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疯子

阅读视图

发现新文章,点击刷新页面。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作者 August
作為 Sony 技術與影像性能的巔峰代表,α1 II 不僅在速度、畫質與對焦上全面升級,更帶來近乎人機一體的直覺操控體驗。以下透過專業婚禮攝影師良大的實戰體驗,一探 α1 II 的強大之處。908258a03b23a98f08afdce3227458ea

什麼樣的相機,才能讓職業攝影師展現百分百的實力、不錯過任何精采瞬間?對婚攝良大而言,Sony α1 II 正是一台能將創作潛能發揮到極致的旗艦機種。作為 Sony 現階段技術與影像性能的巔峰代表,α1 II 不僅在速度、畫質與對焦上全面升級,更帶來近乎「人機一體」的直覺操控體驗。究竟它是如何成為專業婚禮攝影師的得力助手?以下就透過良大的實戰體驗,帶大家一探 α1 II 的強大之處。

關於|良大

透過鏡頭觀察世界的節奏,以攝影為墨、以素人為畫紙,淡淡的描繪出屬於每個人的樣貌。良大擅長以細膩的構圖與自然的情緒捕捉,將每一刻真摯的眼神與悸動,化作恆久的影像記憶。在他的作品裡,看見的不只是畫面,更是兩個人走進人生新章節的溫柔見證。

目前經營Facebook / Instagram / Web

意外開啟的攝影之路

當初會接觸攝影其實是因為高中畢業後在等當兵的空檔,應徵很多工作都沒有下文,沒想到後來去一家婚紗公司應聘攝影助理竟意外錄取。在當攝助前我就是個攝影門外漢,非相關科系出身,但也是因為接觸這個行業之後,才發現原來攝影這麼好玩,因此退伍後就下定決心繼續從事這行至今。

當兵前在婚紗公司當攝助的經歷,意外讓良大萌生對攝影的熱愛,進而從事婚禮 / 婚紗接案工作至今。

Sony Alpha,為專業攝影需求而生

我剛進入業界的時候還是底片時代,隨著數位崛起,攝影師當然也要順應潮流將吃飯工具轉換成數位單眼系統。記得當時 Sony 率先推出全片幅無反相機,讓我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新的突破!深入研究後發現 Sony 的無反光鏡相機用起來很直覺,拍照時所見即所得,能直接掌握畫面的明暗和色溫變化,再加上有翻轉螢幕的設計,需要特殊角度取景時可以避免以往只能盲拍的問題。此外 Sony 的追焦技術也很強大,特別是在拍攝婚禮這種不可控的場景時,Sony α 系統讓我更容易獲得精準的畫面,不會因為對焦慢或對不準而錯失關鍵的瞬間。

從技術突破這點能感覺到,Sony 是真的用心在經營專業攝影師這個市場。

α9 II 一問世,良大便決定將工作器材全部換成 Sony α 系統。他表示除了穩定、可靠,也能深刻感受到 Sony 是認真在經營專業攝影師市場,持續收集用戶反饋並在新一代產品上馬上做出改進,這點讓身為職業攝影師的他相當感動。

將器材都更換成 Sony α 系統後,我陸續使用過 α9 II、α7R IV 和 α1。在 α1 發表前,我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把 α7R IV 設定為拍婚禮 / 婚紗的主力器材,雖然我很喜歡它的高畫素和高畫質表現,但連拍速度和追焦能力相較旗艦機還是稍微慢一些。而且我發現 α1 集結了 α7R IV 的高畫質和 α9 II 的高速性能,能同時滿足婚禮與婚紗的拍攝需求。

從握感、預拍到連拍加速,全方位有感升級

身為 α1 的長期使用者,一拿到 α1 II,首先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握感上的進步。其實 α1 的握感已經算不錯了,然而 α1 II 的表現真的又更上一層!實際比較這兩台相機的握把可以發現,α1 II 的設計更符合人體工學,不僅加深而且加厚,讓每次抓取相機時的手指和手掌都能更服貼在握把上,不需要出太多力就能輕鬆握持。不得不說這點對職業攝影師來說很重要,因為舒適的握感能有效減輕長時間握持的疲勞,進而大幅提升拍攝效率。

良大對 α1 II 改良後的握把和快門鍵角度設計讚譽有加。

「預拍」和「連拍加速」這兩個 α1 沒有的新功能也讓我印象深刻。無論婚禮或婚紗都是很考驗攝影師反應速度的題材,或許憑經驗你會知道接下來這個環節可能會發生什麼畫面,但十對新人高機率就會有十種不同的動作或反應,而且發生的時間和節奏有快有慢,面對這種比較不能預期的瞬間時,「預拍」就是很好用的功能,因為它可以捕捉按下快門前 0.03 秒至 1 秒的畫面,就算當你看到新人動作時才按下快門,也不用擔心錯過那個重要的瞬間。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α1 II 多了前作沒有的「預拍」功能,對有經驗的攝影師簡直如虎添翼!例如可以在與新人互動的過程中,透過「預拍」捕捉到預期之外的瞬間神情和自然氛圍,讓作品更有故事感。(Sony α1 II + SEL2870GM,44mm、F2.0、1/125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連拍加速的使用時機則是「可預期的瞬間畫面」,比方說如果你想捕捉新人快速通過預定位置的快樂神情,就適合透過連拍加速功能將畫面分解的更細,再從中挑選出最好(滿意)的作品。好處是平常可以使用較低的連拍速度(Mid:15fps),當需要時只要靠著肌肉記憶按下快捷鍵(C5),就能開啟連拍加速功能(Hi+:30fps),省去轉動過片模式轉盤的時間,並有效節省記憶卡容量,同時提升後製挑片流程。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與預拍相反的是「連拍加速」,主要用來捕捉可預期的瞬間影像。在必要時透過 C5 快捷鍵開啟該功能以提升連拍速度,能將關鍵畫面片段分解的更細,從而挑出最精彩的作品。(Sony α1 II + SEL2870GM,50mm、F2.0、1/10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AI 自動對焦進化帶來絕對的安心

α1 II 在自動對焦上的提升讓人非常有感。其實 α1 作為旗艦機,自動對焦性能已經很優秀了,但改款後的 α1 II 我認為更可靠,畢竟我主要是拍攝人像,而兩者一對比無論是人眼辨識速度抑或是成功率,α1 II 的表現都略勝一籌。再加上 α1 II 因為有 AI 處理單元的加持,還能透過人體姿態辨識技術針對軀幹、四肢達到更精確的辨識結果,這意味當拍攝時,即便新人沒有面對鏡頭,α1 II 仍能順利追蹤、捕捉,不只方便還很可靠。

