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rtion Failed: File '/srv/www/ydfz.cn/public_html/feed.php'; Line '579'; Code '' 阅读疯子 ydfz.cn

58060 条 (58060 未读) 共 10

(50 未读)

T客邦

  • 固定链接 'OPPO 第一款 AI 手機來了!OPPO Reno12 系列發表,售價 14,990 元起'

    OPPO 第一款 AI 手機來了!OPPO Reno12 系列發表,售價 14,990 元起

    提交: June 28, 2024, 12:20am CST
    标签  [编辑]
    Reno12 Pro 提供星幻紫、緞帶金和星塵棕三種顏色,12GB RAM +512GB ROM 一種容量版本,售價 $17,990 元。71b3c99a040ab6ddc66de9c8883b0667

    OPPO 日前宣布將生成式 AI 導入全系列手機,今日就台灣發表首款 AI 機型 Reno12 Pro、Reno12。

    OPPO 第一款 AI 手機來了!OPPO Reno12 系列發表,售價 14,990 元起

    Reno 12 系列以 AI為核心,導入一系列旗艦級的生成式 AI 功能:

    AI 人像專家五大功能
    • AI 橡皮擦2.0:從1.0版本的圖片圈選後智慧辨識和移除物件,2.0版本新增「一鍵路人消除」,只需點擊按鈕就能自動辨識、消除路人或物件等,同時生成填補畫面。

    OPPO 第一款 AI 手機來了!OPPO Reno12 系列發表,售價 14,990 元起

    • AI 多人識別:在使用前鏡頭拍攝團體照時,可支援辨識畫面中 10 張人臉以內的模糊人像,經重構臉部細節調整為清晰圖像。
    • AI 表情替換:智慧修復合照中的閉眼表情,可透過 AI 技術追替換表情。將於 9 月中後透過 OTA 更新功能,具體時程請依官方公告為準。
    • AI 寫真館:透過 OPPO 自研 AI 技術,可將人像照片生成不同背景與穿搭,無論是異國人物或電影角色,上傳照片即可生成風格人像。

    OPPO 第一款 AI 手機來了!OPPO Reno12 系列發表,售價 14,990 元起

    • 智慧魔術棒 2.0:智慧辨識更精準,可一鍵輕鬆分離主體與背景,並保存為貼紙,在內建相簿中打造獨一無二的創作。
    AI 工具箱 
    • AI 錄音摘要:無論筆記、會議或訪談紀錄,一鍵按下即可智慧總結錄音重點,提高工作與學習效率。
    • AI 語音朗讀及文章摘要:用戶只要滑出側邊欄,手機即會智慧辨識當下使用場景,在閱讀長篇幅內容時,可透過朗讀或摘要輔助用戶高效閱讀。

    OPPO 第一款 AI 手機來了!OPPO Reno12 系列發表,售價 14,990 元起

    • AI 文案生成:針對用戶輸入的關鍵資訊,智慧生成完整文案內容。
    • AI 文件掃描:可針對文件做校正,並一鍵儲存成 PDF 檔。
    AI 通話體驗
    1. 360 度智慧天線:透過 360 度環繞式天線設計及 AI 演算法的軟硬體結合,在不同場景中選擇最適合的天線,解決擁擠場合微弱訊號、網路擁塞卡頓等問題。
    2. 無網通訊:透過 OPPO 自研技術,可在無訊號環境下,透過藍牙實現一對一通話。
    3. AI 超清晰人聲:可智慧辨識所處環境音,並根據背景嘈雜程度,降低雜音、使人聲更加清晰,提升整體通話品質。
    未來感外型設計

    強化 AI 印象,這次 OPPO Reno 12 系列整體造型也更有未來感,「Reno12 Pro 星幻紫」、「Reno12 曜銀」採用未來感銀川設計,首創流體波紋,設計語言發想自太空飛行器,科幻的立體流動效果。

    OPPO 第一款 AI 手機來了!OPPO Reno12 系列發表,售價 14,990 元起

    「Reno12 Pro 緞帶金、星塵棕」採用緞帶拼接設計,致敬 Reno 首代,在機背上讓霧面和亮面並存的特色,減少指紋又可保留亮眼光澤,「Reno 12 霧棕」則以全霧面機背設計,呈現低調內斂的簡約風格。

    OPPO 第一款 AI 手機來了!OPPO Reno12 系列發表,售價 14,990 元起

    Reno12 系列採用 6.7 吋大螢幕,其中 Reno12 Pro 更搭載同價位帶唯一的懸浮微曲螢幕,同時以中框環繞保護螢幕,更耐摔且減少操作時側邊誤觸,螢幕玻璃採用旗艦等級的康寧高強度玻璃 Gorilla Glass Victus 2,機身外框使用航太級鋁合金骨架和海綿仿生緩震,為機體內部每個重要零組件預留緩衝空間以提升全面保護,強化整體抗摔和衝擊能力。此外,支援 IP65 防塵防水、濕手螢幕觸控功能,即便手上有水珠、油漬,也能確保觸控反應順暢。

    三鏡頭組合

    Reno12 系列搭載三主攝影像系統,皆採用 5000 萬畫素 OIS 主鏡頭以及 800 萬畫素廣角鏡頭;Reno12 Pro 另外搭配 5000 萬畫素長焦鏡頭,支援二倍光學變焦,Reno 12 搭配 200 萬畫素微距鏡頭,讓用戶以有趣的視角產出具創造力的作品。

    OPPO 第一款 AI 手機來了!OPPO Reno12 系列發表,售價 14,990 元起

    前鏡頭的部分,Reno12 Pro 及 Reno12 分別搭載 5000 萬、3200 萬畫素自拍鏡頭,且皆支援 AF 自動對焦,此外,前後鏡頭皆可使用 4K 超清晰錄影,自拍、拍景都能輕鬆紀錄、完美留存畫面。

    聯發科深度合作 AI 處理器

    為了支援大 AI 模型的處理需求,並達到快速、高效、精準的運算效果,OPPO 與聯發科深度合作,Reno12 系列全球首發 MediaTek Dimensity 7300 八核心處理器,採用台積電 4nm 旗艦製程,整合聯發科新一代 AI 增強及網路連結技術,讓AI運算能效、影音串流、遊戲體驗更出色流暢;搭配最高 12GB+512GB 的大記憶體,以及最高 12GB 的內存擴展,多工運行也能持久流暢。

    OPPO Reno 12 系列上市資訊

    Reno12 Pro 提供星幻紫、緞帶金和星塵棕三種顏色,12GB RAM +512GB ROM 一種容量版本,售價 $17,990 元。

    Reno12 提供曜銀與霧棕兩種顏色,容量有 12GB+256GB、12GB+512GB 兩種選擇,售價分別為 $14,990 元(12GB+256GB)與 $15,990 元(12GB+512GB),將於 6 月 28 日起陸續開賣。

    消費者將可於 OPPO 體驗店、OPPO 網路商店、各大電信門市(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台灣大哥大)、官方指定電商平台(momo 購物網、PChome 24h 購物、蝦皮購物、台灣大哥大 myfone 購物、遠傳 friDay 購物、神腦生活、康是美網購 eShop、 7-ELEVEN i 預購、博客來、鮮拾網)與神腦國際、官方指定開放通路(地標網通、傑昇通信、桃園網通、洋蔥網通 Mobile、miko 米可 3C 智慧手機館)等官方授權通路選購;於各通路購買,再享千元配件購物金、延長保固、舊換新等多重優惠。

    於指定通路購買 Reno12 Pro,登錄再送限量禮盒,內含專屬收納包+手機掛繩+造型鑰匙圈。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特斯拉賣一台車可以賺多少?單車利潤曝光,其它車廠還需努力'

    特斯拉賣一台車可以賺多少?單車利潤曝光,其它車廠還需努力

    提交: June 28, 2024, 12:00am CST
    标签  [编辑]
    特斯拉賣一台車可以賺多少?單車利潤曝光,其它車廠還需努力A2183faa7b73c2c08a59672d16383946

    北京時間6月25日,據日本《日經亞洲》報導,在截至今年3月的一年裡,隨著供應鏈復甦和銷售價格上漲,全球12家頂級汽車製造商中有9家的單車利潤高於前一年,其中特斯拉位居榜首。

    《日經亞洲》的此次研究涵蓋了全球十大最暢銷汽車製造商,以及兩家領先的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和比亞迪。《日經亞洲》引用了金融資料提供商QUICK FactSet的資料,使用這12家車企的淨利潤除以他們各自的全球汽車銷量。

    這些資料涵蓋了截至今年3月的四個季度,但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除外。由於斯特蘭蒂斯不公佈季度利潤資料,所以《日經亞洲》使用了該公司2023年的全年利潤資料。

    報導稱,特斯拉每輛車的平均淨利潤相當於111萬日元(約為22.6萬元台幣),但在扣除稅收優惠帶來的50多億美元淨利潤後,單車利潤降至64.8萬日元(約合13.2萬元台幣)。賓士以84.7萬日元(約合17.3萬元台幣)的單車利潤位居第二,然後是BMW 的70.1萬日元(約合14.3萬元台幣)。

    《日經亞洲》並沒有在報導中給出一些中國電動車的單車利潤資料,不過根據比亞迪的財報,該公司在2023年實現淨利潤300.4億元人民幣,全年銷售302.4萬輛新能源汽車,那麼平均每輛車的淨利潤為9934元人民幣(約4.5萬元台幣),距離特斯拉還有一定距離。

    豪華車的盈利能力一枝獨秀。根據汽車服務公司Cox Automotive旗下品牌凱利藍皮書的資料,去年12月,賓士汽車的平均交易價格為78,165美元,高於BMW 的71,943美元和豐田汽車旗下LEXUS品牌的58,722美元。在激烈的價格戰下,特斯拉的平均交易價格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5萬美元以上。

    雖然特斯拉、賓士和BMW 的單車利潤略有下降,但此次研究中的其他汽車製造商都實現了增長。日本汽車廠商在這方面表現尤為出色,豐田和本田汽車的單車利潤分別飆升92%和53%。韓國現代汽車的單車利潤增長了27%。這三家汽車製造商在混合動力汽車領域尤為強大。豐田約佔全球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的60%,本田和現代的市佔率都達到了兩位數百分比。豐田的混合動力車已經比汽油動力車更賺錢了。本田執行副總裁青山真治(Shinji Aoyama)說,這兩類車型的利潤在本田幾乎持平。

    不過,一些市場觀察人士預計,隨著電動車型的發展,全球對混合動力汽車的需求將在本世紀30年代達到頂峰,因此電動汽車的發展可能是未來的關鍵。

    花旗集團環球市場駐日本的分析師吉田有文(Arifumi Yoshida)表示:“能夠提高電池性能(這對電動汽車的吸引力很重要)和 軟體的汽車製造商,將在利潤方面具有優勢。”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頭'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頭

    提交: June 28, 2024, 11:30pm CST
    标签  [编辑]
    今年的 Xperia 10 來到了第六代,整體設計和前一代差異不大,不過處理器終於換了一款新處理器 Snapdragon 6 Gen 1,到底這款新機表現如何呢?接下來一起看下去吧!F6a292d6807df49260bf104733acc650

    Sony 這幾年更新的機種頗固定,上半年除了會發表旗艦機 Xperia 1 系列之外,同時也會更新中階代表 Xperia 10 系列,今年的 Xperia 10 來到了第六代,整體設計和前一代差異不大,不過處理器終於換了一款新處理器 Snapdragon 6 Gen 1,到底這款新機表現如何呢?接下來一起看下去吧!

    文章目錄 霧面半透光材質設計

    這幾年各手機大廠紛紛強調環保以及再生元素,Sony 算是在產品包裝上實施得最徹底的品牌,包裝以竹子和甘蔗獨家開發的紙材 Original Blended Material,上方的品牌名稱用浮雕設計減少使用油墨,同時紙盒也沒有重新染色,看起來就很回收紙材的樣子,也真的可以在開箱後直接回收,不須額外分類處理。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不只包裝環保,Xperia 10 VI 的機構材料、邊框、背蓋也使用 50% 環保材質及生質塑料製成,這次背蓋採用霧面半透光的設計,看起來質感非常好,而且顏色顯色度也更高,全機也具備 IP65/68 防塵防水設計,就算突然遇到大雨或是被水濺濕也不至於造成手機故障,日常使用的耐候性更佳。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雖然螢幕尺寸達到 6.1 吋大,不過重量只有 164 克超級輕盈,握在手上的手感也很好,放進口袋或放到包包都輕巧無負擔。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21:9 長螢幕

    有別於 Xperia 1 VI 旗艦機調整了螢幕比例,Xperia 10 VI 維持 6.1 吋 Full HD+ 21:9  OLED 纖長螢幕,而且前鏡頭處一樣沒有挖孔,可以完整顯示螢幕內容,顯示技術來自 Sony 電視顯示技術的 TRILUMINOS Display for mobile,可以讓畫面色彩更細膩豐富,同時對比也更強烈些,螢幕則是採用康寧 Gorilla Glass Victus 玻璃,抗刮耐磨表現出色。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立體聲雙喇叭設計

    Xperia 10 VI 機身配備立體聲揚聲器,聲音外放時還算宏亮,音質表現以這樣體積的手機來說還算 OK,支援 DSEE Ultimate 技術,強調可以透過 AI 技術提高音樂品質,就算是收聽串流音樂也可以,機身配備 3.5mm 耳機孔,可支援有線耳機使用,當然也可以和藍牙耳機配對,同時也支援 Hi-Res 高解析音樂,讓音樂的動態效果和細節更豐富。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napdragon 6 Gen 1 處理器

    在硬體配置上,Xperia 10 VI 終於改掉了沿用好多代的 Snapdragon 695 處理器,改採新的 4nm 製程高通 Snapdragon 6 Gen 1 處理器,這款處理器以 4 個 2.2 GHz 的 Cortex-A78 搭配 4 個 1.8GHz 的 Cortex-A55 處理器,在能耗控制上表現得非常好,這也反應在等等會提供的電池續航力測試上。搭配上 8GB RAM 以及 128GB ROM,可透過 micro SD 卡擴充 1TB 的儲存空間。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電池配備 5,000mAh 大電池,內建 Sony 充電技術,透過電池保護功能可以防止過度充電,也可以持續監控手機的充電過程確保電池不會超過負荷,在這樣的技術下讓 Xperia 10 VI 電池健康狀態維持三年,不過可惜充電最高只支援 18W,充飽電大概要 1.5 個小時左右。

    透過 PCMark 工作 3.0 實測,電池電量從 100% 至 20% 為 24 小時 13 分,續航力表現極佳!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超廣角雙主鏡頭

    前一代的 Xperia 10 V 為三鏡頭設計,但這一代 Xperia 10 VI 改採用雙鏡頭設計,分別配置超廣角和廣角主鏡頭,超廣角為 800 萬畫素 f/2.2 鏡頭配置,等效焦距約 16mm 左右,主相機為 1200 萬畫素 f/1.8 OIS 鏡頭,內建 2x 拍照焦段,在拍攝介面直接點選 2x 選項的話會得到經過最佳化變焦照片。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就發色表現來說,Xperia 10 VI 拍出來的色調頗自然,不會過度鮮豔和過分銳化,在充足的光線下,自動對焦顯速度頗快,但在光線較暗的環境中對焦速度就會受影響,細節方面也稍顯不足,同時照片可能變得稍微偏黯淡,對比度較低,色彩層次不足,不過整體的白平衡比前一代好多了,不太會有偏綠或偏藍的情況出現。

    另外,Sony 開發的 Video Creator 剪輯軟體也有預載在 Xperia 10 VI 上,使用者只要選幾段照片或影片,App 就會自動生成短影音。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Sony Xperia 10 VI 開箱實測:Snapdragon 6 Gen 1新核心,小巧體積之下超廣角雙主鏡

    小結:輕量長續航為最大優勢

    外型設計(4.5/5):延續 Sony 一貫的方正設計,新的霧面半透明配色超美,雖然放入 5,000mAh 大電池不過依然非常輕巧,拿起來手感很好,又具備 IP65/68 防塵防水。

    硬體效能(3.5/5):換上新的 Snapdragon 6 Gen 1 處理器,就中階機種來說表現還算 OK,還能搭配 micro SD 卡擴充容量。

    拍照表現(3.5/5):從三鏡頭換成雙鏡頭有點可惜,不過在照片成像的色彩調校上,比前一代進步了一些,但對比度、銳利度、色彩鮮豔度都可以再略提高一些。

    電池續航(4.5/5):5,000mAh 大電池搭配其他硬體配置續航力表現極佳,即使整天連續使用也不成問題,惟沒有特別快充,充飽電時間會比較久。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Sun Singapore 部署全新 AI 智慧停車解決方案,搭載 AMD 元件實現停車位空位偵測、違規停車執法'

    Sun Singapore 部署全新 AI 智慧停車解決方案,搭載 AMD 元件實現停車位空位偵測、違規停車執法

    提交: June 28, 2024, 11:00pm CST
    标签  [编辑]
    新加坡恒星系統有限公司正在部署全新AI智慧停車解決方案,搭載AMD Zynq UltraScale+ MPSoC元件,能提升車牌辨識準確度,實現停車位空位偵測、車道堵塞、事故偵測和違規停車執法等功能。Ba7721922191542bec580b7bb3b8347d

    新加坡最大的智慧停車解決方案供應商新加坡恒星系統有限公司,正在部署一款基於 AI 的全新智慧停車解決方案,搭載 AMD Zynq UltraScale+ MPSoC 元件。這款智慧解決方案能提升車牌辨識的準確度,並實現停車位空位偵測、車道堵塞、事故偵測和違規停車執法等先進功能。

    Sun Singapore 的全新 AI 智慧停車系統採用 PlanetSpark的EdgeAI Box X7,其由基於 FPGA的 AMD Zynq UltraScale+ MPSoC 提供支援。Aupera Technologies 也協助設計與開發 FPGA 韌體和 AI 視覺解決方案,以實現準確的車牌讀取。最終的解決方案能在邊緣提供低延遲、能源效率和即時 AI 推論。FPGA 則提供邊緣裝置所需的長久生命週期,同時具有硬體靈活度,可適應不斷變化的 AI 模型、演算法以及日益演進的需求和標準。

    Sun Singapore 部署全新 AI 智慧停車解決方案,載 AMD 元件實現停車位空位偵測、違規停車執法

    目前,新加坡大部分電子停車系統所採用的技術已有 20 餘年歷史。舊有基礎架構缺乏能提供更多系統功能與特色的 AI 推論能力。這款全新解決方案將顯著增強系統,讓經由 AI 生成的資料能夠為停車場營運商提供先進報告。Sun Singapore 憑藉採用最先進技術的 AMD 解決方案,實現 99% 的車牌讀取準確率,以及更新的停車位空位偵測與違規停車執法功能,其現在能夠為智慧停車提供全面解決方案。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Sony宣布召回部份CFexpress Type A記憶卡,並提供免費維修服務'

    Sony宣布召回部份CFexpress Type A記憶卡,並提供免費維修服務

    提交: June 28, 2024, 10:45pm CST
    标签  [编辑]
    Sony日前於官網宣布召回部份CFexpress Type A記憶卡,原因是接近-10°C的低溫環境下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好消息是有提供免費維修服務。2adc8b6d68e33f53b6d4190e996763f2

    Sony日前於官網宣布召回部份CFexpress Type A記憶卡,原因是接近-10°C的低溫環境下可能無法正常工作,好消息是有提供免費維修服務。

    在低溫環境下可能無法正常工作

    Sony近幾年推出的新相機大多都已經有支援CFexpress Type A記憶卡,而Sony自家也有販售相對應的產品,以滿足職業用戶的高速存取需求。不過Sony日前於官網宣布召回部份CFexpress Type A記憶卡,原因是在接近工作溫度下限(-10℃)的低溫環境下,可能無法辨識或無法完成寫入動作。為此,Sony將提供免費維修服務,在2029年6月29日之前,用戶都可以將有問題的CFexpress Type A記憶卡送至Sony維修。

    Sony宣布召回部份CFexpress Type A記憶卡,並提供免費修服務

    受影響的產品與辨識方式

    根據Sony的公告指出,受影響的產品主要是「CEA-G 系列」,包括CEA-G80T / CEA-G160T / CEA-G320T / CEA-G640T,而且Sony也提供了有問題的產品編號,若有購買CFexpress Type A記憶卡的用戶,可以自行檢查手中的記憶卡是不是需要送修。至於台灣的用戶,可直接聯絡當地的Sony服務中心。

    Sony宣布召回部份CFexpress Type A記憶卡,並提供免費修服務

    • CEA-G80T:
      → 8位數編號為 22030050 至 23050157 的記憶卡。
      但不包括以下產品:22030077、22030094、22040022、22050028、22050067、220701075、201010 22110037、22110103。

      → 9位數編號為 220300500 至 230501570 的記憶卡。
    • CEA-G160T:
      → 8位數編號為 22030127 至 24029999 的記憶卡。
      但不包括以下產品:22040025、22040068、22050029、22050068、22070076。

      → 9位數編號為 220301270 至 240299990 的記憶卡。
    • CEA-G320T:
      → 8位數編號為 22090001 至 24029999 的記憶卡。

      → 9位數編號為 220900010 至 240299990 的記憶卡。
    • CEA-G640T:
      → 8位數編號為 23010001 至 24029999 的記憶卡。

      → 9位編號為 230100010 至 240299990 的記憶卡。

    via:Sony JapanSony Taiwan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OpenAI推出新模型CriticGPT,讓GPT-4幫人類訓練GPT-4!'

    OpenAI推出新模型CriticGPT,讓GPT-4幫人類訓練GPT-4!

    提交: June 28, 2024, 10:30pm CST
    标签  [编辑]
    讓GPT-4幫人類訓練GPT-4!OpenAI推出新模型CriticGPT267500c0b8391b749994b60f6a3b7b55

    任何經過訓練的模型,都需要人類來驗證輸出的正確性。不過,這個過程很繁瑣而且枯燥,因此,如果交給機器人來處理,是不是會更好?

     CriticGPT:捕捉ChatGPT 程式碼輸出中的錯誤

    OpenAI公佈,其研究人員訓練了一個基於 GPT-4 的模型,它被稱為 CriticGPT,用於捕捉ChatGPT 程式碼輸出中的錯誤。簡單來說就是,CriticGPT讓人能用 GPT-4 尋找 GPT-4 的錯誤。它可以寫出使用者對ChatGPT響應結果的批評評論,從而幫助人類訓練者在RLHF期間發現錯誤。

    OpenAI發現,如果通過CriticGPT獲得幫助審查 ChatGPT編寫的程式碼,人類訓練師的審查效果比沒有獲得幫助的人強60%。OpenAI稱,正著手將類似 CriticGPT 的模型內建到旗下 RLHF 標記管道中,為自己的訓練師提供明確的AI幫助。

    OpenAI稱,因為沒有更好的工具,所以人們目前難以評估高級的AI系統的表現。而CriticGPT意味著,OpenAI向能夠評估高級AI系統輸出的目標邁進了一步。,

    OpenAI舉了一個例子,如下圖所示,對ChatGPT提出一個用 Python 編寫指定函數的任務,對於ChatGPT根據要求提供的程式碼,CriticGPT點評了其中一條指令,提議換成效果更好的。

    OpenAI推出新模型CriticGPT,讓GPT-4幫人類訓練GPT-4!

    OpenAI稱,CriticGPT 的建議並不是全都正確無誤,但OpenAI的人員發現,相比沒有這種AI的幫助,有了它,訓練師可以發現更多模型編寫答案的問題。

    此外,當人們使用CriticGPT 時,這種AI模型會增強他們的技能,從而得出的批評結論比單單人類訓練師做的更全面,並且比AI模型單獨工作時產生的幻覺錯誤更少。

    在OpenAI的實驗中,在60%以上的時間內,隨機選擇的訓練師都更喜歡來自人類與CriticGPT 合作的批評結論,而不是來自沒有CriticGPT協助的人類訓練師批評。

    OpenAI推出新模型CriticGPT,讓GPT-4幫人類訓練GPT-4!

    CriticGPT目前的四點侷限

    OpenAI同時提到了目前開發CriticGPT的四點侷限。其中之一是,OpenAI用 ChatGPT 的簡短答案訓練CriticGPT,因此未來需要發掘能幫助訓練師理解冗長且複雜任務的方法。

    第二點是,模型仍然會產生幻覺,有時訓練師在看到這些幻覺後會犯下標記錯誤。第三點是,有時現實世界中的錯誤可能分散在答案的許多部分之中,OpenAI目前的工作重點是讓模型指出一處的錯誤,未來還需要解決分散在不同位置的錯誤。

    第四點,OpenAI指出,CriticGPT 只能提供有限的幫助:如果ChatGPT面對的任務或響應極其複雜,即使是有模型幫助的專家也可能無法正確評估。

    最後,OpenAI表示,為了協調日益複雜的 AI 系統,人們需要更好的工具。在對 CriticGPT 的研究中,OpenAI發現,將 RLHF 應用於 GPT-4 有望幫助人類為 GPT-4 生成更好的 RLHF 資料。OpenAI計畫,進一步擴大這項工作,並將其付諸實踐。

    OpenAI在原名Twitter的社群媒體X上公佈了新模型CriticGPT後,一條按讚超1萬的網友評論稱,自我改進已經開始了。

    另一條按讚上萬的熱擷取了OpenAI的相關研究文章結論,其中提到,在智慧方面,大型語言模型(LLM)和LLM的批評都只會繼續改進,而人類的智慧不會,這條評論感嘆,真是悲觀。

    OpenAI推出新模型CriticGPT,讓GPT-4幫人類訓練GPT-4!

