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接觸 Sony Alpha 系統的契機,我印象中是有一次在 TVC 拍攝現場進行側拍記錄,由於不能干擾收音所以需要找一台能完全靜音拍攝的相機,於是便用到堪稱那時候當紅炸子雞的 Sony α7 III。我發現不用像 DSLR 必須裝上又重又貴的滅音箱,只要切換到電子快門就能實現完全靜音拍攝,甚至對焦性能在當時也是同級產品中的佼佼者,用過之後驚為天人,於是就和 Sony Alpha 結下不解之緣。
SEL2870GM 幾乎涵蓋了人像題材最常用的四個焦段,可依拍攝需求快速切換焦距視角,如此一來除了能省去不少更換鏡頭的時間,也讓拍攝工事得以一氣呵成,不會中斷模特兒已經醞釀好的情緒和氛圍,拍攝流程絕對是更順暢。同時與 α7R V 搭配時的自動對焦快速、準確且穩定,期間幾乎沒有發生 miss 或跑焦的狀況,就算突然要拍攝特寫畫面,也能快速完成對焦,不得不說這種紮實的信賴感真的很棒。
對多數熱愛風景 / 旅遊的攝影人來說,「畫質」通常是選購相機時的首要考量,另外,「重量」也是他們相當重視的一環,畢竟有些景點並不是開車就能抵達,途中甚至還得跋山涉水,因此器材輕巧與否確實得審慎評估。而本次報導聚焦的 Sony α7C R 正是一款主打畫質和輕巧兼具的相機,究竟利用它來拍攝創作能獲得哪些好處?就讓風景旅遊攝影達人米米恩來告訴大家。
必須說我真的有被 α7C R 的重量給驚豔到,它除了輕巧,還是輕巧!這個亮點太太太大了!由於我平時使用的是 α7R III,而同樣是主打高畫素的 α7C R,重量卻只有 α7R III 的七成左右,加上外觀部分 α7C R 採沒有軍艦部的設計,體積也明顯比 α7R III 還小,攜帶上無疑更輕鬆方便。我相信光是這點就對不少攝影玩家極具吸引力,畢竟在同樣都擁有高畫素、高畫質和優異對焦性能的情況下,體積及重量若更有優勢,絕對會優先獲得青睞。
6,100 萬畫素的細節描繪能力無與倫比
正因為我非常重視影像畫質表現,所以當初才會購入 α7R III 作為記錄旅行的主要工具。而在深度體驗 α7C R 後發現,它不僅更輕巧,感光元件畫素也比 α7R III 更高來到 6,100 萬,再搭配 Sony 最新發表的 G Master 和 G 鏡,絕對能輕鬆拍到無比銳利且充滿細節的影像。
將我分享的作品進行 100% 裁切就能清楚看到 α7C R 搭載的那片 6,100 萬畫素全片幅 Exmor R CMOS 驚人的畫質表現,不只能重現旅行當下看見的每一幅美景,事後回放作品時心中仍舊是感動不已,它的細節描繪力用無與倫比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 拜 6,100 萬畫素 Exmor R 背照式感光元件所賜,α7C R 的畫質表現無庸置疑,如這張在九份拍攝的阿妹茶樓夜景,經過 100% 裁切放大檢視,依然能清楚看到建築物屋簷、牆面以及燈籠上的紋理,甚至連牌樓上的雕花和匾額文字都清晰可辨。(上:Sony α7C R + SEL1625G,25mm、F2.8、1/80s、ISO 400(看大圖) | 下:上圖 100% 裁切)
高畫素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讓你更有餘裕去進行二次裁切。說實話大部分女性攝影師的體力有限,每次出去拍照不會帶太多鏡頭,所以如果遇到像遠方山景、燈塔、動物或飛羽…這類的畫面,當鏡頭焦距不足,通常會透過二次裁切來獲得更理想的構圖。而 α7C R 的畫素高達 6,100 萬,比之前使用的 α7R III 還多了將近 2,000 萬畫素,除了畫質表現更細膩外,二次裁切的調整空間也更有彈性。
AI 自動對焦的輔助,讓風景作品更具生命力
為了讓作品能散發生命力與溫度,我經常在照片中加入一些元素,如路人、動物、來往車輛。不過除非是花時間刻意等待,否則很多時候這些元素都是突然出現在畫面中的,而 α7C R 因為有 AI 自動對焦這個功能,在面對突然其來的狀況時,讓我不僅能從容進行拍攝,藉由 AI 自動對焦出色的辨識和追蹤性能,我甚至只需要做好專心構圖這件事,剩下的一切就放心交給 α7C R,然後在最適當的時機按下快門即可。另外我個人覺得 α7C R 的暗部對焦能力也有所提升,拍夜景或在較昏暗的環境下拍攝時,能感受到 α7C R 的對焦成功率明顯高出許多。
就算不拍 RAW,「風格外觀」也能協助呈現絕佳色彩
我認為風格外觀對於不是那麼擅長後製的攝影玩家而言是個非常方便的功能。說實話不是每個人都會拍 RAW 格式進 Photoshop 或 Lightroom 修圖,這時直接套用風格外觀確實能省下大把時間及麻煩。α7C R 內建的風格外觀多達 10 種,加上每一種風格外觀都還可以依需求進一步調整對比、明暗、飽和及銳利度…等細項,我想無論如何都能找到至少一種符合自己審美的色彩才是。
以我自己來說,「VV2」和「IN」是我很愛的兩種風格外觀。VV2 的整體色彩比較鮮豔、明亮,暗部能呈現較多的細節,我通常會應用在拍風景類的照片時,使亮暗部和色彩能夠更清晰;至於 IN 按照手冊上的解說,是透過抑制對比度和飽和度來建構帶有磨砂紋理的影像,不過就我實際拍攝的感受,簡單說就是清新淡雅的日系風格,我比較常用來捕捉人像或寵物的題材,整體色調讓人感到很舒服。
「五軸 7 級防手震」、「翻轉螢幕」大幅提升便利性
