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T客邦-Techbang

新研究破解長久誤會,電動車電池壽命超越傳統燃油車

作者 車勢文化
最新研究顯示,電動車電池壽命超乎想像,電動車電池平均每年僅衰減 1.8%,妥善使用下,電動車電池壽命可輕鬆延長,甚至超越傳統燃油車。2f8d086513fdd8cfe544ff46aba303e2

在電動車普及化的道路上,電池壽命一直是批評聲浪的焦點之一,許多燃油車支持者時常聲稱電動車電池無法持久,但根據英國車輛數據公司 Geotab 最新的研究顯示,這種說法並不成立。該研究以超過 10,000 輛電動車為對象,結果顯示,目前電動車的高壓電池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平均每年僅衰減 1.8% 的容量。以 20 年使用期計算,仍能保有約 64% 的原始續航力,遠超過美國汽車平均車齡的 14 年。

該研究指出,電動車電池的衰減並非線性進行,通常在使用初期出現較明顯的容量下降,但之後的變化趨於緩和,直到使用末期才會再加速老化。此外,地區氣候對電池壽命影響重大,尤其是高溫環境容易加速電池退化。因此,建議使用者在充電或停車時盡量將車輛停放於陰涼處,即使現在的電動車幾乎都已內建先進的電池熱管理系統,但適當降溫依然能提升壽命與穩定性。

直流快充也會對電池壽命造成輕微影響,雖然這種差異對大多數車主而言可能微乎其微,但若能以緩慢充電取代快充,對於延緩衰退仍有幫助。此外,對於使用 NMC 或 NCM 電池的車型,將電池充電維持在 20% 到 80% 的範圍內,更能有效延長使用年限;至於 LFP 電池則較不受此限制,但也有研究指出,頻繁將其充至 100% 亦會略微縮短壽命。

在科技進步之下,電動車電池的壽命將會更長,這將讓人購入電動車的意願更高。

除了一般衰退外,部分使用者關心的電池整體故障風險也是重點之一。針對此點,Geotab 的研究給出明確答案,過去十年間的電動車,其電池整體故障率僅為 0.5% 以下,屬於極低風險等級。也就是說,大部分電動車用戶在車輛的使用壽命期間內,都不會遇到嚴重的電池故障問題,此結果也澄清了「電動車電池用兩三年就報廢」的常見誤解。

儘管如此,與傳統汽車一樣,電池仍會隨時間老化,即使車輛長期不使用,容量也會自然下降。這與燃油車中橡膠管線與幫浦隨時間老化的情形相似,現今的電動車已在熱管理與電池控制技術方面取得進展,只要適度管理充電行為與環境條件,電池壽命可輕鬆延長至 20 年以上。

這項研究的結論不僅回應了消費者對電動車壽命的質疑,也為正考慮轉向電動車的潛在買家提供信心。隨著技術成熟與數據透明,電池壽命不再是電動車的致命缺點,而是逐漸成為其可靠性的一部分。當今的電動車電池若依照建議使用,壽命可超過二十年,而這正是傳統燃油車難以比擬的優勢。未來隨著材料與電池管理技術的持續進步,電動車勢必成為更具吸引力與可持續性的交通選擇。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歐洲自駕法規重大鬆綁?歐盟可能為避免關稅讓特斯拉 FSD 上路

作者 車勢文化
歐盟考慮放寬自動駕駛規範,或為換取美國關稅讓步,此舉可能影響特斯拉等車廠在歐洲的發展。若放寬自動駕駛技術認證,將是歐盟政策重大轉向。438142045f4960bbe9a7c6614d49172d

歐盟目前正考慮對自駕車規範進行重大修正,可能放寬對自動駕駛系統的審查標準,以換取美國在貿易關稅上的讓步,這項政策若實現,將可能讓特斯拉的 FSD 系統得以在歐洲市場獲得更多自由運作空間,甚至可能改變整個汽車產業在歐洲的技術認證方式。這不僅關係到特斯拉一家公司,還涉及德國車廠像是 BMW、福斯、賓士與歐盟之間的政治與經濟角力。

目前歐盟對於自動駕駛系統採取的是極為嚴格的第三方認證制度,與美國車廠可自我認證不同,歐盟要求所有自駕技術必須經由外部機構測試與核可,這樣的方式雖能確保行車安全,但也被視為限制創新與市場競爭力的一大瓶頸。舉例來說,特斯拉在美國推出的 FSD 功能幾乎可在所有地區使用,但在歐洲僅限於某些高速公路與封閉道路,甚至還需受限於特定的速限與車道規劃,導致其技術優勢難以充分發揮。

這樣的法規環境也使歐洲與美國在智慧駕駛科技發展上逐漸拉開差距。加上全球供應鏈緊張、美國對歐洲車輛課徵高達 25% 的關稅,歐盟似乎也開始重新檢視過往堅持的標準。根據外媒報導,歐盟委員會已在 5 月 19 日向成員國發送內部文件,提出法規鬆綁的可能性,在該文件送出的幾天後,歐盟官員與 BMW、Volkswagen 福斯、Mercedes-Benz 賓士等德國汽車大廠的 CEO 進行了一場長達一小時的視訊會議,會中重點討論了如何因應美國關稅帶來的壓力。自從美國前總統川普時期挑起貿易戰後,這項 25% 的進口車與零件關稅一直是歐洲車廠痛點,尤其是以出口導向為主的德國汽車業影響甚鉅。

但有不少人認為法規的鬆綁可能會對行車安全造成影響,不過也將會對歐洲車廠的研發有所幫助。

在這樣的政治與經濟雙重壓力下,歐盟似乎已意識到,若不調整標準,將可能進一步削弱歐洲汽車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放寬對自駕技術的認證要求,將不僅有利於特斯拉等美系車廠,也將有助於德系品牌鞏固其自駕車全球布局。儘管目前歐盟尚未拍板定案,若此鬆綁成真,勢必將成為歐盟自動駕駛政策上的重大轉向。這可能意味著歐盟將從過往堅持聯合國標準轉向與美國標準靠攏,採用類似的自我認證制度,進而簡化新技術的上市程序。

對特斯拉而言,若能突破歐盟市場限制,將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自駕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對消費者而言,未來有望看到更多功能完整、智能化的駕駛輔助系統進入歐洲道路,推動交通安全與效率的雙重提升。但這項調整同時也引發監管風險的疑慮,歐盟需在創新與安全之間尋求平衡。未來幾個月內,歐盟的立場與政策走向,將成為全球電動與自駕車產業矚目的焦點。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特斯拉 Robotaxi 服務正式啟動,但不是完全無人駕駛