    還有網友引用了漫威超級英雄電影《復仇者聯盟》中薩諾斯的一句台詞,點評OpenAI所說的用GPT-4找GPT-4的錯誤:「我用寶石摧毀了寶石。」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小米 15 Pro 手機亮點曝光:超大矽負極電池、50Mp 大光圈主鏡頭+3倍新潛望鏡頭'

    小米 15 Pro 手機亮點曝光:超大矽負極電池、50Mp 大光圈主鏡頭+3倍新潛望鏡頭

    提交: June 28, 2024, 10:00pm CST
    标签  [编辑]
    小米 15 Pro 手機亮點曝光:超大矽負極電池、單點超聲波螢幕下指紋等9c62a141264f86abaee94644c2d91c13

    中國的爆料者 @數位閒聊站 今日曝光了一款Snapdragon 8 Gen 4 新機的部分亮點,雖然沒有說明是哪一家的手機,但預計為小米 15 Pro 手機。

    小米 15 Pro 手機亮點曝光:超大矽負極電池、50Mp 大光圈主鏡+3倍新潛望鏡

    這款工程機的一般常規版配備 2K 等深微曲面螢幕、超大矽負極電池、單點超音波螢幕下指紋、50Mp 超大底固定大光圈主鏡頭、50Mp 3X 新潛望鏡,據稱「機身相對更加輕薄」。

    根據今年 5 月的爆料,小米 15 Pro 工程機配備左上角方形 Deco,閃光燈挪到 Deco 外面,目前影像顯示為 50Mp 超大底主攝 + 50Mp 超廣角 + 50Mp 潛望長焦,圓套方設計新模組。

    小米 15 Pro 手機亮點曝光:超大矽負極電池、50Mp 大光圈主鏡+3倍新潛望鏡

    ▲ 小米 14 Pro

    作為參考,小米 14 Pro 搭載Snapdragon 8 Gen 3 處理器,內建 4880mAh 電池,支援 120W 小米澎湃有線秒充 / 50W 小米澎湃無線秒充 / 無線反充。這款機型配備 6.73 英吋 2K AMOLED 超視感屏(全等深微曲屏),解析度為 3200 x 1440,同樣支援 120Hz 更新率、3000nit 峰值亮度。

    此外,小米 14 Pro 配備了光影獵人 900 定製影像感測器,升級支援了 1024 級可變光圈,目前來看,小米 15 Pro 可能會在這方面進行改變。

     

    值得一提的是,該博主特意標註以上亮點為「常規版本」,預示新機有望繼續保留「特殊版本」。

    上一代的小米 14 Pro 便推出了鈦金屬特別版本,配有 16GB + 1TB 儲存,其餘硬體規格與原版一致。該機採用 99% 鈦金屬中框,雙面小米龍晶玻璃覆蓋,有日初橙色最後一戰點綴。此外,鈦金屬中框特別做了防指紋塗層。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塑膠回收大不易!科學家研發全新由「大麥甜菜渣塑膠」,100%可生物分解'

    塑膠回收大不易!科學家研發全新由「大麥甜菜渣塑膠」,100%可生物分解

    提交: June 28, 2024, 9:00pm CST
    标签  [编辑]
    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由大麥澱粉和甜菜渣纖維混合而成的生物友好型環保新材料。這種材料堅固耐用,如果最終流入自然環境中,將會轉化為堆肥。26e30a697f1fd975d50dadc8e39eeb96

    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由大麥澱粉和甜菜渣纖維混合而成的生物友好型環保新材料。這種材料堅固耐用,如果最終流入自然環境中,將會轉化為堆肥。長期而言,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發明能有助於遏止塑膠污染,同時減少塑膠生產對氣候的影響。

    巨大的塑膠島漂浮在我們的海洋中,微小的塑膠顆粒也存在於我們的體內。塑膠的耐用性、可塑性和低成本使其無處不在,從包裝到服裝再到飛機零件。但塑膠也有缺點,它們污染自然環境,難以回收,而且其生產排放的二氧化碳比所有航空運輸的總和還多。

    現在,哥本哈根大學植物與環境科學系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由改良澱粉製成的新材料,而且只需要兩個月,它就可以在自然環境中完全分解。該材料使用來自農作物的天然植物材料製成,可用於食品包裝等多種用途。

    「我們在塑膠廢棄物方面存在巨大問題,回收似乎無法解決。因此,我們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塑膠,它比現有的生物塑膠更堅固,更能防水。同時,我們的材料是100%可生物分解的,如果它最終流落到垃圾桶以外的地方,可以被微生物轉化為堆肥。」植物與環境科學系的安德烈亞斯‧布萊諾(Andreas Blennow)教授說。

    全球只有約9%的塑膠被回收,其餘的要嘛被焚燒,要嘛流入自然環境,要嘛被傾倒到巨大的塑膠垃圾填埋場。

    布萊諾表示,雖然生物塑膠已經存在,但這個名稱具有誤導性。雖然今天的生物塑膠是由生物衍生的材料製成的,但實際上只有一小部分是可降解的,而且只有在工業堆肥廠的特殊條件下才能降解。

    「我認為這個名字並不合適,因為最常見的生物塑膠如果被丟棄到自然界中,並不容易分解。這個過程可能需要很多年,其中一些會繼續以微塑膠的形式造成污染。分解生物塑膠需要專門的設施,即使如此,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收,其餘的最終成為廢棄物。」研究人員說。

    不同塑料材料降解的實驗。左上角是常見的 LDPE 塑料薄膜。上方間和右側分別是研究人員的澱粉基生物塑料和玉米澱粉製成的塑料。底部是三種不同的傳統生物塑料袋。A)顯示實驗開始時的狀態。B)顯示 8 天後的降解情況,C)11 天後的降解情況,D)21 天後,E)41 天後,F)顯示 54 天後的降解情況。圖片來源:Andreas Blennow ▲ 不同塑料材料降解的實驗。左上角是常見的 LDPE 塑料薄膜。上方中間和右側分別是研究人員的澱粉基生物塑料和玉米澱粉製成的塑料。底部是三種不同的傳統生物塑料袋。A)顯示實驗開始時的狀態。B)顯示 8 天後的降解情況,C)11 天後的降解情況,D)21 天後,E)41 天後,F)顯示 54 天後的降解情況。圖片來源:Andreas Blennow

    大麥澱粉和糖業廢料

    這種新材料是一種所謂的生物複合材料,由幾種不同的自然分解物質組成。它的主要成分直鏈澱粉和纖維素在植物界很常見。直鏈澱粉是從許多作物中提取的,包括玉米、馬鈴薯、小麥和大麥。

    該研究團隊與奧胡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共同創立了一家衍生公司,開發了一種在大麥粒中產生純直鏈澱粉的大麥品種。這種新品種很重要,因為與普通澱粉相比,純直鏈澱粉在與水相互作用時不太可能變成糊狀。

    纖維素是一種存在於所有植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我們從棉花和亞麻纖維以及木材和紙製品中了解到它。研究人員使用的纖維素是一種由當地糖業廢料製成的所謂的奈米纖維素。這些奈米纖維素纖維比亞麻和棉花的纖維小一千倍,正是它們有助於材料的機械強度。

    「直鏈澱粉和纖維素形成長而堅固的分子鏈。將它們結合起來,我們創造了一種耐用、靈活的材料,有可能用於購物袋和我們現在用塑膠包裝的商品包裝。」布萊諾說。

    這種新的生物材料是通過將原材料溶解在水中並混合在一起,或者透過在壓力下加熱它們來生產的。這樣做會產生小的「顆粒」或晶片,然後可以將它們加工並壓縮成所需的形狀。

    到目前為止,研究人員只在實驗室裡生產了原型。但根據布萊諾的說法,在丹麥和世界上許多其他地方開始生產相對容易。

    「富含直鏈澱粉的澱粉的整個生產鏈已經存在。事實上,每年都有數百萬噸的純馬鈴薯和玉米澱粉被生產出來,並被食品工業和其他行業使用。因此,對於這種材料的大規模生產,我們可以保證很容易獲得大部分成分。」他說。

    可能減少塑膠問題

    布萊諾和他的研究人員正在處理一項專利申請,一旦獲得批准,就可以為這種新的生物複合材料的生產鋪平道路。因為,儘管有巨額資金用於塑膠的分類和回收,但這位研究人員並不相信它會真正成功。這樣做應該被視為一種過渡技術,直到我們最終告別化石基塑膠。

    「有效地回收塑膠絕非易事。塑膠中的不同物質必須相互分離,而且塑膠類型之間存在重大差異,這意味著該過程必須以安全的方式進行,以免污染物最終進入回收塑膠中。

    「同時,各國和消費者必須對塑膠進行分類。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我認為我們不會成功。相反,我們應該重新考慮利用具有塑膠性能但不會污染地球的新材料。」布萊諾說。

    這位研究人員已經與兩家丹麥包裝公司合作,開發食品包裝等原型。他也設想了這種材料的許多其他用途,例如汽車工業的汽車內飾。雖然很難說這種生物友好的大麥基塑膠何時會上架,但研究人員預測,這種新材料可能會在可預見的未來成為現實。

    「這已經非常接近我們可以真正開始與我們的研究團隊和公司合作生產原型的階段。我認為,在1到5年內開發出軟包裝和硬包裝的不同原型,如托盤、瓶子和袋子,是切實可行的。」布萊諾總結道。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凱擘大寬頻暑期「飆網全防護」優惠:1G 光纖上網月付 799 元,享趨勢上網防護、居家防護攝影機'

    凱擘大寬頻暑期「飆網全防護」優惠:1G 光纖上網月付 799 元,享趨勢上網防護、居家防護攝影機

    提交: June 28, 2024, 8:30pm CST
    标签  [编辑]
    凱擘大寬頻限時推出暑期「飆網全防護」優惠,申辦 1G 光纖上網免費升級提供趨勢上網防護服務及安全監控攝影機,每月只要 799 元。2db3e679cfa2ebe0e86bb5be092ad8ad

    凱擘大寬頻限時推出暑期「飆網全防護」優惠,申辦 1G 光纖上網免費升級提供趨勢上網防護服務及安全監控攝影機,每月只要 799 元;「好禮自由選」方案即享泰國機加酒優待及 MyVideo 影音看到飽。凱擘大寬頻企業服務助野鳥協會保護珍稀鳥類,24 小時監控直播黃鸝巢位狀況;支援台北市政府水舞嘉年華活動,讓民眾線上就能欣賞即時水舞秀。

    暑假飆網更安心!申辦1G光纖上網,免費提供防毒、防詐及門戶安全保護服務

    全家開心迎暑假,凱擘大寬頻推出網路門市限定「飆網全防護」優惠方案!即日起至 7 月 9 日新申辦 1G 光纖上網,超低月付 799 元,不僅享免費建置家中無線上網環境、提供 3 台 Mesh Wi-Fi 6 上網神器,再加碼贈趨勢上網防護服務(價值$4,320),守護用戶連網安全,以及居家監控網路攝影機,全面保障門戶出入安全。

    有感網路攻擊、詐騙問題漸增,光纖上網新用戶申辦 1G 上網指定方案,就能免費使用趨勢上網防護服務;既有用戶加辦可享前 3 個月只要 99 元優惠價。居家監控網路攝影機可讓家長或晚輩透過專屬 App 觀看家中即時影像,隨時隨地掌握屋內小孩、老人或寵物動態及門戶安全。

    王家衛電視劇《繁花》熱映中,申辦指定方案即享MyVideo上萬小時影音看到飽

    凱擘大寬頻同步推出 Wi-Fi 滿屋+「好禮自由選」方案,每月 699 元即享 300M 光纖上網,免費升級 2 台 Mesh Wi-Fi 6 及 HBO 電影套餐無限看,再送泰國 7 日機加酒優待券,更享MyVideo豪華月租 24 個月(價值 6,000 元),暢看獨家熱播的王家衛電視劇《繁花》及上萬小時影音內容,或數位頻道家庭高級餐、momo 幣每月回饋最高150元等好禮任選一。

    凱擘大寬頻企業服務:助野鳥協會守護珍稀鳥類、北市府水舞嘉年華即時直播

    凱擘大寬頻企業解決方案為野鳥協會架設 24 小時監控設備,確保黃鸝巢位安全,守護台灣二級保育鳥類,除可透過手機隨時觀看即時鳥況,防止盜獵發生,更全程記錄孵化、進食、離巢等過程,增進生態保育教育,也為學術研究和保育工作增添寶貴資料。另外,凱擘大寬頻支援台北市政府首次舉辦的水舞嘉年華活動,於基隆河左右岸各架設網路攝影機,提供持續 2 個月每日不間斷的水舞演出即時影像直播,讓民眾線上以最佳角度身歷其境欣賞璀璨水舞秀。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Google Translate 新增支援超過 110 種新語言,幾乎是之前的兩倍'

    Google Translate 新增支援超過 110 種新語言,幾乎是之前的兩倍

    提交: June 28, 2024, 8:00pm CST
    标签  [编辑]
    Google Translate 即將支援超過 110 種新語言,這幾乎是之前支援語言數量的兩倍。8e4a2af2cff065f2b2e142db0919ad99

    Google 在周四宣布,將為 Google Translate 新增加 110 種新語言的支援。在此之前,Google Translate 支援 133 種語言,因此這次擴充(該公司稱這是其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象著一個重大飛躍。

    Google 的 PaLM 2 AI 語言模型幫助 Translate 學習了這些新語言。Google 的Isaac Caswell)在部落格文章中說,它特別擅長學習彼此相關的語言,例如「接近印地語的語言,如阿瓦德語和馬爾瓦里語,以及法語克里奧爾語,如塞席爾克里奧爾語和毛里求斯克里奧爾語」。

    Translate 新支援的語言列表中包括廣東話,「長期以來一直是 Google Translate 最受歡迎的語言之一」卡斯威爾說。「由於粵語在書面上經常與漢話重疊,因此很難找到數據和訓練模型。」卡斯威爾還說,「大約四分之一的新語言來自非洲」。

    卡斯威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大多數新語言至少有 100 萬人使用,而「幾種」語言則有數億人使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三星 Galaxy Z Fold6 摺疊螢幕手機算繪圖再曝光,粉色款首次現身'

    三星 Galaxy Z Fold6 摺疊螢幕手機算繪圖再曝光,粉色款首次現身

    提交: June 28, 2024, 7:30pm CST
    标签  [编辑]
    三星 Galaxy Z Fold6 摺疊螢幕手機粉色款算繪圖首曝,7 月 10 日發佈290b257f9d884e59dd33b1bcb642e465

    三星將於 7 月 10 日在巴黎舉辦 Galaxy Unpacked 新品發佈會,屆時可摺疊手機 Galaxy Z Fold 6 和 Z Flip 6 有望在此次活動中亮相。PassionateGeekz 網站現已分享一組 Galaxy Z Fold6 的外觀算繪圖。

    三星 Galaxy Z Fold6 摺疊螢幕手機算繪圖再曝光,粉色款首次現身

    三星 Galaxy Z Fold6 摺疊螢幕手機算繪圖再曝光,粉色款首次現身

    三星 Galaxy Z Fold6 摺疊螢幕手機算繪圖再曝光,粉色款首次現身

     

     

    ▲ 圖源 PassionateGeekz 網站,下同

    此次曝光的算繪圖展現了粉、藍、銀三款配色。這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無疑是粉色配色,方正硬朗的外觀中似乎還帶有一點“柔情”。據已知情報,除了以上配色外,三星 Galaxy Z Fold 6 還有黑白兩色。

    三星 Galaxy Z Fold6 摺疊螢幕手機算繪圖再曝光,粉色款首次現身

    三星 Galaxy Z Fold6 摺疊螢幕手機算繪圖再曝光,粉色款首次現身

    三星 Galaxy Z Fold6 摺疊螢幕手機算繪圖再曝光,粉色款首次現身

    三星 Galaxy Z Fold6 摺疊螢幕手機算繪圖再曝光,粉色款首次現身

     

     

     

    如圖所示,三星 Galaxy Z Fold6 手機的整體外觀更加方正、相機更凸起。此前相關資訊表明 Galaxy Z Fold6 外螢幕寬度為 60.2 mm,而 Galaxy Z Fold5 的寬度為 57.4 mm,增加了 5%。

    根據爆料者 @i冰宇宙 先前分享的示意圖顯示,Galaxy Z Fold6 手機內屏尺寸為 7.6 英吋,內屏比例為 8:6.9,展開後尺寸為 132.6mm*153.5mm。此外,該機的重量為 238g,展開後厚度為 5.6mm。他將這款新機稱為“vivo X Fold3 縮小版”,螢幕比例基本都是 8:7 上下。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Intel 發表了「光學運算互連」OCI 晶片,能以光速傳輸數據,讓距離達傳統銅線的100倍'

    Intel 發表了「光學運算互連」OCI 晶片,能以光速傳輸數據,讓距離達傳統銅線的100倍

    提交: June 28, 2024, 7:00pm CST
    标签  [编辑]
    OCI這一技術相比傳統使用銅線和電流進行資料傳輸的方式,在高頻寬和低功耗的情況下,能實現大大長於傳統晶片的資料傳輸距離。E35652c5f00435080dc31dc384eb079e

    英特爾在OFC 2024上展示了革命性的光學運算互連(OCI)晶片,將其與CPU封裝在一起,實現了即時數據傳輸。這項突破性的技術有望徹底改變資料中心和高性能運算領域的AI基礎設施。

    英特爾IPS團隊高級總監Thomas Liljeberg指出,隨著伺服器間數據傳輸量激增,現有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已接近極限。英特爾的OCI晶片透過提升頻寬、降低功耗並增加傳輸距離,為下一代運算系統提供無縫整合的矽光子互連解決方案,加速機器學習工作負載,重塑高性能AI基礎設施。

    光纖 I/O 推動AI

    這款首創的OCI晶片設計支援每個方向64個通道,每個通道32 Gbps的數據傳輸速率,可在長達100公尺的光纖上運行。這將滿足AI基礎設施對更高頻寬、更低功耗和更長傳輸距離的迫切需求,並為未來CPU/GPU集群連接和新型運算架構的可擴充性奠定基礎。

    隨著大型語言模型和生成式AI的發展,AI應用正加速普及。為了應對AI加速工作負載的新需求,更大、更高效的機器學習模型變得至關重要。未來運算平台的擴展需要指數級增長的I/O頻寬和更長的傳輸距離,以支援更大的處理單元集群和更高效的架構,如xPU分解和記憶體池化。

    傳統電氣I/O的傳輸距離有限,而可插拔光收發器模組成本和功耗高。英特爾的OCI晶片採用協同封裝的xPU光學I/O解決方案,結合了高頻寬、高功率效率、低延遲和長傳輸距離的優勢,滿足AI/ML基礎設施擴展的需求。

    具有共同封裝 OCI 的概念 Intel CPU ▲ 具有共同封裝 OCI 的概念 Intel CPU

    這款全整合OCI晶片利用英特爾久經考驗的矽光子技術,將矽光子整合電路(PIC)與電氣IC整合在一起。PIC包含片上雷射器和光放大器。展示的OCI晶片與英特爾CPU協同封裝,但也可與下一代CPU、GPU、IPU和其他系統級晶片(SoC)整合。

    OCI實現支援高達4 Tbps的雙向數據傳輸,相容PCIe Gen5。現場展示了兩個CPU平台之間透過光纖跳線連接的發射器和接收器,CPU生成並測量光學位錯誤率(BER),還展示了單根光纖上8個波長、200 GHz間隔的Tx光譜,以及32 Gbps Tx眼圖,顯示出優異的訊號品質。

    Intel 4 Tbps 光運算互連OCI小晶片 ▲ Intel 4 Tbps 光運算互連OCI小晶片

    當前的晶片雖然支援每個方向64個通道、32 Gbps數據傳輸,最遠可達100公尺,但實際應用可能受限於飛行時間延遲。它使用8對光纖,每對攜帶8個DWDM波長。這種協同封裝解決方案每比特僅消耗5皮焦(pJ),相較可插拔光收發器模組的15 pJ/bit,能效顯著提升,有助於解決AI功耗問題。

    英特爾作為矽光子市場的領導者,利用了25多年的內部研究成果,是第一家大規模向主要雲端服務提供商出貨基於矽光子的高可靠性連接產品的公司。英特爾的混合雷射器晶圓技術和直接整合實現了無與倫比的整合度,提高了可靠性並降低了成本。

    英特爾目前的OCI晶片仍處於原型階段,正與選定的客戶合作,將OCI與他們的SOC協同封裝,作為光學I/O解決方案。隨著AI基礎設施不斷演進,英特爾將繼續引領創新,塑造連接技術的未來。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LG Display開始量產串聯式OLED筆電螢幕:厚度減40%、壽命翻倍'

    LG Display開始量產串聯式OLED筆電螢幕:厚度減40%、壽命翻倍

    提交: June 28, 2024, 6:30pm CST
    标签  [编辑]
    LG Display率先量產串聯OLED筆電螢幕:厚度減40%、壽命翻倍999d96bf97bd39d4854604b177c93085

    LG Display在業界中率先突破,成功完成並實現了筆電用串聯OLED面板的量產。這一里程碑式的進展預示著筆電顯示技術的全新篇章。

    在今年五月發表的M4版iPad Pro 就號稱是史上最薄的iPad,採用的就是串聯 OLED 技術。而LG將把技術革命延伸到筆電上,這款備受矚目的顯示面板,尺寸達13英吋,解析度高達2880*1800(16:10的黃金比例),為使用者帶來細膩且寬廣的視覺體驗。

    其色域覆蓋達到100% DCI-P3,確保了色彩的精準還原與豐富度。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已通過VESA DisplayHDR True Black 500認證,為使用者提供了深沉而真實的黑色呈現,使得畫面細節更加豐富。

    LG Display特別指出,這款顯示面板是專為筆電應用場景量身定製的。它擁有單層OLED筆電顯示面板2倍的壽命和3倍的亮度,不僅保證了長時間使用的穩定性,還在亮度上有了顯著的提升。同時,它的功耗可降低至多40%,為使用者在續航上帶來了顯著的最佳化。

    除了性能上的卓越表現,這款面板在便攜性上也做出了巨大突破。通過元件和結構設計的改進,這款13英吋觸控面板相較於傳統筆電用OLED,厚度減少了約40%,重量減輕了約28%。這一輕巧的設計使得它非常適合高性能筆電使用,為使用者帶來了更為便捷的移動體驗。

    M4版iPad Pro也採用串聯OLED技術

    在今年五月發表的M4版iPad Pro 就號稱是史上最薄的iPad,採用新的 Ultra Retina XDR 顯示器,採用的就是串聯 OLED 技術,可以結合兩塊面板的光線讓亮度提高,因此新的 iPad Pro 在顯示 SDR 和 HDR 內容時可以達到 1000nits 的全螢幕亮度和 1600nits 峰值亮度。新的 nano-texture 玻璃經過奈米級精準蝕刻材質,可以保持顯示品質與對比度,同時也減少眩光。

    串聯式OLED與傳統OLED技術有何不同?

    串聯式OLED與傳統OLED技術比較,它擁有極高的電流發光功率效率(current efficiency),其發光功率效率可以隨著串聯器件的個數成倍數增長,而且在相同電流密度下測試時,串聯式OLED與傳統OLED的老化機制類似。

    但由於串聯式OLED的初始亮度可以在很小的驅動電流下變得很大,所以適合照明使用(亮度需求大於3 000 cd/m2 ),如換算成同樣初始亮度時,串聯式OLED的壽命將比傳統OLED長很多。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AI雲端平台算力彈性擴展,任何企業在30秒內一鍵部署AI應用'

    AI雲端平台算力彈性擴展,任何企業在30秒內一鍵部署AI應用

    提交: June 28, 2024, 6:00pm CST
    标签  [编辑]
    這幾年許多公司開始選擇不自己架設伺服器,而轉向使用雲端運算平台的服務。這兩年AI大行其道,但一般公司要如何要開始向AI轉型呢?326851b461515c452007ebacb4089f99

    這幾年許多公司開始選擇不自己架設伺服器,而轉向使用像AWS或Azure或GCP這樣的雲端運算平台的服務。這兩年AI大行其道,但一般公司要如何要開始向AI轉型呢?

    AI雲端平台算力彈性擴展,任何企在30秒內一鍵部署AI應用

     

    Q:企業可以在AI平台上做哪些事情?

    A:訓練與微調大型語言模型、即時生成內容、即時翻譯、模型推理、資料分析與洞察、開發客製化AI應用、特定需求的AI應用、提升工作效率。未來甚至可以訓練個人化AI助手、理解動物語言或破解古文。

     

    Q:使用者要如何解決算力的問題?

    A:使用AI雲端平台服務,使用者可以直接租用所需的算力,無需自己購買和維護硬體。也可以根據需求選擇不同類型和數量的GPU,如H100、H200等。當算力不足時,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隨時增加或減少所使用的算力資源。

     

    Q:使用AI平台而不要自己架設的好處是什麼?

    A:降低進入門檻、節省成本、提高效率、確保可靠性、靈活擴展、專注於核心業務、符合ESG標準。

     

    Q:什麼是「雲地整合」?

    A:「雲地整合」指的是將本地的運算資源與雲端服務相結合的一種模式。具體來說就是企業可以在自己的私有雲中部署一定數量的運算資源(如GPU)。當本地資源不足時,可以快速從公共雲端平台調用額外的算力。

     

    Q:GMI Cloud支援哪些AI模型?

    A:GMI Cloud支援多種流行的AI模型,像是Llama 3、Mistral、Stable Diffusion,可以做圖像生成模型、語音轉文本模型、文本轉語音模型、即時翻譯模型還不斷增加新的模型和功能,也可以根據客戶需求組合或開發特定的AI模型。

     

    Q:如何確保平台的可靠性和可擴充性? 

    A:主要虛擬化技術,將整個平臺虛擬化,允許靈活分配和調整計算資源;分散式架構,計畫在全球建立多個資料中心以及標準操作流程、硬體升級及模組化設計,將各種AI模型和服務模組化,便於快速部署和更新。

     

    Q:除了H100外,也有H200的GPU嗎? 

    A:是的,GMI Cloud不僅有H100 GPU,還計畫提供H200 GPU。未來也會升級到GB200,這可更新一代的GPU技術。

     

    Q:要如何確保不同行業和領域客戶的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A:基本上透過多樣化AI模型和服務、靈活資源選擇、客製化服務、持續更新技術、簡化部署流程才能成為通用AI基礎設施。

     

    Q:台灣中小企業居多,想部署AI要具備什麼能力?

    A:基本上不需要深厚的技術背景,平台已預先配置好環境,不需要了解複雜的網路或虛擬化技術。但企業主要很清楚知道自己需要的應用需求和整理好的相關數據,才能訓練自己需要的資料。

     

    Q:使用AI平台,符合ESG的規範嗎?

