台幣26,19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LILYGO T-Deck Pro土砲電子紙傳呼機,透過LoRa網路傳送文字訊息

2025年4月23日 14:00
LILYGO T-Deck Pro是款搭載3.1吋電子紙顯示器的傳呼機套件,除了支援常見的Wi-Fi、藍牙、4G行動通訊,還支援LoRa低功耗廣域網路功能。5634247ad1dacc5535c502ab42db33d9

LILYGO T-Deck Pro是款搭載3.1吋電子紙顯示器的傳呼機套件,除了支援常見的Wi-Fi、藍牙、4G行動通訊,還支援LoRa低功耗廣域網路功能。

LoRa互連多台機子

LILYGO T-Deck Pro以ESP32-S3微控制器為核心,搭載3.1吋電子紙顯示器,並具有QWERTY鍵盤、喇叭、麥克風、3.5mm音訊端子、microSD讀卡機、GPS等功能,並且支援Wi-Fi 4、藍牙5.0、LoRa等通訊功能,或選擇4G通訊模組版本以使用行動上網功能。

延伸閱讀:低功耗廣域網路串起物聯網裝置(2):LoRa

LILYGO T-Deck Pro的特別之處在於支援LoRa低功耗廣域網路,當使用者架設好閘道或對應的網路環境後,就能讓LILYGO T-Deck Pro互相通訊,通訊範圍能夠超過10公里,遠超越一般Wi-Fi、藍牙的通訊距離。

使用者也可透過PlatformIO、Arduino IDE等工具開發程式,並傳輸至LILYGO T-Deck Pro執行,自行擴充軟體功能,靈活運用LoRa長距離通訊的優勢。

LILYGO T-Deck Pro是款採用ESP32-S3微控制器並支援支援LoRa低功耗廣域網路的傳呼機。

LILYGO T-Deck Pro的外型與Blackberry有些類似,搭載3.1吋電子紙顯示器與實體QWERTY鍵盤。

機身外殼為透明材質,鍵盤則有黑、灰配色可供選擇。

機身側面具有USB Type-C端子與microSD讀卡機(4G模組版本可安裝SIM卡)。

LILYGO T-Deck Pro提供2種版本,4G版本以具有Simcom A7682E通訊模組,一般版則在相同位置搭載TI PCM5102A音訊CODEC。

LILYGO T-Deck Pro現已發售,價格為美金82.99元(約合新台幣2,73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Paper 7平板閱讀器採免背光反射式RLCD面板,兼顧護眼、彩色與高速反應

2025年4月22日 14:00
由香港廠商Harbor Innovations推出的Paper 7是款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的平板閱讀器,其最大的特色是採用反射式RLCD面板。7f57e44320f768618ceb17dcd942bdb4

由香港廠商Harbor Innovations推出的Paper 7是款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的平板閱讀器,其最大的特色是採用反射式RLCD面板。

彩色畫面高速反應

一般LCD面板的顯示原理需要搭配背光模組,長期觀看時容易因為較強的光線造成眼睛疲勞。而RLCD面板則是取消背光模組,透過外部光源照到面板後的反射顯示畫面,雖然色彩鮮豔度會明顯下降,但能在維持1677萬色顯色能力與60 Hz畫面更新頻率的優勢下,帶來接近電子紙的舒適閱讀感受。

延伸閱讀:
電子書閱讀器顯示技術又一選擇:「膽固醇液晶」產品即將推出,目前的技術限制有哪些?
也有「反射式」和「雙穩態」!1677萬色的電子紙膽固醇液晶來了

Paper 7搭載Android 14作業系統,方便使用者自行安裝各種App與電子書閱讀軟體,它採用MediaTek Helio P75 SoC,具有2組時脈為2.0 GHz的Arm Cortex-A75,與6組時脈為1.7 GHz的Cortex-A55處理器核心,搭配Arm Mail-G52 MC2繪圖處理器,最高可選8GB記憶體與256GB eMMC儲存媒體,並支援Wi-Fi無線網路、藍牙、USB Type-C端子等I/O功能。