作者 車勢文化
特斯拉正式啟動了期待已久的 Robotaxi 無人計程車服務,初期僅對部分受邀用戶開放;且 Robotaxi 將安排特斯拉員工擔任副駕駛座的「安全監控員」,全程陪同每趟行程。D5a6815acd37279ce58378b8e588ca57

特斯拉正式啟動了期待已久的 Robotaxi 無人計程車服務,初期僅對部分受邀用戶開放。這項創新服務目前僅限於美國德州奧斯汀市的一個地理圍欄區域內運行,服務時間為每天早上 6 點至凌晨 12 點。Robotaxi 採用 Model Y 作為主要車型,並安排特斯拉員工擔任副駕駛座的「安全監控員」,全程陪同每趟行程。儘管 Elon Musk 過去多次聲稱自駕技術即將達成 Level 5 級別,但這次的 Robotaxi 實際上仍需人工監督,與完全無人駕駛仍有一段距離。

Tesla 特斯拉對早期使用者設定了一系列詳細且嚴格的規定。首先,受邀者需同意多項條款與隱私政策,並在註冊時提供有效的信用卡或簽帳卡。每次乘車僅限兩人同行,禁止吸菸、飲酒、吸毒或攜帶任何危險物品。此外,使用 Robotaxi 進行違法行為或散布惡意內容,皆會被取消使用權限。每趟旅程結束後,使用者必須提供評分與乘車心得,這項制度將可協助特斯拉改善服務品質與安全性。與傳統計程車服務相比,Robotaxi 允許乘客拍照與錄影,這可能會在社群媒體上激起大量用戶分享體驗,但用戶嚴禁以技術手段記錄、測試或破解 Robotaxi 的系統,以保護特斯拉的商業機密與技術資料。

目前僅開放給受邀請的用戶,且有著嚴格的規定。

雖然 Robotaxi 的啟用象徵自駕車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但特斯拉的運作方式顯示他們對實際部署仍保持高度謹慎。安全員的配置,以及地理圍欄與天氣限制,突顯目前技術仍未能完全獨立運作。這與 Elon Musk 過去多次強調的「即將實現全自動駕駛」願景形成對比。即便如此,與其他如 Waymo 的服務相比,Tesla 採取類似策略,不難看出他們正在謹慎打造新形象。此外,Tesla 的 Robotaxi 仍受限於特定時間與地點,這代表目前 Robotaxi 尚無法大規模普及,也尚不足以全面取代傳統車隊或大眾運輸系統。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樣的試點策略可以有效管理風險並獲得初期用戶回饋,為未來擴大營運打下基礎。

Robotaxi 的推出,無疑是 Tesla 在自駕領域的一大步,即使現階段仍處於半自動化階段,這項技術的發展潛力依舊令人期待。在全球 Robotaxi 競爭愈趨激烈的當下,包括 Waymo、Cruise 等對手也在進行各類實驗性部署,Tesla 的參與將使市場更為多元與競爭激烈。隨著測試資料與實際回饋逐漸累積,未來若能解決安全與技術瓶頸,Robotaxi 有望真正改變城市交通型態。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寧德時代新電池技術,五分鐘充電 520 公里所需電量

作者 車勢文化
中國電池巨頭 CATL 寧德時代正式推出其下一代電池技術,充電五分鐘即可增加約 520 公里的續航,幾乎與加油一樣快速,解決電動車「充電時間長」的最大痛點。6db35c6937f99525d371c8e0770bdf20

中國電池巨頭 CATL 寧德時代正式推出其下一代電池技術,為電動車市場注入劃時代的創新,此次發表的亮點包括第二代神行快充電池、超長續航的雙動力電池系統、以及針對寒冷氣候優化的鈉離子電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新神行電池,其充電五分鐘即可增加約 520 公里的續航,幾乎與加油一樣快速,解決電動車「充電時間長」的最大痛點。

CATL 寧德時代的第二代神行快充電池主打「1 秒 2.5 公里」,能在五分鐘內增加 520 公里的續航力,相較於 2023 年推出的第一代神行快充電池,僅能在 10 分鐘內補充 400 公里,這一代可說是效率倍增,甚至優於競爭對手比亞迪 BYD 預計推出的五分鐘快充 400 公里技術。此外,神行二代電池總續航可達 800 公里,並在低至 -10°C 的環境下也能維持快速充電性能,15 分鐘內即可從 5% 充至 80%。這意味著在高緯度地區或冬季氣候嚴苛的國家,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與可靠性將大幅提升,未來電動車將更適合全球多樣化的市場。

CATL 也同步展示其「Freevoy 雙動力電池技術」,該設計結合兩套不同材料的電池模組,預計可實現超過 1,500 公里的續航表現。

除了神行電池,CATL 也同步展示其「Freevoy 雙動力電池技術」,該設計結合兩套不同材料的電池模組,預計可實現超過 1,500 公里的續航表現。新技術類似於飛機上的雙引擎系統,一個主電池負責常規運作,輔助電池則在主電池電量耗盡時才介入,這不僅提升了總續航能力,也減少了輔助電池的充電頻率,延長使用壽命。輔助電池不會使用傳統石墨,因此體積更小且製造成本較低,但相對的充電速度與循環壽命也略低。目前此技術預計於 2-3 年內進入量產階段,CATL 尚未公布首個合作車廠,但可預期將率先應用於高階長途型電動車市場。

CATL 提出鈉離子電池技術,計畫於 2025 年 12 月進入量產。該電池具備優異的耐寒特性,在 -30°C 至 -40°C 依舊可快速充電且正常運作。

針對寒冷地區與成本敏感市場,CATL 提出鈉離子電池技術,計畫於 2025 年 12 月進入量產。該電池具備優異的耐寒特性,在 -30°C 至 -40°C 依舊可快速充電且正常運作,鈉離子電池可承受極端破壞測試(如鑽孔、切割)而不爆炸起火,安全性遠勝傳統鋰電池。在應用層面,這種電池可為 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車提供超過 200 公里純電續航,並擁有 10,000 次充放電循環壽命。由於鈉的資源豐富且成本低廉,預計未來鈉離子電池有潛力取代鉛酸電池與部分鋰鐵電池,成為經濟性與耐用性兼具的選項,為電動車普及寫下更多可能性。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面對關稅 Hyundai 採維穩策略,自行吸收成本不漲價