    A:GMI Cloud資料中心使用綠色能源,例如核能、水力發電和 風力發電,符合ESG中的環境保護要求。此外,AI平台透過資源共享和彈性擴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減少碳排放。總體而言,AI平台在ESG方面具有潛在優勢。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Intel Lunar Lake筆電處理器定於9月、Arrow Lake K系列10月發售'

    Intel Lunar Lake筆電處理器定於9月、Arrow Lake K系列10月發售

    提交: June 28, 2024, 5:30pm CST
    标签  [编辑]
    Intel Lunar Lake筆電處理器定於9月、Arrow Lake K系列10月發售973fa513396f1ef7a642114edc9339b7

    6月初的台北電腦展上,Intel首次公佈了新一代低功耗移動版處理器Lunar Lake的架構、技術細節,但沒有任何型號、規格,上市時間也只模糊地說是第三季度。

    根據最新情報,Lunar Lake也就是Core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的正式型號、規格將在9月初正式公佈,實際開賣時間定在9月17-24日一週內,詳細的日期則待定。

    相比之下,高通Snapdragon X Elite/Plus筆電已經從6月18日起上市,AMD Strix Point Ryzen AI 300系列筆電會在7月底8月初上市,Intel這次落後了。

    值得注意的是,Intel將在9月24-25日舉辦新一屆Vision 2024創新大會,到時一定會有更多Lunar Lake的訊息,可能還有高性能版的Arrow Lake。

    新 GPU 架構及 XeSS 技術

    根據先前的官方資訊,Lunar Lake透過核心架構的改變,效能表現較當前 Core Ultra 處理器(代號為 Meteor Lake)更加優異,特別是繪圖處理器(GPU)效能提升 1.5 倍,神經網路處理器(NPU)的效能提升 3 倍,功耗降低 40%。

    在顯示核心部分,Lunar Lake 處理器的 GPU 是基於新的 Xe2 架構所打造,採用 8 核心、8 組加強光線追蹤單元配置,提供 67 TOPS 的 AI 運算效能,及搭配 8 MB 的快取記憶體,比起前一代 Meteor Lake 處理器要多出 50% 的顯示效能。此外,支援 Intel  獨家的 XeSS Frame Generation 技術,透過 AI 來提升畫面。

    在展場上也展示搭載 Lunar Lake 處理器筆電,在開啟「F1 24」遊戲畫面時,除了支援光線追蹤外,透過 Intel XeSS 的 AI 畫格升成技術,可提升畫面的表現及流暢度,並且在 1080p 畫質下,可達 60FPS 以上的表現。

    另外,說到Arrow Lake,它也屬於Core Ultra 200系列(沒有15代Corei),會同時出擊桌機和筆電,其中解鎖版K系列預計會在10月份第一波開賣,搭配新的高階主機板Z890,封裝介面改為LGA1851。

    非K的桌面主流系列和配套的B860、H810主機板,以及行動版本,都要等到明年初的CES 2025才會發表。

    到時候,AMD應該也會發表高性能行動APU Stirx Halo,預計最多16個Zen5 CPU核心、40個RDNA3.5 GPU核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復古隨身聽自己做,Tangara還原水果經典xPod造型'

    復古隨身聽自己做,Tangara還原水果經典xPod造型

    提交: June 28, 2024, 5:00pm CST
    标签  [编辑]
    Tangara是款與水果公司第4代xPod造型接近的隨身聽套件,不但具有經典的觸控圓盤,還同時支援有線與藍牙無線耳機。327f9c7aa1e74a4d69d11e2df7bf6fc3

    Tangara是款與水果公司第4代xPod造型接近的隨身聽套件,不但具有經典的觸控圓盤,還同時支援有線與藍牙無線耳機。

    可以搭配AirPods的某Pod

    Tangara的本體由2張電路板構成,其前板主要的功能為觸控圓盤與顯示器,透過軟排線連接至後板,而後板則具有微控制器、DAC、放大器等元件。分離的好處除了能簡化電路設計之外,當裝置的某部分元件故障時也比較容易維修。

    延伸閱讀:復古不死,Mixxtape隨身聽竟然可以當錄音帶播放

    Tangara採用ESP32-WROVER-E微控制器,搭配SAMD21E18協同處理器(負責USB裝置、SD卡、電源管理)。在音效處理部分,採用WM8523 DAC與INA1620放大器,訊噪比達106 dB,總諧波失真加噪訊(THD+N)小於0.03%,最高可支援24 bit取樣深度與192 kHz取樣頻率的音訊,但目前韌體僅支援16 bit、44.1/48 kHz格式,以及WAV、FLAC、MP3、Opus、Vorbis等格式檔案,未來可能透過韌體更新提供新功能。

    Tangara提供1組3.5mm音訊端子,搭配32 ohm阻抗的耳機能夠輸出約150mW功率,搭配250 ohm阻抗的耳機則能輸出200mW功率,此外它也可以透過藍牙連接一般或低功耗藍牙(BLE)無線耳機,目前僅支援SBC編碼格式,未來可透過韌體更新追加相容格式。

    Tangara是款向水果經典致敬的隨身聽,使用者可以透過在觸控圓盤劃圈進行操作選單,也可以切換為點擊圓盤的上下左右操作。 ▲ Tangara是款向水果經典致敬的隨身聽,使用者可以透過在觸控圓盤劃圈進行操作選單,也可以切換為點擊圓盤的上下左右操作。

    Tangara的內部主要由2片電路板構成。 ▲ Tangara的內部主要由2片電路板構成。

    圖片上方為載觸控圓盤與顯示器的前板,下方的後板則具有微控制器、DAC、放大器元件,2者透過軟排線相連。 ▲ 圖片上方為搭載觸控圓盤與顯示器的前板,下方的後板則具有微控制器、DAC、放大器等元件,2者透過軟排線相連。

    其機身頂部具有3.5mm音訊端,能夠推動阻抗達250 ohm的耳機。 ▲ 其機身頂部具有3.5mm音訊端子,能夠推動阻抗達250 ohm的耳機。

    它也具有藍牙4.2以及Wi-Fi 4無線通訊功能,要配Apple AirPods無線耳機使用也沒問題。 ▲ 它也具有藍牙4.2以及Wi-Fi 4無線通訊功能,要搭配Apple AirPods無線耳機使用也沒問題。

    Tangara的預定上市日期為2025年1月14日,預定售價為美金249元(約合新台幣8,125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三個哈佛輟學生挑戰NVIDIA:AI晶片初創公司Etched獲1.2億美元融資'

    三個哈佛輟學生挑戰NVIDIA:AI晶片初創公司Etched獲1.2億美元融資

    提交: June 28, 2024, 4:30pm CST
    标签  [编辑]
    Etched的目標明確而雄心勃勃:開發一款能夠在AI領域與NVIDIA競爭的專用晶片。Fb60558ba2d7d9b114bacc162b7d3327

    在AI技術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一家名為Etched的初創公司正逐漸引起業界關注。這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庫比蒂諾的公司,由三位哈佛大學輟學生創立,成立僅兩年就獲得了1.2億美元的風險投資。Etched的目標明確而雄心勃勃:開發一款能夠在AI領域與NVIDIA競爭的專用晶片。

    Sohu晶片:Etched的王牌

    Etched正在開發的核心產品是一款名為Sohu的晶片。這款晶片專門設計用於訓練和部署基於"變換器(Transformers)"架構的AI模型。變換器架構是當前推動ChatGPT等先進AI技術的核心,Etched的選擇顯示了他們對市場趨勢的敏銳洞察。

    Etched的聯合創始人兼CEO加文·烏伯提(Gavin Uberti)認為,隨著AI技術的進步,市場對計算資源的巨大需求將通過定製的ASIC(專用積體電路設計)晶片來滿足。相比NVIDIA的通用圖形處理單元(GPU),這些專用晶片在成本效益上可能更具優勢。

    Etched的Sohu晶片採用了一些創新設計,旨在提高效率和性能:

    1. 專注於變換器架構,優化資料傳輸效率
    2. 採用大型核心設計,減少低效計算
    3. 通過硬編碼AI架構,降低答案返回的延遲

    Etched聲稱,得益於這些創新,其晶片的速度可達NVIDIA GPU的10倍以上。

    烏伯提坦言,Etched的戰略是一場高風險的賭注:"如果變換器技術被淘汰,我們就完了。但如果它們繼續存在,我們將成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公司。"這種All-in的態度反映了創始團隊對自身技術和市場前景的信心。

    資金與競爭:David vs Goliath

    Etched的創始團隊包括CEO加文·烏伯提、聯合創始人克里斯·朱和COO羅伯特·瓦肯。他們的創業靈感源於在晶片公司的實習經歷,這讓他們接觸到了底層硬體的概念。團隊成員放棄了哈佛學業,全身心投入到這個他們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中。

    儘管1.2億美元的A輪融資對初創公司來說是一筆可觀的數額,但與NVIDIA的財力相比仍顯得微不足道。NVIDIA在過去三個季度的銷售額連續增長超過兩倍,最近一個季度更達到了260億美元。面對如此強大的競爭對手,Etched無疑面臨著巨大挑戰。

    然而,Etched仍然吸引了一批知名投資者的支持。此輪融資由Primary Venture Partners和Positive Sum Ventures領投,投資者陣容包括科技界知名人士如彼得·蒂爾(Peter Thiel)、斯坦利·德魯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和自動駕駛公司Cruise的創始人凱爾·沃格特(Kyle Vogt)。

    儘管NVIDIA在AI晶片市場佔據了80%以上的份額,但巨大的市場潛力仍然吸引著眾多初創公司前來角逐。除了Etched,還有如Cerebras Systems和Tenstorrent等公司也在開發各具特色的AI晶片。

     

    半導體行業向來是初創公司難以進入的領域,需要長期的開發週期、巨額資金投入,以及與少數製造商的緊密合作。然而,AI技術的蓬勃發展為新玩家提供了難得的機遇。2023年,風險資本家向AI半導體公司投資了60億美元,略高於2022年的57億美元。

     

    Etched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展示Sohu晶片的初步成果,並正積極尋求潛在客戶。公司認為,隨著AI模型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服務,對專用晶片的需求將會激增。然而,要在市場上取得成功,Etched需要說服那些已在GPU上投入巨資的公司,展示專用晶片在成本效益上的優勢。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如何關閉刷新 Facebook 時出現的音效?'

    如何關閉刷新 Facebook 時出現的音效?

    提交: June 28, 2024, 4:00pm CST
    标签  [编辑]
    Facebook App 最新 450.0.0 版本,因技術性異常錯誤導致手機滑臉書時,會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 ,若覺得這聲音太擾人,可先手動關閉應用程式的音效。68e49001ed0320b22fca73571f8b8bb8

    最近手機滑臉書時,若會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不要擔心這不是耳朵有問題,也不是手機壞掉了!根據 Meta 對外公開表示,此原因是近期 Facebook App 最新 450.0.0 的版本更新中,因技術性異常錯誤所引起的問題,目前也正在修復中。但若覺得這聲音太擾人,不妨可以先手動關閉應用程式的音效,待 Meta 針對此問題解決後,再打開此設定即可。

    步驟 1:開啟 Facebook App 後,點選底部工具列右側的「功能表」圖示。

    如何關閉刷新 Facebook 時出現的音效?

    步驟 2:接著點選「設定」類別。

    如何關閉刷新 Facebook 時出現的音效?

    步驟 3:進入設定頁面後,找到「偏好設定」類別。

    如何關閉刷新 Facebook 時出現的音效?

    步驟 4:在展開的選單中,找到「影音內容」選項。

    如何關閉刷新 Facebook 時出現的音效?

    步驟 5:進入到頁面,可見「應用程式音效」為開啟的狀態。

    如何關閉刷新 Facebook 時出現的音效?

    步驟 6:在此將「應用程式音效」關閉,待日後此問題解決後再開啟。

     

    如何關閉刷新 Facebook 時出現的音效?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如何關閉刷新 Facebook 時出現的音效?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Pure Storage 平台推出創新功能:儲存自動化、專為儲存設計的生成式 AI  Copilot'

    Pure Storage 平台推出創新功能:儲存自動化、專為儲存設計的生成式 AI Copilot

    提交: June 28, 2024, 3:30pm CST
    标签  [编辑]
    Pure Storage 發表最新平台功能,包括首開先例的儲存自動化、專為儲存設計的生成式 AI  Copilot,讓 IT 與企業領導人從根本面提升 AI 部署能力、改善網路韌性。B6ac1de968e880d3356f398d41f9863b

    Pure Storage 發表最新平台功能,包括首開先例的儲存自動化、專為儲存設計的生成式 AI  Copilot,讓 IT 與企業領導人從根本面提升 AI 部署能力、改善網路韌性,以及強化現代化應用程式的能力。

    AI 正徹底改變企業的運營模式,網路犯罪組織也利用 AI 技術提升網路攻擊的頻率和破壞力,尤其是勒索病毒的威脅使企業面臨更嚴峻的挑戰。然而現有的 IT 基礎架構普遍缺乏彈性,無法快速因應變化來保護資料,也無法在必要時快速還原。

    Pure Storage 平台創新功能
    • 首開先例的儲存自動化:Pure Fusion 能瞬間整合陣列並實現儲存池最佳化,同時容納企業地端及雲端的結構化與非結構化資料。下一代的 Pure Fusion 現已完全融入 Purity 作業環境,能經由不中斷升級不斷改善,預計未來將開放給整個 Pure Storage 平台以及全球客戶使用。
    • 業界首創專為儲存設計的生成式 AI Copilot:提供一種透過自然語言來管理及保護資料的全新方式。這項功能運用來自數萬家 Pure 客戶的經驗分享,逐步引導團隊調查複雜的效能與管理問題,進而預先防止資安事件發生。

    Pure Storage 台灣區總經理周平,分享 Pure Storage 最先進的資料儲體驗,協助企發揮資料最大效益。 ▲ Pure Storage 台灣區總經理周正平,分享 Pure Storage 最先進的資料儲存體驗,協助企業發揮資料最大效益。

    Pure Storage 平台加速企業成功部署 AI

    根據 Pure Storage 委託 Innovation Race 針對全球 1,500 名資訊長(CIO)與決策者所做的調查,幾乎所有的受訪者(98%)都表示企業的資料基礎架構必須提升才能支援 AI 相關計畫。AI 正以驚人的速度演進,IT 部門要追上其發展已十分吃力,更遑論要預測其未來發展。各種規模的企業逐漸意識到,他們的基礎架構缺乏彈性,無法提供企業級可靠性,若想要擴充或升級效能,就必須經歷複雜且高風險的基礎架構計劃。

    Pure Storage 正透過平台推出創新功能,協助企業在目前或未來的發展上可以成功加速 AI 的部署,並透過 AI 來釋放資料的價值,同時提供靈活性,得以在不中斷營運的狀況下獨立地即時擴充容量和效能。

    • 專為 AI 設計的全新 Evergreen//One:第一套專門打造的 AI 儲存即服務:提供保證的儲存效能,讓 GPU 有能力支援訓練、推論及高效能運算(HPC)工作負載,擴大 Pure Storage 容量訂閱的領導地位,並推出根據動態效能與吞吐量需求採購的能力。新的 SLA 獨家提供企業所需的效能,免除預先規劃或超額採購的必要,僅支付實際用到的效能。
    • 利用精細的存取控管創造安全的應用環境:結合 Kubernetes 容器管理、安全的分租共用,以及政策治理工具,達成企業營運關鍵資料與 AI 叢集之間的進階資料整合。這使得應用程式擁有者能享受儲存基礎架構,自動取得 AI 創新,不必妥協於安全性、獨立性與控管。

    Pure Storage 大華區技術總監何與暉分享顛覆傳統的最新平台功能,為 AI 及網路韌性提供最佳基礎架構。 ▲ Pure Storage 大中華區技術總監何與暉分享顛覆傳統的最新平台功能,為 AI 及網路韌性提供最佳基礎架構。

    Pure 計畫透過 NVIDIA DGX SuperPOD 認證擴大並加速企業導入 AI 應用

    Pure Storage 是最早和 NVIDIA 合作通過 NVIDIA DGX BasePOD 認證及 NVIDIA OVX 驗證的企業儲存廠商。在這項 AI-ready 基礎架構的開創性合作基礎上,Pure 將於 2024 年底成為通過 NVIDIA DGX SuperPOD 認證的儲存解決方案。

    Pure Storage 採用乙太網路的儲存解決方案,可簡化大規模 AI 訓練與推論的整合和部署,協助企業加快導入 AI 計畫。Pure Storage 的能源效率能比其他全快閃儲存解決方案減少高達 85%的能耗,協助客戶克服資料中心對於大型 AI 叢集的耗電量限制。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英特爾展示矽光子實力,首款OCI小晶片亮相:透過光學I/O連接實現更快更強的AI晶片'

    英特爾展示矽光子實力,首款OCI小晶片亮相:透過光學I/O連接實現更快更強的AI晶片

    提交: June 27, 2024, 12:30am CST
    标签  [编辑]
    AI領域又一重大突破?媒體稱,英特爾推出首款OCI晶片組,能提高AI基礎設施的資料傳輸速率,並減少延遲和功耗,這對需要高速資料傳輸的AI基建和應用至關重要。E4aa0aa7e0cd9bc1608446abb0b8f404

    在2024年的光纖通訊會議(OFC)上,英特爾的內建光子解決方案(IPS)小組展示了業界最先進的、也是首次完全內建的光計算互連(OCI)晶片組,該晶片組與英特爾CPU共同封裝並運行即時資料。

    英特爾展示矽光實力,首款OCI小晶片亮相:透過光I/O連接實現更快更強的AI晶片

    當半導體技術不斷發展,想要提升能效就需要更多的先進技術,其中之一就是矽光 (Silicon Photonics)。這結合了兩個 20 世紀最重要的發明:矽積體電路和半導體雷射。與傳統的電子相比,矽光子能讓資料傳輸速率更快、距離更長,還能利用 Intel 的矽晶量產效率。集結積體光電的效能與可靠性,及晶片的可擴充性,實現高頻寬、低功耗的連線能力。

    英特爾的OCI晶片組通過在資料中心和高性能計算 (HPC) 應用的新興AI基礎設施中實現共同封裝的光輸入/輸出 (I/O),代表了高頻寬互連的一次飛躍。英特爾稱,我們在融合光電科技到高速資料傳輸方面實現一個革命性的里程碑。

    功能方面,這款首款OCI晶片支援64個獨立通道,每個通道能夠以32千兆位/秒 (Gbps)的速率傳輸資料,並在長達100米的光纖上高效傳輸資料,有望滿足AI基礎設施對更高頻寬、更低功耗和更長傳輸距離日益增長的需求。它增強了叢集中CPU與GPU之間的連接,並支援創新的計算架構,如一致性記憶體擴展和資源解耦。

    新一代光學I/O技術革新,迎接日益增長的AI工作負載

    隨著AI技術的飛速發展,自動駕駛、高級資料分析和虛擬助手等應用在全球範圍內日益普及,對計算資源的需求急劇增加。特別是大型語言模型如GPT,以及生成式AI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AI技術的應用。然而,這些先進的AI模型需要處理和生成的資料量巨大,對計算資源和資料傳輸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隨著機器學習模型的規模不斷擴大,它們在AI加速工作中的作用也變得越來越複雜,需要極高的計算能力和資料處理能力才能有效運行。這種對高性能計算平台的需求正在推動輸入/輸出(I/O)頻寬的指數級增長和資料傳輸距離的延伸。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資料中心正在向更大的處理單元叢集,如CPU、GPU和IPU的使用,以及更高效的資源利用架構,如xPU解耦和記憶體池化方向發展。這些技術的實施將提高處理效率,降低系統延遲,並最佳化資源組態,從而支援更廣泛的AI計算和應用。

    儘管傳統的電子I/O系統在傳輸大量資料時表現出高頻寬密度和低功耗的優點,但其最大的弱點是傳輸距離短,通常僅限於一米內。這嚴重限制了資料中心內部的裝置佈局,使得元件之間的連接受到嚴格的空間限制。

    英特爾展示矽光實力,首款OCI小晶片亮相:透過光I/O連接實現更快更強的AI晶片

    為了突破這一限制,資料中心和早期AI叢集開始採用可插拔光學模組技術,這種技術能夠提供比電子I/O更長的傳輸距離。然而,隨著AI應用對資源的不斷增加,光學模組在成本和能耗方面的壓力也隨之增大。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新一代光學I/O技術應運而生。這種技術將光學I/O與處理器(如CPU、GPU或IPU等,統稱為xPU)共封裝,不僅大幅提高了頻寬,還最佳化了晶片內部的光和電訊號傳輸,顯著降低了能量消耗,還大幅減少了資料傳輸過程中的延遲,對於需要快速響應的AI應用來說至關重要。

    更令人興奮的是,這項技術支援的傳輸距離遠超以往,為資料中心的設計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使得系統能夠適應更廣泛的擴展需求。光學I/O技術的推廣不僅解決了資料傳輸的痛點,也為AI和機器學習的未來發展鋪平了道路。

    打個比方,傳統的電子I/O連接,類似於舊式馬車,在短距離傳輸中效率較高,但面對大量資料的長距離傳輸需求時,卻顯得力不從心。而英特爾的OCI晶片等光學I/O技術,如同現代的汽車和卡車,不僅能在更長的距離上傳輸更多的資料,而且保持資料的完整性,大大超越了傳統電子I/O的性能。

    隨著AI和ML模型需求的不斷擴大,光學I/O憑藉其卓越的傳輸能力和高效能源利用,成為推動未來AI技術發展的關鍵力量。就像汽車和卡車滿足了現代社會對快速、大規模物流的需求一樣,光學I/O使得資料能夠更快、更高效地在更長的距離上傳輸,這對於擴展AI基礎設施至關重要。

    英特爾在矽光子學領域研究已久

    憑藉超過25年的深厚研究基礎,英特爾實驗室在內建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開創性的成就。英特爾不僅是首家成功開發並大規模生產矽光子連接產品的企業,更是以其卓越的產品可靠性,贏得了全球主要雲服務提供商的信賴。

    英特爾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獨特的混合雷射器晶圓上技術和直接內建工藝,這些技術不僅提高了產品的可靠性,還降低了成本。這種獨特的方法使得英特爾能夠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時,提供卓越的性能。到目前為止,英特爾的強大生產平台已經出貨超過800萬片積體電路晶片,這些晶片內建了超過3200萬個晶片級雷射器。其雷射器的故障率極低(故障率小於0.1),這一指標在業界廣泛認可,表明故障率極低。

    這些晶片被封裝在可插拔的收發器模組中,並在大型資料中心網路中得到部署,服務於多家大型雲服務提供商,用於100Gbps、200Gbps和400Gbps的應用。目前,英特爾還在開發下一代200Gbps每通道的晶片,以支援即將到來的800Gbps和1.6Tbps的應用。

    在製造工藝上,英特爾引入了全新的矽光子製造工藝節點,這一工藝不僅提升了裝置性能,還實現了更高的內建度和更佳的耦合效率,同時顯著降低了成本。英特爾在晶片雷射器和SOA性能、成本控制以及能效最佳化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晶片面積減少了超過40%,能耗降低了超過15%,進一步鞏固了其在矽光子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英特爾目前的OCI晶片模組尚處於原型階段。展望未來,英特爾正在與特定客戶合作,將OCI與他們的系統級晶片(SoCs)一起封裝,開發一種創新的光學輸入/輸出解決方案。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華碩 VivoWatch 6 正式發表,指尖量血壓、還可以長期紀錄變化'

    華碩 VivoWatch 6 正式發表,指尖量血壓、還可以長期紀錄變化

    提交: June 27, 2024, 12:14am CST
    标签  [编辑]
    華碩今日發表新一代智慧手錶 VivoWatch 6,主打能夠量測血壓和心電圖,也具備 14 天長續航,適合需要長期監看健康數據者使用。E718c5238e9e0e59f578362d7beb74e9

    華碩今日發表新一代智慧手錶 VivoWatch 6,主打能夠量測血壓和心電圖,也具備 14 天長續航,適合需要長期監看健康數據者使用。

    新推出的 VivoWatch 6 採用 1.39 吋 AMOLED 圓形觸控螢幕,螢幕錶面搭配康寧 Gorilla Glass 3 玻璃,亮度達到 350nits。

    華碩 VivoWatch 6 式發表,指尖量血壓、還可以長期紀錄變化

    錶框側邊有多重感應器,透過指尖輕觸感測器可以用來監控健康數據,搭配電學、PPG 光學、BIA 生物電阻抗等多樣感測,可以量測血壓、心率、體溫、紀錄運動數據、步數、卡路里等,也能透過新一代 ASUS HealthAI 5.0 演算法提供情緒和壓力管理功能,此外還支援華碩自主開發的華碩血壓應用軟體,能建立、紀錄、儲存、顯示血壓趨勢資訊,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心率,且數值會被記錄在 ASUS HealthConnect App 中。

    華碩 VivoWatch 6 式發表,指尖量血壓、還可以長期紀錄變化

    內建 11 種運動模式,室內跑步、游泳、健走、自行車、瑜珈、伸展、核心、舞蹈等,提供 5 ATM 防水等級,適用於游泳池、海灘游泳等淺水域的水上活動及日常生活中的防水場景,支援 L1 + L5 雙頻段五星定位系統以及一卡通票證,電池在一般模式下可以連續使用 9 天,在省電模式下可以連續使用 14 天。

    VivoWatch 6 建議售價 13,990 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PC、手機DRAM記憶體漲價前兆:HBM高寬頻記憶體搶走產能,傳統型DRAM將出現供應短缺'

    PC、手機DRAM記憶體漲價前兆:HBM高寬頻記憶體搶走產能,傳統型DRAM將出現供應短缺

    提交: June 27, 2024, 12:00am CST
    标签  [编辑]
    漲價前兆 PC、手機DRAM記憶體將出現供應短缺5fa9c81ba37fea29d5d3e005c5c035c6

    儲存晶片產業界近日傳來消息,傳統型DRAM記憶體晶片可能面臨供應短缺的局面。

    隨著業界對高頻寬儲存(HBM)這類DRAM的大力投資,傳統型DRAM的產能利用率相對較低,三星和SK海力士的產能利用率僅在80%到90%之間,與NAND快閃記憶體的全速生產形成鮮明對比。

    與HBM DRAM相比,傳統型DRAM指的是用於手機、PC的記憶體晶片,這一供應短缺的訊號可能預示著DRAM記憶體晶片的價格上漲。

    自2024年初以來,通用型DRAM的產能僅提升了大約10%,而智慧型手機、PC和伺服器市場的增長率預計僅為2%到3%。

    全球雲端運算和科技公司在 AI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削減,也未能顯著推動DRAM需求的復甦。

    與此同時,企業級固態硬碟(eSSD)的需求因 人工智慧的普及而激增,導致三星、SK海力士等主要製造商在第二季度滿負荷運行其NAND生產線。

    鎧俠也在市場條件改善後結束了減產,NAND產能利用率恢復至100%。

    儘管業界對傳統型DRAM需求反彈持謹慎樂觀態度,但這一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終端裝置 AI能力的普及程度。

    PC製造商和智慧型手機廠商,如三星和蘋果,正在積極探索 AI技術在各自產品中的應用,以期帶動市場需求。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Google Pixel 9 Pro Fold 手機殼曝光:外螢幕 6.4 吋、內螢幕 8.02 吋'