Paper 7搭載解析度為768 x 1024的7.8吋螢幕,支援10點觸控,並可搭配4096段感壓手寫筆書寫或繪畫。

Paper 7是款採用反射式RLCD面板的平板閱讀器,並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提供高度使用彈性。

Paper 7的功能與規格一般平板電腦接近,搭載容量為3100mAh之充電電池。

Paper 7的RLCD面板與Hannspree(瀚宇彩晶之子公司)共同開發,能夠提供接近電子紙的舒適閱讀體驗。

RLCD面板具有1677萬色的顯色能力,遠高於彩色電子紙。

▲其畫面更新頻率高達60 Hz,流暢播放影片也沒問題。

Paper 7的預定上市日期為2025年5月,預定售價為美金299元起(約合新台幣9,89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效能實測:RTX 5060四兄弟之首率先登場

2025年4月16日 21:56
NVIDIA於日前發表4款GeForce RTX 5060系列產品,而今日搶先發售的是16GB與8GB版本的GeForce RTX 5060 Ti桌上型顯示卡,就讓我們來看看它的效能表現。D048cab0a65d0b37993e8ee0f01d079d

NVIDIA於日前發表4款GeForce RTX 5060系列產品,而今日搶先發售的是16GB與8GB版本的GeForce RTX 5060 Ti桌上型顯示卡,就讓我們來看看它的效能表現。

比GTX 1060 Ti快50倍!

在先前的產品發表會中,NVIDAI透過圖表展示GeForce RTX 5060 Ti的原生效能大約接近GeForce GTX 1060 Ti的10倍,在DLSS 4的加持之下則可衝到超過50倍的FPS效能表現。

延伸閱讀:
CES 2025:NVIDIA編輯日(上):RTX 50系列顯示卡與Blackwell架構特色解說
CES 2025 - NVIDIA編輯日(下):RTX 50系列顯示卡獨有DLSS 4多重畫格生成超級效能禁藥與Reflex低延遲技術
NVIDIA GeForce RTX 5070效能實測:真的能下剋上打敗RTX 4090?

雖然GeForce RTX 5060 Ti具有16GB與8GB等2種版本,但是筆者這次只有收到MSI GeForce RTX 5060 Ti 16G VENTUS 2X PLUS,因此在測試時以這個版本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TDP較低的關係,所以MSI GeForce RTX 5060 Ti 16G VENTUS 2X PLUS在電源輸入部分採用單8Pin PCIe電源端子,讓使用者能夠延用不具12V-2x6端子的電源供應器,降低升級門檻與總體花費。

(若下方表格無法完整顯示,請點我看圖片版

GeForce RTX 50系列顯示卡規格簡表         
顯示卡型號 CUDA核心數量 基礎時脈 Boost時脈 Tensor核心 光線追蹤核心  記憶體容量 記憶體類別 顯示卡功耗 發售當時定價(美金)
GeForce RTX 5090 21760 2010MHz 2410MHz 3352 AI TOPS(第5代) 318 TFLOPS(第4代) 32GB 512bit GDDR7 575W $1999
GeForce RTX 5080 10752 2300MHz 2620MHz 1801 AI TOPS(第5代) 171 TFLOPS(第4代) 16GB 256bit GDDR7 360W $999
GeForce RTX 5070 Ti 8960 2300MHz 2450MHz 1406 AI TOPS(第5代) 133 TFLOPS(第4代) 16GB 256bit GDDR7 300W $749
GeForce RTX 5070 6144 2160MHz 2510MHz 988 AI TOPS(第5代) 94 TFLOPS(第4代) 12GB 192bit GDDR7 250W $549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4608 2400MHz 2570MHz  759 AI TOPS(第5代) 72 TFLOPS(第4代)  16GB 128bit GDDR7 180W $429
GeForce RTX 5060 Ti 8GB 4608 2400MHz 2570MHz  759 AI TOPS(第5代) 72 TFLOPS(第4代)  8GB 128bit GDDR7 180W $379