作者 車勢文化
近日各汽車品牌都針對川普的關稅政策做出相對應策略,其中 Hyundai 不僅沒有停止出貨至美國,反而還吸收成本穩定售價。9ec100ad4625f814bd9003ad72135a9d

近日各汽車品牌都針對川普的關稅政策做出相對應策略,其中 Hyundai 不僅沒有停止出貨至美國,反而還吸收成本穩定售價。

Hyundai 宣布 6/2 前將維持售價。

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主要欲減輕債務壓力與提升經濟,當然還有其他如取得經濟話語權,試圖聯合其他國家對付中國等用途。此策略也非針對單一國,而是全球國家都會受到影響,其中汽車產業將會課徵 25%關稅,對此許多汽車品牌也都紛紛做出因應策略。其中 JLR、Volkswagen、Infiniti、Nissan、Stellantis 等品牌都決定暫停出貨至美國或停止生產,Hyundai 也在近日發出相關聲明。

日前 Hyundai 於美國展開總金額高達 210 億美元的投資計畫。

在此之前 Hyundai 於美國展開總金額高達 210 億美元的投資計畫,此投資重點包括在路易斯安那州建設一座耗資 58 億美元的鋼鐵廠,以及大幅提升美國境內的電動車產能,預計年產量超過 270 萬公噸,並創造約 1,500 個工作機會。而近日 Hyundai 發出聲明表示表示美國是相當重要的國家市場,去年品牌 4 百多萬輛的銷售成績,美國市場就貢獻 20%,儘管 25% 的關稅會增加成本,但為顧及消費者和市場長遠規劃,因此於 6/2 前將不會提高售價以保障消費者。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電動車火燒車滅火有解了,Renault 開發出能快速滅火技術,專利免錢歡迎各車廠使用

作者 車勢文化
電動車起火因金屬和化學元素緣故,滅火需耗費大量水和時間,但現在 Renault 研發出滅火技術,於電池開口處採黏合設計讓水能快速進入內部,表示此技術能在幾分鐘就能撲滅火勢。9b4893e1b45ac0aab2e21820b2ab84b0

內燃機引擎雖然也會火燒車,但電動車起火因金屬和化學元素緣故,滅火需耗費大量水和時間,但現在 Renault 研發出滅火技術,於電池開口處採黏合設計讓水能快速進入內部,表示此技術能在幾分鐘就能撲滅火勢。

燃油引擎雖然也不時傳出火燒車事件,但電動車起火卻難以撲滅,由於電池的化學反應就算持續大量灑水也很難減緩火勢,因此多數情況下若火勢不大則會使用防火毯蓋住車輛,而火勢過大只能任由燃燒到結束。

電動車起火不僅難以撲滅同時也會產生有毒氣體,針對這部分 Stellantis 先前有申請排氣管專利,類似觸媒轉換器功能將起火時產生氫氣、甲烷、乙炔、丙烷等有毒易燃氣體過濾,同時也能有效讓火勢不再擴大。

Renault 電池開口處黏合技術能讓水快速進入內部達到滅火,該技術專利也採免費開放歡迎其它公司使用。

近日 Renault 也開發出電動車滅火技術,該技術於電池開口處採黏合設計,當車輛起火時只要高壓噴水該黏合處就會脫落開啟,如此一來水就能快速進入電池內部,相較於以往需耗費大量水和數小時時間,此技術只需幾分鐘就能完成滅火。為了能讓電動車起火能被快速滅火,Renault 這項技術專利採開放狀態歡迎其它公司使用。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研究發現煞車來令片粉塵比柴油排放更不環保

作者 車勢文化
英國最新研究發現,煞車來令片所產生的粉塵,可能比柴油引擎廢氣更具危害性;即使是電動車,仍無法完全消除因煞車磨損而產生的有害顆粒物質。Ce0141288641e919d1ccb73c5e4a3baa

隨著電動車的普及,許多人認為這將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英國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的最新研究發現,煞車來令片所產生的粉塵,可能比柴油引擎廢氣更具危害性。這項研究顛覆了傳統對於汽車污染來源的認知,指出即使是電動車,仍無法完全消除因煞車磨損而產生的有害顆粒物質。

電動車雖然沒有排氣污染,但是煞車皮以及輪胎的粉塵比燃油車影響更大。

一般認為,柴油車的尾氣排放是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但英國最新研究發現,不同種類的煞車來令片在磨損時所釋放的微粒,可能比柴油廢氣更具毒性,甚至對肺部健康的影響更大。研究團隊測試了四種不同材質的煞車片,包括低金屬成分(Low Metallic)、半金屬(Semi-Metallic)、無石棉有機(Non-Asbestos Organic, NAO)以及混合陶瓷(Hybrid Ceramic)。結果顯示,無石棉有機煞車皮所釋放的顆粒,對人體肺部的影響最大,甚至比柴油車廢氣更嚴重。該煞車皮主要由銅纖維、黏合劑和摩擦材料組成,在美國市場被廣泛使用,因為它們價格較低、較安靜且耐磨損,但這些來令片在摩擦時會釋放含銅微粒;這些微粒已被證實與肺部疾病,像是癌症、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有關。

許多人認為電動車由於沒有引擎,將大幅降低空氣污染,但該研究指出,雖然電動車使用再生煞車來減少傳統摩擦煞車的使用,但當其使用煞車來令片時,產生的粉塵甚至比燃油車更嚴重;這是因為電動車由於電池組的重量,通常比傳統燃油車重 20% 至 30%。當車輛減速時,所需的煞車力更大,因此磨損產生的粉塵也會相對增加。此外,除了煞車粉塵,電動車的輪胎磨損也是另一大污染源,由於車重更重,輪胎與路面的摩擦增加,導致更多微粒物質釋放到空氣中。

燃油車的車重通常比電動車更輕,因此對於輪胎的負擔將不會這麼重。

目前,全球針對「煞車粉塵」的法規仍相當有限,僅有少數地區開始採取措施,像是美國加州與華盛頓州已立法限制煞車皮中的銅含量,但主要目的是為了減少水源污染,而非直接針對空氣污染或肺部健康。歐盟 Euro 7 排放標準將開始限制煞車粉塵排放,但主要針對新車款,無法有效管理已經在道路上行駛的舊車輛。儘管環保法規的制定正逐步推進,但目前大多數國家仍將監管重點放在引擎廢氣排放,而對於煞車粉塵、輪胎顆粒等「非廢棄排放」的關注度仍然不足。未來汽車產業、政府監管機構與學術研究機構需要聯手合作,推動更安全、更環保的煞車技術,以真正實現交通零污染的目標。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Honda-Nissan 600 億美元合併計畫正式破局,三菱也退出談判