    Google Pixel 9 Pro Fold 手機殼曝光:外螢幕 6.4 吋、內螢幕 8.02 吋

    提交: June 27, 2024, 11:30pm CST
    标签  [编辑]
    Google Pixel 9 Pro Fold 手機殼曝光:外屏 6.4 英吋、內屏 8.02 英吋7d449c9ba5933465453b5cc68def034e

    爆料者 ytechb 前兩天分享了Google Pixel 9 Pro Fold 手機殼算繪圖,再次展示了這款摺疊螢幕背面的設計。

    Google Pixel 9 Pro Fold 手機殼曝光:外螢幕 6.4 吋、內螢幕 8.02 吋

     

    Google Pixel 9 Pro Fold 手機殼曝光:外螢幕 6.4 吋、內螢幕 8.02 吋

    Google將於今年 10 月發佈 Pixel 9 系列手機,除了 Pixel 9 系列三款手機之外,Pixel Fold 也納入到 Pixel 9 系列中,預計正式上架後名稱為 Pixel 9 Pro Fold。

    本次曝光的手機殼來自配件廠商 Torro,該公司的英國美國線上商店已經列出了該產品手機殼,並披露了這款手機的設計和螢幕尺寸。

    Google Pixel 9 Pro Fold 手機殼曝光:外螢幕 6.4 吋、內螢幕 8.02 吋

    Google Pixel 9 Pro Fold 手機殼曝光:外螢幕 6.4 吋、內螢幕 8.02 吋

    頁面中展示了大量 Pixel 9 Pro Fold 手機殼算繪圖,不過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圖片和文字描述存在出入,圖片顯示內螢幕為 7.8 吋,而文字描述部分顯示為 8.02 吋,而螢幕供應鏈諮詢公司 DSCC 首席執行長羅斯・楊先前曝料為 8.02 吋。

    Google Pixel 9 Pro Fold 手機殼曝光:外螢幕 6.4 吋、內螢幕 8.02 吋

    除了新的鏡頭條設計及其位置外,所有 Pixel Fold 2 的手機殼照片都顯示其設計語言與前代產品相似。這張照片展示了新的鏡頭佈局,與之前的算繪圖一致。你可以看到一個方形的鏡頭模組,而不是上一代 Pixel 摺疊機上的長條形鏡頭。

    Google通常在 10 月份舉行一年一度的 Pixel 發佈會,但今年的情況將大不相同。該公司剛剛宣佈將於國內時間 8 月 14 日凌晨 1 點舉辦 2024 年“Made by Google”活動,而且發佈會地點也改到了Google的加州山景城總部。預計到時就可以看到這款手機的真面目。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Nikon正式發表Z 35mm F1.4!非S-Line系列,主打輕巧與高CP值'

    Nikon正式發表Z 35mm F1.4!非S-Line系列,主打輕巧與高CP值

    提交: June 27, 2024, 11:00pm CST
    标签  [编辑]
    Nikon於今日正式發表Z系列首款35mm F1.4大光圈定焦鏡,不過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居然不是S-Line系列,但是主打輕巧與高CP值是其最大特色。D2a0cdf279a50694c9d090c829bf6543

    Nikon於今日正式發表Z系列首款35mm F1.4大光圈定焦鏡,不過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居然不是S-Line系列,但是主打輕巧與高CP值是其最大特色。

    輕巧便攜的35mm F1.4鏡頭

    Nikon於今日正式發表Z系列首款35mm F1.4大光圈定焦鏡,不過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居然不是S-Line系列,而是一般版本的鏡頭。它的最大特色就是擁有輕巧的體積重量和相對實惠的售價。該鏡雖然最大光圈為F1.4,但總長度約為86.5mm,重量約415g,整體而言非常接近Z 35mm F1.8 S的尺寸,方便攜帶輕鬆拍攝。

    出色的光學性能

    Nikon Z 35mm F1.4的光學結構同Z 35mm F1.8 S為9群11枚的設計,不過除了鏡組排列不一樣之外,就連特殊鏡片數量也不相同。相較於Z 35mm F1.8 S的2枚ED鏡片、3枚非球面鏡片,並有奈米晶體塗層,Z 35mm F1.4僅使用2枚非球面鏡片,不過依然可以提供清晰的描繪能力。而0.27m的最近對焦距離,可以讓用戶盡可能接近食物或花朵等拍攝目標,並透過F1.4光圈大幅虛化背景以強化主體。

    專為影片拍攝而生

    Nikon Z 35mm F1.4具備出色的呼吸效應抑制能力,即使拍攝過程中焦點位置發生變化,也可以獲得自然的影像效果。而採用STM步進馬逵,可實現安靜的自動對焦,即使在安靜的地方拍攝影片,也不太會記錄到鏡頭驅動的噪音。

    優異的可操作性

    Nikon Z 35mm F1.4為S-Line系列以外首款採用金屬濾鏡環蓋的鏡頭,強化了鏡頭的整體質感。而且對焦環和控制環具有不同形狀的滾花。用手指就可以輕鬆辨別出差異,眼睛無須離開觀景窗即能直觀地進行操作。另外,該鏡採用防滴防塵設計,銜接具備同樣擁有防滴防塵設計的機身使用,可在各種環境下放心拍攝。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Nikon Z 35mm F1.4預計7/19正式發售,建議售價為599美元,約NT$19,500。至於台灣的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還有待代理商國祥公布。

    Nikon式發表Z 35mm F1.4!非S-Line系列,主打輕巧與高CP值

    Nikon Z 35mm F1.4重點規格
    • 鏡組結構:9群11枚(2枚非球面)
    • 光圈範圍:F1.4-F16
    • 光圈葉片:9(圓形光圈)
    • 最近對焦距離:0.27m
    • 最高放大倍率:0.18x
    • 濾鏡口徑:62mm
    • 尺寸:74.5 x 86.5mm
    • 重量:415g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提交: June 27, 2024, 10:30pm CST
    标签  [编辑]
    要了解如何找出符合自己需求的 SSD,需從支援的介面類型、存儲容量、讀寫速度、耐用性、價格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考慮,本篇專題的目的,就是在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現在的 SSD,並提供選購時的指南。D6748cb6e05941efab28c6a96e95e89d

    在當今數位化時代,固態硬碟(SSD)因其高速的讀寫速度、低功耗、低故障率等優勢,已成為許多人首選的存儲解決方案。然而,隨著 SSD 市場的不斷擴大和各種型號的湧現,選擇一款合適的SSD變得越來越困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了解如何找出符合自己需求的 SSD,就需從支援的介面類型、存儲容量、讀寫速度、耐用性、價格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考慮。本篇專題的目的,就是在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現在的SSD,並提供選購時的指南。我們將探討 SSD 的基本原理、技術規格、使用者常出現的疑惑,以及選購時需要注意的重點等等。

    文章目錄 關於 SSD 的基礎知識 SSD 是什麼?

    固態硬碟是按照「Solid State Drive」字面翻譯的中文名稱,或許你會覺得奇怪,傳統硬碟不是也是由硬體零組件構成嗎?為什麼就不叫固態硬碟?從前還沒發明積體電路、電晶體的時候,電腦是由真空管所組成,電子在傳遞時,並不是百分之百地經過固體傳導,而是會流過一段真空的路徑。

    現今的電晶體其實也就是將矽做成能讓電子在裡頭流動的、交錯複雜的晶體管線,而成份全部都由固體所構成,因此叫做「固態硬碟」也十分名符其實,與傳統硬碟的差別在於裡頭完全沒有機械構造,不會有吵雜的馬達運轉聲與磁頭讀取聲,因此有耐震、安靜等特性,而且對比傳統硬碟需要較高電流以啟動馬達運轉,SSD 就節能多了。

    多數消費者最早認的 SSD 應該是長這樣,不過其內部構造與 2.5吋 HDD 完全不同。 ▲ 多數消費者最早認識的 SSD 應該是長這樣,不過其內部構造與 2.5吋 HDD 完全不同。

    SSD vs HDD 如何選擇?

    SSD(固態硬碟)和 HDD(傳統硬碟)都有各自的優點和特點,因此選擇時需要考慮你的需求和預算。建議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進行檢視:

    1. 速度:SSD 比 HDD 更快,因為它們使用快閃記憶體進行存取而不是機械部件。這意味著 SSD 可以更快地啟動操作系統、載入應用程序和執行文件傳輸,以 PCIe Gen 5 規格的NVMe SSD 來說,傳輸效能已經可以輕易達到 10,000MB/s 以上,但 HDD 受到機械結構的先天限制,因此無法有進一步的突破。如果你需要進行遊戲、影像處理或者其他需要大量讀寫操作的工作,SSD 會是更好的選擇。
    2. 價格:SSD 的價格通常會比 HDD 更高。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增加,相比 SSD 剛出現之時,SSD 的價格已經下降許多,並達到多數消費者都能夠接受且負擔的地步了,不過若把焦點放在單位儲存成本上來比較,目前 SSD 依舊比 HDD 高出至少一倍以上。
    3. 容量:在相同價格範圍內,HDD 提供更大的容量。如果你需要大量存儲空間,用於資料備份或封存,那麼 HDD 可能更適合你。雖然就如上述所提到的,HDD 的速度存在先天限制,但 HDD 廠商亦不斷在針對磁錄密度進行改良,如今在消費市場上已有 24TB 的硬碟出現,30TB 的款式也即將推出,而 SSD 主流容量卻仍在 4TB~8TB 徘徊,雖然在商用市場上,有專為資料中心設計的 100TB 以上 SSD,但那終究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取得的。
    4. 耐用性和可靠性:在一般狀況下,SSD 通常比 HDD 更耐用,HDD 由於內含精密的機械組件,在存取過程中,若有較大的震動,就很容易造成讀取頭或碟片的位移而出現物理性的損傷,使內部存儲的資料損壞。另一方面,SSD 比較無須擔心震動的問題,因為它們並沒有機械零件,自然就不會有機械零件故障的問題,也沒有 HDD 讀寫時的高頻噪音,但並不代表 SSD 就不會故障,除了 SSD 所使用的快閃記憶體會有寫入次數及總量的限制外,像是焊點的氧化或電源的短路,都有可能造成 SSD 的損壞,且其資料的救回,往往會比 HDD 要困難得多。

    至於 SSD 和 HDD 該如何選擇,最理想的方案應該是「我全都要」,系統碟用 SSD,備份碟用 HDD,就能兼顧容量以及速度,不過要注意的是,不管是 SSD 或 HDD,謹守備份 321 原則才是最妥當的資料安全策略。

    內接式 SSD vs 外接式 SSD

    如同傳統硬碟一樣,SSD 當然也有內接與外接之分,其目的是為了應對不同的使用情境,例如有些人會把外接式 SSD 當作儲存空間的擴展,並將大量文件、照片、影片等保存在其中,以方便在家中與工作場所兩地的電腦共享檔案。而除了容量方面的差別之外,兩者傳輸速度的差異,主要是取決於使用者所使用的系統及介面而定。

    以外接式 SSD 來說,通常是透過 USB、Thunderbolt 或其他外部接口連接到電腦或遊戲主機上,但如果一款支援 USB 3.2 Gen 2x2 的 SSD,連接的是 USB 2.0 的介面,那麼其傳輸速度自然就會被接口給限制在 480Mbps,而跑不到其理論上應有的水準。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至於內接式 SSD 雖然在效能上略高一籌,不過同樣要注意插槽規格與其限制,比如 SATA 與 PCIe 是完全不相容的,即使是 PCIe 介面本身,Gen4、Gen5 等世代的差異,也會導致速度上的區別,因此需要搭配個人的系統配置,來選擇最恰當的 SSD 產品。總體來說,如果你需要快速、安全且高性能的儲存解決方案,內接式 SSD 是更好的選擇。但如果你需要便攜性和儲存空間擴展,或者需要在不同設備之間共享數據,那麼外接式 SSD 可能更適合你的需求。

    SSD 規格怎麼看:介面、通道、協定、顆粒 SATA、mSATA 是什麼?

    SATA 應該是大多數人最為熟悉的介面,由以前的 IDE/PATA 介面發展而來,且一直都是電腦系統中專門用於連接硬碟、光碟機等設備的傳輸介面,現行普遍採用的 SATA 6Gb/s 規格(或稱 SATA III),自 2009 年頒布以來已經長達 15 年,因此早期 SSD 均採用此介面,其後雖然也有支援更高傳輸速度的 SATA Express 及 U.2 介面的推出,但支援的消費型產品實在太少。

    而 mSATA 可算是 SATA 的衍生介面,其主要差異在於採用嵌入式設計,縮減了安裝的尺寸,因此通常在筆電上比較常見。mSATA 在傳輸速率上並無特別升級之處,同樣為 6Gb/s,對於傳統機械式硬碟來說,SATA 的 6Gb/s 頻寬足矣,然而對於講求高速的 SSD 來說,6Gb/s 反而成為了一種限制,乃至於 SATA 規格的 SSD 極速,天生就無法突破 600MB/s 的門檻,也因此  mSATA SSD 的地位不上不下,除了舊型筆電之外,已有逐漸淘汰的趨勢。

    在新一代的電腦主機與電當,除非是有無線網卡擴充的需求,否則基本已經看不到 mSATA 的身影。 ▲ 在新一代的電腦主機與筆電當中,除非是有無線網卡擴充的需求,否則基本已經看不到 mSATA 的身影。

    從 PCIe 到 M.2 的轉變

    既然 SATA 的頻寬無法滿足SSD,就得另尋解決之道,可分別以 PCIe 和 M.2 作代表,PCIe 介面的發展沿襲自 AGP,原本是因應顯示卡而獨立出來的圖形加速介面,目前最新是 PCIe 5.0,不過主流仍是 PCIe 4.0,頻寬則依通道數而有所不同,如 x1、x4、x8、x16 等等,以 4.0 版規範來說,單通道頻寬也將近有 2000MB/s,比 SATA 快上數倍之多,所以廠商便將 SSD 改為透過 PCIe 介面進行傳輸,以求提高效率,但 PCIe SSD 卻會面臨到體積的問題,一般筆電不可能有多餘空間容納下一張介面卡,所以 Intel 力推新一代的 M.2 介面,不但足以整合上述所有介面的優點,卻也同時讓它成為 SSD 有史以來最複雜的混合型介面。

    M.2 前身為 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是由 Intel 所主推的一種全新介面規範,用以取代 mSATA,並首先導入到筆電平台,目的同樣是為了推動小型化系統的發展,不過 Intel 在制訂 M.2 介面的規範時,並未限制其所使用的訊號協定,僅定義了尺寸規格與工作電壓等項目,也因此 M.2 得以相容於多種介面訊號控制器,包括 SATA、PCIe、USB、音訊等等,對於廠商在設計產品時,可提供更高的自由度。

    主機板上的 M.2 介面插槽。 ▲ 主機板上的 M.2 介面插槽。

    M.2 插槽的 3 種形式與變化

    然而這樣的高自由度與混合性,也讓 M.2 介面變得複雜許多,首先在插槽方面,M.2 就區分為 Socket 1、Socket 2、Socket 3 等 3 種形式,所對應的鍵位也有所不同,Socket 1 主要針對無線網卡,對應的鍵位為 A Key,為避免混淆這裡就先略過不提。M.2 SSD 主要適用於 Socket 2、Socket 3 這兩種插槽,Socket 2 插槽可以支援走 SATA 及 PCIe x2 通道的 M.2 SSD,所對應的鍵位為 B Key,而 Socket 3 插槽則支援走 PCIe x4 通道的 M.2 SSD,對應的鍵位為 M Key,兩種插槽因為防呆缺口的位置不一樣,所以無法混用,不過市面上有些 M.2 SSD 產品為了能同時兼容於兩種插槽,便把金手指的部分設計成 B+M Key 的形式。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但是…就算能夠插得進去,不代表就能夠正常使用,因為某些主機板上的 M.2 插槽僅能支援 PCIe 通道,如果你插入 SATA 的 M.2 SSD,那麼就會無法偵測到,除非廠商在設計時,就已經加入 SATA 及 PCIe 的控制器,使它能夠兼容於兩者,這部分各家不一,只能從主機板規格表上自行查詢。另外,如果是走 SATA 通道的 M.2 SSD,那麼一樣會受到 6Gb/s 頻寬的限制,在傳輸效能上等同於 2.5 吋的 SATA SSD。

    SSD 尺寸的神秘數字

    關於 M.2 SSD 你還會看到幾個數字,如 2242、2260、2280 等等,這其實是代表 M.2 SSD 的尺寸大小,如 2280 就是寬 22mm、長 80mm,此外依照記憶體顆粒排列的不同,還會有單面及雙面的差別,不過多數設備廠商都會預留足夠的安裝空間,如果擔心也可再確認一下。

    現在流行的遊戲掌機,適合安裝小尺寸的 M.2 2230 NVMe SSD。 ▲ 現在流行的遊戲掌機,適合安裝小尺寸的 M.2 2230 NVMe SSD。

    AHCI 與 NVMe 是什麼?

    走 PCIe 通道的 SSD 產品,雖然價格比 SATA 的 SSD 要貴上一些,但也會隨著時間逐步調降,然而包括 PCIe 介面與 M.2 介面在內的 SSD,你會發現產品名稱上還有一組「NVMe」的英文,它又是什麼?

    要講 NVMe 就得先從 AHCI 說起,AHCI(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進階主機控制器介面),是一種儲存裝置的傳輸控制標準,從 SATA 3Gb/s(SATA II)時代便開始普遍應用,而當初在訂定 AHCI 標準時,並未預料到有 SSD 的誕生,於是初期許多 SATA 和 PCIe 的消費型 SSD,也就直接沿用此一標準。

    同樣是 PCIe SSD,支援 NVMe 標準的 SSD 的傳輸效能,硬是比 AHCI 標準高出一大截。 ▲ 同樣是 PCIe SSD,支援 NVMe 標準的 SSD 的傳輸效能,硬是比 AHCI 標準高出一大截。

    但由於 AHCI 標準並非針對 SSD 的特性所打造,所以 Intel 又另外制訂了新一代的 NVMe(Non-Volatile Memory Express)標準,並鎖定 PCIe 匯流排介面的 SSD 來進行最佳化,這也是你不會在 SATA 的 SSD 上看到支援 NVMe 標準的原因,畢竟 SATA 有著頻寬的先天限制。採用 NVMe 標準的 SSD,擁有較低的延遲以及更高的 IOPS 表現,甚至在功耗的需求上也比較低。目前 NVMe 標準正持續發展中,目前已來到 NVMe 2.0c 版。目前,支援 NVMe 的 SSD 已是市場上的主流產品。

    雖然 NVMe SSD 的效能高,但相對的,安裝的電腦平台也需具備一定水準,在軟體方面,Windows 8.1及Windows 10/11均有內建 NVMe 驅動程式,若是 Windows 7的話,則需要看各家是否有釋出驅動程式,如果要把 NVMe SSD 作為開機碟的話,標準就更嚴格了,依 Intel 官方說明文件,系統 BIOS 需要支援 UEFI 2.3.1版本以上,並將作業系統安裝到 GPT 分割區,才能夠正常開機,此外,較高階的 NVMe SSD 通常可支援到 PCIe 4.0 x16 或 PCIe 5.0,意味 CPU 的等級也不能太差,才有足夠的通道數供 PCIe 使用,新組裝的電腦比較無須擔憂這些問題,但如果是舊電腦的話,可能就需要確認一下平台的支援性了。

    SSD 快閃記憶體:SLC/MLC/TLC/QLC 有何區別?

    一般的 SSD 主要是由控制晶片搭配記憶體顆粒所組成,記憶體顆粒採用的是名為 NAND Flash(NAND 快閃記憶體)的儲存媒介,依照其儲存型態的不同,可以區分為 SLC、MLC、TLC、QLC 等類型,其主要差異在於每個記憶單元內可以存儲的位元數量,從而影響了其性能、耐用性和成本。

    • SLC(Single Level Cell)

    SLC 每個記憶單元只能存儲一個位元,因此具有最高的耐用性和性能。儘管 SLC 的成本最高,但它提供了最佳的性能和最長的使用壽命,抹寫次數約可達到 10 萬次。SLC 通常用於高性能的企業級應用場景,如數據庫、伺服器等,以及需要極高耐用性的應用,如工業控制系統。

    • MLC(Multi Level Cell)

    MLC 每個記憶單元可以儲存的位元是 SLC 的 2 倍,也就是兩個位元。MLC 相比於 SLC 成本稍低,通常用於需要較高性能和較長壽命的消費者級產品,如高階筆記型電腦、工作站等。一般會建議消費者選擇 MLC 記憶體顆粒的 SSD,不過隨著 TLC SSD 越來越穩定,加上成本更低,MLC SSD 基本已經在消費市場上絕跡了。

    • TLC(Triple Level Cell)

    顧名思義,TLC 每個記憶單元可以存儲三個位元的資料。不過耐用性大幅降低,抹寫次數約為 1000 次,是 SLC 的百分之一。TLC 通常用於大多數消費者等級的 SSD,提供了較低廉的價格和足堪使用的效能,具有最佳的性價比,是目前市場的主流 SSD 類型。

    • QLC(Quad-level cells)

    QLC 每個記憶單元可以存儲更多的位元,通常是 4 個位元,因此儲存密度也大幅提昇,能夠用於生產容量更大,且價格平易的 SSD 產 品,雖然傳輸效能上 QLC 遜於 TLC,不過抹寫次數相去不遠,且成本更低,市面的 QLC SSD 產品有逐漸增多的趨勢,不排除未來可能會進一步取代 QLC 的地位,成為市場主流。

    不同儲單元儲資料的比較圖(圖片來源:Anandtech) ▲ 不同儲存單元儲存資料的比較圖(圖片來源:Anandtech)

    小結:仍以 PCIe 4.0 SSD 為主流

    如果從性價比的角度來說,雖然 PCIe 5.0 SSD 已經問世一段時間,但 PCIe 4.0 NVMe SSD 不僅選擇更多,容量款式更齊全,且價格在各品牌的競爭之下,對消費者來說也更加有利。另外,在傳輸效能上,PCIe 4.0 NVMe SSD 不管是對遊戲、影音剪輯或直播錄影等需求,其實都是綽綽有餘,也不會像 PCIe 5.0 SSD 一樣產生驚人的發熱量,估計 PCIe 4.0 NVMe SSD 至少還會維持一段時間的主流態勢,至於在記憶體顆粒方面,其實我們沒有太多選擇權,因為各品牌的方向策略,一定是朝較低成本的 TLC 與 QLC SSD 並行,不過廠商也會依產品出 3~5 年的保固,因此不需要太擔心耐用性。

    SSD 選購的 4 大要點

    對於SSD技術原理有進一步的瞭解之後,在選購SSD時,還有幾個關鍵要點需要考慮,以確保你能夠找到符合自己需求的最佳選擇:

    1. 介面與性能

    要選購 SSD,自然要先瞭解你的系統支援何種介面,才能購買相對應的款式,否則輕則速度上不去,重則連插槽都插不進去。SSD 的性能通常由讀寫速度、隨機讀寫 IOPS(每秒輸入/輸出操作數)和延遲等指標來衡量。廠商通常會在外盒標出這些數值可供參考,不過那是在最佳測試環境之下,要選擇一款性能良好的 SSD,也可以事先查看相關評論或測試報告,確保它能夠滿足你的需求。

    2. 容量和尺寸

    再來要確定你需要的容量,一般 NVMe SSD 的容量通常從 256GB 到 4TB 不等,除了根據你的應用需求和預算來決定之外,買兩支 2TB 的 SSD,通常會比單支 4TB 的 SSD 便宜,就看個人如何取捨。至於尺寸方面,基本上不管桌機或筆電,應該都可支援安裝最普遍的 M.2 2280 尺寸 SSD,不過如果你是要為遊戲掌機或家用遊戲機添購 SSD,就得留意一下該機型支援何種形式,如 Steam Deck 和 ROG Ally 僅支援 M.2 2230 形式;至於 PS5 支援的形式頗齊全,包括 2230、2242、2260、2280、22110 皆可,不過效能需達 PCIe 4.0 x4 以上,而 Xbox Series X/S 不支援內接式 SSD,只能安裝特殊規格的 SSD 擴充卡。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3. 耐用性

    耐用性是指 SSD 的寫入總量,通常由 TBW(能夠寫入的總位元數)來衡量。較高的 TBW 意味著 SSD 可以承受更多的寫入操作,也代表具有更長的壽命。不過 TBW 的數值通常高達上千 TB,比較難以直觀的瞭解,因此也有廠商會幫你換算為 DWPD 數值(Drive Writes Per Day),其代表的意義是:在 SSD 保固年限之內,每日能夠寫滿整顆 SSD 容量的次數。若DWPD 數值為 0.5,該 SSD 容量為 1TB,那就代表用戶每天最多可以寫入 500GB 的資料。

    4. 品牌和信譽

    SSD 的大品牌眾多,包括三星、Western Digital、Seagate、金士頓、美光、KIOXIA 等等,不可勝數,其品質和可靠性都有一定的水準,大品牌基本上都已經建立的完善的保固後勤機制,只是在大量生產下,難免會有少數瑕疵品的狀況出現,但只要是循著正常管道購買並反應,應該都能獲得良好的處理。此外要注意的是,市面上也出現不少 SSD 仿冒品,如果是透過二手市場販售,來源不明,價格又遠低於市價,就有可能是有問題的產品。

