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疯子

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Meta爆出24名員工因「挪用」25美元餐費去買牙膏、 洗衣精等生活用品而被解僱

作者 netizen
科技巨頭Meta繼大規模裁員後,近日又傳出解僱約24名員工,原因是他們涉嫌濫用公司提供的餐費補助,將其用於購買牙膏、洗衣精、酒杯等非食品類商品。F6d794122c260c566e7da42333247791

Meta,旗下擁有Facebook、Instagram和WhatsApp等社群平台,市值高達1.5兆美元。公司一向以優渥的員工福利聞名,免費餐點更是吸引人才的一大誘因。Meta通常會在其較大的辦公室,例如位於矽谷的總部,為員工提供免費餐點。但規模較小的辦公室,例如洛杉磯辦公室,員工則會獲得每日餐費補助,可透過Uber Eats或Grubhub等外送服務訂購食物。每日補助額度包含早餐20美元、午餐25美元和晚餐25美元。

然而,部分員工似乎濫用了這項福利。據《金融時報》報導,Meta上週解僱了洛杉磯辦公室的約24名員工,原因是調查發現他們長期濫用餐費補助制度。這些員工不僅將補助用於購買牙膏、痘痘貼、酒杯、洗衣精等非食品類商品,甚至在不在辦公室時也將餐點外送到家中。

其中一名年薪40萬美元(約1300萬台幣)的員工(匿名)在匿名訊息平台Blind上發文表示,他使用餐費補助購買了生活用品和食品雜貨,例如牙膏和茶葉。他認為,如果當天不在辦公室用餐,就不應該浪費晚餐補助。然而,人資在調查此事件時,該員工承認了自己的違規行為,並遭到解僱。他表示:「發生這種事簡直不可思議。」

Blind平台會驗證使用者是否在特定公司工作,但不要求他們透露身份。

據悉,Meta此次裁員行動發生在公司高層啟動新的重組計畫之前。該計畫於10月17日開始執行,涉及WhatsApp、Instagram和擴增實境及虛擬實境部門的實驗室,包括裁減部分員工並重新安置其他員工。這表明執行長馬克·祖克柏近期推動的效率提升措施仍在進行中。

Meta拒絕評論解僱事件,但就重組計畫發表聲明:「今天,Meta的一些團隊正在做出改變,以確保資源與他們的長期戰略目標和地點策略相符。這包括將一些團隊遷移到不同的地點,並將一些員工調動到不同的職位。在這種情況下,當一個職位被取消時,我們會努力為受影響的員工尋找其他機會。」

祖克柏在2022年和2023年的兩輪裁員中,已宣布裁員約2.1萬人,並將2023年稱為「效率年」。他還取消了優先等級較低的項目,試圖提振低迷的增長,並減輕投資者對其在元宇宙方面昂貴押注的擔憂。

Meta 削減員工福利並非個案,其他科技巨頭也採取類似措施。

Google去年開始縮減健身課程和更換筆電的頻率,並對辦公用品的使用更加嚴格,員工必須向接待處借用釘書機和膠帶等物品。

2022年,Meta也曾因將矽谷園區的每日免費晚餐服務時間延後30分鐘至下午6:30,引發員工不滿。此舉導致更多員工無法在公司用餐,也讓員工更難將免費食物打包回家。

分析人士指出,科技公司削減員工福利,一方面是為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提高效率,讓員工更專注於工作。

華爾街對Meta的裁員以及重新關注人工智慧表示歡迎。該公司股價目前在每股577美元的歷史高點附近交易。

這起事件也引發了關於員工福利和公司政策的討論。一些人認為,Meta的餐費補助政策不夠明確,導致員工對使用範圍產生誤解。也有人認為,公司不應該對員工的行為過度干涉,只要不影響工作效率即可。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筆記型電腦也能生成4096x4096圖片?SANA輕鬆生成高解析度圖像!

作者 netizen
超越Flux-12B!SANA-0.6B:輕量級模型,展現驚人圖像生成速度!59065ec6d0220963ff4135a7915afbd6

NVIDIA、麻省理工學院 (MIT) 和京都精華大學的研究團隊發表了一款名為「Sana」的圖像生成 AI,它可以在幾秒鐘內生成解析度高達 4096×4096 的圖像。

筆記型電腦也能生成4096x4096圖片?SANA輕鬆生成高解析度圖像!

以下是用 Sana 實際生成的圖像範例。使用「astronaut in a jungle, cold color palette, muted colors, detailed,8k(叢林中的太空人,冷色系,柔和的顏色,精細,8K)」的提示詞,可以生成這樣的圖像:

筆記型電腦也能生成4096x4096圖片?SANA輕鬆生成高解析度圖像!

使用「a cyberpunk cat with a neon sign that says 「SANA」(一隻帶有寫著「SANA」的霓虹燈的賽博龐克貓)」的提示詞生成的圖像是:

筆記型電腦也能生成4096x4096圖片?SANA輕鬆生成高解析度圖像!

輸入「portrait photo of a girl, photograph, highly detailed face, depth of field(女孩的肖像照片,寫實,非常細緻的臉部,景深)」的提示詞,則生成了逼真的人物圖像:

筆記型電腦也能生成4096x4096圖片?SANA輕鬆生成高解析度圖像!

根據 Sana 的開發團隊介紹,相較於傳統只能壓縮至 8 倍的自動編碼器(Autoencoder),Sana 能透過對最大 32 倍壓縮的自動編碼器進行訓練,進而有效減少潛在標記的數量,實現高效的訓練和 4K 超高解析度圖像的生成。

此外,Sana 使用一個名為「Gemma」的語言模型作為文本編碼器,專門負責解碼器部分,這強化了對提示詞的理解與推理表現。不同於以往的 T5 模型,Gemma 具有更強的文本理解能力,這能在應對訓練不穩定性時,改善圖像與文本的對應關係。同時,為了減少取樣步驟,Sana 引入了名為「Flow-DPM-Solver」的機制,這使得取樣步驟從「Flow-Euler-Solver」的 28 至 50 步減少到 14 至 20 步,從而實現了更有效的標籤生成與選擇。

筆記型電腦也能生成4096x4096圖片?SANA輕鬆生成高解析度圖像!

透過這些努力,Sana 在保持與「Flux」等最新的高性能圖像生成 AI 相當的競爭力的同時,實現了超過 100 倍的圖像生成速度。開發團隊表示,參數大小為 6 億的「SANA-0.6B」甚至可以部署在配備 16GB 記憶體容量 GPU 的筆記型電腦上,生成 1024×1024 解析度的圖像只需 1 秒鐘。以下是 Sana 圖像生成時間的比較圖,參數大小為 16 億的「SANA-1.6B」可以 1.2 秒生成 1024×1024 的圖像,15.9 秒生成 4096×4096 的圖像。此外,SANA-0.6B 可以 0.9 秒生成 1024×1024 的圖像,僅需 9.6 秒即可生成 4096×4096 的圖像。

筆記型電腦也能生成4096x4096圖片?SANA輕鬆生成高解析度圖像!

以下是一張 Sana 與各類圖像生成 AI 的性能比較表,顯示 Sana 的各個模型在生成速度和處理量上都遠超其他圖像生成 AI。

筆記型電腦也能生成4096x4096圖片?SANA輕鬆生成高解析度圖像!

目前,Sana 的原始碼尚未公開,但預計將在近日內發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FIDO聯盟發布安全憑證交換規範草案,推動跨平台憑證管理與Passkey,加速無密碼使用者自主權

作者 netizen
Passkey 是一種基於公開金鑰加密技術的全新身份驗證方式,它以一組金鑰對取代傳統密碼,公鑰用於註冊網站或 App,私鑰則安全地儲存在使用者的裝置上。684871c1805799bc7ebfbeefe3437a01

隨著網路安全威脅日益增加,傳統密碼的安全性已不足以保護使用者的線上身份和資料。為了解決這個問題,FIDO 聯盟 (Fast IDentity Online Alliance) 一直致力於推動更安全、更便捷的線上身份驗證方式,例如 passkey 通行密鑰。

什麼是 passkey 通行密鑰?

Passkey 是一種基於公開金鑰加密技術的全新身份驗證方式,它以一組金鑰對取代傳統密碼,公鑰用於註冊網站或 App,私鑰則安全地儲存在使用者的裝置上。使用者只需透過裝置上的生物辨識功能或 PIN 碼即可完成身份驗證,無需再記憶複雜的密碼,有效提升安全性及便利性。

FIDO 聯盟最新發布安全憑證交換規範草案

為了進一步推廣 passkey 的普及應用,並提升使用者體驗,FIDO 聯盟於近日發布了一組全新的安全憑證交換規範草案,目的是讓使用者能夠安全地在不同的憑證供應商之間轉移 passkey 和其他憑證。

這組規範草案是由 FIDO 聯盟的憑證供應商特別興趣小組 (Credential Provider Special Interest Group) 的成員共同努力的成果,參與者包括 1Password、Apple、Bitwarden、Dashlane、Enpass、Google、Microsoft、NordPass、Okta、Samsung 和 SK Telecom 等業界巨頭。

FIDO聯盟發布安全憑證交換規範草案,推動跨平台憑證管理與Passkey,加速無密碼使用者自主權

安全憑證交換規範草案的兩大核心:CXP 和 CXF

  • 憑證交換協定 (Credential Exchange Protocol,CXP):定義了在不同憑證管理應用程式之間安全傳輸憑證的標準化流程。
  • 憑證交換格式 (Credential Exchange Format,CXF):定義了憑證在交換過程中使用的標準化格式,確保憑證在傳輸過程中不被洩露。

安全憑證交換規範草案的意義

  • 提升 passkey 普及率: 透過簡化 passkey 在不同平台間的轉移流程,鼓勵更多使用者採用 passkey,加速邁向無密碼時代。
  • 增強使用者體驗: 讓使用者能夠自由選擇和切換憑證供應商,而無需擔心憑證安全性和轉移的繁瑣流程。
  • 促進開放生態系統: 確保不同憑證供應商之間的互通性,避免平台鎖定,為使用者提供更多選擇和自主權。

安全憑證交換規範草案的未來展望

目前,這組規範草案仍處於社群審查和意見回饋階段,尚未正式標準化。FIDO 聯盟歡迎各界人士參與審查,並提供寶貴意見,共同完善這組規範。預計規範草案將會持續更新,直到最終獲得批准並實施。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美國司法部建議拆分 Chrome 和 Android 以打破 Google 的壟斷地位

作者 netizen
美國司法部希望遏制 Google 在搜尋和廣告領域的主導地位,但這家科技巨頭警告稱,這可能會帶來潛在的隱私風險,以及對人工智慧和網路安全創新的威脅。B1423968fb96089d4486e536f981dcb0

美國司法部希望遏制 Google 在搜尋和廣告領域的主導地位,但這家科技巨頭警告稱,這可能會帶來潛在的隱私風險,以及對人工智慧和網路安全創新的威脅。

在與 Google 的反壟斷之戰中,美國司法部 (DOJ) 提出了一項重大升級方案:拆分 Google 的 Chrome 瀏覽器和 Android 作業系統,作為遏制這家科技巨頭在網路搜尋和廣告領域「非法壟斷」的全面補救措施的一部分。