據過往的經驗,並非所有拍攝地點都適合或允許使用三腳架,尤其在空間有限的室內或遊客眾多的熱門景點,就只能完全靠手持拍攝,這時候,相機的防手震功能可不可靠就顯得異常重要。α7C R 具備最高五軸 7 級的防手震效果,相較 α7R III 的最高五軸 5.5 級進步不少,就實際使用的感受來說,α7C R 的防手震不只夠力而且相當實用,舉例來說,有天傍晚我和朋友登上象山六巨石旁的木棧平台捕捉台北 101 夜景,其中一張是使用 200mm 端並以 1/20 秒的快門速度手持拍攝,事後檢視照片發現在 6,100 萬如此高的畫素下,竟然連一點點的微震都沒有出現,影像非常銳利且紮實,讓我及友人共同見證 α7C R 機身防手震的威力。
▲▼ 在一些不方便使用三腳架的場景,α7C R 的五軸 7 級機身防手震能有效提升手持拍攝的成功率。如這張在象山六巨石旁平台拍攝的 101 夜景,因現場地面為木棧道,就算使用三腳架也容易產生晃動,於是乾脆直接手持拍攝,即使畫素高達 6,100 萬,仍舊能拍出極清楚的影像。(上:Sony α7C R + SEL70200GM2,200mm、F2.8、1/20s、ISO 2000(看大圖) | 下:上圖 100% 裁切)
此外,我也很喜歡 α7C R 的翻轉螢幕,它主要是採側翻式設計,相較 α7R III 的螢幕只能上/下掀,α7C R 螢幕可翻轉的角度使用起來明顯更有彈性,要拍攝直幅低角度照片時特別好用,否則以前只能選擇直接趴在地上或蹲得很低並彎著腰用很克難的姿勢拍攝,方便性不可同日而語。
▲▼ 側翻式觸控螢幕是風景攝影師的一大福音。米米恩提到無論是要進行橫、直幅的低角度構圖都比以往方便許多,像這張在落羽松大道路邊拍攝帶有前景的低角度照片,就是善用 α7C R 翻轉螢幕拍出的絕佳範例。(Sony α7C R + SEL70200GM2,200mm、F4.5、1/125s、ISO 100)(看大圖)
Creators' app 簡單連線,輕鬆分享與交流作品
最後,我也想分享使用 α7C R 時,另一個大推的功能 Creators' app。因為旅途中難免會拍到想要馬上與親友分享的照片,這時可以透過手機裡安裝的 Creators' app,簡單幾個步驟就能快速與 α7C R 建立連線,接著便能輕鬆將照片上傳至手機快速分享,或取代快門線進行遙控拍攝,相當方便!
此外,Sony 相機用戶註冊之後還能免費獲得 25GB Creators' Cloud 雲端空間,能用來備份珍貴的影像檔案,甚至與全世界的 Sony 創作者進行交流,讓作品被更多人看見,或透過欣賞全球各地攝影師利用 Sony α 創作的影像,來激發自己的創意與靈感。
α7C R 搭配 G Master 和 G 系列鏡頭,輕巧、畫質兼具的保證
這次我帶著 α7C R 跑了不少地方,包括大溪落羽松大道、月眉人工濕地、桃園新總圖、南寮漁港、竹圍漁港、象山六巨石和九份等地,搭配的鏡頭主要是 SEL1625G 和 SEL70200GM2 這兩顆。我喜歡用超廣角捕捉壯麗的風光,也喜愛透過望遠鏡頭的壓縮感來營造視覺美感,而 SEL1625G 和 SEL70200GM2 都同時具備輕巧和畫質出色的優勢,我認為和 α7C R 搭配起來非常恰當,尤其對女性攝影者來說很是友善,背出門一整天也不會感覺是沉重的負擔。而且不只輕巧,對焦也相當快速,搭配 6,100 萬畫素的 α7C R 能呈現極細膩的畫質,這樣的組合是每次出遊拍攝的絕佳伙伴。
α7C R 的輕巧讓我走得更遠,捕捉更多風景
人們常說:「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而我認為:「拍照,是為了看更遠的風景」。
因為對風景/旅遊攝影有超乎想像的熱情,所以無論目的地路程多遠都還是想帶著相機、鏡頭前往拍攝,而當器材輕巧到讓你願意隨時背著它們出門、走更多的路,才能親眼見證更遙遠的美景。Sony α7C R 就是一台這樣的相機,在輕巧之餘還具備高畫素、高畫質以及優異的 AI 自動對焦性能,可以說簡直是專為女性、年長者族群量身訂做的相機。
除此之外,它也很適合作為專業影像工作者的第二台相機,因為通常職業攝影師對畫質都毫不妥協,但假日又不想背太重的器材出門,而 α7C R 則能讓這群人以最輕鬆的心情記錄生活中的美好點滴。
也因為頻道經營遇到相當多檔案儲存的困擾,除了雲端儲存空間不足、成本過於高昂之外,更需要一套完整可靠的檔案備份解決方案,於是徐海莉決定選擇搭配大容量的硬碟建置 NAS 作為頻道檔案儲存與共享的核心,雖說在初期會需要花費一筆預算購買硬體設備,但就長期使用來說,相較於雲端儲存的訂閱費用會更為節省。
也因為要儲存的主要內容包括了影音創作的原始素材、剪輯影音成品與最終上傳頻道的影音內容,因此徐海莉格外重視存設備的穩定性與可靠性,也因此硬碟選擇了具品牌知名度與優異口碑的 Toshiba 所出品的 NAS 專用硬碟 N300 系列,並搭配國內知名品牌 ASUSTOR 華芸的 AS5404T 4 Bay NAS 來建置工作室的儲存中心。
當初之所以會將團隊的主力器材轉換到 Sony α 系統,首要考量就是輕量化和教育成本。我是個勇於嘗試新科技的人,只要是對拍攝工作有幫助而且符合需求,都會毫不猶豫更換成最新器材。當年各品牌重心都還在單眼系統的時候,Sony 是第一家推出全片幅無反相機系統的品牌,後來 α9 問世,在體驗過後發現機身性能已經可以滿足婚紗 / 婚禮拍攝的需求,於是決定將公司所有器材全部轉換成 Sony α 系統。
光是從單眼相機到無反相機重量上的減輕,對我們這種經常需要長時間拍攝的工作者來說,換來的機動性和肩上負擔的減輕就有相當明顯的感受;而且 G Master 鏡頭一直都是畫質的保證,尤其發展到二代鏡,體積和重量又更縮減。再者,Sony α 系統的自定義鍵和可指派功能相當多,好處是可以將全公司的 Sony α 系統設定一致化,再加上具備單眼相機沒有的「所見即所得」優勢,不用再去猜想拍出來的結果,在內訓或團隊互相討論時能有效降低溝通和教育成本,大家一起獲得成長。
