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疯子

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RTX 4070 顯示卡遭嚴重燒毀,原因是用了不合格的電源供應器

作者 IFENG
不要為了省幾百塊而忽略電源安全,否則損失的可能是一整台電腦。1b356eae7d94022c2b2194f561110f07

近日 YouTube 頻道《DIY Repair Hour》上傳了一段令人震驚的維修影片,畫面中一張 NVIDIA RTX 4070 顯示卡,在電腦正常運作期間突然起火、嚴重燒毀,而導火線竟然是一顆沒有過流保護(OCP)功能的電源供應器

根據影片發布者 Patrick 的說法,這張顯示卡原本被安裝在一台礦機中,而該礦機所使用的電源供應器不僅缺乏基本安全保護功能,其 12V HPWR 電源接口也因無法應對過高電流,最終導致過熱起火。

顯示卡持有者指出,他是因為聞到一股刺鼻的焦味才驚覺有異狀,隨即緊急關機。可惜當時顯示卡已經起火燃燒,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壞。

RTX 4070 顯示卡遭嚴重燒毀,原因是用了不合格的電源供應器

顯卡全毀但還能「搶救零件」?

儘管顯示卡外觀已嚴重燒焦,但 Patrick 表示本次拆解的目的並非修復,而是想評估有哪些零件還能回收再利用。經過一系列檢測,他意外發現:

  • GPU 核心仍「倖存」

  • 記憶體模組、電壓調節模組(VRM)、輸出端口、甚至 BIOS 晶片等也都完好無損

雖然這些元件未經完整驗證,是否 100% 正常運作仍待觀察,但 Patrick 推測,這些元件距離火源比 GPU 更遠,受損機率應較低。

電源品質真的不能省

這起事故再次強調了一點:電源供應器不是能隨便挑的配件。雖然許多玩家願意砸重金升級顯示卡與處理器,卻往往忽略電源的重要性。尤其像 RTX 40 系列這類採用 12VHPWR 接口的顯示卡,更需要搭配具有過流與過壓保護機制的高品質電源,才能避免潛在風險。

Patrick 最後也提醒所有 DIY 玩家:不要為了省幾百塊而忽略電源安全,否則損失的可能是一整台電腦。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Google Veo 2 AI 影片生成模型正式向 Gemini Advanced 用戶開放

作者 IFENG
Google Veo 2 AI 影片生成模型向 Gemini Advanced 用戶開放,挑戰 OpenAI Sora。支援 720p 解析度、16:9 比例,每月生成數量有限制。7d8deccbd83ab3c98fbe2205d36eab97

Google 近期宣布,其先進的 Veo 2 影片生成 AI 模型已正式向購買 Gemini Advanced 套裝的使用者開放。此舉被視為 Google 在人工智慧影片生成領域,與 OpenAI 的 Sora 等平台展開競爭的重要一步,也意味著該領域競爭的日益白熱化。

Google Veo 2 AI 影片生成模型正式向 Gemini Advanced 用戶開放

Veo 2 功能與限制

自本週二起,Gemini Advanced 的訂閱用戶將能夠在 Google Gemini 應用程式的型號下拉選單中選取 Veo 2。使用者可以利用該模型創建解析度為 720p、寬高比為 16:9 的 8 秒影片片段。這些生成的影片可以透過 Gemini 應用程式的「分享」按鈕,輕鬆上傳至 TikTok、YouTube 等主流社交平台。此外,Veo 2 生成的影片也可以 MP4 檔案格式下載,並透過 Google 的 SynthID 技術添加浮水印,以確保內容的版權和溯源。

然而,Google 也對 Veo 2 的使用設下了一些限制。目前,使用者每月可以製作的影片數量有限,且該功能暫不支援 Google Workspace 商業和教育計畫。這意味著,Veo 2 的初期應用可能主要集中在個人用戶和特定場景。