    15 款外接/內接式 SSD 推薦 1. SanDisk Desk Drive SSD:迄今容量最大的外接桌上型 SSD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USB 3.2 Gen 2
    • 容量款式:4TB/8TB
    • 循序讀取效能:1,000MB/s
    • 建議售價:NT$13,880(4TB)、NT$24,880(4TB)
    • 保固:3 年
    2. Samsung T9 移動固態硬碟:內建動態散熱保護技術,防止過熱掉速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USB 3.2 Gen 2 x2
    • 容量款式:1TB/2TB/4TB
    • 讀寫速度:讀取 2,000MB/s、寫入 1,950MB/s
    • 建議售價:NT$3,749(1TB)、NT$6,399(2TB)、NT$11,699(4TB)
    • 保固:5 年
    3. Crucial X10 Pro SSD:輕盈隨身,支援 IP55 防水防塵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USB 3.2 Gen 2 x2
    • 容量款式:1TB/2TB/4TB
    • 讀寫速度:讀取 2,100MB/s、寫入 2,000MB/s
    • 市價:NT$3,950(1TB)、NT$6,500(2TB)、NT$9,999(4TB)
    • 保固:5 年
    4. KLEVV CRAS C925:搭載智慧型 SLC 快取演算技術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PCI Express Gen4 x4
    • 容量款式:500GB/1TB/2TB
    • 讀寫速度:讀取 7,400MB/s、寫入 6,500MB/s
    • 建議售價:即將上市
    • 保固:5 年
    5. WD Blue SN580:專為內容創作者和專業人士設計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PCI Express Gen4 x4
    • 容量款式:250GB/500GB/1TB/2TB
    • 讀寫速度:讀取 4,150MB/s、寫入 4,150MB/s(1TB 和 2TB 型號)
    • 建議售價:NT$1,390(250GB)、NT$1,540(500GB)、NT$2,660(1TB)、NT$4,890(2TB)
    • 保固:5 年
    6. WD_BLACK SN850X:Game Mode 2.0 實現超快的遊戲速度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PCI Express Gen4 x4
    • 容量款式:1TB/2TB/4TB
    • 讀寫速度:讀取 7,300MB/s、寫入 6,600MB/s
    • 市價:NT$2,990(1TB)、NT$3,790(1TB 含散熱片)、NT$5,320(2TB)、NT$5,990(2TB 含散熱片)、NT$11,990(4TB)
    • 保固:5 年
    7. Samsung 990 EVO:同時支援 PCIe 4.0 及 5.0 介面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PCIe 4.0 x4 / 5.0 x2
    • 容量款式:1TB/2TB
    • 讀寫速度:讀取 5,000MB/s、寫入 4,200MB/s
    • 建議售價:NT$3,739(1TB)、NT$6,289(2TB)
    • 保固:5 年
    8. Samsung 990 PRO(含散熱片):發揮 PCIe 4.0 介面的極限效能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PCIe 4.0 x4
    • 容量款式:1TB/2TB/4TB
    • 讀寫速度:讀取 7,450MB/s、寫入 6,900MB/s
    • 市價:NT$4,499(1TB)、NT$6,599(2TB)、NT$13,499(4TB)
    • 保固:5 年
    9. Kingston FURY Renegade(含散熱片):PS5 Ready,增加更多遊戲空間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PCIe 4.0 x4
    • 容量款式:500GB/1TB/2TB/4TB
    • 讀寫速度:讀取 7,300MB/s、寫入 6,000MB/s(2TB 與 4TB 型號)
    • 市價:NT$3,350(1TB)、NT$5,399(2TB)、NT$12,300(4TB)
    • 保固:5 年
    10. KIOXIA EXCERIA PRO:裝機的平價高效之選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PCIe 4.0 x4
    • 容量款式:1TB/2TB
    • 讀寫速度:讀取 7,300MB/s、寫入 6,400MB/s
    • 市價:NT$2,690(1TB)、NT$3,890(2TB)
    • 保固:5 年
    11. Crucial T705:採用美光最新 232 層 TLC NAND 顆粒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PCI Express Gen5 x4
    • 容量款式:1TB/2TB/4TB
    • 讀寫速度:讀取 14,500MB/s、寫入 12,700MB/s
    • 市價:NT$6,980(1TB)、NT$12,150(2TB)、NT$21,700(4TB)
    • 保固:5 年
    12. Seagate FireCuda 540:耐用度超高,每天抹寫 1TB 資料也不怕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PCI Express Gen5 x4
    • 容量款式:1TB/2TB
    • 讀寫速度:讀取 10,000MB/s、寫入 10,000MB/s
    • 市價:NT$6,290(1TB)、NT$10,790(2TB)
    • 保固:5 年
    13. MSI SPATIUM M580 FROZR:加掛塔式散熱器,直接降溫 20 度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PCI Express Gen5 x4
    • 容量款式:1TB/2TB/4TB
    • 讀寫速度:讀取 14,600MB/s、寫入 12,700MB/s(2TB 型號)
    • 建議售價:NT$10,490(2TB)、NT$17,990(4TB)
    • 保固:5 年
    14. AORUS Gen5 12000:透過熱導管、堆疊式鰭片與奈米碳塗層強化散熱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PCI Express Gen5 x4
    • 容量款式:1TB/2TB
    • 讀寫速度:讀取 12,400MB/s、寫入 11,800MB/s(2TB 型號)
    • 建議售價:NT$5,990(1TB)、NT$9,990(2TB)
    • 保固:5 年
    15. 十銓 T-FORCE GE PRO:速度再提升,提供多元散熱方案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 介面:PCI Express Gen5 x4
    • 容量款式:1TB/2TB
    • 讀寫速度:讀取 14,000MB/s、寫入 11,800MB/s(2TB 及 4TB 型號)
    • 建議售價:請洽廠商
    • 保固:5 年
    對於 SSD 常見的 11 道 Q&A Q1:有哪些 SSD Benchmark 測試工具?

    如果想要測試買回來的SSD是否有達到廠商宣稱的效能,或是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想要檢查一下SSD的狀態與健康度,那麼網路上確實有許多行之有年的SSD檢測工具可以使用,下面就列出幾個常見的工具,不過,作為一般的消費者,其實不太需要每個工具、每種模式都跑一次測試,只需要卻正常運作即可,畢竟我們不是為了評測,且每寫入資料一次,SSD就多損耗一分。

    1. AS SSD Benchmark

    除了可進行 SSD 讀寫效能的測試外,也能進行 4K 對齊檢查,並會將測試結果以分數來表示。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2. CrystalDiskMark

    最流行的 SSD Benchmark 工具之一,介面單純且簡單易用。CrystalDiskMark 能夠測試 SSD 的連續讀寫速度和隨機讀寫速度,並以 MB/s 或 IOPS 作為測量單位。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3. ATTO Disk Benchmark

    能夠測試從 512B 到 64MB 等不同大小檔案的讀寫速度,並以柱狀圖呈現,也能自訂佇列深度,能夠更直觀地顯示出SSD在小檔讀寫的性能表現。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4. PCMark

    知名的電腦效能測試工具,在 2019 年時,為了因應 SSD 的普及,加入了可針對新一代 SSD 儲存特性的測試項目,並會將測試結果轉為分數,更容易橫向的比較。

    【2024】SSD 固態硬碟採購:一次搞懂關鍵規格及介面、選容量也要夠耐用,15大SSD選購推薦

    除此之外,各家儲存廠商也會針對自家 SSD 推出調校與管理工具,如三星的魔術師 SSD 管理工具、美光的 Crucial Storage Executive 應用程式等等,可針對系統內的 SSD 進行最佳化以延長使用壽命。

    Q2:SATA SSD vs PCIe SSD,哪種 SSD 適合你?

    如果是 5、6 年以上甚至 10 年的舊電腦或筆電,從未安裝過 SSD,即使有 M.2 插槽,也不確定是否支援 PCIe 的 NVMe 協定,那麼在不考慮更換電腦的狀態下,更換 SATA SSD 是最保險的選擇,即便是 SATA 的速度不如 PCIe 介面,不過 SSD 對比傳統硬碟,在效能的提升上還是相當明顯的,大約會是傳統機械式硬碟的 3~5 倍左右。

    至於近兩三年的新型電腦、筆電,首要確定支援的 PCIe 介面規格,究竟是 PCIe 3.0、4.或5.0,以及所使用的通道數,如此才能充分發揮 PCIe NVMe SSD 的速度優勢,提昇玩遊戲的體驗或是工作生產力的效率。

    Q3:把 SSD 寫滿資料會讓壽命減少嗎?

    SSD(固態硬碟)的壽命雖然與寫入次數有關,但就如前面所提,SSD 的壽命通常由 TBW 來衡量,而 TBW 的數值都經過廠商的嚴密評估,只要是正常使用情況下,不太容易超出限制。用上三、五年不成問題,屆時使用者也已準備升級更新更快、容量更大的 SSD 了。

    另外,或許你曾經聽過 SSD 必須保留 30% 左右的空間,不能寫滿,否則會影響其壽命,這在早期的 SSD 或許是如此,不過由於演算法的升級,現在的 SSD 控制晶片,多已具備平均抹寫技術(Wear Leveling),或稱為「耗損平均」,也就是確保快閃記憶體的每一個區塊都能平均使用,不會因為已經儲存了固定的資料,而使得該區塊不再進行抹寫動作,演算法會自動進行平均分配並搬移資料,讓每個快閃記憶儲存區塊都能妥善利用。

    Q4:SSD 需要定期進行硬碟重組嗎?

    就與傳統硬碟一樣,SSD 在使用一段時間後,也會出現速度下降的情況,就傳統硬碟而言,是因為內部的檔案碎片逐漸增加,造成資料變得分散不連續,硬碟讀取頭需要花更多時間,才能反覆移動到正確的軌道進行存取,這時透過硬碟重組的動作,盡量讓資料連續排在一起,就能減少過程時間的浪費,加速存取效率。

    但 SSD 並不存在實體讀取頭與碟盤運轉時間的問題,透過電流,讀取任何一磁區所需要的時間皆相同,磁碟重組不但沒有意義,還會減少它的壽命,會出現掉速的情形,是因為要將資料存入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必須經過先抹除再寫入的動作,剛買回來全新的 SSD 不需進行抹除,速度自然較快,通常只要經過格式化以後,SSD 都能回復原來的速度。

    Q5:PCIe 5.0 SSD 容易發熱嗎?

    除了價格之外,PCIe 5.0 固態硬碟另一項罩門,莫過於其運作時所產生的巨大熱量,這使得如何處理 SSD 所發出來的廢熱,成為了晶粒、控制晶片與硬碟製造商,多方單位想要共同尋出解決之道的棘手問題。

    雖然說硬碟工作時本來就會發熱,且無論 PCIe 3.0、4.0 的 SSD 產品,甚至於傳統硬碟都會面臨如何處理熱量的問題,但是由於 PCIe 5.0 SSD 大多採用 M.2 形式尺寸,使得 SSD 的散熱面積顯著縮小,而不斷疊加的晶粒層數,又令廢熱容易累積,加上傳輸速度、每秒操作次數的大幅提升,皆讓 PCIe 5.0 SSD 的溫度比 PCIe 3.0、4.0 產品來得更高,而且更加難以散去。

    溫度是影響電腦零組件壽命、穩定性的最大關鍵,PCIe 5.0 SSD 的積熱問題,不只會使固態硬碟的可靠性下降,也無法時刻發揮最大傳輸速度,所以廠商們也開始各顯神通,提出各種方案來解決新世代 SSD 的超高發熱量。

    廢熱是 PCIe 5.0 SSD 目前的最大罩門,全速運作時得到 75 度以上的工作溫度,算是家常便飯。 ▲ 廢熱是 PCIe 5.0 SSD 目前的最大罩門,全速運作時得到 75 度以上的工作溫度,算是家常便飯。

    Q6:PCIe 5.0 SSD 的散熱配件?

    前面提到,溫度是 PCIe 5.0 固態硬碟的罩門,為了提供穩定、長時間的使用體驗,並且延長 SSD 產品的使用壽命,零組件製造商們開始使出各種花招,想盡辦法為 SSD 進行有效散熱。

    舉例來說,有廠商就在 SSD 上附加了石墨烯散熱貼片;或是推出了帶有小型散熱器的版本,配合未附散熱器但體積相容性更高的普通版,讓消費者擁有多樣化的選擇。

    除了被動式散熱片、散熱器之外,也有廠商選擇使用更加激進的主動式散熱解決方案,坊間也能買到類似 CPU 風扇結構的主動式 M.2 散熱器,令 PCIe SSD 的運作熱量大幅下降。

    主機板製造商也非常積極解決 PCIe 5.0 SSD 的發熱問題,市面上多數較為高階的主機板產品,現在都會為 M.2 插槽附加「散熱裝甲」並覆蓋其上,藉此增加固態硬碟的散熱面積。只不過要特別注意,若購買內建散熱器,而非只有散熱貼片的 SSD 產品,通常主機板所隨附的散熱裝甲將無法同時使用,因此選擇透過哪種方案來冷卻固態硬碟的熱量,將是入手產品前需要留意的問題。

    部分主機板廠商會為 PCIe 5.0 的 M.2 插槽計額外的散熱器,可帶來更佳的冷卻效果。 ▲ 部分主機板廠商會為 PCIe 5.0 的 M.2 插槽設計額外的散熱器,可帶來更佳的冷卻效果。

    Q7:PCIe 5.0 SSD 的應用情境?

    許多消費者對於 PCIe 5.0 固態硬碟最大的疑惑,在於這麼高的傳輸速度,到底要應用於哪些地方?畢竟 PCIe 4.0 SSD 的速度,其極限已可達到 8GB/s,現在將速度再翻倍,真的還有任何實質效益嗎?

    事實上,對於一般電腦使用者而言,PCIe 5.0 固態硬碟所帶來的效能進步,確實無法充分反映在日常生活的系統操作情境之中。原因在於,通常我們使用電腦時,普遍會面對到的狀況,大多是小容量且零散的檔案複製、搬移,因此真正利用到 PCIe 5.0 SSD 最高速度的機會並不多,所以若談起日常的系統操作,PCIe 4.0、5.0 固態硬碟之間,由於最高速度所造成的體感差異,就沒有如此明顯。

    但對於經常載入、處理大容量檔案的使用者,例如影音媒體剪輯、工程繪圖、程式開發等等,PCIe 5.0 SSD 所帶來的優勢,自然將變得更加顯著。換句話說,PCIe 5.0 固態硬碟適合的應用情境,目前主要還是面向各領域的創作者,藉由加速大型檔案的處理時間,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工作體驗。對於影片剪輯這類需要周旋於各種大型媒體檔案的工作情境,採用速度更快的PCIe 5.0 SSD,就能得到更加高效率的操作體驗。

    對於影片剪輯這類需要周旋於各種大型媒體檔案的工作情境,採用速度更快的 PCIe 5.0 SSD,就能得到更加高效率的操作體驗。 ▲ 對於影片剪輯這類需要周旋於各種大型媒體檔案的工作情境,採用速度更快的 PCIe 5.0 SSD,就能得到更加高效率的操作體驗。

    Q8:PCIe 5.0 SSD 對遊戲的幫助?

    前面提到,目前 PCIe 5.0 固態硬碟最主要的應用情境在於創作者領域,那麼對於遊戲玩家來說,若使用極限速度更快的 SSD,在實際遊戲體驗方面,是否會有任何幫助呢?這個答案絕對是肯定的。

    由於現代的電腦遊戲,動不動就要求了上百 GB 的安裝空間,玩家除了要給予足夠的硬碟容量,以便存放相關遊戲檔案,更快的 PCIe 5.0 SSD 更能發揮速度優勢,大幅降低遊戲的載入時間,令玩家的遊玩體驗變得更流暢。

    藉由微軟 DirectStorage 技術以及 GPU 解壓縮功能的配合,加上 PCIe 5.0 固態硬碟解放效能瓶頸,將能有效加速遊戲內高解析度材質的算圖速度,以更短的時間載入必要素材,甚至於進一步減少處理器的使用率,讓系統具備更多餘力進行多工作業。

    Q9:PCIe 5.0 SSD 的系統要求?

    想要體驗 PCIe 5.0 固態硬碟的極致速度,除了必須購買正確的產品外,大多數消費者的電腦硬體,應該都得迎來一次巨大升級,主要涉及處理器和主機板。

    首先在處理器方面,Intel 從第 12 代 CPU 開始,正式支援了 PCIe 5.0 標準,至於 AMD 則是從 Ryzen 7000 系列處理器開始支援,因此,消費者若想使用 PCIe 5.0 SSD,就得選擇兩大陣營近期推出的新款 CPU。

    至於主機板方面就比較複雜了。由於 PCIe 5.0 的傳輸訊號,目前都是由中央處理器直接進行負責,因此各家廠商目前都偏好於較高階的主機板上,設計 PCIe 5.0 擴充插槽,形式則有 M.2 與標準 PCIe 擴充卡介面,而且還不一定兩種插槽兼具。

    由於較新的 Intel 與 AMD 處理器,皆加入了對 PCIe 5.0 標準的支援,將促使 PCIe 5.0 SSD 產品加速推出。 ▲ 由於較新的 Intel 與 AMD 處理器,皆加入了對 PCIe 5.0 標準的支援,將促使 PCIe 5.0 SSD 產品加速推出。

    至於定位較低階的晶片組與主機板,即便相容於 Intel 第 12 代、第 13 代或 AMD Ryzen 7000 處理器,但對 PCIe 5.0 SSD 或擴充卡的支援,通常也相對缺乏。例如採用 AMD AM5 平台入門款晶片組 A620 的主機板,基本上都沒有 PCIe 5.0 插槽能夠使用,消費者必須選擇 B650 晶片組以上的產品。

    正由於主機板對 PCIe 5.0 的實際支援情況,太過多樣且複雜,所以消費者購買新款主機板之前,一定要先確認板子上是否有支援 PCIe 5.0 SSD 的 M.2 插槽,否則直接選擇最新推出的 Z 系列或 X 系列旗艦主機板,應該就成為了最為乾脆省心的解決方案。

    Q10:PCIe 5.0 SSD 的相容性?

    基本上,所有 PCIe 5.0 SSD 皆完全相容於先前的 PCIe 世代標準,包含 PCIe 3.0 與 PCIe 4.0。換句話說,當消費者將 PCIe 5.0 固態硬碟插上 PCIe 3.0 或 4.0 插槽時,該 SSD 依然能夠正常運作,但最高傳輸速度將被限制到介面速度的理論極限,例如以 PCIe 4.0×4 而言即是 8GB/s。

    那麼如果情況反過來,將 PCIe 4.0 SSD 安裝到 PCIe5.0 插槽呢?答案是固態硬碟依然會正常運作,但傳輸速度將會被限制到 SSD 本身的極限,PCIe 的世代相容性,有效降低了使用者因錯誤安裝而導致電腦損壞的風險。特別提醒,雖然將世代不同的 PCIe 插槽與固態硬碟互相搭配,理論上不會出現相容性問題,但由於大多數主機板上,通常都只有一條或兩條的 PCIe 5.0 M.2 插槽,所以安裝 PCIe 5.0 SSD 時,請務必以規格較高的插槽為優先安裝位置,藉此獲得最高的資料傳輸速度。

    Q11:我該換 PCIe 5.0 SSD 嗎?

    雖然目前市面上的 PCIe 5.0 固態硬碟產品,其品項正在逐漸增多,但昂貴的價格仍使它缺乏足夠 CP 值,因此在意性價比的消費者,目前仍該以 PCIe 4.0 或 3.0 產品為優先。

    如果是追求極限效能的消費者,並且手上已經擁有或準備組建次世代的系統平台,即 Intel 第 13 代、第 14 代及 AMD Ryzen 7000 系列以上處理器,並且主機板支援 PCIe 5.0 介面規格,擁有內建的 PCIe 5.0 M.2 插槽,那麼 PCIe 5.0 固態硬碟現在就是一個值得嘗鮮的目標。

    在可預見的未來,PCIe 5.0 SSD 將與 PCIe 4.0、3.0 固態硬碟,同時存在於市場上,消費者可以視自己是否擁有高速傳輸需求,例如大容量的檔案搬遷、影音媒體編輯或遊玩大型遊戲等等,藉此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PCIe 5.0 SSD。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NVIDIA AI晶片為什麼這麼厲害?黃仁勳透露來自於10多年前的這個佈局'

    NVIDIA AI晶片為什麼這麼厲害?黃仁勳透露來自於10多年前的這個佈局

    提交: June 27, 2024, 10:00pm CST
    标签  [编辑]
    下一波AI浪潮將聚焦這兩個領域?NVIDIA股東大會上 黃仁勳都說了什麼?B5b47ddfbd5c333bd327a7376bdfae3f

    2024年6月27日,全球AI晶片巨頭NVIDIA舉行了備受關注的股東大會。在會上,CEO黃仁勳分享了公司的最新發展策略和對AI行業未來趨勢的洞見。儘管沒有公布太多新消息,但會議內容仍然引發了市場的廣泛討論。

    股東批准四項重要提案
    1. 高層薪酬方案獲得通過
    2. 董事會成員重選
    3. 會計表格批准
    4. 投資者諮詢提案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黃仁勳2024財年的薪酬達到約3400萬美元,較上一年增長60%。

    NVIDIA的從遊戲到資料中心的成功轉型

    在沒有點名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黃仁勳闡述了公司保持其地位的總體戰略,他認為NVIDIA已經從之前的遊戲業務“轉型”為一家專注於資料中心的公司。

    黃仁勳指出,NVIDIA最終實現了一個“良性循環”。這是科技行業中的一個術語,指的是當一個平台擁有最多使用者時,它就能夠進行必要的改進,從而吸引更多使用者。

    “借助每一家主要雲提供商和電腦製造商,NVIDIA的平台實現了廣泛可用,為開發人員和客戶創造了一個龐大而有吸引力的安裝基礎,這使得我們的平台對我們的客戶更有價值。”他表示。

    AI晶片成功來自於10多年前的戰略布局 

    黃仁勳強調,NVIDIA在AI晶片領域的優勢源於10多年前的戰略布局,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並組建了數千名工程師的精英團隊。這一遠見卓識使NVIDIA在當前AI浪潮中佔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

    NVIDIA已經成功從遊戲業務轉型為專注於資料中心的公司。黃仁勳表示,公司正積極開拓AI的新應用領域,如工業機器人,並致力於與各大電腦製造商和雲服務提供商合作。

    他表示,NVIDIA AI晶片提供了“最低的總擁有成本”。言外之意就是,雖然其他晶片可能更便宜,但考慮到它們的性能和運行成本,NVIDIA的晶片更實惠。

    Blackwell:NVIDIA的王牌產品

    黃仁勳對Blackwell架構平台寄予厚望,稱其可能成為NVIDIA歷史上最成功的產品,甚至可能是整個電腦歷史上最成功的產品。雖然沒有透露具體上市時間,但業界分析人士已將其譽為"矽谷最雄心勃勃的項目"。

    分析人士稱,NVIDIA於今年3月推出的Blackwell系統是“矽谷最雄心勃勃的項目”。黃仁勳強調,Blackwell將被“所有主要的雲服務提供商伺服器製造商和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改採用,包括:

    • 亞馬遜
    • Google
    • Meta
    • 微軟
    • OpenAI
    • 特斯拉
    • xAI

    這一廣泛的採用將進一步鞏固NVIDIA在AI基礎設施領域的領導地位。

    AI的下一波浪潮:機器人和主權AI

    黃仁勳預測,AI的下一波浪潮將聚焦於重工業自動化,這個市場規模高達50兆美元。NVIDIA正積極布局,以把握這一巨大機遇。

    隨著各國對AI技術自主權的重視,主權AI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黃仁勳表示,NVIDIA在這一領域的地位也在不斷上升,有望成為未來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NVIDIA的股東大會不僅展示了公司在AI晶片市場的強勢地位,更揭示了AI技術發展的新方向。機器人技術和主權AI的崛起預示著AI應用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而NVIDIA憑藉其技術優勢和戰略眼光,有望在這一波浪潮中繼續領跑。

    儘管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NVIDIA仍然保持著技術和市場的雙重優勢。隨著Blackwell平台的推出和在重工業自動化、主權AI等新領域的布局,NVIDIA有望在未來的AI競爭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NVIDIA AI晶片為什麼這麼厲害?黃仁勳透露來自於10多年前的這個佈局'

    NVIDIA AI晶片為什麼這麼厲害?黃仁勳透露來自於10多年前的這個佈局

    提交: June 27, 2024, 10:00pm CST
    标签  [编辑]
    下一波AI浪潮將聚焦這兩個領域?NVIDIA股東大會上 黃仁勳都說了什麼?B5b47ddfbd5c333bd327a7376bdfae3f

    2024年6月27日,全球AI晶片巨頭NVIDIA舉行了備受關注的股東大會。在會上,CEO黃仁勳分享了公司的最新發展策略和對AI行業未來趨勢的洞見。儘管沒有公布太多新消息,但會議內容仍然引發了市場的廣泛討論。

    股東批准四項重要提案
    1. 高層薪酬方案獲得通過
    2. 董事會成員重選
    3. 會計表格批准
    4. 投資者諮詢提案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黃仁勳2024財年的薪酬達到約3400萬美元,較上一年增長60%。

    NVIDIA的從遊戲到資料中心的成功轉型

    在沒有點名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黃仁勳闡述了公司保持其地位的總體戰略,他認為NVIDIA已經從之前的遊戲業務“轉型”為一家專注於資料中心的公司。

    他表示,NVIDIA AI晶片提供了“最低的總擁有成本”。言外之意就是,雖然其他晶片可能更便宜,但考慮到它們的性能和運行成本,NVIDIA的晶片更實惠。

    黃仁勳指出,NVIDIA最終實現了一個“良性循環”。這是科技行業中的一個術語,指的是當一個平台擁有最多使用者時,它就能夠進行必要的改進,從而吸引更多使用者。

    “借助每一家主要雲提供商和電腦製造商,NVIDIA的平台實現了廣泛可用,為開發人員和客戶創造了一個龐大而有吸引力的安裝基礎,這使得我們的平台對我們的客戶更有價值。”他表示。

    AI晶片成功來自於10多年前的戰略布局 

    黃仁勳強調,NVIDIA在AI晶片領域的優勢源於10多年前的戰略布局,投入數十億美元研發並組建了數千名工程師的精英團隊。這一遠見卓識使NVIDIA在當前AI浪潮中佔據了超過80%的市場份額。

    NVIDIA已經成功從遊戲業務轉型為專注於資料中心的公司。黃仁勳表示,公司正積極開拓AI的新應用領域,如工業機器人,並致力於與各大電腦製造商和雲服務提供商合作。

    儘管競爭日益激烈,黃仁勳仍然自信地表示NVIDIA的AI晶片提供了"最低的總擁有成本"。這意味著即使其他廠商可能推出更便宜的產品,但考慮到性能和運行成本,NVIDIA的晶片仍然是最具經濟效益的選擇。

    Blackwell:NVIDIA的王牌產品

    黃仁勳對Blackwell架構平台寄予厚望,稱其可能成為NVIDIA歷史上最成功的產品,甚至可能是整個電腦歷史上最成功的產品。雖然沒有透露具體上市時間,但業界分析人士已將其譽為"矽谷最雄心勃勃的項目"。

    分析人士稱,NVIDIA於今年3月推出的Blackwell系統是“矽谷最雄心勃勃的項目”。黃仁勳強調,Blackwell將被“所有主要的雲服務提供商伺服器製造商和領先的人工智慧公司”改採用,包括:

    • 亞馬遜
    • Google
    • Meta
    • 微軟
    • OpenAI
    • 特斯拉
    • xAI

    這一廣泛的採用將進一步鞏固NVIDIA在AI基礎設施領域的領導地位。

    AI的下一波浪潮:機器人和主權AI

    黃仁勳預測,AI的下一波浪潮將聚焦於重工業自動化,這個市場規模高達50兆美元。NVIDIA正積極布局,以把握這一巨大機遇。

    隨著各國對AI技術自主權的重視,主權AI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長。黃仁勳表示,NVIDIA在這一領域的地位也在不斷上升,有望成為未來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NVIDIA的股東大會不僅展示了公司在AI晶片市場的強勢地位,更揭示了AI技術發展的新方向。機器人技術和主權AI的崛起預示著AI應用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而NVIDIA憑藉其技術優勢和戰略眼光,有望在這一波浪潮中繼續領跑。

    儘管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NVIDIA仍然保持著技術和市場的雙重優勢。隨著Blackwell平台的推出和在重工業自動化、主權AI等新領域的布局,NVIDIA有望在未來的AI競爭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幻獸帕魯》CEO表示,想讓遊戲登陸 Switch 平台目前有技術上的難題'

    《幻獸帕魯》CEO表示,想讓遊戲登陸 Switch 平台目前有技術上的難題

    提交: June 27, 2024, 9:30pm CST
    标签  [编辑]
    由於 PC 版本的《幻獸帕魯》規格需求高出 Switch 主機很多,因此移植工作在技術上可能難以實現。9c2fccffbff14a97f7228d97cb25d9bb

    《幻獸帕魯》的開發商 Pocketpair 公司 CEO Takuro Mizobe 表示,將該作移植到任天堂 Switch 主機平台可能存在技術層面的困難。

    Mizobe 在接受採訪時指出,由於 PC 版本的《幻獸帕魯》規格需求高出 Switch 主機很多,因此移植工作在技術上可能難以實現。

    IT之家注意到,《幻獸帕魯》於今年 1 月登陸 Steam 搶先體驗平台和 Xbox Game Preview,據 Pocketpair 公司透露,該作在首月吸引了 2500 萬玩家。

    Mizobe 今年 3 月曾表示公司正在討論《幻獸帕魯》登陸其他平台的計畫,但目前還沒有確切的消息。不過,《幻獸帕魯》的社群經理在週六發佈的資訊中似乎暗示了即將推出 PS5 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Pocketpair 公司將於本週四發佈《幻獸帕魯》的大型更新“Sakurajima”。該更新將為玩家帶來全新的島嶼供探索,以及新的帕魯和亞種。

    《幻獸帕》CEO表示,想讓遊戲登陸 Switch 平台目前有技術上的難題

    更新還將為 Xbox 加入專用伺服器,並帶來新的建築物、等級上限提升、全新大型團隊副本、海上鑽井平台據點以及 PvP 競技場模式。

    Mizobe 表示,競技場模式是一個“實驗性質”的玩法,他對於多人遊戲的野心更大。“我的夢想是在《幻獸帕魯》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 PvP 模式,”他說,“我想要更多類似於《方舟:生存進化》或《Rust》那樣的玩法。”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iOS 18首度支援 RCS,十年恩怨化解!iPhone 和 Android 使用者終於能和平相處'

    iOS 18首度支援 RCS,十年恩怨化解!iPhone 和 Android 使用者終於能和平相處

    提交: June 27, 2024, 9:00pm CST
    标签  [编辑]
    目前只有開發者測試版能解決 Android 與 Apple 間的宿怨,但對未來是個好消息。F1535406745659a7db341000f732b4f2

    如果你正在使用 iOS 18 開發者測試版,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你的 Android 朋友不再是以前的綠泡泡了。電信商一直在後台逐步推出對於 RCS 支援,許多 iPhone 使用者已經回報說,由於 Apple 默許了該通訊協定的存在,長達十年的恩怨已經化解。這真是個美好的時代!