α1 II 給人的信賴感遠大於過去的機種,拍攝時我可以完全放心把一切交給它。

你對一台好相機產生的信賴感是很難用言語形容的!拍攝過程中需要確認的,只剩新人的表情有沒有到位?光線是不是我要的?而不再是重覆確認有沒有準焦,攝影師可以全心專注在想拍攝的畫面上,這種感覺真的超棒。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α1 II 的自動對焦性能為良大帶來莫大的信心,不管現場前景或背景有多少干擾元素,甚至是新人完全沒看向鏡頭,都不妨礙 α1 II 辨識出人物並牢牢的鎖定和追蹤,拍攝過程只需確認新人表情是否到位、光線是否理想即可。(上:Sony α1 II + SEL2870GM,70mm、F2.0、1/200s、ISO 400(看大圖) | 下:Sony α1 II + SEL2870GM,69mm、F2.0、1/500s、ISO 4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1/400 閃燈同步是拍出乾淨膚色的關鍵

除了採用全域快門的 α9 III 之外,α1 II 和 α1 應該是目前擁有最快閃燈同步速度的機種,對婚禮拍攝能帶來極大的好處。畢竟相較婚紗攝影,拍攝婚禮的過程中有更多不可控的情況,尤其是面對光源複雜的場景,新人的膚色絕對會被嚴重干擾,而這時有經驗的攝影師,就會利用閃光燈去壓現場的光線。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良大十分肯定 α1 II 的 1/400 閃燈同步功能,在面對不討喜的人造光源環境時,可以透過 1/400 秒的閃燈同步速度壓掉現場複雜的光線色溫,順利獲得膚色乾淨的作品。(Sony α1 II + SEL2870GM,43mm、F5.0、1/400s、ISO 10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但如果閃燈同步速度不夠快的話,畫面多少還是會吃到現場複雜的光源,對膚色的後製會比較麻煩。而 α1 II 支援 1/400 秒閃燈同步速度為婚禮拍攝帶來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加機頂閃燈去壓掉現場多種色溫的複雜光線,以確保獲得膚色乾淨的影像。

「細節」和「二次構圖」是高畫素的真正價值

我對影像細節十分要求,這也是為什麼我曾經有段時間會以 α7R IV 作為工作主要器材,後來 α1 推出,因為有 5,010 萬畫素和更優異的性能表現,我二話不說決定升級至 α1。α1 II 具備和 α1 相同的畫素,雖然比 α7R IV 少了 1,000 萬,但畫質表現已經符合我內心設定的標準了。將畫面放大檢視可以發現,不管是新人的眼睛、白紗的細節都相當銳利、清晰,當然,前提是要搭配 Sony 原廠鏡頭,才能相得益彰,達到最佳的畫質。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α1 II 的 5,010 萬畫素全片幅背照疊堆式感光元件擁有出色的畫質表現,搭配 Sony 自家 G Master 鏡頭更能 100% 呈現解像力的優勢。(Sony α1 II + SEL2870GM,70mm、F2.0、1/8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此外,高畫素對婚禮或婚紗攝影帶來的另一大好處是「二次構圖」,尤其是分秒必爭的婚禮攝影流程,不可能每一次的構圖都能抓得很精準,而 α1 II 的 5,010 萬畫素則為攝影師提供更多的裁切餘裕,甚至還能因應不同社群平台的照片比例重新裁切,而且裁切後還能保有一定的畫素與解析度,就算要放大輸出也沒有問題。

5,010 萬高畫素的優勢,就是讓攝影師在面對緊急情況時不必太在意構圖是否精準,事後再利用裁切進行二次構圖依舊能有好的作品。(Sony α1 II + SEL2870GM,59mm、F2.0、1/400s、ISO 200)(左圖 / 右圖)

防手震讓紀實和創作都能獲得穩定畫面

談到機身防手震,α1 II 也有長足的進步,從五軸 5.5 級進化到五軸 8.5 級,邊角也有 7 級的防手震效果補償,這對婚禮攝影絕對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婚禮拍攝過程總會面臨到光線不夠明亮的場景,但有時又想拍一些保有現場氛圍的照片,這時會選擇吃現場光直接拍攝,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有防手震的協助,感光度就不用拉太高,一來可以有效控制雜訊,二來也能提升影像畫質。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良大表示在拍攝這組照片時其實正在下著大雨,為了保留當下氛圍故選擇以較慢快門速度硬吃現場光。再加上由於跟時間賽跑,在按下快門的剎那因為自己的著急而導致相機輕微晃了一下,沒想到事後檢視放大照片卻發現影像依然十分銳利沒有產生模糊,才讓他意識到 α1 II 的中央 8.5 級防手震果然沒有誇大。(上:Sony α1 II + SEL2870GM,45mm、F2.0、1/60s、ISO 1250(看大圖) | 下:Sony α1 II + SEL2870GM,31mm、F2.0、1/80s、ISO 1250)(看大圖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另外,有時候除了紀實的拍攝手法外,也會想要在婚禮上採取比較創作性質的拍法,例如以較慢的快門速度捕捉坐在化妝台前的新娘、親友則在旁走動的畫面,以動、靜同框的敘事讓作品散發出跟一般照片不太一樣的視覺感受。通常這樣的畫面大多會採用 1/60 秒或 1/30 秒拍攝,而 α1 II 升級後的防手震,能讓這類拍攝的成功機率提升甚多。當然,如果是拍攝婚紗,在確保新人不會亂動的前提下,α1II 的防手震甚至能以更慢的快門速度捕捉具震撼感的動靜並存畫面。

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實現拍攝無死角

必須說,α1 II 的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是很貼心的設計,之前用 α1 只能上下掀翻,當碰到需要直幅構圖的低角度取景就只能盲拍碰運氣。而 α1 II 螢幕我覺得很棒的一點就是它結合了上下掀翻和側翻的設計,因此無論是要採橫幅或直幅的高低角度取景,都能從容不迫、輕鬆完成。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 從 α1 到 α1 II 另一個讓良大相當有感的進化就是四軸多角度翻轉螢幕。它克服了 α1 只能上下掀翻的問題,無論是要橫、直幅的高、低角度取景通通難不倒它。