與 Whisk 的整合

除了獨立使用外,Google 還將 Veo 2 與 Whisk 整合。Whisk 是 Google 實驗室的一項實驗性功能,允許使用者使用 Gemini 的圖像作為提示來創建新的圖像。透過一項名為 Whisk Animate 的新功能,使用者可以將自己產生的圖像轉換為由 Veo 2 生成的 8 秒影片,為圖像創作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Google 實驗室是 Google 旗下一個面向早期人工智慧產品的平台,由該公司每月 20 美元的 Google One AI Premium 訂閱服務營運。透過 Google 實驗室,使用者可以提前體驗和使用 Google 的最新 AI 技術。

Google 的未來願景

儘管目前 Veo 2 的應用可能還比較基礎,但 Google DeepMind 執行長 Demis Hassabis 近期表示,公司計畫最終將其 Gemini AI 模型與 Veo 結合起來,以增強 Veo 對物理世界的理解。這意味著,未來的 Veo 將不僅僅是一個影片生成工具,更將具備更強大的理解和創造能力。

AI 影片生成引發的擔憂

與此同時,許多藝術家和創作者對 Veo 2 之類的影片產生器持謹慎態度,認為它們可能會顛覆整個創意產業。代表好萊塢動畫師和漫畫家的工會 -- 動畫協會(Animation Guild)委託進行的一項 2024 年研究估計,到 2026 年,美國將有超過 10 萬個電影、電視和動畫工作崗位被人工智慧取代。這也引發了人們對於 AI 技術對就業市場和創意產業影響的廣泛關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蘋果或許能夠暫時延後產品漲價,但不會持續太久

作者 IFENG
儘管蘋果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將生產設施從中國轉移,但幾乎所有蘋果開設工廠的國家(如巴西、印度和越南)都面臨著進口關稅的猛烈衝擊。3b5a1ec7c421fedba9090d62348ffe5f

面對高額關稅,蘋果將不得不提高在美國和其他地區 iPhone 等熱銷產品的價格,但正試圖將漲價延後到下一次硬體升級。一份新報告顯示,蘋果正採取多項舉措,以減輕美國和其他國家對其旗艦產品徵收關稅帶來的成本上漲。也就是說,美國消費者應該預計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 iPhone、Mac 和其他硬體產品的價格上漲。

儘管蘋果多年來一直在努力將生產設施從中國轉移,但幾乎所有蘋果開設工廠的國家(如巴西、印度和越南)都面臨著進口關稅的猛烈衝擊。據彭博社報導,該公司正採取多種策略,盡可能減輕衝擊。

據估計,將生產全部轉移到美國可能會使蘋果產品的價格翻倍。如果真是這樣,那麼在目前的情況下,吸收和減輕當前的關稅實際上是蘋果的最佳選擇。

雖然蘋果在美國擁有部分製造工廠,但這些工廠僅佔該公司總產量的一小部分。晶片製造商台積電最近在美國開設了一家工廠,用於未來的晶片生產,但短期內還遠遠不能滿足蘋果等科技公司的需求。

正如川普總統所認為的那樣,蘋果有可能增加美國製造業,但如果這真的有可能,也將需要數年時間,而且不會改變蘋果對原物料的需求,因為原物料始終需要進口。

此外,等到任何新的美國製造業能夠為蘋果的供應鏈做出超過一小部分貢獻時,目前的關稅預計將被取消。即使國會不撤銷這些關稅,關稅的計算方式也表明,它們可能會不可預測地被上調或下調。

因此,蘋果不會將生產轉移到美國,而是會嘗試減少無法避免的關稅影響。該公司無疑會採取一些選擇,但這些選擇都無法避免蘋果提高價格。

例如,蘋果可以透過暫時降低利潤率來吸收部分增加的成本。目前,蘋果產品的平均加價幅度約為 45%。

短期內,蘋果可能會採取這一措施,降低利潤率,盡可能長時間保持當前產品價格不變。該公司還可能向製造合作夥伴和零組件供應商施壓,要求他們降低價格,但目前還不清楚供應成本能有多少降低空間。

