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客邦 August 21, 2015
NVIDIA 當前主力顯示核心架構 Maxwell,是由中階產品 GeForce GTX 750 系列率先應用,那是 2014 年年初的事情。隨後高階與旗艦產品線,陸續換裝第二代 Maxwell 架構,組成現行銷售主力 GTX 900 / Titan 等系列產品。這會兒又端出 GTX 950 繼承 GTX 750 Ti 市場,除了強化產品線戰力,也帶來了新應用功能。

據傳,GeForce GTX 950 將是最後一款 Maxwell 架構新品,這推測意味 Maxwell 系列的開始與結束,都是在這中價位定位產品。中價位帶產品何以得天獨厚呢?低價位市場老早被處理器內顯瓜分,高價位與旗艦的利潤固然高,但是銷售量總有個限度。因此 4,000~10,000 元這中價位帶才是主戰場,其中 4,000~6,000 元這擴充獨顯的優先選擇,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GTX 950 具有戰略性意義,其定位介於 GTX 960 之下、GTX 750 Ti 之上,肩負重整戰力的任務。畢竟 GTX 750 Ti 對上 AMD 的 Radeon R7 370,即便 Maxwell 架構電力效率比優異,效能乃至於價位所反映出來的性價比,壓制能力是稍微弱一些。因此安排由 GTX 950 取代 GTX 750 Ti 地位,並將既有 GTX 750 Ti / 750 價格調降續存,可以構成更為綿密的戰火。

中階主力翻新,經歷兩代 Maxwell 架構


▲ GeForce GTX 950 核心代號為 GM206-250-A1,屬於第二代 Maxwell 架構產物。

換上第二代 Maxwell 架構核心,GTX 950 核心代號為 GM206-250,規格明顯較 GM107 系列的 GTX 750 Ti / 750 高一截。GTX 950 圖形處理群(Graphics Processing Clusters,GPC)計有 2 組,反觀 GM107 系列只有 1 組,而 6 組串流多處理器(Streaming Multiprocessor,SMX)配置,也是比 GTX 750 Ti 要多出 1 組。

除此之外,GTX 950 的 CUDA 數量達到 768 個,較 GM107 系列至多 640 個,還要再多出 128 個之多。NVIDIA 並不諱言,GTX 950 可視為 GTX 960 的簡化版本,因此規格較為相近。兩者的 GPC 與光柵處理單元(Raster Operator Units)數量一致,但是 GTX 960 串流多處理器為較多的 8 組,且紋理單元(Texture Units)達到 64 個之多,CUDA 數量更達到 1024 個,雙方還是存在一定差距。


▲ GeForce GTX 950 / 750 Ti / 750 主要規格比較表。

基於核心規模相近因素,GTX 950 電晶體數量和 GTX 960 相同,雙方皆為 29.4 億個,較 GM107 系列 18.7 億多出 10.7 億萬個之多。可想而知,TDP(Thermal Design Power,散熱設計功耗)會連帶提升,規格標示 90W 雖然比 GTX 960 那 120W 數值低,但還是高於僅 60W 的 GTX 750 Ti 許多,因而需要配置 1 組 PCIe 6pin 輔助電源。

如此就不難理解,儘管 GTX 950 是 GTX 750 Ti 的繼承者,卻沒有用來立即取代 GTX 750 Ti,NVIDIA 選擇讓兩者並存是何故。畢竟 GTX 750 Ti 具有免插輔助電源這優勢,即便可能無法壓制既有的競爭對手,但是它仍然是當前最好的免插電產品。有了 GTX 950 火力支援,GTX 750 Ti 價格稍作調整還是具有相當吸引力,能夠繼續以免插電卡王這稱號續存,實在無須立即退場。


▲ NVIDIA 官方提供測試樣品 GIGABYTE GV-N950WF2OC-2GD。


▲ GeForce GTX 950 功耗提升因而得配置 PCIe 6pin 輔助電源。
(上圖 GTX 750 Ti 公版卡、下圖 GIGABYTE GTX 950)

 

(下一頁還有:更多功能性介紹)

電路板開放設計,完整支援 4K 輸出

GTX 750 Ti 以公版卡為例,I/O 背板占用空間 1 組,惟非扁平類型的散熱器得占用 2 組空間,電路板長度僅 14.5 公分。至於新登場的 GTX 950,NVIDIA 官方規格標示,I/O 背板與典型厚度皆占用 2 組空間。這次 NVIDIA 並未提供公版卡,而是給予協力廠商的實體產品,以我們所收到的 GIGABYTE 製品為例,電路板本身長度約 17 公分,惟散熱器較大而使總長度達到 19.5 公分左右。