Sony α1 II ✕ 婚攝良大:前所未有的人機一體拍攝感受

無後顧之憂的拍攝自由度

對職業婚禮 / 婚紗攝影師來說,新人的一抹笑容、彼此深情的相擁親吻、父母的不捨眼神…等任何感動或唯美瞬間都是不容錯過的珍貴畫面,除了是對自己負責之外,也是對客戶的託付有所交代。

當你手握 α1 II 時,從頭到尾你完全不必擔心任何跟器材有關的問題,無論畫質、自動對焦、連拍,它都會給你堪稱頂級的拍攝感受,你要做的就是沉浸在拍攝的樂趣中,沒錯!就是這麼享受。

探索更多 ILCE-1M2https://go.sony.tw/vlutqu37

更多 Sony α1 II 實拍作品

Sony α1 II + SEL2870GM,70mm、F2.0、1/125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70mm、F2.0、1/8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50F12GM,F1.2、1/200s、ISO 8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38mm、F2.0、1/16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39mm、F5.0、1/400s、ISO 10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65mm、F2.0、1/125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58mm、F2.0、1/16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31mm、F2.0、1/10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50mm、F2.0、1/1000s、ISO 200(看大圖)

Sony α1 II + SEL2870GM,37mm、F5.6、1/400s、ISO 1000(看大圖)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DJI Osmo 360 全景相機首張照片洩露:Insta360 X5 的強勁對手即將現身?

作者 August
近日,網路上流傳出一張據稱是 DJI 全新 Osmo 360 相機的照片,引起了廣泛關注。雖然 DJI 官方尚未正式公布任何相關資訊,但這張洩露的照片已經足以讓攝影愛好者們對這款新產品充滿期待。0a9d8ce3bfb0d785b5c0ed302e8af4f5

近日,網路上流傳出一張據稱是 DJI 全新 Osmo 360 相機的照片,引起了廣泛關注。雖然 DJI 官方尚未正式公布任何相關資訊,但這張洩露的照片已經足以讓攝影愛好者們對這款新產品充滿期待。

首曝諜照:Osmo 360 的驚鴻一瞥

從洩露的間諜照來看,DJI 這款 Osmo 360 相機採用了緊湊型設計,機身小巧輕便,易於攜帶。相機配備了兩個鏡頭,這很可能意味著它能夠捕捉完整的 360 度全景影像。此外,機身上還設有按鈕和螢幕,方便使用者進行操作和設定。雖然照片的解析度有限,但我們仍然可以推測,這款相機將具備出色的影像品質和穩定的拍攝性能,這也是 DJI 產品一貫的優勢。

DJI Osmo 360 全景相機首張照片洩露:Insta360 X5 的強勁對手即將現身?

全景攝影的未來趨勢

隨著科技的發展,全景攝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它可以讓使用者以全新的視角記錄生活,分享精彩瞬間。DJI 作為無人機和影像技術領域的領導者,一直致力於推動攝影技術的創新。如果 DJI 推出 Osmo 360 相機,無疑將進一步推動全景攝影的普及和發展。這款相機不僅可以應用於個人創作,還可以廣泛應用於旅遊、新聞報導等領域,為各行各業帶來更多可能性。

DJI Osmo 360 全景相機首張照片洩露:Insta360 X5 的強勁對手即將現身?

DJI 的全景攝影布局

Insta360 在全景相機市場深耕多年,其 X 系列產品以功能豐富、易於使用而廣受歡迎。如果 DJI Osmo 360 正式推出,勢必將與 Insta360 最新的相關產品 X5 形成直接競爭。不過,DJI 在全景攝影領域早有布局,此前,DJI 的無人機產品已經具備拍攝全景照片和影片的功能。而 Osmo 系列產品則以其便攜性和易用性而著稱。如果 DJI 將兩者結合,推出 Osmo 360 相機,將會極大地豐富其產品線,滿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

總體而言,DJI Osmo 360 的出現,將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也將推動全景相機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而我們期待 DJI 能盡快公布 Osmo 360 的詳細規格和售價,共同見證全景影像的新篇章。

via:PetaPixel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Panasonic 預告 5 月 13 日發表兩款新相機與一支鏡頭:LUMIX S 系列再進化?

作者 August
Panasonic 預計於 2025 年 5 月 13 日舉行一場重要發表會,預計推出兩款新相機與一支新鏡頭。這次的發表可能包括 LUMIX S1 的繼任機型,並可能搭配一支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34cedbea961e694e393d7e3a65929c64

Panasonic 預計於 2025 年 5 月 13 日舉行一場重要發表會,預計推出兩款新相機與一支新鏡頭。根據 L-Rumors 的報導,這次的發表可能包括 LUMIX S1 的繼任機型,並可能搭配一支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

LUMIX S1 繼任機型

根據傳聞指出,Panasonic 將推出 LUMIX S1 的繼任機型,可能命名為 S1 II。該相機預計搭載 2,400 萬像素的部分堆疊式感光元件,支援 50fps 連拍與無裁切的 4K 60p 錄影功能。此外,另一款變體可能專注於影片拍攝,類似於 S1 IIx,預計可以提供比 S1 II更強大的影片處理能力。

Panasonic 預告 5 月 13 日發表兩款新相機與一支鏡頭:LUMIX S 系列再進化?

F2.8 新款大光圈標準變焦鏡頭?

此外,根據該消息指出,Panasonic 也可能同步發表一支新的標準變焦鏡頭,焦段可能涵蓋 24-60mm 或 28-60mm,最大光圈可能為 F2.8,甚至有可能達到 F2.0。這支鏡頭將補強 LUMIX S 系統在標準變焦範圍的表現,特別適合需要高光圈與高畫質的專業攝影師。

L-Mount 系統持續擴展

Panasonic 與 Leica 的合作關係持續深化,雙方共同開發的 L² Technology(L squared Technology)將整合 Leica 的光學技術與 Panasonic 的數位影像處理能力,為 L-Mount 系統帶來更多創新產品。此次預計發表的新相機與鏡頭,可能正是這項合作的最新成果。

期待 5 月 13 日的正式發表

雖然目前的資訊尚未獲得官方確認,但 Panasonic 預計於 5 月 13 日的發表會將帶來令人期待的新產品。無論是相機本體的性能提升,還是鏡頭系統的擴展,都將為專業攝影師與影像創作者提供更多選擇。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 Panasonic 為影像創作帶來的新突破。

via:L-rumors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五月星空攝影指南:捕捉火星穿越鬼宿星團、流星雨與金星合月的奇幻時刻

