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今天 — 2025年8月13日首页

NVIDIA於SIGGRAPH 2025發表RTX PRO伺服器與多款Blackwell架構運算卡,提供更彈性的建置組態

2025年8月12日 14:00
NVIDIA於SIGGRAPH 2025大會不但發表多篇電腦圖像技術相關論文,也發表採用Blackwell架構的RTX PRO伺服器與Blackwell運算卡。3812d9e088cdf85982b8a614e0c349bd

NVIDIA於SIGGRAPH 2025大會不但發表多篇電腦圖像技術相關論文,也發表採用Blackwell架構的RTX PRO伺服器與RTX PRO 4000 SFF、RTX PRO 2000 Blackwell等運算卡。

可由現有伺服器升級

SIGGRAPH為美國電腦協會電腦圖形專業組(Special Interest Group on Computer Graphics and Interactive Techniques)所舉辦的電腦圖形學年度會議,NVIDIA除了提出多篇專業論文,以及全新Omniverse函式庫、Cosmos物理AI模型之外,也發表多款AI運算基礎設置與相關硬體。

延伸閱讀:
【GTC 2025】黃仁勳演說深入分析:提出「終極摩爾定律」,追求相同耗電更高效能
【COMPUTEX 2025】NVIDIA執行長黃仁勳Keynote重點整理,代理AI、物理AI、通用機器人趨勢以及NVLink Fusion半客製化AI基礎建設
COMPUTEX 2025黃仁勳訪談深入思考系列文章

RTX PRO伺服器採用x86架構處理器(CPU),可搭配2、4或8組PCIe介面的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本繪圖處理器(GPU)運算卡,並採用2U伺服器尺寸,能夠相容於多數現有伺服器機架,有助於在不大幅異動現有設備的前提下進行升級。

全新的RTX PRO伺服器受益於Blackwell架構的革新,搭載第4代RT Core和第5代Tensor Core等運算核心,也具備第2代Transformer引擎,支援FP4與全新NVFP4資料類型,AI推論效能相較前代L40S最高提升6倍,渲染則最高提升4倍。若執行最新的Llama Nemotron Super推理模型進行AI代理工作,單一RTX PRO 6000 GPU搭配NVFP4資料類型的性價比,可達H100 GPU搭配FP8資料類型的3倍,有助於以更低的成本達到更準確的推理結果。

另一方面,RTX PRO伺服器的每組GPU能夠建立4組完全隔離的執行個體,有助於強化虛擬化應用,讓企業級規模AI部署更具彈性。

根據NVIDIA官方提供的數據,2U尺寸的RTX PRO伺服器能夠較純CPU系統在進行於資料分析、模擬、影像處理與繪圖渲染等工作負載時,最高提升45倍效能,並提升18倍電力效率,同時還能降低持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RTX PRO伺服器的另一項優勢在於較佳的電力效率能在資料中心的空間、供電、冷卻能力受限的前提下,依然能夠提高整體運算能力,帶來突破性的效能升級。

RTX PRO伺服器提供2、4或8組RTX PRO 6000 Blackwell伺服器版本GPU組態選擇,適合企業升級資料中心的現有伺服器。

AI小鋼砲也來了

NVIDIA同時也發表了RTX PRO 4000 SFF、RTX PRO 2000 Blackwell等運算卡,它們同樣採用Blackwell架構,具有上半段文章提及的述優勢,並且都採半高尺寸設計,TDP僅為70W。

RTX PRO 4000 SFF搭載24 GB具ECC錯誤校正功能的GDDR7記憶體,AI運算效能達到770 TOPS,建議售價為美金1,500元(約合新台幣45,280元)。與前代RTX 4000 SFF Ada相比,3D繪圖與渲染效能分別提升2倍、3倍,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與AI圖像生成效能則分別提升4倍、6倍。

RTX PRO 2000 Blackwell則搭載16 GB ECC GDDR7記憶體,AI運算效能為545 TOPS,建議售價為美金700元(約合新台幣21,130元)。與前代RTX 2000 Ada相比,3D繪圖與渲染效能分別提升1.4倍、1.5倍,大型語言模型與AI圖像生成效能則分別提升2倍、5倍。

這2款運算卡可以搭配一般電腦、工作站使用,受益於其TDP僅為70 W而不需要額外連接電源,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不需更換電源供應器即可安裝至現有電腦進行升級,帶來更強大的AI運算與功能。NVIDIA在介紹產品時,也特別提到相當適合在現有「文書機」升級這2款運算卡,以獲得AI文字編輯與程式撰寫等助理功能。

全新RTX PRO 4000 SFF採用Blackwell架構,AI運算效能達770 TOPS,全卡TDP則僅為70 W。

RTX PRO 2000 Blackwell全卡TDP同為70 W,相當適合升級現有電腦。

目前RTX PRO伺服器已可向系統製造商與通路合作夥伴訂購,4U尺寸、搭載8組RTX PRO 6000 GPU配置現已可供選購,其餘2U尺寸型號預計將於今(2025)年稍晚上市,RTX PRO 4000 SFF、RTX PRO 2000 Blackwell運算卡也則於今年稍晚上市,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昨天以前首页

Microsoft微軟整合OpenAI GPT-5至多款產品,電腦、Android、iOS裝置嚐鮮免費使用

2025年8月11日 14:00
Microsoft將OpenAI推出的最新GPT-5 AI模型整合至多款產品,為消費者、開發者與企業用戶手上的工作提供合適工具。F4aa49d47b5caa338de41f62d96f3aed

Microsoft將OpenAI推出的最新GPT-5 AI模型整合至Microsoft Copilot、GitHub Copilot、Visual Studio Code等多款產品,為消費者、開發者與企業用戶手上的工作提供合適工具。

多種工具皆可使用GPT-5

Microsoft(微軟)表示在GPT-5的協助下,消費者與企業用戶能夠獲得強大、全新的AI推理能力,進一步分擔日益複雜的任務。借助模型路由器的自動調度,使用者無需思考哪個模型最適合哪項工作,即可在眾多的日常使用情境獲得快速且更具創意的回應。

延伸閱讀:GPT-5 全面登場,到底與GPT-4差在哪裡?網路評測揭五大亮點:推理更精準、程式能力大躍進

對於程式開發者而言,可以在GitHub Copilot和Visual Studio Code等平台使用GPT-5功能,借助OpenAI最佳的程式設計和代理任務模型,進行設計、測試和部署程式碼,即日起開發者也可以在Azure AI Foundry當中存取最新的GPT-5模型,提高程式開發的生產力。

Microsoft 365 Copilot在GPT-5的加持下,也更擅長推理複雜的問題,並可在較長的對話中保持一致並理解使用者的情境,並可導入電子郵件、文件和檔案進行推理,讓使用者能夠應用最先進的AI模型提升生產力。GPT-5也將能夠用於Microsoft Copilot Studio,使用者能夠建立自訂代理(Agent),讓代理足以承接更為複雜的業務流程。

Microsof將OpenAI推出的GPT-5 AI模型整合至多款產品,擴展AI應用的範圍與功能。

開發者也能在Azure AI Foundry平台利用GPT-5開發各種AI程式或功能。

瀏覽器隨開即用

對於一般使用者而言,最容易使用GPT-5的方式就是透過Microsoft Copilot,它是處理日常工作的AI工具,能夠協助使用者獲得問題的答案、潤飾文筆,或是透過圖像生成功能將想法轉換成影像。

目前Microsoft開放在Copilot中免費體驗GPT-5功能,使用者可以透過瀏覽器連至網頁版Copilot聊天機器人,或使用Android、iOS等平台的App聊天機器人

Copilot聊天機器人:
網頁版:https://copilot.microsoft.com/
Android App: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microsoft.copilot&hl=zh_TW
iOS App:https://apps.apple.com/tw/app/microsoft-copilot/id6472538445

筆者也使用網頁版Copilot聊天機器人測試一下最近新聞版面相當大的「川普 vs. 陳立武」事件,並於下方列出預設模型與GPT-5模型回應之對比。

以網頁版Copilot聊天機器人為例,讀者連至網頁後,先點選模型選單。

點選至「Smart(GPT-5)」即可至切換GPT-5模型。

Android 或iOS的App版也可以切換為GPT-5模型。

詢問預設模型關於Intel執行長相關事件時,系統會搭配搜尋最新的新聞報導,並給出摘要。

GPT-5模型也能搭配搜新聞報導,答覆更為簡潔扼要。

另外筆者也向GPT-5模型詢問SCANDAL樂團的演唱會資訊,GPT-5查詢售票系統後給出正確答案。

至於SCANDAL樂團的的新歌資訊,GPT-5也在查詢YouTube與Uta-Net歌詞資訊網站後正確回答。

但是讓GPT-5模型生成「夢在觀賞Soundly MV」的圖片時,圖片中的MV影片卻誤植。筆者再輸入「圖片中播放的MV並非Soundly,請修正」指令後,生成的圖片與此圖相同,並未修正錯誤。

目前Microsoft開放透過免費版Copilot使用GPT-5模型的基本功能,讀者可以參考上方連結開始使用網頁版或App版Copilot聊天機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MD更新驅動程式,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於本地執行128B參數大型語言模型

2025年8月1日 15:30
AMD宣布搭載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並配備128GB記憶體電腦能執行約與ChatGPT 3.0相當的128B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型。A1a50c95c5c2be3de7c2037ad8c718b5

AMD宣布將透過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25.8.1版驅動程式,讓搭載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並配備128GB記憶體電腦能執行約與ChatGPT 3.0相當的128B參數的大型語言模型。

筆電、小型工作站也能跑超大模型

由於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參數量會影響執行時占用的顯示記憶體,可能會超過個人電腦顯示卡的容量上限,因此往往需要仰賴雲端服務。AMD推出的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整合現今最強的內建顯示晶片,具有40組RNDA 3.5繪圖架構運算單元,並可在系統安裝128 GB主記憶體時,切割其中96 GB做為專屬顯示記憶體使用,並搭配16 GB共享記憶體,帶來執行參數量更龐大模型的可能性。

延伸閱讀:
CES2025:AMD發表多款行動版處理器,Ryzen 9 9955HX3D、Ryzen Z2、以及超大內建顯示的Ryzen AI Max
CES2025:AMD Ryzen AI Max + 395、Ryzen Z2筆電、迷你電腦、掌上型電腦全線出擊
Framework推出Desktop桌上型電腦,採AMD Ryzen AI Max + 395處理器還可選貓扇

AMD宣布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25.8.1版驅動程式,將可讓搭載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與128 GB主記憶體的電腦在本地執行參數量高達128B的大型語言模型,並支援具備完整視覺功能與模型上下文協定(Model Context Protocol,以下簡稱MCP)的Meta Llama 4 Scout 109B模型。

其中關鍵就是AMD可變顯示記憶體技術(Variable Graphics Memory,VGM),最高能切割容量高達96 GB的連續專用顯示記憶體給予內建顯示晶片,如此一來能夠在沒有安裝獨立顯示卡的前提下,於本地端執行FP4資料類型的128B參數模型,或FP16資料類型的32B參數模型。

讀者可以下載最新版LM Studio以及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預覽版(或更新版本)嘗試這些功能。

檔案下載
LM Studio:https://lmstudio.ai/
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25.10 RC 24預覽版:https://www.amd.com/en/resources/support-articles/release-notes/RN-RAD-WIN-25-10-RC-24-RYZEN-AI-MAX-395-VULKAN-LLAMA.html

AMD透過驅動程式更新讓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支援於本地執行128B參數大型語言模型。

AMD可變顯示記憶體技術(圖中下半部)能分割96 GB做為專屬顯示記憶體,以及16 GB做為共享記憶體,讓內建顯示晶片最高能存取112 GB顯示記憶體。

我們先前介紹過的Asus ROG Flow Z13與HP ZBook Ultra G1a,以及Framework Desktop都搭載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

支援Llama 4 Scout MoE

在可變顯示記憶體技術加持下,搭載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與128 GB主記憶體的電腦能夠執行參數量更龐大的大型語言模型,甚至能夠透過MCP與其他應用程式溝通,達到自動透過瀏覽器查詢資料,或是閱讀、搜尋使用者私有檔案、資料庫中的資訊,進一步提升代理式AI(Agentic AI)功能的完整性與豐富度。

AMD也進一步說明,Llama 4 Scout屬於混合專家模型(Mixture-of-Experts,MoE),它整體具有109B參數量,運作時可以僅啟動其中的17B參數(但完整的109B參數仍需儲存於顯示記憶體中),有助於提高AI推論運算效能,讓系統達到每秒15組字詞(Token)的輸出速度。

另一方面,原本LM Studio的預設上下文窗口為4,096字詞,如今在搭配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與128 GB主記憶體的情況下,執行Llama 4 Scout時能擴增至256,000字詞,大幅提高推理式AI與代理式AI的功能性。

Ryzen AI Max+ 395處理器搭配128 GB主記憶體能讓系統支援多種不同參數量以及資料類型的大型語言模型。

Ryzen AI Max+ 395是第1款能夠在輕薄個人電腦執行Llama 4 Scout的處理器。

執行Mistral Large 123B與Llama 4 Scout 109B(啟動17B參數)模型分別需要68 GB與66 GB顯示記憶體。

以Qwen 30B A3B模型為例,FP16資料類型與Q8、Q6、Q4 K M等不同資料量化格式所占用的顯示記憶體對照表。

如果將Llama 4 Scout 109B模型(啟動17B參數)搭配Q4 K M資料類型的上下文窗口設定為256,000字詞,占用的顯示記憶體容量將高達92GB。

模型上下文協定(Model Context Protocol,以下簡稱MCP)能讓大型語言模型與其他應用程式溝通,強化代理式AI的功能。

\

▲AMD提供透過Llama 4 Scout推導馬克士威方程組的推理過程展示影片。

▲AMD提供透過MCP與應用程式協作的展示影片。

AMD表示MCP的正處於快速擴展的發展階段,Meta、Google、Mistral等模型開發商也在訓練AI模型的過程中增加調用應用程式與工具的「技能」,可以預見未來的模型將更能加善各類工具,強化大型語言模型的「智力」。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INNO3D映眾多媒體推出GeForce RTX 5090 iCHILL Frostbite Pro,採單槽水冷設計

2025年7月31日 09:00
INNO3D(映眾多媒體)推出GeForce RTX 5090 iCHILL Frostbite Pro顯示卡,其最大的特色為採用水冷散熱方案與單槽尺寸設計,並提供RTX 5080型號。4046188252d09d53622ca1c50949bd2d

INNO3D(映眾多媒體)推出GeForce RTX 5090 iCHILL Frostbite Pro顯示卡,其最大的特色為採用水冷散熱方案與單槽尺寸設計,並提供GeForce RTX 5080型號。

有利建構AI運算叢集

INNO3D推出的GeForce RTX 5090 iCHILL Frostbite Pro與GeForce RTX 5080 iCHILL Frostbite Pro等2款顯示卡採用相同的散熱方案,皆使用單槽水冷設計,搭配高精度銅質水冷頭以確保最佳散熱效果,並具有強化背板,最大限度降低佔用空間,並在極端工作負載下也能維持最佳穩定性。

延伸閱讀:PNY GeForce RTX 5090 Iron Core確定商品化:拋光鋁質外殼,美式肌肉車風格降臨!

GeForce RTX 5090 iCHILL Frostbite Pro的尺寸為22.3 x 13.4 x 2公分,並將冷卻水進出口設置於顯示卡尾端,功率達600 W的12V-2×6電力端子則設置於顯示卡上方,並提供3組DisplayPort 2.1b與1組HDMI 2.1b影音輸出端子。

iCHILL Frostbite Pro系列顯示卡最大的優勢在於,方便建置多顯卡的AI運算叢集,單槽的設計有利於在機殼中安裝多張顯示卡,並將散熱遷移到機殼外「境外作戰」,有助於提高單一電腦的顯示記憶體總量,以進行參數量更龐大的AI模型訓練或推論運算。

INNO3D iCHILL Frostbite Pro系列是採用水冷散熱方案與單槽尺寸的高階顯示卡。

此系列提供GeForce RTX 5090與GeForce RTX 5080等2種型號選擇。

GeForce RTX 5090 iCHILL Frostbite Pro本身並沒有任何風扇,外觀也沒有散熱鰭片。

冷卻水進出口設置於顯示卡尾端,方便安裝多張顯示卡。

顯示卡背面也預先安裝強化背板,以防電路板彎曲。

GeForce RTX 5090 iCHILL Frostbite Pro的尺寸參考圖。

INNO3D尚未發表GeForce RTX 5090 iCHILL Frostbite Pro與GeForce RTX 5080 iCHILL Frostbite Pro的上市日期與售價,更多資訊可以參考官方產品網頁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Minisforum AI X1 Pro搭載AMD Ryzen AI 9 HX 370,可安裝3組固態硬碟還有OCuLink端子

2025年7月29日 14:30
Minisforum推出的AI X1 Pro是款搭載AMD 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的迷你電腦,整合AMD Radeon 890M內建顯示晶片,並提供全機80 TOPS的AI運算效能。43035da1921393639f752d815146d967

Minisforum推出的AI X1 Pro是款搭載AMD 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的迷你電腦,整合AMD Radeon 890M內建顯示晶片,並提供全機80 TOPS的AI運算效能。

高效內顯與4螢幕輸出

AI X1 Pro是款尺寸為19.5 x 19.5 x 4.75公分的便當盒造型迷你電腦,不但能夠橫躺或直立擺放,也能搭配背架安裝於螢幕後方或掛於牆上。

延伸閱讀:Radxa推出E24C迷你路由器電腦,搭Rockchip RK3528A SoC搭4組GbE網路埠

AI X1 Pro搭載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具有4組Zen 5核心與8組8x Zen 5c核心,總計為12核24緒配置,最高Boost時脈達5.1 GHz。其內建顯示晶片為具有16組運算單元(CUs)的Radeon 890M,最高時脈達2.9 GHz,能夠帶來相對強勁的顯示與遊戲效能,此外它也整合AI運算效能達50 TOPS的NPU(神經處理器),全機AI運算效能達到80 TOPS。

在擴充性方面,AI X1 Pro提供2組DDR5-5600 SO-DIMM記憶體插槽,以及3組匯流排的M.2 2280插槽,其中2組支援PCIe Gen 4x4,1組僅支援PCIe Gen 4x1,此外還有預先安裝Wi-Fi 7與Bluetooth 5.4網路卡的M.2 2230 E-Key插槽。

I/O功能部分,AI X1 Pro具有USB4、USB 3.2 Gen2、2.5 GbE乙太網路端子各2組,OCuLink(透過M.2對OCuLink轉接板)、USB 2.0、HDMI 2.1、DisplayPort 2.0、3.5mm耳機麥克風複合端子、SD讀卡機各1組,機身上方則有指紋感應器。

AI X1 Pro是款尺寸為19.5 x 19.5 x 4.75公分的便當盒造型迷你電腦。

它能夠橫躺或直立擺放,也能搭配背架安裝於螢幕後方或掛於牆上。

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16組運算單元(CUs)的Radeon 890M內建顯示晶片,能帶來更流暢的遊戲體驗。

AI X1 Pro的I/O功能相當豐富,甚至提供全功能USB4與OCuLink端子。

2組USB4與HDMI 2.1、DisplayPort 2.0能夠達成4螢幕輸出功能。

AI X1 Pro現已上市,搭配32 GB記憶體與1 TB固態硬碟的售價為美金899元(約合新台幣26,90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Downing's Basement推出第5代改裝套件,任天堂Nintendo N64原始主機變身掌上型

2025年7月25日 15:30
Downing's Basement在經歷多次嘗試與改良後,與4 Layer Tech合作推出第5代N64改裝套件,以最簡便的方式將原本需要連接電視的Nintendo任天堂 N64改裝為掌上型主機。Afe88434e86576919b43df48f562e49e

Downing's Basement在經歷多次嘗試與改良後,與4 Layer Tech合作推出第5代N64改裝套件,以最簡便的方式將原本需要連接電視的Nintendo(任天堂) N64改裝為掌上型主機。

還是需要切割主機板

N64改裝套件包含電源管理、音訊放大、卡匣槽連接等專用電路板,以及3D列印外殼、彩繪貼膜、螺絲、卡扣等零件,能夠讓玩家把自己的N64主機改裝為掌上型的型式。

延伸閱讀:Thumby Color土砲迷你遊戲機,搭載0.85吋螢幕與Raspberry Pi RP2350微控制器

改裝套件的外殼採用3D列印方式製作,提升內部空間利用率並改善人體工學與操作手感,並使用手感接近原廠手把的導電橡膠,而客製化的電路板也能避免使用飛線,大幅講低線路混亂。在電力供應部份透過18650鋰電池進行供電,並支援支援USB Type‑C快速充電。

使用者需要自行準備N64主機以及鋰電池,即可跟著詳細圖文教學動手改造,由於過程需要切割原始N64的主機板以及焊接,因此需要一定的DIY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空間限制因素,因此改裝後的主機只提供1P控制器功能,無法連接2~4P控制器,也無法安裝擴充記憶體模組,因此只能單人遊玩,且不支援部分需擴充記憶體的遊戲。

第5代N64改裝套件顧名思義就知道汲取先前4次嘗試經驗之大成。

它能夠讓玩家把自己的Nintendo N64主機改裝為掌上型的型式。

由於它仍然使用原始主機的硬體,因此能夠直接執行原版卡匣的遊戲。

改裝套件使用2顆18650鋰電,可透過USB Type‑C快速充電,並提供2.5小時續航電力。

第5代N64改裝套件不需要像過去將電路板切割為奇形怪狀,也不需飛線連接。

這次只需如圖中紅線切割即可。

由於改裝後的主機只提供1P控制器功能也無法安裝擴充記憶體模組,因此只能單人遊玩,且不支援部分需擴充記憶體的遊戲。

改裝套件的預定上市日期為2025年10月,預定售價為美金350元(約合新台幣10,39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ayCue擴充底座完美騎乘Mac Mini M4,疊上去即可擴充I/O與固態硬碟

2025年7月24日 15:30
RayCue是款為Mac Mini M4設計的擴充底座,其尺寸與主機完美契合,透過USB Type-C連接至電腦即可擴充多種功能。2adbb3a81a4ec943171a183109bcd7c8

RayCue是款為Mac Mini M4設計的擴充底座,其尺寸與主機完美契合,透過USB Type-C連接至電腦即可擴充多種功能。

還有螢幕可監控狀態

RayCue的尺寸專為Mac Mini M4設計,並具有對應的散熱進風道,即便兩者相疊時也不會影響電腦的散熱。而RayCue透過USB Type-C與電腦相連,除了支援Mac Mini M4之外,也能與其他搭載全功能USB Type-C端子的電腦或筆記型電腦、智慧型手機搭配使用。