作者 車勢文化
Honda Nissan 600 億美元合併案正式破局,三菱汽車也同時退出這場談判。這次合併失敗的關鍵因素主要圍繞在控制權爭議,Honda 希望成為主導方,而 Nissan 則拒絕成為其子公司。Cd0bf304d27862af8be3f63a67b4a468

Honda 與 Nissan 原計畫進行的 600 億美元合併案正式破局,三菱汽車也同時退出這場談判。這次合併失敗的關鍵因素主要圍繞在控制權爭議,Honda 希望成為主導方,而 Nissan 則拒絕成為其子公司。儘管合併計畫取消,雙方仍將在電動化和智慧汽車領域持續合作,但這次談判破裂顯示出日本汽車產業整合的困難與挑戰。

Honda-Nissan 600 億美元合併計畫正式破局,三菱也退出談判

Honda 與 Nissan 之間雙方最初簽署了一份 MOU 合作備忘錄,計畫透過結盟來提高競爭力,面對電動車與智慧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但最終導致合併破局的核心問題在於「企業控制權」。Honda 希望成為母公司,但 Nissan 拒絕被併吞,原先雙方討論的模式是建立一間控股公司,讓雙方保持對等關係,各自擁有決策權,但 Honda 之後改變策略,提出將 Nissan 納為子公司的方案,Nissan 對此方案感到不滿,認為這削弱了其獨立性,且與當初談好的平等合併方案相矛盾,因此選擇退出談判。

Nissan 認為在汽車市場快速變革的時代,企業應該擁有更靈活的決策機制,而不是受限於控制權之爭。由於與 Honda 合併破局,Nissan 正在尋找新的合作夥伴,例如富士康 Foxconn,以加速其電動車發展。除了 Honda 和 Nissan 之間的合併破局,原本參與談判的三菱 Mitsubishi 也宣布退出三方合作計畫,三菱原本希望能透過這場聯盟加強自身在電動車領域的競爭力,並在智慧汽車技術上獲得更多資源。

Honda-Nissan 600 億美元合併計畫正式破局,三菱也退出談判

儘管 Honda 與 Nissan 之間的合併破局,但雙方並未完全放棄合作,根據官方聲明,兩家公司仍然將在電動化和智慧汽車技術領域保持戰略合作,尤其是在電池技術、驅動系統、充電技術、自動駕駛、車聯網技術以及電動車軟體與生態系統開發,這些合作將以先前簽署的「智慧與電動車發展合作備忘錄」為基礎,未來可能會推出共同研發的技術或平台。Honda 與 Nissan 之間的 600 億美元合併計畫破局,反映出日本汽車產業在面對全球市場競爭時的內部挑戰,在全球汽車市場進入電動化與智慧化時代後,日本汽車產業如何整合資源、提高競爭力,將成為未來最大的挑戰。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Mitsubishi 似乎想維持獨立,不願加入 Honda Nissan 合併版圖

作者 車勢文化
去年底車壇重磅消息就是 Honda 和 Nissan 進行合併談判,Mitsubishi 當時也表示正在考慮。不過最新消息指出,Mitsubishi 日前似乎不想加入想獨自打拼。63e103ea2a8e654ca51a52e3ccaa7971

去年底車壇重磅消息就是 Honda 和 Nissan 進行合併談判,很快的雙方就簽屬 MOU 備忘錄,Mitsubishi 當時也表示正在考慮,但 Nissan 的財務狀況也替這項合併案帶來變數,而 Mitsubishi 日前也似乎不想加入想獨自打拼。

Mitsubishi 似乎想維持獨立,不願加入 Honda Nissan 合併版圖

去年底車壇重要事件就是 Honda 在和 Nissan 進行合併談判,很快的雙方簽屬 MOU 備忘錄,預計 2025 年 6 月完成整合協議,此外還會成立控股公司作為雙方母公司,屆時將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而另一成員 Mitsubishi 則表示正在考慮。

但沒想到今年 1 月卻發生變數,因根據兩家公司公佈的整體目標,合併後集團將實現每年 3 兆日元的收入,並創造 1 兆日元的協同效應,其中 Nissan 需貢獻 6000 億日元的長期利潤。但該目標對於現階段 Nissan 來說頗具難度,2024 年 Nissan 利潤大幅下滑,若需達標須增加 2 倍利潤,若無法 Honda 恐將退出合併案。

至於 Mitsubishi 日前則傳出不太想加入消息,由於 Honda 與 Nissan 事業版圖和 Mitsubishi 有所不同,因此 Mitsubishi 想繼續專注自身優勢領域和東南亞市場發展,據了解近日 Mitsubishi 應該就會有最終結果。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保時捷重新考量電動化策略,燃油 Macan 將重回市場

作者 車勢文化
新一代燃油版 Macan 可能將重新加入產品線,與 2024 年推出的純電版 Macan 並行銷售,這項策略調整凸顯了保時捷對市場不確定性的謹慎態度。3967ce413a11d81df22734f5aafb0438

隨著電動車市場需求的波動,保時捷重新審視其電動車計畫,探索燃油引擎和油電混合動力選項的可能性。根據內部消息,新一代燃油版 Macan 可能將重新加入產品線,與 2024 年推出的純電版 Macan 並行銷售,這項策略調整凸顯了保時捷對市場不確定性的謹慎態度。

Macan燃油車型恐將重啟,因為該車的銷售量表現極佳,且現今電動車市場表現不好。

純電 Macan 自推出以來表現亮眼,僅 2024 年第四季度就售出 18,278 輛,占全年銷量的 66%,但 Porsche 保時捷高層對於完全放棄燃油版 Macan 持保留態度。早在 2024 年春季,由於歐洲安全法規的限制,燃油版 Macan 在歐洲市場停止銷售,但仍在北美等其他市場持續供應,考慮到燃油版 Macan 自 2013 年推出以來累計銷量已超過 50 萬輛,其市場需求依舊,新一代燃油版 Macan 的推出不僅有望恢復歐洲銷量,也將進一步穩固其全球市場地位。