同樣,據推測蘋果正在研究透過其他供應鏈變革盡可能避免關稅的方法。這些策略可能包括從生產設施直接向非美國市場發貨,避免來自美國出口和進口的關稅增加。

據稱,為了盡可能延後漲價,蘋果一直在囤積現有庫存。如果消息屬實,這可能意味著蘋果將延後提高其最受歡迎的產品(如當前的 iPhone 和 iPad)的價格,直到 2025 年下半年產品更新,具體取決於它能夠建立的庫存規模。

除非關稅發生變化,否則即將推出的蘋果裝置的價格將大幅上漲。據報導,由於關稅和由此引發的貿易戰,iPhone 17 Pro 機型的價格可能會上漲至 2000 美元甚至更高。

蘋果並不是唯一一家面臨關稅問題、客戶不得不支付更多費用的公司。從科技產品到日用雜貨,幾乎所有產品類別的價格上漲都將對美國消費者造成衝擊。

這也是蘋果和其他受影響的美國公司股價因關稅而受到衝擊的主要原因。人們擔心美國經濟可能陷入衰退,導致消費者延後所有大宗採購——這加劇了關稅的影響,並導致美國市場持續混亂。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2 奈米戰火點燃!台積電、Intel、三星先進製程競逐白熱化

作者 IFENG
按照 Intel 的願景,18A 將是其反超台積電、重奪半導體製程世界第一的關鍵節點。23c1a46b0683faac9b3354535c9acede

日前舉辦的 Vision 2025 大會上,Intel 正式宣布 18A 製程技術已進入風險生產階段。預計今年下半年首發該製程的 Panther Lake 處理器將進行大批量生產。此舉為「四年五個節點(5N4Y)」計畫立下關鍵里程碑。按照 Intel 的願景,18A 將是其反超台積電、重奪半導體製程世界第一的關鍵節點。

值得關注的是,此為新任華人 CEO 陳立武接棒後首度公開亮相,業界解讀 Intel 此舉在向台積電、三星等競爭對手展示技術肌肉。

Intel 18A 製程將在全球首次同時採用 PowerVia 背面供電和 RibbonFET 閘極環繞(GAA)電晶體技術,台積電則會在今年下半年 2 奈米使用 Nanosheet 電晶體技術、2026 年下半年導入超級電軌(Super Power Rail),2027 年進行 1.4 奈米風險性試產。

半導體從業者透露,若 Intel 18A 推進順利,將會比台積電 2 奈米更早導入晶背供電技術。隨著人工智慧、高效能運算等應用需求爆發,半導體先進製程的競賽也進入白熱化階段。

台積電:穩健領先,技術創新不停歇

台積電在先進製程上擁有明顯的領先優勢。其 2 奈米(N2)製程將採用 Nanosheet 奈米片技術的 GAAFET 架構,相較於 N3E,在相同功耗下速度提升 10% 至 15%,在相同速度下功耗降低 25% 至 30%,晶片密度提升 15% 以上。此外,台積電還將推出 NanoFlex 技術,透過靈活的元件寬度調節,最大化效能、功耗和面積,並預計在 2026 年下半年量產效能更佳的 N2P 製程。

Intel:積極追趕,力求技術突破

Intel 則以 18A 製程力圖反超。該製程將同時採用 PowerVia 背面供電和 RibbonFET 閘極環繞(GAA)電晶體技術。若 Intel 推進順利,將比台積電更早導入晶背供電技術。然而,Intel 在先進製程上仍面臨一些挑戰,新任 CEO 陳立武的接棒,展現其積極追趕的決心。