    第二個 iOS 18 開發者測試版悄悄地在 WWDC 2024 上發布了新的 RCS 功能。那些勇敢地在日常使用的裝置上安裝開發者測試版的人,現在可以向他們的 Android 朋友發送豐富訊息。裝置之間發送的音訊和影片將不再被壓縮。

    過去在同時有 iPhone 和 Android 使用者的群組聊天中,訊息傳送常會遇到問題,造成混亂和不便。像是,如果群組中有 Android 使用者,iPhone 使用者傳送的訊息可能會被拆成許多條,或者無法正確顯示表情符號或圖片,使得溝通變得困難。

    而隨著 Apple 支援 RCS,這種情況將會改善。RCS 能夠讓不同手機系統的使用者在群組聊天中順暢溝通,訊息不會再被拆分或顯示錯誤,大家可以更輕鬆地討論聚會要帶什麼甜點等話題。而 Android 使用者,也看到 iPhone 使用者是否已讀不回了。

    9to5Mac 報導稱,目前只有一些美國電信商支持 RCS。主要的電信商,包括 AT&T、T-Mobile 和 Verizon,是唯一正在推出這項功能的電信商,很可能是為了幫助那些針對 iOS 18 開發應用的開發者。

    如果你因為某些原因(除了開發應用程式之外)正在執行 iOS 18 的開發者測試版,你可能會在「設定」>「應用程式」>「訊息」下的設定面板中看到一個開啟它的選項。說明你當前的提供商還沒有開啟這項功能。繼續等待吧!也許還是回到穩定版的 iOS 比較好!

    有趣的是,使用者是否會為了跨平台通訊回歸到預設的訊息應用程式。例如,有些Android使用者會更喜歡用 WhatsApp 與的 iPhone 朋友分享傳送高畫質的圖片或影片。

    過去,iPhone 與 Android 手機之間傳送訊息時,Apple 的 iMessage 系統會將圖片和影片壓縮,導致畫質下降。而 RCS(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s)是一種新的訊息傳送標準,支援傳送高解析度的圖片和影片。

    但,有了這些功能也許各自的使用者就不需要再使用其他的通訊軟體,而是回到各自的即時通訊軟體,像是iPhone的使用者也許會使用 Apple Messages 與他們使用 Android 的好朋友聊天。具體到底如何,等到iPhone可以正式使用 iOS 18時再來看看結果如何。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TAMASHII POP UP SPOT」玩具盛事限時 10 天台中登場,將展出全台首度曝光《火影忍者》試作品'

    「TAMASHII POP UP SPOT」玩具盛事限時 10 天台中登場,將展出全台首度曝光《火影忍者》試作品

    提交: June 27, 2024, 8:30pm CST
    标签  [编辑]
    台灣萬代南夢宮收藏玩具事業部玩具盛事「TAMASHII POP UP SPOT IN台中」將於年 6 月 28 日限時10天在中友百貨登場,現場除了主題展區,更將展出全台首度曝光《火影忍者》試作品。64b17794e96800569f7d813ea388d6a4

    由台灣萬代南夢宮收藏玩具事業部主辦的年度玩具盛事「TAMASHII POP UP SPOT IN台中」將集結旗下眾多人氣新番、經典動漫最新試作品們前進台中,與年度動漫盛會「翻轉動漫祭」一同於2024 年 6 月 28 日在中友百貨登場。

    文章目錄

    「TAMASHII POP UP SPOT IN台中」展會限時 10 天(6/28 ~ 7/7)免費入場,展出內容包含《航海王》、《火影忍者》、《葬送的芙莉蓮》、《鬼滅之刃》、《七龍珠》、《超人力霸王布雷薩》、《機動戰士鋼彈》、《無敵鐵金剛》等多部人氣作品。現場除了規劃主題展區,更將展出全台首度曝光的《火影忍者》試作品、多款活動限定商品及豐富滿額贈好禮,完成活動任務還可獲得 TAMASHII NATIONS 精美收納盒。

    「TAMASHII POP UP SPOT」玩具盛事限時 10 天台登場,將展出全台首度曝光《火影忍者》試作品

    《火影忍者疾風傳》將全台首度展出試作品

    經典人氣作品《航海王》將展出以漫畫起始篇「東方藍篇」造型登場的「S.H.Figuarts 蒙其・D・魯夫 -冒險的黎明-」、「S.H.Figuarts 娜美 -冒險的黎明-」,要和喜愛《航海王》的粉絲們一起找回冒險的初心。《火影忍者疾風傳》更將全台首度展出人氣角色「Figuarts Zero[超激戰]波風湊-螺旋丸-」試作品,華麗的戰鬥姿態以及細緻刻畫的造型,帥氣身姿讓粉絲們再度體驗火影的魅力。

    「TAMASHII POP UP SPOT」玩具盛事限時 10 天台登場,將展出全台首度曝光《火影忍者》試作品

    超合金系列展區:無敵鐵金剛電鍍塗層散發金光

    邁入 50 週年的超合金系列展區,將會展出使用電鍍塗層散發金光的「超合金魂 GX-105G無敵鐵金剛CHOGOKIN 50th Exclusive」、「超合金魂 GX-71 百獸王五獅王CHOGOKIN 50th Ver.」。同時,鋼彈系列最新電影《機動戰士鋼彈SEED FREEDOM》中出現的「METAL ROBOT魂 <SIDE MS> 命運鋼彈SpecⅡ」以及話題動畫《機動戰士鋼彈水星的魔女》的「超合金 異靈鋼彈」試作品也將一同在本次特展中展出。

    「TAMASHII POP UP SPOT」玩具盛事限時 10 天台登場,將展出全台首度曝光《火影忍者》試作品

    此外,超人氣新番《怪獸8號》、現象級大勢動畫《葬送的芙莉蓮》、《神劍闖江湖-明治劍客浪漫譚-》、以及經典動畫《幽遊白書》、《烙印勇士》、《超時空要塞》等最新試作品也將閃亮登場。

    PROPLICA 1:1 薩爾達傳說大師之劍

    PROPLICA 系列也將展出 1:1 真實比例的《PROPLICA 薩爾達傳說 大師之劍》;更將特別展示以現代技術復刻 1970 年代風靡日本的玩具「無敵王者 JUMBO MACHINEDER無敵鐵金剛」。現場也將展出 2 米高的超人力霸王布雷薩立像,並將各年代具代表性的「超人力霸王系列」、「假面騎士系列」、「超級戰隊系列」的模型與試作品展示在收藏家面前,帶來超越時代的感動。

    「TAMASHII POP UP SPOT」玩具盛事限時 10 天台登場,將展出全台首度曝光《火影忍者》試作品

    多款首發限量商品同步販售 

    「TAMASHII POP UP SPOT IN 台中」會場也將同步販售多款首發限量商品,包含「超合金魂 GX-105G 無敵鐵金剛 CHOGOKIN 50th Exclusive」、紀念真骨雕製法 10 週年的「S.H.Figuarts(真骨雕製法)假面騎士響鬼」、「S.H.Figuarts(真骨雕製法)假面騎士KABUTO 騎士型態」、以及「S.H.Figuarts 超人力霸王傑洛 Clear Color Ver.」及「S.H.Figuarts 超人力霸王七號 (THE MYSTERY OF ULTRASEVEN)」等。

    「TAMASHII POP UP SPOT」玩具盛事限時 10 天台登場,將展出全台首度曝光《火影忍者》試作品

    最新的 TAMASHII NATIONS STORE 限定品「NXEDGE STYLE [MASHIN UNIT] 龍神丸」、「NXEDGE STYLE [MASHIN UNIT] 龍王丸」、「魂STAGE 真骨雕製法」也將於會場開賣。

    另外,活動期間只要於活動會場及《翻轉動漫祭》雙會場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獲得 TAMASHII NATIONS 精美收納盒一份,數量有限送完為止。

    【TAMASHII POP UP SPOT IN 台中】
    • 活動地點:台中中友百貨 B 棟 13F 文化大廳(台中市北區三民路 3 段 161 號)
    • 活動日期:2024/6/28(五)~2024/7/7(日)
    • 活動時間:週日~週四 11:00-21:30/週五~週六 11:00-22:00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Reddit對AI公司和其他爬蟲發出警告:遵守我們的規則,否則會被封鎖'

    Reddit對AI公司和其他爬蟲發出警告:遵守我們的規則,否則會被封鎖

    提交: June 27, 2024, 8:00pm CST
    标签  [编辑]
    警告發出前,有報導指出 AI 公司經常無視禁止爬取內容的指令。E1a0909d88eda9e5241af516fc752e1a

    Reddit 對 AI 公司和其他爬蟲業者發出警告:遵守我們的規則,否則將被封鎖。該公司在一份更新聲明中表示,計劃更新其機器人排除協議(robots.txt 文件),以便封鎖平台上的自動化爬取行為。

    該公司表示,還將繼續封鎖並限制未經事先協議的爬蟲和其他機器人的存取頻率。這些變更,該公司稱,不應影響「善意行為者」,如網際網路檔案館(Internet Archive)和研究人員。

    Reddit 的聲明發布前不久,有多篇報導指出 Perplexity 和其他 AI 公司經常繞過網站的 robots.txt 協議,該協議被公告來告知網路爬蟲不要造訪其內容。Perplexity 的執行長最近在接受 Fast Company 採訪時表示,該協議「不是一個法律框架」。

    Reddit 發言人在接受 Engadget 採訪時表示,該公司並非針對特定公司。「這次更新並非針對任何單一實體;而是為了在保持網路開放的同時保護 Reddit。」該發言人表示。「在接下來的幾週內,我們將更新 robots.txt 指令,使其盡可能明確:如果您使用自動化代理存取 Reddit,無論您是哪種類型的公司,都需要遵守我們的條款和政策,並且需要與我們聯絡。我們相信開放的網路,但我們不相信濫用公共內容。」

    這並非該公司首次在資料存取方面採取強硬立場。該公司去年開始對其 API 收費時,就曾提及 AI 公司對其平台的使用。此後,該公司已與一些 AI 公司達成授權協議,包括 Google 和 OpenAI。這些協議允許 AI 公司在其 Reddit 檔案上訓練模型,並成為 Reddit 的重要收入來源。聲明中的「與我們聯絡」部分可能是在含蓄地提醒,該公司不再免費提供其內容。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TNCAP 公布國產 NISSAN X-TRAIL 評等結果:首台自費送測,獲「四顆星」評等'

    TNCAP 公布國產 NISSAN X-TRAIL 評等結果:首台自費送測,獲「四顆星」評等

    提交: June 27, 2024, 7:30pm CST
    标签  [编辑]
    交通部「臺灣新車安全評等計畫(TNCAP)」正式公布第三順位受評車型 NISSAN X-TRAIL 獲得四顆星評等。5a3bbcda33e42513fc121ed8ef540b03

    為提升國內車輛安全性並保障民眾知的權利,交通部推動「臺灣新車安全評等計畫(TNCAP)」,並於 26 日正式公布 TNCAP 第三順位受評車型(NISSAN X-TRAIL)的評等結果。NISSAN X-TRAIL 獲得四顆星的評等,這也是自計畫實施以來,首次由業主自費測試車輛。

    文章目錄

    TNCAP 公布國產 NISSAN X-TRAIL 評結果:首台自費送測,獲「四顆星」評

    成人保護:96%

    NISSAN X-TRAIL 車型執行 TNCAP 四項撞擊試驗後,總分 38 分獲 36.576 分,不管是在前方偏置撞擊試驗、方全寬撞擊試驗,駕駛與乘客各身體部位具有「優良」或「良好」保護效果;-而在側方撞擊試驗,重要身體部位都具有「優良」保護效果,獲得滿分;在更嚴苛試驗條件的側方立柱撞擊下,重要身體部位具有「優良」或「良好」保護效果。

    TNCAP 公布國產 NISSAN X-TRAIL 評結果:首台自費送測,獲「四顆星」評

    而在執行前排座椅及後排座椅鞭甩試驗後,前座及後座對於乘員頸部具有「優良」保護效果。另外,NISSAN X-TRAIL 所標配的緊急煞車輔助系統,在執行市區試驗項目中未發生碰撞傷害,且前排座椅鞭甩保護性能達「優良」,故緊急煞車輔助之市區系統項目獲得滿分。

    兒童保護:68%

    而在 6 歲與 10 歲兒童的碰撞性能表現,NISSAN X-TRAIL 車型分別為執行前方偏置撞擊試驗後,6 歲兒童人偶向前移動時胸部承受力量過大,導致該部位保護性能評為「不良」,10 歲兒童人偶頸部保護性能評為「尚可」接受;但 10 歲兒童人偶向前移動時,因安全帶從肩上滑落至上臂影響束縛效果,故予以扣分。在側方撞擊試驗後,重要身體部位都具有「優良」保護效果,獲得滿分。

    TNCAP 公布國產 NISSAN X-TRAIL 評結果:首台自費送測,獲「四顆星」評

    行人保護:72%

    NISSAN X-TRAIL 車型執行行人保護試驗後,在頭部衝擊試驗項目中,當頭部撞擊至車輛 A 柱與擋風玻璃底部及頭燈周圍的保護性能評為「差」或「不良」,其餘引擎蓋位置大部分具有「優良」或「良好」保護效果;在骨盆衝擊試驗與腿部衝擊試驗項目中,車輛前方保險桿對於行人腿部具有「優良」保護效果,但部分前方結構對於大腿骨及骨盆造成較大的衝擊力量致保護性能評為「不良」。

    TNCAP 公布國產 NISSAN X-TRAIL 評結果:首台自費送測,獲「四顆星」評

    而標配的緊急煞車輔助系統在執行弱勢道路使用者試驗項目中,人機介面全部功能符合規定。

    安全輔助:84%

    NISSAN X-TRAIL 車速輔助系統僅具有手動車速輔助,但車速超過道路速限時,系統能有效以視聽覺警示駕駛,且能穩定維持實際車速於道路速限 5 公里 / 小時速度內。前排及後排座椅均標配安全帶提醒裝置,系統能有效以視聽覺警示駕駛,故在安全帶提醒裝置項目獲得滿分。

    車道輔助系統當汽車偏離行駛車道時,能警示及自動介入修正行駛方向至原有的行駛路徑;但人機介面部分功能未符合規定,故該項目予以扣分。緊急煞車輔助系統在執行快速道路試驗項目中,系統性能表現「優良」,人機介面部分功能未符合規定,故該項目予以扣分。

    NISSAN X-TRAIL 總評

    TNCAP 公布國產 NISSAN X-TRAIL 評結果:首台自費送測,獲「四顆星」評

    TNCAP 公布國產 NISSAN X-TRAIL 評結果:首台自費送測,獲「四顆星」評

    總評下來,國產 NISSAN X-TRAIL 在兒童保護獲四星評等,其餘皆為五星,不過最終星級將以最低分來計,因此 NISSAN X-TRAIL 獲得四顆星評等。

    TNCAP 自費送測與政府經費送測僅有 2 處不同,一是由業者花錢測試,二是業者可指定車款,其餘包括祕密客採購、受測程序皆與公費預算流程相同。而交通部也預計在 9 月底繼續公布第三批一車型(TOYOTA SIENTA)的車輛安全評等結果,讓國內民眾購車時有客觀的安全參考依據。至於首款送測的純電車款 Tesla Model Y,交通部表示已採購完成,評等結果預計於今年第四季發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Inkplate 6 MOTION新款土砲電子紙顯示器,具有11 FPS超高顯示更新頻率'

    Inkplate 6 MOTION新款土砲電子紙顯示器,具有11 FPS超高顯示更新頻率

    提交: June 27, 2024, 7:00pm CST
    标签  [编辑]
    Inkplate 6 MOTION是款整合多種感應器與功能的6吋電子紙顯示器套件,使用者可以自行組裝,並撰寫各式程式以擴充功能。1d83ed9eda7e3af98cf2547dc46c43fc

    Inkplate 6 MOTION是款整合多種感應器與功能的6吋電子紙顯示器套件,使用者可以自行組裝,並撰寫各式程式以擴充功能。

    高速更新可以播放簡易動畫

    Inkplate 6 MOTION的顯示尺寸為6吋,解析度達1024 x 758,支援4 bit灰階顯示(共16階),在1 bit純黑白與4 bit模式的更新速度分別為500、800 ms,而在部分更新畫面模式的更新速度僅為91 ms,相當於更新頻率(FPS)達到每秒11幀,相較於其他電子紙快上許多,雖然還不及一般LCD顯示器60幀起跳的更新頻率,但已經可以用於顯示簡單的動畫了。

    延伸閱讀:Inkplate 4 TEMPERA土砲電子紙開發套件,3.8吋顯示器加上一堆感測器!

    Inkplate 6 MOTION採用STMicroelectronics STM32H743ZIT6微控制器,搭配Espressif ESP32-C3做為副控制器,搭載1 MB SRAM與32 MB DRAM,並內建2 MB快閃記憶體,還可透過microSD記憶卡擴充儲存容量,支援Wi-Fi與藍牙等無線通訊功能。

    Inkplate 6 MOTION是款整合多種感應器與功能的6吋電紙顯示器套件。 ▲ Inkplate 6 MOTION是款整合多種感應器與功能的6吋電子紙顯示器套件。

    ▲Inkplate 6 MOTION最大的特色就是在部分更新畫面模式更新頻率可達每秒11幀,足以顯示簡單的動畫。

    其主機板面具有電紙顯示器、接近感應器、彩色LED狀態燈元件。 ▲ 其主機板正面具有電子紙顯示器、接近感應器、彩色LED狀態燈等元件。

    其於諸多元件則至於主機板背面。 ▲ 其於諸多元件則至於主機板背面。

    雖然它只內建2 MB快閃記憶體,但可透過microSD記憶卡擴充儲容量。 ▲ 雖然它只內建2 MB快閃記憶體,但可透過microSD記憶卡擴充儲存容量。

    使用者可以選購各種顏色的現成的3D列印機殼,也可以自行列印。 ▲ 使用者可以選購各種顏色的現成的3D列印機殼,也可以自行列印。

    開發者的好玩具

    Inkplate 6 MOTION機身內建溫度感應器、加速規與陀螺儀、接近感應器(可感應物體接近、手勢、顏色),分別能夠用於偵測環境溫度、擺放方向,以及感應是否有人走過、擺出的手勢、靠近感應器物體的顏色,提供更多元的人機互動模式。如果使用者比較傾向「傳統」的操作方式,也可以透過內建的3組實體按鍵與滾輪進行各種操作。

    在擴充性方面,它提供30 pin GPIO端子,以及由Soldered制定的easyC端子,能夠連接各種外部裝置與感應器,提供更豐富的功能。

    另一方面,使用者也可以過Arduino IDE開發環境自行撰寫程式,並上傳至Inkplate 6 MOTION執行,也能讓它透過Wi-Fi擷取資料,做為可自動更新的電子看板。

    使用者可以透過30 pin GPIO端連接各種外部裝置。 ▲ 使用者可以透過30 pin GPIO端子連接各種外部裝置。

    外它也具有Soldered制定的easyC端,能夠連接各種easyC框架的裝置、感應器。 ▲ 此外它也具有Soldered制定的easyC端子,能夠連接各種easyC框架的裝置、感應器。

    其機身上有3組可程式化的實體按鍵。 ▲ 其機身上有3組可程式化的實體按鍵。

    另一方面使用者也可透過具有RGB LED背光功能的滾輪操作系統選單。 ▲ 另一方面使用者也可透過具有RGB LED背光功能的滾輪操作系統選單。

    受益於電紙待機相當省電的特色,讓它很適合用於做為物聯網裝置。 ▲ 受益於電子紙待機相當省電的特色,讓它很適合用於做為物聯網裝置。

    Inkplate 6 MOTION的預定上市日期為2024年10月15日,基礎套件的預定售價為美金169元(約合新台幣5,515元),電池、黑色塑膠外殼、3D列印外殼的價格分別為美金10、20、25元(約合新台幣326、653、816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NVIDIA明確通知各合作品牌,RTX 40系列GPU供應量將會減少'

    NVIDIA明確通知各合作品牌,RTX 40系列GPU供應量將會減少

    提交: June 27, 2024, 6:30pm CST
    标签  [编辑]
    NVIDIA明確通知各品牌 40系列GPU供應量將會減少Fb337cab36d2252b18d4388745f82a73

    進入2024年後,RTX 4060和RTX 4060 Ti系列顯示卡就不斷出現貨源不足的問題。特別是農曆春節以後,受到市場需求爆發、AI熱潮、加密貨幣價格飆升、GPU晶片供應延遲,以及代工廠產能跟不上等因素影響,整個第一季度各個顯示卡品牌的供應量都不太夠。進入到4月,各個品牌RTX 40系列的供貨依舊緊缺,其中RTX 4060 Ti系列的供應量減量明顯。

    為了應對618促銷活動,NVIDIA在5月提高了GPU的供應量,加上囤積顯示卡的炒貨商也逐漸放出存貨變現,使得顯示卡的供應量相對充足,價格也比較穩定。不過據博板堂透露,NVIDIA再次與合作夥伴確認,進入7月後RTX 40系列GPU的供應量肯定會減少,不過沒有明確減少的幅度是多少。

    據瞭解,這次NVIDIA GPU供應量會減少30%至50%之間,具體數字要看下個月初,NVIDIA與合作夥伴的內部會議後才能決定。無論如何,這次供應量減少看起來是不可避免,不知道是否會影響到顯示卡的價格。

    過去一年多,隨著AI熱潮為資料中心業務帶來的高收益,NVIDIA已經改變了原有的策略,資源更多地向優先順序更高的 人工智慧晶片傾斜。即便市場某個時間段需求見漲,NVIDIA也沒有明顯加大遊戲GPU的供應量。由於新款RTX 50系列即將到來,為了避免之前RTX 40系列發佈時,RTX 30系列庫存較高的尷尬局面,NVIDIA應該會繼續控製出貨量。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SK海力士5層堆疊3D DRAM新突破,良率已達56.1%'

    SK海力士5層堆疊3D DRAM新突破,良率已達56.1%

    提交: June 27, 2024, 6:00pm CST
    标签  [编辑]
    SK海力士5層堆疊3D DRAM新突破 良品率已達56.1%7713a2d5623e4bec5fd522a186092134

    SK海力士在近期於美國夏威夷舉行的VLSI 2024峰會上,發佈了關於3D DRAM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其在該領域的深厚實力與持續創新。據最新消息,SK海力士在3D DRAM技術的研發上取得了顯著進展,並首次詳細公佈了其開發的具體成果和特性。公司正全力加速這一尖端技術的開發,並已取得重大突破。

    SK海力士透露,目前其5層堆疊的3D DRAM良率已高達56.1%,這一資料意味著在單個測試晶圓上,能夠成功製造出約1000個3D DRAM單元,其中超過一半(即561個)為良品,可用於實際應用。

    此外,SK海力士的實驗性3D DRAM在性能上已展現出與現有2D DRAM相媲美的特性。儘管3D DRAM技術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技術優勢,但SK海力士也坦誠地指出,在實現商業化之前,仍需進行大量的技術驗證和最佳化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與2D DRAM的穩定運行不同,3D DRAM在性能上還存在一定的不穩定性。因此,SK海力士認為,要達到廣泛應用的目標,需要進一步提升3D DRAM的堆疊層數,實現32層至192層堆疊的儲存單元。這一目標的實現,將極大地推動3D DRAM技術的商業化處理程序。

    在當前的DRAM市場中,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等少數幾家主要參與者依然佔據主導地位,共同佔據了全球市佔率的96%以上。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Google正找明星、網紅合作幫他們開發AI聊天機器人:創新還是跟風?'