另外我特別想聊一下,SEL85F14GM2 相較一代鏡,鏡筒尾端改成階梯式設計這點讓團隊攝影師們讚不絕口。因為我們很常在拍攝空檔用單手握住鏡尾與機身接環處進行短暫的交流或者休息。一代鏡因為鏡筒尾端較胖的關係,除了男生的手指比較會卡住,女性攝影師握起來也比較吃力。而二代鏡的階梯式設計改良無論是男、女攝影師都能比以往更輕鬆握穩相機與鏡頭,不得不說,從這種細微處的改善就能感受到 Sony 的細心以及對用戶反饋的重視。
從影像中央到邊緣,無懈可擊的銳利度
Sony G Master 鏡頭一向都是畫質保證,其實我們過去經常使用的一代鏡已經表現的很好了,因此團隊攝影師們都非常期待 SEL85F14GM2 還能展現什麼樣的進步幅度。而在歷經一段時間的深度、徹底體驗後,我們發現二代鏡的光學性能確實優於前代,而且還挺顯著的。
近期仰築裝修設計採用 Epson LW-600P 智慧型藍牙手寫標籤機和 Epson LW-K600 手持式高速列印標籤機,對於本來就有使用標籤習慣的弘 A 來說,他直言簡直就像換上了神兵利器。
弘 A 說明,早期仰築裝修設計團隊會去書局買標籤,然後再用手寫的方式完成分類。因為怕標籤濕掉,他們習慣先將標籤護貝後再貼到需要標示的物品上,坦白說整個過程有點麻煩,但自從使用 Epson 標籤機後只要在手機上輸入文字,即可快速印出標籤貼紙,不用裁切、也省下繁瑣、耗時的程序,想貼哪裡就貼哪裡,確實能更機動地完成「分類」這個看似不起眼卻至關重要的任務。
在工地案場裡,弘 A 則是會改用 Epson LW-K600 手持式標籤機,因為方便隨身攜帶,拎著就能趴趴走!加上機身上直接內建輸入鍵盤,操作起來就像打字機一樣,不用和手機配對就能隨時使用,更棒的是它內建多種字型以及能支援 100 組內容,分類管理資料更有效率,對比以往用手寫的標籤,有些師傅的字比較潦草難以辨識,或是有時候突然想不起某個字該怎麼寫,有了標籤機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
在裝修設計領域已耕耘十載的弘 A 坦言近幾年看到越來越多同業會使用標籤機這樣的工具,讓現場工作更井然有序。對仰築裝修設計團隊來說,標籤機已經是工作時不可或缺的工具,許多人常會想,到底標籤機這樣的產品能用在什麼地方?有必要嗎?然而透過弘 A 的實際應用與心得分享,相信不難明白,像過去手寫貼在冷氣上的標籤、貼在電箱裡的標籤、或是標註在不同電線上的標籤,現在全都可以用標籤機列印出來的標籤紙來統一標示,看起來確實更清楚美觀,保存期限也更長,未來一旦有更新標示的需求,處理起來絕對是輕鬆又快速的。
Epson 標籤機不只外型好看、攜帶方便,也有推出不同尺寸的機種型號以便滿足不同案場的用途,再加上防水、不殘膠、可搭配的標籤帶選擇多…等等特性,只能說非常適合裝修、設計這個行業使用,弘 A 在訪談尾聲也強調會推薦同業嘗試看看,用過之後那種方便性真的會讓人再也回不去。
當我開始接觸飛羽攝影的時候,早已進入數位單眼時代。最初都是接手父親因升級器材而汰換下來的相機、鏡頭,直到 2005 年我才入手人生第一台數位單眼相機,並在後來升級至全片幅的機種。就這麼拍攝了好多年,之後基於性能和重量考量,於是改採無反相機系統。當時經過多方評估,審視預算、相機性能和鏡頭焦段…等因素,最後決定入手 Sony α7 IV 以及 SEL200600G。
▲▼ 要成功捕捉野生飛羽的美妙英姿,相機自動對焦性能、最高連拍速度以及是否有預拍功能都相當重要!當器材和攝影師個人經驗相輔相成,才能讓拍飛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上: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 + SEL20TC,F5.6、1/16000s、ISO 3200(看大圖) / 下: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F2.8、1/5000s、ISO 5000(看大圖))
「無黑屏 120fps 高速連拍」輕鬆捕捉飛羽最美的瞬間姿態
Sony α9 III 算是我的「頂級無反相機」初體驗,記得第一次帶著它到戶外測試時,就被它的連拍速度給驚豔到了!我發現 α9 III 主打的功能之一「無黑屏 120fps 高速度連拍」真的是毫無疑問的黑科技,真的不誇張。過程中無論是 EVF 或螢幕完全都不會出現黑畫面,連拍流暢度不是過去用過的任何機種可以比擬的!而且 120fps 可以將鳥類展現的所有動作都分解到很細,讓我能輕鬆從中挑出最棒的照片。
▲▼ 蘇亮宇於北海道拍攝的白尾海鵰,透過 α9 III 最高 120fps 的無黑屏高速連拍所合成的 GIF 動畫;而這個功能對拍攝飛羽的好處是能將連續動作分解的很細,讓拍攝者可以從中篩選出最佳照片。例如下圖就是利用 120fps 高速連拍捕捉,再選出展翅角度最好看的一張。(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 + SEL20TC,F5.6、1/4000s、ISO 1600)(看大圖)
不過這個功能在一開始使用的時候卻造成困擾,因為才沒拍多久,不知不覺就快把 Sony CFexpress Type A 的 160GB 記憶卡 (CEA-G160T) 給拍滿了。後來意識到若按照這種方式拍下去,記憶卡肯定不夠用,於是就把連拍速度設為 60fps,然後最關鍵的時刻再搭配「連拍加速」功能,這樣就能確保記憶卡不會太快拍滿,而且還能記錄下最精彩的畫面。
「自動對焦」不只快,也兼顧穩定與可靠
必須說,我對 α9 III 自動對焦性能的驚訝程度並不亞於無黑屏 120fps 高速連拍。相較於我自己的 α7 IV 和其他入門級 APS-C 片幅無反相機,α9 III 的自動對焦明顯就是更快、更準!