「司法部正在考慮行為和結構性補救措施,以防止 Google 使用 Chrome、Play 和 Android 等產品,使其搜尋引擎和搜尋相關產品及功能(包括新興的搜尋入口點和功能,例如人工智慧)相對於競爭對手或新進入者處於優勢地位,」司法部在一份法庭文件中表示。

司法部表示,Google 長期以來對 Chrome 瀏覽器的控制,以及其預設安裝的 Google 搜尋引擎,「顯著縮小了可用的通路,進而抑制了新競爭的出現」。

它還表示,正在「考慮採取補救措施,限制或終止 Google 使用合約、壟斷利潤和其他工具來控制或影響現有和新興的通路以及搜尋相關產品」。

「例如,」司法部表示,它正在「評估補救措施,其中包括限制或禁止與搜尋和搜尋相關產品有關的預設協議、預安裝協議和其他收入分成安排,可能使用或不使用選擇螢幕」。

此前,法官 Amit Mehta 於 2024 年 8 月裁定 Google 違反了《休曼法案》,在美國通用搜尋服務和通用搜尋廣告市場維持壟斷地位。

Forrester 首席分析師 Xiaofeng Wang 表示:「將 Chrome 和 Android 從 Google 中分離出來,可能會降低 Google 在搜尋領域的主導地位。在這個領域,Google 面臨著來自 Perplexity、Bing 和 ChatGPT 的對話式搜尋功能的挑戰,以及來自 TikTok 的挑戰,TikTok 最近增強了其搜尋功能,允許品牌在搜尋結果中定位特定的關鍵字。」

如果 Google 的搜尋引擎沒有預先安裝在新行動裝置上或未設定為預設搜尋引擎,那麼它在行動領域的佔有率和市場占有率將會下降。Wang 指出,這可能會導致搜尋廣告預算從 Google 轉移到其他平台。

Counterpoint Research 研究副總裁兼合夥人 Neil Shah 表示:「Android 是 Google 廣告和服務規模的基礎,全球超過 30 億使用者每年產生數兆次搜尋查詢。這就是 Google 透過搜尋和展示廣告來推動其核心商業模式的原因,這為行銷人員支付高額廣告費用創造了重要的管道和黏著度。」

Shah 指出,「將搜尋、Android 和 Chrome 等產品以及人工智慧和雲端等基礎技術從緊密耦合且整合良好的產品中分離出來,將會消除 Google 模式和收益的黏著度和有效性。」

如果這項措施得以實施,將象徵著數十年來針對科技公司的最激進行動之一,並可能從根本上重塑數位格局。司法部的提議凸顯了 Google 對 Android 和 Chrome 的控制在多大程度上鞏固了其搜尋主導地位,使其能夠抑制競爭並鞏固其壟斷地位。

遏制 Google 的權力

Google 的 Chrome 瀏覽器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網路瀏覽器,而 Android 則為全球超過 70% 的智慧型手機提供支援,這兩者對 Google 在搜尋領域的主導地位至關重要。透過控制這些平台,Google 確保了其搜尋引擎成為數百萬使用者的預設選項,有效地將競爭對手拒之門外。

司法部提出的補救措施會將這些產品從 Google 的核心搜尋和廣告業務中分離出來,進而顯著削弱該公司將使用者引入其搜尋生態系統的能力。

CyberMedia Research 產業研究集團副總裁 Prabhu Ram 表示:「美國司法部提議可能將 Chrome 和 Android 從 Google 中分離出來,這象徵著數位格局的一個重大轉折點。雖然這種分離的時間表尚不確定,但這項舉措可能會重塑搜尋、行動和廣告市場的競爭格局。」

司法部提出的補救措施不僅僅是拆分 Chrome 和 Android。該部門還將矛頭指向 Google 與裝置製造商和電信公司的收入分潤協議,這些協議使 Google 成為全球絕大多數裝置上的預設搜尋引擎。這種做法有效地阻止了競爭對手獲得市場占有率。

此外,司法部的目標是解決 Google 對使用者資料的控制問題。這家科技巨頭收集和利用巨量資料的能力一直是其主要的競爭優勢,使其能夠比任何競爭對手更好地最佳化搜尋結果和廣告。司法部正在尋求實施資料共享要求,讓競爭對手的搜尋引擎能夠存取類似的資料,進而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司法部的聲明說。

拆分 Google 業務的提議是司法部自開始對該公司進行反壟斷調查以來提出的最激進的補救措施。它反映了全球監管努力日益增長的趨勢,立法者越來越希望遏制大型科技公司的權力。

將 Chrome 和 Android 從 Google 中分離出來將產生深遠的影響,不僅對 Google,而且對整個科技行業都是如此。此舉可能會刺激創新,允許規模較小的搜尋引擎和廣告公司在更公平的競爭環境中競爭。

Techarc 創辦人兼首席分析師 Faisal Kawoosa 表示:「我認為這發生在整個科技格局發生如此巨大變化的時刻,這種分離變得無關緊要。隨著人工智慧日益成為人類與裝置/小工具之間的預設介面,作業系統和瀏覽器之間的界限正在自然模糊。」

Kawoosa 表示:「因此,我認為這項舉措在目前的情況下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Google 回擊該提議

針對司法部提出的補救措施,Google 對將其 Chrome 瀏覽器和 Android 作業系統從其核心業務中分離出來可能產生的影響表示強烈擔憂。

Google 在一篇部落格文章中表示:「我們已在 Chrome 和 Android 上投資了數十億美元。拆分它們將改變其商業模式,提高裝置成本,並削弱與 Apple 的競爭力。Chrome 是一款安全、快速且免費的瀏覽器,其開放原始碼為眾多競爭瀏覽器提供了基礎。Android 是一款安全、創新且免費的開放原始碼作業系統,它為智慧型手機市場帶來了廣泛的選擇,幫助數十億人降低了手機成本。」

Google 認為,Chrome 的安全瀏覽和 Android 的安全防護等功能受益於与其更廣泛生態系統的整合,將它們分離可能會危及使用者安全。

Google 還強調,擬議的補救措施可能會給消費者和美國科技的整體競爭力帶來重大的意外後果。聲明警告說:「強制 Google 與競爭對手分享你的搜尋查詢、點擊次數和結果會危及你的隱私和安全」,並強調敏感資料可能會落入缺乏強大安全措施的公司的 手中。

Shah 表示:「正如 Google 正確地辯稱的那樣,它透過有效地免費提供其產品來賺錢,但它也透過發布商和行銷人員利用使用者資料進行廣告活動來賺錢。如果它被拆分並且沒有整合,Google 將不得不改變商業模式,這將降低其規模和有效定位使用者的機會,並且可能不得不開發方法向所有利益相關者收取存取和技術使用費,這將會提高裝置、軟體和服務的價格,因為它將不再可行或運作良好,無法免費提供。」

Google 指稱,司法部概述的潛在變化是一個廣泛的議程,遠遠超出了目前的法律問題。聲明寫道:「這是一個漫長過程的開始,我們將在明年在法庭上提出我們的案件時,對司法部的最終提議做出詳細回應。」

這家科技巨頭還表示擔憂,阻礙其人工智慧能力可能會扼殺美國技術領先地位的關鍵領域的創新。該公司表示:「政府對這個至關重要的行業施加影響存在巨大的風險——扭曲投資、扭曲激勵措施,並阻礙新興商業模式。」

關於廣告商業模式,Google 表示,政府強制要求的改變可能會降低廣告對發布商和商家的價值,最終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部落格文章補充道:「我們認為,今天的藍圖遠超出了法院關於搜尋通路合約的裁決的法律範圍」,並堅稱其致力於在法庭上捍衛其行為。

反壟斷的新時代?

司法部已經為其提議的補救措施制定了時間表,預計將於 2024 年 11 月提出更精確版本的擬議最終判決,並於 2025 年 3 月提出修訂後的提案。預計 Google 將在法庭上挑戰這些補救措施,這為一場可能「塑造數位時代反壟斷執法的未來」的法律之戰奠定了基礎。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I 資料中心耗電激增!能源公司面臨供電挑戰,未來10年用電量可能增加一倍

作者 netizen
管理諮詢公司貝恩公司警告:電力需求很快將超過供應3ec1315e5828bbee5a644ef992d4b0e0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資料中心的需求激增,進一步推動了全球電力消耗的劇增。根據知名管理諮詢公司Bain & Company的分析,美國能源公司必須適應這場由AI驅動的資料中心擴張潮流,因為預計未來幾年內,電力需求將超出供應能力。如果能源公司不投資建設額外的電力供應能力,可能會錯失增加收入的機會,但這些投資同時也帶來了相當的風險。

AI技術推動資料中心擴張

年來,隨著AI技術的快速演進,全球對支持AI模型開發和部署的基礎設施需求顯著增加。資料中心的擴張成為滿足這些需求的關鍵,而資本支出預計在今年內增長近30%。Bain的報告指出,這一趨勢將在未來十年內持續推動資料中心容量的增長。根據Rystad Energy的研究報告,預計到2030年,全球資料中心的用電量將增加一倍以上,這對電力供應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電力需求超出供應的潛在危機

Bain的最新報告警告稱,隨著AI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超出供應能力。報告建議,美國的公用事業公司應該在2028年之前將年度電力生成量提高多達26%,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特別是在美國北維吉尼亞等地,資料中心的發展將推動用電需求的增長,該地區預計將在2023年至2028年期間承擔44%的用電負荷增長。

不僅僅是美國面臨這一挑戰,歐洲的資料中心營運商也面臨類似的問題。根據去年的一項報告,歐洲的資料中心越來越難以獲取足夠的電力資源來支持其營運。在愛爾蘭,資料中心在2023年消耗了超過五分之一的全國電力供應,成為電力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

巨大投資需求與能源轉型

根據Bain的估計,全球資料中心的能源消耗在2023年至2027年間可能以每年10%至24%的複合增長率增長,最終可能超過100萬千瓦時。要支持一個1千兆瓦規模的資料中心,約需四座天然氣發電廠的產能,或者一個大型核電廠的一半產能。滿足這種不斷增長的全球需求,可能需要超過2兆美元的新電力生成資源投資。

儘管這一巨大的投資需求帶來風險,但Bain報告強調,資料中心的擴張可能為公用事業公司提供前所未有的收入增長機會。這不僅能夠支持公用事業公司應對能源轉型的挑戰,還可能為住宅電費的下降創造條件。

投資風險與能源公司的挑戰

然而,Bain的報告也指出,這些投資帶來的風險和成本可能對部分公用事業公司而言難以承擔。儘管擴展電力供應能帶來潛在的巨大收益,但如果操作不當,投資回報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此外,資料中心的營運商對市場的反應速度要求較高,如果能源公司無法及時提供足夠的電力資源,資料中心營運商可能會選擇其他地點進行投資,甚至自行發電,進一步削弱能源公司的競爭優勢。

報告建議,公用事業公司需要迅速現代化其業務運作模式,以支持快速的能源資源擴張。他們應加快電力資源規劃和建設,更新或升級發電、傳輸及分配線路,以適應未來的市場需求。

碳排放與能源轉型的雙重壓力

儘管AI技術帶來了巨大機遇,但其能源需求也對全球氣候目標構成了挑戰。根據摩根士丹利在上月發布的一份報告,預計到2030年底,資料中心可能會排放多達25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這比未來不使用生成式AI技術的情況下要高出三倍。