 

MSI GeForce RTX 5060 Ti 16G VENTUS 2X PLUS採用雙風扇設計,厚度為雙槽。

顯示卡背面一樣採用穿透式散熱設計,強化散熱效果。

電源輸入採用單8Pin PCIe電源端子,讓使用者能夠延用不具12V-2x6端子的電源供應器。

顯示輸出方面同樣提供3組DisplayPort 2.1b與1組HDMI 2.1b。

測試環境與條件

本次測試過程除了手動開啟EXPO功能,讓記憶體自動超頻至DDR5-6000之外,其餘BIOS / UEFI的設定皆維持預設值,Resizable BAR為開啟狀態,對照組使用先前測試專題之成績。

所有成績除了都是進行2輪測試,在確定沒有極端值後取平均,遊戲效能使用遊戲內建的測試模式,而《絕對武力2》使用CS2 FPS Benchmark工作坊地圖進行測試。

遊戲部分在1080p、2K、4K解析度搭配最高畫質設定,若有設定範本則套用最高範本,若無則將所有畫質相關項目調至最高,關閉VRS或動態解析度等設定,並僅進行開、關光線追蹤功能的調整。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7 9800X3D
散熱器:MSI MEG Coreliquid S360
主機板:ASRock X870E Taichi(UEFI版號:3.17.TS03 – AMD AGESA ComboAm5PI 1.2.0.3)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16GBx2(@DDR5-6000)
顯示卡:MSI GeForce RTX 5060 Ti 16G VENTUS 2X PLUS
儲存裝置:Solidigm P44 Pro 1TB(系統碟)、Solidigm P41 Plus 1TB(遊戲碟)
電源供應器:MSI MEG Ai1300P PCIE5
軟體環境:Windows 11專業版23H2(Build 22361.5189),GeForce Game Ready 575.94

測試平台之CPU-Z資訊。

GeForce RTX 5060 Ti之GPU-Z資訊。

《魔物獵人:荒野》效能測試

筆者除了透過《魔物獵人:荒野》的效能測試工具《Monster Hunter Wilds Benchmark》之外,也使用正式版遊戲實際感受遊玩體驗。測試過程皆設定為最高畫質並搭配高解析度材質包DLC,在不同項目中僅調整解析度、開關光線追蹤以及DLSS 3升頻(平衡模式)。

《Monster Hunter Wilds Benchmark》效能測試工具展示,影片使用NVIDIA App進行螢幕錄影,將會稍微影響效能,因此實際效能表現請以下方圖表為準。

至於遊戲的實際操作部分,透過NVIDIA FrameView測量狩獵過程的FPS表現,GeForce RTX 5060 Ti 16GB的平均與1% Low(99百分位)FPS分別為49.796、29.996幀,即便透過DLSS的協助也無法超過60幀門檻,可以搭配G-Sync顯示器提高視覺流暢感並避免畫面撕裂,雖然偶有明顯卡頓感,整體落在還可接受的範圍。

從《魔物獵人:荒野》的設定選項中可以看到,在使用最高畫質設定範本搭配高解析度材質包DLC的情況下,占用的顯示記憶體為7.68GB,尚未超過8GB(右上角之圖表)。

▲《Monster Hunter Wilds Benchmark》效能測試工具展示,測試條件為4K解析度、最高畫質(高解析度材質包DLC)、光線追蹤、DLSS 3(平衡模式)。影片使用NVIDIA App進行螢幕錄影,將會稍微影響效能,因此實際效能表現請以下方圖表為準。

▲在正式版遊戲中,以上段影片相同的條件測試。GeForce RTX 5060 Ti 16GB狩獵過程的平均FPS大約落在49.796幀,1% Low則為29.996幀。