一拿到 α9 III 沒多久,我就帶著它去了一趟北海道。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有一天運氣欠佳,幾乎整天都被濃霧所壟罩,突然我發現海岸邊有一整排丹氏鸕鶿正停在礁岩上休息,於是馬上拿起 α9 III 拍攝,這時候重點來了,我發現就算在濃霧嚴重干擾的情況下,α9 III 和 SEL300F28GM 這個組合還是能順利辨識出目標並完成對焦。
不得不說,α9 III 的自動對焦系統無形中提升了我的信心,讓我在拍攝時心裡踏實很多,尤其是在「複雜的環境拍攝飛羽」時特別明顯。例如有些警覺性較高的小型鳥類習慣出沒在灌叢或較茂密的植被,像這次在北海道拍到的蘆鵐、黑喉鴝和長尾山雀皆屬這類的飛羽,我挑出印象最深刻的二張作品跟大家分享一下心得。
第一張是蘆鵐停留在蘆葦上的照片。其實拍攝當下我正面臨著霧氣和複雜背景的雙重干擾,而且蘆鵐本身的毛色和背景又非常相近,然而 α9 III 的自動對焦依舊能快速辨識出被攝主體,這點相當厲害。另一張同樣在北海道拍攝的作品,從中可以看出 α9 III 在層層樹枝、茂葉等前景的干擾下,仍然可以辨識出正在樹幹上的大赤啄木並快速完成自動對焦動作,這般優異的表現我必須給予高度肯定。
▲▼ α9 III 因具備先進的 AI 辨識與自動對焦,讓蘇亮宇深切感受頂級相機所帶來的拍攝便利性有多麼迷人。像這兩張作品,其中蘆鵐的毛色不僅與背景相近,加上還有周遭複雜元素的干擾;而另一張停在樹幹上的大赤啄木,與亮宇之間同樣有層層樹枝與茂葉的干擾,然而 α9 III 即便面對這種棘手的狀況仍快速辨識出目標並完成對焦。(上: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 + SEL20TC,F5.6、1/1600s、ISO 4000(看大圖) / 下: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 + SEL20TC,F5.6、1/6400s、ISO 6400(看大圖)
▲▼ 蘇亮宇大讚 α9 III 在低光源環境下的對焦能力,他表示像這張黑冠麻鷺的作品是在幾乎沒有路燈照明的環境下拍攝,重點是同時受到背景明亮的物體及光源干擾,但是將影像放大看可以發現,α9 III 面對這種嚴苛的環境還是有辦法順利辨識出目標並且對焦成功。(上: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F2.8、1/250s、ISO 16000(看大圖) / 下:對焦處 100% 裁切)
「預拍」+「連拍加速」大幅提升飛羽拍攝成功率
α9 III 拍飛羽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功率,歸功於「預拍」、「連拍加速」這兩項功能。雖然像我們這種從小就開始賞鳥、拍鳥的攝影師,對大多數飛羽的習性已經算相當有經驗了,但人類的反應速度終究有其極限,甚至也會有判斷錯誤的時候,而預拍和連拍加速就相當於為拍攝增添一層保障。
先說「預拍」,我認為這個功能很適合運用在拍攝飛羽從「靜止不動」到「起飛」的那一瞬間,畢竟很多時候你無法預測牠何時會突然起飛,而透過 α9 III 的「預拍」+「無黑屏 120fps 高速連拍」這兩項功能,可以高機率成功捕捉到鳥類起飛的瞬間。因為 α9 III 的「預拍」可以記錄按下快門前 0.005~1 秒的畫面,所以就算是看到正要起飛的剎那才按下快門,都還是能成功拍到想要的畫面。
▲▼ α9 III的「預拍」功能可以捕捉按下快門前0.005~1秒的畫面,能大幅提升拍到起飛瞬間的成功率。像這兩張分別在野柳拍攝的灰頭鷦鶯(上)和北海道拍攝的長尾山雀(下)離開樹枝展翅飛行的瞬間,就是最好的證明。(上: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 + SEL20TC,F6.3、1/16000s、ISO 4000(看大圖) / 下: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 + SEL20TC,F5.6、1/16000s、ISO 3200(看大圖)
▲▼ 這是另一組蘇亮宇利用 α9 III 的「預拍」+「無黑屏 120fps 高速連拍」捕捉到褐頭鷦鶯起飛瞬間的精彩作品。他表示由於自己喜歡拍攝山林田野中最自然的飛羽樣貌,因此很多時候都必須靠運氣才能夠拍到最關鍵的畫面,而 α9 III 因為多了以往機種所沒有的「預拍」功能,能夠讓他大幅提升捕捉關鍵時刻畫面的成功率。(上: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 + SEL20TC,F5.6、1/10000s、ISO 6400(看大圖) / 下:褐頭鷦鶯起飛瞬間的高速連拍畫面)
由於 α9 III 是全球首款搭載全域快門的全片幅無反相機,因此在拍攝動態影像時,完全不需要擔心會出現果凍效應。不過我個人倒是覺得以飛羽攝影的角度來看,如果今天拍攝是為了「真實記錄」,α9 III 的全域快門可以讓你獲得完全不會扭曲變形的影像;若是以「影像創作」的角度作為拍攝目的,那麼 α9 III 當然也能拍攝意向性的影像作品,帶來不同的加分效果。
另外,α9 III 全域快門除了可以抑制果凍效應外,也能夠完全避免在人造光源環境拍攝時出現擾人的橫條紋現象,尤其是在都會區拍攝夜行性的飛羽時別有幫助。畢竟有橫條紋的照片很不好處理,而 α9 III 的全域快門能有效抑制這個現象,方便性有目共睹。
α9 III + SEL300F28GM + SEL20TC兼顧性能、速度、畫質與機動性
SEL300F28GM 這顆鏡頭不僅相當輕巧,對焦性能和畫質也都讓我愛不釋手。尤其我自己很喜歡在山林、田野等大自然環境捕捉飛羽各種樣貌,拍攝時幾乎不用腳架,所以輕不輕巧和機動性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而 α9 III + SEL300F28GM 這樣的組合,對比我之前使用的 α7 IV + 200600G 真的輕巧太多,就算再加上 2x 增距鏡,重量上還是有絕對優勢,更別說還有最大光圈、散景和對焦速度的優勢。