然而,Bain報告也指出,投資於減碳解決方案,例如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以及二氧化碳去除(CDR)技術,可能同時進行。這些技術將在降低資料中心營運對環境的影響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一些科技領袖,如比爾·蓋茲和前Google首席執行長艾瑞克·施密特也認為,AI技術是解決氣候問題的重要工具。施密特在最近的AI峰會上指出,世界應該建設足夠多的AI資料中心,因為沒有AI的幫助,我們可能無法實現全球氣候目標。

結論

隨著AI技術的迅猛發展,全球電力需求將持續增加,特別是由資料中心擴張所推動的用電需求。對公用事業公司而言,如何平衡投資風險與潛在收益,並迅速應對市場變化,將成為未來幾年內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儘管投資於新電力資源需要承擔風險,但資料中心的擴張無疑為公用事業公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機會,同時也推動了能源轉型和環保技術的發展。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微軟 AI 執行長穆斯塔法·蘇萊曼說,AI 是「一種新型態的數位物種」

作者 netizen
微軟 AI 執行長穆斯塔法·蘇萊曼表示,AI 是有史以來「速度最快、影響最深遠的創造浪潮」5a0c0554ed9dd8c4a50c150a491d291d

微軟的 AI 主管表示,AI 的開發者應該確保大眾易於理解 AI,並提出了他自己的比喻來幫助理解。

微軟 AI 執行長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在 TED 2024 的演講中表示,AI 是自地球生命誕生以來最新的創造浪潮,而且「我們正處於有史以來速度最快、影響最深遠的浪潮之中」。

蘇萊曼表示,業界需要找到合適的比喻來描述 AI 未來的潛力,以此「優先考慮安全性」,並「確保這一新興浪潮始終服務於人類並增強人類的能力」。雖然 AI 社群一直將 AI 技術稱為「工具」,但蘇萊曼認為這個詞彙並不能完全涵蓋 AI 的能力。

「為了駕馭這股浪潮,將人類的能動性置於其中心,並減輕可能產生的不可避免的意外後果,我們應該開始將它們視為一種新型態的數位物種,」蘇萊曼說。

他還表示,他預見一個未來,其中「一切」——從個人到企業再到政府——都將由一個互動式的角色或「個人 AI」來代表,這個角色「無所不知」、「事實準確可靠」。

穆斯塔法·蘇萊曼於 2023 年 11 月 1 日在英格蘭布萊奇利公園舉行的 AI 安全峰會上。 Leon Neal (Getty Images)

蘇萊曼認為如果 AI 能夠發揮它一部分的潛力,在醫療保健、教育和氣候變遷等各個領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未來十年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生產力最高的十年。

當被問及是什麼讓他感到擔憂,夜不能寐時,蘇萊曼表示,AI 產業面臨著陷入「悲觀厭惡陷阱」的風險,人們傾向於迴避負面思考,不願面對潛在的風險和問題。但蘇萊曼認為,為了充分發揮 AI 的潛在效益,AI 產業應該勇於正視並應對可能出現的負面情況,而不是一味地樂觀或迴避問題,。對 AI 發展的潛在風險視而不見。只有正視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確保 AI 技術的發展真正造福人類。 

蘇萊曼認為雖然 AI 技術發展迅速,但目前為止,大型語言模型 (LLM) 造成的明確危害還很少。他承認,過去兩三年 AI 發展的負面影響非常有限,很難具體指出大型語言模型造成了哪些危害。但他同時也提醒,這並不代表未來十年 AI 發展的軌跡會一樣平順。

雖然蘇萊曼表示,距離人類必須面對自主 AI 模型的危險還有五到十年的時間,但他認為現在就應該討論這些潛在的危險。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科學家突破性發現!實現聲音單方向傳播,通訊技術迎來革命?

作者 netizen
這項突破可以應用於電磁波,對雷達技術具有重要意義。16eef7f485b42273d291496258995bba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波通常會向所有方向傳播,而不是只朝單一方向傳播,就像民主社會一樣,每個人的聲音都能被聽到。無論是談話的聲音、燈泡的光芒,還是海洋的波動,波往往會向兩個方向平均傳播。你說話時,聲音會傳遞到對面的朋友,同時他們的聲音也會傳回給你。

但如果我們需要波只朝一個方向移動,不受干擾,就像汽車在單行道上行駛一樣呢?

這就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一組研究人員剛剛實現的突破。經過數年的努力,他們已經成功地引導音波只朝前面的方向傳播,而永遠不會向後傳播的方法。這一壯舉可能會對未來的技術產生巨大影響,從通訊系統到雷達,而且他們在實現這一目標的同時,音波的強調也沒有被削弱。

反射波的問題

自激振盪(藍紅色)使音波(綠色、橙色、紫色)只能單向穿過環形器。

控制波的傳播,例如讓它們只朝一個方向流動這一想法多年前就吸引了科學家的興趣。因為這可以幫助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在雷達或通訊等應用中,反射波會造成干擾,使訊號失真或降低效率。

十年前,研究人員曾成功阻止音波反彈。但有一個問題:向前傳播的波會因此變弱。

於是,一群研究人員正面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些研究人員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由氧化、聲學與流體物理學教授尼古拉斯‧諾雷(Nicolas Noiray)領導。在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羅曼‧佛萊禮(Romain Fleury)的幫助下,該團隊最終找到了解決方案。

他們的突破取決於自激振盪——一種不需要外力驅動的系統內部的周期性運動。儘管這種振動通常是一種麻煩(甚至在導致飛機引擎振動時會非常危險),但諾雷認為我們可以將利用這種方法來創造一條音波的「單行道」。

諾雷的解決方案既巧妙又簡單。想像一個圓盤形的空腔體,空氣以適當的強度吹過空腔,產生哨音。但這不是普通的哨音。與在空間內來回反彈的駐波不同,這種哨音會產生旋轉波。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團隊花了數年時間研究這種旋轉波背後的流體力學原理。然後,他們設置了三條通路,或者稱作波導,呈三角形排列。當音波進入第一條波導時,它會順利通過循環器進入第二條波導。但如果音波試圖從第二條波導進入,則無法返回,而是被迫進入第三條獨立的通路,確保聲音只能單向移動。

 驗裝置(左)和波傳播(右)示意圖。波導 1 可以被波導 3 完美接收,但不能被波導 2 接收,而波導 3 可以被波導 2 完美接收,但不能被波導 1 接收。正如預期,波只能單向傳播。 圖片來源:Nicolas Noiray /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該團隊測試了他們設計的頻率約為 800 赫茲的音波——大致相當於女高音的高音。它成功了。音波不僅向前傳播而沒有向後反射,而且由於環形器的自激振盪提供的能量提升,它甚至比以前更強。

諾雷說:「我們認為,這種具有損耗補償的非互易波傳播概念是一個重要的結果,也可以應用到其他系統中。」

其可能性的應用範圍遠遠超出了聲音。這種對波動運動的單向控制對依賴電磁波的技術來說可能會改變遊戲規則,例如雷達系統,在這些系統中,精度和方向性至關重要。未來的通訊系統也可能從這種無干擾路由訊號的能力中受益,讓訊號沿著拓撲電路高效傳輸。

在一個常常面臨硬性限制的領域,諾雷的團隊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從字面上來說,向前邁進。

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消失的MIT秘書!聊天機器人歷史背後的無名英雄,簡單程式如何引發人工智慧的倫理爭議

作者 netizen
麗貝卡所追尋的,不是當代的科技,而是構成這段歷史的關鍵人物:一位無名的秘書,她曾經與一個早期的聊天機器人進行了關鍵對話。3862742ec738fee77f380af1504e3c66

在一個寒風凜冽、暴風雪肆虐的冬日,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典藏檔案館顯得格外寧靜。這種沉默,隨著落雪不斷堆積,似乎愈發厚重。檔案館裡只剩下伯明翰大學當代文學資深講師麗貝卡·羅奇(Rebecca Roach),耳邊的寂靜讓她更加專注於尋找某個關鍵人物的聲音——這個未曾留下姓名的神秘秘書。

麗貝卡正在追尋這名失蹤的秘書,這位秘書在電腦歷史的某個關鍵時刻,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卻從未被記錄在案。這次的檔案館探訪,旨在深入探究對話機器(如今稱為「聊天機器人」)的歷史。對許多人來說,聊天機器人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從亞馬遜的 Alexa、蘋果的 Siri,到現今的 ChatGPT,它們的出現源於數十年的研究與技術突破。

然而,這位麗貝卡所追尋的,不是當代的科技,而是構成這段歷史的關鍵人物:一位無名的秘書,她曾經與一個早期的聊天機器人進行了關鍵對話。

消失的MIT秘書!聊天機器人歷史背後的無名英雄,簡單程式如何引發人工智慧的倫理爭議

聊天機器人的起源:從艾倫·圖靈到 Eliza

聊天機器人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50 年,當時電腦科學先驅艾倫·圖靈(Alan Turing)提出了一項測試,目的是檢驗機器能否具備「智慧」。這項測試挑戰的是,透過與人類進行對話,機器是否能夠讓人無法分辨自己與人的區別。這一想法激發了對人工智慧(AI)與電腦對話系統的早期研究。

隨著這些想法在學術界蔓延,到了 1960 年代,MIT 的電機工程教授約瑟夫·維森鮑姆 (Joseph Weizenbaum)開發了一個名為 Eliza 的電腦程式,目的是模擬人類與機器之間的對話。Eliza 能夠根據使用者輸入的文字,依賴關鍵詞與轉換規則來回應,最著名的是它可以假扮心理治療師,提供模擬的心理諮詢服務,開始對話的第一句話是:「請告訴我你的問題。」這個程式模仿了心理諮詢的對話模式,Eliza 不僅能接收自然語言形式的輸入,還能給人一種「理解的錯覺」。

Eliza 的命名取自英國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於 1912 年創作的戲劇《賣花女》(Pygmalion)中的女主角,後來該劇被改編成 1964 年的音樂劇《窈窕淑女》。如同戲劇中的角色變身過程,Eliza 在電腦領域掀起了巨大波瀾,報章雜誌紛紛報導這項科技,將其視為圖靈夢想的實現。

ELIZA 的創造者,約瑟夫·維森鮑姆教授。 Christoph Keller/Alamy Stock Photo

發現秘書的線索:消失的聲音

Eliza 程式的成功與影響,吸引了許多關注,甚至連《花花公子》雜誌也曾探討其潛力。然而,創造者維森鮑姆對這項發明最終感到不安。他不願相信如此簡單的程式能「欺騙」使用者,讓他們相信自己與一個有情感理解力的系統進行了對話。這一想法最終促使他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與人工智慧界劃清界限。

儘管維森鮑姆與他的發明的關係充滿了矛盾,但有一個人物不斷出現於這段歷史的片段中——一位無名的秘書。根據維森鮑姆 的記錄,這位秘書在他開發 Eliza 程式期間,經常觀看他的工作,並且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有一天,她請求與 Eliza 對話。儘管她知道自己是在與一個機器對話,但在輸入了幾句話之後,她突然轉身對維森鮑姆 說:「你介意先離開房間嗎?」

維森鮑姆認為她的反應令人擔憂,證明了:「接觸一個相對簡單的電腦程式,即使時間極短,也可能在相當正常的人身上引發強烈的妄想思維。」她的反應在他心中埋下了後來厭惡自己創造物的種子。然而,這位秘書的名字和她的觀點從未被記錄在案。作為這場對話的另一方,她的聲音彷彿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挖掘檔案:試圖找回秘書的身影