電動版本Macan銷售表現也相當優異,但整體電動車市場表現不好,拖累的整體銷售量。

保時捷電動車策略的重新調整,部分源於 Taycan 銷售量的下滑。2024 年 Taycan 的銷量下滑了 49%,僅售出 20,836 輛,成為該品牌最弱的一輛車,雖然保時捷將此歸因於改款 Taycan 的推出,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電動車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Taycan 的銷量減少不僅讓保時捷減少了該車型的生產規模,還可能導致其在主力工廠的停產,甚至引發裁員問題,保時捷原定於 2030 年實現 80% 銷量來自電動車的目標,如今也被暫停。這也表示即便是高級品牌,電動車市場的推進速度也可能低於預期。

保時捷認為電動車表現不好與Taycan的更新有關,但其實電動車市場的變化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儘管電動化面臨挑戰,保時捷仍然致力於推出更多電動車型,例如計劃於 2025 年問世的純電 Cayenne,保時捷同時也承諾在 2030 年後繼續提供 Cayenne 的燃油和油電動力版本。至於 718 系列的電動繼任車型,由於電池供應商的破產,該項目已被延後,現有 718 Boxster 和 Cayman 將繼續生產,這兩款燃油車型在 2024 年銷量成長了 15%。保時捷的戰略調整表明,電動車未來不可逆轉,但燃油車和油電動力車型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扮演重要角色。

雖然保時捷將重啟燃油Macan,但他們依舊將會繼續電動車計畫,像是純電的Cayenne也在計劃之內。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Nissan 與 Honda合併恐落空,利潤需增加 2 倍才有希望

作者 車勢文化
Nissan 與 Honda 以及三菱 Mitsubishi 的潛在合併被視為可能改變汽車行業格局的重要一步,但 Nissan 的財務狀況正成為這項計劃的最大障礙。93538056128cb3d31e3e43ea3f2caab5

Nissan 與 Honda 以及三菱 Mitsubishi 的潛在合併被視為可能改變汽車行業格局的重要一步,但 Nissan 的財務狀況正成為這項計劃的最大障礙。在 2024 財年,Nissan 的利潤大幅下滑,若無法在 2026 年前大幅改善盈利能力,並將利潤增加 2 倍,這項合併專案或將化為泡影。

Nissan 在 2024 財年上半年運營利潤僅 329 億日元(約台幣 69.27 億元),同比去年下降 90.2%,淨收入更是下降 93.5%,僅為 192 億日元(約台幣 40.43 億元),這與 Honda 預計在 2024 財年創造的 1.42 兆日元運營利潤形成明顯對比。根據兩家公司公佈的整體目標,合併後的集團將實現每年 3 兆日元的收入,並創造 1 兆日元的協同效應,Nissan 需貢獻 6000 億日元的長期利潤。為達成這一目標,日產必須將其利潤增加 2 倍,但 2024 年利潤大幅下降的事實,凸顯了其在短期內實現財務翻身的難度,若無法在 2026 財年達成盈利目標,Honda 可能將退出合作協議,聯盟合作將不會成功。

Nissan 已經進行了大量減產,但其整體表現依舊相當低迷,利潤與 2023 年相比更是下降的 9 成以上。

Nissan 的產能已縮減至每年約 400 萬輛,但銷售目標僅為 350 萬輛,且 2024 財年的預計銷量更低,僅為 340 萬輛。這意味著即便生產優化,現有銷量仍不足以支撐該品牌的財務需求,且市場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增加了挑戰,特別是在新能源車市場逐漸成為主流之際,Nissan 的電動車佈局尚未形成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面臨轉型電動車之際,許多品牌都遇到困難,Nissan 更可能因為這波轉型朝而面臨消失危機。

儘管 Nissan 持續進行成本削減和業務重組,其未來能否實現持續盈利仍充滿不確定性。Nissan 與 Honda 的股權轉移比例預計將於 2025 年 6 月最終敲定,但 Honda 方面已明確表示,合併僅能在雙方都有穩定財務基礎的前提下進行。在全球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狀況下,Nissan 需要在短期內迅速提升盈利能力,同時重塑市場信任,若能成功實現這一點,合併計劃將為三家公司帶來綜效,改變行業格局;若未能達成,Nissan 的長期獨立生存能力將受到嚴峻考驗。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2024 最安全的電動車竟來自中國,Zeekr X 獲 Euro NCAP 最高評分

作者 車勢文化
根據 Euro NCAP 的最新數據,來自中國的 Zeekr X 這款小型 SUV 不僅在同類型車中表現卓越,還超越了眾多歐洲知名品牌車型,成功獲得年度最安全電動車的桂冠。9bf7fad3b8769caea58decd6de22c463

中國汽車製造商在電動車市場的崛起正變得越來越明顯,而 Zeekr X 在 2024 年成為了這項趨勢的最新證明。根據 Euro NCAP 的最新數據,這款小型 SUV 不僅在同類型車中表現卓越,還超越了眾多歐洲知名品牌車型,成功獲得年度最安全電動車的桂冠。

Zeekr X 在 Euro NCAP 測試中的表現突出,其綜合安全評分超越了包括 Porsche 保時捷 Macan EV、Cupra Tavascan、MG HS、Toyota C-HR、Volvo EX30 和小鵬 G6 在內的多款競爭車型。作為吉利集團旗下的品牌,Zeekr 展現了中國品牌在設計、性能和安全領域的最新成就。特別是在車內安全和駕駛輔助技術方面,Zeekr X 的得分讓人印象深刻,其穩健的車身結構和先進的安全系統,使其在 Euro NCAP 的測試中脫穎而出。

雖然 Zeekr X 成為了最安全電動車,但年度最佳表現車型的桂冠由 Mercedes-Benz 賓士 E-Class 奪得,這款中大型轎車在 Euro NCAP 的所有四大安全評估類別中均有出色表現,繼續鞏固其在高階市場的領先地位。在大型 SUV 領域,Mazda CX-80 超越 Audi Q6 e-tron 奪得最佳。同時,大型家庭房車市場則由 Volkswagen 福斯 Passat 和 Skoda Superb 共享榮耀,兩款車型由於使用相同平台而獲得相同的安全評分。