至於畫質,老實說一開始我有點擔心,因為它的感光元件畫素只有 2,460 萬,再加上拍鳥有很多時候都需要裁切,很怕 α9 III 的表現不符合我的預期。但是經過這陣子的實際體驗,發現之前的擔心都是多餘的,我大多數時候都是使用 α9 III 搭配 SEL300F28GM 再加上 2x 增距鏡拍攝,無論是對焦速度或影像銳利度通通都能滿足我對品質的要求。
▲▼ α9 III 的感光元件畫素雖然只有 2,460 萬,但是搭配 SEL300F28GM 甚至再加上 2x 增距鏡,依然擁有不俗的畫質。例如這張以 ISO 2000 拍攝的寬嘴鶲,經過 100% 放大裁切後檢視可以發現,眼睛、喙以及身上的羽毛細節都清晰可辨。(上: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 + SEL20TC,F5.6、1/125s、ISO 2000(看大圖)/ 下:對焦處 100% 裁切 )
就算是使用高 ISO 拍攝也有出色的畫質表現,尤其幾張在夜晚都會區公園拍攝的黑冠麻鷺作品,感光度已經飆到 ISO 12800,拍攝 RAW 檔再經後製處理,影像中依舊能清楚看見鳥類眼睛、喙、羽毛,甚至是被叼在嘴裡的蚯蚓身上的細節與紋理,代表 α9 III 這片感光元件確實有良好的影像寬容度。
▲▼ 僅藉由遠方路燈照明拍攝的黑冠麻鷺照片,在 α9 III 那片背照堆疊式感光元件的捕捉下,以 RAW 檔拍攝後經後製降噪亦有不錯的影像細節;而且全域快門亦能完美抑制人造光源的橫條紋閃爍,大大節省後製時間。(上: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F2.8、1/250s、ISO 16000(看大圖)/ 下:對焦處 100% 裁切)
「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和「五軸 8 級 IBIS」讓拍飛羽變得輕鬆自在
接著來聊一下「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和「五軸 8 級防手震」這兩個我個人蠻推的設計。α9 III 的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結合垂直翻掀和側翻兩種形式的優點,可以隨時因應現場環境將螢幕調整到最佳的取景角度。而五軸 8 級 IBIS則在低光源環境下拍攝夜行性飛羽時相當實用,如前面提到的黑冠麻鷺就是一例。
Sony α9 III 給我最鮮明的感受就是「快」,無論是自動對焦、高速連拍、連拍加速或預拍,都和「快」脫不了關係。α9 III 的自動對焦不僅快速,而且相當穩定、可靠,和我使用過的無反相機完全是不同檔次。擁有「無黑屏 120fps 高速連拍」的 α9 III,就是我至今使用過連拍速度最快的相機,視情況搭配「預拍」或「連拍加速」功能一起使用,不僅能大幅提高拍攝成功率,抓住飛羽最精彩的瞬間畫面也是輕而易舉。
我的器材使用史相信和大多數攝影愛好者一樣,一開始都是從最入門的相機用起,之後逐步升級至中階乃至於專業機種,而每一次的升級我都能深深體會到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整體而言,Sony α9 III 各方面性能表現帶給我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雖然常會聽到人家說「拍照重要的是相機後面的腦袋」,但不可否認像飛羽、運動這類題材就真的很吃器材的等級,即使你再厲害,若器材的性能跟不上被攝目標,一切都是枉然。
而 α9 III 正是為拍攝這些題材而生的相機,其全域快門所帶來的諸多特點,完美詮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句話,可以這麼說,它絕對是飛羽攝影愛好者現階段最值得擁有的相機。
A: eVPD(Echo Vision Paper Display)是瀚宇彩晶開發的一種特殊反射式液晶技術。其目標是讓一般的反射式液晶(RLCD)也能達到類似紙張的顯示效果。eVPD 技術提高了反射式液晶的對比度和色彩飽和度,使顯示效果更接近紙張。同時反射層使用銀作為材料,提高了反射率。在色彩部分,eVPD 追求的是一個自然的顯色系統(Nature Color System),目標是呈現出大自然中可以看到的色彩,而不是過度飽和或人工的色彩。
自輔大織品系畢業後,過去黃世舜也受臺灣視覺藝術創作家吳達坤的鼓勵出國進修,最終也如願前往培育眾多知名服裝設計師的搖籃-比利時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服裝設計學系就讀,但畢竟國外的教育方式與台灣有很大的差異,再加上出國留學對黃世舜來說等於是「從零開始」,在許多基礎知識都優於同學的情況下,讓他陷入撞牆期。在比利時國立剛勃高等視覺藝術學院 La Cambre-Mode[s] 就讀時,指導老師就對他作品給予「完成度高,但充滿『匠氣』」的評價讓他有些失落,但當時課業繁重,讓他無瑕糾結太多,直到離開學校、累積多年工作經驗並自創品牌後,再回頭審思老師當時的評價才讓他有所感觸 - 只是要求「做到極致」反而讓作品沒有靈魂,有時候不夠完美的東西,反而才能讓人有撞擊與火花。
在結束安特衛普皇家藝術學院與在比利時國立剛勃高等視覺藝術學院服裝設計學系後,黃世舜為自己安排一段假期走訪歐洲多個國家,一邊體會不同國家的人文風情,一邊嘗試投履歷找工作。後來到了德國柏林,發現這個城市的獨特之處-一個「很不德國」的地方,藝術設計風氣叛逆、前衛,沒有德國設計的冷靜、完美與一絲不茍,同時也充滿各種異國文化,這種滿滿衝突感的氛圍,對黃世舜後來的設計有深遠的影響。在柏林「Everything is possible」,你想做什麼都不太會有人管你,個人意志的表達空間很大,也有很寬闊的包容性,讓創作者能盡情發揮想像力、也勇於嘗試,這也正是為何他選擇長駐德國柏林的主因。