三星:技術先行,良率待提升

三星在 3 奈米製程上已導入 GAAFET 技術,是 GAA 的先行者。然而,良率問題一直是三星在先進製程上的挑戰。目前三星主要關注自家 Exynos 2600 晶片的生產進度,並預計 2027 年才在 SF2Z 製程上導入背面供電技術,推進速度相對較慢。

日本 Rapidus 不容小覷

除了三大巨頭,日本 Rapidus 也在積極佈局 2 奈米製程。其位於北海道千歲市的 2 奈米晶圓廠試產產線計畫將在本月啟用,瞄準 2027 年開始量產。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74%的CEO因AI焦慮:如果想不出怎麼利用AI賺錢可能會失去工作

作者 IFENG
全球企業執行長(CEO)們正站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轉捩點。他們不僅要思考如何利用AI提升企業效益,更要面對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以及AI治理所帶來的挑戰。72b7e90796560d8726e5fe28b032345b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全球企業執行長(CEO)們正站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轉捩點。他們不僅要思考如何利用AI提升企業效益,更要面對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以及AI治理所帶來的挑戰。一項最新調查顯示,CEO們普遍感受到來自AI的巨大壓力,這不僅關乎企業的生存,更直接影響他們的職業生涯。

調查指出,高達74%的CEO承認,若無法在兩年內透過AI實現顯著的收益,他們可能會面臨被解雇的風險。這反映出AI已不再是企業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關乎生存發展的關鍵要素。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企業必須迅速擁抱AI,才能保持競爭力。更有94%的CEO認為,AI智慧體甚至能提供比人類董事會成員更優越的商業建議,顯示AI在決策層面的潛力備受肯定。這也意味著,未來的企業決策將更加依賴數據分析和AI預測,CEO們需要具備更強的數據解讀和決策能力。

AI競賽白熱化:誰將在2025年被淘汰?

AI不僅帶來了機遇,也加劇了CEO們對競爭的焦慮。超過七成的CEO認為,由於AI戰略的失敗,同行中的某位CEO可能在2025年底前遭到解雇。更有54%的CEO坦言,競爭對手已經採用了比他們更為出色的人工智慧戰略。這意味著,企業間的競爭已從傳統的產品、服務轉向AI技術的應用與創新。在AI競賽中,企業不僅要擁有先進的技術,更要具備將技術轉化為實際效益的能力。這需要CEO們具備前瞻性的戰略眼光,以及對AI技術的深刻理解。

然而,擁抱AI並非一帆風順。一位CEO表示,雖然OpenAI的技術強大,但過度依賴單一平台(如GPT企業版或微軟Copilot)可能導致企業被鎖定在特定生態系統中,失去自主性。這種情況下,企業將難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客製化,並可能面臨供應商的價格壓力。另一位CEO則強調,若無法完全客製化或管理AI以滿足自身需求,企業的運營將受制於人,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風險。因此,企業在採用AI技術時,需要謹慎評估供應商的可靠性,並建立自身的AI研發能力,以確保技術自主性。

除了技術層面的考量,AI治理也是CEO們關注的焦點。高達94%的CEO懷疑員工在未經批准的情況下,私自使用生成式AI工具。這種情況可能導致資料洩露、合規性問題等風險。例如,員工可能將敏感的客戶資料輸入AI工具,導致資料外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Dataiku等公司已在其平台上擴展了治理工具,協助企業管理AI技術的使用。這些工具可以監控員工對AI工具的使用情況,並防止未經授權的資料傳輸。此外,企業還需要建立完善的AI使用規範,並加強員工培訓,以提高他們對AI風險的認識。

面對AI浪潮,CEO們需要積極擁抱變革,制定有效的AI戰略,並建立完善的治理機制。這不僅關乎企業的生存,更關乎企業的長期發展。只有那些能夠成功駕馭AI的企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確保可持續發展。同時,CEO們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身能力,才能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領先地位。