雖然電動車是 Zeekr X 奪冠,但整個市場當中,賓士 E-Class 才是表現最好的車款。

除了 Zeekr X,另一款來自中國的 Maxus eTerron 9 也進入了 Euro NCAP 測試的歷史,成為首款接受測試的純電動皮卡,雖然未能獲得該級距市場冠軍,但它的安全表現得到了 Euro NCAP 的肯定。隨著全球對電動車需求的不斷增長,中國品牌正逐漸改變人們對其品質的印象,Zeekr X 的成功也顯現中國品牌已具備與全球領先品牌競爭的實力,不僅在價格上具備吸引力,在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方面也在迅速趕上,傳統汽車品牌若不增加競爭力,恐會讓中國品牌超越。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韓國科學家研發出自動滅火且高效耐用的鋰電池技術

作者 車勢文化
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研究所 DGIST 最近推出了一種嶄新的鋰電池,具有「三層固態聚合物電解質」結構,不僅能在火災時自動滅火,還能在充放電 1,000 次後保留約 87.9% 的性能。166dbba6e183171506fd0f0fe3a66d5b

電動車電池技術持續進步,而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研究所(DGIST)最近推出了一種嶄新的鋰電池,具有「三層固態聚合物電解質」結構,這種電池不僅能在火災時自動滅火,還能在充放電 1,000 次後保留約 87.9% 的性能,成為提升電池安全性與耐用性的顛覆性創新選擇。

傳統固態聚合物電解質電池面臨的一大挑戰是鋰枝晶的形成,這些樹狀結構會在充放電過程中形成,將可能破壞電池內部的連接,進而增加起火與爆炸風險,不過韓國研究團隊的突破性設計以三層結構克服了這個難題,這種結構包含兩層柔軟的外層與一層堅固的中間層,外層確保電池與電極擁有良好接觸,而中間層則提升電池的結構穩定性。此外,電解質中還加入了阻燃劑(DBDPE 十溴二苯乙烷)、高濃度鋰鹽與沸石等材料,不僅增強其強度,還能在起火時自行熄滅,極大提高了安全性。

目前該電池尚未進入量產階段,但以安全性而言將可能成為全新業界標準。

根據研究結果,這種電池在經過 1,000 次充放電循環後仍能保留約 87.9% 的性能。相比之下,目前許多電池在相同條件下性能衰減約 20-30%,以一輛續航 480 公里的電動車為例,使用這種新電池後,在經過 480,000 公里駕駛後仍能提供超過 416 公里的續航。同時,這種電池在面臨火災時的自動滅火功能顯得更為重要,特別是在電動車快速增長的當下,這種雙重優勢不僅提升了電池的實用性,也為未來電動車的安全性樹立了新標準。研究首席科學家金載賢博士表示:「這項研究將對使用固態聚合物電解質的鋰電池商業化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並為提升能源儲存設備的穩定性與效率做出貢獻。」

鋰電池爆炸起火一直是個討論話題,如果可以避免這樣的狀況,將會讓電動車更加安全。

雖然這項技術的主要目標是電動車市場,但其應用潛力遠不止於此。這種先進電池可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設備及大規模能源儲存系統等多個領域,從日常使用的電子設備到電網級別的能源供應,這項技術有望提升生活的安全性與效率。然而,這項創新技術距離大規模商業化仍需一段時間,隨著進一步研究和測試的進行,這種結構創新和材料技術將可能成為下一代電池技術的基石,引領能源存儲領域的新方向。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CES2025:曲面螢幕玩膩了,BMW 將在 2025 CES 展帶來最新前擋 Panoramic iDrive

作者 車勢文化
為了容納更多資訊與帶給駕駛更好的辨識效果,總不能無限放大螢幕尺寸,於似乎就將腦筋動到了前擋,其中 BMW 預計將在明年的 CES 展帶來最新 Panoramic iDrive。05c2c492a42f4fcd9d786ad8cc14a56f

現今愈來愈多車款透過曲面螢幕或直立式大螢幕來整合車室按鍵,但為了容納更多資訊與帶給駕駛更好的辨識效果,總不能無限放大螢幕尺寸,於似乎就將腦筋動到了前擋,其中 BMW 預計將在明年的 CES 展帶來最新 Panoramic iDrive。

CES2025:曲面螢幕玩膩了,BMW 將在 2025 CES 展帶來最新前擋 Panoramic iDrive

先不管曲面螢幕或直立式螢幕是否美感,就科技運用層面和功能資訊來說,確實帶來更豐富的體驗,但為了讓駕駛能獲得更好的辨識效果和容納更多資訊,總不能無限放大螢幕尺寸,因此便將主意動到前擋上。

CES2025:曲面螢幕玩膩了,BMW 將在 2025 CES 展帶來最新前擋 Panoramic iDrive

在此之前 Ford 與 Hyundai 也都有帶來前擋投影相關資訊,Hyundai 也會在 2025 年 CES 展展出該技術,而 BMW 也將在展覽帶來最新 Panoramic iDrive。早在 2023 年 BMW 推出 Neue Klasse 概念車時就已帶來 Panoramic iDrive,Panoramic iDrive 技術類似於現在的曲面螢幕,只不過 Panoramic iDrive 是投影在前擋,如此一來不僅可放置更多資訊,同時駕駛辨識效果也會變得更好。關於最新 Panoramic iDrive 系統 BMW 尚未透露資訊,不過若將資訊移至前擋,這也意味著應該會縮小儀表與中控尺寸,至於何時有望運用在量產車,先前有暗示過該系統會使用在 Neue Klasse 量產車,因此最快有可能會配置於 iX3 車上。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NHTSA 重要新規!所有車輛必須配備後座安全帶提醒功能

作者 車勢文化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宣布從 2027 年 9 月起,所有新車將必須配備後座安全帶提醒系統,這項規定目的在提高後座乘客的安全意識,減少交通事故中的傷亡人數。307fdda59e24d1869fe51a718da6791f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宣布了一項重要的新規定,從2027年9月起,所有新車將必須配備後座安全帶提醒系統。這項規定目的在提高後座乘客的安全意識,減少交通事故中的傷亡人數,美國的這項要求效仿歐盟 2019 年實施的類似規定,填補了目前安全標準中的一個重要空白。

NHTSA 重要新規!所有車輛必須配備後座安全帶提醒功能

根據 NHTSA 的新規定,所有新車,包括乘用車、卡車、巴士等,但學校巴士除外,將需要安裝後座安全帶提醒系統,當乘客未繫上安全帶時,系統將透過 60 秒的視覺提示和音效警報提醒駕駛。此外,前排安全帶的提醒系統也將升級,從 2026 年 9 月起,警報時間將更長,提醒的強度也會因車速而變化,NHTSA 希望透過這些改進促進全車乘客的安全帶使用習慣,特別是目前後座乘客的安全帶使用率僅為 81.7%,明顯低於前座的 91.6%。