作者 August
五月夜空將上演一連串精彩的天文現象,為攝影愛好者提供絕佳的拍攝機會。從火星穿越鬼宿星團、寶瓶座 η 流星雨的極大期,到金星與月亮的近距離相會,每一幕都是不可多得的攝影題材。153015f6f349ed08506f91ea1f029513

五月夜空將上演一連串精彩的天文現象,為攝影愛好者提供絕佳的拍攝機會。從火星穿越鬼宿星團、寶瓶座 η 流星雨的極大期,到金星與月亮的近距離相會,每一幕都是不可多得的攝影題材。

火星穿越鬼宿星團

5 月 3 日至 6 日,火星將穿越位於巨蟹座的鬼宿星團(M44),其中以 5 日最為接近。​鬼宿星團是一個肉眼可見的疏散星團,呈現朦朧的霧狀光斑。​在光害較少的地區,使用雙筒望遠鏡觀察,能清晰看到火星與星團交會的美麗畫面。​建議在天黑後,朝西方天空尋找明亮的紅色火星,即可定位鬼宿星團的位置。​

五月星空攝影指南:捕捉火星穿越鬼宿星團、流星雨與金星合月的奇幻時刻

寶瓶座 η 流星雨

5 月 6 日凌晨,寶瓶座 η 流星雨將達到極大期,預估每小時可見 20 至 30 顆流星。​這場流星雨以速度快、亮度高著稱,常伴隨持續數秒的流星痕。​最佳觀賞時間為凌晨 1 時 30 分後至天亮前,選擇視野開闊且無光害的地點,使用廣角鏡頭拍攝,可捕捉到流星劃過夜空的壯麗景象。​

五月星空攝影指南:捕捉火星穿越鬼宿星團、流星雨與金星合月的奇幻時刻

金星合月與土星秋分

5 月 24 日清晨,金星與月亮將上演「合月」現象,兩者相距不到 3 度。​此時的金星亮度達 -4.7 等,與月亮相映成趣,猶如「大月亮」旁的「小月亮」。​使用 20 倍以上的小型望遠鏡,能觀察到金星的盈虧狀態。​

五月星空攝影指南:捕捉火星穿越鬼宿星團、流星雨與金星合月的奇幻時刻

此外,5 月 6 日為土星的「秋分日」,土星環因陽光照射角度的變化而呈現黑暗,形成難得一見的景象。​這些天象適合在破曉前的東方天空觀察與拍攝,建議提前勘察地點,選擇無遮蔽的觀測點,以捕捉這些罕見的天文畫面。

五月星空攝影指南:捕捉火星穿越鬼宿星團、流星雨與金星合月的奇幻時刻

拍攝建議

  • 火星穿越鬼宿星團:建議使用天文望遠鏡搭配追星儀拍攝,同時考慮到火星亮度高,鬼宿星團較暗,建議使用疊圖處理,以呈現星團細節並保留火星的飽和色彩。
  • 寶瓶座 η 流星雨:使用超廣角鏡頭並搭配間隔拍攝功能,以提高捕捉流星機率;構圖時可結合地景讓畫面不會太單調;最後再以疊圖合成多顆流星軌跡增加可看性。
  • 金星合月:只要在清晨 3:00 至日出前,選擇東方地平線無遮蔽處即可看見。建議使用中焦至望遠鏡頭(如 100mm–400mm),可突顯星月的距離感。
  • 土星秋分:拍攝難度高,建議使用天文望遠鏡觀測與拍攝。另外還需搭配追星儀與攝影疊圖技術(如 Lucky Imaging),才能捕捉細部結構與光影變化。

拍攝前,均建議先利用手機 APP(如 Stellarium、PhotoPills)模擬星象與構圖,規劃最佳拍攝位置與角度。並且記得預先查詢氣象預報,注雲量與能見度,避免天候影響觀測和拍攝。拍攝時記得採用 RAW 格式,以保留更多細節以利後製調整。

via:台北天文館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復古潮流新指標:Viltrox 唯卓仕推出全新復古閃光燈 Z1,口袋裡的攝影棚

作者 August
唯卓仕 Viltrox Z1 復古閃光燈,以其精巧的設計和強大的功能,重新定義了便攜式閃光燈的可能性。它不僅僅是一個補光工具,更是攝影師口袋裡的創意攝影棚,隨時捕捉靈感,點亮每一個精彩瞬間。C92d4cde7110c5b7b2482d8c98dcff9b

唯卓仕 Viltrox Z1 復古閃光燈,以其精巧的設計和強大的功能,重新定義了便攜式閃光燈的可能性。它不僅僅是一個補光工具,更是攝影師口袋裡的創意攝影棚,隨時捕捉靈感,點亮每一個精彩瞬間。

小身材,大能量:專業級閃光性能

別看唯卓仕 Z1 閃光燈體積小巧,它的閃光性能卻毫不遜色。它擁有七級可調亮度,範圍從 1/1 到 1/64,回電時間為 0.2 到 3.5 秒,閃光持續時間為 1/5000 秒到 1/50000 秒。憑藉其 23W/s 的 1/1 光輸出和 6,500±200K 的色溫範圍,Z1 閃光燈適用於從愛好者到專業人士的攝影師。

它還擁有 28mm 的廣角覆蓋範圍,能夠滿足各種拍攝場景的需求。無論是人像攝影、街頭紀實還是夜景拍攝,Z1 都能提供充足的光線,營造出理想的氛圍,讓照片更具質感和表現力。

柔光罩加持,光線更自然

為了讓光線更加柔和自然,唯卓仕 Z1 閃光燈還配備了專用的柔光罩。柔光罩可以有效地擴散光線,減少陰影,使照片的光線更加均勻柔和,呈現出更自然、更舒適的視覺效果。無論是拍攝人像還是靜物,柔光罩都能為照片增添一份柔美和溫馨。

廣泛兼容,即插即用

唯卓仕 Z1 閃光燈採用標準熱靴接口,兼容市面上主流的單反相機、無反相機甚至膠片相機。無論您使用的是哪種相機,都可以輕鬆地將 Z1 閃光燈連接到相機上,即插即用,無需複雜的設置,讓您能夠快速投入到拍攝中。