    Google正找明星、網紅合作幫他們開發AI聊天機器人:創新還是跟風?

    提交: June 27, 2024, 5:30pm CST
    标签  [编辑]
    Google正開發明星網紅AI聊天機器人 與Meta競爭Fe2dd898d25f184cb7b399735e937600

    近日,科技巨頭 Google 傳出正在開發基於名人和 YouTube 網紅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引發業界廣泛關注。據科技媒體 The Information 報導,這項計劃將由 Google 的 Gemini 大型語言模型提供技術支持,目標是與知名人士建立合作關係,同時開發讓普通用戶也能創建個人化聊天機器人的功能。

    這一舉動標誌著 Google 在 AI 戰略上的重大轉變。長期以來,Google 一直專注於開發通用型 AI 助手,如 Google Assistant 和 Bard。然而,隨著 AI 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市場競爭的加劇,Google 似乎意識到需要在個性化 AI 體驗方面有所突破。

    競爭對手早已推出名人AI聊天機器人

    事實上,Google 並非首家進軍名人 AI 聊天機器人領域的科技公司。初創公司 Character.ai 和社交媒體巨頭 Meta 已經推出了類似產品。Meta 的聊天機器人陣容包括 TikTok 明星 Charli D'Amelio、YouTube 紅人 Mr. Beast,以及 Snoop Dogg、Tom Brady 和 Paris Hilton 等知名人士。Character.ai 則更加多元化,涵蓋了政治家、哲學家、虛構人物,甚至是會說話的奶酪等奇特角色。

    然而,Google 的這一舉動並非簡單的跟風之作。據悉,該公司計劃在其實驗產品平台 Google Labs 上推出這些 AI 聊天機器人,這表明 Google 正採取謹慎的態度,將其視為一個實驗性項目。這種approach可能反映了 Google 對於 AI 倫理和用戶隱私的重視,同時也為未來可能的大規模推廣預留了靈活性。

    儘管如此,Google 進軍名人 AI 聊天機器人市場的動機仍然值得探討。Meta 的經驗表明,這類產品的受歡迎程度可能有限。例如,基於 Snoop Dogg 的 AI 聊天機器人在 Instagram 上僅吸引了 1.5 萬名粉絲,遠遠不及真人說唱歌手 8750 萬的粉絲數量。這一現象凸顯了 AI 聊天機器人在模仿真實人物方面的局限性,以及用戶對於與"虛擬名人"互動的興趣可能不如預期。

    Google可能會怎麼發展AI聊天機器人?

    展望未來,Google 的名人 AI 聊天機器人計劃可能會朝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 技術突破:Google 可能會利用其強大的 Gemini 模型,在語言理解、上下文把握和個性化表達等方面實現突破,使 AI 聊天機器人更加逼真和引人入勝。
    2. 跨平台整合:Google 可能會將這些 AI 聊天機器人整合到旗下的各種產品和服務中,如 YouTube、Google Search 和 Android 系統,為用戶提供無縫的互動體驗。
    3. 教育和娛樂結合:除了純粹的娛樂功能,Google 可能會探索將這些 AI 聊天機器人用於教育目的,例如創建基於歷史人物或科學家的互動式學習體驗。
    4. 商業化模式:Google 可能會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如與品牌合作推出 AI 代言人,或為名人提供數位分身服務,拓展其在虛擬影響力經濟中的份額。
    5. 用戶生成內容:Google 可能會進一步完善允許普通用戶創建個人 AI 聊天機器人的功能,這可能引發一場全民參與的 AI 創作浪潮。
    6. 隱私和道德規範:隨著技術的發展,Google 可能需要制定更嚴格的隱私保護措施和道德準則,以應對可能出現的身份盜用、虛假信息傳播等問題。
    7. 跨語言和文化適應:為了擴大全球影響力,Google 可能會投入資源,使其 AI 聊天機器人能夠適應不同的語言和文化背景。
    8. 虛擬現實整合: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發展,Google 可能會探索將 AI 聊天機器人與虛擬現實技術結合,創造更沉浸式的交互體驗。

    總的來說,Google 進軍名人 AI 聊天機器人市場既是對當前技術趨勢的回應,也是對未來 AI 應用場景的探索。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憑藉其強大的技術實力和豐富的用戶數據,Google 有潛力在這一領域實現突破性發展。然而,能否真正贏得用戶的青睞,還需要時間的檢驗和市場的反饋。無論如何,這一舉措無疑將推動 AI 聊天機器人技術的進步,並可能重塑我們與數位世界互動的方式。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無需人工干預AI驅動的「自我修復電網」比傳統方法快數百倍,大幅減少停電期間能源損失'

    無需人工干預AI驅動的「自我修復電網」比傳統方法快數百倍,大幅減少停電期間能源損失

    提交: June 27, 2024, 5:00pm CST
    标签  [编辑]
    該系統展現了近乎最佳的即時性能,在各種情境下的停電中顯著減少了能量損失。34fd6983ca1736ec8ad6b444951b39a4

    在這個AI掌控步伐的快速發展的世界中,創新者似乎已經提出了另一種由AI驅動的新模型,以防止停電為目標。

    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 (UT Dallas) 與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工程師合作進行的一個項目開發了這種 AI 系統,該系統可以在幾毫秒內自動重新分配電力。

    根據該大學的一份聲明,這種 AI 模型的目的是為了自主檢測和修復電網中的問題,而無需人工干預。

    Real-time outage management in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over graphsReal-time outage management in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us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over graphs

    「自我修復電網」

    技術 研究人員稱這是「自我修復電網」技術的早期例證,並聲稱即使暴風雨損壞電力線,也可能不需要人工干預。

    艾里克·瓊森(Erik Jonsson)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機械工程副教授張傑(Jie Zhang)博士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找到最佳路徑,盡快將電力輸送到大多數用戶。但在該系統實施之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這個人工智慧驅動系統的應用主要針對北美電網系統。

    該系統被歸類為自我修復智慧型電網,其特點是具有快速反應、智慧控製機制,可以在停電期間將電力中斷降到最低。

    研究人員採用了一種稱為圖強化學習的機器學習技術。然後,由AI 分析和管理複雜的電網網路。

    根據大學的說法,圖形機器學習涉及描述網路的拓撲結構、各種組件的排列方式以及電力的傳輸方式。

    展示近乎最佳的即時性能

    在不同的網路設置下進行測試,該系統展現了近乎最佳的即時性能,在停電期間顯著減少了能量損失,並且在各種場景下都能有效工作。

    該聲明指出,AI 模型顯著減少了停電期間的能量損失,13 和 34 匯流排網路的改進分別為 607.45 kWs 和 596.52 kWs。它在各種停電場景下也能很好地工作。

    該技術在三種不同的網路設置(13、34 和 123 匯流排系統)上進行了檢查,發現它幾乎可以即時最佳地運行。

    測試還表明,AI系統可以在幾毫秒內重新分配電力——與當前可能需要幾分鐘到幾小時的人工控制系統相比要快得多。

    即使在暴風雨中,AI電網也能有效運行

    該研究的合著者、自然科學與數學學院數學科學教授尤利亞·蓋爾(Yulia Gel)博士也強調了網路拓撲結構的作用,他說這可能發揮關鍵作用。

    這是指應用AI來解決其他複雜系統中的問題,例如關鍵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

    「在這個跨學科項目中,我們利用團隊在電力系統、數學和機器學習方面的專業知識,探索瞭如何使用圖抽象來系統地描述配電系統中的各種相互依賴關係,」蓋爾說。

    「然後,我們研究了如何將底層網路拓撲整合到強化學習框架中,以用於配電系統中更有效的停電管理。」

    UTD 電氣工程博士生、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蘿希妮·安娜·雅各布(Roshni Anna Jacob)指出,如果電力因線路故障而受阻,該系統可以使用開關進行重新配置,並從附近的可用電源汲取電力。

    她說:「你可以利用這些發電機在特定地區供電。」

    在下一階段,研究人員希望設計類似的技術來在電力中斷後修復和恢復電網。

    該研究於2024年6月4日發表在《自然通訊》雜誌上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新加坡港口堵瘋了,航運旺季提前來臨「大堵船」將讓運費繼續提高?'

    新加坡港口堵瘋了,航運旺季提前來臨「大堵船」將讓運費繼續提高?

    提交: June 27, 2024, 4:30pm CST
    标签  [编辑]
    新加坡作為全球第二大貨櫃港口,其擁堵情況尤為嚴重,已達到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最高水平。294f2219363a9d290ce9b7d0291bfe36

    全球航運業再次陷入困境,港口擁堵程度創18個月新高,運價飆升,空箱短缺問題日益嚴重。這一局面不僅影響了全球供應鏈的穩定,也可能為年底購物旺季帶來隱憂。

    根據海事資料公司Linerlytica的最新報告,目前全球港口擁堵程度已達到18個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其中60%的船舶停泊在亞洲。截至6月中旬,總容量超過240萬個20英呎標準箱(TEU)的船舶正在錨地等待。新加坡作為全球第二大貨櫃港口,其擁堵情況尤為嚴重,已達到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的最高水平。

    與疫情期間不同,此次港口擁堵並非由居家消費者的購買狂潮引發。主要原因是為避開紅海地區的安全風險,大量船隻選擇繞道非洲,導致航行時間延長,航班時刻表被打亂。為了趕上時間表,許多船舶在新加坡等大型轉運中心一次性卸下更多貨物,甚至放棄後續航行,這進一步加劇了港口壓力。

    新加坡的平均卸貨量增長了22%

    德魯里海事諮詢公司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新加坡的平均卸貨量增長了22%,嚴重影響了港口的生產力。新加坡海事和港口管理局(MPA)報告稱,目前貨櫃船停泊的平均等待時間已延長至2-3天,而集裝箱跟蹤公司Linerlytica和PortCast表示,延誤時間甚至可能長達一週。這遠遠超過了正常情況下不到一天的靠泊時間。

    擁堵問題並不僅限於新加坡。鄰近的馬來西亞巴生港和丹戎佩勒帕斯港也面臨類似壓力。中國的上海港和青島港同樣出現了嚴重延誤。為應對這一局面,新加坡海事管理局表示,港口運營商PSA已重新開放吉寶碼頭的舊泊位,並計劃在大士港開放更多泊位。

    航運旺季提前

    除了航運路線變化帶來的影響,今年的航運旺季似乎也比往年提前到來,進一步加劇了港口擁堵。DHL全球貨運亞太區首席執行長Niki Frank指出,這可能是由於美國等地區的補充庫存活動增加,以及客戶因預期需求上升而提前發貨所致。

    Dimerco公司報告稱,5月份中國電子商務、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相關商品的海運出口大幅增加,使得通常6月才開始的旺季提前了整整一個月。

    運價方面,自2024年初以來,從亞洲到美國和歐洲的貨櫃運費已上漲了兩倍。貨運平台Xeneta表示,從亞洲和新加坡到美國東海岸的運費已達到自2022年9月以來的最高水平,而到美國西海岸的運費則創下自2022年8月以來的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港口擁堵加劇的另一原因是美國進口商急於在8月1日關稅上調前大量購入中國商品。然而,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Jared Bernstein表示,新關稅只會影響約4%的中國輸美商品,影響有限。

    展望未來,德魯里預計,隨著航空公司增加運力和恢復航班安排,主要轉運港口的擁堵狀況將有所緩解。但專家警告,當前的運輸中斷可能導致消費者面臨更高的商品價格。Xeneta首席分析師Peter Sand強調,這對託運人來說是一次巨大的財務打擊。

    總的來說,全球港口擁堵問題的加劇反映了當前國際航運業面臨的複雜挑戰。從地緣政治風險到季節性需求波動,多重因素交織在一起,考驗著整個行業的應變能力。如何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運輸效率,同時控制成本上漲,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航運業和相關企業需要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BALMUDA 熱銷 The Toaster Pro 蒸氣烤麵包機專業版升級上市,新增專業「炙燒模式」'

    BALMUDA 熱銷 The Toaster Pro 蒸氣烤麵包機專業版升級上市,新增專業「炙燒模式」

    提交: June 27, 2024, 3:30pm CST
    标签  [编辑]
    BALMUDA The Toaster Pro 蒸氣烤麵包機專業版」配備新升級炙燒模式,找來產品設計師、工程師、廚師跨領域專業人士共同開發,僅需短短 30 秒,就能在家做出媲美專業廚師的炙燒料理。A96aabace906ee4d88f02c8db33c1f9c

    日本精品家電品牌 BALMUDA 推出的 The Toaster 蒸氣烤麵包機非常受到台灣人歡迎,目前在全球累積銷售更是超過 200 萬台,今日 BALMUDA 宣布推出專業版,新增炙燒模式功能,讓熱愛料理或烘焙愛好者能夠在家輕鬆享受餐廳級的美食饗宴。

    BALMUDA 熱銷 The Toaster Pro 蒸氣烤麵包機專版升級上市,新增專「炙燒模式」

    「BALMUDA The Toaster Pro 蒸氣烤麵包機專業版」配備新升級炙燒模式,找來產品設計師、工程師、廚師跨領域專業人士共同開發,讓使用者在最終階段的烘烤,僅需短短 30 秒,就能在家做出媲美專業廚師的炙燒料理。

    BALMUDA The Toaster Pro 炙燒模式透過上方加熱管將熱量集中在頂部,透過高溫烘烤,可以讓食物的 0.55mm 表層產生特有的香氣,無論是美味的脆皮披薩、焗烤蝦仁或焦糖布丁,都能使用炙燒模式輕鬆在家完成,沒有噴槍也 OK。

    BALMUDA 熱銷 The Toaster Pro 蒸氣烤麵包機專版升級上市,新增專「炙燒模式」

    BALMUDA The Toaster Pro 蒸氣烤麵包機專業版另配備五種烹飪模式:吐司模式、起司吐司模式、法國麵包模式、可頌麵包模式以及經典模式。

    • 「吐司模式」可以將吐司內外皆烤製酥脆並保有食物原本的水分。
    • 「起司吐司模式」則加強上火熱能,適用於上方放有其他食材的吐司或是披薩等。
    • 「法國麵包模式」不加強上火熱能,用於僅將內餡完全加熱而不在外表上色的情境,最適合法國麵包、麵包捲、熱狗麵包和瑪芬。
    • 「可頌麵包模式」則是在內餡完全加熱之餘,把食物表面烤至酥脆,適合丹麥麵包、菠蘿麵包以及司康。
    • 「經典模式」則是單純加熱而無蒸氣,可用於烹飪各式料理,共有 170℃、200℃、250℃ 三種溫度可供選擇,適合用來製作烤魚、烤牛排等講究火侯的料理。

    BALMUDA The Toaster Pro 擁有「黑/古銅」與「白/金」兩種款式,為完美呈現 BALMUDA The Toaster Pro 的烹飪體驗,並符合臺灣法規,BALMUDA 設計團隊特別將最高溫度自 230℃ 調升至 250℃,並將電壓設定為 110V 以符合市場需求。

    BALMUDA 熱銷 The Toaster Pro 蒸氣烤麵包機專版升級上市,新增專「炙燒模式」

    全新 BALMUDA The Toaster Pro 蒸氣烤麵包機專業版售價為新台幣 12,990 元,7 月 1 日至 7 月 15 日於全台限定通路開放預購,活動期間享預購優惠價 9,990 元,8/5 前於 BALMUDA 台灣官網登錄購買憑證再贈好禮。

    自 7/1-7/15 於全省指定通路(含線上、百貨、outlet 以及燦坤)預購 BALMUDA The Toaster Pro 蒸氣烤麵包機專業版,不僅享有一年保固服務,活動期間至官網登錄購買憑證,更獨家贈送「WMF NUOVA 餐夾」。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Readmoo 與 PocketBook 聯名 10.3 吋開放式閱讀器預購開跑!更多規格曝光、早鳥價 16,888 元'

    Readmoo 與 PocketBook 聯名 10.3 吋開放式閱讀器預購開跑!更多規格曝光、早鳥價 16,888 元

    提交: June 25, 2024, 1:39am CST
    标签  [编辑]
    Readmoo 讀墨電子書與 PocketBook 首度合作推出聯名機種:10.3 吋 Color Note 彩色電子紙平板,在 6/25 預購正式上線!75e8743812330eef100644a6a3346507

    Readmoo 讀墨電子書與 PocketBook 首度合作推出聯名機種:10.3 吋 Color Note 彩色電子紙平板,在 6/25 預購正式上線!採 Android 12 作業系統,Color Note 為同尺寸閱讀器唯一搭載軟性 E Ink Kaleido 3 彩色面板,並配備閱讀燈、Wacom EMR 手寫筆與喇叭,除了出廠時已內建「Readmoo 看書」、「mooSound 犢出聲」,還能從 Google Play 安裝應用程式,協助使用者開啟嶄新的多彩多工閱讀生活。

    搶先全球,10.3 吋 Color Note 首度亮相

    10.3 吋 Color Note 承襲 PocketBook 簡約俐落設計風格,聯名新機是同尺寸產品中唯一使用 E Ink Kaleido 3 軟性電子紙面板的產品,雖然成本更高,但能讓手感更為輕薄強韌,且具備可自動調節的 SMARTlight、 E Ink ComfortGaze 技術。

    Readmoo 與 PocketBook 聯名 10.3 吋開放式閱讀器預購開跑!更多規格曝光、早鳥價 16,888 元

    透過 SMARTlight 功能,使用者可調整閱讀燈色溫;在自動模式下,閱讀燈則會根據一天中的時段,自動調整亮度和色溫。E Ink ComfortGaze 可有效減少藍光暴露、減輕眼睛疲勞、護眼升級;即使長時間使用都較不吃力,螢幕使用更健康。

    Readmoo 與 PocketBook 聯名 10.3 吋開放式閱讀器預購開跑!更多規格曝光、早鳥價 16,888 元

    內建喇叭、藍牙、文字轉語音、瀏覽器,體驗更多元

    10.3 吋 Color Note 內建喇叭與藍牙,並支援 6 種音訊格式,使用者可直接播放音檔,或配對藍牙無線耳機來享受有聲書和音樂。此外,文字轉語音功能可將文檔轉換為自然語音;解放雙手即能成就多工,讓用戶更方便地聆聽書籍、享受文學作品,同時處理多項任務。

    除了預載讀墨電子書「Readmoo 看書」、「mooSound 犢出聲」兩款應用程式,並內建電子筆記本、瀏覽器等多元應用外,使用者也能從 Google Play 下載第三方應用程式,將裝置個人化,大幅強化閱讀與工作體驗。

    Readmoo 與 PocketBook 聯名 10.3 吋開放式閱讀器預購開跑!更多規格曝光、早鳥價 16,888 元

    搭配暢聽暢讀與多種優惠套組

    10.3 吋 Color Note 定價新台幣 20,888 元,本次預購活動時間將從即日起至 7 月 24 日,消費者可用最低 16,888 元的預購優惠價將新機帶回家(數量有限,售完即停),所有預購訂單最晚於 9 月前到貨。

    配合預購,Readmoo 讀墨電子書也特別推出「聽讀暢享」優惠套組,預購期間可用新台幣 17,888 元,就把書庫月月更新的暢讀、暢聽 180 天訂閱方案,連同 10.3 吋 Color Note 一起帶回家,隨時無限暢讀超過萬本好書、暢聽 1,500 本有聲書!

     

    Readmoo 與 PocketBook 聯名 10.3 吋開放式閱讀器預購開跑!更多規格曝光、早鳥價 16,888 元

    10.3 吋 Color Note 規格一覽:

    硬體規格

    螢幕

    10.3 吋 E Ink Kaleido 3 彩色電子紙螢幕(軟性面板)

    彩色 4096 色 / 黑白 16 灰階

    電容式 + 電磁式(電磁感應)雙觸控

    螢幕解析度

    黑白 1404 × 1872(227 ppi)/彩色 702 x 936(113 ppi)

    螢幕光源

    前導閱讀燈

    (搭載冷暖雙色前光、色溫調整功能)

    重量

    390 克 (不含保護殼)

    尺寸

    173.5 × 246 × 6.4 mm

    CPU

    1.5 GHz x 4 core

    RAM

    4GB  LPDDR4

    儲存容量

    32 GB eMMC

    (使用者至少可用 24 GB)

    micro SD 插槽

    可擴充至 256 GB

    支援格式 micro SD/SDHC

    最大傳輸速度:讀 36MB/s、寫 18MB/s

    連接埠

    USB Type-C

    支援 OTG

    作業系統

    Android 12

    Wi-Fi

    IEEE 802.11 a/b/g/n/ac

    2.4GHz+5GHz

    藍牙

    藍牙 5.2
    支援 HID、A2DP 規範、藍牙低功耗 BLE 技術

    音訊

    內建喇叭及麥克風

    支援格式:MP3, MP3.zip, OGG, OGG.zip

    手寫感壓

    支援 EMR 手寫/4096 級 

    螢幕自動旋轉

     G-Sensor 自動重力感應

    電池

    4000mAh

    待機時間最長達數週,依使用頻率及方式而異

    充電時間

    充飽約 3 ~ 5 小時 

    使用充電器:支援 PD 快充,9V/12V 充飽電,約 3 小時

    使用 USB 線:5V/500mA,約 5 小時

    使用溫度

    攝氏 0~40 度

    載波頻率

    2.4G:2.412~2.472 GHz

    5.2G:5.18~5.24 GHz

    5.8G:5.745~5.825 GHz

    多種應用程式

    應用程式

    Readmoo看書、mooSound 犢出聲、Notes、Reader、瀏覽器、音訊播放機、計算機、File Manager、Images 等

    (可自行安裝第三方合法 App 應用)

    Readmoo 看書

    支援格式(雲端匯入):EPUB, TXT, DOCX, PDF

    Reader

    電子書支援格式:ACSM, AZW, AZW3, CBR, CBZ, CHM, DJVU, DOC, DOCX, EPUB(DRM), EPUB, FB2, FB2.ZIP, HTM, HTML, MOBI, PDF (DRM), PDF, PRC, RTF, TXT

    有聲書支援格式:M4A, M4B, OGG, OGG.ZIP, MP3, MP3.ZIP

    Images

    支援格式:JPEG, BMP, PNG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全新 Pocket 386 微型7吋筆電發佈:你現在能買得到的Windows 95完美迷你筆電'

    全新 Pocket 386 微型7吋筆電發佈:你現在能買得到的Windows 95完美迷你筆電

    提交: June 25, 2024, 12:30am CST
    标签  [编辑]
    Pocket 386 復古微型筆電發佈:7 英吋屏,支援 DOS 和 Win95 系統Aa3bdf7170906784e62774af2a8a893e

    說到復古遊戲,沒有什麼能比得上在原版硬體上玩遊戲。對於 PC 遊戲玩家來說,除非你的倉庫裡有一台積滿灰塵的舊機器,否則通常很難做到這一點,只能在新機器上用模擬器來重溫懷舊風情。

    現在,對於復古遊戲玩家來說有了一種新的選擇。復古裝置廠商 Pocket  推出了一款 Pocket 386 微型筆電。 

    該裝置採用了 7 英吋 IPS 螢幕,支援 640 x 480 和 800 x 480 解析度,機身尺寸為 210 x 120 x 30 毫米,可以放在大一些的褲子口袋中。

    全新 Pocket 386 微型7吋電發佈:你現在能買得到的Windows 95完美迷你電

    該機相容 386 平台,搭載與 386 SX 相容的 Ali M6117 處理器,運行頻率為 40 MHz,還有 8MB 記憶體。

    全新 Pocket 386 微型7吋電發佈:你現在能買得到的Windows 95完美迷你電

    Pocket 386 支援 DOS 和 Windows 95 系統,配有 4000 mAh 電池,以及 QWERTY 全鍵盤,可以用來玩一些老遊戲。

     

    全新 Pocket 386 微型7吋電發佈:你現在能買得到的Windows 95完美迷你電

    該裝置配有 16/8-bit ISA 介面、一個 USB 介面、一個由 OPL 3 音效卡提供支援的 3.5 毫米音訊插孔、一個平行連接埠(Parallel Port),還提供了 14 個 GPIO 引腳。

    全新 Pocket 386 微型7吋電發佈:你現在能買得到的Windows 95完美迷你電

     

    黑色 Pocket 386 配有 12 V 充電器、PS / 2 VGA 連接線、TTL-RS-232 序列介面卡和 LPT 介面連接線,在AliExpress上有售。

    全新 Pocket 386 微型7吋電發佈:你現在能買得到的Windows 95完美迷你電

    該機還提供透明外殼版本,不帶 TTL-RS-232 序列介面卡,價格稍便宜些,售價約為 200 美元(約6500元台幣)起。

    全新 Pocket 386 微型7吋電發佈:你現在能買得到的Windows 95完美迷你電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首款專為雲端環境設計Spectra Cube磁帶庫亮相,最高容量可達 75PB'

    首款專為雲端環境設計Spectra Cube磁帶庫亮相,最高容量可達 75PB

    提交: June 25, 2024, 12:00am CST
    标签  [编辑]
    首款專為雲環境設計的磁帶儲存方案 Spectra Cube 亮相:最高 75PB13eb5d59969a692942226a76ff549a39

    Spectra Logic 推出了 Spectra Cube 磁帶庫,這是其企業磁帶儲存解決方案的無縫補充,專為當今的海量儲存用戶量身定制。 Spectra Cube 專為雲端相容性和易用性而設計,提供快速部署、靈活的可擴充性和無憂服務,無需停機或專用工具。

    Spectra Cube 寬度為 91.2 釐米,深度為 115.3 釐米,高度為 201.7 釐米,重量為 466.3 千克。

    首款專為雲端環境計Spectra Cube磁帶庫亮相,最高容量可達 75PB

    對於消費者來說,固態硬碟和行動硬碟可以滿足大部分儲存需求,但對於雲端運算和網路公司來說,需要定期管理海量資料,磁帶依然是存檔資料的首選解決方案。

    Spectra Cube 相容從 LTO-6 到 LTO-9 等多個線性開放磁帶(LTO)格式,原始可以儲存最高 30PB 的資料容量,不過在使用壓縮技術的情況下,可以達到 75 PB。