對於品牌經營,黃世舜最初和不少人的想法一樣,認為品牌應該要有自己的堅持、要有靈魂,但後來與現在的商業合夥人,也是現在德國麥肯錫的全球資深高級合夥人及董事會成員 Dr. Jesko Perrey 學習企業管理與品牌行銷時,看法有了極大的改變!從商業角度看,品牌的本質其實就是一門生意,因此不該單純聚焦於藝術與設計上,同時也要與產品、社會共同成長,而非數十年不變,而這也成為 #DAMUR 一直以來的信念-黃世舜希望這個品牌能試圖「改變什麼」,像是創立之初定位為 High End 服飾設計,後續順應潮流轉變為 High End Street Wear,而如今也開始關注 ESG 永續發展議題。他認為品牌的經營更像是一個「內容創作者」,而商品則是與消費者之間溝通的「媒介」。
此外,Omada 網通系列設備也能選擇搭配控制器OC200、OC300,透過雲端化後台介面一次管理所有串聯的基地台、交換器與路由器…等設備,不僅可以掌握整個網路拓樸地圖,也能掌握即時連結的終端設備並了解流量分布,系統也會定期提供網路狀態報告,若系統有異常狀態也會主動警示,並協助進行網路環境的優化,對於企業來說也能大大降低 IT 人員的維護管理成本,也能更輕鬆依照需求進行設備的擴充與管理需求。
Readmoo今年和PocketBook聯名推出開放式電子紙閱讀器「 PocketBook Color Note」是Readmoo一次全新的嘗試。
Readmoo從2017年推出第一款mooInk電子墨水閱讀器以來,一直都是採用封閉式的閱讀器,此次和PocketBook聯名推出開放式電子紙閱讀器「 PocketBook Color Note」是Readmoo一次全新的嘗試。今天我們就請讀墨readmoo電子書平台執行長龐文真來和我們談談電子書的話題。
Sony α9 III全域快門和速度兩大特色,如何為專業運動攝影帶來全新拍攝感受?許多不敢想像的畫面,如今卻能輕易捕捉?本次獨家專訪郭運復、李鴻明和彭善豪,深入分享他們體驗α9 III真實感受。
以「全域快門」和「速度」兩大特色為主打的 Sony α9 III,是什麼原因能為專業運動攝影師帶來全新的拍攝感受?許多過去不敢想像的畫面,如今在 α9 III 的幫助下卻能輕易捕捉?本次獨家專訪 T 客邦特別邀請擁有豐富體育賽事拍攝經驗的三名攝影師郭運復、李鴻明和彭善豪,深入分享他們體驗 α9 III 的真實感受。
我自己工作用的無反相機最高連拍速度是 30fps,α9 III 卻高達 120fps,換句話說,要拍到最關鍵瞬間的機率比以往提高了四倍。鴻明表示相機連拍速度變快帶來的好處是,可以抓到最關鍵的畫面也就越多!像是揮棒時球剛好黏在棒子上還沒飛出去的剎那;或是球員被觸身球擊中當下,球和痛苦表情同框並存的畫面…等,這類在過去難得一見的影像,如今在 α9 III 無黑屏 120fps 高速連拍的幫助下,要拍到這些畫面不再是天方夜譚。
體驗過 α9 III 後,善豪不諱言很滿意它的對焦性能表現。相較自己平常用的他牌無反相機,α9 III 的對焦系統無論在速度、準確性和穩定性方面,都讓他有截然不同的嶄新體驗。
足球比賽過程中,球員不可能剛好都面向鏡頭,很多時候雙方在爭球或攻防時,球員往往不是眼睛、臉部被擋住,就是整個背向鏡頭,這時可以發現 α9 III 在任何時候都能迅速辨識出想拍攝的目標,同時對焦框也能保持穩定的追蹤,無論場上情況如何變化,都不必擔心跑焦,善豪認為這能為拍攝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他也發現,就算拍攝目標在畫面中的佔比很小,α9 III 仍舊可以很穩定地鎖定並追蹤,這種表現和自己的無反相機相比,提升了不只一個檔次。
善豪對 α9 III 自動對焦性能的正面評價,郭哥和鴻明也都深感認同。郭哥提到前一陣子他帶著 α9 III 去拍攝韻律體操,其中有個畫面是運動員原地跳躍的同時在身前揮動彩帶,即使過程中彩帶有短暫擋到運動員的臉甚至眼睛,對焦點始終能牢牢鎖住被攝目標,不會受到前方障礙物的干擾,α9 III 的 AI 自動對焦之聰明、智慧,確實很值得讚賞。
鴻明附和道,像我們在拍棒球、籃球比賽的時候,也很常遇到你要拍攝的球員被其他人擋住。以我平常使用的無反相機來說,要在拍攝前先到選單內設定忽略障礙物,才能順利拍攝成功。但 α9 III 因為有 AI 處理元件,可以利用人體姿態辨識技術精準辨識被攝者的動作,所以即便目標時不時被遮擋,α9 III 仍可從肢體動作進行辨識並持續鎖定和追蹤,不用擔心跑焦。
「預拍」+「連拍加速」確保捕獲到最關鍵的瞬間
體育競技照片要拍得足夠精彩,快門釋放的時間點相當關鍵,如此才能呈現場上運動員最出色的肢體神情。而按快門的時機完全仰賴攝影師自身經驗和反應速度,不過運動場上瞬息萬變,終究人力有窮盡,力所不能及,為此,郭哥、鴻明和善豪三人都相當推崇 α9 III 的預拍功能。尤其像球類、射箭等項目,運動員出手時間都較難以預測,往往看到動作發生再按下快門就已經來不及,而 α9 III 因為擁有預拍功能,可以記錄按下快門前 0.005 ~ 1 秒的畫面,再搭配高速連拍一起使用,拍到最關鍵瞬間畫面的機率比以往提升甚多。
體驗 α9 III 期間,預拍功能我基本上都是保持開啟,鴻明表示由於平常使用的相機沒有預拍功能,只能透過大量連拍碰運氣,但換來的就是無止盡的刪照片地獄,而且拍攝成功率還不高,效率可想而知;而 α9 III「預拍」和「連拍加速」這兩個對體育攝影來說很重要的功能,則為他帶來不同以往的拍攝思維。
α9 III 的預拍就是讓你基本上看到畫面發生剎那再按下快門都還來的及,關鍵時刻再搭配連拍加速一起使用,可以確保拍到想要畫面的同時,還能夠有效節省記憶卡的空間。
接觸 α9 III 之前,鴻明以為原本使用的無反相機,在檔案分享上已經算好用了,沒想到 α9 III 在這方面更勝一籌。以前他的作法是直接用相機將選好的照片複製到卡槽裡的第二張記憶卡,再透過電腦傳給業主,然而 α9 III 讓他大開眼界,從沒想過檔案分享可以這麼迅速、方便。