NHTSA 重要新規!所有車輛必須配備後座安全帶提醒功能

NHTSA 的統計顯示,2022 年所有交通事故死亡的乘客中,有一半未繫安全帶。新規定實施後,每年可望挽救至少 50 條生命並預防超過 500 起傷害事故,這項小小的改變可能帶來深遠的影響,NHTSA 主席 Adam Raviv 表示,這項規定是基於科學研究和數據支持的有效措施,將提高後座安全帶的使用率,進一步增強車內乘客的整體安全。雖然新系統可能會帶來額外的製造成本和技術調整,但它所能產生的安全效益不可忽視,隨著越來越多的車輛配備更全面的安全功能,這項規定將能有效提升交通安全標準。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BMW 再度欺騙消費者,新世代 M5 動力數據實際上更狂

作者 車勢文化
BMW 最新推出的新世代 M5,官方宣稱這款油電混合動力超級轎車擁有 717 匹馬力輸出,不過根據馬力機的結果顯示,其動力總輸出高達 820 匹,已經直逼賓士 AMG GT 63 S E 的表現。8c4ef02444764da8b86f4d0eb5923b50

BMW 最新推出的新世代 M5,以其性能和創新技術再次成為市場焦點,官方宣稱這款油電混合動力超級轎車擁有 717 匹馬力輸出,但現在有人進行實際測試,發現 BMW 又再次在動力數據上動手腳。不過這並不會被消費者所討厭,因為他們總是低報了車輛的實際輸出,根據馬力機的結果顯示,其動力總輸出高達 820 匹,已經直逼賓士 AMG GT 63 S E 的表現。

BMW 再度欺騙消費者,新世代 M5 動力數據實際上更狂

全新世代的 G90 M5 是 BMW 推出的旗艦性能轎車,搭載 4.4 升雙渦輪增壓 V8 引擎,與一具整合於 8 速自排變速箱內的電動馬達相結合,官方數據指出擁有 717 匹和 102 公斤米的扭力。然而,根據一家美國改裝工作室進行的測試,M5 的實際動力可能遠超這個結果,測試顯示該車的輪上輸出為 696 匹馬力、100.9 公斤米,考慮到車輛動力系統傳動過程中的 15% 損耗,其引擎與電機的綜合輸出可能高達 820匹、118.8 公斤米,遠超 BMW 公布的官方數據。

BMW 再度欺騙消費者,新世代 M5 動力數據實際上更狂

如果測試數據準確,那麼 M5 的實際動力輸出與賓士 Mercedes-AMG GT 63 S E Performance 的 831 匹馬力已相當接近,儘管賓士的 142.9 公斤米扭力在帳面數據上仍具有優勢,但 M5 在性能表現上展現了驚人的潛力,有專家預測,經過改裝後這款車的動力可能突破 1,000 匹馬力,為極致性能追求者提供無限可能。BMW 是否會針對測試數據提供官方回應,或者是否會公開更多實際測試數據,仍有待觀察,但無論如何,全新 G90 M5 的表現已經證明了其作為高性能油電混合動力轎車的潛力與價值。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空間與創新兼具,現代汽車推出 Ioniq 9 電動三排座 SUV

作者 車勢文化
現代汽車正式發表全新 Ioniq 9 電動三排座 SUV,這是 Ioniq 家族中定位最高階的休旅車款,該車型以其超大的內部空間、先進的電動車技術與設計脫穎而出,內部提供平坦地面與可旋轉座椅。D490ff11987c29c1f5f9cc3db10aa287

現代汽車正式發表全新 Ioniq 9 電動三排座 SUV,這是 Ioniq 家族中定位最高階的休旅車款,將滿足現代家庭的多功能需求,該車型以其超大的內部空間、先進的電動車技術與設計脫穎而出,內部提供平坦地面與可旋轉座椅,讓乘客在停車時能面對面交流。車內還配備多功能中央控制台與可變照明,結合質感與便利性,提供愜意的駕乘體驗。

空間與創新兼具,現代汽車推出 Ioniq 9 電動三排座 SUV

空間與創新兼具,現代汽車推出 Ioniq 9 電動三排座 SUV

空間與創新兼具,現代汽車推出 Ioniq 9 電動三排座 SUV

Ioniq 9 基於現代汽車的 E-GMP 平台打造,搭載一個 110.3 kWh 的大容量電池,提供高達 620 公里的 WLTP 續航里程,動力系統有三種選項,長續航後驅版搭載單一後輪驅動馬達,輸出功率為 214 匹馬力,扭力達到 35.7 公斤米,搭配 19 吋輪圈,WLTP 標準下可達 620 公里,百公里加速 9.4 秒。長續航四驅版增加了一顆 94 匹馬力的前輪馬達,總扭矩提升至 55.4 公斤米,動力表現更均衡,百公里加速 6.7 秒。性能版前後馬達各提供 214 匹,總輸出達 429 匹馬力,扭矩更高達 69.2 公斤米,百公里加速僅需 5.2 秒。所有車型最高時速皆達 200 km/h。

空間與創新兼具,現代汽車推出 Ioniq 9 電動三排座 SUV

空間與創新兼具,現代汽車推出 Ioniq 9 電動三排座 SUV

為提升效率與續航,Ioniq 9 採用多項空力設計,包括雙動作空氣閥門與流線型車身,風阻係數僅 0.259 Cd,車身尺碼長 5,050 mm、寬 1,980 mm、高 1,780 mm、軸距 3,130 mm,空間表現優異。內部設計注重舒適性與永續發展理念,首排與次排座椅配備動態按摩功能,提升駕乘體驗,材料選用回收 PET 織物、生物塗料等環保材質,既豪華又兼環保特質,車內空間靈活,可容納最多 7 人,並提供多樣化的儲物選項,滿足不同需求。

空間與創新兼具,現代汽車推出 Ioniq 9 電動三排座 SUV

空間與創新兼具,現代汽車推出 Ioniq 9 電動三排座 SUV

空間與創新兼具,現代汽車推出 Ioniq 9 電動三排座 SUV

Ioniq 9 計劃於 2025 年上半年率先在韓國與美國市場推出,隨後擴展至歐洲與其他地區,現代汽車針對不同市場提供多樣化配置選項,滿足全球用戶需求,作為現代電動車戰略的重要一環,Ioniq 9 將與 Ioniq 系列其他車型共同推動品牌向電動化與可持續未來邁進。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不用等了,Suzuki 表示電動化會毀了 Jimny,同時暫緩電動車步調