延伸閱讀:j5Create推出全新Thunderbolt 5擴充底座搭載獨立顯示晶片,還有iPhone無線蟲洞(Wormhole)等周邊

RayCue前方提供4組具有快速充電功能的USB端子,其供電功率分別如下

  • C1 – 140W USB Type -C(支援Power Delivery 3.1)
  • C2 – 100W USB Type -C
  • C3 – 45W USB Type -C
  • A1 – 30W USB Type-A

機身正面也提供SD、micro SD讀卡機以及彩色螢幕,背面則提供2組USB 3.2 Gen2,以及HDMI 2.0(支援4K60p)、3.5 mm耳機、USB Type-C Host端子各1組,此外使用者還可在底座內部安裝M.2 2280固態硬碟(支援NVMe或SATA通訊協定),以擴充儲存容量。

RayCue是款為Mac Mini M4設計的擴充底座,能夠直接堆疊擺放。

RayCue的尺寸與配色與Mac Mini M4相符,外型相當契合。

RayCue的上方留有散熱進風道,相疊時也不會影響電腦的散熱。

機身正面提供4組USB快充端子,以及SD、micro SD讀卡機。

背面則有2組USB 3.2 Gen2,以及HDMI 2.0、3.5 mm耳機、USB Type-C Host端子各1組。

使用者還可以在機身內部安裝1組M.2 2280固態硬碟。

機身正面的螢幕可以顯示電力消耗總量、端子連接狀況、快充功率、固態硬碟資訊、HDMI輸出訊號等資訊。

Mac Mini M4原本就有1組HDMI端子,加上RayCue就可連接2台HDMI顯示器。

RayCue的預定上市日期為2025年8月,預定售價為美金234元(約合新台幣6,94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MD發表世界首款BF16模型,筆電NPU就能跑SD 3.0 Medium圖像生成模型

2025年7月23日 14:00
AMD與Stability AI合作推出首款採用BF16資料類型的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模型,能在搭載XDNA 2 NPU的筆記型或桌上型電腦生成高畫質AI影像。Bd7fbf67afec2b3d8fb20a3dc7721821

AMD與Stability AI合作推出首款採用BF16資料類型的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模型,能在搭載AMD XDNA 2 NPU的筆記型或桌上型電腦生成高畫質AI影像。

Block FP16將低記憶體需求並加速AI運算

AMD於2024年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發表Block FP16(以下簡稱BF16)資料類型,能夠在佔用約略等同INT8資源的前提下,提供接近FP16的精確度,達到節省佔用的記憶體空間,並提高運算速度的效果。

AMD也在AMD Tech Day 2024大會詳細介紹BF16的原理與特性,相關資訊請參考下方報導,筆者就不再重覆贅述。

延伸閱讀:
Computex 2024:AMD CEO Keynote重點整理,Zen 5消費級、伺服器處理器齊發,透露Steble Diffusion 3於6月12日推出
AMD Tech Day 2024(三):XDNA 2 AI運算架構解析,Block FP16資料類型運算效率倍增
不可以瑟瑟!Stability AI將禁止使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色情圖片,7月底更新使用條款

這次推出的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模型的系統需求為電腦需具備XDNA 2 NPU(神經處理器),以及24 GB以上記憶體,目前Ryzen AI 300系列或Ryzen AI MAX+系列處理器內建此款NPU。

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在運作時僅需約9 GB記憶體(但系統記憶體總量建議為24 GB以上),並會先生成解析度為1024 x 1024的圖像,再透過超解析度升頻提高至2048 x 2048,達到印刷的品質需求。

AMD推出能在XDNA 2 NPU搭配Amuse 3.1執行的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模型,讓筆記型電腦也可以生成高品質圖像。

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模型採用BF16資料類型,能降低記憶體需求並提高運算速度。

藉由2步驟工作流程,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模型能夠輸出解析度達2048 x 2048的圖像。

免網路、免費使用

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採用開源且免費的模型,且在本地端執行,也就是說能夠離線運作,並不需支付任何使用費或訂閱費,適合小型工作室快速製作品牌素材、廣告圖像、設計草圖等。

AMD也提供使用範例,使用AI生成「NPU」品牌的飲料與服裝,實現快速、反覆創作行銷圖像資源,滿足設計需求。

讀者可以下載最新AMD Adrenalin驅動程式與Amuse 3.1(或更新版本),安裝後開啟Amuse並選擇EZ Mode(簡易模式),並開啟「XDNA 2 Stable Diffusion Offload」選項,以在XDNA 2 NPU上執行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AMD也提供提示詞與設定參數範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嘗試一下。

相關檔案:
Adrenalin驅動程式:https://www.amd.com/en/support/download/drivers.html
Amuse:https://www.amuse-ai.com/

提示詞範例:
「NPU」品牌飲料:
Macro photography, advertising commercial for the brand NPU. A NPU soda pop in bright colors with only big letters "NPU" logo text. There is no other text on the soda except "NPU" logo text. The background has sliced fruit and water splashing around the can. Studio setting, deep depth of field, professional photography, highly detailed.
Steps: 22, Seed: 474739515, XDNA Super Resolution On

「NPU」品牌服裝:
wide and low angle, cinematic, fashion photography for the brand NPU. Woman wearing a NPU jersey with big letters "NPU" logo text, and brown chinos. The background is a gradient, red, pink and orange, studio setting
Steps: 22, Seed: 1544622413, XDNA Super Resolution On

讀者可以下載最新AMD Adrenalin驅動程式與Amuse 3.1以使用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模型進行圖像生成。

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所生成的圖像品質比先前SDXL更加理想。

AMD也提供透過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生成「NPU」品牌的飲料與服裝的範例。

本地端運算的優勢是不需網路連線且生成圖片不需額外支付費用,能夠反覆嘗試各種不同提示詞組合。

筆者認為這款Stable Diffusion 3.0 Medium模型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在不具有獨立顯示晶片的輕薄筆記型電腦上執行,大幅降低使用門檻,讓文書筆電也能進行圖像生成並提高工作生產力。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最高96核心!AMD宣布Ryzen Threadripper PRO 9000 WX處理器與Radeon AI PRO R9700繪圖卡於7月23日上市

2025年7月21日 14:00
AMD於Computex 2025發表Ryzen Threadripper PRO 9000 WX系列處理器與Radeon AI PRO R9700繪圖卡,這次則宣布將於7月23日正式上市。A531d45162413a7a213047c43516751a

AMD於Computex 2025發表Ryzen Threadripper PRO 9000 WX系列處理器與Radeon AI PRO R9700繪圖卡,這次則宣布將於7月23日正式上市。

16到96核任你選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000WX系列處理器以日益提高的AI運算需求為設計目標,旗艦型號具有96組Zen 5架構核心,並支援AVX-512延伸指令集、8通道DDR5-6400記憶體、PCIe Gen 5匯流排,有助於擴充記憶體與顯示卡、運算卡以提升系統運算效能。

延伸閱讀AMD推出Ryzen Threadripper PRO WX系列處理器與Radeon AI PRO R9700運算卡,滿足工作站應用需求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000 WX系列處理器內建AMD PRO專業技術,為現代企業提供所需的企業級安全與管理功能。企業領導者和IT決策者可運用頂尖的安全功能、強大的管理工具和企業級穩定性,在任何情況下都能獲得快速、可靠的效能。

AMD這次將推出5款型號處理器,其中最高階的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為96核192緒組態,最高時脈可達5.4 GHz,TDP也達到驚人的350 W。

(若手機版瀏覽器無法顯示表格,請點我看完整表格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000 WX系列處理器系列處理器規格簡表
處理器型號 核心/執行緒 基礎時脈 最大Boost時脈 L3快取記憶體 TDP 發表當時定價(美金)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 96 / 192 2.5 GHz 5.4 GHz 384MB 350 W $11,699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85WX 64 / 128 3.2 GHz 5.4 GHz 256MB 350 W $7,999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75WX 32 / 64 4.0 GHz 5.4 GHz 128MB 350 W $4,099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65WX 24 / 48 4.2 GHz 5.4 GHz 128MB 350 W $2,899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55WX 16 / 32 4.5 GHz 5.4 GHz 64MB 350 W $1,649

此系列處理器可以搭配WRX90或TRX50晶片組使用,2者都可對處理器超頻。前者僅支援PRO版本型號,並具支援最高2 TB、8通道DDR5-6400 RDIMM記憶體,提供144條可用PCIe通道(其中128條為Gen 5)。而後者支援PRO與非PRO版本,但僅支援最高1 TB、4通道DDR5-6400 RDIMM記憶體,可用PCIe通道也縮減到88條(其中80條為Gen 5)。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000 WX系列是為小行工作站設計的處理器。

它最高具有96核192緒組態,並提供8通道記憶體與128條PCIe Gen 5通道,具有出色的擴充性。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效能最多能夠領先前代Ryzen Threadripper PRO 7995WX達26%。

與Intel Xeon W9-3595X相比,多個項目可領先40 ~ 145%。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995WX與Xeon W9-3595X在搭配NVIDIA RTX PRO 6000 Blackwell運算卡進行DeepSeek R1 32B推論運算時,CPU + GPU混合效能可以領先49%。

32 GB大容量繪圖卡

Radeon AI PRO R9700則是為本地AI開發與高吞吐量推論設計的繪圖卡,具有64組RDNA 4架構運算單元,以及128組第2代AI加速器,支援FP8、FP16、INT8等資料類型,並具有容量高達32 GB的GDDR6顯示記憶體,能夠容納參數量更大的模型,在多項工作負載的效能表現能夠領先競爭對手16GB等級GPU達5倍之譜。

Radeon AI PRO R9700完全相容於AMD ROCm開放軟體平台,也支援PyTorch、ONNX Runtime和TensorFlow等運算框架,讓使用者能夠快速建構、測試和部署AI模型,加速推論、微調和客製化模型工作流程的效率。

Radeon AI PRO R9700繪圖卡具有64組RDNA 4架構運算單元,並搭載32GB GDDR6顯示記憶體。

Radeon AI PRO R9700繪圖卡與NVIDIA GeForce RTX 5080相比,在多種語言模型的推論運算效能領先361 ~496%。

Ryzen Threadripper PRO 9000 WX系列處理器將於7月23日起,透過AMD的區域系統整合合作夥伴以及Dell(戴爾)、HP(惠普)、Lenovo(聯想)、Supermicro(美超微)等全球OEM廠商提供的系統中上市,DIY使用者也羺透過合作通路單獨購買處理器,而搭載Radeon AI PRO R9700繪圖卡的預建工作站系統也將於7月23日起透過特定硬體合作夥伴供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我的固態硬碟會自爆,Team 十銓科技針對高資安需求推出具自毀功能的 P250Q-M80

2025年7月15日 14:00
Team P250Q-M80是款具有自毀功能的固態硬碟,使用者可以透過專屬實體按鍵啟動自毀程序,透過高壓電擊穿快閃記憶體,徹底摧毀資料以確保資訊安全。2f8c95247dba2ec4742d1a7d18a78409

Team P250Q-M80是款具有自毀功能的固態硬碟,使用者可以透過專屬實體按鍵啟動自毀程序,透過高壓電擊穿快閃記憶體,徹底摧毀資料以確保資訊安全。

直接燒毀,不給你讀!

P250Q-M80支援PCIe Gen 4x4匯流排與NVMe 1.4通訊協定,採用3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並提供256 GB、512 GB、1 TB、2 TB等容量選擇,連續讀寫速度可達7,000、5,500 MB/s。而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資料銷毀功能,可以透過實體按鍵智能啟動不同銷毀模式,結合LED燈提供即時顯示狀態,可以在緊急狀況下確保資料不外流。

延伸閱讀【COMPUTEX 2025】十銓科技主打 AI 運算、電競極限、行動資安,透過三大應用驅動未來儲存趨勢

P250Q-M80搭載專利獨立銷毀電路,具有2種銷毀模式、一鍵啟動按鈕與LED狀態指示燈,提供高敏場域直覺操作與滴水不漏的資料保護。

P250Q-M80上留有焊點,使用者可以自行連接置任意實體按鍵(例如機殼上現成的重開機按鍵),當按下按鍵5~10秒之間,系統就會啟動資料抹除模式,於硬體層面精準抹除快閃記憶體顆粒上的資料,即便銷毀過程中遭遇突發斷電,通電後將自動接續執行,確保徹底消除敏感資料,並將固態硬碟回復到初始狀態。

如果按下按鍵超過10秒,系統則會啟動自毀模式,透過引入高壓電將快閃記憶體顆粒擊穿並燒毀,優點是資料完全沒有回復的可能性,但也會造成固態硬碟直接損毀,而無法繼續使用。

Team P250Q-M80是款具有自毀功能的固態硬碟,使用者可以連接實體按鍵以操作自毀程序。

P250Q-M80採M.2 2280尺寸,支援PCIe Gen 4x4匯流排與NVMe 1.4通訊協定。

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透過實體按鍵啟動資料銷毀功能。

按下按鍵5~10秒之間,系統就會啟動資料抹除模式,將固態硬碟中的資料完全清除,之後固態硬碟能夠繼續使用。

按下按鍵超過10秒,系統則會啟動自毀模式,透過引入高壓電將快閃記憶體顆粒擊穿並燒毀。

P250Q-M80的功能可以讓使用者在最短的時間清除固態硬碟中的資料,或是將固態硬碟完全銷毀,適合應用於高資安需求的企業、軍事等特輸用途。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不可以瑟瑟!Stability AI將禁止使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色情圖片,7月底更新使用條款

2025年7月10日 15:30
Stability AI公司公告將於2025年7月31日更新文字轉圖像AI模型Stable Diffusion使用條款,最主要的變動在於將禁止生成色情圖片。A0375f235f1a540b370cca2c241dc7b5

Stability AI公司公告將於2025年7月31日更新文字轉圖像AI模型Stable Diffusion使用條款,最主要的變動在於將禁止生成色情圖片。

違反條款將會被禁用

Stable Diffusion是由英國的Stability AI公司所推出的開源文字轉圖像AI模型,它能應用於AI圖像生成,一般使用者只要在個人電腦上部署模型與對應的AI運算框架、軟體,就能無限制地使用AI圖像生成,不但不需付費,也能生成「受到管制」的內容。

延伸閱讀:
Stable Diffusion AI算圖使用手冊(1-1):這是什麼黑魔術?
黃仁勳訪談深入思考(1):AI不只是會唱歌、畫圖的人類模仿器

Stability AI於官方網站的可接受使用條款(Acceptable Use Policy)頁面張貼將於7月31日實施的更新條文,並表示該條款的目的在於促進Stability AI模型、產品和服務、應用程式介面(API)、軟體或其他資源的安全且負責任的使用。

Stability AI也指出旗下技術是針對成年人設計,因此使用者必須年滿18歲或達到所在地使用Stability AI技術所需的最低年齡(以較高者為準)。如果使用者存取、使用或散佈任何Stability AI相關技術,即表示同意使用條款,若違反條將可能被Stability AI暫停或終止存取產品和服務。

Stability AI於官方網站公告新版可接受使用條款(Acceptable Use Policy),新條款將於2025年7月31日實施。

不能色色了

Stability AI使用條款禁止使用者侵犯法律或他人權利,包括禁止下列行為:

  • 侵犯智慧財產權和隱私權等法律或他人權利
  • 用於詐騙
  • 僅分析個人資料或特徵來預測犯罪風險
  • 未經同意建立或擴展臉部辨識資料庫
  • 未經合格專業人員審核就提供包括醫療或健康領域服務建議等條目
  • 鼓勵或指示與自我傷害或傷害他人相關的行為
  • 基於受保護屬性的歧視、威脅或宣傳暴力或仇恨內容
  • 支持與恐怖主義或仇恨相關的組織或個人
  • 與人口販賣或剝削相關的內容
  • 極端血腥,例如涉及身體破壞、殘害、酷刑或虐待動物的內容
  • 開發或製造任何非法或受管制的武器
  • 發布虛假或造假資訊
  • 未經同意或合法權利冒充他人,包括誹謗性內容
  • 誤導他人生成內容為真實人類創作,或在使用者與AI互動時未適當披露
  • 發布可能擾亂民主或司法程序的內容,包括阻止用戶參與選舉的內容

此外Stability AI也特別列出禁止色情內容,包括禁止使用Stability AI技術生成下列圖像:

  • 非自願的親密圖像(NCII,Non-Consensual Intimate Imagery)
  • 非法色情內容
  • 與性交、性行為或性暴力相關的內容

條款更進一步強調禁止傷害或剝削兒童,若出現下列禁止行為,Stability AI公司將向相關部門舉報不當兒少內容:

  • 兒童性虐待內容(CSAM,Child Sexual Abuse Material)、性剝削、誘騙或販賣未成年人
  • 剝削或虐待未成年人,包括性勒索或任何冒充或引誘未成年人進行剝削的行為
  • 戀童癖行為,例如未成年人的暗示與描述

新條款中針對色情與兒少相關限制的部分。

Stable Diffusion的社群在「審判日」過後,是否會收斂並停止各項「紳士」行動?(本圖與標題圖片使用Stable Diffusion生成)

由於Stable Diffusion能夠部署在個人電腦,並且完全離線執行,因此在技術上Stability AI公司並不容易完全杜絕使用者生成上述禁止的內容,然而等Stable Diffusion相關資源與討論社群是否會受到影響,還有待日後觀查。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Unihertz Titan 2:黑莓機重現?QWERTY鍵盤與Android 15的完美結合,支援雙卡雙待還有雙螢幕

2025年7月9日 15:30
Titan 2是款外觀形似黑莓機,具有QWERTY實體鍵盤以利輸入文字,並搭載採Android 15作業系統。F1ceb92651ee6c60d5a594ba3ee18063

Titan 2是款外觀形似黑莓機,具有QWERTY實體鍵盤以利輸入文字,並搭載採Android 15作業系統。

黑莓精神轉生Android

Unihertz(上海集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推出的Titan 2最大的特色就是方正的機身以及下半部的實體鍵盤,乍看之下很像1999年推出的BlackBerry黑莓機,方便商務人士收發並在手機上編寫E-Mail。

延伸閱讀:黑莓機 Blackberry KEY2 LE 開箱動手玩,適合英文輸入需求高的人

Titan 2最大的特色當然就是其實體鍵盤,它不但可以直接輸入英數字元,還可以手指直接在鍵盤滑動進行觸控操作(例如捲動網頁),此外它也具有觸控螢幕,能夠額外支援注音、倉頡、速成等正體中文以及拼音簡體中文、日文等輸入法,提供更多使用彈性。

Titan 2的機身左側也具有2個紅色實體按鍵,使用者可以自行設定按鍵功能,例如拍照機或是快速開啟指定App。

Unihertz Titan 2的外觀與BlackBerry黑莓機相似,具有QWERTY實體鍵盤。

Titan 2的機身方方正正,搭載解析度為1440 x 1440的4.5吋螢幕。

使用者可以利用實體鍵盤快速輸入文字。

機身左側也具有2個可以自行設定功能的按鍵。

雙螢幕拍照更方便

Titan 2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具有2組螢幕,前方主螢幕尺寸為4.5吋,解析度與顯示比例分別為1440 x 1440、1:1,機身背面還有1組解析度為410 x 502的2吋副螢幕,除了能夠顯示通知資訊,也能在使用背面鏡頭自拍時作為取景窗。

Titan 2搭載MediaTek(聯發科)Dimensity 7300 SoC,具有4組最高時脈可達2.5 GHz的Arm Cortex-A78處理器核心,以及4組Arm Cortex-A55處理器核心,搭配Arm Mali-G615 MC2繪圖處理器。記憶體與儲存空間容量分別為12 GB、 512 GB,並搭載5,000萬畫素主相機與3,200萬畫素前置相機。

在通訊功能部分,Titan 2支援2G~5G的行動網路,以及雙卡雙待功能,也支援Wi-Fi 7無線網路、藍牙5.4無線通訊,以及GPS、Galileo、GLONASS、北斗等衛星定位系統。比較特別的是,它還有紅外線傳輸與NFC功能,可以用於操作家電或是作為門禁卡,此外它還搭載FM收音機,能夠收聽廣播節目。

Titan 2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在機身背面搭載410 x 502的2吋副螢幕。

Titan 2搭載2組相機,前置相機具有3,200萬畫素,後方的主相機則為5,000萬畫素。

若要自拍時,也可以使用主相機搭配背面螢幕。而機身正面也有自拍鏡頭,方便進行視訊通話。

Titan 2支援NFC功能,也可以作為門禁卡使用。

Titan 2的尺寸為13.78 x 8.87 x 1.08公分。

它支援人臉辨識、指紋辨識解鎖,並提供Wi-Fi、藍牙、紅外線等多種無線傳輸功能。

Titan 2的規格一覽表。

Titan 2的預定上市日期為2025年10月,預定售價為美金399元(約合新台幣11,61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黃仁勳訪談深入思考(6):AI會取代人力,但人力會找到出路

2025年7月8日 09:00
雖然使用AI取代人力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是人類會迎來不用工作的烏托邦世界嗎?還是人類會成為電腦的奴隸?D70891c45efbd74c986527bf00827072

雖然使用AI取代人力似乎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但是人類會迎來不用工作的烏托邦世界嗎?還是人類會成為電腦的奴隸?