鴻明現場直接操作給我們看,只見他完成 α9 III 與手機應用程式 Transfer & Tagging 的連線後,只需將選定的照片設定 Lock,就會自動傳輸至手機,接著便可以馬上透過通訊軟體傳給業主,不用再插拔記憶卡和透過電腦傳輸,大幅簡化工作流程,效率提升不少。他也分享,大部份相機在傳輸檔案的當下是無法繼續拍攝的,如果這時場上有精彩畫面發生就只能眼睜睜的錯過,十分扼腕。但 α9 III 在傳輸檔案的過程中,攝影師卻還能持續拍攝,這點對他而言真的非常重要。
善豪也分享 α9 III 另一個人性化的功能,就是「拍攝時選擇 / 備忘」。它好用的地方在於,可以為每個預連拍群組的第一張照片,以及完全按下快門的那張照片設定星號,再結合影像跳覧設定功能,就可以快速找到每一次預連拍中最精彩的作品。
從一開始的不熟悉,然後慢慢適應,到後來完全沉浸在 α9 III 的速度性能與便利性中,是郭哥、鴻明和善豪體驗 Sony α9 III 期間心路歷程的最佳寫照。他們均表示剛接觸 α9 III 時,由於操作介面與鏡頭變焦方向和原本使用的系統不同,的確花了一些時間適應,不過當逐漸掌握相機特性與重點功能後,就越來越享受 α9 III 帶來的拍攝樂趣。
Sony α9 III 讓我某種程度上找回對攝影的熱忱,想要用它挑戰自己,嘗試捕捉一些特別的瞬間,這會使我更有成就感 - 彭善豪
郭哥直言,α9 III 是一台「信賴感很高」的相機,尤其那些主打功能一定程度上解決運動攝影師以往經常遇到的痛點。以前攝影師常把時間花在解決問題上,但現在放心交給 α9 III 就對了!攝影師反而可以把心力放在尋找畫面上,拍出更多好作品。
鴻明則對 α9 III 用起來的流暢度給予高度肯定。我們現場工作很講究效率,如何讓業主在最短時間內拿到球場上的精彩照片,永遠是攝影師最大的挑戰。在交件的時間壓力下,從拍攝、挑選照片到將作品傳送給業主,α9 III 可以協助他很迅速地克服各種艱難任務。
善豪則笑稱 α9 III 果然如廣告宣傳一樣厲害!由於它擁有極出色的性能,除了有助於提升拍攝成功率,也讓他更有信心去挑戰拍攝一些特別的畫面。他在訪談尾聲說道,拿著 α9 III 會讓我覺得自己沒有極限,進而想要嘗試拍攝更多以前沒拍過的。
A:音訊擷取:耳機上的麥克風會收集使用者的語音,並透過內建的專利晶片擷取音訊。音訊傳輸: 擷取到的音訊會透過網路傳輸到雲端 AI 平台。AI 運算: 雲端 AI 平台利用機器學習模型對音訊進行語音辨識和翻譯。翻譯結果回傳: 翻譯後的語音或文字會即時回傳到耳機,讓使用者聽到或看到翻譯結果。至於支援的語種就看翻譯引擎支援的語言而定。
Q:買了耳機後,還需要支付後續AI算力的費用嗎?
A:購買耳機後,會贈送 200 小時的翻譯時長。時長用盡後的方案可能是讓使用者自行登入自己的 AI 帳號,使用自己已付費的 AI 平台帳號(如 OpenAI、Microsoft)進行翻譯,費用由使用者自行負擔。但隨著 AI 算力成本降低,基本的翻譯引擎有可能免費提供,屆時使用者可能無需支付額外費用。
A:目前主流 AI 翻譯模型的翻譯準確度大致落在 95% 左右。這個數字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例如環境噪音、口音、混合多種語言等。至於台語翻譯,目前 AI 模型的發展尚不夠成熟。雖然台灣有公司正在開發相關模型,中國大陸的廠商也在研究閩南語翻譯,但整體來說,台語 AI 模型的表現還無法像主流語言那樣完善。未來,隨著 AI 技術的進步和更多語料的收集與訓練,台語翻譯的準確度和可用性有望得到提升。
Q:現在的AI即時翻譯能夠離線使用嗎?
A:目前 VoicePi 的 AI 即時翻譯耳機尚未開放離線使用功能。不過技術上做得到。但是離線翻譯存在一些挑戰:像是算力需求: 離線翻譯需要在本地進行運算,對設備的算力要求較高;模型更新: 離線模型無法像線上模型一樣即時更新,可能無法使用最新的翻譯技術。
A:目前主流的 AI 翻譯模型(如 Microsoft、Google 等)已經具備相當廣泛的詞彙量,涵蓋許多領域的專業術語。在一般情況下,這些模型可以應對大部分的專業術語翻譯需求。然而,在涉及高度專業化的領域(如醫學、法律、科技等),通用模型的翻譯準確度可能不夠理想,容易出現誤譯或詞不達意的情況。使用者可以預先將特定領域的專業術語和對應的翻譯添加到自定義詞彙表中,讓 AI 模型在翻譯時優先參考這些詞彙,提高翻譯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實戰飛羽攝影!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 這個組合,能為資深攝影師陳承光帶來哪些驚喜?對飛羽攝影又有多少加分效果?本次獨家專訪帶大家深入解析。
對於經常要捕捉極速動態瞬間畫面的攝影師來說,Sony α9 III 諸多創新與殺手級黑科技所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一路從 α9 升級到 α9 III 的資深飛羽攝影師陳承光感受尤其深刻。究竟 α9 III 搭配目前最輕巧的大光圈望遠定焦鏡 SEL300F28GM 能為陳承光帶來哪些驚喜?對飛羽攝影又有多少加分效果?本次獨家專訪就為大家深入解析。
關於|陳承光
擁有長達 25 年的飛羽攝影資歷。現任 Sony Alpha 官方合作攝影師、「攝影家手札」網站鳥類版版主、台灣「數字視野」網站評議委員、大陸「鳥網」資深顧問及台灣版版主。曾出版《台灣飛羽:台灣野鳥生態之美》、《台灣賞鳥鳥景 22 點》…等攝影著作。2019 年在國際級攝影大賽杜拜「哈姆丹國際攝影獎」(HIPA)一般類組(GENERAL)的彩色類別奪下首獎。
α9 是我接觸 Sony α 系統的第一台無反相機,由於它出色的對焦和高速連拍性能,對我們拍鳥人士的幫助很大,就這樣一試成主顧,成為一名 Sony α 系統的忠實用戶。之後更陸續購入 α9 II、α1 到目前最新的 α9 III。
之所以會一路升級上來,是因為 Sony 每一代產品的進化真的讓人非常有感!