在《魔物獵人:荒野》關閉光線追蹤的情況下,GeForce RTX 5060 Ti 16GB能在1080P解析度的平均FPS達70.1幀,超越60幀的門檻。

《魔物獵人:荒野》開啟光線追蹤後,GeForce RTX 5060 Ti 16GB能在1080P解析度仍有64.47幀的平均FPS。

開啟DLSS 3升頻後,GeForce RTX 5060 Ti 16GB能在4K解析度、最高畫質、光線追蹤的條件下將的平均FPS扛至64.19幀。

(下頁還有更多效能測試)

 

測試軟體分析

在效能測試前半段,照慣例先看看GeForce RTX 5060 Ti在3DMark與Procyon等測試軟體的表現如何,測試對照組則以RTX 50系列以及AMD最新的Radeon RX 9070為主。

若要將各顯示卡的價格因素列入考量的話,GeForce RTX 5070與GeForce RTX 5060 Ti 16GB的官方定價分別為美金549、429元,後者的價格低了21.86%。而Radeon RX 9070官方定價也是美金549元,所以差距同樣為21.86%。

3DMark Fire Strike採用Direct X 11繪圖API搭配1080p解析度(1920 x 1080),RTX 5060 Ti圖像分數與RTX 5070 Ti落差約為28.13%,而與RX 9070則相差34.95%,高於價格差距。代表著只考慮顯示卡本體價格,RTX 5060 Ti的單位成本效益較差。

Fire Strike Extreme將解析度提升至2K(2560 x 1440),RTX 5060 Ti的圖像分數與RTX 5070、RX 9070的落差擴大至31.49%、37.68%。

Fire Strike Ultra進一步將解析度提升至4K(3840 x 2160),落差進一步擴大至34.69%、41.97%。

3DMark Time Spy採用Direct X 12搭配2K解析度,RTX 5060 Ti圖像分數與RTX 5070 落差約為29.69%,而與RX 9070則相差42.23%。

Time Spy Extreme將解析度提升至4K,差距擴大為31.63%、44.25%。

Speed Way是採用DirectX 12 Ultimate繪API與DirectX Raytracing tier 1.1光線追蹤技術,具有全域照明與反射等效果,並透過Mesh Shaders進行效能最佳化,可以反映最新AAA大作遊戲的效能表現。RTX 5060 Ti與2者效能相差30.47%、30.52%,仍高於價格落差。

Steel Nomad採用DirectX 12繪圖API搭配14K解析度,雖然不使用光線追蹤技術,但具有目前最高的繪圖運算負載。RTX 5060 Ti與RTX 5070 落差縮小至26.60%,但與RX 9070的差距擴大為41.98%。

3DMark Port Royal採用DirectX Raytracing(DXR)光線追蹤繪圖技術搭配2K解析度,是考驗顯示卡光線追蹤效能的競技場。RTX 5060 Ti與2者的差距為28.56%、37.75%。

在DLSS測試部分,RTX 5060 Ti開啟DLSS 4搭配4X多重畫格生成能讓FPS效能達到原本的636.55%,表現相當出色。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文字生成部分,RTX 5060 Ti成績與RTX 5070的平均差距約為15.5%,而大幅領先RX 9070約36.43%。

RTX 5070 Ti的FTFF(產生第1組字詞)速度表現,在NVIDIA陣營部分與顯示卡等級成強烈正相關,而AMD陣營則明顯落後。

每秒產生的字詞部分,RTX 5060 Ti落後RTX 5070平均18.37%,落後RX 90700平均20.19%。

遊戲效能測試

接下來我們繼續分析GeForce RTX 5060 Ti在實際遊戲的效能表現。

在競技類的《絕對武力2》中,RTX 5060 Ti在1080p解析度能將平均FPS與1% Low(99百分位)FPS都能超過144幀,而2K解析度則是有191.95幀的平均FPS與99.4幀的1% Low FPS,4K部分則分別為101.2幀與52.2幀,能滿足基本的競技需求。