無線同步,創意無限

唯卓仕 Z1 閃光燈支持無線同步功能,可以實現離機閃光,讓攝影師在布光方面擁有更大的自由度。通過無線同步,攝影師可以將 Z1 閃光燈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照亮拍攝對象,創造出更具創意和個性的光影效果。

持久續航,快速充電

在電源方面,Z1 採用內置 3.7V / 1,100mAh 電池,支持 USB-C 快速充電,充滿電後可閃光多達 10,000 次,充電時間為 50 分鐘,並具有有用的 15 分鐘自動睡眠模式,可在長時間使用期間提高效率。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唯卓仕 Z1 現已上市販售,建議售價為 50 美元,約 NT$ 1,700。

復古潮流新指標:Viltrox 唯卓仕推出全新復古閃光燈 Z1,口袋裡的攝影棚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FUJIFILM X-M5:輕巧入門復古相機評測,規格、性能全面提升

作者 August
經過 11 年的等待,FUJIFILM X-M1 系列終於迎來最新成員 X-M5。相較前作,X-M5 無論是體積、規格和性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評測過後發現它絕對是一台值得擁有的輕巧入門復古相機。C972eaf6168b8b0ae3bb251326295ca4

自從 FUJIFILM X-M1 停產後,搭載自家招牌 X-Trans CMOS 的入門定位無反相機就被按下暫停鍵,然而經過 11 年的等待,該系列終於迎來最新成員 X-M5。相較前作,X-M5 無論是體積、規格和性能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在評測過後發現它絕對是一台值得擁有的輕巧入門復古相機。

廠商資訊

■ 恆昶實業 ■ 02-2791-1188 ■ www.fujifilm.com.tw

產品規格

■ 感光元件:APS-C 片幅 X-Trans CMOS 4

■ 處理器:X-Processor 5

■ 像素:2,610 萬

■ 感光度:ISO 160-12800(可擴展至 ISO 80、51200)

■ 機械快門:1/4000-30s、支援 B 快門

■ 電子快門:1/32000-30s

■ 連拍:20fps(機械快門)、30fps(電子快門)

■ 螢幕:3 吋 104 萬畫點側翻觸控式

■ 觀景窗:無

■ 記憶卡:SD、SDHC、SDXC(支援 UHS-I)

■ 電池:NP-W126S

■ 尺寸:111.9 x 66.6 x 38mm

■ 重量:355g(含電池與記憶卡)

建議售價

26,300 元(單機身)

還記得當初在網路上第一次看到有關 X-M5 的傳聞流出時,有種「熟悉的陌生感」,記憶中上次看到富士推出 X-M 系列相機已經是很久遠的 2013 年了。該系列的第一台相機 X-M1,當年是繼 X-Pro1、X-E1 之後富士所推出的第三台 X 系統相機,這三台的定位依序為旗艦、中階、入門,由此可見 X-M 系列是專為攝影初學者所打造。

該系列當初開發的訴求主要有輕巧、易用、高畫質這幾點,加上相對便宜的售價,推出後的反應果然還不錯!只可惜富士在 X-M1 問世後的兩個月又馬上推出採用相同外型,但感光元件改為拜爾陣列的 X-A1,以更高的 CP 值著稱,此後便由 X-A 系列肩負入門市場的重任。

X-Trans CMOS 入門機回歸

富士 X 相機賣點之一就是獨家的 X-Trans CMOS,與採用傳統排列的 Bayer filter CMOS 不同,X-Trans CMOS 的特色就是隨意分佈色彩濾鏡陣列,大大減低了摩爾紋和偽色的形成,因此可以不必使用低通濾鏡,也能夠有效抑制雜色的產生,並提供更高的色彩與畫質表現!因此,在筆者心中 X-M 系列才是「名符其實」的 X 系統入門相機。然而隨著 X-A 系列停產,X-M 系列又一直沒有新品推出的情況下,該品牌的入門級產品其實已經空窗好多年。雖然富士這幾年中、高階機種的銷量越來越好,但所幸並沒有忘記入門定位產品,在暫停 11 年後,隨著 X-M5 的問世,該系列也終於再度被按下啟動鍵。

超乎想像的小巧

將 X-M5 拿在手上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真的好「小」,印象中可交換鏡頭的 X相機,筆者還沒有看過如此迷你的機身。查了一下發現果其不然,雖然 X-M5 的重量並非最輕,但其體積說是目前最小可謂當之無愧,包括 X-M1 和歷代 X-A 系列,都還要比 X-M5 略寬、略厚。當銜接富士目前最輕巧的餅乾鏡 XF 27mmF2.8 R WR 時,乍看之下猶如一台十分便攜的隨身相機,可以輕鬆放入夾克口袋,擁有十分接近人眼視角的等效 40mm 焦距和 F2.8 大光圈,用來進行旅行或生活隨拍都相當適合,是筆者非常推薦的搭配組合。

外觀介紹

復古旁軸造型X-M5 延續該系列的復古旁軸造型設計,不過由於定位關係,並沒有內建電子觀景窗,大太陽下拍照稍嫌不便。

感光元件X-M5 搭載 X-Trans CMOS 4 和 X-Processor 5,畫質性能兼具。

麥克風X-M5 是富士首款配置三顆麥克風的機種,可提供高品質的收音效果。

介面端子介面端子都集中在機身左側,包括耳機連接孔、USB-C 和 HDMI-D。

電池續航受限於體積關係,X-M5 僅能搭載容量較小的 NP-W126S 電池。

操作介面直覺易上手

對比 X-M1 螢幕右方還保留包括方向鍵在內的眾多按鍵,X-M5 則簡化成一個小搖桿和 MENU 以及 DISP BACK 兩顆按鍵,其中 DISP BACK 還肩負開啟藍牙的功能,方便與手機等行動裝置進行連線,用於遙控拍攝或快速分享影像檔案,搭配 3 吋 104 萬畫點側翻觸控式螢幕,幾乎可以完成絕大多數的操作和功能設定。機頂同樣維持大多數玩家較熟悉的 PASM 模式轉盤,但卻和 X-T50 一樣內建了廣受好評的軟片模擬轉盤,雖然是入門機定位,但卻擁有目前最多的 20 種軟片模擬色彩,對於不擅長修圖或喜歡 JPEG 直出的玩家而言,相信是一大吸引力。