AI當然會取代人力

回到系列文章目錄

先說結論,AI不會讓大家不用工作,也不會讓電腦統治世界。

即便AI可以完全取代人力,企業仍然有能夠掌握更多伺服器、資料中心的資源,所以財富更傾向於流至富人手中,富者恆富,你我應該都還是要找工作養活自己。如果AI反叛,起義消滅人類怎麼辦?參考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在《大設計》一書中的見解:「人類不是可以拔掉插頭的嗎?」,或許我們不用那麼擔心電腦會統治世界。或許……

回過頭來看AI是否會取代我們的工作。顯而易見的,AI已經能夠取代是偏向機械式、重覆性高的工作任務,例如語音辨識、表單整理、文字摘要等等,接下來可能會進一步能夠完成推理、代理、創作等任務,能夠獨立分析多方資料並進行決策,然後使用多種工具來完成如行程安排、程式編寫、圖像與影音生成等更複雜的工作,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並達到與一般人類工作者接近的品質。

以圖像生成為例,筆者認為由AI生成的圖像會成為新的「品質地板」,一來是能以快速、低成本的方式完成部分需求較低的工作任務(如短期宣傳用佈告),二來也會鞭策專業工作者提高作品的品質,以滿足高階客戶的需求,甚至是昇華至藝術創作的領域。

筆者認為AI圖像生成會成為繪畫品質的「對低標準」,人類永遠能站在這個基準之上,創作更出色、感情更細膩的作品。(本圖透過Stable Diffusion生成)

推升產業到下個境界

筆者在《改變歷史的50種機器》一書中,對吸塵器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意思大概是這類家電產品能節省傳統家庭中女性成員做家事的時間,進而讓她們有更多自己的時間,甚至進入職場,改變了個整個社會的結構。

進一步思考,農耕機械取代了人力與獸力耕作,將人類從農業中解放出來,讓多餘的工作者流向第二級產業,而在更大量的機械取代人力後,更多人被推向第三級產業。

如果大家都還是拿著鋤頭在耕田、吃都吃不飽的話,大概就不會出現如大谷翔平這種將怎麼投球、怎麼打球鑽研到極致的大聯盟棒球員。然而留在農業的從工作者,除了有使用農耕機械進行大規模耕作的經營模式之外,也有精心栽培水果、咖啡、茶葉、花卉的精緻農業,讓產業發展出更多不同面貌

借鏡過去的經驗,在AI取代部分人力後,或許我們也會看到類似的情況,未來文化與創意產業或許會更加蓬勃發展,在藝術、電影、音樂一來有更多元的「量產作品」出現,另一方面也有往更高層次的發展的「精緻作品」,在質與量都能有所提升。

此外我們甚至可能看到更多前所未見的工作內容,以及超越克拉克大分類法的「第四、五級產業」,不但會出現更多比現在更有趣、更需要花費創意的工作,讓人們的生活更加精彩。

如果沒有以機械取代人力的工業革命,或許我們現在還在過著種田為生的日子。(本圖透過Stable Diffusion生成)

當人力從勞動中被解放出來,就有餘力往不同方向發展,職業運動員就是很好的例子。(本圖透過Stable Diffusion生成)

上述預言固然是筆者膚淺且樂觀的推測,各位讀者覺得如何?是否有不同的觀點?歡迎留言與我們一起討論。

回到系列文章目錄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黃仁勳訪談深入思考(4):NVLink Fusion深掘護城河

2025年7月1日 09:00
黃仁勳在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的CEO Keynote主題演說中發表了NVLink Fusion,將NVIDIA私有的互連技術授權給合作夥伴使用。981349cbc1d35cf4654f6770c075d382

黃仁勳在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的CEO Keynote主題演說中發表了NVLink Fusion,將NVIDIA私有的互連技術授權給合作夥伴使用。

讓合作夥伴融合NVIDIA GPU

NVIDIA向來的態度都是採封閉式生態系統,雖然他們聲稱自家推出的許多SDK(軟體開發套件)或是CUDA運算架構與軟體函數庫等資源能夠開放給所有人使用,但是在實際使用時接需搭配NVIDIA的GPU(繪圖處理器,可以加速AI運算)等硬體,並非真的「全面開放」。

回顧歷史,Linux作業系統之父,也是開源(Open Source)社群最重要精神領袖之一的Linus Torvalds,就曾在2012年的演說中,因NVIDIA顯示卡驅動程式對Linux環境的不友善與封閉,而說出了「So NVIDIA Fucx You!」的經典名言

雖然事隔多年之後,NVIDIA的態度已經相較先前開放許多,但其CUDA運算架構仍僅能於NVIDIA推出的GPU運作,被視為在AI運算商業競爭的護城河。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Computex 2025的CEO Keynote主題演說中發表了NVLink Fusion,將NVLink以特定型式授權搭配第三方晶片使用,讓合作夥伴能將自己的CPU或ASIC(特定應用積體電路)架構搭配NVIDIA的CPU、GPU協同運作,此外也能搭配至NVIDIA Quantum-X與Spectrum-X矽光子網路交換器(共同封裝光學,CPO)、ConnectX SuperNIC乙太網路卡、BlueField DPU(資料處理器)和Mission Control控制軟體平台,存取NVIDIA AI運算軟硬體堆疊的資源。

簡單地說,NVLink Fusion是張進入NVIDIA AI運算的門票,拿著這張門票的合作廠商,能夠在自家產品中置入NVIDIA的硬體元件,並利用對應的軟體資源。

目前Alchip(世芯電子)、AsteraLabs、Marvell、Mediatek(聯發科)、Fujitsu、Qualcomm、Cadence、Synopsys等廠商已加入NVLink Fusion陣營,並規劃客製化AI運算系統。舉例來說,NVLink Fusion讓Fujitsu與Qualcomm等AI創新廠商在機架規模的運算單元中,將旗下客製化CPU搭配NVIDIA GPU使用,大幅提高AI運算效能。

Fujitsu技術長Vivek Mahajan表示下代FUJITSU-MONAKA CPU採用Arm架構與2 nm節點製程,目標為達到極致的能源效率,並連接至NVIDIA GPU以推動 AI演進願景的重大進展。

Qualcomm總裁暨執行長Cristiano Amon則表示Qualcomm先進的客製化CPU 技術與NVIDIA的AI平台相結合,能為資料中心基礎架構帶來強大高效的智慧,並推進高效能、節能運算的願景。

NVIDIA為CUDA統一運算架構開發了cuLitho(運算式微影加速函數庫)、Aerial(電信訊號處理)、Monai(開源醫學影像領域AI框架)、Earth-2(地球的數位孿生)、cuQuantum(加速量子運算模擬)等大量加速運算含數庫,為各行各業提供強大的運算效能。

Linux作業系統之父Linus Torvalds曾因NVIDIA顯示卡驅動程式對Linux環境的不友善與封閉,而提出發自肺腑的誠心建議。

 

▲大約在影片49:45處,Linus Torvalds留下有機會角逐科技業10大金句的名言。

NVIDIA透過NVLink Fusion授權,有條件將自家GPU開放給合作夥伴使用。

NVLink Fusion提供多種不同客製彈性,讓合作夥伴能夠跨入NVIDIA AI運算生態系統。

以有多間合作夥伴宣佈與NVIDIA共同推出半客製化AI機礎建設。

NVLink Fusion是橄欖枝還是護城河

NVLink Fusion的優勢在於能向合作夥伴提供技術授權,以利於設計能夠與NVIDIA GPU、互連技術高度整合的運算系統,並靈活運用雙方的軟體資源,發揮1+1大於2的功效。

然而NVIDIA仍然尚未開放直接在第三方運算單元上執行CUDA架構程式,代表著合作夥伴仍需在運算系統中置入NVIDIA GPU或對應單元,才能使用CUDA架構豐富的軟體資源與加速運算函數庫。

如果以DIY組裝的個人電腦舉例,有點類似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各廠牌的處理器與主機板,但一定需要安裝搭載NVIDIA GPU的顯示卡,才能夠執行CUDA架構程式。

另一方面,AMD、Broadcom、Cisco、Google、HPE、Intel、Meta、Microsoft等廠商也共同組成UALink聯盟(Ultra Accelerator Link Consortium),發表最多能夠連接1024組GPU、ASIC等AI運算加速器,且具有高速、低延遲互連特性的UALink。

NVIDIA並未選擇直接與UALink聯盟合作,而是推出半客製化的NVLink Fusion方案,雖然可以此舉是考慮CUDA需要高度最佳化的硬體環境以確保效能表現,但是也可解讀為NVIDIA並不想要完整開放NVLink,或讓UALink取而代之。

NVIDIA是真的想要透過NVLink Fusion開放自家生態系統,或深掘護城河以當作UALink聯盟競爭的武器,還有帶時間證明。

UALink聯盟的創始成員,NVIDIA並不在其中。

NVLink Fusion是與更多夥伴共享NVIDIA建立的AI運算生態系統?或是深掘護城河並將廠商與自家硬體綑綁在一起?或許2者都有,但實際狀況以及這2個互連技術將由誰勝出,還有待時間來證明。

回到系列文章目錄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WD_BLACK SN8100 NVMe SSD固態硬碟效能實測:PCIe Gen 5兼顧低溫與高速

2025年6月26日 14:30
Sandisk於2025年6月推出採用PCIe Gen 5x4匯流排的WD_BLACK SN8100 NVMe SSD固態硬碟,讓我們來看看它的效能表現如何。A277715b94294931754b0282dd17feda

Sandisk於2025年6月推出採用PCIe Gen 5x4匯流排的WD_BLACK SN8100 NVMe SSD固態硬碟,讓我們來看看它的效能表現如何。

多種容量與散熱片可選

WD_BLACK SN8100 NVMe SSD採用M.2 2280尺寸,搭載刻印為SanDisk A101-250800-AC的控制器,據悉為客製化的SMI SM2508,支援理論頻寬達16 GB/s的PCIe Gen 5x4匯流排,以及NVMe 2.0通訊協定,搭配的快閃記憶體顆粒為NAND Sandisk BiCS8 TLC 3D CBA NAND,並具有DRAM緩衝記憶體。以這次測試的2TB版本為例,緩衝記憶體為2GB LPDDR4。

延伸閱讀:SMI展出Gen 5固態硬碟控制器,免散熱片速度飆上14 GB/s

首波WD_BLACK SN8100 NVMe SSD於2025年6月推出1、2、4 TB容量的無散熱片版本,接著在2025年第4季推出1、2、4 TB容量且具散熱片與LED彩色燈光的版本,並於2025年下半推出8 TB之有、無散熱片版本。

Sandisk表示WD_BLACK SN8100 NVMe SSD主打先進的BiCS8 TLC 3D CBA NAND技術,不但具有出色的效能與穩定性,也具備低功耗的特色,而控制器也採用TSMC(台積電)6nm節點製程,整組固態硬碟的運作狀態功耗低於7 W,待機狀態功耗則為5 mW,不需主動式散熱風扇即可穩定運作。

WD_BLACK SN8100 NVMe SSD的另一項特色就是能透過WD_BLACK Dashboard專屬軟體切換遊戲模式,提高遊戲存取效能,進而發揮縮短讀取時間的效果。軟體中提供3種不同運作模式,當處於關閉狀態時,固態硬碟會針對生產力應用進行最佳化,開啟則是針對遊戲最佳化,而自動模式則會偵測執行使用者指定資料夾清單中的遊戲時才啟動。

筆者收到的樣品為2TB、無散熱片的WD_BLACK SN8100 NVMe SSD。

其機身正面僅貼上一般貼紙標籤,並沒有使用金屬或石墨烯等材質。

所有容量的WD_BLACK SN8100 NVMe SSD都採單面設計,安裝於筆記型電腦也沒問題。

將標籤撕下後,可以看到控制器為A101-250800-AC,據悉為客製化的SMI SM2508。

它也搭載Micron 2GB LPDDR4緩衝記憶體,顆粒打印為4GF77 D8CJX。

WD_BLACK SN8100 NVMe SSD規格表,不同容量的效能與寫入壽命有所差異。

WD_BLACK SN8100 NVMe SSD 2TB於CrystalDiskInfo之資訊。

使用工具查詢,控制器顯示為SMI SM2508,快閃記憶體顆粒為218層之NAND Sandisk BiCS8 TLC 3D CBA NAND顆粒。

使用者可以在WD_BLACK Dashboard專屬軟體的右上角開起遊戲模式,縮短遊戲讀取時間。

效能實測與環境

這次測試使用ASRock X870E Taichi主機板,將系統碟安裝於主機板的第2組M.2插槽(PCIe Gen 4x4),並將WD_BLACK SN8100 NVMe SSD 2TB安裝於第1組M.2插槽(PCIe Gen 5x4)。

所有成績都是進行2輪測試,在確定沒有極端值後取較佳者,測試結果如下列圖表。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9 9800X3D
散熱器:MSI MEG Coreliquid S360
主機板:ASRock X870E Taichi(UEFI版號:3.17.TS03 – AMD AGESA ComboAm5PI 1.2.0.3)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16GBx2(@DDR5-60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5090 Founders Edition
儲存裝置:Samsung 990 Pro 1TB(系統碟),WD_BLACK SN8100 NVMe SSD 2TB(資料碟)
電源供應器:MSI MEG Ai1300P PCIE5
軟體環境:Windows 11專業版24H2(Build 26100.4351),GeForce Game Ready 576.76

在CrystalDiskMark的預設模式中,使用1 MB資料叢集搭配Q8T1(8佇列,1指令)模式進行測試之連續讀取速度為14957.67 MB/s,連續寫入則為14108.41MB/s,皆高於規格表的標示。

將CrystalDiskMark切換至「SSD」與「真實世界 + Mix」模式,4 KB資料叢集搭配Q1T1之隨機讀寫速度分別為107.83 MB/s、298.26 MB/s,I/O數最高可達72817.63 IOPS。。

在ATTO Disk Behchmark的讀寫頻寬表現則達到13.18 GB/s、13.62 GB/s。

最佳I/O表現出現在512B資料叢集,I/O數達136.07K IOPS。

接著使用太空戰士XIV:黃金的遺產(FINAL FANTASY XIV: Dawntrail)的測試工具測量遊戲讀取時間。

在關閉遊戲模式時讀取總時間為5.253秒,開啟後縮短至4.986秒,大約可以改善5.08%讀取時間,效果相當顯著。

WD_BLACK SN8100 NVMe SSD固態硬碟效能實測:PCIe Gen 5兼顧低溫與高速

▲在測試過程中僅使用主機板內建散熱片,最高溫度僅為攝氏52度,溫度表現相當出色。

WD_BLACK SN8100 NVMe SSD現已上市,不具散熱片的1、2、4 TB容量版本的建議售價分別為新台幣6,980、9,980、19,98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黃仁勳訪談深入思考(2):AI浪潮是真金白銀嗎?

2025年6月25日 09:00
過去我們曾經看到如NFT、元宇宙等多曇花一現的科技趨勢,AI也會是下個泡沫化的議題嗎?來看看AI目前的應用範例。3d832f284c06945153b188ff8c456448

過去我們曾經看到如NFT、元宇宙等多曇花一現的科技趨勢,AI也會是下個泡沫化的議題嗎?來看看AI目前的應用範例。

AI已經有許多應用案例

過去轟動一時的無聊猿NFT(Non-Fungible Token,同質化代幣),或是連Facebook都投入大量資金開發的元宇宙,都在熱潮過後迅速降溫,且後續發展幾乎沒有東山再起的跡象。

然而AI現在正處於話題性最熱烈的階段,在往後幾年「微微降溫」是必然的過程,但是與NFT或元宇宙不同的是,AI應用已經有許多實際應用案例。簡單地說,筆者認為潮水退了之後,AI仍會穿著褲子。

舉例來說,NVIDIA已經在2021年與多間學術機構共同將開源AI框架MONAI(Medical Open Network for AI),促進加強醫學影像領域的AI技術發展,透過AI進行醫學影像、基因、腫瘤的分析。

在2023年的GTC大會則發表與ASML(艾斯摩爾,曝光機)、TSMC(台積電,晶圓代工)、Synopsys(新思科技,EDA電子設計自動化)等半導體領導企業共同研發能夠加速晶片設計與製造的cuLitho運算式微影(Computational Lithography)技術函數庫,可以透過GPU加速微影成像模擬與校正,強化自動量測和檢測的效果,確保微影製程中電路精準度,提升製程控制能力以及良率。

這些已經投入產業的實際AI應用案例,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技術,在話題性降溫之後,也不容易隨之消失。

NFT與元宇宙等曾經紅極一時的議題在退燒後並沒有支撐起實際產業。圖為Meta執行長展示自家開發元宇宙中精美的巴黎鐵塔。(圖片來源:Facebook)

相反的,AI的應用範圍相對廣泛許多,目前已經有許多投入實際產業的應用範例。例如NVIDIA Clara是款能夠提供即時醫學影像分析的平台。

ASML、TSMC、Synopsys等半導體相關企業與NVIDIA共同研發cuLitho,透過AI提升製程控制能力以及良率。

NVIDIA拉壟中東建設AI工廠

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的CEO Keynote主題演說中,將先前「The more you buy, the more you save.」(買越多、省越多)的金句,改為「The more you buy, the more you make.」(買越多、賺越多)。

箇中原因就是NVIDIA將自身重新定位為「AI工廠基礎設施公司」,NVIDIA提供AI運算資料中心的整體解決方案。企業在設立資料中心後,透過輸入資料與能源,就能訓練並產出AI模型,後續也能持續微調AI模型,或是進行AI推論運算,等於是採購越多設備,就能產出越多AI模型與對應服務,並賺取更多利潤。

上面講的整體概念與汽車工廠的自動化生產線相近。舉例來說,將鋼鐵以及各種零件送進汽車工廠,並且輸入電力、煤炭等能源,就能生產出汽車,而將對應的醫學影像與資料送進AI工廠也輸入電力,就能產生具有判讀腫瘤圖像的AI模型。

黃仁勳也在演說中提到,由於資料中心的空間以及電力供應是有限的,所以在同樣尺寸與功耗的伺服器中提供更高的運算效能,就等於在不用擴建新資料中心的前提下,提高AI模型的產能。言下之意也在於鼓勵企業在每個產品世代都升級伺服器,以提高AI工廠的生產效率。

另一方面,黃仁勳在Computex前夕前往中東拜訪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家,其中一大原因便是看上這些國家具有充沛的能源,很適合發展AI資料中心產業,具有從「能源輸出國」轉型為「AI輸出國」的潛力。

NVIDIA將自身重新定位為「AI工廠基礎設施公司」,從生產GPU轉型為提供AI基礎建設。

單一資料中心的空間以及電力供應是有限的,如果在每個產品世代都升級至效能更高的伺服器,就能在不用擴建新資料中心的前提下,提高AI模型的產能。

所以黃仁勳演說中,將金句調整為「The more you buy, the more you make.」(買越多、賺越多)。

筆者會在下篇文章中進一步說明黃仁勳於Computex 2025提出的NVLink Fusion,讀者可以從下方目錄連結繼續閱讀。

回到系列文章目錄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黃仁勳訪談深入思考(1):AI不只是會唱歌、畫圖的人類模仿器

2025年6月24日 13:30
各廠商在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無不擁抱AI議題,究竟AI是再次曇花一現的騙局,還是真金白銀的產業趨勢,而AI又是什麼?就讓我們從深入思考這個問題。4f1ee1a7a1c27335e923261e286b7911

各廠商在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無不擁抱AI議題,究竟AI是再次曇花一現的騙局,還是真金白銀的產業趨勢,而AI又是什麼?就讓我們從NVIDIA執行長黃仁勳的主題演說與媒體放訪談切入,深入思考這個問題。

系列文章:
黃仁勳訪談深入思考(1):AI不只是會唱歌、畫圖的人類模仿器(本文)
黃仁勳訪談深入思考(2):AI浪潮是真金白銀嗎?(工作中)
黃仁勳訪談深入思考(3):NVLink Fusion深掘護城河(工作中)
黃仁勳訪談深入思考(4):AI會取代人力,但人力會找到出路(工作中)

AI不是模仿人類

AI(Artificial Itelligence)普遍翻譯為人工智慧,這個名稱很容易讓人將技術與科幻電影出現的機器人聯想在一起,它們能夠自主行動、與人溝通,甚至會企圖消滅人類並征服世界。

好吧,雖然在黃仁勳在Computex 2025的CEO Keynote主題演說上強調通用機器人是下個產值上看兆元的產業,但是他口中的機器人與電影中的機器人卻不盡相同。

在討論AI是什麼之前,筆者先提出簡單的問題,「計算機是否為人工智慧?」。就算是最簡單的計算機也進行加減乘除、開根號的計算,它們也知道1+1=2,這樣是否稱為人工智慧?