但這位「相當正常的人」是誰?她對 Eliza 有什麼看法?如果這位消失的秘書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那為什麼我們沒有聽到她的聲音?在會說話的機器發展史的這一章節中,我們只聽到了對話的一方。

在 MIT 的檔案館裡,麗貝卡堅信應該能找到一些證據。她他翻閱了維森鮑姆留下的泛黃紙張、對話記錄、列印出來的程式碼文件、信件與筆記。她相信,這些資料裡必定隱藏著某些線索。然而,儘管偶爾在書信中看到與秘書相關的簡短提及,具體的姓名卻從未出現。

麗貝卡擴大了搜索範圍,查閱 MIT 電腦部門的行政檔案,甚至聯繫了維森鮑姆所工作的 Project MAC 的檔案室——這是 MIT 電腦創新的神聖殿堂。即使如此,依然沒有找到她的名字。她進一步聯繫了 MIT 的人力資源辦公室和校友組織,耐心等待的檔案管理員們也似乎無法提供更多幫助。

隨著時間的流逝,麗貝卡的探尋即將結束。在最後一個檔案館開放日,她仍然無法找到這位秘書的任何具體記錄,耳邊只有歷史留下的沉默。

聆聽沉默:失聲的故事與電腦歷史中的無名英雄

這場追尋並非完全無果,麗貝卡了解到,許多組織歷來對於那些記錄、整理和保存知識的人物往往漠不關心。在 MIT 這樣的學術機構以及電腦發展歷史中,許多文件的撰寫者——通常是待遇不高、地位低下的女性——大多被排除在歷史的記載之外。

這位「沉默的秘書」正是這些被歷史抹去的無名英雄的象徵,她是那些撰寫歷史、保存知識的無名工作者之一。她的貢獻與對話機器的早期使用者們一樣,被忽略了。這些對系統的操作、專業知識、觀點以及創造力,常常被認為微不足道。然而,低估這些貢獻,不僅影響了我們設計的對話技術,還影響了我們對於這些系統中的人力投入的評價。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的發展,我們談論使用者輸入時常用「對話」與「提示」這類詞彙。但這些「對話」究竟擁有什麼樣的法律地位?例如,我們是否應該對這些輸入內容擁有版權?這些系統訓練過程中的工作又應如何被承認?

風雪愈加猛烈。校園即將因天氣關閉,然而這位失蹤的秘書的聲音依舊無跡可尋。對於對話機器的歷史來說,這一章依然是單方面的對話。當麗貝卡冒著風雪踏上回家的路時,這段沉默的故事依舊縈繞在她的心頭。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比手掌還小!微型無人機群攜手合作探索未知領域,室內地圖繪製僅是開端!

作者 netizen
派遣微型無人機團隊探索區域和建築物是科幻小說和研究中的常見主題,一個研究團隊展示了使用一群微型無人機進行室內地圖繪製,而不依賴任何外部系統。0e043cb36b3a21fffd582619774fc63c

派遣微型無人機團隊探索區域和建築物是科幻小說和研究中的常見主題,但長期以來,傳感器的重量和尺寸以及所需的處理能力一直是限制因素。在以下的影片中,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的一個研究團隊突破了這些限制,展示了使用一群微型無人機進行室內地圖繪製,而且不依賴任何外部系統。

這款無人機採用模組化的 Crazyflie 平台,使用可堆疊的 PCB(擴展板)來擴充功能。團隊增加了一個 Flow 擴充板用於高度控制和運動追蹤,以及一個具有 UWB 模組的 Loco 定位擴充板,用於確定無人機之間的相對距離。在此基礎上,團隊又加入了兩個客制擴充板。第一個安裝了四個 VL53L5CX 8×8 像素 TOF 傳感器,用於全方位光學雷達掃描。最後一個擴充板使用 GAP9 系統單晶片處理所有必要的數據,該晶片擁有 10 個 RISC-V 核心,僅消耗 200 毫瓦的功率。

比手掌還小!微型無人機群攜手合作探索未知領域,室內地圖繪製僅是開端!

當然,這個項目的特別之處在於軟體。該團隊開發了一種輕量級協作式同步定位與地圖構建(SLAM)演算法,可以分散在群體中的所有無人機上。它結合了光學雷達掃描數據和掃描過程中無人機的估計位置,然後將不同無人機在每個位置的掃描數據疊加,以補償里程計數據中的誤差。該團隊還實現了無人機間防撞、數據包防撞和無人機路徑最佳化。程式碼應該可以在 GitHub 上找到,但目前連結已失效。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Windows 11 24H2 更新後佔用了 8.63 GB 無法刪除的垃圾檔案

作者 netizen
Windows 11 24H2 的使用者發現,在安裝最近發布的功能更新後,他們的設備上會殘留無法刪除的資料。5f5eac6327394e3af6e258f6db21be4e

Windows 11 24H2 的使用者發現,在安裝了最近發布的功能更新後,仍有無法刪除的數據留在他們的設備上。

自 10 月 15 日推出以來,已知的問題清單並未擴大,但對許多使用者來說,嘗試在更新後清理這些殘留物,仍然會留下 8.63 GB 的磁碟空間被「Windows 更新清理」佔用。

在 Windows 更新後出現檔案殘留的情況並不罕見。根據微軟的說法,「即使安裝了更新版本的更新,Windows 也會保留 Windows 更新中所有已安裝更新的備份。」這些舊版本佔用的空間應該要可以被回收,至少理論上是如此。

本來應該可以使用 Windows 設定應用程式或經典的磁碟清理工具來清除儲存空間中的暫存檔案。

然而,無論使用者嘗試刪除或重新啟動 Windows 11 多少次,這 8.63 GB 的資料似乎仍然存在無法刪除。 瀏覽微軟的意見反應中心後發現,許多使用者都受到影響。

《The Register》詢問微軟是否知道這個問題以及何時會解決,目前微軟尚未回應。微軟不回應最近已經成為常態。不過,這很可能與 Windows 11 24H2 中更新處理方式的變化有關。

微軟在七月時宣布,將在 Windows 11 24H2 和 Windows Server 2025 中實施「檢查點累積更新」。這個改變的目標是為了縮小更新檔案的大小,但缺點是需要一個「檢查點」作為更新的基礎。這很可能就是某些使用者出現 8.63 GB 無法刪除檔案的原因。

問題在於 Windows 11 系統將這些檔案列為使用者可以刪除的舊更新,但實際上,即使使用清理工具也無法移除這些檔案。雖然可以手動刪除它們,但這樣做可能會在下次更新時造成問題。 

大家還是需要很大的硬碟空間來存放東西,這一點短期內不會改變。但Windows系統顯示硬碟空間使用狀況的方式有問題,讓使用者誤以為有些空間可以清理,但實際上卻清不掉。為了避免讓使用者感到困惑,微軟需要改進 Windows 系統顯示硬碟空間資訊的方式。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告別「經理人思維」!保羅·葛拉漢提出「創始人模式」助新創突圍,兼顧細節和規模化

作者 netizen
最近,「創辦人模式」的概念隨著知名風險投資人保羅·葛拉漢的文章以及Airbnb創辦人布萊恩‧契斯基的分享,成為了創業界廣泛討論的話題。Aa184a6f421ab8d3e031313770343282

在快速成長的初創公司中,創辦人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將好點子變成成功的產品,還要在公司規模擴大後繼續保持與產品細節的緊密聯繫。這就是「創辦人模式」(Founder Mode)和「管理者模式」(Manager Mode)之間的分野。最近,這些概念隨著知名風險投資人保羅·葛拉漢(Paul Graham)的文章以及Airbnb創辦人布萊恩‧契斯基(Brian Chesky)的分享,成為了創業界廣泛討論的話題。

創辦人模式與管理者模式的最大區別在於創辦人是否仍深入參與公司營運中的每一個細節。當創辦人依照傳統智慧,僅限於與直接匯報的高層管理人員溝通,並放手讓這些經驗豐富的「專業經理人」處理公司運作時,公司可能會失去其原有的敏捷性與創新動力。這篇文章將深入探討這兩種模式的異同,並分析為何在某些情況下,「創辦人模式」或許是擴展公司的更好選擇。

什麼是創辦人模式?

「創辦人模式」是指公司創辦人保持與公司各個層級密切接觸的領導方式。保羅·葛拉漢認為,創辦人在管理公司時,不應只依賴高階管理層的回報,而應經常進行「越級會議」(skip-level meetings),即直接與中層管理者甚至是一線員工進行溝通。這種方式讓創辦人能夠更深入了解公司的實際營運狀況,而不僅僅依靠經理人對數據的篩選與報告。

例如,蘋果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會每年召集公司內最重要的100個人進行一次特別的會議,這些參與者不一定是組織架構中排名最高的管理者,而是他認為對公司最具影響力的員工。這種做法在傳統管理學中很少見,但對於保持創新的公司文化卻極為有效。

為何傳統管理方式無法滿足創辦人的需求?

許多風險投資人和顧問會建議初創公司在擴展時應「聘請優秀的人才,並給他們足夠的空間去完成工作」。這聽起來很合理,但實際上,許多創辦人如布萊恩‧契斯基和其他成功創業者都發現,這樣的建議往往會導致公司陷入停滯。原因在於,這些專業經理人雖然擁有豐富的經驗,但他們的經驗可能來自於其他大型成熟公司,無法適應初創企業的快速變化環境。更糟的是,這些經理人有時更擅長「向上管理」(managing up),而非真正解決問題。

創辦人模式的核心在於不把公司的各個部門視為「黑箱」操作。傳統的管理者模式提倡總經理與部門主管之間的距離,並鼓勵將具體執行交給下屬。但對於創辦人來說,這往往會導致決策過程中缺乏對關鍵細節的把控,而這些細節往往決定了產品的成功與否。

為何創辦人應該深入了解產品細節?

創辦人模式強調創辦人對產品和服務的深入理解。這不僅僅是關於保持與公司一線員工的聯繫,還包括對關鍵業務指標(KPIs)的高度關注。以Monzo的創辦人為例,他對公司每位顧客的成本、營收和使用情況都有詳細的數據分析,並經常走動到辦公室隨機與員工交談,了解他們的工作進展。這樣的做法,雖然在某些高層經理人看來可能是「微觀管理」,但事實證明,這種密切參與對於保持公司靈活性和產品質量至關重要。

難以信任的高階管理人員

創辦人模式的一大挑戰是如何平衡信任與控制。在公司規模擴大後,創辦人需要依賴高階管理者來分擔日常營運。然而,這些外部聘請的管理者不一定總是值得信任。保羅·葛拉漢指出,許多所謂的「專業經理人」其實是「職業騙子」(professional fakers),他們擅長於面試和向上管理,但實際上對公司業務缺乏真正的洞察力。因此,創辦人需要學會如何快速判斷這些管理者是否勝任其工作,並及時進行調整。

布萊恩‧契斯基在Airbnb的經驗表明,他曾經過度依賴這些「專業經理人」,結果公司在快速擴展的過程中失去了對產品和客戶的敏銳度,導致業務出現問題。最終,他重新介入公司營運,並且深入參與了產品開發和決策過程,這才扭轉了局面。

何時該授權與何時該介入?