作者 車勢文化
Suzuki 帶來了品牌首款電動車 eVitara,其中去年印度車展公布的電動車計畫當中,有一款疑似是電動 Jimny,而關於這部分 Suzuki 表示電動化會毀了 Jimny。098910a247ad9d723199308d2723c8b1

Suzuki 帶來了品牌首款電動車 eVitara,其中去年印度車展公布的電動車計畫當中,有一款疑似是電動 Jimny,而關於這部分 Suzuki 表示電動化會毀了 Jimny。

Suzuki 在去年印度車展帶來全球戰略電動概念車 eVX,而近日則正式帶來量產版 eVitara,而當時也公布品牌電動計畫,預計於 2030 年前推出 5~6 款電動車,其中有一款疑似是電動 Jimny,如此一來就能符合英國與歐洲規範以乘用車身分重返市場。正當消費者都在等待電動 Jimny 的到來,近日 Suzuki 總裁表示電動化會毀掉 Jimny,因 Jimny 除越野能力另一特色就是重量,而電動化所增加的重量就會讓 Jimny 失去特色,相對電子/合成等燃料會更適合 Jimny。

Suzuki 在去年印度車展帶來 eVX 電動概念車,近日則正式帶來量產版 eVitara。 ▲ 當時電動計畫中有一款疑似電動 Jimny,近日 Suzuki 表示電動化會毀掉 Jimny,另外由於現今趨勢也將暫緩電動車計畫。

除了不用等電動 Jimny,Suzuki 也將暫緩電動車計畫。由於現今電動車市場趨緩,加上中國電動車的低價強勢,使其現階段處於非常艱困與尷尬時期,但仍會持續研發電動車,只是要思考在市場中要推出何款電動車,當然 2030 年前推出 5~6 款電動車計畫也會有所調整。

不用等了,Suzuki 表示電動化會毀了 Jimny,同時暫緩電動車步調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網友許願 Tesla 能推比 Model X 更大的車,馬斯克回覆 OK,但應該只是說說

作者 車勢文化
Tesla Model X 為電動七人座車型,儘管尺碼已超過 5 米,但還是無法滿足消費者在空間上的需求,於是就有消費者在網上許願 Tesla 能夠推出更大的車型,沒想到馬斯克在底下留言回覆 OK。5b7382ac7be77392e533e9d9798bea7a

Tesla Model X 為電動七人座車型,儘管尺碼已超過 5 米,但還是無法滿足消費者在空間上的需求,於是就有消費者在網上許願 Tesla 能夠推出比 Model X 更大的車型,沒想到馬斯克在底下留言回覆 OK。

消費者抱怨 Model X 第三排進出空間侷促,在乘坐上空間也不足。

Tesla Model X 唯一款七人座車型,鷗翼式後車門設計也頗為獨特,不過在實用機能方面卻不理想。儘管 Model X 尺碼已達 5,037mm,但仍有不少買家認為空間不夠使用,甚至第三排進出的空間規劃也很侷促,因此便有網友就上網留言許願能夠推出比 Model X 更大的車型,沒想到留言吸引到馬斯克的注意,而該名網友的願望似乎有望實現,因馬斯克回覆 OK。

網友許願 Tesla 能推比 Model X 更大的車,馬斯克回覆 OK,但應該只是說說

但馬斯克很多時候評論與計劃都不見得會徹底執行,因此會推出比 Model X 更大的車型或許也只是安撫說說而已。實際面似乎也不太可能會執行,首先現在消費者對於高單價電動車興趣並不大,七人座車型市場也紛主流大眾,再來 Model X 尺碼雖比 EV9 略大,但在銷售似乎很難吸引到消費者青睞,另外 Tesla 目前也著重於自動駕駛開發,種種因素 Tesla 看來應該不會推出比 Model X 更大車型,當然或許有一天馬斯克突然心血來潮也說不定。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T客邦-Techbang

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新里程碑,Hyundai 發表全新 Initium

作者 車勢文化
Hyundai 發表了全新的 Initium 氫燃料電池電動概念車,Initium 的名字源於拉丁語「開始」,代表現代在推動氫燃料的雄心壯志。E789c6d6b543726b9834a2c8a741eadd

Hyundai 發表了全新的 Initium 氫燃料電池電動概念車,Initium 的名字源於拉丁語「開始」,代表現代在推動氫燃料的雄心壯志。這款車採用了品牌全新的「Art of Steel」設計語彙,強調鋼鐵的剛性美學,並融入 HTWO 徽飾(現代汽車集團氫燃料電池專屬品牌),展現了品牌在氫燃料電池技術上的創新。

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新里程碑,Hyundai 發表全新 Initium

現代 Initium 在外觀方面,擁有辨識度十足的燈光設計,採用「+」形圖案結合車頭與前保桿,給人現代感與前衛氣息。車輛在續航能力和動力表現上都有顯著提升,得益於優化的氫燃料電池技術,配備大容量氫氣罐,Initium 的最大行駛距離可達 650 公里,充分體現氫燃料電池在長距離駕駛中的優勢。動力方面,這款車搭載了 201 匹動力的電動馬達,比起先前的 Nexo 氫動力車的 161 匹還要成長許多;順帶一提,Nexo 的續航里程在 EPA 標準之下是 612 公里。

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新里程碑,Hyundai 發表全新 Initium

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新里程碑,Hyundai 發表全新 Initium

車輛的內裝並沒有太多著墨,但原廠表示將會有寬闊的空間表現。車輛還配備了一個專為 FCEV 設計的路線規劃系統,能即時查找加氫站,並顯示等候時間,這對於氫燃料車的使用者來說十分便利。此外,Initium 也擁有 V2L 功能,車主可利用車輛的氫燃料電池來為戶外設備充電或供電,為了確保乘客的安全,車輛採用了多重安全框架結構,前車體及側邊均使用高強度材料,搭配 9 具輔助氣囊,有效增強了車輛的碰撞防護能力。

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新里程碑,Hyundai 發表全新 Initium

現代計劃在 2025 年推出 Initium 的量產版本,並在全球市場展開銷售。這款車型的問世象徵著 Hyundai 在氫能源市場的重要一步,該品牌的 HTWO 業務部門也在支持從氫氣生產到應用的全產業鏈發展。

本文轉載自:車勢文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