或許很多人會以計算機能完成的工作太過簡單為由,而覺得它們不是人工智慧。那筆者又要請問你了,「你是否可以馬上算出6546487開根號是多少?」,看來計算機比你聰明多了。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計算機當然不算人工智慧,背後的原因不是它的輸出的結果夠「人性化」,而是它的運作原理。粗略來說無論是計算機或是一般電腦程式,它的運算都是透過簡單邏輯閘或是依循程式碼的指示執行固定的運算工作,而人工智慧或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以下簡稱ML)則以不同的方式運作。

黃仁勳在Computex 2025的CEO Keynote主題演說上強調通用機器人是下個產值上看兆元的產業。

你覺得會唱歌、跳舞或是畫圖的機器人就算是AI嗎?(本圖透過Stable Diffusion生成)

應該沒有人會覺得這種計算機是AI的應用範例吧。

那麼AI是什麼

引用先前3度獲得奧斯卡科技成就獎的NVIDIA電腦繪圖資深科學家Jos Stam博士在訪談中提到觀點,他認為AI就像個黑盒子,雖然我們不知道它如何運作,但是它卻實能夠發揮功效,充滿幽默感的答案也襯托出AI的複雜性。讀者可參考《3屆奧斯卡獎得主電腦繪圖資深科學家Jos Stam博士分享,未來電腦繪圖會往哪裡走?》一文。

筆者不會在這系列文章提到太多艱深的技術細節,內容以討論AI的概念為主。為了避免「人工智慧」這4個字造成顧名思義的混淆印象,筆者建議對AI底層技術不太瞭解的讀者將AI在腦中翻譯為「矩陣迭代相乘」,總之AI就是很複雜的數學運算,而不是科幻電影中的機器人。

撇開艱澀的理論,從功能來看,AI能夠進行學習、推論以及採取行動,筆者認為AI與傳統運算最大的差異在於「學習」這個階段。

以「貓、狗照片分類」為例說明,傳統運算仰賴程式中固定的邏輯,開發者需要撰寫分辨貓、狗特徵的程式碼,比方詳細列出貓與狗的面貌、耳朵、體型、毛色等差異,如此一來程式在運作的時候,就可以根據這些原則進行分類。

然而AI運算的開發過程不需手動撰寫分類規則的程式,而是提供大量已經標註貓或狗的圖片,將這些圖片送入系統進行「AI訓練」運算,如此一來系統便會產生能夠分辨貓或狗的「AI模型」。在這之後只要拿任意新的圖片送入系統進行「AI推論」運算,系統就會給出這是貓或狗的答案。

一般大眾比較熟悉的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或是筆者先前介紹過的ChatRTX聊天機器人StableDiffusion圖像生成等工具軟體也都是AI的應用,只是它們生成的結果可以是一長串文字、針對提問的答案、圖片或影片等一般人更容意理解的具象化結果,所以將其分類為生成式AI。

以結論來說,筆者認為AI應該是以其運算方式進行分類,透過大量資料進行AI訓練得到模型後,再以AI推論的方式生成結果,比較適合被歸類為AI。

NVIDIA電腦繪圖資深科學家Jos Stam博士比喻AI就像個黑盒子,雖然我們不知道它如何運作,但是它卻實能夠發揮功效。

Jos Stam舉例人類的神經匯聚為智慧,而電腦的位元資料匯聚後產生人工智慧。

開發者藉由大量的貓、狗圖片資料進行AI訓練得到模型後,就能以AI推論的方式讓電腦自動分辨新輸入的圖片是貓或是狗。(本圖透過Stable Diffusion生成)

在下篇文章中,筆者會再說明AI產業發展的狀況,如此一來便能回答這波AI浪潮是否「玩真的」。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ten優聲學AI語音合成新功能,給它英文影片就能同步口譯台語發音,還可自行輸入台羅文字

2025年6月23日 14:00
Aten於Computex展示優聲學AI語音合成技術,新增台語版本!AI語音合成可即時翻譯影片字幕與語音,更能離線進行AI語音合成,應用更彈性。236f14ec1748df900d95f8d9dbd47b99

你是否曾想過,影片中的聲音能即時翻譯成多國語言?Aten 在 Computex 2025 實現了這個願景。其優聲學 AI 語音合成技術,不僅能將影片語音轉為多國字幕,更能直接合成多國語言語音。更特別的是,Aten 還加入了台羅文支援,讓 AI 也能說一口流利的台語。讓我們一起探索 Aten 如何用聲音,打破語言隔閡。

直播影片同步口譯

Aten AI Voice Vidtext能夠擷取影片中的語音,並於雲端完成語音轉文字辨識、文字翻譯、翻譯後文字轉語音等程序,並將翻譯後的字幕與語音嵌入原始影片,提供有如同步口譯的功能,適合應用於公共廣播和公共交通等場景。

延伸閱讀:【Computex2024】Aten優聲學AI語音合成增加台語版本,還能下雲進行本地端AI推論

AI Voice Edge Generator則是能夠離線運作、於本機完成語音合成的邊緣運算電腦,它提供文字生成語音的功能,並支援輸入中文、台羅文、英文等文字,或是串接API,讓AI Voice Edge Generator合成中文、台語、英文等語音。由於它能夠在不連網的情況下運作,因此更適合公共場所廣播、公車站牌、櫃台叫號等多元場景。

Aten AI Voice Vidtext能夠將影片即時產生翻譯的字幕與語音。

▲此範例為將影片中英文語音即時翻譯為國語字幕與台語語音。(因會場聲音較為吵雜,收音效過欠佳,下同)

使用者能夠透過AI Voice Vidtext機身上的實體按鍵操作翻譯、子母畫面等功能。

AI Voice Edge Generator屬於邊緣運算的應用,運作時不需連網,應用更具彈性。

使用者可以輸入中文、台羅文等文字,或是串接API,讓AI Voice Edge Generator合成包括中文、台語在內的多國語音。

▲透過AI Voice Edge Generator將中文文字生成台語語音的範例。

優聲學提供多種不同的付費方案,其中也包含免費的雲端服務方案,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註冊帳號免費嘗試功能。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Sunix推出OCuLink轉接套件,桌上型電腦也能玩外接顯示卡

2025年6月19日 09:00
Sunix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展出OCuLink轉接套件,其中包含PCIe Gen 4x4介面的轉接卡,還可搭配Mini ITX機殼DIY打造外接顯示卡或是DAS儲存裝置。45e4fc5ab91447e40d74bf7f4485670a

Sunix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展出OCuLink轉接套件,其中包含PCIe Gen 4x4介面的轉接卡以及擴充板,使用者還可搭配Mini ITX機殼DIY打造外接顯示卡或是DAS儲存裝置。

DIY外接顯示卡

Sunix推出的OCuLink轉接套件包含OCYU4221L轉接卡以及OCUD4241擴充母板等零組件,前者為將桌上型電腦的PCIe插槽轉換為外接式的OCuLink介面,後者則是將OCuLink介面還原成PCIe插槽,相互搭配就可以達成PCIe外接化的效果。

延伸閱讀:Minisforum推出OCulink介面eGPU docking station MGA1外接Radeon 7600M XT顯示晶片擴充底座

舉例來說,使用者可以在桌上型電腦中安裝轉接卡,並將將擴充母板、顯示卡、電源供應器等零組件安裝至另1台Mini-ITX機殼中,就可以打造出土砲外接顯示卡,並透過OCulink纜線連接電腦與外接顯示卡。

如果將SATA擴充卡或RAID陣列卡安裝至擴充母板,就可以打造土砲DAS儲存裝置(Direct-Attached Storage),或是搭配OCulink介面的固態硬碟外接盒使用。

OCYU4221L轉接卡採用PCIe Gen 4x4匯流排與半高尺寸,能將桌上型電腦的PCIe插槽轉換為外接式的OCuLink介面。

轉接卡上具有1組OCuLink端子。

將OCYU4221L轉接卡接在電腦的PCIe插槽就能使用OCuLink功能。

OCUD4241則是OCuLink的擴充母板,它採用Mini-ITX尺寸,提供1組PCIe Gen 4x16插槽以及ATX 24 Pin電源端子。

使用者可以將擴充母板、顯示卡、電源供應器等零組件安裝至Mini-ITX機殼中,就可以打造出土砲外接顯示卡。

OCUD4241擴充母板的特色就是採用Mini-ITX尺寸並提供ATX 24 Pin電源端子,能夠搭配大部分的機殼與電源供應器使用,降低DIY手工製作機殼與電源轉接的麻煩。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路徑追蹤實裝,光照效果真實感再升級

2025年6月18日 23:00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在上市當時尚未提供路徑追蹤,現在則透過更新在遊戲中實裝此功能,帶來更逼真的光影呈現效果。6b4e045698b8a20725df1865115fe24f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在上市當時尚未提供路徑追蹤,現在則透過更新在遊戲中實裝此功能,帶來更逼真的光影呈現效果。

路徑追蹤終於來了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Doom: The Dark Ages)使用多種俗稱「全光線追蹤」的路徑追蹤(Path Tracing)技術,它會考慮整個場景中所有可能的光線路徑,並精確模擬場景中的所有光線,達到更逼真的光影效果。

延伸閱讀:《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光線追蹤反射、全域照明搶先看,還會透過更新追加路徑追蹤技術

其中路徑追蹤陰影(Path-Traced Shadows)會考慮連續輪廓、接觸陰影硬化、反鋸齒與自體陰影的高解析度細節,讓物件投射出完整且清晰的陰影,

路徑追蹤反射(Path-Traced Reflections)透過模擬光線在表面反射時的物理行為,能夠精確模擬光澤反射、漫反射和鏡面高光等複雜現象,除了提升真實感,也可以呈線畫面外物件的反射,並避免產生視覺偽影。

路徑追蹤光線發射(Path-Traced Emissive Lighting)能夠逐像素呈現鏡面反射效果,大幅提升遊戲光源的動態光源效果。而路徑追蹤動態漫射全域照明(Path-Traced Dynamic Diffuse Global Illumination)則會考慮直接照明和間接照明,能夠描繪光線在多個表面的反射、折射和散射,呈現柔和的陰影、滲色和微妙的陰影變化,尤其在戶外場景更能帶來逼真、身臨其境的視覺效果。

由於路徑追蹤的運作將消耗大量運算資源,所以可以搭配DLSS 4升頻、多重畫格生成,以及DLSS光線重構(Ray Reconstruction)等功能在提升FPS效能的同時強化畫質表現。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透過更新實裝路徑追蹤功能,並支援DLSS光線重構。

實際遊戲場景範例,圖為開啟路徑追蹤與光線重構,可以看到中央燈箱的在水面的反射相當清晰。

若只開啟路徑追蹤但關閉光線重構,則會看到反射部分的部分變的比較模糊。

若關閉路徑追蹤,則看到反射部分無法真實呈現燈箱。

以1:1方式裁切原始圖像,能夠更清楚看出彼此差異。

路徑追蹤效能實測

測試過程使用GeForce RTX 5090顯示卡,搭配4K解析度、最高畫質的「超狂惡夢」範本,並開、關路徑追蹤功能(僅使用一般光線追蹤),以及搭配DLSS 4測試遊戲FPS表現,開啟DLSS 4時搭配「平衡」超解析度以及「4X」畫格生成。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7 9800X3D
散熱器:MSI MEG Coreliquid S360
主機板:ASRock X870E Taichi(UEFI版號:3.17.TS03 – AMD AGESA ComboAm5PI 1.2.0.3)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16GBx2(@DDR5-60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5090 Founders Edition
儲存裝置:Solidigm P44 Pro 1TB(系統碟)、Solidigm P41 Plus 1TB(遊戲碟)
電源供應器:MSI MEG Ai1300P PCIE5
軟體環境:Windows 11專業版24H2(Build 26100.4351),GeForce Game Ready 576.76

筆者使用《毀滅戰士:黑暗時代》遊戲新增的效能測試模式進行測試。

搭配DLSS 4與4X多重畫格生成後,GeForce RTX 5090能在4K解析度、最高畫質、開啟路徑追蹤設定帶來220.73幀的平均FPS。

▲使用顯示卡錄影功能錄製關閉路徑追蹤的效能測試片段。

▲可以比較一下開啟路徑追蹤後的畫質差異。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的路徑追蹤功能將於2025年6月18日透過更新提供,已經購買遊戲的玩家皆免費更新。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Wooting展示60HE v2類比鍵盤,現有鍵盤也可搭配旋鈕套件

2025年6月17日 14:00
Wooting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展出採用Lekker Tikken鍵軸的60HE v2類比鍵盤,同時也推出能DIY改裝的旋鈕套件,讓現有鍵盤也能加入旋鈕功能。C4140224dcf64725a44d47a1e870cb4c

Wooting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展出採用Lekker Tikken鍵軸的60HE v2類比鍵盤,同時也推出能DIY改裝的旋鈕套件,讓現有鍵盤也能加入旋鈕功能。

4mm行程Lekker Tikken軸

Wooting於2016年推出Wooting One類比鍵盤,也在當年Computex帶來實機展示。到了2021年推出60%尺寸的60HE,而在今年Computex發表了第2代60HE v2類比鍵盤。

延伸閱讀:
【Computex2024】Wooting推出8,000 Hz輪詢率80HE類比鍵盤,超低延遲還有特異功能
Wooting推出全新60HE磁力軸類比鍵盤,60%尺寸方便隨身帶著走
【Computex2016】Wooting One類比鍵盤動手玩

60HE v2同樣採用60%尺寸,機身使用鋁合金製成,提供黑、白、銀等3種配色,導入搭配拆機工具只需秒就可拆下外殼的快拆設計。至於吊環部分則將先前於左側的固定式設計,改為可以在左、右2側自行拆裝的活動式設計,讓左、右撇子都能依需求自由調整。

60HE v2的回報率高達8,000 Hz,採用新Lekker Tikken鍵軸,同樣具有類比控制功能,使用者能夠透過軟體設定觸發點,適合需要更靈敏操作的電競應用。新鍵軸提供長達4 mm的按鍵行程,並改良結構以帶來更「爽快」的敲擊音,使用者也可以拆開鍵盤取下矽膠材質吸音墊,或是更換為其他材質,以創造不同手感與敲擊音。

60HE v2的另一個特色就是提供一體式與分離式空白鍵等2種版本。一體式空白鍵與一般鍵盤相同,空白鍵就是1個長條,而分離式空白鍵則是將空白鍵分為左、右2個小條加上中央1個小按鍵,使用者能夠透過軟體設定3個按鍵的功能。

Wooting 60HE v2是這次發表的新鍵盤,圖為分離式空白鍵版本,可以注意其空白鍵拆分為3個按鍵。

60HE v2採用新款Lekker Tikken鍵軸,按鍵行程長達4 mm,感應器能在0.1 ~ 4 mm的區間作用。

 

60HE v2採用活動式吊環設計,本圖為將吊環裝在右側(前方圖片為裝在左側)。此外其手托也更新設計。

新的手托多了圖中中央的固定零件,能將鍵盤與手托固定在一起,移動時就不會分離。

 

分離式空白鍵版內部具有3個獨立的鍵軸,可以透過軟體設定功能。

圖中右方則為一體式空白鍵版本,內部為3個鍵軸搭配左右2組衛星軸。

拆下Alt鍵帽後透過快拆工具就可以將鍵盤機構從底部框體取下,方便更換或移除底部吸音墊,也可以更換不同顏色的框體。

Wooting也在會場展出60HE v2的拆解姿態。

60HE v2內部透過多層泡棉、矽膠材質軟墊調整手感與敲擊音。

還有可DIY的旋鈕

Wooting也推出大小等2種尺寸不同的Knob旋鈕,使用者可以將現有鍵盤的按鍵替換為旋鈕,並透過軟體設定旋鈕的功能,讓鍵盤發揮更多功能。

圖為80HE鍵盤搭配大尺寸旋鈕。

大尺寸旋鈕占用4個按鍵空間,需替換Ins、Del、Pg Up、Pg Dn等按鍵。

如果是只占用1個按鍵空間的小尺寸旋鈕則可安裝於任意位置,圖中範例替換Esc鍵。

Wooting 60HE v2預定於2025年第4季上市,Knob旋鈕則於2026年第1季上市,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前網官方網站登記預購提醒。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MD於Advancing AI 2025發表Instinct MI350系列AI加速器,ROCm 7軟體堆疊改善效能達3.6倍

2025年6月13日 15:00
AMD於Advancing AI 2025大會上發表全新Instinct MI350系列AI加速器,並推出能夠容納128組GPU的機櫃設計,也透過新版ROCm 7軟體堆疊改善效能。A439aa878769d795678b182ba236137f

AMD於Advancing AI 2025大會上發表全新Instinct MI350系列AI加速器,並推出能夠容納128組GPU的機櫃設計,也透過新版ROCm 7軟體堆疊改善效能。

性價優於對手40%

AMD執行長蘇姿丰於Advancing AI 2025大會的演說中發表Instinct MI350系列AI加速器,並分析隨著代理式AI、國家主權AI等應用需求的成長,整個產業對於AI運算加速的需求也隨之增加。

延伸閱讀:AMD提交MLPerf 4.1測試結果,Instinct MI300X追平業界領先者

AMD發表Instinct MI350、MI355X等全新GPU(繪圖處理器),並採用UBB8通用基板(Universal Base Board)設計,方便現有Instinct MI325伺服器使用者直接升級GPU,進一步節省整體持有成本(TCO)。

另一方面AMD也推出水冷與氣冷散熱方案的機櫃設計,分別最多能夠容納128、64組GPU,滿足不同需求、機房環境的企業應用需求。

筆者將發表會重點整理於下方圖文說明。

AMD執行長蘇姿丰於Advancing AI 2025大會展示Instinct MI350 GPU晶片。

AMD於2025年發表Instinct MI350系列AI加速器,並預計於2026年推出Instinct MI400。

Instinct MI350系列採用第4代Instinct架構與TSMC(台積電)3nm節點製程。

它新增支援FP8、FP6資料格式,峰值浮點運算效能可達20PF,搭載容量高達288 GB的HBM3e高頻寬記憶體,並採用UBB8通用基板(Universal Base Board),能夠直接由現有Instinct MI325伺服器進行升級。

Instinct MI350系列具有MI350、MI355X等型號,2者硬體規格相同,但後者具有更高的1400 W TDP,因此效能也更加出色。

Instinct MI350系列與競爭對手NVIDIA的GB200、B200等運算單元相比,規格與理論效能皆較為出色。

Instinct MI355X運算平台由8組GPU組成,總記憶體容量達到2.3 TB,能夠提供高達161PF的FP4浮點運算效能。

Instinct MI350系列運算平台提供一般氣冷散熱方案。

此外也提供水冷散熱方案,能夠滿足不同應用需求。

與自家前代MI300X(FP8)相比,Instinct MI355X在FP4資料格式下,能在Llama 3.4 405B大型語言模型帶來最高35倍的效能表現。

在其它Llama 3.4 405B大型語言模型的應用情境可以帶來2.6 ~ 4.2倍效能表現。

在不同大型語言模型也有3 ~ 3.3倍效能表現。

與GB200、B200相比,Instinct MI355X的表現也能保持領先。

將價格因素也納入考量的話,Instinct MI355X在相同成本下,產生字詞(Token)的效能較B200高出40%,具有更佳性價比。

Instinct MI355X在大語言模型的預訓練、微調等工作負載效能也較MI300X高岀2.6 ~ 3.5倍不等。

Instinct MI355X在相同項目也可以與GB200、B200相互競爭。

AMD也提供容納128或96組GPU的水冷機櫃設計,總記憶體容量達到36 TB,並提供高達2.6EF的FP4浮點運算效能。

氣冷機櫃設計則能容納64組GPU,總記憶體容量為18 TB,FP4浮點運算效能為1.3EF。

AMD預計於2026年推出採用Venice世代處理器搭配Instinct MI400系列AI加速器的Helios伺服器,2027年則預計推出Verano世代處理器搭配Instinct MI500系列AI加速器。

強化軟體環境

AMD也在於Advancing AI 2025大會發表新版ROCm 7軟體堆疊,除了能夠支援最新推出的Instinct MI350系列AI加速器,也透過軟體方式改善現有硬體的運算效能,帶來更高的附加價值。

另一方面,AMD也進一步將ROCm推廣至一般家用、客戶端裝置,讓個人使用者也能享受本地端AI運算的便利,已支援Fedora與OpenSUSE等Linux發行版本,並預計於2025下半支援Red Hat EPEL與Ubuntu。

對於Windows作業系統的使用者而言,目前可以透過WSL(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使用ROCm,近期也會於2025年第3季與7月支援PyTorch與ONNX-EP框架,進一步增加原生執行AI應用程式的便利性。

AMD也特別強調Ryzen AI Max處理器,其內建顯示晶片最高能調用高達96 GB的顯示記憶體,能在筆記型電腦或迷你工作站執行參數量達70B的大語言模型,帶來更大的使用彈性。

AMD致力於提供開放的軟硬體與生態系統,強化AI應用的彈性與創新。

AMD也於Advancing AI 2025大會發表ROCm 7軟體堆疊,支援Instinct MI350系列AI加速器並改善效能。

ROCm 7較前版ROCm 6相比,可以透過軟體更新方式帶來平最高3.8倍效能表現。

ROCm 7搭配Instinct MI355X在DeepSeek R1大語言模型的吞吐量能達到B200的1.3倍。

AMD也將ROCm推廣至一般家用、客戶端裝置。

ROCm新增支援Linux的OpenSUSE發行版本,並預計於2025下半支援Red Hat EPEL與Ubuntu,另外也將於2025年第3季與7月支援Windows作業系統的PyTorch與ONNX-EP框架。

搭載Ryzen AI、Ryzen AI Max等處理器的筆記型電腦具有執行參數量為24B、70B的大語言模型。

另一方面許多歐、美、中東、日本等國加都採用AMD平台建構主權AI的基礎設施。

▲AMD的YouTube官方頻到提供主題演說重播影片。

Advancing AI 2025大會於美國加州聖荷西當地時間2025年6月12日舉辦AMD Advancing AI 2025,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前往YouTube觀看主題演說影片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sus ROG Strix ACE XG248QSG選手級顯示器:浪費才能打造最高610 Hz更新率TN螢幕,瞭解背後的開發秘密

2025年6月10日 11:00
Asus展出ROG Strix ACE XG248QSG顯示器,具有高達610 Hz的更新頻率,為電競選手帶來更大競技優勢。A271b1c716cb34b9fb63f63f6b5800f4

Asus展出ROG Strix ACE XG248QSG顯示器,具有高達610 Hz的更新頻率,為電競選手帶來更大競技優勢。

ROG Strix ACE XG248QSG的可視面積尺寸為24.1吋,解析度為1920 x 1080,皆為電競選手最為適應的規格,它雖然採用顯色能力較弱的TN類型面板,但更新頻率高達610 Hz,且輸入延遲只有0.8 ms,能提供更加敏捷的顯示與操作反應,讓選手占據更多競技優勢,它也因此獲得Computex Best Choice獎項

當作專業運動器材來開發

由於選手在電競比賽過程中需要聚精會神盯著螢幕,再加上座位與螢幕的距離有限,所以尺寸太大的螢幕反而不利於將整個畫面放在視角之內,因此許多選手會偏好使用24吋的螢幕以利能夠掌握畫面角落的部分,而不會因為尺寸太大導致需要轉頭才能看到。另一方面,也有選手時習慣降低遊戲的解析度,以提高FPS,達到降低操作延遲的效果。

至於顯示器本身的更新頻率與輸入延遲也都對選手的操作體驗有所關聯,當更新頻率越高,代表著顯示每個畫面的時間間隔越短,而輸入延遲則是選手輸入指令後畫面呈現反應的時間差。當更新頻率越高、輸入延遲越低,能夠縮短選手看到畫面變動並作出反應的時間,有助於取得競技上的優勢。

從概念上來看,ROG Strix ACE XG248QSG有點像是專業運動器材的感覺,協助選手改善賽場上的表現。就像是當年叱吒泳壇的鯊魚裝,讓選手在科技的協助下打破許多記錄。

ROG Strix ACE XG248QSG是針對電競應用設計的610 Hz高更新頻率顯示器。

它獲得Computex大會頒發的Best Choice獎項。

現場以肉眼觀看Test UFO網頁可以看到610 FPS顯示仍相當清晰。(因移畫面中的幽浮移動度太快,相機無法順利拍攝)

ROG Strix ACE XG248QSG採用平面腳架,腳架尺寸也有縮小,擺放更加方便。

超高更新頻率的秘密

ROG Strix ACE XG248QSG也會透過插入黑幀(Black Frame Insertion)的方式降低殘影,但不同於傳統插入黑幀技術有著較明顯顯示亮度下降的副作用,它採用的ELMB 2(ASUS Extreme Low Motion Blur 2)技術,能較同類產品提高65%顯示亮度。

其祕訣在於將原本只設置於顯示器單側的側光式背光模組,改為設置於螢幕的左右兩側,並讓背光區域隨著插入黑幀時畫面由上而下更新的時像同步點亮,達到在在降低殘影的同時兼顧顯示亮度,讓ROG Strix ACE XG248QSG的預設亮度能夠達到370 nits,最高亮度則可達到約400 nits。

Asus提供610 Hz更新頻率的顯示效果示意影片,讀者可以前往官方網站,或是直接下載影片查看。

ROG Strix ACE XG248QSG螢幕的左右兩側都具有側光式背光模組,會隨插入黑幀時的畫面更新時像同步點亮,以提高整體顯示亮度。

如果讀者是具有火眼金睛的高階電競玩家,不妨找個機會親自看看ROG Strix ACE XG248QSG超高更新頻率的顯示效果。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滿血HDMI 2.2來了!HDMI協會宣佈Ultra96功能名稱,完整支援HDMI 2.2全部功能

2025年6月9日 09:00
HDMI協會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的媒體說明會中,由執行長Rob Tobias說明最新HDMI 2.2規格,並分享HDMI遊戲功能與產業趨勢。F961c4fd56492a8c25f63d35fd6cabe0

HDMI協會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的媒體說明會中,由執行長Rob Tobias說明最新HDMI 2.2規格,並分享HDMI遊戲功能與產業趨勢。

滿血HDMI 2.2來了!

