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台灣、年僅 16 歲的高中生吳典積,以作品《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奪得青年賽年度攝影師獎項。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國際突破,更是台灣攝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成為首位奪下此獎的台灣攝影師。青年賽專為 19 歲以下的年輕創作者設立,鼓勵下一代攝影人才發聲。評審團對吳典積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兼具視覺張力與情感深度,展現出不容忽視的藝術潛力。
作品《躍動日蝕》的創作理念
《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拍攝於美國洛杉磯的威尼斯海灘滑板公園,吳典積以 Sony α7 IV 相機捕捉滑板運動者躍起的瞬間,並巧妙利用夕陽光影交織,呈現自由、活力與自然的完美結合。畫面構圖充滿動感與詩意,也映照出南加州海岸線獨有的光影氛圍,展現他對視覺敘事的敏銳觸覺。
從美術班走向國際舞台
吳典積自小於美術班接受美學訓練,對影像構成、色彩與光影有深厚理解與興趣。在多次公開展覽中累積經驗,逐步建立個人風格。他表示,這次獲獎是對多年努力的肯定,也是未來創作的最大動力。他也特別提及,Sony α7 IV 的卓越性能幫助他在動靜皆宜的拍攝環境中,精準捕捉每個細節,是不可或缺的創作夥伴。
其他主要獎項回顧
除了青年賽外,英國攝影師 Zed Nelson 憑藉紀實系列《The Anthropocene Illusion》奪得專業賽年度攝影師,展現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張力議題;法國攝影師 Olivier Unia 的《Tbourida La Chute》則以震撼瞬間奪下公開賽桂冠;學生賽則由智利 ARCOS 專業學院學生獲得,以《The Last Day We Saw the Mountains and the Sea》紀錄女性監獄生活,彰顯攝影作為社會觀察與人文關懷的強大工具。
這幾天討論話題居高不下的 Sony FE 50-150mm F2.0 GM,如今已有首張間諜照流出了。看起來外型設計與佈局向 GM 二代鏡看齊,鏡身上有像徵定位的金屬銘牌,但似乎沒有防手震功能。
這幾天討論話題居高不下的 Sony FE 50-150mm F2.0 GM,如今已有首張間諜照流出了。看起來外型設計與佈局向 GM 二代鏡看齊,鏡身上有像徵定位的金屬銘牌,但似乎沒有防手震功能。
FE 50-150mm F2 GM 首張間諜照
藉由首張間諜照的流出,我們得以一窺 Sony FE 50-150mm F2.0 GM 的盧山真面目。一如先前傳聞,Sony FE 50-150mm F2.0 GM 採用和自家其他望遠鏡頭一樣的白色塗裝,而且還可以從鏡身上看到身徵產品身份的金屬銘牌,這是在 FE 300mm F2.8 GM、FE 400mm F2.8 GM 和 FE 600mm F4.0 GM 才有的設計,由此可以看到 FE 50-150mm F2.0 GM 在 Sony 產品中的定位。
若是將 FE 50-150mm F2.0 GM 和 FE 70-200mm F2.8 GM II 放在一起比較,可以發現兩者的外觀設計和佈局有高度的相似,但也可以看得出 FE 50-150mm F2.0 GM 的塊頭的確不小。在重量和尺寸上會略大於頗受歡迎的 TAMRON 35-150mm F2.0-2.8 Di III VXD,重量約有 1,340g,至於 200mm 的鏡身長度則和自家 FE 70-200mm F2.8 GM II 相仿。
今年對於新產品發表十分積極的 Canon,似乎還不願停下腳步!有消息指出 Canon 在不久的將來會推出 RF 14-28mm F2.8L IS USM Z。
今年對於新產品發表十分積極的 Canon,似乎還不願停下腳步!有消息指出 Canon 在不久的將來會推出 RF 14-28mm F2.8L IS USM Z。
Canon 今年積極發表新產品
今年才剛進入四月,Canon 先後已經發表了 PowerShot V1、EOS R50 V、RF-S 14-30mm F4-6.3 IS STM PZ 和 RF 20mm F1.4L VCM,其積極度可見一般。但 Canon 似乎還不願停下腳步暫時歇一會,因為有消息傳出,Canon 在不久的將來會推出 RF 14-28mm F2.8L IS USM Z。不僅於此,據聞 Canon 即將在本週於美國拉斯維加斯開展的 NAB Show 上,展示包括 Cinema EOS C400 和 C80 兩款新機,看來今年的 Canon 真的是火力全開了。
RF 14-28mm F2.8L IS USM Z 問世有望?