總體而言,AI正在重塑企業的運營模式和競爭格局。CEO們必須積極擁抱AI,制定有效的AI戰略,並建立完善的治理機制,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這不僅是一場技術的競賽,更是一場領導力的考驗。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儘管電池容量更大,但 Switch 2 的續航時間將比第一代短

作者 IFENG
Switch 2 配備了「NVIDIA 客製化處理器」,其 5220mAh 電池可保證約 2 至 6.5 小時的遊戲時間。36543bffca74fe904830a85a77cc5534

任天堂在最新的任天堂直面會上全面公布了 Nintendo Switch 2 新遊戲機的官方規格,作為一款主打掌上遊戲的混合遊戲機,關於該設備的最大疑問之一就是電池續航時間。Switch 2 配備了「NVIDIA 客製化處理器」,其 5220mAh 電池可保證約 2 至 6.5 小時的遊戲時間。

當然,所玩的遊戲不同會影響這個數字,而初代 Switch 配備的是基於 NVIDIA Tegra X1 的客製化 SoC。

雖然 Switch 2 的電池容量比原版 Switch 的 4310mAh 電池(Switch Lite 上為 3570mAh)有所提升,但遊戲時間的估計值卻大幅下降。相比之下,任天堂有原版 Switch 的電池續航時間大致標記為 4.5 到 9 小時(Lite 上為 3 到 7 小時)。

此外,任天堂該公司表示,當系統處於睡眠模式時,Switch 2 大約需要 3 小時才能充滿電。而新款 Joy-Con 控制器在連接到主機時需要 3 小時 30 分鐘才能充滿電,獨立使用時可持續使用 20 小時,具體取決於使用情況。

再加上需要為其更大的 7.9 吋 1080p 螢幕供電,升級後的 NVIDIA 內部部件提升了效能,但同時也會損失電池壽命。Switch 2 已經確認將獲得一大堆知名遊戲與任天堂獨家遊戲的升級。

玩家可能必須等到新遊戲機和遊戲推出後才能從第三方取得實際電池續航數據。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Apple TV+ 每年燒 320 億台幣,蘋果在想什麼?最新數據揭示背後的隱藏價值

作者 IFENG
消費者情報研究夥伴公司(CIRP)稱,Apple TV+ 會員似乎更有可能購買更多蘋果產品,超過一半的會員擁有三款蘋果裝置。82273ece89afaa124f22591004172aee

自 Apple TV+ 推出以來,許多人一直想知道主做硬體的蘋果公司為何涉足串流媒體影片領域?而且,有報導指出,蘋果每年在 Apple TV+ 上虧損超過 10 億美元(約合 320 億台幣)。

現在,一項最新研究報告為蘋果營運 Apple TV+ 做出了說明。消費者情報研究夥伴公司(CIRP)稱,Apple TV+ 會員似乎更有可能購買更多蘋果產品,超過一半的會員擁有三款蘋果裝置。

CIRP 稱,根據截至 2024 年 12 月的過去 12 個月數據,在 CIRP 調查前的三個月內從蘋果購買新裝置的客戶中,有三分之一訂閱了 Apple TV+。這些 Apple TV+ 會員擁有更多蘋果裝置。

51% 的 Apple TV+ 會員擁有三款蘋果裝置

CIRP 關注了蘋果三大產品:iPhone、iPad 以及 Mac 電腦。在 Apple TV+ 會員中,51% 擁有這三款產品。而在非 Apple TV+ 會員中,擁有這三款產品的比例為 34%。在 Apple TV+ 會員中,只擁有一款蘋果產品的比例為 13%。而在非 Apple TV+ 會員,這個比例為 23%。

那麼,為何 Apple TV+ 會員擁有更多蘋果產品?這需要更多數據支持。或許是擁有更多蘋果產品的人更富有,能夠買得起 Apple TV+ 會員。這也可能是蘋果生態系統效應,它讓使用者從蘋果產品喜歡上了蘋果服務。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蘋果傳開發代號「Mulberry」健康應用程式,AI 助理準確度號稱能取代醫療專業人士