先前HDMI協會於CES25發表發表HDMI 2.2規格,這次HDMI協會執行長Rob Tobias親自來到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會場與大家說明HDMI 2.2規格。

延伸閱讀:CES 2025:HDMI論壇發表HDMI 2.2規格,全新Ultra96纜線支援12K60p超高解析度

HDMI協會宣布「Ultra96」新功能的名稱,它代表裝置與纜線能夠支援最高96Gbps頻寬。標示為超高速96 HDMI傳輸線(Ultra96 HDMI Cable)及具備96Gbps 頻寬並支援所有HDMI 2.2功能,相較之下目前的超高速HDMI傳輸線(Ultra High Speed HDMI Cable)頻寬僅有48Gbps。

HDMI 2.2能在不使用DSC(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影像壓縮的情況下傳輸RGB 4:4:4色採取樣的10K60p或YcbCr 4:2:0色採取樣的12K30p畫面傳輸,如果搭配DSC則可達到RGB 4:4:4色採取樣的12K60p超高解析度,並支援延遲指示通訊協定(Latency Indication Protocol,LIP)能夠改善電視、音響、播放器、遊戲機等多種裝置間影音不同步的問題。更多HDMI 2.2功能可以參考先前之介紹報導

HDMI協會執行長Rob Tobias於會場說明HDMI 2.2的功能特色。

HDMI 2.2也支援更高的解析度與更新頻率、可變更新頻率、低延遲等多項遊戲功能。

即將推出的Nintendo Switch 2也將採用超高速HDMI。

採用「Ultra96」規格的裝置與纜線能夠支援最高96Gbps頻寬,以及所有HDMI 2.2功能。

Ultra96可以標示於連接埠、規格表、產品包裝等指定位置。

超高速96 HDMI傳輸線預定於2025年第3、4季上市。

HDMI協會強調HDMI受到智慧財產保護,如果消費者發現仿冒品也可提出檢舉。

會場展示的超高速96 HDMI傳輸線包裝範例。

HDMI 協會表示已與HDMI採納者、製造商以及海關和警察機關合作,至今台灣警政已執法44件智慧財產權案件、21 起侵權案件達成和解,在台灣媒體刊物刊登了 19 封道歉信聲明,展現杜絕仿冒品的決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rm發表Zena CSS車用運算平台,簡化AI定義車輛開發並節省20%工程資源

2025年6月6日 09:00
Arm推出標準化、預整合、預認證的Zena CSS運算平台,可為汽車製造商大幅縮短開發週期,並在晶片尚未就緒前即可提早開發軟體,縮短1年上市時程。Ee62144a8c4261d380ca757cf15ddce1

Arm推出標準化、預整合、預認證的Zena CSS運算平台,可為汽車製造商大幅縮短開發週期,並在晶片尚未就緒前即可提早開發軟體,縮短1年上市時程。

加速AI定義車輛開發

Arm表示現在汽車製造商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之一,在於傳統的晶片開發流程速度太慢,往往導致車款的延遲上市,以至於無法將各項創新快速導入至汽車駕駛體驗,Arm先前已推出SOAFEE軟體架構,為軟體定義車輛提供標準化開發平台,這次則再推出Zena CSS(Compute Subsystems,運算子系統),為AI定義車輛提供便捷的開發環境。

延伸閱讀:Arm推出SOAFEE軟體架構,為軟體定義車輛提供標準化開發平台

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為在單一平台同時執行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車用資訊娛樂系統(In-Vehicle Infotainment,IVI)、車輛控制系統等多元工作負載,上述應用對的安全等級要求與對即時性反應的限制皆有所不同。

Arm推出的Zena CSS以Armv9車用技術(Automotive Enhanced,AE)為基礎,藉由標準化運算平台可讓汽車製造商與晶片供應商重複使用架構與軟體,加速全球汽車的交貨速度,並簡化系統開發與整合流程,同時精簡功能安全與資安的認證。

Arm應用工程總監徐達勇與車用事業部亞太區資深經理李安泰在發表會說明Zena CSS車用運算平台的特色。

車輛趨勢從過去的過去軟體控制轉變到現在的軟體定義,未來將往AI定義車輛的方向發展,。

AI可以在許多車用領域發揮所長。例如先進輔助駕駛系統(ADAS)能夠強化適應市區、高速公路等不同環境,車用資訊娛樂系統(IVI)則能提供直覺的個人化、聲控體驗,車輛控制系統則能針對路況進行油耗最佳化。

汽車製造商也需要更具彈性的運算平台以導入創新、能快速移植到不同車款,並縮短上市時程(Time to Market)。

Arm提供完整的軟硬體堆疊,從底層的硬體平台(SoC晶片)以及虛擬化驗證平台,還有上層的中介軟體、作業系統、韌體等彈性軟體功能,有利於導入各種應用程式。

擴充彈性創造差異性

Zena CSS提供16組Armv9架構Cortex-A720AE處理器核心,並整合由Cortex-R82AE處理器驅動的安全島(Safety Island,隔壁的運算單元),提供故障管理、安全監控、系統控制與SoC開機等即時ASIL D等級處理能力。

至於GPU(繪圖處理器)、NPU(神經處理器)、ISP(圖像處理器,處理攝影機、光達資訊)等運算單元則可依需求自由選擇,提供較高的彈性。如果開發者需要更高的AI運算效能,還可以連接外部NPU或AI加速器,以帶來更豐富的AI應用程式。

Zena CSS提供預先整合、認證的運算平台,簡化晶片與軟體開發流程,有助於打造下一代AI定義車輛。

Zena CSS提供16組Armv9架構Cortex-A720AE處理器核心,並透過CMN S3AE提供處理器一致性與晶片互連(C2C)功能,並搭載由Cortex-R82AE驅動的安全島,提供故障管理、安全監控、系統控制與SoC開機等即時ASIL D等級處理能力。

Zena CSS提供預先驗證且標準化的開發環境,能夠降低開發成本與複雜度,並節省約20%工程資源,加速1年上市時程。

Zena CSS也為了滿足各車款差異化的ADAS、AI應用需求,能夠選擇搭配Arm Mali-C720AE ISP以及Mali GPU,並可以透過AMBA CHI等多種介面連接第三方AI加速器,簡化搭配合作夥伴專屬運算單元的設計流程。

Zena CSS也提供客製化彈性。舉例來說,當ADAS需要使用更多攝影機時,可以提高NPU與ISP的運算單元規模,而IVI需要更強的3D繪圖、使用者介面的話,則可提高GPU效能。如果要導入更多元AI應用程式,則可連接外部NPU或AI加速器強化AI運算效能。

過去開發者可以在雲端虛擬化驗證平台進行Cortex-A720AE、Cortex-R82AE等處理器驗證,這次則新增整組Zena CSS的驗證功能。

雲端虛擬化驗證平台的優勢在於可以在晶片尚未完成生產時,提前進行開發軟體與驗證,以縮短車輛的上市時程。

Zena CSS由Autosar、COVESA、eSync、Virtio等多項開放標準建構而成,且相容於SOAFEE軟體架構,目前已有General Motors、CARIAD、Continental、Tata Motors等多間業界領導品牌加入此計畫。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NVIDIA發表最新MLPerf訓練測試成績,GB200 NVL72提交所有測試成績

2025年6月5日 09:00
NVIDIA在媒體說明會最新MLPerf訓練測試成績,GB200 NVL72不但能夠完成所有測試項目,效能表現與成本效益也大大幅超越前代產品。59ea18ec87a4f61ec620bd449e6646ef

NVIDIA在媒體說明會最新MLPerf訓練測試成績,GB200 NVL72不但能夠完成所有測試項目,效能表現與成本效益也大大幅超越前代產品。

MLPerf訓練也全勤

MLPerf是由學術界、研究實驗室和業界人士共同組成組織旨在打造公正且能夠反映實際應用情境的AI運算測試基準。先前NVIDIA已經發表GB200 NVL72在MLPerf推論測試的表現,這次則是發表訓練測試的成績。

延伸閱讀:
NVIDIA發表GB200 NVL72之最新MLPerf推論測試成績,效能領先前代產品30倍
GTC 24:NVIDIA Blackwell AI運算平台架構解析,將72組GB200組成超大型GPU
GTC 24:Blackwell架構詳解!看懂B100、B200、GB200、GB200 NVL72成員的糾結瓜葛

MLPerf自2018年推出基準測試以來,這次已經是第12輪測試,NVIDIA推出的AI運算平台在每項測試皆有出色表現,且提交包含Llama 3.1 405B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預訓練在內的所有項目成績,是唯一提交MLPerf Training v5.0基準測試所有項目測試結果的平台。

在全新的Llama 3.1 405B預訓練測試中,Blackwell GPU的效能較前代架構在相同規模下提升了2.2倍。而在Llama 2 70B LoRA微調測試中,搭載8組Blackwell GPU的NVIDIA DGX B200系統效能較前代架構使用相同數量GPU的測試結果提升2.5倍。

NVIDIA在MLPerf Training v5.0訓練測試中創下5項新記錄。

NVIDIA與合作夥伴提交超過50組GB200 NVL72測試成績。NVIDIA與CoreWeave、IBM合作的部分使用提交使用2,496組Blackwell GPU和1,248組 Grace CPU的成績,展現其Scale-Out擴展能力。

在相同數量GPU的條件下,Blackwell架構最高能領先前代Hopper架構達2.6倍。

比較單位成本的訓練效能,Blackwell架構也能達到Hopper架構的1.55倍。也就是說在相同花費下,Blackwell架構具有1.55倍的產出。

NVIDIA的強項在於整合NVLink、InfiniBand等匯流排與網路介面,讓Scale-Out的效率可以達到90%,。

NVIDIA表示這些由代理型AI驅動的應用程式需要仰賴AI工廠產生,而在資料中心電力供應有限的情況下,採用電力效率更高的AI運算單元代表著更高的產出,也將創造更高的產值。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MD Radeon RX 9060 XT顯示卡效能實測:越級打怪帶來更佳性價比

2025年6月4日 21:00
AMD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發表8 GB與16 GB等容量的Radeon RX 9060 XT顯示卡,讓我們來實際測試它的效能表現如何。A5121f64aa9224330396466abe579401

AMD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發表8 GB與16 GB等容量的Radeon RX 9060 XT顯示卡,讓我們來實際測試它的效能表現如何。

8 GB針對1080p應用

AMD資深副總裁暨計算級圖型業務集團總經理Jack Huynh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的產品發表會中,介紹採用RDNA 4繪圖架構的Radeon RX 9060 XT顯示卡,並宣佈於2025年6月5日發售。

延伸閱讀:
AMD發表萬元等級Radeon RX 9060 XT顯示卡,後續更新FSR Redstone升頻技術
AMD發表RDNA 4繪圖架構與Radeon RX 9070系列顯示卡,支援全新ML加持FSR 4升頻功能
AMD RDNA 4繪圖架構說明:2倍光柵繪圖、2.5倍光追、4倍AI的效能躍進之旅
RDNA 4繪圖架構之AI運算與FSR 4效能禁藥解析:遊戲FPS效能催上3.7倍
AMD Radeon RX 9070 XT系列顯示卡效能實測:最佳魔物獵人顯卡

Radeon RX 9060 XT具有32組RDNA 4繪圖架構的運算單元(CUs),並具有32組光線追蹤加速器與64組AI加速器,提供8 GB與16 GB等2種顯示記憶體容量選擇,AMD並不會推出公板卡,而是由各合作夥伴推出自製卡,台灣的官方建議售價為新台幣10,490、12,490元。

值得注意的是,Radeon RX 9060 XT採用PCIe Gen 5x16匯流排,並不像前代Radeon RX 7600 XT使用舊世代且通道數砍半的PCIe Gen 4x8。在影音輸出端子部分則支援HDMI 2.1b以及DisplayPort 2.1a UHBR13.5,並支援H.264(AVC)、H.265(HEVC)、AV1等影片格式的硬體加速編、解碼。

AMD遊戲解決方案架構長(Chief Architect of Gaming Solutions)Frank Azor在訪談中說明,8 GB版本的原因是針對1080p解析度遊戲應用規劃,大部分的遊戲能在在不超過記憶體容量限制的情況下流暢執行,讓玩家能在更划算的價格區間享受最高畫質、光線追蹤遊戲體驗。如果玩家想要提升到1440p解析度,則建議選擇16 GB版本,以免遊戲占用的記憶體超過容量限制,造成俗稱「爆VRAM」的效能衝擊。

(若手機版瀏覽器無法顯示表格,請點我看完整表格

Radeon RX 9000系列顯示卡規格簡表
顯示卡型號 運算單元數量 遊戲時脈 Boost時脈 Infinity Cache容量 顯示記憶體容量 記憶體介面 典型顯示卡功耗 發表當時價格
Radeon RX 9070 XT 64 2.4 GHz 3.0 GHz 64 MB 16 GB GDDR6-256bit 304 W $599
Radeon RX 9070 56 2.1 GHz 2.5 GHz 64 MB 16 GB GDDR6-256bit 220 W $549
Radeon RX 9060 XT 16 GB 32 2.53 GHz 3.13 GHz 32 MB 16GB  GDDR6-128bit 160 W $349
Radeon RX 9060 XT 8 GB 32 2.53 GHz 3.13 GHz 32 MB 8GB  GDDR6-128bit 150 W $299

筆者這次收到的16 GB容量板本樣品為GIGABYTE推出的Radeon RX 9060 XT GAMING OC 16G。

它採用GIGABYTE Windforce 3風扇散熱方案。

顯示卡尾端採用穿透式散熱設計,讓冷空氣穿透散熱鰭片帶來更理想的散熱效果。

影音輸出端子部分提供2組DisplayPort與1組HDMI。

8 GB容量板本樣品則為ASRock Radeon RX 9060 XT Challenger 8GB OC。

ASRock的Challenger系列則採用2風扇散熱方案。

其背面一樣搭載強化背板並採用穿透式散熱設計。

影音輸出端子部分提供2組DisplayPort與1組HDMI。

這2張顯示卡都使用1組PCIe 8-Pin電源輸入端子。

測試環境與條件

本次測試過程除了手動開啟EXPO功能,讓記憶體自動超頻至DDR5-6000之外,其餘BIOS / UEFI的設定皆維持預設值,Resizable BAR為開啟狀態。至於對照組部分,筆者選擇8 GB與16 GB的Radeon RX 9060 XT,對上競爭對手的GeForce RTX 5060 Ti,其中GeForce RTX 5060 Ti 16GB使用先前測試專題之成績,其餘3張顯示卡則為這次重新測試。

所有成績除了都是進行2輪測試,在確定沒有極端值後取平均,遊戲效能使用遊戲內建的測試模式,而《絕對武力2》使用CS2 FPS Benchmark工作坊地圖進行測試。

遊戲部分在1080p、2K、4K解析度搭配最高畫質設定,若有設定範本則套用最高範本,若無則將所有畫質相關項目調至最高,關閉VRS或動態解析度等設定,並僅進行開、關光線追蹤功能的調整。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7 9800X3D
散熱器:MSI MEG Coreliquid S360
主機板:ASRock X870E Taichi(UEFI版號3.17.TS03 – AMD AGESA ComboAm5PI 1.2.0.3a)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16GBx2(@DDR5-6000)
顯示卡:GIGABYTE Radeon RX 9060 XT GAMING OC 16G,ASRock Radeon RX 9060 XT Challenger 8GB OC,MSI GeForce RTX 5060 Ti 16G VENTUS 2X PLUS,GIGABYTE GeForce RTX 5060 Ti WINDFORCE 8G
儲存裝置:Solidigm P44 Pro 1TB(系統碟)、Solidigm P41 Plus 1TB(遊戲碟)
電源供應器:MSI MEG Ai1300P PCIE5
軟體環境:Windows 11專業版24H2(Build 26100.3775),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 25.10.09.01,GeForce Game Ready 576.40

測試平台之CPU-Z資訊。

8 GB與16 GB Radeon RX 9060 XT之GPU-Z資訊。

(下頁還有更多效能測試)

 

測試軟體分析

在效能測試前半段,我們先來看RX 9060 XT在3DMark與Procyon等測試軟體的表現如何。

需要注意的是這幾測試的顯示卡皆非公板卡,在時脈設定上可能會略高於官方規格,另一方面考量Radeon RX 9070 XT高達美金599元的價格,比Radeon RX 9060 XT的349元高出許多,因此將圖表中的對照組設定為價格分別為的379、429元的GeForce RTX 5060 Ti 8 GB與16 GB版本。

8 GB與16 GB容量的Radeon RX 9060 XT價格分別比GeForce RTX 5060 Ti低了21.11%、18.65%,在對照成績時也可以將價差納入考量,

若讀者想瞭解Radeon RX 9070 XT的效能表現,可以參考先前的效能測試專題

在電腦綜合效能測試的PCMark10中,雖然RX 9060 XT在遊戲的表現落後RTX 5060 Ti,但是在其他項目有所領先,因此總分還是能夠取勝。

3DMark Fire Strike採用Direct X 11繪圖API搭配1080p解析度(1920 x 1080),16 GB的RX 9060 XT在圖像分數落後RTX 5060 Ti約4.52%。

Fire Strike Extreme將解析度提升至2K(2560 x 1440),上述差距拉大到5.31%。

Fire Strike Ultra進一步將解析度提升至4K(3840 x 2160),RX 9060 XT則能夠反超領先1.4%。

3DMark Time Spy採用Direct X 12搭配2K解析度,16 GB的RX 9060 XT在圖像分數領先RTX 5060 Ti約5.07%。

Time Spy Extreme將解析度提升至4K,RX 9060 XT仍能維持3.34%的領先。

3DMark Port Royal採用DirectX Raytracing(DXR)光線追蹤繪圖技術搭配2K解析度,是考驗顯示卡光線追蹤效能的競技場。AMD陣營並沒有落後太多,16 GB的RX 9060 XT僅落後RTX 5060 Ti約4.92%,低於2者價差的18.65%。

Speed Way是採用DirectX 12 Ultimate繪API與DirectX Raytracing tier 1.1光線追蹤技術,具有全域照明與反射等效果,並透過Mesh Shaders進行效能最佳化,可以反映最新AAA大作遊戲的效能表現。16 GB的RX 9060 XT落後RTX 5060 Ti約27.61%,略大於2者價差。

Steel Nomad採用DirectX 12繪圖API搭配14K解析度,雖然不使用光線追蹤技術,但具有目前最高的繪圖運算負載,RX 9060 XT能夠領先RTX 5060 Ti約4.13%。

Solar Bay是跨Windows、Linux以及Android平台並納入光線追蹤的測試項目,使用Vulkan繪圖API,16 GB的RX 9060 XT落後RTX 5060 Ti約13.89%。

在DirectX光線追蹤技術的測試項目中,16 GB的RX 9060 XT落後RTX 5060 Ti約20.17%。

由於RX 9060 XT使用PCIe Gen 5x16匯流排,而RTX 5060 Ti僅使用PCIe Gen 5x8,因此前者的頻寬表現領先許多。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電腦視覺測試中,RX 9060 XT效能大約只有RTX 5060 Ti的一半。

在Procyon的AI Image Generation圖像生成部分,由於AMD陣營不支援INT8資料類型,故無成積。在這邊也能看到顯示記憶體容量對效能的影響頗大。

在占用顯示記憶體容量較小的SD 1.5模型中,8 GB與16 GB版本表現落差不大,但在量體較大的SDXL模型則影響甚巨,可以從圖像生成所花費的時間看出端倪。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文字生成部分,由於8 GB的RTX 5060 Ti無法完成Llama 2測試項目故無成績。

8 GB的RX 9060 XT在FTFF(產生第1組字詞)速度表現明現落後許多。

每秒產生的字詞速度仍以NVIDIA陣容表現明顯領先。

遊戲效能測試

接下來我們繼續分析Radeon RX 9060 XT在實際遊戲的效能成績。

讀者可以注意8 GB與16 GB版本顯示卡在不同解析度的表現,在遊戲的顯示記憶體使用量尚未超過顯示卡提供的容量時,基本上2者的效能表現會趨於接近,一旦當超過之後,效能則會出現嚴重衰退。

在競技類的《絕對武力2》中,可以推斷遊戲使用的顯示記憶體較少,無論是RX 9060 XT或RTX 5060 Ti到了4K解析度,8 GB與16 GB版本的效能仍相當接近,整體以RTX 5060 Ti的效能表現較好。

《看門狗:自由軍團》關閉光線追蹤時,以RX 9060 XT的表現較好。16 GB版本在3種解度可以領先RTX 5060 Ti分別達1.36%、3.66%、6.25%。

《看門狗:自由軍團》開啟光線追蹤後,雙方陣營8 GB版本的效能皆受到影響。16 GB版RX 9060 XT落後RTX 5060 Ti分別達30.73%、36.23%、42.86%。

《極地戰嚎6》由於繪圖負擔較低,只有8 GB版RX 9060 XT在4K解析度的表現較低。

《極地戰嚎6》開啟光線追蹤後,雙方8 GB版的效能受到衝擊,但16 GB版RX 9060 XT與RTX 5060 Ti表現相當接近。

《戰慄深隧:流亡》關閉光線追蹤時,16 GB版RX 9060 XT落後RTX 5060 Ti約為4.21%、3.05%、1.74%。。

《戰慄深隧:流亡》開啟光線追蹤後,上述差距拉大到10.42%、10.14%、11.42,但仍低於價差的18.65%。

《刺客任務III》Dubai(杜拜)測試項目包含多種場景與NPC角色,整體負擔較低,16 GB版RX 9060 XT的表現與RTX 5060 Ti接近。

《刺客任務III》Dubai開啟光線追蹤後,16 GB版RX 9060 XT落後幅度也在5.69%之內。可以注意的是8 GB版RX 9060 XT在2K、4K解析度效能明顯滑落。