例如 α9 II 相較於 α9,主要強化了對焦能力、可連續拍攝張數,以及更好的握感;而 α9 II 到 α9 III 更可以用大躍進來形容,整台相機從外觀、操作到搭載的核心元件都有十分顯著的提升。
α9 III 最吸引我的是「預拍」和「無黑屏 120fps 連拍」這兩大功能。再加上有 AI 自動對焦的輔助,讓以往可能需要重覆嘗試好幾次才有機會拍到的畫面,如今變得輕而易舉。
舉例來說像是拍攝翠鳥或五色鳥這種小型鳥類向下俯衝的畫面,由於牠們飛行的速度很快,以往除了成功率不高之外,就算拍到了也不一定張張清楚。然而 α9 III 面對同樣的場景拍攝成功率卻極高,而且獲得的照片張張皆清晰,並能完整呈現翠鳥及五色鳥的動作和細節。
▲利用 α9 III 捕捉五色鳥叼著食物返巢的高速連拍畫面。藉由「預拍」+「無黑屏 120fps 高速連拍」讓陳承光輕鬆拍到五色鳥從樹枝一躍而下,然後展翅飛回巢穴的完整影像。
只要專心構圖就好,因為 α9 III 有可靠、穩定的 AI 對焦追蹤
α9 III 除了新增過往機種沒有的預拍功能,以及具備無黑屏 120fps 連拍性能外,我認為多了 AI 處理元件對拍攝飛羽題材也帶來不小的幫助。畢竟有些鳥類的動作很多時候都是難以預測的,而 α9 III 搭載的 AI 處理元件正好可以支援鳥類、昆蟲、汽車、火車和飛機…等物件的辨識與自動對焦。
拍攝鳥類時,α9 III 不只能快速辨識眼睛部位,當牠冷不防一個轉頭或直接改變飛行路徑,α9 III 也能瞬間改為辨識身體部位,並牢牢鎖定、追蹤。
以往如果遇到同樣的狀況,高機率會對焦失敗,但使用 α9 III 讓我不用太擔心,因為它幾乎從頭到尾都牢牢抓住目標(鳥類),而我只需要持續的運鏡構圖即可!這對拍攝經驗豐富的老手來說簡直是如虎添翼,信手拈來就是精彩的作品。
▲前面那張黑腹燕鷗的照片是高速連拍畫面的其中一張,全程使用 α9 III 的「預拍」+「無黑屏 120fps 高速連拍」所拍攝,可以發現 AI 自動對焦始終牢牢鎖定被攝目標。
▲有藍色巡弋飛彈美稱的翠鳥,直線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 40~45 公里,而 α9 III 再次證明即使拍攝前、後遠近快速移動的目標,它都能穩穩鎖定並持續保持追蹤。
「預拍」結合「連拍加速」,捕捉小型鳥類百變姿態的兩大利器
之前使用沒有預拍功能的相機時,想要捕捉小型鳥起飛、俯衝、抓捕獵物…等瞬間畫面都只能碰運氣,因為小型鳥除了速度快,動作也較難預測,不像大型鳥因為動作幅度大,相對容易預判其動作。雖然 Sony 近幾年推出的 α 相機自動對焦和追蹤性能已經很強了,但人類的反應還是有極限,要拍到小型鳥起飛的瞬間仍舊是相當困難。
有了 α9 III,上述這些問題都能迎刃而解!關鍵就在「預拍」和「連拍加速」這兩個功能的結合。
有在拍飛羽的人都知道,要捕捉到五色鳥離巢展翅飛行的瞬間其實是很困難的,因為你無從預測!所以大家都在拼運氣。但自從使用 α9 III 後,成功率真的大幅提升!能有如此顯著的進化,我認為是歸功於 α9 III 的預拍功能,它最多可以記錄完全按下快門前 1 秒的影像,以我自身經驗來說,將預拍設定為 0.2 秒,再搭配連拍加速自訂鍵(我的習慣是指派在 AF-ON)開啟 120fps 高速連拍,如此一來無論要拍攝任何鳥類突發性的瞬間動作,都能取得極高的成功率。
▲陳承光將多次使用 α9 III 成功捕捉到五色鳥離巢的精彩連拍畫面串成一支影片。從影片中可以看到無論背景如何複雜,鳥類飛行速度有多快,α9 III 全程都能穩穩地鎖定被攝目標。
拍飛羽首推 α9 III 搭配 G Master 鏡頭的組合
拍飛羽的攝影人大多選擇高畫素的相機,因為除了有更好的影像解析度,二次裁切的空間彈性也更大。所以一看到 α9 III 感光元件只有 2,460 萬畫素,心生疑慮是在所難免,老實說我在拿到 α9 III 之前也有同樣的疑問,但實際用它拍攝並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便對它的畫質表現刮目相看。
α9 III 搭配 SEL300F28GM、SEL400F28GM、SEL600F40GM…等拍攝飛羽常用的 G Master 鏡頭,會發現影像細節相當銳利,只要有成功對到焦,鳥身上的羽毛都是清晰到能根根細數的程度。
即便是陰天或在光線較差的環境下必須拉高 ISO,以我自己的標準來說,就算以 ISO 6400 拍攝,畫面中的細節都還是保留的相當好。
▲▼ 畫素雖只有 2,460 萬,但 α9 III 的畫質表現一點也不打折扣。例如這張虎頭海鵰的照片,從對焦處 100% 裁切的影像可以清楚看見,無論眼睛、羽毛,甚至是鳥喙上的細節紋理都清晰可辨。(Sony α9 III + SEL300F28GM,F5、1/2500s、ISO 320)(看大圖)
或許有人會質疑 α9 III 的畫素不利於二次裁切,但以我的經驗來看,以往使用較高畫素的相機拍攝飛羽,有一部份是因對焦性能而做出的妥協。尤其小型鳥類的飛行速度很快,距離越近越難成功拍攝,反之如果把距離拉遠,相較之下相機就比較容易對到焦,然後再利用高畫素的優勢進行二次裁切構圖。不過因為 α9 III 的對焦和追蹤可靠度明顯優於 α9、α9 II,所以能夠放心以較近的距離拍攝,用最直接的方式增加牠們在畫面中的覆蓋面積,如此一來就能解決畫素不夠高的問題。
另外,果凍效應對拍鳥較大的影響是翅膀會變形,拍小型鳥的時候尤其明顯,因為小型鳥的翅膀搧動頻率更快,雖然之前使用的 α9、α9 II 和 α1 相比他牌相機,果凍效應已經比較不明顯了,但沒想到 α9 III 在全域快門的加持下,可說是完美抑制果凍效應的產生,讓我能用影像呈現鳥類最真實的自然姿態和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