雖然 GTX 950 電路板空間需求,應該是多過於 GTX 750 Ti,不過實際長度仍得視各廠設計而定,選購時可依個人需求、喜好來挑選。裝機時如果需要較好的效能,首選自然是 GTX 950,若希望耗電量較低則是由 GTX 750 Ti 勝出。此外還值得提的要點,是顯示輸出調整為 HDMI 2.0、DisplayPort 1.2、DVI x2,4K 甚至 5K 解析度輸出對應支援更加完整,這比 GTX 750 Ti 的配置來得理想。


▲ GTX 950 電路開放設計,因此每家製品的電路板長度會不一,GIGABYTE GV-N950WF2OC-2GD 連同散熱器長度為 19.5 公分左右。
(上圖 GTX 750 Ti 公版卡、下圖 GIGABYTE GTX 950)


▲ Asus Strix GTX 950(STRIX-GTX950-DC2OC-2GD5-GAMING)總長度約為 22 公分。


▲ MSI GTX950 GAMING 2G 總長度約為 27 公分。


▲ GTX 950 輸出介面調整為 HDMI 2.0、DisplayPort 2.0、DVI x 2。
(上圖 GTX 750 Ti 公版卡、下圖 GIGABYTE GTX 950)

二代 Maxwell 核心上身,功能性更齊備

GTX 950 基於採用二代 Maxwell 核心,具備 NVIDIA 先前所陸續發布的技術功能,此外更支援 DirectX 12(Feature Level 12.1)。反觀現行 GTX 750 Ti / 750,或說第一代 Maxwell 架構產品,只支援到 DirectX 11.2。此外還有內建 HEVC / H.265 影片解碼加速單元,和 GTX 960 同享這功能具有指標性意義,GTX 950 整體規格遠較 GTX 750 Ti 來得合乎潮流。


▲ DXVA Checker 偵測資訊:GTX 950 支援 HEVC_VLD_Main 與 HEVC_VLD_Main10 項目。

就定位而言,GTX 950 是針對 1920 x 1080 解析度,因應遊戲市場需求而生的產品。官方指出相較於昔日熱門的 GTX 650,GTX 950 在許多遊戲表現快上 3 倍,而電力效率也有 2 倍提升。在相同解析度條件下,換裝 GTX 950 能夠帶來更高的畫面流暢度,或是說得以調高貼圖品質設定,以獲得更豐富的遊戲體驗。

因應 MOBA(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類型遊戲快速走紅,GTX 950 成為首款強打最佳化的產品,以低延遲和更高的幀速率為訴求。NVIDIA 指出,MOBA 遊戲難以預測圖形變化,傳統圖形運算架構中的預載、緩衝層機制,不只沒什麼用武之地,反而還會造成延遲時間增加(計算基礎是從玩家點擊鍵盤/滑鼠操作,直到得到運算結果畫面為止)。

因此 NVIDIA 改善驅動程式層,透過 GeForce Experience 針對 MOBA 遊戲自動關閉這項功能,官方宣稱以 Dota 2 為例,GTX 950 相較於 GTX 650,延遲時間可以減少將近一半。此外由於 MOBA 玩家為了低延遲與高流暢度,習慣關閉 G-Sync 功能忍受撕裂畫面,NVIDIA 也擬定了新對策。透過最佳化組態,盡可能衝高遊戲畫面幀速率(以 100FPS 為標的),並建議玩家打開垂直同步功能來因應之。


▲ 針對 MOBA 類型遊戲設計的縮減延遲功能示意圖。

效能實測部分,以 NVIDIA 提供的 GIGABYTE GV-N950WF2OC-2GD 為範例組,該款為超頻版本,時脈設定是核心基礎 1102MHz、Boost 1279MHz、記憶體 1653MHz(等效 6612MHz )。這較 NVIDIA 預設高了一些,標準為核心基礎 1024MHz、Boost 1188MHz、記憶體 1650MHz(等效 6600MHz ),GV-N950WF2OC-2GD 核心時脈增加約 7%。

比較組除了 GeForce GTX 750 Ti 公版卡,另外還有 GTX 950 勁敵 AMD Radeon R7 370,我們取稍早前測試的 Asus Strix R7 370 數據來比較之。Radeon R7 370 核心參考設計時脈為 975MHz,Strix R7 370 產品預設 Gaming 組態的時脈是 1050MHz,換言之等於超頻了 9.3% 左右,此外更配置 4GB 容量記憶體。


▲ GPU-Z 偵測資訊:GIGABYTE GV-N950WF2OC-2GD 預設即為超頻組態。


(下一頁還有:效能實測與總評)