《刺客任務III》Dartmoor(達特穆爾)測試項目則包含許多槍枝射擊與爆炸效果,充滿物理與粒子模擬,對處理器的要求比較高,16 GB版RX 9060 XT落後RTX 5060 Ti的幅度約為14.9%、10.59%、7.79%。

《刺客任務III》Dartmoor開啟光線追蹤後,落後幅度反而縮小為7.16%、5.52%、1.2。同時也可以看到8 GB版RX 9060 XT在2K、4K解析度表現相當不理想,但1080p解析度還可接受。

《電馭叛客2077》關閉光線追蹤時,16 GB版RX 9060 XT落後RTX 5060 Ti約7.03%、5.04%、6.62%。

《電馭叛客2077》開啟光線追蹤後,16 GB版RX 9060 XT落後RTX 5060 Ti的差距擴大至10.49%、11.53%、13.01%。可以看到雙方8 GB版本都受到比校大的效能衝擊。

《黑神話:悟空》身為新一代效能殺手,16 GB版RX 9060 XT落後RTX 5060 Ti約18.28%、17.14%、15%。

《黑神話:悟空》開啟光線追蹤後,僅有RTX 5060 Ti在1080p解析度勉強接近FPS 30幀的最低門檻。

《魔物獵人:荒野》關閉光線追蹤的情況下,16 GB版RX 9060 XT領先RTX 5060 Ti約10.72%、7.53%、4.98%。因為8 GB RTX 5060 Ti在設定選單中就會當機而無法測試,故無成績。

《魔物獵人:荒野》開啟光線追蹤後,16 GB版RX 9060 XT依然保持7.86%、4.89%、3.2%的領先幅度。

《魔物獵人:荒野》在4K解析度、最高畫質設定、開啟光線追蹤的條件下,搭配FSR 3升頻與畫格生成,2種容量的RX 9060 XT都能讓FPS突破60幀。

萬元出頭新選擇

若以Radeon RX 9060 XT 16 GB美金349元的定價(台灣建議售價為新台幣12,490元)做為基準進行比較,自家的Radeon RX 9070 XT(16 GB)價格為599元,2者個價格與效能大約相差1倍,前者大約能夠滿足1080p與2K解析度的遊戲需求,若玩家有4K遊戲應用的需求,則建議購買後者。

若與競爭對手NVIDIA價格429元的GeForce RTX 5060 Ti 16 GB相比, GeForce RTX 5060 Ti在AI運算應用方式取得全面領先,2者在遊戲應用則互有輸贏,但Radeon RX 9060 XT在落後的項目幅度也沒有劣於雙方價差,因此判定具有相當性價比優勢。

從我們測試的結果來看2種顯示記憶體容量版本的Radeon RX 9060 XT在1080p解析度的效能表現幾乎一樣,但到2K解析度則有部分遊戲因超出記憶體容量上限而影響效能,因此如果讀者搭配1080p解析度的顯示器,且確定短期不會升級的話,也可以選擇價格便宜美金50元的Radeon RX 9060 XT 8 GB(台灣建議售價為新台幣10,490元)。

如果讀者對AI運算的需求比較高,例如會使用Stable Diffusion等AI圖像生成的話,則仍建議選擇NVIDIA陣營,且選擇顯示記憶體高於16 GB的型號,以取得較佳的效能,且避免容量不足而無法載入、執行AI模型。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Western Digital 預測儲存裝置趨勢,資料中心儲存需求增加3倍、傳統硬碟比例持平

2025年6月4日 09:00
Western Digital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攤位導覽活動中邀請亞太地區高階主管於會場交流,並分析在AI浪潮下的儲存裝置產業發展趨勢。10c7d9cb894e44e0dd8e7a77a05efe51

Western Digital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攤位導覽活動中邀請亞太地區高階主管於會場交流,並分析在AI浪潮下的儲存裝置產業發展趨勢。

生成式AI讓儲存需求大幅成長

Western Digital於活動邀請亞太地區和日本行銷銷售副總裁Stefan Mandl與產品管理暨消費者體驗資深總監Scott Hamilton分享對儲存裝置發展趨勢的觀察。隨著隨著AI、ML(機器學習)和資料密集型工作負載持續加速發展,企業面臨日益成長的儲存需求,需要建構可擴充、高效率且永續的彈性儲存基礎架構。

延伸閱讀WD發佈世界最大SMR疊瓦式硬碟:11張碟片 32TB

Stefan Mandl與Scott Hamilton在訪談中表示,隨著生成式AI將產生更多圖片與影片檔案,以及AI強化醫療、醫療影像等應用需求成長,預估2028年產生的資料容量將達現在的3倍,進一步推升對儲存裝置的需求。

而固態硬碟的使用成本在整個生命周期下為傳統硬碟的3.6倍,在企業考慮TCO(總體擁有成本)的因素下,在近4 ~ 5年之內企業使用固態硬碟與傳統硬碟的比例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

Western Digital亞太地區和日本行銷銷售副總裁Stefan Mandl在導覽活動中說明產品。

Western Digital產品管理暨消費者體驗資深總監Scott Hamilton也補充說明許多趨勢觀查。

Ultrastar系列是為資料中心應用設計的傳統硬碟,提供1 ~ 26 TB容量選擇。

Ultrastar Data 102混合儲存平台能在4U的機架空間中提供高達3.06 PB的儲存容量。

Western Digital ArcticFlow技術為伺服器規劃3組獨立風道,第1組專為前方區域硬碟散熱。(綠、紅色分別代表冷、熱空氣)

此外還有針對後方區域硬碟以及I/O元件散熱的2組風道,強化整體散熱效率。

IsoVibe技術則是透過獨特設計的電路板吸收硬碟震動,搭配減震風扇,能夠有效降低硬碟故障率。

Western Digital的平台業務部門為客戶提供更高的彈性和選擇,確保客戶能夠獲得其儲存基礎架構的最佳選擇。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GIGABYTE更新AI TOP產品陣容,Z890主機板與CXL記憶體擴充卡登場

2025年6月2日 15:00
GIGABYTE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展出多款AI Top新品,其中包括搭載Z890晶組的主機板,以及運算卡與CXL記憶體擴充卡。C02dac54fb61be5746ebe4cb24d62719

GIGABYTE於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展出多款AI Top新品,其中包括搭載Z890晶組的主機板,以及Radeon AI Pro R9700AI TOP 32G運算卡與CXL記憶體擴充卡。

CXL擴充更多記憶體

GIGABYTE於去年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推出AI TOP解決方案,目標客群為需要處理機敏資料、自行訓練AI模型的中小企業,透過完整的硬體系統與軟體功能,簡化訓練模型的流程。

延伸閱讀:
AMD推出Ryzen Threadripper PRO WX系列處理器與Radeon AI PRO R9700運算卡,滿足工作站應用需求
【Computex2024】GIGABYTE推出AI TOP解決方案,解決中小企業模型訓練痛點
【GTC 24】Phison推出aiDAPTIV+解決方案,解決大型AI模型VRAM不足問題

AI TOP的目標並不是提供最高的AI訓練效能,而是為預算較敏感的使用者提供性價比更出色的解決方案,並與Phison合作透過aiDAPTIV+技術讓系統在進行AI訓練運算的過程除了使用顯示記憶體之外,也能使用系統主記憶體甚至是固態硬碟的儲存空間,讓使用者能透過擴充記憶體的方式在等級較低的顯示卡、運算卡環境容納參數量更龐大的AI模型,雖然對效能有所衝擊,但可以大幅降低系統建置成本。

GIGABYTE這次推出的TOP 100 Z890系統搭載Z890 AORUS XTREME AI TOP主機板,採用Z890晶片組並支援Intel Core Ultra 200系列處理器,最高支援容量達的256 GB記憶體,並提供2組PCIe Gen 5x16插槽,能夠安裝2張顯示卡或運算卡。

而AI TOP 500 TRX50系統則搭載TRX50 AI TOP主機板,採用TRX50晶片與sTR5腳位,能夠支援AMD Ryzen Threadripper PRO 7000 / 9000系列處理器,支援容量達的2 TB記憶體以及4組PCIe Gen 5x16插槽,具有更高的擴充性。

如果使用者需要更大的記憶體容量,則可參考新推出的AI TOP CXL R5X4擴充卡,它最多能安裝容量達384 GB的記憶體,並透過CXL(Compute Express Link)協定將此容量併入池化記憶體空間,雖然效能折損較大,但存取頻寬仍高於固態硬碟,且沒有寫入壽命磨損的問題,也不失為擴充記憶體的替代方案。

AI TOP 100 Z890系統搭載Z890 AORUS XTREME AI TOP主機板,提供4組DDR5 DIMM插槽,最高支援256 GB記憶體總容量。

AI TOP 500 TRX50系統則搭載TRX50 AI TOP主機板,具有8組DDR5 RDIMM插槽,支援總容量達2 TB的ECC Registered記憶體。

AI TOP CXL R5X4擴充卡採用CXL協定,提供4組DDR5 RDIMM插槽,最高能夠擴充384 GB記憶體。

AI TOP CXL R5X4採用PCIe Gen 5x16匯流排與主機板連接,處理器透過CXL協定存取安裝於擴充卡的記憶體。

GIGABYTE也更新AI TOP的軟體功能,其中包含可以直接在軟體介面下載Hugging Face上的AI模型,操作上更加方便。

雙槽R9700運算卡

GIGABYTE也在會場中展示了採用AMD Radeon AI PRO R9700 GPU(繪圖處理器)的運算卡,單卡提供32 GB的顯示記憶體,若在系統中安裝4張運算卡即可讓顯示記憶體總容量達到128 GB,並且可以搭配aiDAPTIV+技術進一步擴充容量。

Radeon AI Pro R9700AI TOP 32G運算卡採用AMD Radeon AI PRO R9700 GPU。

它採用鼓風扇散熱方案,適合安裝在多卡併存的工作站或伺服器。

電源輸入部分採用12V-2x6端子,有利於在狹窄空間理線。

AI TOP系統還有另一個小小的特色,就是將系統總功耗控制在1600W以內,以符號一般家庭、辦公室的供電迴路上限,能夠直接插在一般110V電壓的插座使用,而不像部分功耗更高的伺服器可能需要拉設專線才能滿足供電需求,大幅降低使用門檻。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ools for Humanity於台灣推出World真人驗證服務,推動Worldcoin虛擬貨幣生態系統

2025年5月30日 09:00
Tools for Humanity正式於台灣推出World驗證服務,使用者可以到World Space實體據點進行認證並取得World ID,以驗證的帳號持有者的身份為真實人類。196016b3bd46649ef8975a0519e69bdf

Tools for Humanity正式於台灣推出World驗證服務,並舉行說明會解釋運作概念,使用者可以到World Space實體據點進行認證並取得World ID,以驗證的帳號持有者的身份為真實人類。

需到實體據點認證

Tools for Humanity是間總部為於美國舊金山的公司,其成立的宗旨為加速更公正的經濟體系轉型,而它們推出的World則目標在成為全球最大、最具包容性的金融公共事業與人類身分系統,並提供所有人使用。

延伸閱讀:山姆•阿特曼的「Worldcoin」改名為 「World」,並展示新一代虹膜掃描儀 Orb 來聚焦「人類驗證服務」

World由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與Tools for Humanity執行長Alex Blania共同開發的人類數位身分網路,能夠讓帳號持有者在網路活動的過程中,在不揭露身分的前提下證明自己是真實且獨一無二的人類。

World服務可以細分為World ID、Orb、World App等3個主要項目。其中World ID為注重隱私保障的真人證明機制,可以讓使用者在不分享個人詳細資料的情況下,證明其為真正人類,而非機器人或AI,有助於防止網路詐騙與偽造帳號。

Orb則是能夠掃描使用者虹膜的裝置,以在建立帳號的過程確認使用者是真人,且沒有重複申請帳號,以確保每組World ID都對應到唯一且真實的人類。

World App是能讓使用者管理World ID、安全登入網站與應用程式,使用者也可以透過它來管理、使用Worldcoin虛擬貨幣。

自World 於2023年7月正式推出以來,全球已有超過1,200萬通過Orb驗證的World ID持有者,以及有2,700萬人下載World App並完成3.9億筆交易。

Tools for Humanity資訊安全長(Chief Information Security Officer)Adrian Ludwig透過視訊方式介紹World服務。

World的運作流程為下載World App,並到實體據點以Orb進行認證,接著就可以透過World App使用Worldcoin虛擬貨幣並於網路驗證身份。

Orb透過掃瞄虹膜的方式確認使用者是真人。

經過認證後,就可以確定每組World ID都對應到唯一且真實的人類。

台灣設立3處認證據點

Tools for Humanity台灣區總經理許鈞洋也在會中說明World在台灣的營運狀況,他說明過去1年內台灣各類詐騙造成新台幣2,395億元的財務損失,其中最常見詐騙手法依序為身分盜用為、是購物詐騙、冒充親友或企業。

許鈞洋引述根據Ipsos(益普索市場研究)於台灣進行的全國性調查,結果中有97% 的受訪者支持科技公司開發驗證真實人類身分的創新方法,也有高達90%的受訪者表達對深度偽造技術影響生活的擔憂,展現真人認證技術的市場潛力。目前Razer已將此技術應用於驗證線上遊戲玩家是否為真人,而Match Group也將此技術應用於驗證Tinder交友軟體使用者是否年滿18歲。

目前台灣已經在台北市的大巨蛋、CIT台北創新中心、N24台北方舟區塊鏈創新育成基地等3處設有World ID認證據點,方便使用者進行認證手續。

在向Adrian Ludwig提問的活動環節中,他在回答問題時目前台灣尚無實際應用案例,但已與多個單位商討合作事宜,只是當下時間點尚無法公開更多資訊。

Tools for Humanity台灣區總經理許鈞洋負則說明台灣營運狀況。

《數位時代》創新長James Huang也於現場展示透過Orb進行身份認證。

Orb的造型相當前衛,基本上就是顆銀色金屬光澤的球體。

Orb由多組鏡頭構成,能夠掃瞄使用者眼睛並辨識虹膜的特徵,以判定是否先前已申請World ID。

World以中心化方式打造去中心金融的矛盾

在筆者提問關於Worldcoin虛擬貨幣的發行與管理問題時,Adrian Ludwig僅含糊回答可以參考白皮書,表示Worldcoin的發行數量有上限,且會採用去中心化的方式管理,並未正面回答問題。

根據World白皮書說明,Worldcoin的治理並非單純使用比特幣(Bitcoin)的工作量證明(PoW)機制,或以太坊(Ethereum)的權益證明(PoS),而是結合權益證明與「真人證明」(One Person One Vote)的方式進行,目前暫由World Foundation團隊擔任該管理者,並預計在未來徵集提案並開放社群治理。

至於獲得Worldcoin的方式,為使用真人驗證的使用者可在建立帳號時獲得16枚代幣,並在每個循環周期獲得定量代幣(以2025年4月為例,每月可獲得2.98枚代幣,將隨時間推移而減少)。而使用護照驗證的使用者則可獲得8枚帳號獎勵代幣以及1.49枚循環周期代幣。治理機制可能會在日後進行調整。

在15年的發行時間結束後,代幣的分配狀態為World Foundation團隊與投資者分別持有11.1%、13.6%,並保留0.3%做為儲備金,剩下的75%則分配給社群。

白皮書中並沒有明確指出權益證明與真人證明等機制如何協同運作,而且也沒有明確指出哪些項目、規則將開放給社群治理。另一方面World Foundation團隊與投資人握有近25%的代幣,再加上他們也實際擁有「中心化」的真人驗證管理與營運的權限,因此整個生態系統並非以完全去中心化的方式運作。

另一方面,在查閱World ID的運作流程方塊圖時,筆者也發現在整個運作過程中只有在建立帳號的過程會透過Orb裝置確認申請者是真人且無重複申請,但在將真人認證綁定至World ID之後,就不會再透過類似Orb的裝置確認登入或使用該帳號的人是否為當初認證的同一人,因此還是容易發生World ID被冒用的資安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提供的World App參考圖片中,在正體中文的操作介面中竟混入簡體中文。以中國嚴格控管網路的慣例來看,實在不太可能會開放設立驗證據點,以及讓World App、Worldcoin在「自由、自主、不被竊聽」的狀態下運作。

身兼OpenAI執行長以及Tools for Humanity共同創辦人的Sam Altman應該深刻瞭解這點限制,可以合理推斷他們應該不會考慮進入中國市場。至於為什麼App介面會出現簡體中文,就顯得相當耐人尋味。

James Huang與Adrian Ludwig透過視訊對談,現場也開放向Adrian Ludwig提問。

Worldcoin的發行時程規劃,其發行時間長達15年,並在達到發行上限後停止「鑄造新幣」。

代幣的分配狀態為World Foundation團隊與投資者分別持有11.1%、13.6%,儲備金0.3%,剩下的75%則分配給社群。

World ID的運作流程方塊圖,從圖中可以看到在使用World App或第三方App的時候,系統並不會認證操作者是否為帳號持有者本人。

官方提供之World App運作展示圖片。直得玩味的是左方手機頂部顯示的文字為簡體中文。

更多關於World的資訊可以參考官方網站,以及白皮書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j5Create推出全新Thunderbolt 5擴充底座搭載獨立顯示晶片,還有iPhone無線蟲洞(Wormhole)等周邊

2025年5月27日 15:00
j5Create在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展出多款會議系統、AI錄音器、直播控制台等產品,筆者針對比較有特色的Thunderbolt、USB周邊產品介紹。E8cc7e2146782363e762a6e1550a5824

j5Create在Computex台北國際電腦展2025展出多款會議系統、AI錄音器、直播控制台等產品,筆者針對比較有特色的Thunderbolt、USB周邊產品介紹。

Thunderbolt 5擴充底座搭載獨立顯示晶片

j5Create的強項之一就是多樣的Thunderbolt、USB周邊裝置,這次出的Thunderbolt 5 Docking Station採用頻寬高達120Gbps的Thunderbolt 5介面,不但提供一般擴充底座常見的功能,還提供MXM介面顯示晶片,以及M.2 2280固態硬碟等擴充功能。

延伸閱讀:
【CES2025】j5create推出AI錄音器,即時同步手機產生逐字稿與摘要
【Computex2024】j5create推出全新4K直播導播機,多功能智慧型手機擴充底座
j5create JCH422分享器:iPhone / iPad 和 Windows 直接傳輸資料、共享螢幕的好工具

Thunderbolt 5 Docking Station提供1組上行與2組下行Thunderbolt端子,此外還有2組USB 3.2 Gen 2端子,以及OCuLink、DisplayPort、HDMI、2.5GbE乙太網路端子各1組,最高支援8K60p或4K144p解析度輸出。

比較特別的是它能夠安裝1組MXM介面顯示晶片(常用於筆記型電腦),以及1組M.2 2280尺寸的固態硬碟,提供擴充顯示、AI效能以及儲存空間的功能。不過基於供電與產品規劃,顯示晶片不會開放使用者自行安裝或更換,目前開發中接段也尚未決定搭配的顯示晶片型號,而固態硬碟則可自由更換。

Omin Side Deck則是能夠相容多種掌上型電腦、遊戲主機的USB Type-C介面擴充底座,它支援4K60p解析度的HDMI影音輸出與100 W Power Delivery充電功能,此外還提供3組USB 3.2 Gen 1端子與1組GbE乙太網路端子。

值得注意的是,Omin Side Deck連接掌上型電腦的端子採可拆卸的活動式纜線設計,除了可以對應Steam Deck、Asus ROG Ally、Nintendo Switch等以及類似裝置,也可以將纜線取出連接筆記型電腦,具有廣汎的連接相容性。

Thunderbolt 5 Docking Station擴充底座採用金屬材料外殼,搭配頻寬高達120Gbps的Thunderbolt 5介面,並搭載MXM介面顯示晶片。

擴充底座正面具有1組上行與2組下行Thunderbolt端子。

背面則有2組USB 3.2 Gen 2端子,以及OCuLink、DisplayPort、HDMI、2.5GbE乙太網路端子各1組。

擴充底座頂部可以自由安裝1組M.2 2280尺寸的固態硬碟。(目前開發樣品尚未實裝M.2插槽)

Omin Side Deck是針對掌上型電腦、遊戲主機設計的USB Type-C介面擴充底座。

它採用可拆卸的活動式纜線設計,可以調整位置、角度或拆下以對應不同裝置、或筆記型電腦,具有廣汎的連接相容性。

機身後方提供HDMI、GbE乙太網路、USB 3.2 Gen 1端子各1組,左方則有2組USB 3.2 Gen 1。

右側則是電力輸入端子。

無線蟲洞連接電腦與iPhone

j5create的Wormhole(蟲洞)系列產品為跨裝置、跨平台的連接解決方案,先前也推出多款產品,讓使用者能在電腦上控制另一台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裝置。

這次展出的Wormhole Switch CrossLink Wireless Dongle外觀有如USB隨身碟,其本體相當嬌小,但搭配太空人造型的保護套,讓人想起多年前流行的造型隨身碟,使用者將電腦與它配對後,就能夠分享鍵盤滑鼠與螢幕,並交換檔案。

舉例來說,使用者能將iPhone變成電腦的延伸螢幕,或是將將iPhone的畫面投影至電腦,並在任一裝置進行雙向操作,大幅提高跨裝置操作方便性。

Wormhole Switch CrossLink Wireless Dongle透過無線方式讓電腦與iPhone與iPad等iOS裝置相連,能夠分享鍵盤滑鼠與螢幕,並交換檔案。

它能讓iPhone變成電腦的延伸螢幕。

也能反過來將iPhone的畫面投影至電腦,並由電腦操作iPhone。

使用者能透過電腦的鍵盤、滑鼠操作iPhone並輸入文字,提高跨裝置操作方便性。

j5create也推出多款外接儲存裝置、擴充集線器、無線充電器等周邊產品,更多資訊可以參考官方網站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土砲掌上型電腦Interrupt,內裝Raspberry 2 Zero W功能也能DIY

2025年5月15日 09:00
Interrupt是款以Raspberry 2 Zero W開發板為基礎的掌上型電腦,它採用Linux作業系統,使用者也能夠自行開發軟體以擴充更多功能。8f72fcce5246460be321640edb39be3a

Interrupt是款以Raspberry 2 Zero W開發板為基礎的掌上型電腦,它採用Linux作業系統,使用者也能夠自行開發軟體以擴充更多功能。

有如黑莓機的樹莓板

Interrupt是款為科技宅宅設計的多功能裝備,整合多項趣味十足的功能與小工具,提供簡潔、多功能的開發平台,能夠滿足多種物聯網裝置的原型設計、硬體研發、滲透測試(Penetration Test)https://zh.wikipedia.org/zh-tw/%E6%B8%97%E9%80%8F%E6%B5%8B%E8%AF%95的使用需求。

延伸閱讀:
LILYGO T-Deck Pro土砲電子紙傳呼機,透過LoRa網路傳送文字訊息
Pi Tin套件把Raspberry Pi Zero 2 W打造掌上型遊戲機,還可用糖果罐做機殼

Interrupt使用Raspberry 2 Zero W開發板作為硬體核心,機身正面具有1組尺寸與解析度分別為3.5吋、480 x 320的IPS面板電容觸控液晶螢幕,以及QWERTY實體鍵盤,提供GPIO、microSD讀卡機、Wi-Fi 5、藍牙等功能,並內建容量達2000mAh的3.7 V鋰聚合物電池,

Interrupt也整合CC1101無線射頻晶片,能夠接收與發送頻頻介300~928 MHz的數位訊號,此外它也具有RFID / NCF功能,可以拷貝多種門禁卡、會員卡等RFID與NCF裝置。至於家中的電器,則透過紅外線收發器操作,使用者可以讓Interrupt學習電器遙控器的訊號,並當作萬用遙控器使用。

Interrupt是款以Raspberry 2 Zero W開發板為基礎,並搭載實體鍵盤的土砲迷你電腦。

它具有GPIO、無線射頻、RFID、NCF、Wi-Fi 5、藍牙、紅外線等多種通訊功能。

舉例來說,Interrupt可以透過無線射頻當作遙控器打開鐵捲門。

也可以透過RFID / NCF功能拷貝門禁卡。

Interrupt可以學習電器遙控器的訊號,並當作萬用遙控器使用。

Interrupt規格簡表。

Interrupt的預定上市日期為2025年8月,預定售價為美金199元(約合新台幣6,10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路由器的WPS按鈕功能解析:一鍵連Wi-Fi背後潛在的風險

2025年5月11日 14:30
路由器WPS按鈕提供快速連網的便利,但也存在PIN碼洩露的安全風險。了解WPS功能,保護您的網路安全至關重要。7100c28d5754c24ce998b41702035be2

在許多家用無線路由器(Wi-Fi 分享器)的背後或側面,通常都有一個小小的按鈕,標示著「WPS」。你可能看過它,但從未真正使用過,甚至不知道它的用途。這個按鈕代表著 Wi-Fi Protected Setup(Wi-Fi 安全防護設定),它旨在簡化裝置連接到無線網路的步驟。然而,這個為了方便而生的功能,卻也伴隨著不容忽視的資安風險。

WPS按鈕是什麼?