該消息指出,雖然有傳聞聲稱 Canon 會在不久的將來發表 RF 14-28mm F2.8L IS USM Z,但所謂「不久的將來」是一個相對的用語,實際上會等多久?目前並不得而知,不過對鑑於旗下產品已經有 RF 24-105mm F2,8L IS USM Z 和 RF 70-200mm F2.8L IS USM Z,RF 14-28mm F2.8L IS USM Z 傳聞的出現似乎也站得住腳,待問世後可以組成電動變焦版的大三元?!
數位化的 GR 最早可追朔至 2005 年推出的 GR Digital,當時是採用 1 / 1.8 吋CCD,經過一段時間的演化,爾後理光在 2013 年推出搭載 APS-C 片幅 CMOS 的 GR,便開啟了該系列的高光時刻。GR III 系列從問世至今,理光共推出一般版的 GR III / GR IIIx,以及搭載高光擴散濾鏡的 GR III HDF / GR IIIx HDF 兩種版本,其中 GR III / GR III HFD 的鏡頭為等效 28mm F2.8,而 GR IIIx / GR IIIx HDF 則為等效 40mm F2.8。撇開鏡頭和濾鏡的差異,其核心規格皆是一樣的。GR III 系列均採用 2,424 萬畫素 APS-C 片幅 CMOS 和 GR ENGINE 6 影像處理器,能夠拍攝 14 bit RAW 以及支援最高 ISO 102400 的感光度,和三軸 4 級的防手震效果,就算在微光下也能輕鬆捕捉影像。同時,GR III 系列均支援人臉 / 眼睛偵測對焦功能,捕捉人像將會更為輕鬆。而搭載高光擴散濾鏡的 HDF 版本,可以拍出高光區域擴散,且周圍區域產生模糊效果的影像,該功能可以自行開啟或關閉,能為創作帶來更彈性的運用。
推薦 2:以全片幅為優先
雖然理論上感光元件尺寸對於機身體積有著重要的影響,但相信有些攝影愛好者還是會想要全片幅和隨身體積兼具,或許在過去這個願望不可能實現,但感謝科技的進步,這個願望終於化為現實。Sony 在 2012 年推出的 RX1,便是全球第一台搭載全片幅感光元件的隨身型相機,可惜該系列到 RX1R II 之後就沒有再更新了,不過沒關係,現在確實有更多的選擇。
雖說現今隨身相機均以採用定焦鏡設計為大宗,不過相信還是有習慣使用變焦鏡相機的用戶存在,畢竟變焦鏡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就是擁有可以 zoom in 和 zoom out 的光學變焦,其方便性絕對大勝定焦鏡相機,尤其是在拍攝距離或場地受限的環境,更能體會變焦鏡所帶來的便利性;而且採用光學變焦設計的關係,畫質通常也會勝過只有數位變焦的相機。
RX100 VII 是 Sony 在 2019 年推出的第七代口袋隨身機,該系列之所以如此成功,除了產品設計有抓到消費者想要的點之外,不斷進化的硬體規格也是吸引玩家入手的主要原因。RX100 VII 雖然推出至今已經 5 年有餘,但至今卻仍然有在販售,由此便可以看出它受歡迎的程度。至於 RX100 VII 之所以如此廣受喜愛,就是 Sony 將當時的 Alpha 系列旗艦相機 A9 規格和功能下放到 RX100 VII,讓它有著「口袋裡的 A9」之美名,加上只有男生手掌大的隨身設計,可以說是一台性能優越的攝影小鋼炮。RX100 VII 最大特色就是採用與 A9 相同的 BIONZ X 影像處理器,以及 20fps 無黑屏高速連拍,並擁有 Real-time Tracking 即時追蹤對焦能力(無論拍照或錄影都支援),再加上 24-200mm,F2.8-4.5 的鏡頭焦段範圍,讓 RX100 VII 雖然是小小一台相機,但是可以拍攝的題材卻相當多元,相信對於注重相機性能和拍攝方便性的玩家來說,RX100 VII 絕對是值得擁有的隨身攝影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