作者 IFENG
傳聞蘋果秘密開發一款代號叫做「Mulberry」的健康App大改版!這次更猛,直接內建一個 AI 智慧助理,厲害到號稱準確度可以取代你現在看的醫生喔!2b4e150ad6b76052e14f0c9ece3dce85

蘋果一直以來都很愛搞健康這一塊,而且還真的做得有聲有色!現在又有新消息啦,聽說他們正在秘密開發一款代號叫做「Mulberry」的健康App大改版!這次更猛,直接內建一個 AI 智慧助理,厲害到號稱準確度可以取代你現在看的醫生喔!

因為這個 AI 助理攸關健康大事,蘋果可是很謹慎,找了一堆專家來幫忙設計內容。據說這個超強的健康App,最快明年春天就會跟著 iOS 19.4 一起跟大家見面!

彭博社的爆料大神 Mark Gurman 在他的最新專欄就說,蘋果這次要玩的很大!這個新的健康App裡面的 AI 助理,簡直就像一個真的醫生在你身邊。雖然聽起來有點誇張,但據說蘋果執行長庫克可是對這個健康計畫寄予厚望,希望這個 AI 助理能變成你的專屬健康教練,而且會在明年春天的 iOS 19.4 更新中首次亮相!

蘋果這個新的健康App,早就累積了不少用戶數據,如果你有戴 Apple Watch,那數據更是多到爆!這些數據都會丟給 AI 健康教練分析,然後給你建議。為了避免 AI 亂講一通,提供錯誤的醫療建議(這種事 AI 很容易發生),蘋果還打算請真正的醫療專業人士來拍影片教大家。

聽說蘋果會找睡眠專家、營養師、物理治療師、心理健康專家、心臟科醫生等等,超多不同領域的專家!這些影片都會在奧克蘭的一個秘密基地拍攝。而且,蘋果還在找一位「很有名的醫生」來當這個新服務的「代言人」,這個服務內部可能叫做 Health+。

新的健康App也會很注重記錄你每天吃的東西,但蘋果在 AI 這方面之前踢到不少鐵板,像是 Siri 改版就一直拖到 2026 年,之前還因為過度宣傳搞出集體訴訟。畢竟健康無小事,萬一 AI 給了錯誤建議,害使用者出事,那蘋果的形象可就毀了!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比爾蓋茲認為 AI 未來十年恐將讓醫療以及教育產業部分工作被取代,但這三類人才免驚

作者 IFENG
繼先前預警 AI 將在十年內大幅取代醫療、教育等傳統領域的人力後,他更進一步點名了三個他認為在 AI 浪潮下仍將屹立不搖的職業。D7c8ada334e33306b6e171d524a85b14

微軟共同創辦人比爾·蓋茲 (Bill Gates) 近期針對人工智慧 (AI) 對未來就業市場的影響,再次發出引人深思的預言。繼先前預警 AI 將在十年內大幅取代醫療、教育等傳統領域的人力後,他在接受《The Tonight Show》節目採訪時,更進一步點名了三個他認為在 AI 浪潮下仍將屹立不搖的職業,同時也提醒所有工作者應積極適應這場變革。

蓋茲在訪談中提到,AI 的崛起已不再是遙遠的科幻想像,而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業。儘管許多人將 AI 視為革命性的工具,但也對大規模的失業潮感到擔憂。而根據這位科技億萬富翁的說法,這些擔憂並非完全沒有根據。

他警告,AI 將在未來幾年內使許多工作變得過時,並將在多個產業實現自動化。他認為 AI 在未來十年內將取代醫學與教育領域的部分工作,蓋茲也提到,AI 在未來十年內將徹底改變醫療和教育領域,使得高品質的醫療諮詢和教育輔導變得更普及。他將 AI 的快速發展形容為「非常深刻,甚至有點可怕」:

在醫學領域:

  • 更準確和全面的診斷: 蓋茲認為,AI 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應用將比人類醫生更準確和全面。這暗示 AI 可以透過分析大量的醫療數據、影像資料等,更快速且精確地診斷疾病,甚至可能發現人類醫生難以察覺的細微病灶。
  • 普及高品質醫療諮詢: 他提到 AI 的創新可能會使得高品質的醫療諮詢變得更便宜,甚至免費。這表示未來人們可能不需要再像現在一樣,為了尋求專業的醫療建議而耗費大量時間和金錢,AI 有望讓醫療資源更普及化。
  • 簡化醫療流程: 蓋茲指出 AI 將透過 AI 驅動的系統,顯著簡化醫療保健流程,例如病歷管理、預約安排等,從而提高整體效率。

在教育領域:

  • 個人化學習體驗: 蓋茲舉例稱,AI 導師將能夠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提供個人化課程。這表示 AI 可以根據學生的強弱項、學習風格等,量身打造最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和步調,達到更有效的學習效果。
  • 普及高品質教育輔導: 就像醫療諮詢一樣,蓋茲也認為 AI 將使高品質的教育輔導變得更便宜甚至免費。這代表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獲得 AI 提供的個別指導,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不再受限於傳統教育資源的限制。
  • 提升教育效率: AI 可以協助處理一些重複性的教學任務,例如批改作業、回答常見問題等,讓老師能將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更具創造性和引導性的教學活動中。

但在這片不確定性之中,蓋茲也指出了三個他認為至少在目前看來,能夠在 AI 革命中倖存下來的職業:

一、程式設計師:AI 的建築師

諷刺的是,那些打造 AI 系統的人,反而最有可能保住自己的飯碗。儘管 AI 在生成程式碼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它仍然缺乏創建複雜軟體所需的精確性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蓋茲認為,人類程式設計師對於除錯、優化和推進 AI 本身仍然至關重要。簡而言之,AI 需要人類來建構和管理 AI,這使得程式設計師成為一種技能將變得更加珍貴的稀有工作者。

二、能源專家:力量的守護者

能源領域過於廣泛且複雜,AI 無法獨自管理。無論是處理石油、核能還是再生能源,都需要產業專家來應對法規、制定永續解決方案,並處理全球能源需求中難以預測的因素。蓋茲認為,雖然 AI 可以協助進行分析和提高效率,但在決策和危機管理方面,人類的專業知識是無法取代的。就目前而言,能源專家仍然不可或缺。

三、生物學家:生命的探索者

生物學家,特別是在醫學研究和科學發現領域,依賴於創造力、直覺和批判性思維——這些都是 AI 仍在努力複製的特質。雖然 AI 可以分析龐大的數據集並協助診斷疾病,但它缺乏提出突破性假設或做出直覺性研究的能力。蓋茲預測,生物學家將繼續在推進醫學和理解生命複雜性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而 AI 將作為一個強大的工具,而不是替代品。

蓋茲承認,他的預測可能並非完全準確,AI 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可能會以我們目前無法預見的方式演變。正如工業革命和網路改變了勞動力市場一樣,AI 也將重新定義我們的工作方式以及哪些技能仍然有價值。

儘管蓋茲對 AI 的潛力抱持樂觀態度,但他同時也發出了嚴厲的警告:僅僅在十年內,人工智慧的發展就可能達到人類專業知識在大多數任務中不再必要的程度。他的擔憂與微軟 AI 執行長 Mustafa Suleyman 的觀點不謀而合,後者預測 AI 最終將取代而不是增強人類勞動力。

雖然蓋茲仍然對 AI 在解決全球挑戰方面的作用抱持希望,但他承認AI也有錯誤資訊、偏見和深度偽造等風險。他對 AI 快速發展的反思——從 OpenAI 在 AP 生物考試中取得突破性進展到其意想不到的加速——突顯了這項技術轉變的希望和風險。隨著 AI 邁向主導地位,蓋茲敦促年輕的創新者擁抱其潛力,同時也警告說,在一個日益自動化的世界中,人類勞動的未來仍然充滿不確定性。