WPS是由Wi-Fi聯盟(Wi-Fi Alliance)於2006年推出的一項無線網路安全標準,旨在幫助不熟悉網路設置的用戶輕鬆將設備連接到Wi-Fi網路。WPS的主要功能是簡化連線流程,無需輸入複雜的Wi-Fi密碼。透過WPS,用戶只需按下路由器上的WPS按鈕或輸入特定的PIN碼,就能讓設備快速連接到網路。這種設計特別適用於連線智慧電視、印表機、遊戲主機等不方便輸入密碼的設備。

WPS提供兩種主要的連線方式:

  1. 按鈕配置(Push-Button Configuration, PBC):用戶按下路由器上的WPS按鈕,隨後在設備上啟動WPS功能,兩者在短時間內(通常為2分鐘)自動完成配對與連線。

  2. PIN碼方式:路由器或設備上提供一個8位數的PIN碼,用戶在設備或路由器設置頁面輸入此碼以完成連線。

根據Wi-Fi聯盟的數據,WPS的推出顯著提高了家庭Wi-Fi網路的安全性,在其問世之前,超過70%的家庭網路未使用任何加密保護。然而,隨著網路安全威脅的演進,WPS的設計缺陷也逐漸暴露。

WPS的便利性與應用場景

WPS按鈕的最大優勢在於其簡單與快速。對於不熟悉網路設置的用戶來說,手動輸入由字母、數字和符號組成的長密碼可能是一項挑戰。WPS讓這一過程變得輕鬆,特別是在以下場景中:

  • 快速連線新設備:例如,將新購買的智慧電視或無線印表機連接到Wi-Fi網路,只需按下WPS按鈕即可完成設置。

  • 訪客網路存取:當朋友或訪客需要使用Wi-Fi時,WPS提供了一個便捷的方式,讓他們無需知道主網路密碼。

  • 多設備管理:在需要同時連線多個設備時,WPS可以大幅縮短設置時間。

根據2022年Vanson Bourne的一項調查,平均每個家庭有超過10個設備連接到Wi-Fi網路,WPS的快速配對功能在這樣的環境中顯得尤為實用。

隱藏的風險:WPS的安全漏洞

儘管WPS提供了便利,但其安全問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早在2011年,安全研究人員Stefan Viehböck和Craig Heffner獨立發現了WPS的重大漏洞,這些漏洞使得WPS成為駭客攻擊的潛在目標。以下是WPS的主要安全風險:

  1. PIN碼的暴力破解風險: WPS的PIN碼方式使用8位數字,表面上看似有100,000,000(10^8)種組合,但實際上PIN碼被分成兩個4位數部分進行驗證,第一部分有10,000種可能,第二部分有1,000種可能,總共僅需11,000次嘗試即可破解。駭客使用如「Reaver」等工具,能在數小時內透過暴力破解取得WPS PIN碼,進而獲取網路的WPA/WPA2密碼。

  2. 按鈕模式的物理存取風險: 雖然按鈕模式(PBC)相對安全,因為它要求實體存取路由器並在短時間內完成連線,但這也意味著任何能接觸到路由器的人(如訪客或未經授權的人員)都可以輕鬆連接到網路。對於家庭或小型辦公室來說,這可能導致未授權設備存取網路。

  3. 路由器實作的缺陷: 許多路由器製造商在WPS的實作上存在問題。例如,某些路由器即使在設置中顯示已停用WPS,實際上仍可能保持啟用狀態。此外,部分路由器在多次PIN碼輸入錯誤後不會自動鎖定,給予駭客無限次嘗試的機會。

  4. 不支援現代設備: 由於安全問題,部分現代設備和作業系統已放棄WPS支援。例如,Google自Android 9起移除WPS功能,Apple的macOS和iOS設備也從未支援WPS,認為其安全性不足。

根據2022年Ekran System對滲透測試人員的調查,47%的測試者在12小時內成功破解了WPS安全設置,顯示其脆弱性不容忽視。

如何安全使用WPS?

為了平衡WPS的便利性與安全性,用戶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 在不使用時停用WPS:完成設備連線後,立即透過路由器管理介面(通常在192.168.1.1或192.168.0.1)關閉WPS功能。步驟通常為:登入路由器管理頁面,前往「無線設置」或「WPS」選項,選擇「關閉」或「停用」。

  • 優先使用按鈕模式:按鈕模式比PIN碼方式更安全,因為它要求實體存取路由器,且連線窗口僅持續2分鐘。

  • 更新路由器韌體:定期檢查並更新路由器韌體,以修補已知的WPS漏洞。許多製造商已透過韌體更新新增錯誤嘗試鎖定功能,限制暴力破解的可能性。

  • 限制路由器實體存取:將路由器放置在安全的物理位置,防止未授權人員觸碰WPS按鈕。

  • 考慮禁用WPS的路由器:如果安全性是首要考量,可選擇不支援WPS的路由器,或使用Wi-Fi Easy Connect等更安全的替代方案(如掃描QR碼進行連線)。

結論

WPS按鈕是一個便利的工具,旨在簡化Wi-Fi網路的連線過程,尤其對技術門檻較高的用戶來說是一大福音。然而,其設計上的安全漏洞和潛在的攻擊風險使得用戶必須謹慎使用。透過停用WPS、更新韌體和限制物理存取等措施,用戶可以在享受便利的同時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風險。

隨著網路安全威脅的不斷演進,Wi-Fi聯盟和設備製造商正在推廣更安全的連線方式,例如Wi-Fi Easy Connect。對於現代用戶來說,了解WPS的優缺點,並根據自身需求選擇是否使用這項功能,是保護家庭網路安全的重要一步。在這個數位時代,便利與安全之間的平衡,永遠是我們需要深思的課題。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光線追蹤反射、全域照明搶先看,還會透過更新追加路徑追蹤技術

2025年5月9日 22:00
由id Software開發的《毀滅戰士:黑暗時代》是經典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最新作,它採用最新id Tech 8遊戲引擎,支援多項先進光線追蹤技術。Ce9152994caaa79d66480b5a9bfe01b8

由id Software開發的《毀滅戰士:黑暗時代》是經典第一人稱射擊遊戲的最新作,它採用最新id Tech 8遊戲引擎,支援多項先進光線追蹤技術。

(本文使用之《毀滅戰士:黑暗時代》遊戲序號由NVIDIA贊助提供)

全新遊戲引擎帶來逼真光照

id Software於1992年利用id Tech 0遊戲引擎製作《德軍總部3D》(Wolfenstein 3D),而1993年推出的id Tech1引擎則應用於初代《毀滅戰士》(Doom)。過了32個年頭後,id Tech 8引擎將隨著《毀滅戰士:黑暗時代》(Doom: The Dark Ages)於2025年5月15日推出。

延伸閱讀:《毀滅戰士:永恆》超狂1,000FPS設定選項,化身毀滅戰士虐殺惡魔

毀滅戰士系列起源於1993年,最初以DOS作業系統為平台,並以2.5D點陣圖方式描繪立體的遊戲畫面。在2016年「重開機」之後,推出《毀滅戰士》(Doom)及《毀滅戰士:永恆》等作品,而《毀滅戰士:黑暗時代》為上述2款遊戲的前傳,玩家將化身眾神及諸王的人間兵器,從惡魔橫行的戰場中殺出一條血路。

在id Tech 8引擎的加持下,《毀滅戰士:黑暗時代》支援多項先進光線追蹤技術。其中光線追蹤反射(Ray-Traced Reflections)會將「光線」從遊戲引擎的攝影機投射出去,經過多次反射和折射後達到畫面上每個像素,並計算光線在不同物質表面的反射狀況,能夠精確模擬光澤反射、漫反射和鏡面強光(Specular Highlight)等複雜現象。

光線追蹤全域照明(Ray-Traced Global Illumination)會將場景中直接照射以及透過反射、折射和散射產生的間接光射納入考慮,透過追蹤光線路徑來模擬真實的光照,能夠產生柔和陰影(Soft Shadow)、滲色(Color Bleeding)以及細膩的陰影變化,尤其能夠達成與真實世界的光照效果高度相似的戶外場景。

路徑追蹤(Path Tracing)即為俗稱的「全光線追蹤」,會考慮整個場景中所有可能的光線路徑,並精確模擬場景中的所有光線,達到更逼真的光影效果。不過因為這項技術的運算量非常龐大,因此NVIDIA表示需要透過GeForce RTX系列的RT Core(AI核心)進行運算,搭配DLSS 4升頻技術,才能達成在遊戲中即時運算的需求。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在上市時並不會實裝路徑追蹤功能,將會在日後的遊戲更新中提供。

▲參考方宣傳影片,《毀滅戰士:黑暗時代》遊戲畫面的光影效果相當逼真。

從實際遊戲畫面中可以看出環境光在盔甲上的照明效果。

觀察主角手上的槍械,離光源較遠的時候槍管的反光較不明顯。

走近一點就可以看到光源照射所產生的金屬質感。

當環境光源比較複雜時,光線追蹤繪圖技術能繪製更逼真的環境光照效果。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效能實測

由於《毀滅戰士:黑暗時代》遊戲並沒有內建效能測試工具,因此筆者在特定場景手動操作,進行完整戰鬥後讀取存檔重覆進行2次,並使用NVIDIA FrameView測量FPS數據,確定沒有極端值後取平均作為成績。

測試過程使用GeForce RTX 5090顯示卡,搭配4K解析度、最高畫質的「超狂惡夢」範本,並開、關DLSS 4測試遊戲FPS表現,開啟DLSS 4時搭配「平衡」超解析度以及「4X」畫格生成。

從測試結果可以看到,在關閉DLSS 4的情況下,平均FPS只有48.887幀,在開啟DLSS 4搭配4X畫格生成後,平均FPS達到307.771幀,而1% Low FPS也達到263.178幀,且肉眼目視與操作感受階相當流暢,也感受不到操作延遲,能夠確保舒適的遊玩體驗。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7 9800X3D
散熱器:MSI MEG Coreliquid S360
主機板:ASRock X870E Taichi(UEFI版號:3.17.TS03 – AMD AGESA ComboAm5PI 1.2.0.3)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16GBx2(@DDR5-60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5090 Founders Edition
儲存裝置:Solidigm P44 Pro 1TB(系統碟)、Solidigm P41 Plus 1TB(遊戲碟)
電源供應器:MSI MEG Ai1300P PCIE5
軟體環境:Windows 11專業版24H2(Build 26100.3775),GeForce Game Ready 576.40

測試過程使用5090,搭配576.40預覽版驅動程式。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遊戲畫質設定為最高的「超狂惡夢」範本。

測試過程分別選擇TAA(即關閉DLSS),以及選擇DLSS 4搭配「平衡」超解析度以及「4X」畫格生成。

▲測試過程在固定場景手動操作,記錄戰鬥全程的FPS數據。

在開啟DLSS 4的情況下,4K解析度、最高畫質的平均FPS超過300幀,DLSS提升效能的效果相當顯著。

《毀滅戰士:黑暗時代》將於2025年5月15日上市,在上市時並不會實裝路徑追蹤,也尚未宣佈更新日期,期待更新後能夠帶來更逼真的光照效果。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GIGABYTE推出BIRX GB-BRU7-255H迷你電腦,0.46公升小尺寸搭載Core Ultra 7 255H

2025年5月8日 09:00
GIGABYTE BIRX GB-BRU7-255H迷你電腦體積僅有0.46公升,最高搭載Intel Core Ultra 7 255H處理器,並可安裝2組固態硬碟。2f5aa878336fa4061f655ee47cfec551

GIGABYTE BIRX GB-BRU7-255H迷你電腦體積僅有0.46公升,最高搭載Intel Core Ultra 7 255H處理器,並可安裝2組固態硬碟。

雙RAM加雙SSD

GIGABYTE推出GB-BRU7-255H與GB-BRU5-225H等BIRX迷你電腦,尺寸為11.26 x 3.44 x 11.94 cm,體積約為0.46公升。2個型號分別搭載Intel Core Ultra 7 255H與Core Ultra 5 225H等處理器,前者為6P+8E+2LPE核心配置,共16條執行緒,後者則少了2組P-Core核心,共有14條執行緒,2者TPD皆為28W。

延伸閱讀:CWWK推出X86-P6 Pocket NAS迷你電腦,搭載Intel Core 3 N355處理器與4組M.2插槽

在內部擴充性部分,這2款電腦具有2組SO-DIMM插槽(支援CSO-DIMM模組),最高支援雙通道96GB DDR5-6400記憶體,並具有2組M.2 2280 M Key插槽,第1組支援PCIe Gen 5x4,第2組則支援PCIe Gen 4x4或SATA,此外還有用於安裝無線通訊模組的M.2 2230 E Key插槽(已預先安裝Realtek RTL8922AE)。

I/O端子部分,機身前方具有2組USB 3.2 Gen2,以及USB 3.2 Gen2 Type-C、耳機麥克風複合端子各1組,後方則有2組HDMI 2.1,以及USB 3.2 Gen2、USB 3.2 Gen2 Type-C(支援Alternate Mode)、USB 2.0、2.5 GbE RJ-45、USB Type-C電力輸入(100W Power Delivery)等端子各1組。

GIGABYTE GB-BRU7-255H與GB-BRU5-225H是BIRX系列迷你電腦,體積約為0.46公升。

最高搭載6P+8E+2LPE核心、共16條執行緒的Intel Core Ultra 7 255H處理器,並搭配具有8組Xe-core的Arc 140T內建顯示晶片。

機身內部可以安裝SO-DIMM記憶體、M.2 2280固態硬碟各2組,並可安裝M.2 2230無線通訊模組。

機身前方具有2組USB 3.2 Gen2,以及USB 3.2 Gen2 Type-C、耳機麥克風複合端子各1組。

機身後方則有2組HDMI 2.1,以及USB 3.2 Gen2、USB 3.2 Gen2 Type-C、USB 2.0、2.5 GbE RJ-45、USB Type-C電力輸入(100W Power Delivery)等端子各1組。需要注意的是,官方圖片中USB 3.2 Gen2 Type-C應誤植為Thunderbolt 4端子。

其USB 3.2 Gen2 Type-C支援Alternate Mode顯示模式,搭配2組HDMI端子可達成4螢幕輸出功能。

GIGABYTE目前尚未公布這2款型號的上市日期與價格,有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官方產品網頁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OKZOE A1X掌上型電腦搭載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遊戲續航力最長可達8小時

2025年5月5日 14:00
AOKZOE推出的A1X掌上型電腦搭載解析度為1920 x 1200的8吋觸控螢幕,以及AMD 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提供相對強悍的遊戲效能。Ede034461b2bd32939ccbf61b6bca15d

AOKZOE推出的A1X掌上型電腦搭載解析度為1920 x 1200的8吋觸控螢幕,以及AMD 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提供相對強悍的遊戲效能。

搭載120Hz高速更新螢幕

AOKZOE A1X搭載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可調整式TDP(cTDP)範圍為4~30W,具有4組Zen 5與8組Zen 5c處理器核心,總共為12核24緒配置,2種核心的最高Turbo時脈分別為5.1 GHz、3.3 GHz,並搭配RDNA 3.5架構的Radeon 890M內建顯示晶片,具有16組運算單元(CUs),最高時脈可達2900 MHz。內建顯示規格僅次於具有40組CUs的Ryzen AI Max + 395理器。

延伸閱讀:
AMD Tech Day 2024(二):Ryzen AI 300系列行動版處理器架構解析,Zen 5、RDNA 3.5、XDNA 2完全體登場
CES2025:AMD Ryzen AI Max + 395、Ryzen Z2筆電、迷你電腦、掌上型電腦全線出擊

AOKZOE A1X搭載32 GB或64 GB雙通道LPDDR5x-7500記憶體,並具有1組PCIe Gen 4x4 M.2 2280固態硬碟插槽,提供1 TB或2 TB容量選擇,內建螢幕尺寸與解析度分別為8吋、1920 x 1200,並支援120Hz更新頻率以及VRR(Variable Refresh Rate,可變更新頻率)功能,提供更加流暢且無撕裂的視覺體驗)。

AOKZOE A1X是款搭載8吋螢幕的掌上型電腦。

AOKZOE A1X採用12核24緒的AMD Ryzen AI 9 HX 370處理器,具有Radeon 890M內建顯示晶片。

AOKZOE A1X搭載8吋、1920 x 1200支螢幕,並支援120Hz更新頻率以及VRR功能。

消費者可選擇32 GB或64 GB記憶體,以及1 TB或2 TB固態硬碟容量。

參考官方提供的數據,在1920 x 1200或1920 x 1080解析度能將《電馭叛客2077》、《黑神話:悟空》。

遊戲續航力最長可達8小時

在I/O端子部分,AOKZOE A1X據有2組全功能USB4,以及USB 3.2 Gen2、Oculink、microSD讀卡機、3.5mm音訊端子各1組,並在機身背面具有可以調整自由角度的腳架。

值得注意的是,Oculink(頻寬為64Gbps)與USB4(頻寬為40Gbps)都具有PCIe通道功能,能夠搭配外接式顯示卡或擴充底座,提升AOKZOE A1X的遊戲效能以及擴充連接、儲存功能。

在電池方面,AOKZOE A1X搭載容量高達72.7Wh(18880mAh)的電池,高於許多同類型掌上型電腦,官方數據顯示在影片播放與辦公室應用的續航力分別達10小時、8小時。至於遊戲方面,在4W的cTDP模式執行《黑帝斯II 》,能夠提供最長達8.3小時的遊戲續航力,而以18W cTDP模式執行《魔物獵人:荒野》,續航力也可達2.4小時。

此外也可以透過USB4或Oculink等端子連接外接顯示卡擴充遊戲效能。

機身背面具有可以調整自由角度的腳架,方便觀看影片或搭配鍵盤使用。

AOKZOE A1X的電池容量高達72.7Wh,比競爭對手40~55Wh的規格高出許多。

在以4W的cTDP模式執行《黑帝斯II 》續航力可達8.3小時,若以18W cTDP模式執行《魔物獵人:荒野》續航力則為2.4小時。

AOKZOE A1X規格一覽。

AOKZOE A1X的預定上市日期為2025年6月,預定售價為港幣6510元起(約合新台幣26,19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LILYGO T-Deck Pro土砲電子紙傳呼機,透過LoRa網路傳送文字訊息

2025年4月23日 14:00
LILYGO T-Deck Pro是款搭載3.1吋電子紙顯示器的傳呼機套件,除了支援常見的Wi-Fi、藍牙、4G行動通訊,還支援LoRa低功耗廣域網路功能。5634247ad1dacc5535c502ab42db33d9

LILYGO T-Deck Pro是款搭載3.1吋電子紙顯示器的傳呼機套件,除了支援常見的Wi-Fi、藍牙、4G行動通訊,還支援LoRa低功耗廣域網路功能。

LoRa互連多台機子

LILYGO T-Deck Pro以ESP32-S3微控制器為核心,搭載3.1吋電子紙顯示器,並具有QWERTY鍵盤、喇叭、麥克風、3.5mm音訊端子、microSD讀卡機、GPS等功能,並且支援Wi-Fi 4、藍牙5.0、LoRa等通訊功能,或選擇4G通訊模組版本以使用行動上網功能。

延伸閱讀:低功耗廣域網路串起物聯網裝置(2):LoRa

LILYGO T-Deck Pro的特別之處在於支援LoRa低功耗廣域網路,當使用者架設好閘道或對應的網路環境後,就能讓LILYGO T-Deck Pro互相通訊,通訊範圍能夠超過10公里,遠超越一般Wi-Fi、藍牙的通訊距離。

使用者也可透過PlatformIO、Arduino IDE等工具開發程式,並傳輸至LILYGO T-Deck Pro執行,自行擴充軟體功能,靈活運用LoRa長距離通訊的優勢。