    資料吞吐量為每小時 32 TB,該儲存庫甚至可以適應未來的 LTO 格式。Spectra Cube 包括公司自己的圖書館管理軟體(LumOS),它似乎可以提供一個直觀、功能豐富的介面,從遠端位置監控所有資料。

    該公司表示,Spectra Cube 可以快速部署,不需要專門的工具就可以動態擴展,來滿足客戶的特定需求。磁帶插槽無需停機或服務呼叫就能動態新增,同時完全支援現代備份解決方案和資產管理器,還支援 Amazon S3 和 Amazon S3 Glacier API。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三星 Galaxy Watch Ultra 短暫現身官方網站,47mm尺寸確認'

    三星 Galaxy Watch Ultra 短暫現身官方網站,47mm尺寸確認

    提交: June 25, 2024, 11:30pm CST
    标签  [编辑]
    三星 Galaxy Watch Ultra 短暫登陸官方網站E0254e9539e328d13db272c37e00a55f

    距離三星的 Unpacked 發佈會還有幾週時間,屆時三星有望發佈Galaxy Watch 7和 Galaxy Watch Ultra。現在,有網友在三星官方支援網站上發現了 Galaxy Watch Ultra,暗示了這款手錶的存在。

    三星 Galaxy Watch Ultra 暫現身官方網站,47mm尺寸確認

    Galaxy Watch Ultra 的官方支援頁面在三星加拿大網站上短暫上線,隨後也出現在三星奧地利網站上。Galaxy Watch Ultra 的官方支援頁面列出了該裝置對 LTE 的支援,並確認了 47 毫米的尺寸。據傳,Galaxy Watch Ultra 將只推出一種尺寸。

    現在,該頁面已被撤下,但 Galaxy Watch Ultra 支援頁面的短暫出現至少澄清了智慧手錶的稱呼問題。因為此前有報導稱,三星 ,Apple Watch Ultra 的競爭對手可能被稱為Galaxy Watch X。

    三星 Galaxy Watch Ultra 暫現身官方網站,47mm尺寸確認

    此前洩露的資訊還曝光了三星 Galaxy Watch Ultra 的高品質算繪圖。根據算繪圖,Galaxy Watch Ultra 採用方形結合圓形設計,看起來與傳統沛納海手錶略有相似。

    此外,Galaxy Watch Ultra 的規格也被洩露,顯示該智慧手錶可能配備 590mAh 電池,並可能搭載 3nm 工藝的處理器,該裝置的螢幕峰值亮度預計可達 3000 尼特。此外,這款手錶還有望獲得 10ATM 和 IP58 等級認證,以及 MIL-STD-810H 認證。

    值得注意的是,Galaxy Watch Ultra 將僅以帶藍牙的 LTE 版本銷售。三星可能會使用鈦金屬(4 級)作為底盤,並配備藍寶石水晶螢幕。說到價格,傳聞 Galaxy Watch Ultra 的價格將保持在 699 美元至 710 美元之間,低於其競爭對手 Apple Watch Ultra 2 的售價 799 美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IDC : AI 手機、5G 推展、低階手機,攸關未來智慧手機產業發展方向'

    IDC : AI 手機、5G 推展、低階手機,攸關未來智慧手機產業發展方向

    提交: June 25, 2024, 11:00pm CST
    标签  [编辑]
    IDC 最新研究顯示,AI 手機、中印 5G 政策推展、小米與傳音於低階手機市場競爭態勢等,將成為觀察的重點所在。1c4e342235d6c308a5533b97311c8231

    根據 IDC(國際數據資訊)最新「全球智慧手機供應鏈追蹤報告 (Worldwide Quarterly Smartphone ODM Tracker)」研究顯示,在下游市場需求仍弱、上游部分關鍵零件漲價的情況下,2024 年第一季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製造規模相對上季衰退 8.6%,但較去年同期成長 10%。

    IDC 全球專業代工與顯示產業研究團隊資深研究經理高鴻翔指出 ,「由於記憶體、AMOLED、相機鏡頭傳感器等手機關鍵零組件延續去年第四季的漲價趨勢,智慧手機品牌廠商持續採購高於需求的漲價零件。隨著下游市場需求仍弱、低階市場價格競爭激烈,品牌廠商開始透過削減零件採購訂單,來抑制零件價格持續上漲。預料第三季多數零件漲勢將告一段落。」

    從產業結構來看,隨著中國、印度政府採取積極 5G 推廣政策,2024 年全球 5G 智慧手機的出貨比重可能高於原本的悲觀成長預期。至於委外設計、生產的比重則略微下滑。

    AI 手機、5G 推展、低階手機,攸關未來智慧手機產發展方向

    展望未來發展,隨著供應鏈上下游抱持保守態度下,預料全球智慧手機產業規模成長第二季將呈現相對遲緩的發展態勢。AI 手機、中印 5G 政策推展、小米與傳音於低階手機市場競爭態勢等,將成為觀察的重點所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Chrome 在 Speedometer 3.0 測試中奪魁,鞏固其全球最快瀏覽器地位'

    Chrome 在 Speedometer 3.0 測試中奪魁,鞏固其全球最快瀏覽器地位

    提交: June 25, 2024, 10:30pm CST
    标签  [编辑]
    Google Chrome 穩坐最快瀏覽器寶座,取得 Speedometer 3.0 歷史最高分530f59fa1a032c2a10692e8d3d3ef4db

    Google Chrome 瀏覽器奪得了全球最快瀏覽器的稱號,最新版本的 Chrome 在 Speedometer 3.0 測試中取得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分。

    Speedometer 3.0 是一個業界標準的開源基準測試工具,用於衡量瀏覽器性能。Speedometer 3.0 模擬使用者在現代網路應用中的真實操作,例如新增待辦事項和編輯文字,來測試瀏覽器處理這些任務的響應速度。通過以極快的速度重複運行這些任務,基準測試可以衡量瀏覽器性能並清晰地展現出每個瀏覽器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測試工具是由蘋果、Google、微軟和 Mozilla 等瀏覽器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共同合作開發的,因此可確保其公平性。

    Chrome 在 Speedometer 3.0 測試奪,鞏固其全球最快瀏覽器地位

    Google Chrome 榮登全球最快瀏覽器

    Chrome 的勝利得益於多方面的優化,包括:

    • 針對 Speedometer 工作負載進行針對性優化
    • 簡化字串處理和樣式表去重等操作
    • 微調算繪過程以減少記憶體使用
    • 改善 Chrome 渲染蘋果 AAT 字型格式的方式
    • 優化程式碼分層和垃圾回收

    為了在測試中拔得頭籌,Google對 Chrome 進行了一些巧妙的最佳化。“通過查看 Speedometer 的工作負載以及 Chrome 花費最多時間的函數,我們能夠針對這些函數進行有針對性的最佳化,從而提升 Chrome 的分數。”Google公司指出。

    工程師們深入研究了像“SpaceSplitString”這樣佔用大量資源的函數,並簡化了字串處理和樣式表去重等操作。他們還微調了渲染過程,以減少繪製表單元素等內容時額外的記憶體使用。此外,Google還與文字成形引擎(text shaping engine) HarfBuzz 的維護者合作,改善了 Chrome 渲染蘋果的 AAT 字型格式的方式。

    Google表示,他們還專注於“程式碼分層”,通過挑選最合適的程式碼進一步最佳化引擎。同時,垃圾回收方面的改進也讓 Speedometer 分數提升了大約 3%。

    儘管速度只是影響瀏覽器體驗的眾多因素之一,但 Chrome 在這方面的表現無疑樹立了新的標杆。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瀏覽器的性能差距正在縮小。 例如,火狐瀏覽器去年在 SunSpider JavaScript Benchmark 測試中擊敗了 Chrome。

    但 Chrome 在市佔率方面仍然遙遙領先。 根據 StatCounter 的數據,截至 2024 年 5 月,Chrome 佔據了全球瀏覽器市場 65.12% 的份額,Safari 以 18.17% 位居第二,Edge 則以 5.21% 排名第三。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技嘉發佈RTX 4070 Ti SUPER WindForce MAX:長度達33.1公分,供電介面「消失」'

    技嘉發佈RTX 4070 Ti SUPER WindForce MAX:長度達33.1公分,供電介面「消失」

    提交: June 25, 2024, 10:00pm CST
    标签  [编辑]
    現如今的顯示卡越來越龐大,主流顯卡都日益「膨脹」,比如技嘉最新發佈的RTX 4070 Ti SUPER WindForce MAX,一如其名相當的MAX。0730b04de51d9c9074fef875824eee60

    現如今的顯示卡越來越龐大,而且不止是旗艦顯卡,主流顯卡都日益「膨脹」,比如技嘉最新發佈的RTX 4070 Ti SUPER WindForce MAX,一如其名相當的MAX。

    根據官方資料,這款卡的長度達到了驚人的33.1公分,高度為5.55公分,厚度也有13.6公分。

    技嘉發佈RTX 4070 Ti SUPER WindForce MAX:長度達33.1公分,供電介面「消失」

    相比於今年1月份發佈的WinForce OC版本,它增長了整整7公分,加高了0.55公分,加厚了1公分,甚至比標準IO擋板還要高。

    技嘉發佈RTX 4070 Ti SUPER WindForce MAX:長度達33.1公分,供電介面「消失」

    當然,實際的PCB電路板沒這麼長,尾部完全是散熱器的延伸。散熱系統搭載3個10公分獨特刀鋒導流造型風扇、搭配正逆轉功能、9根高效能銅熱導管、超大銅板直接接觸GPU導熱、風扇停轉功能、以及Screen cooling等散熱技術,可大幅提升解熱能力。

    規格也提高了,加速頻率從OC版的2625MHz拉高到了2655MHz,也就是預超頻45MHz。

    技嘉發佈RTX 4070 Ti SUPER WindForce MAX:長度達33.1公分,供電介面「消失」

    另外很特殊的一點是乍看找不到供電介面,實際上隱藏在散熱器的後段凹陷處,還是標準的12VHPWR 16針,除了看起來更簡潔,電源線也不容易彎折。

     

    技嘉發佈RTX 4070 Ti SUPER WindForce MAX:長度達33.1公分,供電介面「消失」

    RTX 4070 Ti SUPER WINDFORCE MAX 的尺寸為 331 x 136 x 55.5mm,配備 WindForce 散熱系統,並預留顯示卡支架固定孔。超大散熱片設計可確保顯示卡長時間高效運作的同時,也能維持較低的 GPU 溫度。 超大片銅板直接接觸GPU,加上複合式熱管的導引效果,迅速有效地將GPU與記憶體的熱量傳遞到散熱片。

    技嘉發佈RTX 4070 Ti SUPER WindForce MAX:長度達33.1公分,供電介面「消失」

     

     

    價格目前還未公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SpaceX 不斷增加的 Starlink 星鏈衛星,可能會阻礙地球大氣層的自我修復'

    SpaceX 不斷增加的 Starlink 星鏈衛星,可能會阻礙地球大氣層的自我修復

    提交: June 25, 2024, 9:00pm CST
    标签  [编辑]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估算了衛星在重返大氣層燃燒時,將有害污染物(例如氧化鋁)注入高層大氣所造成的危害。45e4b099ee63d0b8ef5b9d56e519ac18

    SpaceX 不斷擴大的 Starlink 星鏈巨型衛星星群可能阻礙地球大氣層的自我修復。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南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估算了衛星在重返大氣層燃燒時,將有害污染物(例如氧化鋁)注入高層大氣所造成的危害。

    這些報廢的衛星甚至可能導致「顯著的臭氧消耗」。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臭氧層是地球的「防曬乳」,保護我們免受過多的紫外線輻射。

    雖然研究人員主要關注火箭發射時釋放的污染物,但我們才剛開始了解成千上萬顆退役和故障的衛星在大氣中燃燒所帶來的影響。

    而這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 SpaceX 迄今已發射了近 6,000 顆 Starlink 衛星,並計劃再增加數萬顆,而Starlink對於地球軌道野心,現在也激發競爭廠商的衛星星群出現。

    「直到近年來,人們才開始意識到這可能成為一個問題,」共同作者、南加州大學航天學研究員 Joseph Wang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是最早研究這些事實可能帶來什麼影響的團隊之一。」

    造成破壞

    由於幾乎不可能從衛星重返大氣層時釋放的污染物中獲得準確讀數,科學家只能估計它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透過研究衛星結構中使用的常見金屬如何相互作用,該團隊估計,僅在 2022 年,大氣中的鋁含量就增加了近 30%。

    他們發現,一顆 550 磅的衛星在重返大氣層時會產生大約 66 磅的氧化鋁奈米粒子,這些粒子需要長達 30 年的時間才能漂流到平流層。

    總的來說,如果像 SpaceX 這樣的公司繼續按計劃擴大星群規模,大氣中的氧化鋁含量每年可能會比自然水準增加驚人的646%。

    考慮到我們才剛開始研究這種現象,這並不是一個好兆頭。

    「目前對衛星重返大氣層造成的環境影響了解甚少,」研究人員在論文中指出。「隨著重返率的增加,進一步探討本研究中強調的擔憂至關重要。」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她來自煩星 第二季》Animax 6 月 25 日全台電視首播,達令歸來!'

    《她來自煩星 第二季》Animax 6 月 25 日全台電視首播,達令歸來!

    提交: June 25, 2024, 8:30pm CST
    标签  [编辑]
    達令歸來!《她來自煩星》改編自日本老牌漫畫家高橋留美子首部長篇連載漫畫,《她來自煩星第二季》將於 Animax 頻道 6 月 25 日起,每晚 7 點 30 分全台電視首播。Ce3549d9bf47ee2e3a3c0be915256fc6

    「達令~~!」準備好迎接那名古靈精怪的女孩「拉姆」的駕到了嗎?改編自日本老牌漫畫家高橋留美子首部長篇連載漫畫,《她來自煩星》第二季將於 Animax 頻道 6 月 25 日起,每晚 7 點 30 分全台電視首播!想要回味第一季經典劇情的粉絲們,千萬也別錯過現正熱播中的《她來自煩星》第一季,搭配中文配音別有一番風味。

    日本知名漫畫家高橋留美子首部長篇連載作品的重製動畫《她來自煩星》,在第二季中依舊充滿歡樂的戀愛喜劇情節,外星鬼族少女「拉姆」與地球好色少年「諸星當」,也將一起遇到更多新角色與經歷更多故事,包含一起看到了兩人的未來、認識了奇特的水乃小路一家、阿當和拉姆彼此都擁有新的追求者等,甚至還經歷了拉姆變成牛的危機!新的故事和角色為第二季增添更多色彩,不只歡樂也有溫情,就算再無厘頭也能感受到角色間彼此真摯的情誼。

    《她來自煩星 第二》Animax 6 月 25 日全台電視首,達令來!

    《她來自煩星 第二季》一樣由製作過《工作細胞》的 david production 動畫公司出品,品質保證,這次更邀請了眾多知名聲優參與演出新角色,包含由飾演過《排球少年》的聲優入野自由與中村悠一詮釋新角色因幡與魯巴,以及飾演過《進擊的巨人》主角艾連葉卡的聲優梶裕貴詮釋新角色水乃小路飛麿,眾星雲集,這些人氣聲優也將使出渾身解數為《她來自煩星 第二季》的角色們注入新的火花!

    《她來自煩星》劇情介紹

    「但是人家果然還是喜歡達令。」地球“最狂”的高中生諸星當與從宇宙降臨的“鬼族”美少女拉姆,兩人的相遇成了所有故事的開端!而這對稀世情侶由神谷浩史飾演被稱為“達令”的男主角諸星當、女主角拉姆則由上坂堇飾演。拉姆無所畏懼且大膽追愛的風格讓人時而感到揪心。在這部戀愛喜劇中,各種角色自全銀河集結而來,替她和阿當相遇並相戀的過程增添色彩。獻給無法正面表達「喜歡」的人們這段華麗且堅強的瘋狂青春! 

    《她來自煩星 第二》Animax 6 月 25 日全台電視首,達令來!

    《她來自煩星 第二》Animax 6 月 25 日全台電視首,達令來!

    《她來自煩星》是日本老牌漫畫家高橋留美子首部長篇連載漫畫,1978 年起在「週刊少年 SUNDAY」雜誌開始連載。以魔幻寫實的現代日本為舞台,外星鬼族少女「拉姆」與地球好色少年「諸星當」之間的愛情故事為主軸,描寫一連串由人類、外星人、妖怪、幽靈、神明等眾多稀奇古怪角色共同演出的荒誕喜劇。

    Animax 六月強檔動畫節目播出時間 甜甜戀愛番
    • 《她來自煩星》每晚 7:30 雙聲道播出(重播時間:隔天 0:30、10:30、13:30、19:00)
    • 《她來自煩星 第二季》6/25起 每晚 7:30 播出(重播時間:隔天 0:30、10:30、13:30、19:00)

    《她來自煩星 第二》Animax 6 月 25 日全台電視首,達令來!

    重溫人氣動漫
    • 《半妖的夜叉姫》每晚 6:30 雙聲道播出(重播時間:隔天 5:30、9:30、16:30、18:00)
    • 《火影忍者》每晚 8:30(重播時間:隔天 1:30、11:30、17:30、20:00)
    • 《銀魂 (第二季)》每晚 9:30 雙聲道播出(重播時間:隔天 2:30、8:30、12:30、21:00)
    • 《博多豚骨拉麵團》每晚 10:30 雙聲道播出(重播時間:隔天 3:30、22:00)
    • 《馬納歷亞的親愛摯友》6/14起 每晚 10:30 播出(重播時間:隔天 3:30、6:30、15:30、22:00)
    • 《東方少年》6/19起 每晚 10:30 雙聲道播出(重播時間:隔天 3:30、6:30、15:30、22:00)
    • 《黑色五葉草 (第二季)》每晚 11:30 播出(重播時間:隔天 4:30、7:30、14:30、23:00)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AI搜尋引擎Perplexity深陷剽竊風暴,遭指控無視Robots協議爬取內容,CEO出面回應'

    AI搜尋引擎Perplexity深陷剽竊風暴,遭指控無視Robots協議爬取內容,CEO出面回應

    提交: June 25, 2024, 8:00pm CST
    标签  [编辑]
    Perplexity CEO亞拉文·斯里尼瓦斯(Aravind Srinivas)回應剽竊和侵權指控 最近的報導對這個答案引擎的運作方式提出質疑,包括其使用第三方內容爬蟲的做法。6dab984f97e0b9eca5ee8e00b7fd355a

    Perplexity CEO亞拉文·斯里尼瓦斯(Aravind Srinivas)回應剽竊和侵權指控 最近的報導對這個答案引擎的運作方式提出質疑,包括其使用第三方內容爬蟲的做法。

    AI搜尋初創公司Perplexity最近因一篇《Wired》的調查報導而陷入麻煩,報導揭露該公司從不希望被爬取的網站爬取內容的行為。

    Perplexity 的「答案引擎」透過爬取網路上大量訊息,然後創建一個從網頁抓取內容的大型數據庫(索引)來運作。使用者不是在搜尋框中輸入關鍵詞,而是在 Perplexity 的網頁門戶或app中輸入或口述問題,並收到一個包含引用和連結的敘述性答案,該答案來自它抓取的網路內容。

    網站可以使用所謂的機器人排除協議(Robots Exclusion Protocol)來阻止網路爬蟲存取其內容,機器人應該遵守這些協議,但遵守這些協議是自願的。《Wired》和一位獨立研究人員稱,他們有證據證明 Perplexity 一直在忽視這些協議,並且還持續在爬取禁止造訪的網站內容。

    「Perplexity 並沒有忽視機器人排除協議,也沒有對此撒謊,」Perplexity 聯合創始人兼 CEO 亞拉文·斯里尼瓦斯在週五的電話採訪中說。「我認為這裡有一個關於這個系統是如何運作的基本的誤解」Srinivas 說。「我們不僅依賴於自己的網路爬蟲,也依賴於第三方網路爬蟲。」

    斯里尼瓦斯表示,Wired 所辨識的神秘網路爬蟲不屬於 Perplexity,而是屬於一個提供網路爬取和索引服務的第三方供應商。由於保密協議,斯里尼瓦斯不願透露這個第三方供應商的名稱。當被問及 Perplexity 是否立即聯繫了第三方爬蟲,要求他們停止爬取《Wired》的內容時,斯里尼瓦斯含糊其辭的回答說:「這很複雜。」

    斯里尼瓦斯還指出,機器人排除協議最初於 1994 年提出,「不是一個法律框架」。他認為,人工智慧的出現需要內容創作者或出版商與他的網站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工作關係。

    《Wired》還聲稱,透過使用《Wired》文章的標題或內容來提示 Perplexity 答案引擎,能夠使Perplexity答案引擎緊密改寫《Wired》文章。有時 Perplexity 甚至會錯誤地改寫《Wired》的報導。在一個案例中,Perplexity 的「回答」錯誤地聲稱一名加利福尼亞警察犯了罪。

    斯里尼瓦斯表示,Wired 使用了設計來讓 Perplexity 工具表現出這種行為的提示,而正常使用者不會看到這種類型的結果。他補充說:「我們從來沒有說過我們從來沒有產生過幻覺。」

    6 月初,富比士指責 Perplexity 偷竊其內容。Perplexity 在 5 月份發布了一個名為「Pages」的新產品,允許使用者根據他們向答案引擎提出的一系列問題,或基於特定主題的單一提示來創建文章或部落格文章。使用者可以加入AI生成或上傳的圖片,然後在發表到網上之前調整文字或增加格式。

    Perplexity 自己的一個 Pages 使用了富比士獨家報導的內容,但沒有註明出處。Perplexity 甚至創建了一個基於富比士報導的 AI 配音播PODCAST,但同樣未給出該網站的出處。

    自從推出以來,認真引用來源一直是Perplexity的核心原則之一,這使得 Pages 產品中可能遺漏引用的問題更加突出。斯里尼瓦斯告訴 Fast Company,在富比士提出這個問題後,他的公司立即推出了 Pages 的更新,在生成的文章文本中加入了來源標記。

    斯里尼瓦斯經常說,他的產品將只有在它所吸引的網路生態系統良好的情況下才會成功。「我們樂於創建一個市值較低、利潤率較低的業務,只要我們能夠盈利並取得成功,並確保整個網際網路都能獲勝,」他在 5 月的 Fast Company 最具創新公司頒獎典禮上對觀眾說。「如果人們無法在網上創造新內容,Perplexity 就毫無用處。」

    他表示,公司現在正在與選定的出版商就「收入分享」協議進行談判。目前沒有透露出版商的名稱,所以不知道康泰納仕(Wired 的所有者)或富比士是否參與了這項計劃。《Wired》發現的內容爬取和索引問題可能會迫使公司加速其與出版商達成公平交易的計劃。

    儘管出版商擔心自己的內容被Perplexity使用,但Perplexity仍受到不少人的支持,挑戰Google的搜尋引擎地位並不容易,但Perplexity正在用一種新型的搜尋方式挑戰谷歌。然而,Perplexity不能再失去更多人的支持,否則將難以繼續發展。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 固定链接 'OpenAI CTO表示,GPT-5可能會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推出、記憶力與推理能力將更強'

    OpenAI CTO表示,GPT-5可能會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推出、記憶力與推理能力將更強

    提交: June 25, 2024, 6:30pm CST
    标签  [编辑]
    Murati 將從 GPT-4 到 GPT-5 的進步比作從高中水平到大學水平的理解的增長,表明模型的複雜程度和能力得到了顯著增強。038a2c9c9a6b0b47ffea2bf34d206ddc

    Open AI 首席技術長米拉·穆拉蒂 (Mira Murati) 表示,GPT-5 是 Open AI 的下一代人工智慧產品,預計將在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在特定任務中實現博士等級的智慧。

    GPT-5 的內部代號為Gobi和Arrakis,它將是一個多模態模型,預計有 52 兆個參數。雖然最初有傳言稱將於 2023 年發佈,但首席執行長 Sam Altman 最近強調,沒有固定的時間表,模型的名稱可能會更改。

    人工智慧能力的重大飛躍

    人們早已期待著 ChatGPT的下一個主要模型,而 GPT-5 將帶來  AI 能力的實質性飛躍。Open AI 首席技術長Mira Murati在接受 Dartmouth Engineering 採訪時對其潛力提供了新的見解。

    Murati 將從 GPT-4 到 GPT-5 的進步比作從高中水平到大學水平的理解的增長,表明模型的複雜程度和能力得到了顯著增強。

    GPT-5 概述

    GPT-5 在開發階段的內部代號為Gobi和Arrakis,受到行業分析師的密切關注。

    在 2024 年洛杉磯 Berggruen Salon 上,微軟首席技術長 Kevin Scott 強調了 GPT-5 通過複雜考試的潛力,反映了推理和解決問題方面的重大改進。

    他還指出,進入人工智慧領域的門檻正在降低,這使得更強大的工具更容易被更廣泛的受眾所使用。GPT-5 的培訓將於 2023 年 12 月開始,預計將於 2024 年美國大選後公開發佈。

    艾倫·湯普森 (Alan D. Thompson) 是人工智慧專家,也是財富 500 強企業、主要政府和聯合國成員國的顧問,他建立了一個綜合的大型語言模型資料庫。在最近的時間線評論之前,湯普森曾預測會公開發佈 GPT-5 將於 2024 年 12 月美國大選後推出。

    GPT-5時間表

    當被問及發佈時間表時,Murati 表示 GPT-5 可能會在 2025 年底或 2026 年初推出。這與之前的傳言有所不同,之前的傳言稱最早將於 2023 年底推出,後來調整為 2024 年夏天。

    推遲的時間表可能會讓那些渴望下一次重大進展的人感到失望。然而,穆拉蒂的澄清表明,額外的時間將使 Open AI 能夠開發出比之前預期更強大、更智慧的系統。

    Open AI 首席執行長Sam Altman最近出現在 All-In 訪談中,他強調 GPT-5 沒有固定的時間表。Altman 提到,下一次換代甚至可能不會被稱為 GPT-5,這強調了該項目的流動性以及對品質的重視,而不是遵守嚴格的時間表。

    GPT-5 旨在實現博士級智慧

    Murati 聲稱 GPT-5 將在某些任務上實現博士級的智慧,這一說法得到了業內領袖此前聲明的支持。

    微軟首席技術長 Kevin Scott 表示,由於記憶力和推理能力的提升,下一代人工智慧系統將能夠通過博士學位考試。Murati 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但她強調,這種高水平的表現將針對特定任務。

    當前的人工智慧系統在某些領域已經展現出人類水平的能力,而GPT-5旨在進一步擴展這些能力,在複雜場景中展示高級推理和知識應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