《看門狗:自由軍團》關閉光線追蹤時,RTX 5060 Ti在2K解析度平均FPS有82幀的表現。

《看門狗:自由軍團》開啟光線追蹤後,2K解析度平均FPS仍有69幀,高於60幀門檻。

《戰慄深隧:流亡》關閉光線追蹤時,2K解析度平均FPS約為87.77幀。

《戰慄深隧:流亡》開啟光線追蹤後,2K解析度平均FPS仍可高於60幀。

《極地戰嚎6》由於繪圖負擔較低,對處理器的效能較為敏感,RTX 5060 Ti在關閉光線追蹤時能將4K解析度的平均FPS帶到69幀。

《極地戰嚎6》開啟光線追蹤後,4K解析度平均FPS仍有61幀的表現。

《刺客任務III》Dubai(杜拜)測試項目包含多種場景與NPC角色,整體負擔較低,關閉光線追蹤時RTX 5060 Ti在4K解析度有81.19幀平均FPS的好成績。

Dubai開啟光線追蹤後繪圖負擔大增,RTX 5060 Ti還是能滿足將1080p解析度的平均FPS扛過60幀。

《刺客任務III》Dartmoor(達特穆爾)測試項目則包含許多槍枝射擊與爆炸效果,充滿物理與粒子模擬,對處理器的要求比較高。關閉光線追蹤時RTX 5060 Ti在4K解析度的平均FPS高達79.21幀。

Dartmoor開啟光線追蹤後,RTX 5060 Ti剛好讓1080p解析度的平均FPS壓在60幀。

《電馭叛客2077》關閉光線追蹤時,RTX 5060 Ti能滿足2K解析度的流暢門檻。

《電馭叛客2077》開啟光線追蹤後,RTX 5060 Ti在1080p解析度的平均FPS略低於60幀門檻,可以透過DLSS彌補。

《黑神話:悟空》身為新一代效能殺手,在關閉光線追蹤時RTX 5060 Ti在1080p解析度的平均FPS為47幀。

《黑神話:悟空》開啟光線追蹤後, 1080p解析度的平均FPS下降至26幀。

2種版本各有所長

GeForce RTX 5060 Ti具有16GB與8GB等2種顯示記憶體容量的版本可供選擇,價差為美金50元,使用者可以依照需求採購。

8GB版本的優點當然就是價格比較便宜。在一般遊戲占用記憶體未超過上限的情況下,不同容量基本上不影響效能表現,舉例來說《魔物獵人:荒野》在4K解析度「全部開到最滿」的情況下,也僅占用7.68GB顯示記憶體,因此2種版本的效能表現會相當接近。

而16GB版本則可在遊戲使用超過8GB顯示記憶體時提供較佳的效能,但考慮到GeForce RTX 5060 Ti本身的產品定位本來就不是為4K解析度遊戲應用設計,因此以遊戲為主的讀者可以選擇8GB版本。

16GB版本的最大優勢在於在本機執行Stable Diffusion圖像生成、大型語言模型等AI應用程式時,可以使用參數量更大的模型,或是生成解析度更大的圖像。如果讀者有這方面需求,則可選擇16GB版本。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技嘉發表 RTX 5060 Ti / RTX 5060 全系列顯示卡:散熱更強、效能升級,還有Low Profile款

2025年4月16日 14:45
這一波新品全數採用 NVIDIA Blackwell 架構,儘管定位不如 RTX 5090 與 5080 的旗艦高階,但主要針對 2K / 1080p 遊戲玩家、創作者與輕度 AI 應用族群設計。D1bb0419625efd100349d086a32eb185

技嘉科技今日正式發表新一代 GeForce RTX 5060 Ti / RTX 5060 系列顯示卡,首波涵蓋多達七大系列設計,從高階玩家導向的 AORUS ELITE、經典熱銷 GAMING,到輕巧迷你的 Low Profile 半高版本一應俱全,並將分別自 4月16日與5月起陸續開賣。