AI 加持對焦性能超乎預期

通常入門機給人的印象就是性能堪用,但是在 X-M5 上卻不成立。由於搭載富士目前最新的 X-Processor 5 影像處理器,X-M5 在拍攝快速移動目標帶給筆者的體驗還算不錯,評測期間的假日空檔帶小女前往中信園區體驗冰刀滑冰,X-M5 搭配 XC 15-45mm F3.5-5.6 OIS PZ,並開啟人眼 / 人臉對焦追蹤,成功率約有 6 成,比筆者預期還高。此外,AI 自動對焦還可偵測多達 10 種主體,使拍攝者能更專注於構圖,方便性不可同日而語。不過或許感光元件不是搭載最新第五代的關係,穩定度還有提升的空間,在場景較複雜的場合較容易受到干擾而誤判,希望日後能透過更新韌體獲得改善。

操作介紹

操作介面大幅簡化X-M5 的操作介面設計與自家近代機種相當,透過觸控螢幕和小搖桿就能完成絕大部份的操作。

模式轉盤配置新手較熟悉的 PASM 模式轉盤,搭配前後指令轉盤操作更順手。

軟片模擬轉盤同 X-T50 一樣內建軟片模擬轉盤,玩轉色彩無疑更加方便、直覺。

麥克風端子雖然機身小巧,卻內建 3.5mm 耳機和麥克風埠,省去轉接頭的麻煩。

翻轉螢幕3 吋 104 萬畫點側翻式並支援觸控對焦、操作,特殊角度構圖更方便。

影片創作也難不倒它

X-M5 另一個打破入門機規格界限的創舉,就是錄影功能。相較其他品牌的APS-C 片幅入門級相機,富士 X-M5 應該是目前唯一可以錄製超過 4K 解析度的機種。受惠於 X-Processor 5 影像處理器,X-M5 最高支援 6.2K 30p 4:2:2 10bit 內錄,與自家中、高階機相當。此外,還支援 4K 60p 和 FHD 240p 的高格率錄製,並且新增對 F-Log2 與 LP 模式的支援,前者可記錄 13 檔以上的動態範圍;後者則能較以較低流量錄製以延長拍攝時間或方便透過行動裝置分享。

X-M5 更是富士 X 系統中首款配置三顆麥克風,以及內建 9:16 模式的機種,因此 X-M5 具備全方位、前方、後方、前後方共四種指向收音,讓玩家可靈活設定提高收音品質;至於 9:16 模式則無須將相機豎直,即可直接拍攝 9:16 畫面比例的直幅影片,易於分享到各種社群平台。最後,X-M5 也內建 Vlog 模式,透過簡單又明瞭的觸控介面,玩家可輕易選擇「產品優先模式」、「背景散景模式」等功能,隨手就能拍出滿意的創意短片。

實拍表現

夜景實拍光圈 F4, 快門 1/75 秒, ISO 400, P 程式先決, CLASSIC Neg.。

街頭實拍光圈 F2.8, 快門 1/240 秒, ISO 160, A 光圈先決, CLASSIC Neg.。

總評結語:以入門機預算,享受中高階機性能

規格 ★★★★

搭載 X-Trans CMOS 4 和 X-Processor 5 影像處理器,核心元件規格與拍攝性能直逼中高階機種。

操作 ★★★

受限於緊湊尺寸,握感和操作對手大的玩家來說較不友善,但是體積與重量卻非常方便攜帶。

畫質與高感度 ★★★★

2,610 萬畫素搭配最新影像處理器,畫質具有一定的水準,高度部份堪用值約ISO 3200。

拍攝及功能 ★★★★☆

支援 AI 自動對焦,最多可辨識十種被攝主體;雖是入門定位,卻內建 20 種軟片模擬。

本文同步刊載於 PC home 雜誌

FUJIFILM X-M5:輕巧入門復古相機評測,規格、性能全面提升

歡迎加入 PC home 雜誌粉絲團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Sony 正式發表 FE 50-150mm F2 GM!突破變焦極限,重新定義專業影像新標準

作者 August
Sony FE 50-150mm F2 GM 正式登場!以領先業界的恆定 F2.0 光圈變焦能力,更集結最新光學技術與設計理念,打造一顆重新定義變焦鏡頭性能標竿的產品。933fdf29e73670fe3a34df497d26a3cc

Sony FE 50-150mm F2 GM 正式登場!以領先業界的恆定 F2.0 光圈變焦能力,更集結最新光學技術與設計理念,打造一顆重新定義變焦鏡頭性能標竿的產品。

變焦鏡頭的新境界

Sony FE 50-150mm F2 GM 鏡頭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其在整個變焦範圍內皆能維持恆定 F2.0 大光圈。這意味著攝影師無論在 50mm 或 150mm 端,都能夠捕捉到極致的淺景深效果,並在低光源環境下獲得更佳的進光量。相較於市面上其他變焦鏡頭,Sony 這款新鏡頭在光圈上的優勢無疑更勝一籌,為人像、婚禮、活動等攝影題材帶來更多可能性。

兼顧性能與操控

在規格方面,Sony FE 50-150mm F2 GM 鏡頭採用了複雜的光學結構,包含多達 19 個元件,並運用了 ED、Super ED、非球面和 XA 等特殊鏡片,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色差和像差,確保影像的清晰度和銳利度。鏡頭還配備了 11 片葉片的圓形光圈,營造出柔美自然的散景效果。此外,鏡頭具備防塵防滴結構,即使在惡劣的拍攝環境下也能穩定可靠地工作。

高速精準對焦 捕捉每個瞬間

為了實現快速精準的自動對焦,Sony FE 50-150mm F2 GM 鏡頭搭載了四個 XD 線性馬達,提供強大的驅動力和靈敏的反應速度。Sony 聲稱,這款鏡頭是對焦速度最快的鏡頭之一,即使在搭配 Sony α9 III 等高速連拍相機時,也能夠輕鬆捕捉到清晰銳利的影像。此外,鏡頭還具備出色的近距離對焦性能,最近對焦距離分別為 0.4 米(50mm 端)和 0.74 米(150mm 端),最大放大倍率約為 0.2 倍。

專業級的影片拍攝效果

除了靜態攝影外,Sony FE 50-150mm F2 GM 鏡頭也充分考慮到了影片拍攝的需求。鏡頭具備最小的呼吸效應、線性響應 MF 和平衡良好的內部變焦設計,確保在錄製過程中畫面穩定流暢。可取消點擊的光圈控制環,讓攝影師能夠平滑地調整光圈值,實現更具創意的影像效果。快速而靜音的 XD 線性馬達,則確保在錄製過程中不會產生不必要的噪音。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Sony FE 50-150mm F2 G Master 鏡頭預計將於 5 月底上市,建議售價為 3,899美元(約 NT$126,900)。至於台灣的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還有待台灣索尼公布。