儘管 AI 正在重塑各行各業,但許多專家認為,人類的獨創性在許多意想不到的方面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例如,那些植根於創造力、情商和道德推理的職業——如治療師、藝術家和法律專家——仍然需要 AI 難以複製的細膩理解。此外,強調人際連結的工作,如護理和教育,也可能會持續存在,並隨著技術的發展而演變,而不是被完全取代。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還記得曾被捧上天的人造肉嗎?美國多州高喊:「把你們的人造肉帶到別處去吧」封殺實驗室培育肉

作者 IFENG
美國多州禁售實驗室培育肉:人造肉不是未來F6f9657d195027abe92287d1c51872aa

人造肉初期曾被視為解決糧食危機和環境問題的終極方案,但是,現在在美國的地位卻一落千丈。隨著美國越來越多的州提出針對實驗室培育肉的限制性措施,曾經風靡一時的人造肉在降溫之後似乎有被「凍結」的趨勢。

目前,佛羅里達州、阿拉巴馬州和內布拉斯加州已經明確禁止生產和銷售實驗室培育的肉類,另外一些州也準備出台類似的限制舉措。此外,還有10個州要求給這些肉類產品貼上識別標籤。

本週二,內布拉斯加州州長吉姆·皮倫正式宣布,將禁止在該州生產或銷售實驗室培育肉。皮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重要的是,我們要主動出擊,這樣內布拉斯加州的農民和牧場主才不會受到損害。」

皮倫強調,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禁止實驗室培育肉的做法過於激進了,但政府不能任由大企業操控市場、操縱消費者選擇,導致人們選擇不健康的食品。

「肉類作為蛋白質來源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目前尚不確定人造肉蛋白是否能替代天然肉類作為必需的膳食來源。我們質疑將實驗室培育肉類提升到與真正肉類等同的水平。」

除了禁止銷售外,內布拉斯加州還禁止州政府機構採購實驗室培育肉或肉類替代品,還要求與州政府簽約的實體承諾不得歧視天然產品。

讓美國再次健康

在川普的第二個任期內,「讓美國再次健康」的倡議旨在推廣營養豐富、乾淨和天然的食品。這一倡議不僅拒絕由像比爾·蓋茲這樣的億萬富翁資助的科學實驗食品,還反對有害的加工食品,這對人造肉發展無疑是一種重大打擊。

目前,除了實驗室培育肉之外,國際上比較主流的人造肉還有植物肉和微生物發酵肉。植物肉即用植物合成的一種模仿肉類的產品,微生物發酵肉則透過微生物來發酵蛋白,不屬於植物性的成分,而是真菌類型。

與傳統肉類相比,人造肉具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更少的污染、彌補肉類市場缺口等優勢,但其劣勢目前也十分明顯,包括消費者的認可度不高、口感不佳、標準難以界定等,同時,人造肉所需的技術成本較高,導致其價格甚至高於等重的原肉,價格問題也成為人造肉普及市場的主要障礙。

在2024年初,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禁止將「假肉」上架超市時表示,他的州正在採取行動,阻止一個讓人們吃實驗室培育肉和昆蟲的計畫,該計畫由世界經濟論壇推動。

德桑蒂斯還說:「把你們的人造肉帶到別處去吧,我們佛羅里達州不歡迎這種產品。」

德桑蒂斯還談到了世界經濟論壇的虛偽,他批評這些人一方面乘坐私人飛機環遊世界,另一方面卻倡導人們吃人造肉和昆蟲,以此作為應對氣候變遷的手段。

佛羅里達州農業專員Wilton Simpson指出,億萬富翁和企業推動人造肉的發展是為了利潤,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