這一波新品全數採用 NVIDIA Blackwell 架構,儘管定位不如 RTX 5090 與 5080 的旗艦高階,但主要針對 2K / 1080p 遊戲玩家、創作者與輕度 AI 應用族群設計,在效能與能耗間取得平衡。 

AORUS 系列 – AORUS ELITE 

AORUS ELITE系列是技嘉高級風冷散熱方案的顯示卡,專為追求極致效能和先進散熱技術的玩家所設計。其搭載創新的 WINDFORCE 散熱系統,整合了多項先進技術,包含全新設計的Hawk風扇、大面積銅板、多根複合式熱導管,以及Screen Cooling散熱技術等,即使在最嚴苛的負載條件下,也能提供優異的散熱表現。

技嘉發表 RTX 5060 Ti / RTX 5060 全系列顯示卡:散熱更強、效能升級,還有Low Profile款

獨家搭載技嘉經典RGB Halo燈光效果,透過視覺暫留技術,在風扇旋轉時展現三圈光環效果,這種燈光效果宛如殘影般流暢變換,能夠營造出絢麗的視覺層次,廣受市場高度肯定。

此外,為提升顯示卡的耐用性與結構強度,我們導入強化結構設計,採用金屬背板,並透過彎折邊緣設計穩固鎖定在 I/O 支架上,大幅提升整體結構強度,確保長期使用的穩定性。AORUS ELITE 顯示卡還具備多項使用者友善設計,包括航太級PCB防護塗層、支援靜音模式的 Dual BIOS 設計,以及 Ultra Durable 認證用料,全方位優化效能與耐用度,皆為玩家帶來極致遊戲體驗。

GIGABYTE 系列 – GAMINGAEROEAGLEEAGLE ICE WINDFORCE系列

GAMING系列顯示卡是技嘉最經典且受歡迎的系列,以卓越的效能與穩定性廣受肯定。新一代GAMING外觀設計彷如多層裝甲結構,每處細節皆突顯硬派形象與機械美學。特別是創新的滑動式側板設計,使用者可滑動側板來呈現出不同形式的RGB 燈光區域,增添獨特的互動體驗,進一步強化機甲設計,使 GAMING系列從裡到外展現出更具動態的電競美學。

技嘉發表 RTX 5060 Ti / RTX 5060 全系列顯示卡:散熱更強、效能升級,還有Low Profile款

AERO系列以其優雅的白銀配色和簡約的線條設計,深受設計師及偏好極簡美學的使用者青睞,完美融入淺色系機殼和極簡風格的PC系統。側邊Logo採用特殊工藝設計,結合精緻RGB燈效,營造出獨特且細膩的視覺層次,為整體外觀增添一絲優雅與時尚感。

EAGLE 系列的設計靈感源自太空戰艦與科幻元素的融合,成為科幻愛好者與年輕族群的首選。我們提供EAGLE ICE白色款與 EAGLE灰黑色兩種款式,讓使用者可依據喜愛的PC風格選擇最搭配的色調安裝,也讓顯卡不單只是零組件,更猶如停放於機殼內的戰艦,增強整體的視覺效果與張力。

技嘉發表 RTX 5060 Ti / RTX 5060 全系列顯示卡:散熱更強、效能升級,還有Low Profile款

WINDFORCE 系列為入門級顯示卡,採用低調沉穩的黑色為主調,風格簡約,是追求穩定、耐用且同時具備 RTX 5060 Ti 與RTX 5060所帶來卓越效能的使用者最理想的選擇。

此外,技嘉在結構設計上力求穩固可靠的品質,我們採用強化背板與I/O擋板緊密結合,大幅提升結構強度和完整性。再搭配技嘉 Ultra Durable 認證元件,大幅提升運行穩定性並延長使用壽命,致力為玩家打造更優質的遊戲體驗以及更可靠的用料品質。