Sony 正式發表 FE 50-150mm F2 GM!突破變焦極限,重新定義專業影像新標準

重點規格

  • 鏡組結構:17 群 19 枚(3 枚 ED、2 枚 SuperED、2 枚 XA、2 枚非球面鏡片)
  • 光圈範圍:F2-F22
  • 光圈葉片:11(圓形光圈)
  • 最近對焦距離:0.4m(W)、0.74m(T)
  • 最高放大倍率:0.2x
  • 濾鏡口徑:95mm
  • 尺寸:102.8 x 200mm
  • 重量:約 1,340g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Insta360 X5 正式在台推出!突破全景運動相機新境界,標準套裝19,490 元

作者 August
Insta360 隆重推出最新旗艦 X5,搭載更大尺寸感光元件與高速三核心 AI 晶片,實現 8K 影像品質與先進 AI 低光模式,即使在嚴苛光線條件下,也能捕捉清晰細膩且富有電影感的畫面。Ad3575ab1a130a15609f275b14b90ea8

Insta360 隆重推出最新旗艦 X5,搭載更大尺寸感光元件與高速三核心 AI 晶片,實現 8K 影像品質與先進 AI 低光模式,即使在嚴苛光線條件下,也能捕捉清晰細膩且富有電影感的畫面。

晝夜皆清晰,影像品質再進化

Insta360 X5 以卓越的 8K 30p 全景影片畫質,採用 11K 超取樣至 8K 技術,即使在高解析度下,也能將影像品質的損耗降至最低,呈現極致逼真且低損耗的影像。相較前代而言,Insta360 X5 搭載面積大幅提升 144% 的 1/1.28 英吋感光元件與強大的三核心 AI 晶片系統(含 5nm AI 晶片與雙專業影像晶片),能捕捉更充足光線並有效抑制雜訊,確保在任何拍攝環境下呈現純淨無壓縮的影像。

此外,Insta360 X5 配有 PureVideo 模式,運用先進 AI 影像降噪技術與動態範圍優化演算法,即使在低光源條件下,亦能呈現清晰生動的影像,完美記錄深夜城市探索、摩托車騎行等精彩時刻。運動 HDR 功能亦升級至 5.7K 60p,即使在低光源及高對比度場景中,亦能呈現清晰生動且流暢銳利的影像。

Insta360 史上最堅固的全景運動相機

多數全景相機往往在使用過程中一旦鏡頭受損就無法繼續使用,而 Insta360 X5 獨家的「拆卸式鏡頭設計」,讓使用者能夠以輕巧易攜的鏡頭更換套組隨時更換受損鏡頭,就算在艱困且分秒必爭的戶外環境,也能快速完成鏡頭置換、讓拍攝作業能夠持續進行。

同時,Insta360 X5 的鏡頭,充分考量多元創作者的使用情境,採用全新高強度抗刮玻璃材質,不論是操作不慎、熱衷於懸崖跳水等極限運動,或是經常發生器材掉落的情況,都能有效減少意外損壞的機率。

Insta360 X5在硬體配備上進行了全方位的升級,能滿足運動相機使用者的進階需求:

  • 優化音訊系統:內建多層鋼網防風罩,有效抑制風噪干擾。以及升級的音訊演算法,提供更清晰且具臨場感的收音效果。
  • 強化電池效能:配備 2400mAh 高容量電池,於 5.7K 解析度下搭配強化續航模式,可連續錄影長達 185 分鐘。同時支援快速充電技術,僅需 20 分鐘即可將電量從 0% 充至 80%。
  • 提升防水性能:具備 IP68 防水等級,無需額外潛水殼即可於水下 15 公尺進行拍攝。
  • 磁吸快拆設計:採用磁吸式設計,實現配件快速更換,協助使用者即時應對不同拍攝需求,精準捕捉關鍵畫面。
  • 頂級防震技術與水平校正功能:搭載領先業界的 FlowState 防震科技與 360° 水平校正功能,確保畫面穩定流暢。
  • 多元啟動錄影方式:全新「一扭即拍」功能,透過簡單旋轉自拍桿即可快速啟動錄影。另支援語音控制 2.0、手勢控制與無線遙控器配對,靈活適應各類拍攝情境,全面提升操作效率與使用體驗。

軟體功能再升級,輕鬆打造專業級全景內容

Insta360 X5 持續精進其全景拍攝體驗,賦予使用者隨時隨地完整捕捉細膩影像的能力。使用者無需再憂慮取景是否精確,亦無需擔心錯失精彩瞬間,只需先進行拍攝,即可於後續選擇最佳視角。同時,Insta360 X5 導入 InstaFrame 全新模式,能夠同步輸出可即時分享的平面影片與完整的全景影片,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平面影片的拍攝視角,讓畫面始終聚焦使用者在意的重點,同時記錄完整的全景影片,確保不錯過任何生活中的驚喜時刻。

Insta360 App 一直以來以精緻且直覺化的操作介面,穩居全景內容編輯工具的領先地位。隨著 Insta360 X5 上市,Insta360 App 亦全面革新,採用更簡潔俐落的介面並整合多項創新的編輯工具,大幅提升編輯效率與使用者體驗。

全新一鍵「消除畸變」功能,可迅速消除魚眼鏡頭造成的畫面變形,呈現更為自然真實的視覺效果。同時新增「一鍵輸出」功能,使用者無需進行任何編輯或後續取景,即可快速完成影片輸出與分享。此外,Insta360 X5 與 Insta360+ 雲端服務完美整合,提供自動備份、素材即時分享、雲端編輯等多元功能,讓使用者能以前所未有的便利性,向全球分享其精彩的冒險旅程。

上市日期和建議售價

Insta360 X5 於 2025 年 4 月 22 日起,在 Insta360 官方商城及全台各大經銷商門市上市,建議售價為標準套裝新台幣 19,490 元,萬能套裝新台幣 22,990 元。

Insta360 X5 正式在台推出!突破全景運動相機新境界,標準套裝19,490 元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台灣攝影新星閃耀倫敦!吳典積榮獲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青年賽年度攝影師