效能顯著提升,電力效率比出色

在 1920 x 1080 解析度應用,GTX 950 與 GTX 750 Ti 相較下,有著堪稱巨幅的成長。取主要成績、FPS 來看,領先幅度幾乎動輒 30% 起跳,更甚者接近 50%。而 GTX 750 Ti 對上 Radeon R7 370,即便我們的測試範例組有些變因,先前測試結果顯示 GTX 750 Ti 還是難以匹敵。GTX 950 成功扳回一城,儘管基於架構差異未能全面性強力壓制,但較大勝差仍然動輒 20~30% 之多。


▲ 1920 x 1080 解析度綜合測試比較表。

先前測試顯示,GTX 750 Ti 和 Radeon R7 370 之爭,當解析度提高到 2560 x 1440,差距有再拉大的跡象。換成 GTX 950 與之相較,兩者差距確實也不再那樣大,這可說是 Radeon R7 370 核心架構所占據優勢。不過概觀而言,GTX 950 贏面還是大一點,而且能夠以相當比例領先在前。至於 GTX 950 和 GTX 750 Ti 相較,還是維持相當幅度領先,具有十足的接班人氣勢。


▲ 2560 x 1440 解析度綜合測試比較表。

耗電量表現毫無疑問是 Maxwell 架構的拿手項目,GTX 950 和 GTX 750 Ti 閒置待機耗電量相差不多,小到幾乎可以無視。透過 FurMark 燒機試驗,GTX 950 使平台耗電量達到 165W,扣除難以精細估算的平台基礎耗電量,本身耗電量似乎和規格標示相去不遠。反觀 Radeon R7 370 範例組,平台耗電量是再多一些的 179W,加以參考前面性能數據來看,電力效率比無疑是 GTX 950 樂勝。


▲ FurMark 燒機測試暨平台耗電量比較表。

FurMark 燒機測試期間,搭配 GPU-Z 同步紀錄核心時脈、溫度等資訊,取 GTX 950 與 GTX 750 Ti 數據製成下列圖表。由於一為顯示卡廠超頻產品,一為 NVIDIA 原廠公版卡,故就不深入細究所得結果。概觀來看,GTX 950 電晶體數量遠多過於 GTX 750 Ti,理論上散熱需求是會比較高。GIGABYTE 配散雙風扇,燒機過程平均轉速約 2062RPM,溫度和 GTX 750 Ti 公版卡相近,這顯示 GTX 950 應該是不難伺候。


▲ FurMark 燒機核心時脈、溫度變化。(點圖可放大,紅線 GTX 950、綠線 GTX 750 Ti)

中階市場震撼彈,裝機新首選

GTX 950 官方參考價格為 159 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5102 元,而 GTX 750 Ti 最新價格調整為 119 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3818 元。就零售通路市場現況來說,GTX 750 Ti 普遍價位落在 4,000~4,300 元範圍,Radeon R7 370 則是在 5,000~6,000 元之間。新到來的 GTX 950 對上 Radeon R7 370,兩者價格帶落點相同,將能讓 GTX 750 Ti 退出這場不對稱之爭。

綜觀 GTX 950 優點,其核心為二代 Maxwell 架構,儘管電力需求高於前代產品,電力效率比表現仍然出色。此外支援 DirectX 12 和 NVIDIA 最新開發技術功能,並且是當前少數具備 HEVC 影片解碼加速的產品之一,無論遊戲或影音娛樂機能都很完備。GTX 750 Ti 仍然有其存在價值,是為免插電獨顯不二人選,至於 GTX 950 和 Radeon R7 370 之爭,熟優熟劣應該再明顯不過,我們樂於推薦這款產品。

NVIDIA GeForce 最新參考售價

TITAN X - 999 美元
GTX 980 Ti - 649 美元
GTX 980 - 499 美元
GTX 970 - 329 美元
GTX 960 - 199 美元
GTX 950 - 159 美元
GTX 750 Ti - 119 美元

測試平台
  • 處理器:Intel Core i7-3770K
  • 主機板:Asus P8Z77-V PRO
  • 記憶體:Crucial DDR3-1600 4GB x 2
  • 系統碟:Kingston HyperX SSD 240GB
  • 電源供應器:FSP PT-550M
  • 顯示器:Asus PA328Q
  • 作業系統:Windows 8.1 Pro 64bit 中文版
延伸閱讀:

NVIDIA GeForce GTX 980 Ti 強力登場,擁有和 Titan X 相近的核心!

NVIDIA GeForce GTX Titan X 新卡王實測,電力效率比再精進

華碩、技嘉、微星 GeForce GTX 960 自製卡實測,硬體設計、效能表現各具特色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固定链接 'NVIDIA GeForce GTX 950 實測,Maxwell 架構中階顯示卡新尖兵' 提交: August 20, 2015, 5:00am C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