無論是創辦人還是專業經理人,領導者都面臨著如何有效授權的挑戰。當公司成長到一定規模時,領導者不可能親自處理每一個細節。因此,創辦人必須學會區分哪些問題需要親自解決,哪些可以交給信任的管理者。然而,創辦人模式的特點在於,即使授權了部分工作,創辦人仍然保持著對關鍵決策的最終掌控權。

例如,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在2012年做出了「全面轉向移動端」的決策,這是一個改變公司命運的關鍵時刻。而這種大膽的決策往往是創辦人才能做出的,因為他們對公司的未來負有更大的責任,並且有足夠的道德權威去推動這些重大變革。相比之下,職業經理人可能因為害怕失去工作而更加保守,難以做出如此重大的賭注。

如何保持公司創業精神?

當公司從初創時期成長為千人規模的大企業時,保持創業初期的靈活性和創新力是一大挑戰。史蒂夫·賈伯斯的年度高層會議就是一種保持創新文化的方式。創辦人模式鼓勵創辦人不斷挑戰公司的傳統運作方式,並激勵員工保持創新的思維方式。

然而,創辦人模式也有其風險。例如,一些不成熟的創辦人可能會過度干涉公司日常營運,導致公司缺乏穩定性。這種情況下,創辦人需要學會如何在保持細節關注的同時,避免過度干涉團隊的工作,這是一種需要時間和經驗來掌握的平衡技巧。

創辦人模式的未來

「創辦人模式」的核心是創辦人保持對公司產品和業務細節的關注,並不斷挑戰傳統的管理方式。這種模式強調了創辦人在公司成長過程中不可替代的角色,以及他們在決策中的特殊權威。然而,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創辦人也必須學會如何授權和信任他人,找到一個平衡點,既不過度干涉日常營運,也不讓公司失去其初創時期的靈活性和創造力。

對於創辦人來說,保持對產品的熱情和細節的關注是成功的關鍵之一。同時,他們也必須學會如何辨別和培養值得信任的高層管理者,並確保公司能夠在擴展過程中保持高效營運。隨著「創辦人模式」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有理由相信,這種模式將成為未來創業者和管理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無需額外電池的太陽能淡化系統,可低成本提供飲用水

作者 netizen
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建造了一種新的海水淡化系統,它隨著太陽的節奏運行。9e42b9668ac313ca37bdf2fb83104e7b

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建造了一種新的海水淡化系統,它隨著太陽的節奏運行。研究人員在《自然·水》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詳細介紹了這個新系統。

這個太陽能系統能夠應對太陽能的變化,密切對應相關的速度去除水中的鹽分。隨著白天陽光的增強,系統會加速其脫鹽過程,並自動週整以應對陽光的任何突然變化,例如,在烏雲經過時降低速度,或在天空晴朗時加速。

由於該系統可以快速回應陽光的細微變化,因此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太陽能,儘管全天陽光會發生變化,但仍能產生大量清潔水。與其他太陽能驅動的海水淡化設計相比,麻省理工學院的系統不需要額外的電池來儲存能量,也不需要補充電源,如電網供電。

強·貝塞特(Jon Bessette)坐在裝有電透析淡化系統的拖車頂部,該系統位於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國家鹹水研究設施(BGNDRF)。該系統連接著真實的地下水、儲水箱和太陽能板。圖片來源:Shane Pratt

工程師們在新墨西哥州的地下水井中測試了一個社區規模的原型機,測試時間超過六個月,並在多變的天氣條件和水質下工作。儘管天氣和可用陽光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該系統平均利用了系統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 94% 以上的電能,每天最多可生產 5,000 公升的水。

「傳統的淡化脫鹽技術需要穩定的電力,並且需要電池儲存來平衡太陽能等可變電源。透過不斷改變功耗以與太陽同步,我們的技術直接有效地利用太陽能來製造水,」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系的 格梅斯豪森(Germeshausen)教授、K. Lisa Yang 全球工程與研究(GEAR)中心主任艾默斯·溫特(Amos Winter) 表示

「能夠利用可再生能源製造飲用水,而不需要電池儲存,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而我們做到了。」

該系統旨在淡化微鹹地下水——一種存在於地下水庫中的鹹水,比淡水資源更普遍。研究人員將微鹹地下水視為尚未開發的巨大潛在飲用水源,特別是在世界部分地區淡水儲備面臨壓力的情況下。

他們設想,這種新的可再生、無電池系統可以低成本提供急需的飲用水,特別是對於海水和電網電力供應有限的內陸社區。

「實際上,大多數人口居住在距離海岸足夠遠的地方,海水淡化永遠無法到達他們。因此,他們嚴重依賴地下水,尤其是在偏遠的低收入地區。不幸的是,由於氣候變化,這些地下水正變得越來越鹹,」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博士生強納森‧貝塞特(Jonathan Bessette)說道。

「這項技術可以為世界各地服務不足的地區帶來可持續、負擔得起的清潔水。」

該系統會根據陽光照射量的變化,自動調整電壓和鹽水流經系統的速率。藉由將機器運作模式與可用的水力相匹配,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套系統,既能減少昂貴的電池使用量,同時又不影響飲用水的產量。

泵和流量

新系統建立在之前的設計基礎上,溫特和他的同事(包括前麻省理工學院博士後研究員何偉)在今年早些時候報告了該設計。該系統旨在通過「靈活批次電透析」來淡化水。

電透析和反滲透是用於淡化微鹹地下水的兩種主要方法。反滲透利用壓力將鹹水泵入薄膜,並過濾掉鹽分。電透析利用電場在水泵入一堆離子交換膜時吸出鹽離子。

學家們一直在尋求用可再生能源為這兩種方法供能。但這對於傳統上以穩定功率運行的反滲透系統來說尤其具有挑戰性,這種穩定功率與太陽等自然變化的能源不相容。

溫特、何偉和他們的同事專注於電透析,尋求方法來製造一個更靈活的「時變」系統,該系統能夠回應可再生太陽能的變化。

(從左到右):強·貝塞特(Jon Bessette)、尚恩·普拉特(Shane Pratt)和穆麗兒·麥克維尼(Muriel McWhinnie)七月份安裝期間站在電透析脫鹽淡化系統前。圖片來源:Shane Pratt

在之前的設計中,該團隊構建了一個由水泵、離子交換膜堆和太陽能電池板陣列組成的電透析系統。

這個系統的創新之處在於一個基於模型的控制系統,它使用來自系統每個部分的傳感器讀數來預測通過堆疊泵送水的最佳速率,以及應該施加到堆疊的電壓,以最大化抽出水中鹽分的量。

當團隊在現場測試該系統時,它能夠根據太陽的自然變化改變其產水量。平均而言,該系統直接使用了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 77% 的可用電能,該團隊估計這比傳統設計的太陽能電透析系統高 91%。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只能每三分鐘計算一次,而在那段時間裡,一片雲可能會飄過來遮擋陽光,」Winter 說道。「系統可能會說,『我需要以這麼高的功率運行。』但由於現在陽光減少了,其中一些功率突然下降了。因此,我們不得不使用額外的電池來彌補這些功率。」

太陽能指令

在他們最新的工作中,研究人員希望通過將系統的回應時間縮短到幾分之一秒來消除對電池的需求。新系統能夠每秒更新其脫鹽速率三到五次。更快的回應時間使系統能夠適應全天陽光的變化,而無需透過額外的電源來彌補功率的任何滯後。

更靈活淡化的關鍵是貝塞特和普拉特設計的更簡單的控制策略。新策略是「流量指令電流控制」,其中系統首先感測系統太陽能電池板產生的太陽能功率。

如果電池板產生的功率超過系統使用的功率,控制器會自動「指令」系統提高其泵送速度,將更多水推入電透析堆。同時,系統透過增加輸送到堆的電流來轉移一些額外的太陽能,進而從更快流動的水中吸取更多鹽分。

「假設太陽每隔幾秒鐘就會升起,」溫特解釋道。

「因此,我們每秒三次查看太陽能電池板,然後說,『哦,我們有更多電力——讓我們稍微提高一下流速和電流。』當我們再次查看並發現仍然有多餘的電力時,我們會再次提高它。當我們這樣做時,我們就能夠非常準確地在一天中將我們消耗的功率與可用的太陽能功率緊密匹配。我們循環的次數越多,我們需要的電池緩衝就越少。」

工程師們將新的控制策略整合到一個完全自動化的系統中,他們將其大小設定為可以淡化足夠供應約3,000人的小社區每日用量的鹹淡地下水。他們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國家鹹淡地下水研究設施的幾口水井上運行該系統六個月。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原型機在各種太陽能條件下運行,平均利用了太陽能電池板 94% 以上的電能直接為脫鹽提供動力。

「與傳統設計太陽能脫鹽系統的方式相比,我們將所需的電池容量減少了近 100%,」溫特說道。

工程師們計劃進一步測試和擴展該系統,希望能以低成本、完全由太陽能驅動的飲用水供應更大的社區,甚至是整個城市。

貝塞特說:「雖然這是一個重大進步,但我們仍在努力繼續開發成本更低、更可持續的淡化方法。」

Pratt 補充道:「我們現在的重點是測試、最大化可靠性,並建立一個產品線,可以使用可再生能源為世界各地的多個市場提供淡化水。」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作者 netizen
Keeptrack.space的目標是促進太空探索的普及化、 解決太空垃圾問題和推動太空產業的發展。6dbe73442957e7027b656516104dac18

地球軌道上運行著世界各國發射的人造衛星,根據衛星追蹤服務「CelesTrak」的數據,截至 2024 年 9 月 6 日,僅活躍的衛星就達到 10,345 個。將大量人造衛星的分類、當前位置、運行軌道等以 3D 形式視覺化呈現的「Keep Track」,可以讓人們直觀地了解衛星數量之多,還可以確認目標衛星的當前位置和運行軌跡。

Keep Track 可以透過瀏覽器免費造訪。打開 Keep Track 後,首先會出現幾秒鐘的載入時間。

以下是 Keep Track 的畫面。地球周圍的無數個點,代表包含活躍和非活躍的 37,000 多個衛星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將滑鼠懸停在點上,就會顯示該點代表哪顆人造衛星。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透過滾動滑鼠可以縮放畫面。縮小畫面後,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造衛星網絡延伸到距離地球相當遠的範圍。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此外,也可以透過拖曳滑鼠或移動右上角的 X/Y/Z 軸圖示來旋轉地球。試著查看台灣,由於截圖時間是下午 4 點左右,所以太陽快要下山,呈現出淡淡的陰影。如此一來,Keep Track 就可以即時確認地球上哪些地方有哪些衛星正在飛行。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左上角顯示的是世界標準時間,點擊這個時間,可以回溯到任意日期和時間,查看「當天那個時間衛星是如何飛行的」。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進一步放大,查看截圖時飛越台上空的衛星。是法國的「FREGAT DEB」衛星。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點擊衛星,可以查看更詳細的資訊。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點擊 Keep Track 畫面下方的三角形圖示,會顯示更多選單。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點擊「Sensors」,可以按照管理人造衛星的設施或組織來篩選衛星。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在「Sensor Info」中,可以查看篩選出的設施或組織的詳細資訊。下圖是打開佛羅里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的詳細資訊。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選擇任意衛星後,點擊「Take Photo」,可以下載該衛星在地球軌道上移動的圖片。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下載的圖片如下。由於只顯示了所選的衛星,畫面看起來更加清晰易懂。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在「Find Satellite」中,可以篩選任意衛星。在左側的搜索框中,將「County」改為「Japan」。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點擊「FIND SATTELLITE(S)」。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只有日本的衛星會顯示在地球軌道上,右側會顯示名稱列表。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在日本的衛星中,找到了東京工業大學於 2021 年發射的超小型衛星「HIBARI」。最大限度放大後,還可以大致看出衛星的形狀。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此外,還可以更改特定衛星的顏色。SpaceX 的衛星網路「Starlink」為了擴大和加強服務,向許多軌道發射了衛星,Elon Musk 執行長在 2024 年 9 月 6 日宣布「Starlink 衛星佔據了環繞地球所有活躍衛星的約三分之二」。因此,我們來用顏色區分,實際確認一下 Starlink 衛星的數量。在選單的「Color Schemes」中點擊「Starlink」。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在下圖中,綠色是 Starlink 衛星,紅色是其他衛星。可以看到,遠離地球的位置只有紅色的其他衛星,而靠近地球的地方則有綠色的 Starlink 衛星覆蓋地球表面。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此外,Keep Track 的一大特點是具備「衛星解體模擬」功能。選擇任意衛星後,在選單中選擇「Create Breakup」,然後點擊左側窗口中顯示的「CREATE BREAKUP」。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如此一來,就可以看到所選衛星分解成指定數量的碎片,以及碎片之後如何在軌道上移動的模擬畫面。Keep Track 的任務是透過繪製人造衛星軌道圖,為新的發射提供參考,並解決退役衛星造成的太空垃圾問題。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在官方頁面上,還可以查看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狀況。下圖就是一個例子,可以看到軌道線條多到遮蔽了地球,充分說明了太空垃圾數量之多。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Keep Track 是一款開源軟體,詳細資料已在 GitHub 上公開。