作者 August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得獎總名單於日前揭曉,年僅 16 歲的台灣參賽者吳典積以傑出作品《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獲得評審青睞,贏得青年賽年度攝影師大獎,獲獎可謂實至名歸。E1ae5243bfbe2f9c8f1c5aff3ff434f3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得獎總名單於日前揭曉,年僅 16 歲的台灣參賽者吳典積以傑出作品《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獲得評審青睞,贏得青年賽年度攝影師大獎,獲獎可謂實至名歸。

2025索尼世界攝影大獎揭曉

作為國際攝影界年度盛事,「索尼世界攝影大獎」(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 SWPA)於 2025 年 4 月 16 日於倫敦盛大舉行頒獎典禮。今年競賽吸引來自全球逾 200 個國家地區、近 42 萬件攝影作品角逐榮耀,最終脫穎而出的得主們,將獲頒 Sony 頂級攝影器材,並於 4 月 17 日至 5 月 5 日在倫敦薩默塞特宮(Somerset House)展出其作品,進一步向全球展示攝影的力量與美感。

台灣之光吳典積榮登青年賽最高榮譽

來自台灣、年僅 16 歲的高中生吳典積,以作品《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奪得青年賽年度攝影師獎項。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國際突破,更是台灣攝影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成為首位奪下此獎的台灣攝影師。青年賽專為 19 歲以下的年輕創作者設立,鼓勵下一代攝影人才發聲。評審團對吳典積的作品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兼具視覺張力與情感深度,展現出不容忽視的藝術潛力。

來自台灣、年僅 16 歲的高中生吳典積,以作品《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奪得青年賽年度攝影師獎項。

作品《躍動日蝕》的創作理念

《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拍攝於美國洛杉磯的威尼斯海灘滑板公園,吳典積以 Sony α7 IV 相機捕捉滑板運動者躍起的瞬間,並巧妙利用夕陽光影交織,呈現自由、活力與自然的完美結合。畫面構圖充滿動感與詩意,也映照出南加州海岸線獨有的光影氛圍,展現他對視覺敘事的敏銳觸覺。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_青年賽年度攝影師得獎作品 © 吳典積_台灣

從美術班走向國際舞台

吳典積自小於美術班接受美學訓練,對影像構成、色彩與光影有深厚理解與興趣。在多次公開展覽中累積經驗,逐步建立個人風格。他表示,這次獲獎是對多年努力的肯定,也是未來創作的最大動力。他也特別提及,Sony α7 IV 的卓越性能幫助他在動靜皆宜的拍攝環境中,精準捕捉每個細節,是不可或缺的創作夥伴。

台灣參賽者吳典積以傑出作品《Eclipse of Motion 躍動日蝕》獲得評審青睞,贏得青年賽年度攝影師大獎,為首位於索尼世界攝影大獎獲得年度攝影師殊榮的台灣攝影師。

其他主要獎項回顧

除了青年賽外,英國攝影師 Zed Nelson 憑藉紀實系列《The Anthropocene Illusion》奪得專業賽年度攝影師,展現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張力議題;法國攝影師 Olivier Unia 的《Tbourida La Chute》則以震撼瞬間奪下公開賽桂冠;學生賽則由智利 ARCOS 專業學院學生獲得,以《The Last Day We Saw the Mountains and the Sea》紀錄女性監獄生活,彰顯攝影作為社會觀察與人文關懷的強大工具。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_專業賽年度攝影師得獎作品 © Zed Nelson_英國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_專業賽年度攝影師得獎作品 © Zed Nelson_英國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_公開賽年度攝影師得獎作品 © Olivier Unia_法國

2025 索尼世界攝影大獎_學生賽年度攝影師得獎作品 © Micaela Valdivia Medina_祕魯 (ARCOS Professional Institute)

所有得獎作品皆已上線,攝影愛好者與業界人士可透過官方網站深入欣賞本屆優秀創作。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Sony FE 50-150mm F2.0 GM 首張間諜照流出!有金屬銘牌,但似乎沒有內建防手震?

作者 August
這幾天討論話題居高不下的 Sony FE 50-150mm F2.0 GM,如今已有首張間諜照流出了。看起來外型設計與佈局向 GM 二代鏡看齊,鏡身上有像徵定位的金屬銘牌,但似乎沒有防手震功能。8de04f22cbd886c32d4c20fc9a5813bf

這幾天討論話題居高不下的 Sony FE 50-150mm F2.0 GM,如今已有首張間諜照流出了。看起來外型設計與佈局向 GM 二代鏡看齊,鏡身上有像徵定位的金屬銘牌,但似乎沒有防手震功能。

FE 50-150mm F2 GM 首張間諜照

藉由首張間諜照的流出,我們得以一窺 Sony FE 50-150mm F2.0 GM 的盧山真面目。一如先前傳聞,Sony FE 50-150mm F2.0 GM 採用和自家其他望遠鏡頭一樣的白色塗裝,而且還可以從鏡身上看到身徵產品身份的金屬銘牌,這是在 FE 300mm F2.8 GM、FE 400mm F2.8 GM 和 FE 600mm F4.0 GM 才有的設計,由此可以看到 FE 50-150mm F2.0 GM 在 Sony 產品中的定位。

Sony FE 50-150mm F2.0 GM 首張間諜照流出!有金屬銘牌,但似乎沒有內建防手震?

若是將 FE 50-150mm F2.0 GM 和 FE 70-200mm F2.8 GM II 放在一起比較,可以發現兩者的外觀設計和佈局有高度的相似,但也可以看得出 FE 50-150mm F2.0 GM 的塊頭的確不小。在重量和尺寸上會略大於頗受歡迎的 TAMRON 35-150mm F2.0-2.8 Di III VXD,重量約有 1,340g,至於 200mm 的鏡身長度則和自家 FE 70-200mm F2.8 GM II 相仿。

Sony FE 50-150mm F2.0 GM 首張間諜照流出!有金屬銘牌,但似乎沒有內建防手震?

據聞 FE 50-150mm F2.0 GM 會有防塵防滴設計、AF / MF 切換開關、至少兩顆自定義鍵、三腳架環、支援 DMF 和 呼吸效應抑制功能。而且從金屬銘牌上的型號也可以合理推測,FE 50-150mm F2.0 GM 幾乎不會有 OIS 防手震功能。

最後,有消息傳出 FE 50-150mm F2.0 GM 預計會在 4 月 23 日發表,並於 6 月正式發售,建議售價為 4,000 歐元(約 NT$148,000),就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via:Sony Alpha Rumors

加入T客邦Facebook粉絲團
❌