LILYGO T-Deck Pro是款採用ESP32-S3微控制器並支援支援LoRa低功耗廣域網路的傳呼機。

LILYGO T-Deck Pro的外型與Blackberry有些類似,搭載3.1吋電子紙顯示器與實體QWERTY鍵盤。

機身外殼為透明材質,鍵盤則有黑、灰配色可供選擇。

機身側面具有USB Type-C端子與microSD讀卡機(4G模組版本可安裝SIM卡)。

LILYGO T-Deck Pro提供2種版本,4G版本以具有Simcom A7682E通訊模組,一般版則在相同位置搭載TI PCM5102A音訊CODEC。

LILYGO T-Deck Pro現已發售,價格為美金82.99元(約合新台幣2,73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Paper 7平板閱讀器採免背光反射式RLCD面板,兼顧護眼、彩色與高速反應

2025年4月22日 14:00
由香港廠商Harbor Innovations推出的Paper 7是款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的平板閱讀器,其最大的特色是採用反射式RLCD面板。7f57e44320f768618ceb17dcd942bdb4

由香港廠商Harbor Innovations推出的Paper 7是款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的平板閱讀器,其最大的特色是採用反射式RLCD面板。

彩色畫面高速反應

一般LCD面板的顯示原理需要搭配背光模組,長期觀看時容易因為較強的光線造成眼睛疲勞。而RLCD面板則是取消背光模組,透過外部光源照到面板後的反射顯示畫面,雖然色彩鮮豔度會明顯下降,但能在維持1677萬色顯色能力與60 Hz畫面更新頻率的優勢下,帶來接近電子紙的舒適閱讀感受。

延伸閱讀:
電子書閱讀器顯示技術又一選擇:「膽固醇液晶」產品即將推出,目前的技術限制有哪些?
也有「反射式」和「雙穩態」!1677萬色的電子紙膽固醇液晶來了

Paper 7搭載Android 14作業系統,方便使用者自行安裝各種App與電子書閱讀軟體,它採用MediaTek Helio P75 SoC,具有2組時脈為2.0 GHz的Arm Cortex-A75,與6組時脈為1.7 GHz的Cortex-A55處理器核心,搭配Arm Mail-G52 MC2繪圖處理器,最高可選8GB記憶體與256GB eMMC儲存媒體,並支援Wi-Fi無線網路、藍牙、USB Type-C端子等I/O功能。

Paper 7搭載解析度為768 x 1024的7.8吋螢幕,支援10點觸控,並可搭配4096段感壓手寫筆書寫或繪畫。

Paper 7是款採用反射式RLCD面板的平板閱讀器,並搭載Android作業系統提供高度使用彈性。

Paper 7的功能與規格一般平板電腦接近,搭載容量為3100mAh之充電電池。

Paper 7的RLCD面板與Hannspree(瀚宇彩晶之子公司)共同開發,能夠提供接近電子紙的舒適閱讀體驗。

RLCD面板具有1677萬色的顯色能力,遠高於彩色電子紙。

▲其畫面更新頻率高達60 Hz,流暢播放影片也沒問題。

Paper 7的預定上市日期為2025年5月,預定售價為美金299元起(約合新台幣9,890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NVIDIA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效能實測:RTX 5060四兄弟之首率先登場

2025年4月16日 21:56
NVIDIA於日前發表4款GeForce RTX 5060系列產品,而今日搶先發售的是16GB與8GB版本的GeForce RTX 5060 Ti桌上型顯示卡,就讓我們來看看它的效能表現。D048cab0a65d0b37993e8ee0f01d079d

NVIDIA於日前發表4款GeForce RTX 5060系列產品,而今日搶先發售的是16GB與8GB版本的GeForce RTX 5060 Ti桌上型顯示卡,就讓我們來看看它的效能表現。

比GTX 1060 Ti快50倍!

在先前的產品發表會中,NVIDAI透過圖表展示GeForce RTX 5060 Ti的原生效能大約接近GeForce GTX 1060 Ti的10倍,在DLSS 4的加持之下則可衝到超過50倍的FPS效能表現。

延伸閱讀:
CES 2025:NVIDIA編輯日(上):RTX 50系列顯示卡與Blackwell架構特色解說
CES 2025 - NVIDIA編輯日(下):RTX 50系列顯示卡獨有DLSS 4多重畫格生成超級效能禁藥與Reflex低延遲技術
NVIDIA GeForce RTX 5070效能實測:真的能下剋上打敗RTX 4090?

雖然GeForce RTX 5060 Ti具有16GB與8GB等2種版本,但是筆者這次只有收到MSI GeForce RTX 5060 Ti 16G VENTUS 2X PLUS,因此在測試時以這個版本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TDP較低的關係,所以MSI GeForce RTX 5060 Ti 16G VENTUS 2X PLUS在電源輸入部分採用單8Pin PCIe電源端子,讓使用者能夠延用不具12V-2x6端子的電源供應器,降低升級門檻與總體花費。

(若下方表格無法完整顯示,請點我看圖片版

GeForce RTX 50系列顯示卡規格簡表         
顯示卡型號 CUDA核心數量 基礎時脈 Boost時脈 Tensor核心 光線追蹤核心  記憶體容量 記憶體類別 顯示卡功耗 發售當時定價(美金)
GeForce RTX 5090 21760 2010MHz 2410MHz 3352 AI TOPS(第5代) 318 TFLOPS(第4代) 32GB 512bit GDDR7 575W $1999
GeForce RTX 5080 10752 2300MHz 2620MHz 1801 AI TOPS(第5代) 171 TFLOPS(第4代) 16GB 256bit GDDR7 360W $999
GeForce RTX 5070 Ti 8960 2300MHz 2450MHz 1406 AI TOPS(第5代) 133 TFLOPS(第4代) 16GB 256bit GDDR7 300W $749
GeForce RTX 5070 6144 2160MHz 2510MHz 988 AI TOPS(第5代) 94 TFLOPS(第4代) 12GB 192bit GDDR7 250W $549
GeForce RTX 5060 Ti 16GB 4608 2400MHz 2570MHz  759 AI TOPS(第5代) 72 TFLOPS(第4代)  16GB 128bit GDDR7 180W $429
GeForce RTX 5060 Ti 8GB 4608 2400MHz 2570MHz  759 AI TOPS(第5代) 72 TFLOPS(第4代)  8GB 128bit GDDR7 180W $379

 

MSI GeForce RTX 5060 Ti 16G VENTUS 2X PLUS採用雙風扇設計,厚度為雙槽。

顯示卡背面一樣採用穿透式散熱設計,強化散熱效果。

電源輸入採用單8Pin PCIe電源端子,讓使用者能夠延用不具12V-2x6端子的電源供應器。

顯示輸出方面同樣提供3組DisplayPort 2.1b與1組HDMI 2.1b。

測試環境與條件

本次測試過程除了手動開啟EXPO功能,讓記憶體自動超頻至DDR5-6000之外,其餘BIOS / UEFI的設定皆維持預設值,Resizable BAR為開啟狀態,對照組使用先前測試專題之成績。

所有成績除了都是進行2輪測試,在確定沒有極端值後取平均,遊戲效能使用遊戲內建的測試模式,而《絕對武力2》使用CS2 FPS Benchmark工作坊地圖進行測試。

遊戲部分在1080p、2K、4K解析度搭配最高畫質設定,若有設定範本則套用最高範本,若無則將所有畫質相關項目調至最高,關閉VRS或動態解析度等設定,並僅進行開、關光線追蹤功能的調整。

測試平台:
處理器:AMD Ryzen 7 9800X3D
散熱器:MSI MEG Coreliquid S360
主機板:ASRock X870E Taichi(UEFI版號:3.17.TS03 – AMD AGESA ComboAm5PI 1.2.0.3)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RGB 16GBx2(@DDR5-6000)
顯示卡:MSI GeForce RTX 5060 Ti 16G VENTUS 2X PLUS
儲存裝置:Solidigm P44 Pro 1TB(系統碟)、Solidigm P41 Plus 1TB(遊戲碟)
電源供應器:MSI MEG Ai1300P PCIE5
軟體環境:Windows 11專業版23H2(Build 22361.5189),GeForce Game Ready 575.94

測試平台之CPU-Z資訊。

GeForce RTX 5060 Ti之GPU-Z資訊。

《魔物獵人:荒野》效能測試

筆者除了透過《魔物獵人:荒野》的效能測試工具《Monster Hunter Wilds Benchmark》之外,也使用正式版遊戲實際感受遊玩體驗。測試過程皆設定為最高畫質並搭配高解析度材質包DLC,在不同項目中僅調整解析度、開關光線追蹤以及DLSS 3升頻(平衡模式)。

《Monster Hunter Wilds Benchmark》效能測試工具展示,影片使用NVIDIA App進行螢幕錄影,將會稍微影響效能,因此實際效能表現請以下方圖表為準。

至於遊戲的實際操作部分,透過NVIDIA FrameView測量狩獵過程的FPS表現,GeForce RTX 5060 Ti 16GB的平均與1% Low(99百分位)FPS分別為49.796、29.996幀,即便透過DLSS的協助也無法超過60幀門檻,可以搭配G-Sync顯示器提高視覺流暢感並避免畫面撕裂,雖然偶有明顯卡頓感,整體落在還可接受的範圍。

從《魔物獵人:荒野》的設定選項中可以看到,在使用最高畫質設定範本搭配高解析度材質包DLC的情況下,占用的顯示記憶體為7.68GB,尚未超過8GB(右上角之圖表)。

▲《Monster Hunter Wilds Benchmark》效能測試工具展示,測試條件為4K解析度、最高畫質(高解析度材質包DLC)、光線追蹤、DLSS 3(平衡模式)。影片使用NVIDIA App進行螢幕錄影,將會稍微影響效能,因此實際效能表現請以下方圖表為準。

▲在正式版遊戲中,以上段影片相同的條件測試。GeForce RTX 5060 Ti 16GB狩獵過程的平均FPS大約落在49.796幀,1% Low則為29.996幀。

在《魔物獵人:荒野》關閉光線追蹤的情況下,GeForce RTX 5060 Ti 16GB能在1080P解析度的平均FPS達70.1幀,超越60幀的門檻。

《魔物獵人:荒野》開啟光線追蹤後,GeForce RTX 5060 Ti 16GB能在1080P解析度仍有64.47幀的平均FPS。

開啟DLSS 3升頻後,GeForce RTX 5060 Ti 16GB能在4K解析度、最高畫質、光線追蹤的條件下將的平均FPS扛至64.19幀。

(下頁還有更多效能測試)

 

測試軟體分析

在效能測試前半段,照慣例先看看GeForce RTX 5060 Ti在3DMark與Procyon等測試軟體的表現如何,測試對照組則以RTX 50系列以及AMD最新的Radeon RX 9070為主。

若要將各顯示卡的價格因素列入考量的話,GeForce RTX 5070與GeForce RTX 5060 Ti 16GB的官方定價分別為美金549、429元,後者的價格低了21.86%。而Radeon RX 9070官方定價也是美金549元,所以差距同樣為21.86%。

3DMark Fire Strike採用Direct X 11繪圖API搭配1080p解析度(1920 x 1080),RTX 5060 Ti圖像分數與RTX 5070 Ti落差約為28.13%,而與RX 9070則相差34.95%,高於價格差距。代表著只考慮顯示卡本體價格,RTX 5060 Ti的單位成本效益較差。

Fire Strike Extreme將解析度提升至2K(2560 x 1440),RTX 5060 Ti的圖像分數與RTX 5070、RX 9070的落差擴大至31.49%、37.68%。

Fire Strike Ultra進一步將解析度提升至4K(3840 x 2160),落差進一步擴大至34.69%、41.97%。

3DMark Time Spy採用Direct X 12搭配2K解析度,RTX 5060 Ti圖像分數與RTX 5070 落差約為29.69%,而與RX 9070則相差42.23%。

Time Spy Extreme將解析度提升至4K,差距擴大為31.63%、44.25%。

Speed Way是採用DirectX 12 Ultimate繪API與DirectX Raytracing tier 1.1光線追蹤技術,具有全域照明與反射等效果,並透過Mesh Shaders進行效能最佳化,可以反映最新AAA大作遊戲的效能表現。RTX 5060 Ti與2者效能相差30.47%、30.52%,仍高於價格落差。

Steel Nomad採用DirectX 12繪圖API搭配14K解析度,雖然不使用光線追蹤技術,但具有目前最高的繪圖運算負載。RTX 5060 Ti與RTX 5070 落差縮小至26.60%,但與RX 9070的差距擴大為41.98%。

3DMark Port Royal採用DirectX Raytracing(DXR)光線追蹤繪圖技術搭配2K解析度,是考驗顯示卡光線追蹤效能的競技場。RTX 5060 Ti與2者的差距為28.56%、37.75%。

在DLSS測試部分,RTX 5060 Ti開啟DLSS 4搭配4X多重畫格生成能讓FPS效能達到原本的636.55%,表現相當出色。

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文字生成部分,RTX 5060 Ti成績與RTX 5070的平均差距約為15.5%,而大幅領先RX 9070約36.43%。

RTX 5070 Ti的FTFF(產生第1組字詞)速度表現,在NVIDIA陣營部分與顯示卡等級成強烈正相關,而AMD陣營則明顯落後。

每秒產生的字詞部分,RTX 5060 Ti落後RTX 5070平均18.37%,落後RX 90700平均20.19%。

遊戲效能測試

接下來我們繼續分析GeForce RTX 5060 Ti在實際遊戲的效能表現。

在競技類的《絕對武力2》中,RTX 5060 Ti在1080p解析度能將平均FPS與1% Low(99百分位)FPS都能超過144幀,而2K解析度則是有191.95幀的平均FPS與99.4幀的1% Low FPS,4K部分則分別為101.2幀與52.2幀,能滿足基本的競技需求。

《看門狗:自由軍團》關閉光線追蹤時,RTX 5060 Ti在2K解析度平均FPS有82幀的表現。

《看門狗:自由軍團》開啟光線追蹤後,2K解析度平均FPS仍有69幀,高於60幀門檻。

《戰慄深隧:流亡》關閉光線追蹤時,2K解析度平均FPS約為87.77幀。

《戰慄深隧:流亡》開啟光線追蹤後,2K解析度平均FPS仍可高於60幀。

《極地戰嚎6》由於繪圖負擔較低,對處理器的效能較為敏感,RTX 5060 Ti在關閉光線追蹤時能將4K解析度的平均FPS帶到69幀。

《極地戰嚎6》開啟光線追蹤後,4K解析度平均FPS仍有61幀的表現。

《刺客任務III》Dubai(杜拜)測試項目包含多種場景與NPC角色,整體負擔較低,關閉光線追蹤時RTX 5060 Ti在4K解析度有81.19幀平均FPS的好成績。

Dubai開啟光線追蹤後繪圖負擔大增,RTX 5060 Ti還是能滿足將1080p解析度的平均FPS扛過60幀。

《刺客任務III》Dartmoor(達特穆爾)測試項目則包含許多槍枝射擊與爆炸效果,充滿物理與粒子模擬,對處理器的要求比較高。關閉光線追蹤時RTX 5060 Ti在4K解析度的平均FPS高達79.21幀。

Dartmoor開啟光線追蹤後,RTX 5060 Ti剛好讓1080p解析度的平均FPS壓在60幀。

《電馭叛客2077》關閉光線追蹤時,RTX 5060 Ti能滿足2K解析度的流暢門檻。

《電馭叛客2077》開啟光線追蹤後,RTX 5060 Ti在1080p解析度的平均FPS略低於60幀門檻,可以透過DLSS彌補。

《黑神話:悟空》身為新一代效能殺手,在關閉光線追蹤時RTX 5060 Ti在1080p解析度的平均FPS為47幀。

《黑神話:悟空》開啟光線追蹤後, 1080p解析度的平均FPS下降至26幀。

2種版本各有所長

GeForce RTX 5060 Ti具有16GB與8GB等2種顯示記憶體容量的版本可供選擇,價差為美金50元,使用者可以依照需求採購。

8GB版本的優點當然就是價格比較便宜。在一般遊戲占用記憶體未超過上限的情況下,不同容量基本上不影響效能表現,舉例來說《魔物獵人:荒野》在4K解析度「全部開到最滿」的情況下,也僅占用7.68GB顯示記憶體,因此2種版本的效能表現會相當接近。

而16GB版本則可在遊戲使用超過8GB顯示記憶體時提供較佳的效能,但考慮到GeForce RTX 5060 Ti本身的產品定位本來就不是為4K解析度遊戲應用設計,因此以遊戲為主的讀者可以選擇8GB版本。

16GB版本的最大優勢在於在本機執行Stable Diffusion圖像生成、大型語言模型等AI應用程式時,可以使用參數量更大的模型,或是生成解析度更大的圖像。如果讀者有這方面需求,則可選擇16GB版本。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技嘉發表 RTX 5060 Ti / RTX 5060 全系列顯示卡:散熱更強、效能升級,還有Low Profile款

2025年4月16日 14:45
這一波新品全數採用 NVIDIA Blackwell 架構,儘管定位不如 RTX 5090 與 5080 的旗艦高階,但主要針對 2K / 1080p 遊戲玩家、創作者與輕度 AI 應用族群設計。D1bb0419625efd100349d086a32eb185

技嘉科技今日正式發表新一代 GeForce RTX 5060 Ti / RTX 5060 系列顯示卡,首波涵蓋多達七大系列設計,從高階玩家導向的 AORUS ELITE、經典熱銷 GAMING,到輕巧迷你的 Low Profile 半高版本一應俱全,並將分別自 4月16日與5月起陸續開賣。

這一波新品全數採用 NVIDIA Blackwell 架構,儘管定位不如 RTX 5090 與 5080 的旗艦高階,但主要針對 2K / 1080p 遊戲玩家、創作者與輕度 AI 應用族群設計,在效能與能耗間取得平衡。 

AORUS 系列 – AORUS ELITE 

AORUS ELITE系列是技嘉高級風冷散熱方案的顯示卡,專為追求極致效能和先進散熱技術的玩家所設計。其搭載創新的 WINDFORCE 散熱系統,整合了多項先進技術,包含全新設計的Hawk風扇、大面積銅板、多根複合式熱導管,以及Screen Cooling散熱技術等,即使在最嚴苛的負載條件下,也能提供優異的散熱表現。

技嘉發表 RTX 5060 Ti / RTX 5060 全系列顯示卡:散熱更強、效能升級,還有Low Profile款

獨家搭載技嘉經典RGB Halo燈光效果,透過視覺暫留技術,在風扇旋轉時展現三圈光環效果,這種燈光效果宛如殘影般流暢變換,能夠營造出絢麗的視覺層次,廣受市場高度肯定。

此外,為提升顯示卡的耐用性與結構強度,我們導入強化結構設計,採用金屬背板,並透過彎折邊緣設計穩固鎖定在 I/O 支架上,大幅提升整體結構強度,確保長期使用的穩定性。AORUS ELITE 顯示卡還具備多項使用者友善設計,包括航太級PCB防護塗層、支援靜音模式的 Dual BIOS 設計,以及 Ultra Durable 認證用料,全方位優化效能與耐用度,皆為玩家帶來極致遊戲體驗。

GIGABYTE 系列 – GAMINGAEROEAGLEEAGLE ICE WINDFORCE系列

GAMING系列顯示卡是技嘉最經典且受歡迎的系列,以卓越的效能與穩定性廣受肯定。新一代GAMING外觀設計彷如多層裝甲結構,每處細節皆突顯硬派形象與機械美學。特別是創新的滑動式側板設計,使用者可滑動側板來呈現出不同形式的RGB 燈光區域,增添獨特的互動體驗,進一步強化機甲設計,使 GAMING系列從裡到外展現出更具動態的電競美學。

技嘉發表 RTX 5060 Ti / RTX 5060 全系列顯示卡:散熱更強、效能升級,還有Low Profile款

AERO系列以其優雅的白銀配色和簡約的線條設計,深受設計師及偏好極簡美學的使用者青睞,完美融入淺色系機殼和極簡風格的PC系統。側邊Logo採用特殊工藝設計,結合精緻RGB燈效,營造出獨特且細膩的視覺層次,為整體外觀增添一絲優雅與時尚感。

EAGLE 系列的設計靈感源自太空戰艦與科幻元素的融合,成為科幻愛好者與年輕族群的首選。我們提供EAGLE ICE白色款與 EAGLE灰黑色兩種款式,讓使用者可依據喜愛的PC風格選擇最搭配的色調安裝,也讓顯卡不單只是零組件,更猶如停放於機殼內的戰艦,增強整體的視覺效果與張力。

技嘉發表 RTX 5060 Ti / RTX 5060 全系列顯示卡:散熱更強、效能升級,還有Low Profile款

WINDFORCE 系列為入門級顯示卡,採用低調沉穩的黑色為主調,風格簡約,是追求穩定、耐用且同時具備 RTX 5060 Ti 與RTX 5060所帶來卓越效能的使用者最理想的選擇。

此外,技嘉在結構設計上力求穩固可靠的品質,我們採用強化背板與I/O擋板緊密結合,大幅提升結構強度和完整性。再搭配技嘉 Ultra Durable 認證元件,大幅提升運行穩定性並延長使用壽命,致力為玩家打造更優質的遊戲體驗以及更可靠的用料品質。

GIGABYTE系列 – Low Profile半高顯示卡

技嘉於GeForce RTX 5060繪圖晶片推出 Low Profile 規格的顯示卡,非常適合偏好機殼空間較為緊湊及小型系統的使用者安裝,僅182mm顯卡長度同時仍提供強勁效能,滿足各類遊戲需求,讓小型機殼瞬間升級為強悍的遊戲戰鬥站。顯示卡採用銅底板直接接觸GPU與複合式銅熱導管散熱,可大幅提升熱傳導效率,確保散熱器能迅速導出核心熱能,使顯示卡在較低溫度下穩定運行並發揮更高效能。此外,高品質電路設計與技嘉Ultra Durable認證用料能進一步提升顯示卡的使用壽命與運作穩定性。

技嘉發表 RTX 5060 Ti / RTX 5060 全系列顯示卡:散熱更強、效能升級,還有Low Profile款

同時,顯示卡提供三個DisplayPort及一個 HDMI輸出,可支援最多四個顯示器同步輸出,特別適合多螢幕應用的使用者。產品還內附額外的 Low Profile短擋板讓使用者可因應機殼種類安裝,靈活適配不同機殼尺寸,確保安裝兼容性,滿足各類組裝需求。

技嘉科技 GeForce RTX 5060Ti 和 RTX 5060 系列顯示卡將分別於4月16日與五月起正式發售。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