想知道現在哪個衛星飛越台灣上空?Keep Track將環繞地球的人造衛星軌道 3D 視覺化呈現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歐盟設立「上訴中心」以調解與社群媒體的爭端!將先裁決與Facebook、TikTok 和 YouTube 相關的案件

作者 netizen
歐盟推出了一個獨立的上訴中心,將負責裁決社群媒體公司與其使用者之間關於平台上發布內容的爭議。69793060c0a7ef87761f78053efeddf1

歐盟在10月8日星期二推出了一個獨立的上訴中心,將負責裁決社群媒體公司與其使用者之間關於平台上發布內容的爭議。

這個名為「Appeals Centre Europe」(歐洲上訴中心)的非法院爭議解決機構,由 Meta 自己的監督委員會支持,將在歐盟《數位服務法》(DSA)框架下設立於都柏林。《數位服務法》旨在監管如仇恨言論和虛假訊息等非法內容,並允許外部機構設立解決爭議的機制。

「這個機構最初將裁決與Facebook、TikTok和YouTube相關的案件,並計畫逐步擴展到更多社群媒體平台,」該監管委員會在聲明中表示。

前監管委員會主席湯瑪士·修斯(Thomas Hughes)將擔任這一新機構的首席執行長,他表示該機構應在年底前開始接受案件。他告訴法新社(AFP),這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時刻」,並確認使用者可以根據《數位服務法》就廣泛的爭議向上訴中心提出上訴。這可能包括使用者認為是仇恨言論、煽動暴力或其他不被接受的類別,無論是要求刪除或保留內容的決定。

《數位服務法》旨在迫使最大的線上公司處理非法內容,否則將面臨高達全球營收6%的罰款。歐盟已經根據《數位服務法》對Facebook和Instagram展開調查,指控其未能應對與選舉有關的虛假訊息,並指責X平台違反了藍勾勾「驗證」帳戶的相關規定。建立爭議解決機制是使該法律全面運作的一部分。

賦予歐洲人權力

Meta的監管委員會——常被稱為該公司內容審核決策的最高法院——為該中心提供了一次性資助。Meta於2020年建立了該監管委員會,並設立了一個不可撤回的1.3億美元信託基金。該委員會有權推翻公司關於內容審核的決定,並承諾其CEO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將遵守這些裁決。

修斯解釋說,監管委員會的信託基金已為新上訴中心提供了資金,但一旦建立,它將從使用者和公司那裡收取費用。他表示,使用者將支付象徵性的5歐元(約180元台幣),如果上訴成功將會退還。公司每宗案件需支付約100歐元(約3600台幣)的費用。他告訴法新社:「這將賦予個別使用者挑戰關於其自身內容決策的能力,並對他們在網上看到的其他內容進行質疑。」

上個月,歐盟數位執行長瑪格麗特·維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向記者解釋說,從根本上說,《數位服務法》是關於賦予歐洲人權力,讓他們能對科技巨頭問責。她在訪問美國時表示:「《數位服務法》並不是內容審核,它是一個系統,讓你實際上知道哪些內容被刪除,從而你可以對此提出申訴。」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io 域名末日?英國放棄查戈斯群島,科技業域名恐受波及!

作者 netizen
英國剛剛同意放棄對查戈斯群島的控制權,查戈斯群島回歸毛里求斯,io 域名英國、模里西斯、查戈斯群島三方角力Cda70fed1fd0b6997f8182dc43650a6c

英國敲定的一項條約可能導致 .io 域名的終結。上週,英國政府宣布同意放棄對查戈斯群島的所有權,這是其自 1814 年以來一直控制的印度洋領土,同時也將放棄 .io 域名。

但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事情的始末。根據《大英百科全書》的記載,查戈斯群島在18世紀由法國殖民,當時法國人將奴隸帶到這個群島。1814年,法國將查戈斯群島以及模里西斯島的控制權割讓給了英國。英國接管後,查戈斯群島仍然是模里西斯的附屬地。

1965 年,英國賦予模里西斯主權,但英國政府決定將查戈斯群島分離出來,使其成為英屬印度洋領地。英國最終強行驅逐了查戈斯島的居民,以便美國可以在其中一個島嶼上建立軍事基地,據《人權觀察》的報告,這次行動導致超過1,500人被迫遷移。

最終,查戈斯群島(或英屬印度洋領地)被賦予了 IO 國家代碼。1997 年,它也被分配了匹配的 .io 國家代碼域名。根據2014年《GigaOm》的報導,英國政府將出售 .io 域名的權利授予了網際網路運算機局 (Internet Computer Bureau:ICB)。

通常,一個國家的政府應該會從任何使用該國家代碼網域的網站中獲得收益。例如,擁有國家代碼 AI 的安吉拉,去年預計從 .ai 域名註冊網站獲得 2,500 萬至 3,000 萬美元的收入。

你可能會認為查戈斯群島也能從 .io 域名中獲得類似的收入。畢竟,成千上萬家熱門的科技初創公司和加密貨幣公司——如 itch.io、greenhouse.io 和 opensea.io——都採用了這個域名,因為 「io」 也是「輸入/輸出」 的縮寫。

然而,根據曾經運營ICB的企業家保羅·凱恩(Paul Kane)向《GigaOm》透露的消息,英國政府從中收取了一部分收益,這讓查戈斯居民感到意外。據《Fortune》報導,2020年,查戈斯居民提出索賠,要求擁有他們聲稱價值5,000萬美元的資產。

但現在,英國敲定的協議將使查戈斯群島成為模里西斯的一部分——查戈斯人表示,政府甚至沒有就此徵求他們的意見。隨著這一變化,英屬印度洋領地不復存在,這也讓 .io 網域的未來變得不確定。

正如 Every 時事通訊所指出的,互聯網號碼分配局 (IANA) 有一個在五年內(可能會有延期)停用舊國家代碼域名的流程。蘇聯解體後,其 .su 域名仍然存在,並成為網絡犯罪分子常用的域名,之後 IANA 制定了這項規則。

《Every》通訊指出,網際網路名稱與編號分配機構(IANA)有一個流程,可以在五年內(可能延長)停用舊的國家代碼域名。在蘇聯解體後,其 .su 域名仍然存在,並成為網路犯罪分子常用的域名,之後 IANA 制定了這項規則。

在那以後,IANA 還不得不停用以前用於南斯拉夫的 .yu 域名,但在該國解體後,該域名仍然運作了多年,而政府網站則過渡到新的域名。雖然獨立的所羅門群島確實擁有域名 .sb,「B」代表它曾經是英國的保護國,但該網域是在獨立數十年後才註冊的。英國仍然擁有尚未啟用的 .gb 網域,但也考慮將其廢除。

目前,判斷 .io 域名的命運還為時過早——是像 .yu 一樣經歷一段類似的過渡期,還是 IANA 會讓查戈斯人保留它。《The Verge》已聯繫曾經獲得 .io 網域註冊權的域名註冊商 Identity Digital 和 IANA,詢問有關 .io 的未來發展,但尚未收到回覆。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密碼的逆襲!NIST 新指南擁抱常識,為何密碼仍是最佳安全防護?

作者 netizen
在資安領域,密碼被視為安全漏洞的代名詞。然而,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最新發布的《SP 800-63-4 數位身份指南》卻反其道而行之,擁抱密碼安全。D5cf509a697299e134a3d936d437685e

在資訊安全領域,密碼的價值長期以來備受爭議。 隨著生物辨識、多因素驗證等新技術的興起,許多人認為密碼已經過時,甚至將其視為安全漏洞的代名詞。然而,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最新發布的《SP 800-63-4 數位身份指南》卻反其道而行之,擁抱密碼安全,其建議被譽為期待已久的常識,也狠狠打了那些「憑空想像的 IT 霸凌者」一巴掌。

這份指南的發佈,不僅代表著使用者自主權的回歸,也揭示了業界對密碼安全的誤解。 本文將深入探討密碼安全,揭示「你所知道的」、「你所擁有的」和「你所是的」三種驗證方式的優缺點,並分析生物辨識、多因素驗證和單一登入等方案的潛在風險,最終回歸到密碼安全的本質,探討密碼在當今資訊安全領域中的重要性。

NIST 新指南:資訊安全,使用者說了算!

NIST 的《SP 800-63-4 數位身份指南》長達三萬多字,其核心思想是將密碼選擇權交還給使用者,讓使用者為自己的密碼安全負責。這項建議看似簡單,卻是對過去數十年來,那些「無名無姓的 IT 霸凌者」所制定的繁瑣、武斷的密碼政策的徹底否定。

NIST 終於意識到,許多安全措施弊大於利,反而危害了使用者。 這些「霸凌者」往往只是 判斷錯誤的管理員,他們試圖盡力保護系統安全,卻因為驗證機制的複雜性和反直覺性,而導致弄巧成拙。

更糟糕的是,鋪天蓋地的錯誤資訊,如網路安全神話、行銷話術、遊說活動等,進一步加劇了安全問題的惡性循環。 NIST 的新指南正是要撥亂反正,破除迷思,將密碼安全的主導權交還給使用者。

為什麼密碼仍然重要?