GIGABYTE系列 – Low Profile半高顯示卡

技嘉於GeForce RTX 5060繪圖晶片推出 Low Profile 規格的顯示卡,非常適合偏好機殼空間較為緊湊及小型系統的使用者安裝,僅182mm顯卡長度同時仍提供強勁效能,滿足各類遊戲需求,讓小型機殼瞬間升級為強悍的遊戲戰鬥站。顯示卡採用銅底板直接接觸GPU與複合式銅熱導管散熱,可大幅提升熱傳導效率,確保散熱器能迅速導出核心熱能,使顯示卡在較低溫度下穩定運行並發揮更高效能。此外,高品質電路設計與技嘉Ultra Durable認證用料能進一步提升顯示卡的使用壽命與運作穩定性。

技嘉發表 RTX 5060 Ti / RTX 5060 全系列顯示卡:散熱更強、效能升級,還有Low Profile款

同時,顯示卡提供三個DisplayPort及一個 HDMI輸出,可支援最多四個顯示器同步輸出,特別適合多螢幕應用的使用者。產品還內附額外的 Low Profile短擋板讓使用者可因應機殼種類安裝,靈活適配不同機殼尺寸,確保安裝兼容性,滿足各類組裝需求。

技嘉科技 GeForce RTX 5060Ti 和 RTX 5060 系列顯示卡將分別於4月16日與五月起正式發售。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傳英特爾18A製程效能超越2奈米同級台積電N2與三星SF2,預計2025年底量產

2025年4月16日 09:00
英特爾 18A 獲得 2.53 分,高於台積電 N2 的 2.27 分與三星 SF2 的 2.19 分。這代表在同級的 2 奈米製程節點中,英特爾目前暫時領先。30da23cdbc6cfc46a6afa3b3b1b6c43f

根據TechInsights 的最新分析指出,英特爾(Intel)即將推出的 18A 製程節點在2奈米等級競爭中,表現優於台積電 N2 與三星 SF2,成為目前效能領先的製程技術之一。

在 TechInsights 以自訂評分標準進行的效能評比中,英特爾 18A 獲得 2.53 分,明顯高於台積電 N2 的 2.27 分與三星 SF2 的 2.19 分。這代表在同級的 2 奈米製程節點中,英特爾目前暫時領先。

背面供電技術帶來重大突破

18A 是英特爾首個採用「背面供電網路」(BSPDN, Backside Power Delivery Network)的製程節點,將在 2025 年底應用於新一代 Panther Lake CPU 中進行測試,並預計於 2026 年初正式出貨。

這項創新的電源架構有助於:

  • 提升 5~10% 的佈局效率與元件利用率

  • 降低互連電阻

  • 提高最高 4% 的等效電源效能(ISO Power Performance)

這些成果主要來自於相較傳統前端電源線路的內建電阻大幅降低。

每瓦效能提升15%,晶體管密度增加30%以上

與先前的 Intel 3 製程相比,18A 的每瓦效能提升達 15%,在相同晶片面積下可容納多出超過 30% 的晶體管。該製程採用了 RibbonFET 技術,目前已進入風險試產階段。

英特爾表示:「我們正進行最後階段的壓力測試,預期將在 2025 年下半年進入大規模量產。」

SRAM 密度創新突破 擊破縮放極限迷思

在 SRAM(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設計上,英特爾也展現進步。高效能 SRAM 單元從 Intel 3 的 0.03 µm² 縮小到 18A 的 0.023 µm²,而高密度版本更縮小至 0.021 µm²,代表縮放係數分別為 0.77 與 0.88,突破了過往 SRAM 難以再縮的假設。

此外,英特爾提出「環繞陣列」PowerVia 架構,將供電線路改為從晶片背面進入 I/O、控制與解碼器電路,有效解決電壓降與訊號干擾問題,提升了整體晶片整合與效能表現。

目前,18A 製程可達到 38.1 Mbit/mm² 的巨集位元密度,與台積電 N2 不相上下,成為極具競爭力的新世代節點。

隨著新架構與製程陸續定案,外界對英特爾能否藉 18A 重返晶片製程競爭第一線充滿期待。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