密碼是電腦安全領域的黃金標準,無形且零成本,卻極其有效。 然而,過去四十年來,我們一直錯誤地使用密碼,加上「安全產業」的大力推銷,導致各種華而不實的驗證方式充斥市場。

讓我們回歸驗證的本質,探討三種主要的驗證方式:

  • 你所知道的 (Something you know):例如密碼、PIN 碼等。
  • 你所擁有的 (Something you have):例如實體鑰匙、智慧卡、手機等。
  • 你所是的 (Something you are):例如指紋、臉部辨識、虹膜掃描等生物特徵。

從攻擊者的角度來看,這三種驗證方式的安全性遞減:

  • 你所知道的:攻擊者只能透過猜測或脅迫的方式獲取。
  • 你所擁有的:攻擊者可能竊取或複製。
  • 你所是的:生物特徵公開可見,易於被獲取。

「你所擁有的」:所有權的迷思

智慧卡、智慧型手機等設備看似「你所擁有」,但你真的擁有它們嗎? 在世界經濟論壇宣揚「你將一無所有,但你會很快樂」的今天,智慧型手機的「所有者」對設備內部發生的事情幾乎沒有控制權,甚至一無所知。

這些設備可能預設就存在安全漏洞,或被製造商植入監控軟體,你的「所有權」形同虛設 攻擊者可以利用旁路攻擊、光學攻擊、電磁攻擊等手段,竊取設備中的資訊,甚至操控設備本身。

因此,複雜的設備並不比簡單的工具更安全,反而更容易被攻擊。 它們暴露了更大的攻擊面,將安全隱患隱藏在複雜性之中,並給人一種虛假的安全感,導致過度自信。

「你所是的」:生物辨識的隱憂

生物辨識技術看似安全,實則充滿風險。 你的指紋、臉部、虹膜等生物特徵皆可被輕易獲取,且無法更改,一旦被盜用,後果不堪設想。

生物辨識更像是追蹤個人而非驗證身份。 將所有交易都與特定個人綁定,會助長極權主義,侵蝕民主。生物辨識安全產業的快速發展和對政府的遊說,更令人擔憂。

密碼:真正屬於你的秘密

相較之下,密碼是真正屬於你的秘密,它存在於你的腦海中,只要你用心記憶,就能有效防禦攻擊。 NIST 新指南也強調使用者應自主選擇密碼,而非受制於繁瑣的規則。

選擇密碼的過程,也是一種自我賦權的過程。 它創造了一種完全不同的記憶心理環境,也與被分配隨機安全令牌的模式截然不同。

許多人認為密碼不安全,主要是因為使用方式不當。常見的錯誤包括:

  • 使用過於簡單的密碼
  • 在多個服務中重複使用相同密碼
  • 將密碼寫下來或儲存在不安全的位置

資訊安全 = 自我負責

除了選擇強密碼之外,我們還需要了解密碼安全中的常見問題,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 帳戶鎖定:忘記密碼是常見的問題,因此需要妥善保管密碼,例如使用加密的密碼錢包,並離線備份。
  • 脅迫:可以透過設置失效安全機制來應對脅迫,例如第二個密碼可以永久鎖定設備或自我銷毀。
  • 網路釣魚:要警惕網路釣魚攻擊,不要點擊可疑連結或撥打不明號碼,並使用雙向驗證來確認網站的真實性。

專家建議:如何正確使用密碼

既然密碼仍是最佳的安全防護方式,那麼如何正確使用密碼就顯得尤為重要。

密碼設定建議:

  1. 使用密碼片語:選擇長度適中的句子作為密碼;可以使用對自己有特殊意義的詞組
  2. 避免常見錯誤:不使用生日、電話等個人資訊;不同服務使用不同密碼
  3. 考慮使用密碼管理器:選擇可靠的密碼管理工具;定期備份密碼資料
  4. 定期安全檢查:檢查是否有帳號被洩露;及時更新重要帳號的密碼

資訊安全最終仍回歸到個人責任,選擇和管理密碼,建立安全的網路使用習慣,才能真正保障你的數位生活。

密碼管理的未來趨勢

展望未來,密碼管理可能會朝以下方向發展:

  1. 去中心化驗證: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個人掌控自己的身份驗證
  2. 人工智慧輔助:AI協助偵測異常登入行為;智慧化的安全防護建議
  3. 無密碼技術:基於行為分析的身份驗證,環境感知的自動驗證

密碼的未來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人們渴望簡單易用的安全方案。 然而,許多安全系統為了追求便利性,反而增加了複雜性,導致使用者不堪重負。

我們需要的是簡單、自主、以人為本的安全系統。 密碼正是這樣一種方案,它將隱私、安全和自主權完美結合,讓使用者掌握自己的資訊安全。

正如一位資安專家所言:「安全性和便利性往往是相互衝突的。過度追求便利,可能讓我們付出安全的代價。在資訊安全領域,有時候最簡單的解決方案反而是最好的。」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Linux 系統陷危機!perfctl 惡意軟體入侵伺服器,竊取伺服器資源挖礦!

作者 netizen
近年來,一款名為「perfctl」的 Linux 惡意軟體一直潛伏在網路上,鎖定 Linux 伺服器和工作站進行攻擊。14f92c356215d334ccd65b34f727ba17

近年來,一款名為「perfctl」的 Linux 惡意軟體一直潛伏在網路上,鎖定 Linux 伺服器和工作站進行攻擊。其高度的隱蔽性和 Rootkit 技術的運用,使其在至少三年的時間裡幾乎未被察覺。

根據發現 perfctl 的艾夸·諾提勒斯(Aqua Nautilus)研究人員的說法,該惡意軟體近年來可能已鎖定數百萬台 Linux 伺服器,並可能感染了其中數千台。這一推論基於受害者在網路論壇提交的大量報告,所有報告都包含 perfctl 活動的獨特感染指標。

艾夸·諾提勒斯指出,perfctl 的主要目的是加密貨幣挖礦,利用受感染的伺服器挖掘難以追蹤的門羅幣 (Monero)。然而,它也很容易被用於更具破壞性的操作。

完整的攻擊流程

 

感染鏈

艾夸·諾提勒斯認為,攻擊者會利用錯誤配置或暴露的秘密資訊來入侵 Linux 伺服器。這些錯誤配置包括包含憑證的公開文件和暴露的登入介面等。

研究人員還觀察到攻擊者利用 CVE-2023-33246 和 CVE-2021-4034 (PwnKit) 進行攻擊。CVE-2023-33246 是一個影響 Apache RocketMQ 5.1.0 及更早版本的遠端程式碼執行漏洞,而 CVE-2021-4034 則是一個 Polkit 中的權限提升漏洞。

一旦建立初始存取權限,攻擊者就會從其伺服器下載名為「httpd」的打包和混淆的有效負載並執行。然後,它會將自身複製到 /tmp 目錄下,並命名為「sh」,接著刪除原始二進制文件。

為了確保在清理過程中能夠持續存在,惡意軟體還會在其他系統位置創建額外的副本,例如 /root/.config/usr/bin/usr/lib

主要操作和規避機制

perfctl 啟動時會打開一個 Unix 套接字,用於內部通訊,並透過 TOR 與攻擊者的伺服器建立加密通道,使得通訊內容無法被破解。

然後,它會釋放一個名為 libgcwrap.so 的 Rootkit,該 Rootkit 會掛鉤到各種系統函數,以修改身份驗證機制並根據需要攔截網路流量,進而 facilitating 規避。

此外,惡意軟體還會部署其他使用者層 Rootkit,將 ldd、top、crontab 和 lsof 等工具替換為木馬化的版本,再次防止惡意軟體活動被直接檢測到。

最後,一個 XMRIG 挖礦程式會被釋放到系統中並執行,利用伺服器的 CPU 資源挖掘門羅幣。

加密貨幣挖礦程式透過 TOR 與設定的礦池進行通訊,因此網路流量會被隱藏,利潤也無法追蹤。

在某些情況下,艾夸·諾提勒斯還觀察到攻擊者部署了代理劫持軟體,這為攻擊者提供了額外的獲利途徑,可以透過 Bitping、Repocket、Speedshare 和其他類似服務出售未使用的網路頻寬。

置入或寫入磁碟的檔案

惡意軟體的影響和移除

大多數使用者是在注意到 CPU 使用率由於挖礦而達到 100% 後,才開始懷疑他們的伺服器受到感染。

然而,該惡意軟體具有高度的隱蔽性,它會持續進行挖礦活動,直到使用者登入到伺服器。一旦使用者登入,它就會立即停止,並等待伺服器再次閒置。

「我只是因為我的監控設置提醒我 CPU 使用率達到 100% 才意識到惡意軟體的存在,」一位 Reddit 使用者報告說。「然而,當我透過 SSH 或控制台登入時,該行程會立即停止。一旦我登出,惡意軟體會在幾秒鐘或幾分鐘內恢復運行。」

由於 Rootkit 的使用,惡意軟體的移除也變得非常困難,因為這些行程會對使用者層工具和一般的惡意軟體移除技術隱藏起來,通常需要使用者將設備離線或透過 Live CD 啟動來檢查檔案系統。

然而,由於感染會修改和替換合法的 Linux 檔案,因此最好的建議是清除並重新安裝設備,以確保沒有任何殘留。

檢測和阻止 perfctl

艾夸·諾提勒斯提出了幾種檢測和阻止 perfctl 的方法,主要分為四大類:系統監控、網路流量分析、檔案和行程完整性監控以及主動防禦。

關於檢測,Aqua Nautilus 提供了以下建議:

  • 定期檢查 /tmp/usr/root 目錄中是否有偽裝成合法系統檔案的可疑二進制文件。
  • 監控 CPU 使用率峰值以及從意外位置運行的 httpd 和 sh 等行程。
  • 檢查 ~/.profile~/.bashrc/etc/ld.so.preload 是否存在未經授權的修改。
  • 捕獲和分析基於 TOR 的與外部 IP 的網路流量。
  • 查找與已知加密貨幣挖礦池或代理劫持服務的出站連接。
  • 將報告的 IoC 部分中共享的 IP 添加到阻止列表中,以 disruption 與惡意主機的通訊。

系統管理員應確保修補面向網際網路的應用程式(例如 RocketMQ 伺服器 (CVE-2023-33246) 和 Polkit (CVE-2021-4043))上的所有已知漏洞。

此外,關閉未使用的 HTTP 服務、使用基於角色的存取控制以及對 /tmp/dev/shm 等關鍵目錄應用 noexec 選項也是有效的防禦措施。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NASA 攜手 DARPA!2027 年太空測試核熱推進引擎火箭,縮短一半飛往火星的時間

作者 netizen
核能推進可能在幾個方面比化學推進更具優勢。6a04409b4c698bc6d9001814bc6c436b

美國太空總署計劃在未來十年內派遣載人任務前往火星——但往返紅色星球這段長達1.4億英里(2.25億公里)的旅程可能需要數月到數年的時間。

這相對較長的運輸時間是因為使用了傳統的化學火箭燃料。現在該機構正在開發的一種替代技術稱為稱為核熱推進 (NTP),它使用核分裂,未來有望將火箭的往返時間縮短一半。

核分裂是指利用中子分裂原子時釋放的巨大能量。這種反應被稱為裂變反應。裂變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發電和核動力潛艇,而將其應用於驅動或為火箭提供動力,未來有望為 NASA 提供一種比化學驅動火箭更快、更強大的替代方案。

NASA 和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 (DARPA) 正在聯合開發 NTP 技術。他們計劃在 2027 年於太空部署並展示原型系統的能力,這可能使其成為美國首批建造和運營的此類系統之一。

核熱推進未來也可能為機動太空平台提供動力,以保護美國在地球軌道內外的衛星。但這項技術仍在發展中。

核能與化學推進的比較

傳統的化學推進系統利用涉及輕質推進劑(如氫)和氧化劑的化學反應。當兩者混合在一起時,它們會點燃,導致推進劑以非常快的速度從噴嘴噴出,進而推動火箭。

這些系統不需要任何點火系統,因此很可靠。但這些火箭必須攜帶氧氣進入太空,這會增加重量。與化學推進系統不同,核熱推進系統依賴核分裂反應來加熱推進劑,然後從噴嘴排出以產生驅動力或推力。

在許多裂變反應中,研究人員將中子發射到較輕的鈾同位素鈾-235 上。鈾吸收中子,產生鈾-236。然後鈾-236分裂成兩個碎片(裂變產物),反應會釋放一些粒子。

目前全球有超過 400 座核電廠使用核裂變技術。這些運轉中的核電廠大多數是輕水反應爐。這些裂變反應爐使用水來減緩中子的速度,並吸收和傳遞熱量。水可以直接在堆芯或蒸汽發生器中產生蒸汽,進而驅動渦輪機發電。

核熱推進系統的運作方式類似,但它們使用的是含有更多鈾-235 的不同核燃料。它們的運作溫度也高得多,這使得它們非常強大和緊湊。核熱推進系統的功率密度大約是傳統輕水反應爐的 10 倍。

核能推進可能在幾個方面比化學推進更具優勢:

  • 核推進會以非常快的速度將推進劑從引擎噴嘴排出,產生高推力。這種高推力使火箭能夠更快地加速。
  • 這些系統還具有高比衝。比衝衡量的是推進劑產生推力的效率。核熱推進系統的比衝大約是化學火箭的兩倍,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將飛行時間縮短一半。

核熱推進的歷史

幾十年來,美國政府一直在資助核熱推進技術的發展。在 1955 年至 1973 年間,NASA、通用電氣和阿貢國家實驗室的計劃生產並地面測試了 20 台核熱推進引擎。

但這些 1973 年以前的設計依賴於高濃縮鈾燃料。由於其擴散危險性,或者與核材料和技術擴散相關的危險性,這種燃料已不再使用。

由美國能源部和國家核安全局發起的全球減少威脅倡議 (GTRI) 旨在將許多使用高濃縮鈾燃料的研究反應爐轉換為高含量低濃縮鈾 (HALEU) 燃料。

與高濃縮鈾燃料相比,高含量低濃縮鈾燃料中能夠進行裂變反應的材料較少。因此,火箭需要裝載更多的 HALEU 燃料,這使得引擎更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正在研究能夠在這些反應爐中更有效地利用燃料的特殊材料。

NASA 和 DARPA 的敏捷地月行動示範火箭 (DRACO) 計劃打算在其核熱推進引擎中使用這種高含量低濃縮鈾燃料。該計劃預計在 2027 年發射其火箭。

作為 DRACO 計劃的一部分,航太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已與 BWX Technologies 合作開發反應爐和燃料設計。

這些團隊正在開發的核熱推進引擎需要符合特定的性能和安全標準。它們需要擁有一個能夠在任務期間運作並執行快速前往火星所需的必要機動的核心。

理想情況下,引擎應該能夠產生高比衝,同時滿足高推力和低引擎品質的要求。

正在進行的研究

在工程師能夠設計出滿足所有這些標準的引擎之前,他們需要從模型和模擬開始。這些模型幫助研究人員了解引擎如何處理啟動和關閉。這些操作需要快速、大規模的溫度和壓力變化。

核熱推進引擎將與所有現有的分裂動力系統不同,因此工程師將需要建立適用於這種新引擎的軟體工具。

研究團隊使用模型設計和分析核熱推進反應堆,對這些複雜的反應堆系統進行建模,以了解溫度變化等因素如何影響反應堆和火箭的安全性。但是模擬這些效果可能需要大量昂貴的計算能力。

研究人員也在努力開發新的計算工具,這些工具可以在不使用太多計算能力的情況下,模擬這些反應堆在啟動和運行時的行為。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WiLo 技術革新!現有 Wi-Fi 設備也能輕鬆實現 LoRa 遠距傳輸

作者 netizen
告別訊號死角!WiLo 技術讓 Wi-Fi 覆蓋範圍擴展至 500 公尺;這種新方法可以支持農業傳感器網絡和智慧城市947fd9d8b182ab5b2a5344bd5869c91b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混合技術,將 Wi-Fi 與 LoRa(Long Range,遠距離)網路協議相結合,產生了一種稱為 WiLo 的新型長距離無線概念。研究團隊設計的 WiLo 技術可用於現有的 Wi-Fi 和 LoRa 硬體上。

這項進展可能會應用於物聯網(IoT)技術,例如用於農業或智慧城市的長距離感測器網路。

來自中國南京林業大學資訊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高德民教授指出,現有的 Wi-Fi 存在距離限制與高功耗問題。相對而言,LoRa 的特點是低功耗、長距離的通訊能力,通常用於物聯網應用。

在 WiLo 中,這兩種通訊協議結合在一起,最大化了各自的優勢,且不需要額外的技術來橋接兩個系統。「這樣能降低成本、複雜性及潛在的故障點,使物聯網部署更高效且更具擴展性。」高德民表示。

這些研究人員來自香港、中國、韓國、美國及英國的大學,以及位於德國的英特爾員工。他們使用 Semtech 生產的現成 SX1280 LoRa 收發器進行了 WiLo 實驗。儘管 SX1280 的 2.4 GHz 通訊頻段與 Wi-Fi 及其他多種標準和技術共享,Wi-Fi 和 LoRa 訊號並不相容。

因此,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演算法,透過操控 Wi-Fi 數據傳輸訊號的頻率,使其匹配 LoRa 裝置與其他裝置通訊時使用的訊號。從技術角度來說,他們操控了 Wi-Fi 的數據多工標準(稱為 OFDM),以模擬 LoRa 使用的訊號擴充標準(稱為 CSS)中的長距離 Chirp 訊號。

「這使得標準 Wi-Fi 裝置能夠在不增加硬體的情況下,使用 LoRa 技術進行長距離通訊。」高德民表示。

該團隊在室內(實驗室和走廊)以及室外進行了 WiLo 測試,測試距離最遠達 500 公尺。研究人員報告稱,WiLo 的成功率達到了 96%。

高德民指出,WiLo 的一大優勢是其能運行於現有的標準硬體上。因此,部署成本和複雜度將不會很高。然而,WiLo 的一個限制是,Wi-Fi 裝置需同時處理通訊與訊號模擬,導致了額外的功耗問題。高德民及其同事計劃在未來的研究中解決這一問題。

未來,高德民表示,「若要將 WiLo 商業化,下一步將涉及系統的進一步最佳化,以提升能效、數據傳輸速率以及抗干擾能力。這可能需要進行更多的軟體開發,並在各種物聯網環境中進行測試。」

確保系統符合業界標準,並為跨技術通訊整合安全措施,也是下一步必須解決的問題,高德民補充道。

該團隊上月在 IEEE 《通訊學報》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提升搜尋安全性! Google 推出藍勾勾驗證真假網站打擊詐騙

作者 netizen
Google 正在搜尋結果中測試藍色驗證標記,幫助使用者辨識正牌網站,避免落入假冒網站的陷阱。062e7c40758069baa8415cafcf868724

隨著網路購物和線上互動的普及,網路詐騙風險也不斷上升。為了幫助使用者避開假冒網站,Google 正在測試一項新功能——在搜尋結果中顯示藍色驗證勾勾符號,幫助使用者辨識可信的企業。這項驗證標誌類似於社群平台如 Meta、Twitter(現已改名為 X)和 Instagram 所使用的藍勾勾功能,目的是確保使用者可以放心點擊搜尋結果中的連結。

驗證藍勾勾的測試與目的

根據《The Verge》報導,Google 目前僅在少數使用者中進行這項測試,並尚未大規模推廣。當使用者搜尋某些企業時,可能會看到這些企業名稱旁顯示一個藍色的勾勾,這表示該企業是經過驗證的可信來源,並非假冒的網站。Google 公共事務發言人莫莉·沙欣(Molly Shaheen)表示,這項實驗是 Google 對於幫助消費者辨識在網路購物時的可信企業所作的努力之一。

這項驗證功能主要針對大型知名企業,如 Microsoft、Meta、Apple、Amazon 和 HP 等。這些企業擁有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但也容易成為詐騙者模仿的對象,因為假冒網站常常利用使用者的錯誤拼寫或類似網域名稱進行欺詐。透過加入藍勾勾標誌,Google 希望讓使用者更加安心,確保他們點擊的是正確的官方網站。

藍色驗證標記如何運作?

根據莫莉·沙欣的說法,這項功能目前尚在實驗階段,僅部分使用者可以看到。當使用者搜尋特定企業時,例如 Meta 或 Apple,搜尋結果中的官方網站連結旁可能會出現藍色勾勾。將滑鼠懸停在勾勾上,會顯示訊息說明:「Google 的資料表明這家企業與其聲稱的身份相符。」

Google 判斷網站真偽的依據包括:

  • 網站驗證
  • Merchant Center 資料
  • 人工審查

這項新功能的目標是幫助使用者避免點擊假冒或詐騙網站,確保使用者到達他們想要造訪的網站。這對於需要購買商品或提交敏感訊息的網站尤其重要,例如科技、電子產品、奢侈品和汽車等。

目前,藍色驗證標記似乎主要應用於大型企業網站,尚未普及到本地或小型企業,也未應用於餐廳等領域。

藍色驗證標記與 BIMI 的關聯

Google 早前已在 Gmail 平台推出了類似的驗證功能,名為品牌辨識指標(Brand Indicators for Message Identification,簡稱 BIMI)。這項功能允許已採用驗證平台的寄件人在電子郵件旁顯示藍勾勾標誌,幫助使用者辨識寄件者的真實身份。此次在搜尋結果中的藍勾勾功能,似乎是 Google 試圖擴展這項驗證系統至更多平台,讓使用者無論是在瀏覽網頁還是檢查郵件時,都能確保自己的安全。

Google 尚未正式宣布這項搜尋驗證功能,也未說明何時會推廣到更多使用者。

當你展開搜尋結果中藍勾勾驗證標記時,會顯示完整訊息。

如何保護自己免受假冒網站侵害?

在 Google 正式推出藍色驗證標記之前,使用者仍需提高警覺,注意以下幾點,以避免落入假冒網站的陷阱:

  • 仔細檢查網址: 確保網址拼寫正確,沒有任何可疑的字元或額外的子域名。
  • 尋找 HTTPS: 確認網站使用 HTTPS 加密協議,保護你的資料安全。
  • 查看網站資訊: 點擊網址列中的鎖頭圖示,查看網站的安全憑證和相關資訊。
  • 注意網站設計和內容: 假冒網站的設計和內容可能存在瑕疵或錯誤,例如排版不佳、圖片模糊、文字不通順等。
  • 提高警覺: 如果網站要求你提供過多的個人訊息或 financial details,請務必提高警覺。

雖然 Google 尚未正式對外宣布這項藍勾勾驗證功能的詳細計劃,也未說明何時會全面推出,但可以確定的是,這項功能的測試是 Google 為提升搜尋結果的可信度所做的努力之一。隨著假冒網站和網路詐騙越來越猖獗,使用者在搜尋時能夠快速辨識可信企業顯得格外重要。

驗證藍勾的出現,意味著 Google 將會更加嚴格地管理搜尋結果中的內容,避免使用者誤點擊假冒網站。未來,這項功能若能成功商業化,將有助於消費者在網路上更安全地瀏覽與購物,並進一步鞏固 Google 作為全球搜尋引擎領導者的地位。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